论文边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美的化身

——《边城》中翠翠的意象浅析

付贺

摘要:翠翠是沈从文笔下理想的艺术形象,她活泼可爱,单纯而质朴。但这样一个活泼可爱的精灵在爱情的道路上却走得异常艰难,为了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她付出了全部青春,唱出了一首凄美的赞歌,作者正是将这种凄美的爱情升华为一种个人的心理期待和文化期待,这种期待首先是满足个人情感的宣泄,然后上升为一个普遍的世界指向,向我们昭示了生命本色的真谛,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翠翠湘西风情“爱情观”“原始主义”

沈从文(1902—1988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荒僻而风景如画、富有传奇色彩的湘西凤凰县,对民间的世俗的东西具有特殊敏感的审美情趣。他的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在现代乡土小说中别具一格,独具风姿。他带着浪漫的牧歌情调到湘西世界中寻找田园诗,以抒情的笔致将湘西人织入“梦幻”的风情画卷。

写于1934年的中篇小说《边城》,便是一部充溢着浓浓湘西风情的佳作。作者以清丽的笔触,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与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的纯朴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的爱情悲剧。小说达到了乡情风俗、人物命运、人物形象三者完美和谐、浑然一体的境界。作品没有惊心动魄的社会巨变和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但风格深远自然、清灵纯朴、和谐隽永,如一幅美丽的乡村图画,让读者低徊沉醉,流连忘返。其中翠翠是写得最为成功的一个,代表了作者的写作期待,期待着人世间不再因爱而遗憾悔恨,不再有孤独和忧伤。

一、翠翠原型的寻找

翠翠是沈从文《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一个形象丰满、充满深情的少女,同时也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这个形象不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她是以一定的生活原型为依据的,作者在其他著作中曾说过,翠翠是由“绒线铺的小女孩”、“崂山少女”和自己的夫人张兆和三个生活中的原型合成的。

翠翠原型之一是绒线铺的小女孩。是作者回忆自己当年的同伴时所产生的形象。在一座小城里,作者的同伴看上了一个绒线铺里的女孩子,于是借买系草鞋的带子,到绒线铺里去了三次。十七年之后,作者故地重游,绒线铺子依旧,那女孩一如当年坐在线铺里,到后来才知道她是原先那个女孩子的女儿,而她的父亲就是自己当年的那位同伴。当时,他的妻子已死,自己也已渐渐衰老,“时间同鸦片烟已毁了他”但他的眉宇间却透出了安于现状的神气,作者感到了悲凉感到了人世间的沧桑,而写边城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聪明温柔的品性就是从绒线铺的小女孩的印象而来的。原型之二是崂山少女。一次作者乘汽车去崂山,在北九水看到了一个清纯明慧的乡村女孩,女孩给作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此时作者正在酝酿创作小说《边城》,眼前的崂山少女触动了作者,是一个触机,使作者脑海中翠翠的形象顿时鲜活了起来,从而产生了写《边城》的灵感。原型之三是自己的夫人张兆和,“一面就用身边新妇做范本,取得性格上的朴素式样”。

[1]现实生活中的张兆和是很保守的。1932年夏,沈从文到上海去看张兆和,张兆和不在家。张兆和回到家里,张允和劝她去看看沈从文。在兄弟姐妹面前,张兆和脸上有点挂不住,悻悻然说:“没有的事!去旅馆看他?不去!”张允和说:“你去就说,我家兄弟姐妹多,很好玩,请你来玩玩!”张兆和到了沈从文的旅馆的时候就站在门外,仿佛背书似地说:“沈先生,我家兄弟姐妹多,很好玩,请你去玩玩?”说完了再也想不起说什么了,到北京以后,张兆和本来还想读书的,但是为了照顾沈从文,她放弃了再读几年书的打算。她的皮肤和性格都和翠翠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当然翠翠的原型并不只来源于以上三个人物形象,也不是简单的组合在一起。这篇文章写于新婚时节,应该是沈从文感情经历的一次总结,他投射到翠翠身上的感情和他的感情经历是分不开的,体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一种美好的心里期待。

所以,翠翠其实是作者内心情感宣泄的一个最佳表达方式,也是我们人类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值得借鉴的最好生活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翠翠会被所有人所接受和传诵。

二、翠翠所体现的湘西风情

翠翠的形象凝聚了一种深层次的内涵,展现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这个形象虽然优美健康自然,但铭刻了作者对湘西苗族文化无尽的伤逝和眷恋。翠翠的身世是个悲剧,翠翠的父亲是个绿营屯戊军人,严格地说,对苗族文化而言是一种异质,翠翠本身是汉文化和苗文化融合的产物。这个无所归依的孤雏无疑是湘西苗族文化的象征。

作品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淳朴的人情美。其淳朴的人情美主要是通过“边城”社会各式各样的人物及其相互间的人际交往呈现出来的。《边城》开篇便将读者引领到湘西的一片旖旎风光中。边城依山傍水,远离尘嚣,和平安祥,如世外之境。白塔下的老人、女孩和黄狗居住在一条小溪边,“溪流如弓背……清澈透明……。”这座小小的山城,鸟语花香,青山翠竹;古朴的吊脚楼,耸立的小白塔,一脉清流相伴随……花自开来水自流,自然的生命季节循环不息。正如他自己所言:“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涓涓细流,滴水穿石,却无坚不催。……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于工作永远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个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2]大自然的美令人陶醉,大自然养育出的子民更令人赞叹。沈从文在渲染大自然的美的同时,更赞美了生活在这儿的纯朴的人们。

《边城》是沈从文湘西风情描写的高度浓缩,是湘西风情的精华描写,尤其湘西边民的人性美在《边城》中发挥到了极致,这也是文章的无穷魅力所在。这儿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图财害命的金钱交易,没有尔虞我诈、逢场作戏的官场交易,有的只是纯真的友情、真挚的关爱,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在描写翠翠与傩送爱情过程中,作者用了许多的笔墨写翠翠对傩送的爱的心理历程,由朦胧到明确,由害羞到执着追求。翠翠的爱情故事,没有激荡人心的情节,只有情窦初开时的少女的若断若续的情绪,若有若无的心境,似梦似幻的氛围,这是自然和生命诗化的表现。翠翠犹如山间流淌的一缕清泉,从未受到城市文明的污染,成为“边城”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作品中,翠翠显得是那么纯洁、可爱,就像山上一株含苞带露的野花,自然、娇嫩。“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心机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3]作品中写到:“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负点儿责。她喜欢看扑粉满面的新嫁娘,喜欢述说关于新嫁娘的故事,喜欢把野花戴在头上,还喜欢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上去,向天空中一片云一颗星凝眸。”祖父若问:“翠翠,想什么?”她便带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