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中考复习专题 几何综合复习
北京中考专题复习几何综合
![北京中考专题复习几何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7a94a66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7.png)
北京中考专题复习几何综合几何综合题型一般以基本图形为载体,如正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等边、等腰、直角三角形等。
这些题目考查的是运用图形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分析图形中基本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探究过程。
初中数学中,涉及到九大几何模型,包括中点类辅助线、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类辅助线、相似模型、旋转之手拉手模型、旋转之对角互补模型、旋转之半角模型、旋转之构造等边三角形、旋转之费马点模型和最短距离问题。
解题思路是从复杂的图形中抽出简单图形,在简单图形中进行逻辑推导,应用相关几何模型,找到解题思路。
中点类辅助线是一种重要的几何模型,其中倍长中线是常用的方法。
凡是出现中线或类似中线的线段,都可以考虑倍长中线,倍长中线的目的是可以旋转等长度的线段,从而达到将条件进行转化的目的。
在△ABC中,AD是BC边中线,可以直接倍长,延长AD到E,使DE=AD,然后连接BE。
另外,也可以通过间接倍长的方法,即作CF⊥AD于F,作BE⊥AD 的延长线于E,然后连接BE。
还可以利用平行线间线段有中点的特点,如AD∥BE,F为DE中点,可构造8字全等△ADF≌△HEF。
在矩形ABCD中,BD=BE,F为DE中点,可以探究AF与CF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C=2AB,M为AD中点,CE⊥AB,可以求证∠EMD=3∠___。
另一个常用的几何模型是构造中位线,其中已知三角形的两边有中点时,可以连接这两个中点构造中位线。
已知一边中点时,可以在另一边上取中点,连接构造中位线。
如果已知一边中点,过中点作平行线可构造相似三角形。
在四边形ABCD中,AB=CD,E、F分别是BC、AD的中点,BA、CD的延长线分别交EF的延长线G、H,可以求证∠BGE=∠CHE。
此外,在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中点时常作斜边中线;有斜边的倍分关系线段时,也常常作斜边中线。
在三角形Rt△ABC中,点D是斜边AB的中点。
连接CD可以得到CD=AD=BD,从而构造出等腰三角形。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ac13ee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b.png)
专题 几何专题题型一考察概念基础知识点型例1如图1,等腰△ABC 的周长为21,底边BC = 5,AB 的垂直平分线是DE ,则△BEC 的周长为 ; 例2 如图2,菱形ABCD 中,60A ∠=°,E 、F 是AB 、AD 的中点,若2EF=,菱形边长是______.图1 图2 图3 例3 已知AB 是⊙O 的直径,PB 是⊙O 的切线,AB =3cm,PB =4cm,则BC = . 题型二折叠题型:折叠题要从中找到对就相等的关系,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解; 沿DE 折叠,若48CDE ∠=°,则APD ∠等例4 D E ,分别为AC ,BC 边的中点,于 ;例5如图4.矩形纸片ABCD 的边长AB =4,AD =2.将矩形纸片沿 EF 折叠, 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叠后在其一面着色图,则着色部分的面积为A . 8B .112C . 4D .52EDBC A P图4图5 图6题型三涉及计算题型:常见的有应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度,求弧长,扇形面积及圆锥体积,侧面积,三角函数计算等;例6如图3,P 为⊙O 外一点,PA 切⊙O 于A,AB 是⊙O 的直径,PB 交⊙O 于C,PA =2cm,PC =1cm,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 是A.2235cm π- B 2435cm π- C 24235cm π- D 2232cm π- 图3 题型四证明题型: 第二轮复习之几何一——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1:SAS例1如图,AC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点E 、F 分别在边AB 、AD 上,且 AE=AF; 求证:△ACE ≌△ACF例2 在正方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E 为AC 上一点,连接EB 、ED . 1求证:△BEC ≌△DEC ;2延长BE 交AD 于F ,当∠BED =120°时,求∠EFD 的度数.BD GFF ADFEBCDCBA EFG判定方法2:AASASA例3 如图,ABCD 是正方形,点G 是BC 上的任意一点,DE AG ⊥于 E ,BF DE ∥,交 AG 于F ,求证:AFBF EF =+.例4如图,在□ABCD 中,分别延长BA,DC 到点E,使得AE=AB, CH=CD 连接EH,分别交AD,BC 于点F,G;求证:△AEF ≌△CHG.判定方法3:HL 专用于直角三角形例5在△ABC 中,AB=CB,∠ABC=90o,F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上, 且AE=CF. 1求证:Rt △AB E ≌Rt △CBF; 2若∠CAE=30o,求∠ACF 度数.对应练习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为BC 中点,AE 的延长线与DC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1证明:∠DFA = ∠FAB; 2证明: △ABE≌△FCE.2.如图,点E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CDE ∆是等边三角形,连接EB 、EA ,延长BE 交边AD 于点F . 1求证:BCE ADE ∆≅∆;5分2求AFB ∠的度数.5分3.如图,已知∠ACB =90°,AC =BC ,BE ⊥CE 于E ,AD ⊥CE 于D ,CE 与AB 相交于F .1求证:△CEB ≌△ADC ;2若AD =9cm,DE =6cm,求BE 及EF 的长.第二轮复习之几何二——三角形相似Ⅰ.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例1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过点A 作AE ⊥BC,垂足为E,连接DE,F 为线段DE 上一点,且∠AFE =∠B. 1求证:△ADF ∽△DEC2若AB =4,AD =33,AE =3,求AF 的长. 例2如图9,点P 是正方形ABCD 边AB 上一点不与点A .B重合,连接PD 并将线段PD 绕点P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PE, PE 交边BC 于点F .连接BE 、DF;E B D A CF AF DEB CABCEFABCDF EF ED CBA 1求证:∠ADP=∠EPB ; 2求∠CBE 的度数; 3当APAB的值等于多少时.△PFD ∽△BFP 并说明理由.2.相似与圆结合,注意求证线段乘积,一般是转化证它所在的三角形相似;将乘积式转化为比例式→比例式边长定位到哪个三角形→找条件证明所在的三角形相似 例3 如图,在△ABC 中,AB=AC,以AB 为直径的⊙O 交AC 与E,交BC 与D .求证:1D 是BC 的中点;2△BEC∽△ADC; 3BC 2=2AB CE .3.相似与三角函数结合,①若题目给出三角函数值一般会将给出的三角函数值用等角进行转化,然后求线段的长度②求某个角的三角函数值,一般会先将这个角用等角转化,间接求三角函数值例4如图,点E 是矩形ABCD 中CD 边上一点,⊿BCE 沿BE 折叠为⊿BFE,点F 落在AD 上.1求证:⊿ABE∽⊿DFE ;2若sin∠DFE=31,求tan∠EBC 的值. 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1,将非等腰ABC △的纸片沿DE 折叠后,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若点D 为AB 边的中点,则下列结论:①BDF △是等腰三角形;②DFE CFE ∠=∠;③DE 是ABC △的中位线,成立的有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图1 图22.如图,等边△ABC 中,BD=CE,AD 与BE 相交于点P,则∠APE 的度数是A .45° B.55° C.60° D.75° 3.如图3,在ABC △中,13AB AC ==,10BC =,点D 为BC 的中点,DE DE AB ⊥,垂足为点E ,则DE等于A .1013 B .1513 C .6013 D .7513MEDCBA图3 图4 图5GFE CBADAO BCXY4.如图4,⊿ABC 和⊿CD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C,D 在一条直线上,点M 是AE 的中点,下列结论:①tan∠AEC=CDBC;②S ⊿ABC +S ⊿CDE ≧S ⊿ACE ;③BM⊥DM;④BM=DM.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5.如图5,等边三角形ABC 中,D 、E 分别为AB 、BC 边上的两个动点,且总使AD=BE ,AE 与CD 交于点F ,AG ⊥CD 于点G,则FGAF= . 6.如图6,已知点A 、B 、C 、D 均在已知圆上,AD ∥BC ,AC 平分∠BCD ,∠ADC = 120°,四边形ABCD 的周长为10cm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32B.3C. 23D. 43图6 图7对折,使点A 落在点1A 处;已知7.如图7,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矩形OABC 沿OB3=OA ,1=AB ,则点1A 的坐标是 ; A 、23,23 B 、23,3 C 、23,23 D 、21,23 三、解答题1如图,矩形ABCD 中,点E 是BC 上一点,AE =AD,DF⊥AE 于F,连结DE.求证:DF =DC .2.如图,四边形ABCD 是矩形,△PBC 和△Q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P 在矩形上方,点Q 在矩形内.求证:1∠PBA =∠PCQ =30°;2PA =PQ .3.如图9,已知点D 为等腰直角△ABC 内一点,∠CAD =∠CBD =15°,E 为AD 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 =CA .1求证:DE 平分∠BDC ;2若点M 在DE 上,且DC=DM ,求证: ME=BD . 4.如图5AB 是⊙O 的直径,AC 是弦,CD 是⊙O 的切线,C 为切点,AD ⊥CD 于点D .求证:1∠AOC =2∠ACD ; 2AC 2=AB ·AD . 、5.把一张矩形ABCD 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A 与点E 重合,点C 与点F 重合E 、F 两点均在BD 上,折痕分别为BH 、DG;1求证:△BHE ≌△DGF ;2若AB =6cm,BC =8cm,求线段FG 的长;6.如图8,在Rt △ABC 中,∠BAC=90°,AC=2AB,点D 是AC 的中点,将一块锐角为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三角板斜边的两个端点分别与A 、D 重合, 连结BE 、EC .试猜想线段BE 和EC 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ABCDEAC B DPQABCDEF 第二轮复习之几何三——四边形例1 如图,分别以Rt△ABC 的直角边AC 及斜边AB 向外作等边△ACD、等 边△ABE;已知∠BAC=30o,EF⊥AB,垂足为F,连结DF;1试说明AC=EF ;2求证: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例2如图,AD ∥FE,点B 、C 在AD 上,∠1=∠2,BF =BC⑴求证:四边形BCEF 是菱形⑵若AB =BC =CD,求证:△ACF ≌△BDE例3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G 是BC 延长线上一 点,连结AG,点E 、F 分别在AG 上,连接BE 、DF,∠1=∠2 ,∠3=∠4.1证明:△ABE≌△DAF; 2若∠AGB=30°,求EF 的长.例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已知AD BC ∥,AB DC =,2AD =, 4BC =延长BC 到E ,使CE AD =.1证明:BAD DCE △≌△;2如果AC BD ⊥,求等腰梯形ABCD 的高DF 的值.对应练习1.如图,在菱形ABCD 中,∠A=60°,点P 、Q 分别在边AB 、BC 上,且AP=BQ . 1求证:△BDQ ≌△ADP ;2已知AD=3,AP=2,求cos ∠BPQ 的值结果保留根号.2、如图,E F ,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两点,AF CE DF BE DFBE ==,,∥. 求证:1AFD CEB △≌△.2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3. 如罔7,在一方形ABCD 中.E 为对角线AC 上一点,连接EB 、ED,1求证:△BEC ≌△DEC :2延长BE 交AD 于点F,若∠DEB=140°.求∠AFE 的度数.4.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延长CB 到点E ,使BE =AD ,连接DE 交AB 于点M .1求证:△AMD ≌△BM E ;2若N 是CD 的中点,且M N=5,BE =2,求BC 的长.第二轮复习之几何四——圆Ⅰ、证线段相等例1: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是的中点,CE ⊥AB 于 E ,BD 交CE 于点F .1求证:CF=BF ;2若CD =6, AC =8,则⊙O 的半径为 ___ ,CE 的长是 ___ .ABDEFCDAB EC F ACBDEFO2、证角度相等例2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为圆周上一点,30ABC ∠=︒,过点B 的切线与CO 的延长线交于点D .:求证:1CAB BOD ∠=∠;2ABC ∆≌ODB ∆. 3、证切线点拨:证明切线的方法——连半径,证垂直;根据: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例3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BD 是⊙O 的直径, AE⊥CD 于点E,DA 平分∠BDE;1求证:AE 是⊙O 的切线;2若∠DBC=30°,DE=1cm,求BD 的长;例4如图,点A 、B 、C 、D 都在⊙O 上,OC⊥AB,∠ADC=30°. 1求∠BOC 的度数;2求证:四边形AOBC 是菱形. 对应练习1.如图,已知⊙O 的直径AB 与弦CD 互相垂直,垂足为点E . ⊙O 的切线BF 与弦A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 ,且AD =3,cos ∠BCD= . 1求证:CD ∥BF ; 2求⊙O 的半径; 3求弦CD 的长.2.如图,点D 是⊙O 的直径CA 延长线上一点,点B 在⊙O 上,且AB =AD =AO .1求证:BD 是⊙O 的切线.2若点E 是劣弧BC 上一点,AE 与BC 相交于点F,且△BEF 的面积为8,cos∠BFA=32,求△ACF 的面积.1.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A .75B .60C .65D .55图1 图22.如图2,在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高,点E 、F 是AD 上的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 .43B .33C .23D .33.如图3,△ABC 中,∠C =90°,AC =3,∠B =30°,点P 是BC 边上的动点,则AP 长不可能是DCBOADOBCA E 例7图43DOEC O图 8OFE BCADCB A O P D图3 图4 A B C D74. 如图4,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 △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 ,则tan CBE ∠的值是 A .247B .73C .724D .135.如图5,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 是斜边,将AB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 '△重合,如果3AP =,那么PP '的长等于 A .32B .23C .42 D .336. 图6,已知等边△ABC 中,点D,E 分别在边AB,BC 上,把△BDE 沿直线DE 翻折,使点B 落在点B ˊ处,DB ˊ,EB ˊ分别交边AC 于点F,G,若∠ADF=80o ,则∠EGC 的度数为 图5 图67.如图,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4cm,AD=7cm,∠ABC 的平分线交AD•于点E,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则DF=______cm .8.如图,矩形ABCD 中,AB =2,BC =3,对角线AC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BC 于点E 、F,连接CE,则CE 的长________.9.如图,BD 是⊙O 的直径,OA ⊥OB,M 是劣弧错误!上一点,过点M 作⊙O 的切线MP 交OA 的延长线于P 点,MD 与OA 交于点N; 1求证:PM=PN ; 2若BD=4,PA=32AO,过B 点作BC ∥MP 交⊙O 于C 点,求BC 的长. 10.如图,在△ABC 中,以AB 为直径的⊙O 交BC 于点P,PD ⊥AC 于点D,且PD 与⊙O 相切.1求证:AB =AC ;2若BC =6,AB =4,求CD 的值.11.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点C 在FD 的延长线上,AB ∥CF,∠F=∠ACB=90°, ∠ E=45°,∠A=60°,AC=10,试求CD 的长.12.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点G ,E 分别是边AB ,BC 的中点,∠AEF =90o,且EF 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线CF 于点F . 1证明:∠BAE =∠FEC ; 2证明:△AGE ≌△ECF ; 3求△AEF 的面积.13.如图,矩形ABCD 中,53AB AD ==,.点E 是CD 上的动点,以AE 为直径的O ⊙与AB 交于点F ,过点F 作FG BE ⊥于点G .1当E 是CD 的中点时:①tan EAB ∠的值为______________; ② 证明:FG 是O ⊙的68CEABD切线;2试探究:BE 能否与O ⊙相切 若能,求出此时DE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几何之——解直角三角形1在△ABC 中,∠C=90°,sinA=45,则tanB =A .43B .34C .35D .452、在 ABC 中,若|sinA-22 |+23-cosB 2=0, ∠A.∠B 都是锐角,则∠C 的度数是A. 750B. 9003、如下左图,在△ABC 中,∠C=90°,AB=13,BC=5,则sinA 的值是A 、513B 、1213 C 、512D 、1354如上右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AB 、AD 的中点,若EF=2, BC=5,CD=3,则tanC 等于A 、34B 、43C 、35D 、455、如,在矩形ABCD 中,DE⊥AC 于E,设∠ADE=α,且53cos =α, AB = 4, 则AD 的长为 . A3 B316 C 320 D 516 6在锐角△ABC 中,∠BAC=60°,BD、CE 为高,F 为BC 的中点,连接DE 、DF 、EF,则结论:①DF=EF;②AD:AB=AE :AC ;③△DEF 是等边三角形;④BE+CD=BC;⑤当∠ABC=45°时,BE=√2DE 中,一定正确的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7.084sin 45(3)4-︒+-π+-=为528.某人沿着有一定坡度的坡面前进了10米,此时他与水平地面的垂直距离米,则这 个破面的坡度为 . 9.如图,已知直线1l∥2l ∥3l ∥4l ,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都是1,如果正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直线上,则sin α= . 直角三角形常见模型1 张华同学在学校某建筑物的C 点处测得旗杆顶部A 点的仰角为30°,旗杆底部B 点的俯角为45°.若旗杆底部B 点到建筑物的水平距离BE=9米,旗杆台阶高1米,试求旗杆AB 的高度;2.海船以5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驶,在A 处看见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东DE OCBG FAABC DαAABCDEADBE图6i =1:3C60°方向,2小时后船行驶到C 处,发现此时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西45方向,求此时灯塔B 到C 处的距离; 3某年入夏以来,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不断下降,一条船在松花江某段自西向东沿直线航行,在A 处测得航标C 在北偏东60°方向上;前进100m 到达B 处,又测得航标C 在北偏东45°方向上如图,在以航标C 为圆心,120m 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有浅滩,如果这条船继续前进,是否有被浅滩阻碍的危险4如图6,梯形ABCD 是拦水坝的横断面图,图中3:1=i 是指坡面的铅直高度DE 与水平宽度CE 的比,∠B=60°,AB=6,AD=4,求拦水坝的横断面ABCD 的面积.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参考数据:3≈,2≈3 1.73≈。
【复习专题】中考数学复习:几何综合题
![【复习专题】中考数学复习:几何综合题](https://img.taocdn.com/s3/m/c23ccb54e2bd960591c6774f.png)
几何综合题(旋转为主的题型)一、知识梳理二、教学重、难点三、作业完成情况四、典题探究例1 已知:如图,点P 是线段AB 上的动点,分别以AP 、BP 为边向线段AB 的同侧作正△APC和正△BPD ,AD 和BC 交于点M.(1)当△APC 和△BPD 面积之和最小时,直接写出AP : PB 的值和∠AMC 的度数; (2)将点P 在线段AB 上随意固定,再把△BPD 按顺时针方向绕点P 旋转一个角度α,当α<60°时,旋转过程中,∠AMC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证明你的结论.(3)在第(2)小题给出的旋转过程中,若限定60°<α<120°,∠AMC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变化,请写出∠AMC 的度数变化范围;若不变化,请写出∠AMC 的度数.例2 探究:(1)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EAF =45°,试判断BE 、DF 与EF 三条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判断结果: ;(2)如图2,若把(1)问中的条件变为“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 +∠D =180°,E 、F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且∠EAF=21∠BAD ”,则(1)问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在(2)问中,若将△AEF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当点分别E 、F 运动到BC 、CD 延长线上时, 如图3所示,其它条件不变,则(1)问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给出结论并予以证明..例3 已知:△ABC 和△ADE 是两个不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BA =BC ,DA =DE ,联结EC ,取EC 的中点M ,联结BM 和DM .(1)如图1,如果点D 、E 分别在边AC 、AB 上,那么BM 、DM 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是 ;(2)将图1中的△ADE 绕点A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DCB AEMMEABCD图1 图2例4 在ABCD 中,A DBC ∠=∠,过点D 作DE DF =,且EDF ABD =∠,连接EF ,EC ,N 、P 分别为EC ,BC 的中点,连接NP . (1)如图1,若点E 在DP 上,EF 与DC 交于点M ,试探究线段NP 与线段NM 的数量关系及ABD ∠与MNP ∠满足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2)如图2,若点M 在线段EF 上,当点M 在何位置时,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仍然成立,写出你确定的点M 的位置,并证明(1)中的结论.五、演练方阵A 档(巩固专练)1.(1)如图1,△ABC 和△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B 、C 、D 三点共线,联结AD 、BE相交于点P ,求证: BE = AD .(2)如图2,在△BCD 中,∠BCD <120°,分别以BC 、CD 和BD 为边在△BCD 外部作等边三角形ABC 、等边三角形CDE 和等边三角形BDF ,联结AD 、BE 和CF 交于点P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只填序号即可)①AD=BE=CF ;②∠BEC=∠ADC ;③∠DPE=∠EPC=∠CPA =60°; (3)如图2,在(2)的条件下,求证:PB+PC+PD=BE .2. 已知:2AD =,4BD =,以AB 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ABC .使C 、D 两点落在直线AB 的两侧. (1)如图,当∠ADB=60°时,求AB 及CD 的长;(2)当∠ADB 变化,且其它条件不变时,求CD 的 最大值,及相应∠ADB 的大小.3. 如图,△ABC 中,∠ACB=90°,AD=AC,AB=AN,连结CD 、BN,CD 的延长线交BN 于点F . (1)当∠ADN 等于多少度时,∠ACE=∠EBF,并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设∠ABC=α,∠CAD =β,试探索α、β满足什么关系时,△ACE ≌△FBE ,并说明理由.4. 在△ABC 中,AB =4,BC =6,∠ACB =30°,将△ABC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 1BC 1. (1)如图1,当点C 1在线段CA 的延长线上时,求∠CC 1A 1的度数; (2)如图2,连接AA 1,CC 1.若△CBC 1的面积为3,求△ABA 1的面积;(3)如图3,点E 为线段AB 中点,点P 是线段AC 上的动点,在△ABC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过程中,点P 的对应点是点P 1,直接写出线段EP 1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图2AFAB 图1C 1C BA 1A图2A 1C 1ABC图1图3A5. 问题1: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CD ,点M ,N 分别在AD ,CD 上,若∠MBN =12∠ABC ,试探究线段MN ,AM ,C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用证明;问题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 =BC ,∠ABC +∠ADC =180°,点M ,N 分别在DA ,CD 的延长线上,若∠MBN =12∠ABC 仍然成立,请你进一步探究线段MN ,AM ,CN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给予证明.6. 如图,四边形ABCD 、1111A B C D 是两个边长分别为5和1且中心重合的正方形.其中,正方形1111A B C D 可以绕中心O 旋转,正方形ABCD 静止不动.(1)如图1,当11D D B B 、、、四点共线时,四边形11DCC D 的面积为 __; (2)如图2,当11D D A 、、三点共线时,请直接写出11CD DD = _________; (3)在正方形1111A B C D 绕中心O 旋转的过程中,直线1CC 与直线1DD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请借助图3证明你的猜想.B 档(提升精练)1. 如图,△ABC 中,∠90ACB =︒, 2=AC ,以AC 为边向右侧作等边三角形ACD . (1)如图24-1,将线段A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1AB ,联结1DB ,则与1DB 长度相等的线段为 (直接写出结论);(2)如图24-2,若P 是线段BC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C 重合),点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点Q ,求ADQ ∠的度数; (3)画图并探究:若P 是直线BC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C 重合),点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点Q ,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 A 、 C 、 Q 、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若存在,请指出点P 的位置,并求出PC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 如图1,△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D 、F 分别在AB 、AC 边上,此时BD=CF ,BD ⊥CF 成立.(1)当正方形ADEF 绕点A 逆时针旋转θ(0°<θ<90°)时,如图2,BD=CF 成立吗? 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正方形ADEF 绕点A 逆时针旋转45°时,如图3,延长BD 交CF 于点G . ①求证:BD ⊥CF ; ②当AB=4,AD=时,求线段BG 的长.3. 已知:在△AOB 与△COD 中,OA =OB ,OC =OD ,︒=∠=∠90COD AOB .(1)如图1,点C 、D 分别在边OA 、OB 上,连结AD 、BC ,点M 为线段BC 的中点,连结OM ,则线段AD 与OM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2)如图2,将图1中的△COD 绕点O 逆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 (︒<<︒900α).连结AD 、BC ,点M 为线段BC 的中点,连结OM .请你判断(1)中的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将图1中的 △COD 绕点 O 逆时针旋转到使 △COD 的一边OD 恰好与△AOB 的边OA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点C 落在OB 上,点M 为线段BC 的中点.请你判断(1)中线段AD 与OM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4. 在Rt △ABC 中,AB =BC ,∠B =90°,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 放在斜边AC 上,将三角板绕点O 旋转. (1)当点O 为AC 中点时,①如图1, 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AB ,BC 于E 、F 两点,连接EF ,猜想线段AE 、CF 与EF 之间存在的等量关系(无需证明);②如图2, 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AB ,BC 延长线于E 、F 两点,连接EF ,判断①中的猜想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点O 不是AC 中点时,如图3,,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AB ,BC 于E 、F 两点,若14AO AC ,求OE OF的值.5. 如图1,四边形ABCD ,将顶点为A 的角绕着顶点A 顺时针旋转,若角的一条边与DC 的延长线交于点F ,角的另一条边与CB 的延长线交于点E ,连接EF . (1)若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当∠EAF=45°时,有EF=DF -BE .请你思考如何证明这个结论(只思考,不必写出证明过程);(2)如图2,如果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ABC=∠ADC=90°,当∠EAF=21∠BAD 时,EF 与DF 、B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只需写出结论); (3)如图3,如果四边形ABCD 中,AB=AD ,∠ABC 与∠ADC 互补,当∠EAF=21∠BAD 时,EF 与DF 、BE 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并给予证明.(4)在(3)中,若BC=4,DC=7,CF=2,求△CEF 的周长(直接写出结果即可).C 档(跨越导练)1. 已知:正方形ABCD 中,45MAN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 、D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 、N . (1)如图1,当M A N ∠绕点A 旋转到BM DN =时,有BM DN MN +=.当M A N ∠ 绕点A 旋转到BM DN ≠时,如图2,请问图1中的结论还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MAN ∠绕点A 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BM DN ,和MN 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2.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 相交于O .(1) 如图1,设 E 、F 分别是AD 、AB 上的点,且∠EOF =90°,线段AF 、BF 和EF 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请你用等式直接写出这个数量关系;(2)如图2,设 E 、F 分别是AB 上不同的两个点,且∠EOF =45°,请你用等式表示线段AE 、BF 和E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 问题:如图1, 在Rt △ABC 中,90C ∠=︒,30ABC ∠=︒,点D 是射线CB 上任意一点,△ADE 是等边三角形,且点D 在ACB ∠的内部,连接BE .探究线段BE 与DE 之间的数量关系. 请你完成下列探究过程:先将图形特殊化,得出猜想,再对一般情况进行分析并加以证明.(1) 当点D 与点C 重合时(如图2),请你补全图形.由BAC ∠的度数为 ,点E落在 ,容易得出BE 与D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2) 当点D 在如图3的位置时,请你画出图形,研究线段BE 与DE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与(1)中的结论相同,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4. 在△ABC 中,AB=AC ,∠BAC=α(︒<<︒600α),将线段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BD 。
初三数学几何综合题专题复习练习.docx
![初三数学几何综合题专题复习练习.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c7979d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ab.png)
初三数学几何综合题专题复习练习—、几何综合题特点:解证几何综合问题:就是从逻辑推理和定量计算的角度来探求新的、未知的结论.通俗地讲就是创造条件实现由已知向未知的转化.综合题是知识、方法、能力综合型试题,具有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活、能力要求高、突现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纯几何综合题包括:1.利用圆的知识可以隐含三角形,形成与直角三角形结合的问题,其中包括求线段长、求角度、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以及图形面积问题(不能排除直线形问题)2.图形变换问题:这是一个独立形成综合题问题的知识点.几何综合题以几何图形的位置, 元素之间的关系为核心.以直线或者圆为支撑点,包括多个知识点,多种解题思想方法,多步骤等特点,多为探讨几何本质:研究平面几何图形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不变性质和不变量,或者变化规律的问题.二、中考对几何综合题的考查方面:连续运动变化过程中,不变结论或者变化规律的探究,特定状态的定量计算;点的轨迹特征.三、常见几何综合题的入手点:1.题目的背景都是几何变换,而且不止是一种变换2.考察学生根据文字描述准确作图的能力3.采用“问题探究一问题解决”的模式展开问题,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设问起点低,坡度大,难点分散,各小题之间承接性强,层层深入,第一问到第二问按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融入,入手自然,深入不难4.多以常见的全等结构为基础加以变化、引申呈现出题目,多有一定的新颖性和探究性,往往需要转化或还原成一些基本图形,所得图形都是学生做过多次、教师重点讲解过的基本图形。
探究性体现出“去模式化”的命题思路,转化和还原的基本图形和基本结构则是“模式化'的四、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往往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变换工具的运用;2.求解工具的运用;3作图工具的运用;4.分类讨论的意识;5.轨迹的意识;6.模型的意识;五、分析什么?怎么分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还原图形的生成过程,分步画图2.确定每步的结论以及相应的可用的方法3.判断图形或图形的元素是否需要移动六、复习建议:随时总结、熟练掌握一些典型图形及常用辅助线的作法及其作用;1.提高根据文字描述准确作图的能力,加强作图的意识2.—题多解,多题归一,体会将数学问题分解、类比、转化、及运动变化的思维过程3.引导学生挖掘各小问之间的联系,寻找解题思路4.不过度搜寻难题,给学生建立解题信心5.对几何证明的常规思路、通法进行总结七、几何中常见的辅助线做法:1构造有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共存的图形2.截长补短,证线段的和、差、倍、分3.构造三角形中位线4.三角形中有中线(或一边上有中点),构造“8”字型全等5作平行线,构造相似形6.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或相似形7.在角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两侧构造轴对称(或利用等腰三角形、菱形、正方形的轴对称性)&图中有有公共端点的等线段时,构造旋转图形9.平移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相似形10.构造辅助圆八、举例说明常见的几何背景:_、以四边形为背景的几何综合题(-)四边形+旋转1.四边形如CD是正方形将线段CD绕点C逆时针旋转2仁(0。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综合(最新讲义)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综合(最新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8a3982325c52cc58ad6be2d.png)
中考数学——几何综合(讲义)➢ 知识点睛1. 几何综合问题的处理思路①标注条件,合理转化 ②组合特征,分析结构 ③由因导果,执果索因 2. 常见的思考角度304560 1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内角、外角、对顶角、余角、补角转化计算角圆心角、圆周角在圆中,由弧找角,由角看弧直角互余、勾股定理、高、距离、直径特殊角等在直角三角形中,找边角关系() 2 ↔⎧⎪⎧⎪↔⎨⎪⎩⎪⎪⎧⎨⎪⎪⎪↔⎨⎪⎪⎪⎪⎪⎩⎪↔⎩、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轴对称性质勾股定理放在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遇弦,作垂线边、线段连半径转移边放在圆中遇直径找直角遇切线连半径结合全等相似线段间比(例关系) 3 n ⎧⎧⎪⎪⎪⎪→⎨⎪⎪⎪⎨⎪⎩⎪⎪⎧⎪→⎨⎪⎩⎩倍长中线中位线中点三线合一特殊点斜边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相似等分点面积转化() 4 ⎧⎧⎪⎪⎧⎪⎪→⎨⎪⎪⎨⎪⎪⎨⎪⎪⎩⎩⎪⎪⎧⎪→⎨⎪⎩⎩公式法相似规则图形转化法同底面积共高分割求和不规则图形割补法)补形作差(3. 常见结构、常用模型⎧→⎧⎪⎪→⎪⎪⎨⎪→⎪⎪⎪→⎪⎩⎪⎧⎨⎪⎪⎪⎪⎪⎪⎨⎪⎪⎪⎪⎪⎪⎩⎩中点结构中点的思考角度直角结构斜转直常见结构旋转结构全等变换折叠结构轴对称的思考层次角平分线模型弦图模型常用模型相似基本模型三等角模型半角模型 ➢ 课前预习1. 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的中点,E 是AD 上一点,BE =AC ,BE 的延长线交AC 于点F .若∠AEF =55°,则∠EAF=________.F EDCBA提示:倍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转移条件.具体操作:D 为中点,延长AD 到G 使DG =AD ,连接BG .得到△ADC ≌△GDB .2.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ADC =90°,∠C =70°,点E 是BC的中点,CD =CE ,则∠EAD 的度数为( ) A .35°B .45°C .55°D .65°提示:平行夹中点,构造全等三角形补全图形.AD CE B具体操作:AB ∥CD ,E 为BC 的中点,延长AE 交直线CD 于点F .得到△ABE ≌△FCE .3.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F ,G 分别是AB ,CD ,AC 的中点,若∠ACB =66°,∠CAD =20°,则∠EFG =____.AB CD FEG提示:多个中点考虑中位线,利用中位线性质转移角、转移边.具体操作:GF ,GE 分别为△CDA ,△ABC 的中位线.4. 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DC =3,sin C =45,则△ABC 的周长为______.提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的中点——通过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构造直角三角形.具体操作:连接AD ,得到Rt △ADC .5. 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BAC =60°,BN ,CM 为高,P 是BC 的中点,连接MN ,MP ,NP .则以下结论:①NP =MP ;②当∠ABC =60°时,MN ∥BC ;③BN =2AN ;④当∠ABC =45°时,BNPC .其中正确的有( )具体操作:在Rt △BMC 中,MP 为斜边中线;在Rt △BNC 中,NP 为斜边中线.6. 如图,正方形ABCD 边长为9,点E 是线段CD 上一点,且CE 长为3,连接BE ,作线段BE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线段AD ,BC 于点F ,H ,垂足为G ,则AF 的长为______.H G F EDCBA方法1:提示:从边的角度考虑直角,往往先表达,然后用勾股定理建等式. 具体操作:连接BF ,EF ,则BF =EF ,设AF 为x ,分别在Rt △BAF 和Rt △EDF 中表达BF 2,EF 2,再利用BF 2=EF 2求解. 方法2:提示:从角度转移考虑直角,往往先找角相等,然后证相似或全等. 具体操作:过点F 作FM ⊥BC 于点M ,则可证△FMH ≌△BCE ,则MH =CE =3,连接EH ,利用勾股定理求解EH (BH ),则AF =BH -MH . 7. 如图,在△ABC 中,∠CAB =120°,AB =4,AC =2,AD ⊥BC 于D .则AD 的长为_______________.DCBA提示:①特殊角+直角;②直角两边可看做是面积中的底或高.具体操作:①过点C 作CE ⊥AB ,交BA 延长线于点E ,在Rt △CAE 中利用特殊角60°求解;②将AD 看成高,求出BC 后,利用CE AB AD BC ⋅=⋅求解.8. 如图,在△ABC 中,∠A =90°,AB =AC ,BD 平分∠ABC ,CE ⊥BD 交BD 的延长线于E ,若CE =5cm ,则BD =________.ABECD提示:直角+角平分线,逆用三线合一构造出等腰三角形.具体操作:BE 既是角平分线、又是高.延长BA ,CE 交于点F ,可证△CAF ≌△BAD .9. 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于点D ,BD =2,AD =8,则CD =_________.DC提示:多个直角(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考虑母子型相似.具体操作:由∠ACB =∠ADC =90°,考虑△BDC ∽△CDA ∽ △BCA .10.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B =∠C =90°,点E 在BC 边上,AB =3,CD =2,BC =7.若∠AED =90°,则CE =_____.ABCDE提示:多个直角(一线三等角),考虑三等角模型.具体操作:∠ABE =∠ECD =∠AED =90°,考虑△ABE ∽△ECD .11. 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以斜边AB 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DE ,且正方形对角线交于点O ,连接OC ,已知AC =5,OC=BC 的长为________.CB OAED提示:多个直角(斜放置的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考虑弦图.具体操作:过点D 作DF ⊥CB ,交CB 延长线于点F ,连接OF .由弦图可知,△O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2. 如图,将三角板放在矩形ABCD 上,使三角板的一边恰好经过点B ,三角板的直角顶点E 落在矩形对角线AC 上,另一边交CD 于点F .若AB =3,BC =4,则EF EG=________. FEDCG (B )A提示:斜直角要放平(关键是与其他直角配合),利用互余转移角后,寻找三角形相似或全等.具体操作:过点E 分别作EM ⊥CD 于M ,EN ⊥BC 于N ,则△EMF ∽△ENG .13. 已知直线l 1:y =112x b -+与直线l 2垂直,且直线l 2经过定点A (3,0),则直线l 2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提示:坐标系下的垂直,优先考虑121k k ⋅=-. 具体操作:由121k k ⋅=-求得k 2,再利用A (3,0)求b 2.14. 如图,在⊙O 中,弦AB,弦ADACB =45°,则弦AD 所对的圆心角为_______.CA提示:圆背景下,要构造直角,考虑:①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②垂径定理.具体操作:连接AO 并延长交⊙O 于点E ,连接DE ,BE .在Rt △ABE 中,求解直径AE ;在Rt △ADE 中,利用边角关系,求解∠AED 进而得到∠AOD . 15. 如图,把矩形ABCD 沿EF 翻折,点B 恰好落在AD 边上的点B ′处.若AE =2,DE =6,∠EFB =60°,则矩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_____.B'A'F EDCBA提示:折叠,考虑:①利用对应边、对应角相等,考虑转移边、转移角;②矩形中的折叠常出现等腰三角形.具体操作:由折叠∠EFB =∠EFB′=60°,AE =A′E =2,∠B =∠A′B′F =90°,结合内错角∠B′EF =∠BFE =60°,可在Rt △A′B′E 中求解A′B′,即AB 的长.16. 如图,将长为4cm ,宽为2cm 的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的中点E 处,压平后得到折痕MN ,则线段AM 的长为__________.BCFAEMD提示:折叠,考虑折痕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具体操作:连接BE ,BM ,ME ,则BM =ME ,在Rt △BAM 和Rt △MDE 中表达BM 2,ME 2,利用相等建等式求解.17. 如图,已知直线l :y =122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将△AOB沿直线l 折叠,点O 落在点C 处,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_.提示:折叠,可考虑折痕垂直平分对应点连线.函数背景下的折叠可以考虑121k k ⋅=-和中点坐标公式的组合应用.具体操作:连接OC ,先利用原点坐标和121k k ⋅=-求得OC 解析式;联立OC 和AB 解析式求出OC 的中点坐标后,进而求出点C 坐标.18. 如图,Rt △ABC 的边BC 位于直线l 上,ACACB =90°,∠A =30°.若Rt △ABC 由现在的位置向右无滑动地翻转,则当点A 第3次落在直线l 上时,点A 所经过的路线长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π)19.的位置,使得CC′∥AB ,则∠BAB′的度数为( ) A .30°B .35°C .40°D .50°C'B'ABC提示:旋转是全等变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会出现等腰三角形. 具体操作:由旋转可知AC =AC′(对应边相等),∠BAB′=∠CAC′(旋转角相等).20. 如图,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的一点,连接P A ,PB ,PC ,以BP 为边作∠PBQ =60°,且BQ =BP ,连接PQ ,CQ .若P A :PB :PC =3:4:5,则∠PQC =________.QBCPA提示:利用旋转可以重新组合条件.当看到等腰结构时往往会考虑利用旋转思想构造全等.具体操作:由等腰结构AB =BC ,PB =BQ ,先考虑△APB 和△BQC 的旋转关系,证明△APB ≌△CQB 后验证,重新组合条件后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证明.➢ 精讲精练1. 如图,在△ABC 中,∠BAC =30°,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CE =12∠BAC ,CE 交AB 于点E ,交AD 于点F .若BC =2,则EF 的长为________. FEDBA2. 如图,矩形ABCD 中,AB =8,点E 是AD 上一点,且AE =4,BE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 ,交AB 于点H ,连接EF 交CD 于点G .若G 是CD 的中点,则BC 的长是_______.HGOB A DEC F3. 如图,在□ABCD 中,AB :BC =3:2,∠DAB =60°,点E 在AB 边上,且AE :EB =1:2,F 是BC 的中点,过点D 分别作DP ⊥AF 于点P ,DQ ⊥CE 于点Q ,则DP :DQ 等于( ) A .3:4BCD.QDCFBPEACBGFEDA第3题图 第4题图4. 如图,在△ABC 中,∠ABC =90°,BD 为AC 边上的中线,过点C 作CE ⊥BD于点E ,过点A 作BD 的平行线,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 ,在AF 的延长线上截取FG =BD ,连接BG ,DF .若AG =13,CF =6,则四边形BDFG 的周长为________.5.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为等腰梯形,AD ∥BC ,AB =CD,AD =CD 中点,连接AE,且AE =BF =________.BCEADF6. 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AD =3,BC =5,将腰DC 绕点D 逆时针方向旋转90°并缩小,恰好使DE =23CD ,连接AE ,则△ADE 的面积是________.7.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y=x 上一点P (1,1),C 为y 轴上一点,连接PC .线段PC 绕点P 顺时针旋转90°至线段PD ,过点D 作直线AB ⊥x 轴,垂足为B ,直线AB 与直线y =x 交于点A ,且BD =2AD .若直线CD 与直线y =x 交于点Q ,则点Q 的坐标为__________.8. 如图,把矩形ABCD 沿直线AC 折叠,点B 落在点E 处,连接DE .若DE :AC =3:5,则ADAB的值为_________. ED C B AEDCBA9. 如图1,将正方形纸片ABCD 对折,使AB 与CD 重合,折痕为EF ;如图2,展开再折叠一次,使点C 落在线段EF 上,折痕为BM ,BM 交EF 于O ,且△NMO的周长为3,展开再折叠一次,使点C 与点E 重合,折痕为GH ,点B 的对应点为P ,EP 交AB 于Q ,则△AQE 的周长为_______.图1BAD FC EMN图2OBAD F CE PHG 图3Q BA D F CE10.如图,在边长为的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边上一点,G 是AD 延长线上一点,BE =DG ,连接EG ,CF ⊥EG 于点H ,交AD 于点F ,连接CE ,BH .若BH =8,则FG =_______.GHBA D F CE11.顺时针旋转得到△A B′C′,连接CC ′并延长,交AB 于点O ,交BB ′于点F .若CC ′=CA ,则BF =_____.C'O B AFC B'12. 如图,在正方形ABCD 外取一点E ,连接AE ,BE ,DE ,过点A 作AE 的垂线交DE 于点P ,连接BP .若AE =AP =1,PB =APD ≌△AEB ;②BE ⊥DE ;③点B 到直线AE;④1△△APD APB S S +=⑤4ABCD S =正方形 ) A .③④⑤B .①②⑤C .①③⑤D .①②④⑤PDA B CE【参考答案】 ➢ 课前预习1. 55°2. A3. 23°4. 165. B6. 27.7 8. 10 cm 9. 410. 1或6 11. 712. 4313. 26y x =-14.120°15.16.138cm17.816 () 55,18.(4π19.C20.90°➢精讲精练1.12.73.D4.205.4-6.27.99 () 44,8.1 29.1210.11.5 212.B。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压轴复习专题几何综合——动点问题课件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压轴复习专题几何综合——动点问题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d083b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e.png)
∴
=
4
Rt△ADH中,AD=5,tanA= = 3
6−5
∴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
∴DH=4,AH=3.在Rt△EDH中,DH=4,
25
EH=x-3,
( 6 ≤≤35)
∴DE²=DH²+EH²=4²+(x-3)²=x²-6x+
4
例题 在△ABC中,AC=25,AB =35,tanA=3,D为AC边上的一点,且AD=5 ,E,F都为AB边上的动
所以结合已知条件与所给图形进行认真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这样的分析是建立在熟练运用常见图形的几何性质之上
的.
(2)类似于例题这样的几何计算型的压轴题,同学们
要切实体会解直角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在计算中所发挥的
重要作用.
(3)对于类似于例题这样的动态几何,应时刻谨记
“动静结合”、“数形结合”的处理原则,以及“分类
∴∠EDF+∠ADF=90°,即
∠ADE=90°.在Rt△ADE中,AD=5,
4
tanA= = 3
4
20
5
25
∴DE=3AD= 3 ,AE=3AD= 3
∴△EDF∽△EAD,
∴ =
∴DE²=AE·EF=x·(x一y)=x²-xy.∴x²-6x+25=x²xy
(2) 如下图,作DH⊥AE于点H,在
目录
01
研究背景
03
典型例题探究
动 态 几 何 研 究 重 要 性
总结分析动态问题处理技巧
05
02
知识脉络梳理
初中阶段几何知识梳理
04 小试能手
技 巧 ,
挑战自我
展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综合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几何综合题](https://img.taocdn.com/s3/m/9ae9cd2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5.png)
【考点总结】四、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3.判定:(1)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 (2)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AS); (3)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SA); (4)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 (5)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
三角形专题
1,掌握三角形相关基础知识(2课时)
目标
2,掌握三角形有关模型的全等或相似证明(3课时) 3,完成三角形有关模型的全等或相似证明(3课时)
三角形
模型
手拉手模型
三垂直模型
相似模型
三角形有关的知识
【考点总结】一、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高线: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 三角形的高线,简称高. 特性: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相交于一点. 2.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特性:三角 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3.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它的一半 4.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 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特性: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小组合作
1.在△ABC中,∠BAC=90°,AB=AC,AD⊥BC于点D.
(1)如图1,点M,N分别在AD,AB上,且∠BMN=90°,当∠AMN=30°,AB=2时,求线段
2023年春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几何图形变换综合压轴题》专题提升训练(附答案)
![2023年春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几何图形变换综合压轴题》专题提升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c44f4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e.png)
2023年春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几何图形变换综合压轴题》专题提升训练(附答案)1.如图,在△ABC中,∠BAC=90°,AB=AC,点D为线段AB上一点,线段CD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能与线段CE重合,点F为AC与BE的交点.(1)若BC=5,CE=4,求线段BD的长;(2)猜想BD与A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猜想的结论;(3)设CA=3DA=6,点M在线段CD上运动,点N在线段CA上运动,运动过程中,DN+MN的值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请直接写出这个最小值;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2.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图形旋转的应用图形的旋转是全等变换(平移、轴对称、旋转)中重要的变换之一,利用图形旋转中的对应线段的长度、对应角的大小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等性质,可以将一般图形转化成特殊图形,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图1,在Rt△ABC中,∠ACB=90°,CE平分∠ACB,且AC=4,BC=3.过点E作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即EF⊥ED,EF交AC于点F,ED交BC于点D,求四边形EFCD 的面积.分析:将∠FED以点E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使得旋转后EF的对应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AC,并且交AC于点M,旋转后ED的对应线段所在直线交BC于点N.则容易证明四边形MENC为正方形.因为∠EMF=∠END=90°,ME=NE,∠MEF=∠NED,所以△MEF≌△NED,所以S四边形EFCD=S正方形MENC.学习任务:(1)四边形EFCD的面积等于;(2)如图2,在Rt△ABC中,∠ACB=90°,①作出△ABC的外接圆O;②作∠ACB的平分线,与⊙O交于点D.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但保留作图痕迹.(3)在(2)的基础上,若BC+AC=14,则四边形ACBD的面积等于.3.△ABC为等边三角形,AB=4,AD⊥BC于点D,点E为AD的中点.(1)如图1,将AE绕点A顺时针旋转60°至AF,连接EF交AB于点G,求证:G为EF中点.(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将△AEF绕点A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α,连接BE,H为BE的中点,连接DH,GH.当30°<α<120°时,猜想∠DHG的大小是否为定值,并证明你的结论.(3)在△AEF绕点A顺时针旋转过程中,H为BE的中点,连接CH,问线段CH何时取得最大值,请说明理由,并直接写出此时△ADH的面积.4.如图,已知△ABC中,∠ABC=45°,CD是边AB上的高线,E是AC上一点,连接BE,交CD于点F.(1)如图1,若∠ABE=15°,BC=+1,求DF的长;(2)如图2,若BF=AC,过点D作DG⊥BE于点G,求证:BE=CE+2DG;(3)如图3,若R为射线BA上的一个动点,以BR为斜边向外作等腰直角△BRH,M 为RH的中点.在(2)的条件下,将△CEF绕点C旋转,得到△CE'F',E,F的对应点分别为E',F',直线MF'与直线AB交于点P,tan∠ACD=,直接写出当MF'取最小值时的值.5.如图1,已知△ABC中,∠C=90°,AC=4,BC=3,将△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α得到△A1BC1.(1)若α=90°,则AA1的长为.(2)如图2,若0°<α<90°,直线A1C1分别交AB,AC于点G,H,当△AGH为等腰三角形时,求CH的长.(3)如图3,若0°<α<360°,M为边A1C1的中点,N为AM的中点,请直接写出CN的最大值.6.问题发现:(1)如图1,在Rt△ABC中,∠ABC=90°,AB=6,BC=8,点D为AB上一点,且AD=2DB,过点D作DE∥BC,填空:=,=;类比探究:(2)如图2,在(1)的条件下将△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MN,连接DM,BM,EN,CN,请求出,的值;拓展延伸:(3)如图3,△ABC和△DEF同为等边三角形,且AB=3EF=6,连接AD,BE,将△DEF绕AC(DF)的中点O逆时针自由旋转,请直接写出在旋转过程中BE﹣AD的最大值.7.【问题提出】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内部有一点P,P A=3,PB=4,PC=5.求∠APB的度数.【数学思考】当图形中有一组邻边相等时,通过旋转可以将分散的条件集中起来解决问题.【尝试解决】(1)将△AP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P'B,连接PP',则△APP'为等边三角形.∵P'P=P A=3,PB=4,P'B=PC=5,∴P'P2+PB2=P'B2,△BPP'为三角形,∴∠APB的度数为.(2)如图2,在等边三角形ABC外部有一点P,若∠BP A=30°,求证:P A2+PB2【类比探究】=PC2.【联想拓展】(3)如图3,在△ABC中,∠BAC=90°,AB=AC.点P在直线BC上方且∠APB=45°,PC=BC=2,求P A的长.8.如图(1),已知△ABC中,∠BAC=90°,AB=AC;AE是过A的一条直线,且B,C 在AE的异侧,BD⊥AE于D,CE⊥AE于E.(1)求证:BD=DE+CE;(2)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2)位置时(BD<CE),其余条件不变,问BD与DE,CE的数量关系如何?请给予证明.(3)若直线AE绕A点旋转到图(3)位置时(BD>CE),其余条件不变,问BD与DE,CE的数量关系如何?请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证明;(4)根据以上的讨论,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直线AE在不同位置时BD与DE,CE的数量关系.9.(1)如图1,等腰直角△ABC,∠B=90°,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边AB上的一点,作DE垂直DF交BC于点F,求证:DE=DF.(2)如图2,等腰直角△ABC,∠B=90°,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边AB上的一点,线段DE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F,求证:点F在线段BC上;(3)如图3,直角△ABC,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边AB上的一点,线段DE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DF,若AB=6,BC=8,①直接写出线段EF=时,BE的长;②直接写出△ACF是等腰三角形时,BE的长;③直接写出△BEF面积的最大值.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4,0),点B(0,3),△ABO绕点B顺时针旋转,得△A'BO',点A、O旋转后的对应点为A'、O',记旋转角为α.(1)如图①,α=90°,边OA上的一点M旋转后的对应点为N,当OM=1时,点N 的坐标为;(2)在(1)的条件下,当O'M+BN取得最小值时,在图②中画出点M的位置,并求出点N的坐标.(3)如图③,P为AB上一点,且P A:PB=2:1,连接PO'、P A',在△ABO绕点B顺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PO'A'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若存在,请求出;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①,△ABC为直角三角形,∠ACB=90°,∠BAC=30°,点D在AB边上,过点D作DE⊥AC于点E,取BC边的中点F,连接DF并延长到点G,使FG=DF,连接CG.(如需作图或作辅助线,请先将原题草图画在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后再作答.)问题发现:(1)填空:CE与CG的数量关系是,直线CE与CG所夹的锐角的度数为.探究证明:(2)将△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仅就图②所示情况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问题解决:(3)若AB=4,AD=3,将△ADE由图①位置绕点A逆时针旋转α(0°<α<180°),当△ACE是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CG的值.12.如图,两直角三角形ABC和DEF有一条边BC与EF在同一直线上,且∠DFE=∠ACB =60°,BC=1,EF=2.设EC=m(0≤m≤4),点M在线段AD上,且∠MEB=60°.(1)如图1,当点C和点F重合时,=;(2)如图2,将图1中的△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当点A落在DF边上时,求的值;(3)当点C在线段EF上时,△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α度(0<α<90°),原题中其他条件不变,则=.13.在△ABC中,∠ABC=45°,AD⊥BC于点D,BE⊥AC于点E,连接DE,将△AED 沿直线AE翻折得到△AEF(点D与点F为对应点),连接DF,过点D作DG⊥DE交BE于点G.(1)如图1,求证:四边形DFEG为平行四边形;(2)如图2,连接CF,若tan∠ABE=,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与字母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所有正切值等于2的角.14.在△ABC中,∠BAC=90°,点E为AC上一点,AB=AE,AG⊥BE,交BE于点H,交BC于点G,点M是BC边上的点.(1)如图1,若点M与点G重合,AH=2,BC=,求CE的长;(2)如图2,若AB=BM,连接MH,∠HMG=∠MAH,求证:AM=2HM;(3)如图3,若点M为BC的中点,作点B关于AM的对称点N,连接AN、MN、EN,请直接写出∠AMH、∠NAE、∠MNE之间的角度关系.15.(1)如图1.在Rt△ACB中,∠ACB=90°,CA=8,BC=6,点D、E分别在边CA,CB上,且CD=3,CE=4,连接AE,BD,F为AE的中点,连接CF交BD于点G,则线段CG所在直线与线段BD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提示:延长CF到点M,使FM=CF,连接AM)(2)将△DCE绕点C逆时针旋转至图2所示位置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DCE绕点C逆时针在平面内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当B,D,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时,CF的长为.16.在△ABC和△AEF中,∠AFE=∠ABC=90°,∠AEF=∠ACB=30°,AE=AC,连接EC,点G是EC中点,将△AEF绕点A顺时针旋转.(1)如图1,若E恰好在线段AC上,AB=2,连接FG,求FG的长度;(2)如图2,若点F恰好落在射线CE上,连接BG,证明:GB=AB+GC;(3)如图3,若AB=3,在△AEF旋转过程中,当GB﹣GC最大时,直接写出直线AB,AC,BG所围成三角形的面积.17.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90°,点D,E分别在AB,BC上运动,将线段DE绕点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EF.(1)如图1,若D为AB中点,点E与点C重合,AF与DC相交于点O,求证:OE=OD;(2)如图2,若点E不与C,B重合,点D为AB中点,点G为AF的中点,连接DG,连接BF,判断线段BF,CE,A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若AB=4,AD=3BD,点G为AF的中点,连接CG,∠GDE=90°,请直接写出CE的长.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A(x,y)中的横坐标x与纵坐标y 满足+|y﹣8|=0,过点A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点D,点E在x轴的负半轴上,且满足AD﹣OD=OE,线段AE与y轴相交于点F,将线段AD向右平移8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BC.(1)直接写出点A和点E的坐标;(2)在线段BC上有一点G,连接DF,FG,DG,若点G的纵坐标为m,三角形DFG 的面积为S,请用含m的式子表示S(不要求写m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S=26时,动点P从D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着线段DA向终点A运动,动点Q从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着折线AB→BC向终点C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三角形FGP的面积是三角形AGQ面积的2倍时,求出P点坐标19.如图:直线l1:y=﹣x+6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将△AOB沿直线l1翻折后,设点O的对应点为点C,已知双曲线y=(x>0)经过点C.(1)求点A,B的坐标.(2)求k的值.(3)将直线l1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直线l2.直线l2与y轴交于点B′,将△AOB′沿直线l2翻折得到△AB′C',当四边形OAC′B′为正方形时停止转动,求转动过程中点C运动到点C′的路径长.20.图形的旋转变换是研究数学相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小华和小芳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旋转变换进行研究.如图(1),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且∠C=∠AED=90°.(1)观察猜想小华将△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连接BD,CE,如图(2),当BD的延长线恰好经过点E时,①的值为;②∠BEC的度数为度;(2)类比探究如图(3),小芳在小华的基础上,继续旋转△ADE,连接BD,CE,设BD的延长线交CE于点F,请求出的值及∠BFC的度数,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若AE=DE=,AC=BC=,当CE所在的直线垂直于AD时,请你直接写出BD 的长.参考答案1.解:(1)在Rt△ABC中,AB=AC,BC=5,∴AB=AC=BC=5,由旋转知,CD=CE=4,在Rt△ADC中,AD===,∴BD=AB﹣AD=5﹣;(2)猜想:BD=2AF,理由:如图1,延长BA至G,使AG=AB,连接EG,则CG=CB,∴∠ABC=∠AGC,在Rt△ABC中,AB=AC,∴∠ABC=45°,∴∠AGC=45°,∴∠BCG=90°,由旋转知,CD=CE,∠DCE=90°=∠BCG,∴∠BCD=∠GCE,∴△BCD≌△GCE(SAS),∴BD=GE,∠CBD=∠CGE=45°,∴∠BGE=∠CGB+∠CGE=90°=∠BAC,∴AC∥GE,∴,∴=,∴EG=2AF,∴BD=2AF;(3)存在,如图2,延长DA至P,使AP=AD,∵∠BAC=90°,∴点P,点D关于AC对称,∴MN+DN=MH+PN,过点P作PH⊥CD于H,要使MN+DN最小,则点P,N,M在同一条线上,且PM⊥CD,即MN+DN的最小值为PH,∵CA=3DA=6,∴AD=2,∴DP=2AD=4,CD===2,连接CP,∴S△CDP=DP•AC=CD•PH,∴PH===,即DN+MN的最小值为.2.解:(1)如图1中,∵EC平分∠ACB,EM⊥AC,EN⊥BC,∴EM=EN,∵∠EMC=∠DNC=∠MCN=90°,∴四边形EMCN是矩形,∵EM=EN,∴四边形EMCN是正方形,设正方形的边长为m,则×AC×BC=×AC×m+×BC×m,解得m=,∵EF⊥ED∴∠MEN=∠FED=90°,∴∠MEF=∠NDF,∵∠EMF=∠END=90°,∴△EMF≌△END(AAS),∴S四边形EFCD=S正方形EMCN=,故答案为:;(2)①如图2中,⊙O即为所求作.②如图2中,射线CD即为所求作.(3)如图2中,过点D作DM⊥CB交CB的延长线于M,DN⊥AC于N.∵∠DMC=∠DNC=∠MCN=90°,∴四边形DMCN是矩形,∵DC平分∠ACB,DM⊥CB,DN⊥AC,∴DM=DN,∴四边形DMCN是正方形,∴CM=CN,∵∠ACD=∠BCD,∴=,∴DB=DA,∵DM=DN,∠DMB=∠DNA=90°,∴Rt△DMB≌Rt△DNA(HL),∴BM=AN,S四边形ACBD=S正方形DMCN,∴AC+BC=CM﹣BM+CN﹣AN=2CM=14,∴CM=7,∴S四边形ACBD=49.故答案为:49.3.(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BAD=∠CAD=∠BAC=30°,∵∠EAF=60°,∴∠GAE=∠GAF=30°,∵AE=AF,∴FG=EG.(2)解:结论:∠EHD=120°,是定值.理由:如图2中,连接BF,CE.∵AB=AC,AD⊥BC,∴BD=CD,∵BH=EH,∴DH∥EC,∴∠HDB=∠ECB,∵FG=GE,EH=HB,∴GH∥BF,∴∠EHG=∠EBF,∵∠EAF=∠BAC=60°,∴∠BAF=∠CAE,∵AF=AE,AB=AC,∴△BAF≌△CAE(SAS),∴∠ACE=∠ABF,∵∠EHD=∠HDB+∠HBD,∴∠DHG=∠EHG+∠EHD=∠EBF+∠HDB+∠HBD=∠ABF﹣∠ABE+∠ECB+∠ABD+∠ABE=∠ACE+∠ECB+∠ABD=∠ACB+∠ABC=120°.(3)解:如图3中,取AB的中点N,连接AH,HN,CH,CH交AD于M,过点H作HT⊥AD于T.∵EH=BH,AN=BN,∴NH为△ABE的中位线,∴HN=AE=,∴点H在以N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上,当C,N,H共线时,CH的值最大,∵△ABC是等边三角形,∴CN⊥AB,∴∠ACM=∠MCB=30°,∵AD=2,∴CN=AD=2,在Rt△CMD中,CD=2,∠MCD=30°,∴CM==,∴MN=CN﹣CM=,∴HM=HN+MN=+=,∴HT=HM•sin60°=,∴S△ADH=•AD•HT=.4.(1)解:如图1中,过点F作FH⊥BC于H.∵CD⊥AB,∴∠BDC=90°,∵∠DBC=45°,∴∠DCB=90°﹣45°=45°,∵FH⊥CH,∴∠FHC=90°,∴∠HFC=∠HCF=45°,∴CH=FH,设FH=CH=m,∵∠ABE=15°,∴∠FBC=45°﹣15°=30°,∴BH=HF=m,∴m+m=+1,∴m=1,∴CF=CH=,∵CD=BC=,∴DF=CD﹣CF=﹣=.(2)证明:如图2中,连接DE,过点D作DH⊥DE交BE于H.∵∠ADC=∠FDB=90°,DB=DC,BF=AC,∴Rt△BDF≌Rt△CDA(HL),∴∠DBF=∠ACD,∵∠BFD=∠CFE,∴△BFD∽△CFE,∴=,∴=,∵∠DFE=∠BFC,∴△DFE∽△BFC,∴∠DEF=∠BCF=45°,∵DH⊥DE,∴∠HDE=90°,∴∠DHE=∠DEH=45°,∴DH=DE,∵∠BDC=∠EDH=90°,∴∠BDH=∠CDE,∵DB=DC,DH=DE,∴△BDH≌△CDE(SAS),∴BH=EC,∵DH=DE,DG⊥EH,∴GH=EG,∴DG=EH,∴BE=BH+HE=EC+2DG.(3)解:如图3中,过点M作MJ⊥BC于J,过点P作PK⊥BC于K.∵△BHR,△DBC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BC=∠HBR=45°,∴∠HBC=90°,∵∠H=∠HBJ=∠MJB=90°,∴四边形BHMJ是矩形,∴BH=MJ,HM=BJ,∵BH=HR,HM=MR,∴MJ=2BJ,∴tan∠MBJ==2,∴点M的在射线BM上运动,∴当C,F′,M共线,且CM⊥BM时,F′M的值最小.设AD=m,∵tan∠ACD==,∴CD=BD=3m,DF=AD=m,CF=CF′=2m,BC=3m,∵∠CMB=90°,tan∠CBM==2,∴BM=m,CM=m,∴BJ=HM=m,JM﹣BH=HR=m,∴MR=m,设BK=PK=n,CK=2n,∴n=m,∴BK=PK=m,CK=2m,PC=m,∴PF′=PC﹣CF′=m﹣2m,∴==.5.解:(1)∵∠C=90°,AC=4,CB=3,∴AB===5,∵α=90°,∴△ABA1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A1=AB=5.故答案为:5.(2)如图2﹣1中,当AG=AH时,∵AG=AH,∴∠AHG=∠AGH,∵∠A=∠A1,∠AGH=∠A1GB,∴∠AHG=∠A1BG,∴∠A1GB=∠A1BG,∴AB=AG=5,∴GC1=A1G﹣C1G=1,∵∠BC1G=90°,∴BG===,∴AH=AG=AB﹣BG=5﹣,∴CH=AC﹣AH=4﹣(5﹣)=﹣1.如图2﹣2中,当GA=GH时,过点G作GM⊥AH于M.同法可证,GB=GA1,设GB=GA1=x,则有x2=32+(4﹣x)2,解得x=,∴BG=,AG=5﹣=,∵GM∥BC,∴=,∴=,∴AM=,∵GA=GH,GM⊥AH,∴AM=HM,∴AH=3,∴CH=AC﹣AM=1.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CH的值为﹣1或1.(3)如图3中,取AB的中点J,连接BM,CJ,JN.∵AJ=BJ,∠ACB=90°,∴CJ=AB=,∵BC1=BC=3,MC1=MA1=2,∠BC1M=90°,∴BM===,∵AJ=BJ,AN=NM,∴JN=BM=,∵CN≤CJ+JN,∴CN≤,∴CN的最大值为.6.解:(1)如图1中,在Rt△ABC中,,∵AD=2DB,∴AB=AD+DB=3DB,∵DE∥BC,∴,∵,∴,即,∴,故答案为:,.(2)由旋转性质可知:AD=AM,AE=AN,∠BAM=∠CAN,∵,∠BAM=∠CAN,∴△ABM∽△ACN,∴,∠ABM=∠ACN,∵,∠ABM=∠ACN,∴△DBM∽△ECN,∴.(3)如图3中,连接OB,OE,由三线合一性质可知∠BOC=∠DOE=90°,∴∠BOD=∠COE,∴∠AOB+∠BOD=∠BOC+∠COE,即∠AOD=∠BOE,∵,∠AOD=∠BOE,∴△AOD∽△BOE,∴,∵AB=3EF=6,∴,,在△BOE中,由三边关系可得,BE<BO+OE,当B、O、E三点共线时,BE存在最大值为,∵,∴当BE存在最大值时,BE﹣AD的最大值=.7.(1)解:如图1,将△APC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P′B,连接PP′,则△APP′为等边三角形.∵PP′=P A=3,PB=4,P′B=PC=5,∴P′P2+PB2=P′B2.∴△BPP′为直角三角形.∴∠APB的度数为90°+60°=150°.故答案为:直角;150°.(2)证明:如图2中,将△P AB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TCB,连接PT.∵BP=BT,∠PBT=60°,∴△PBT是等边三角形,∴PT=PB,∠PTB=60°,由旋转的性质可知:△P AB≌△TCB,∴∠APB=∠CTB=30°,P A=CT,∴∠PTC=∠PTB+∠CTB=60°+30°=90°,∴PC2=PT2+CT2,∵PB=PT,P A=CT,∴P A2+PB2=PC2.(3)解:过点C作CT⊥PB于T,连接AT,设CT交AB于O.∵PC=BC=2,CT⊥PB,∴PT=BT,∵∠CAO=∠BTO=90°,∠AOC=∠BOT,∴∠ACT=∠ABP,∠ATC=∠ABC=45°,∵∠CTB=90°,∴∠ATP=∠CTA=∠APT=45°∵AC=AB,∴△CAT≌△BAP(AAS),∴CT=PB=2PT,∵PC2=PT2+CT2,∴(2)2=m2+(2m)2,解得m=2或﹣2(舍弃),∴PT=2,∴P A=PT=.8.解:(1)∵BD⊥AE,CE⊥AE,∴∠ADB=∠CEA=90°,∴∠ABD+∠BAD=90°,又∵∠BAC=90°,∴∠EAC+∠BAD=90°,∴∠ABD=∠CAE,在△ABD和△ACE中,,∴△ABD≌△ACE(AAS),∴BD=AE,AD=EC,∴BD=DE+CE.(2)∵BD⊥AE,CE⊥AE,∴∠ADB=∠CEA=90°,∴∠ABD+∠BAD=90°,又∵∠BAC=90°,∴∠EAC+∠BAD=90°,∴∠ABD=∠CAE,在△ABD和△ACE中,,∴△ABD≌△ACE(AAS),∴BD=DE﹣CE.(3)同(2)的方法得出,BD=DE﹣CE.(4)归纳:由(1)(2)(3)可知:当B,C在AE的同侧时,BD=DE﹣CE.当B,C在AE的异侧时,BD=DE+CE.9.(1)证明:如图1中,连接BD.∵△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DC,∴BD⊥AC,BD=DA=DC,∴BD⊥AC,∵ED⊥DF,∴∠EDF=∠BDC=90°,∴∠EDB=∠FDC,∵∠DBE=∠C=45°,∴△EDB≌△FDC(ASA),∴DE=DF.(2)证明:如图2中,连接DB,CF.∵∠BDC=∠EDF=90°,∴∠BDE=∠CDF,∵DB=DC,DE=DF,∴△EDB≌△FDC(SAS),∴∠DBE=∠DCF=45°,∴点F在线段BC上.(3)①如图3﹣1中,过点D作DT⊥AB于T.∵∠ATD=∠ABC=90°,∴DT∥CB,∵AD=DC,∴AT=TB=3,∴DT=BC=4,∵△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DE=DF=,∴ET===1,∴BE=TB+ET=3+1=4,当点E在点T的下方时,BE=3﹣1=2,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BE的值为4或2.②如图3﹣2中,∵△ACF是等腰三角形,又∵AD=DC=DF,∴∠AFC=90°,∴△A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E与A重合,∴BE=6.③如图3﹣3中,过点D作DT⊥AB于T,过点F作FR⊥DT于R.∵∠DTE=∠FRD=90°,∠EDT=∠DFR,DE=DF,∴△DTE≌△FRD(AAS),∴ET=DR,DT=FR=4,设ET=DR=m,则RT=4﹣m,∴S△EFB=(3+m)(4﹣m)=(﹣m2+m+12)=﹣(m﹣)2+,∵﹣<0,∴△BEF的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0.解:(1)∵点A(﹣4,0),点B(0,3),∴OA=4,OB=3,由旋转的性质可知,BO=BO′=3,OM=O′N=1,∠OBO′=90°,∴N(﹣3,4).故答案为:(﹣3,4).(2)如图②中,∵BM=BN,∴O′M+BN=O′M+BM,作点B关于OA的对称点B′,连接O′B′交OA于M,连接BM,O′M+BM的值最小.∵O′(﹣3,3),B′(0,﹣3),∴直线O′B′的解析式为y=﹣2x﹣3,∴M(﹣,0),∴O′N=OM=,∴N(﹣3,).(3)存在.理由:如图③﹣1中,当点O′落在AB的延长线上时,△PO′A′的面积最大.由题意,OA=4,OB=3,∴AB===5,∴P A:PB=2:1,∴PB=,∴PO′=PB+PO′=,∴△PO′A′的面积的最大值=×4×=.如图③﹣2中,当点O′落在AB上时,△PO′A′的面积最小,最小值为×4×(3﹣)=.11.解:(1)如图①中,过点D作DT⊥BC于T.∵DE⊥AC,∴∠DEC=∠ECT=∠DTC=90°,∴四边形ECTD是矩形,∴DT=EC,DT∥AC,∴∠TDB=∠A=30°,∴DT=BD,∵FC=FB,∠CFG=∠BFD,FG=FD,∴△CFG≌△BFD(SAS),∴CG=BD,∠FCG=∠B=60°,∴EC=CG,∴∠ACG=90°+60°=150°,∴直线CE与CG所夹的锐角的度数为30°,故答案为:EC=CG,30°.(2)成立.理由如下:连接CD,BG,延长BD交CE的延长线于H,设BH交AC于点O.在Rt△ABC和Rt△ADE中,∠BAC=∠DAE=30°,∴cos∠BAC==,cos∠EAD==,∠EAC=∠DAB,∴==,∴△ACE∽△ABD,∴==,∠ACE=∠ABD,∵∠HOC=∠AOB,∴∠H=∠OAB=30°,∵CF=FB,DF=FG,∴四边形DCGB是平行四边形,∴CG=BD,CG∥BH,∴∠1=∠H=30°,∴EC=CG,直线CE与CG所夹的锐角的度数为30°.(3)如图③﹣1中,当∠AEC=90°时,由题意AC=AB=2,AE=AD=,∴EC===,∴CG=EC=,如图③﹣2中,当∠EAC=90°时,可得EC==,∴CG=EC=5.综上所述,CG的值为或5.12.解:(1)由题意得,在Rt△ABC中,∠ABC=90°,∠ACB=60°,BC=1,∴AC=2,BC=,在Rt△DEC中,∠DEC=90°,∠DCE=60°,EF=2,∴DC=4,DE=2,∴∠DCA=180°﹣∠DCE﹣∠ACB=60°,∴AC=EF,∠DCE=∠DCA,DC=DC,∴△DEF≌△DAC(SAS),∴AD=DE=2,∠EDC=∠CDA=30°,∵∠MEC=60°,∴∠DEM=30°,∴∠DME=180°﹣∠DEM﹣∠EDM=180°﹣∠DEM﹣2∠EDC=90°,∴DM=DE=,∴AM=AD﹣DM=,∴=1,故答案为:1;(2)如图2,连接AE,∵AC=EF=2,∠ACE=60°,∴△AEC是等边三角形,∴AE=2,∠EAC=∠AEC=60°,∴∠AEB+∠BEC=∠AEC=60°,∵∠MEB=60°,∴∠AEB+∠MEA=60°,∴∠BEC=∠MEA,∵∠DAE=∠ECB=120°,AE=EC,∴△AME≌△CBE(ASA),∴AM=BC=1,∵AD=DC﹣AC=2,∴DM=AD﹣AM=1,∴=1;(3)如图3,过点B作BG⊥BE交EM延长线于点G,连接AG,BG,∵∠CBA=∠EBG=90°,∴∠EBC=∠GBA,∵∠MEB=∠ACB=60°,∴,∴△ECB∽△GAB,∴,∠AGB=∠CEB,∴AG=m,∵∠CEB+∠DEG=30°,∠AGB+∠EGA=30°,∴∠AGM=∠DEM,∴AG∥DE,∴△AGM∽△DEM,∴,∵DE=EF=2,∴==.故答案为:.13.(1)证明:如图1中,∵∠ABC=45°,AD⊥BC于点D,∴∠BAD=90°﹣∠ABC=45°,∴△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D=BD,∵BE⊥AC,∴∠GBD+∠C=90°,∵∠EAD+∠C=90°,∴∠GBD=∠EAD,∵∠ADB=∠EDG=90°,∴∠ADB﹣∠ADG=∠EDG﹣∠ADG,即∠BDG=∠ADE,∴△BDG≌△ADE(ASA),∴BG=AE,DG=DE,∵∠EDG=90°,∴△ED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ED=∠AEB+∠DEG=90°+45°=135°,∵△AED沿直线AE翻折得△AEF,∴△AED≌△AEF,∴∠AED=∠AEF=135°,ED=EF,∴∠DEF=360°﹣∠AED﹣∠AEF=90°,∴△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GDE=∠DEF=90°,DG=DE=EF,∴DG∥EF,∴四边形DFEG是平行四边形.(2)解:如图2中,设AD交BE于P,过点P作PT⊥AB于T.∵tan∠ABE==,∴可以假设PT=a,BT=3a,∵△AB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 AT=45°,∵PT⊥AB,∴∠ATP=90°,∴∠P AT=∠APT=45°,∴AT=PT=a,∴P A=a,AB=4a,AD=BD=2a,∴P A=PD=a,∴tan∠BPD==2,∵BE⊥AC,∴∠ADC=∠PEC=90°,∴∠EPD+∠ACD=180°,∵∠EPD+∠BPD=180°,∴∠BPD=∠ACD,根据对称性可知,∠ACD=∠ACF,∠ADF=∠AFD,AC⊥DF,∴∠ACD=∠ACF=∠BPD,∵∠ADF+∠CDF=90°,∠CDF+∠ACD=90°,∴∠ADF=∠ACD,∴∠ACD=∠ACF=∠ADF=∠AFD=∠BPD,∴正切值等于2的角有:∠ACD,∠ACF,∠ADF,∠AFD.14.解:(1)∵∠BAC=90°,AB=AE,∴△BA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G⊥BE,∴AH是△BAE的中线,∴BE=2AH=4,∵∠BEA=45°,∴∠BEC=135°,在△BCE中,过点C作CD⊥BE交BE的延长线于点D,如图1,∵∠DEC=45°,∴△DE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ED=x,则DC=x,CE=x,在Rt△BCD中,BC2=BD2+DC2,即,∴x1=1或x2=﹣5(舍去),∴CE=;(2)如图2,过H作HD⊥HM交AM于点D,连接BD,∵AB=AE,∠BAC=90°,∴△AB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G⊥BE,∴△AB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H=AH,∠BAN=45°,∠BHA=90°,∵AB=BM,∴∠BAM=∠BMA,∵∠HMG=∠MAH,∴∠BAM﹣∠MAH=∠BMA﹣∠HMG,即∠BAH=∠AMH=45°,∵HD⊥HM,∴△DH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H=HM,∠DHM=90°,∵∠BHD=∠BHA+∠AHD,∠AHM=∠DHM+∠AHD,∴∠BHD=∠AHM,在△BHD与△AHM中,,∴△BHD≌△AHM(SAS),∴∠DBH=∠MAH,BD=AM,∴∠BHA=∠BDA=90°,∵BA=BM,∴D是AM的中点,∴AM=2DM=2HM,即AM=2HM;(3)∵H是BE的中点,M是BC的中点,∴MH是△BCE的中位线,∴MH∥CE,∴∠AMH=∠MAC,∵∠BAC=90°,∴AM=BM,∴∠MAB=∠ABM,∵点B与点N关于线段AM对称,∴∠ABM=∠ANM,AB=AN,∴AE=AN,∴∠AEN=∠ANE,在△AEN中,∠NAE+2∠ANE=180°①,∵∠ANE=∠ANM+∠MNE,∠ABM=∠ANM=∠MAB=90°﹣∠MAC,∴∠ANE=90°﹣∠MAC+∠MNE,∴∠ANE=90°﹣∠AMH+∠MNE②,将②代入①,得:∠NAE+2×(90°﹣∠AMH+∠MNE)=180°,∴∠NAE+180°﹣2∠AMH+2∠MNE=180°,∴∠NAE+2∠MNE=2∠AMH.15.解:(1)结论:CG⊥BD.理由:延长CF到点M,使得FM=CF,连接AM.∵F A=FE,∠AFM=∠EFC,FM=FC,∴△AMF≌△ECF(SAS),∴AM=CE=4,∠AMF=∠ECF,∴AM∥CE,∴∠MAC=∠DCB=90°,∵==,∴△MAC∽△DCB,∴∠DBC=∠ACM,∵∠ACM+∠GCB=90°,∴∠DBC+∠GCB=90°,∴∠CGB=90°,∴CG⊥BD.故答案为:CG⊥BD.(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延长CF到点M,使得FM=CF,连接AM.∵F A=FE,∠AFM=∠EFC,FM=FC,∴△AMF≌△ECF(SAS),∴AM=CE=4,∠AMF=∠ECF,∴AM∥CE,∴∠MAC+∠ACE=180°,∴∠MAC=180°﹣∠ACE,∵∠DCB=∠DCE+∠ACB﹣∠ACE=90°+90°﹣∠ACE=180°﹣∠ACE,∴∠MAC=∠DCB,∵==,∴△MAC∽△DCB,∴∠DBC=∠ACM,∵∠ACM+∠GCB=90°,∴∠DBC+∠GCB=90°,∴∠CGB=90°,∴CG⊥BD.(3)如图3中,当点E在线段BD上时,∵△AMC∽△CDB,∴==,在Rt△DCE中,CD=3,CE=4,∴DE===5,∵CG⊥DE,∴CG==,在Rt△CGB中,CB=6,CG=中,∴BG===,在Rt△DCG中,DG===,∴BD=BG+DG=,∴CM=BD=,∴CF=CM=如图4中,当点E在线段BD的延长线上时,同法可得CF=CM=.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CF的值为或.16.(1)解:如图1中,过点F作FH⊥AE于H.在Rt△ABC中,∠ACB=90°,AB=2,∠C=30°,∴AC=2AB=4,BC=AB=2,∵AE=EC=AC=2,EG=GC,∴EG=CG=1,∵∠AFE=90°,∠AEF=30°,∴EF=AE•cos30°=,∴FH=EF=,HE=FH=,∴GH=HE+EG=,∴FG===.(2)证明:如图2中,取AC的中点M,连接BM,GM,BF.∵AM=MC,∠ABC=90°,∴BM=AM=CM,∵AC=2AB,∴AB=AM=BM,∴∠BAM=∠AMB=∠ABM=60°,∴∠BMC=120°,∵AE=2AF,∠EAF=60°,∴∠BAF=120°+∠EAC,∵AM=MC,EG=GC,∴GM=AE=AF,GM∥AE,∴∠CMG=∠EAC,∴∠BMG=120°+∠CMG=120°+∠EAC=∠BAF,∴△BAF≌△BMG(SAS),∴∠ABF=∠MBG,BF=BG,∴∠FBG=∠ABM=60°,∴△BFG是等边三角形,∴BG=FG,∴BG=EF+EG=AE+CG=AB+CG.(3)解:如图3中,取AC的中点M,连接BM,GM,BF.在MC上取一点D,使得MD=MG,连接DG,BD.同法可证:△BAF≌△BMG(SAS),∴∠ABF=∠MBG,BF=BG,∴∠FBG=∠ABM=60°,∴△BFG是等边三角形,∴BG=FG,∵AM=CM,EG=CG,∴MG=AE,∵AB=3,∠ABC=90°,∠ACB=30°,∴AC=2AB=6,AM=CM=3,∵AE=AC=3,MG=,∴MD=MG=,∵==,∠DMG=∠GMC,∴△MDG∽△MGC,∴==,∴DG=CG,∴GB﹣CG=GB﹣DG≤BD,∴当B,D,G共线时,BG﹣CG的值最大,最大值为BD的长,∴直线AB,AC,BG围成的三角形为△ABD,∵AD=AM+DM=3+=,∴S△ABD=××=,∴当GB﹣GC最大时,直线AB,AC,BG所围成三角形的面积为.17.(1)证明:如图1中,∵CA=CB,∠ACB=90°,AD=DB,∴CD⊥AB,CD=AD=DB,∵∠DEF=∠ADC=90°,DE=EF,∴AD=EF,∵∠AOD=∠EOF,∴△AOD≌△FOE(AAS),∴OE=OD.(2)解:结论:AD﹣BF=CE.理由:如图2中,过点E作ET⊥BC交AB于T,过点T作TR⊥AC于R.则四边形ECRT 是矩形,△ART,△EBT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EC=RT,AT=RT=EC.∵∠TEB=∠DEF=90°,∴∠TED=∠BEF,∵ET=EB,ED=EF,∴△TED≌△BEF(SAS),∴DT=BF,∵AD﹣DT=AT,∴AD﹣BF=CE.(3)解:如图3中,取AB的中点R,连接GR,BF,过点E作EM⊥AB于M.设GR =x,EM=BM=y.由(2)可知,△TED≌△BEF(SAS),∴∠ETD=∠EBF=45°,∴∠ABC=45°,∴∠FBA=90°,∵AG=GF,AR=RB=2,∴GR∥BF,BF=2GR=2x,∴∠GRA=∠FBA=90°,∵GR⊥AB,∵AB=4,AD=3BD,∴AD=3,BD=,∴DR=AD﹣AR=3﹣2=,∵∠GRD=∠EMD=∠EDG=90°,∴∠GDR+∠DGR=90°,∠GDR+∠EDM=90°,∴∠DGR=∠EDM,∴△DRG∽△EMD,∴=,∴=①又∵AD﹣BF=CE,∴3﹣2x=(4﹣y)②,由①②可得y=(不合题意的解已经舍弃).∴EC=4﹣()=.18.解:(1)∵+|y﹣8|=0,又∵≥0,|y﹣8|≥0,∴x=2,y=8,∴A(2,8),∵AD⊥x轴,∴OD=2,AD=8,∵AD﹣OD=OE,∴OE=6,∴E(﹣6,0).(2)如图1中,连接OG.由题意G(10,m).∵AD=DE=8,∠ADE=90°,∴∠AED=45°,∴∠OEF=∠OFE=45°,∴OE=OF=6,∴F(0,6),∴S=S△ODG+S△OFG﹣S△OFD=×2×m+×6×10﹣×2×6=m+24(0≤m≤8).(3)如图2中,设FG交AD于J,P(2,t),当点P在DJ上,点Q在AB上时,当S=26时,m=2,∴G(10,2),∵F(0,6),∴直线FG的解析式为y=﹣x+6,∴J(2,),由题意,•(﹣t)×10=2××2t×6,解得t=,∴P(2,),当点P在AJ上,点Q在BG上时,同法可得,•(t﹣)×10=2××(14﹣2t)×8,解得t=,∴P(2,).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2,)或(2,).19.解:(1)当x=0时,y=6,∴B(0,6),当y=0时,﹣x+6=0,∴x=6,∴A(6,0);(2)如图1,过点C作CM⊥x轴于M,Rt△ABO中,OA=6,OB=6,∴AB==12,∴∠ABO=30°,由翻折得:∠ABC=∠ABO=30°,∠AOB=∠ACB=90°,AC=OA=6,∴∠CAM=60°,∴∠ACM=90°﹣60°=30°,∴AM=AC=3,CM=3,∴C(9,3),∴k=9×3=27;(3)分两种情况:①如图2,当点B'在y轴的负半轴上时,。
中考几何综合知识点总结
![中考几何综合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4c2129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2.png)
中考几何综合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和性质1. 点、线、面的概念几何中的基本概念有点、线、面。
点是没有长度、宽度和厚度的,是空间中的最基本的事物。
线是由无数个点连成的,是没有宽度的。
面是由无数个线段围成的,它是有长度和宽度的。
在几何中,点、线、面不是物质的实体,而是一种理想的图象。
2. 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和性质直线种点有无限多个,不端点,无限延伸。
射线是一端点,向另一端无限延伸。
线段是两端有两个端点的。
3. 角的概念和性质角是由两条共同的端点连接起来的两条线形成的。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一周的角是360度。
4. 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条线段叫作三角形的边,三条边的交点叫作三角形的顶点。
5. 四边形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它的四个线段叫作四边形的边。
6.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边互相平行。
重心重合。
对角线长度相同。
7. 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两线相交,若对顶角相等则两相交线平行。
二直线平行与一直线垂直,则相交线分别垂直。
如果有两条平行直线,那么它们之间的任何一条线都是垂直于这两条平行线的。
8.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是指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
9. 同位角同位角是两条直线被另一条直线所剪成对角,它们对应于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角。
二、图形的性质与计算1.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可以利用海伦公式或者底高定理,分别为s=sqrt(p(p-a)(p-b)(p-c))和S=1/2*底*高。
2. 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分别为边长的平方和长乘以宽。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S=1/2*(上底+下底)*高。
3. 圆的面积计算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²,其中r是圆的半径。
4. 弧长和扇形面积计算弧长的计算公式是L=rθ,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S=1/2r²θ。
5. 三视图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集合称作三视图。
通过三视图可以清晰地查看物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初三数学 几何综合-中考必做题(详解版)
![初三数学 几何综合-中考必做题(详解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17ca6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4.png)
中,点 是 边的中点,延长 至点 ,使
,连接
, .将
绕点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当点 恰好落在 上的点 处时,连接 、
、 ,则 的长是
.
答案
解析 如图,过 作
于 ,过 作
于 ,过 作
.
∵
,
,
∵四边形
是正方形,
∴
,
∴
,
由勾股定理得:
,
∵
,
,
∴
,
∴
,
∴
,
∴
,
∴
,
由旋转得
,
∵
,
∴
,
∴
,
∴
,
∴
,
∴
,
∴
,
,交 于 ,交 于
和
,连接 、 , 与 的延长线交于点 ,下列结论:①
;②
;③
是
的中线;④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
A.
B.
答案 A
解析 在正方形
和
中,
C.
,
,
D. ,
∴
,
即
,
∵在
和
中,
,
∴
≌
,
∴
,(故①正确);
设 、 相交于点 ,
∵
≌
,
∴
,
∵
,
∴
,
∴
,(故②正确);
过点 作
的延长线于 ,过点 作
于,
∵
,
∴
圆 圆的基础知识 圆心角、弧、弦的关系
, 不一定成立,因此④不正确.
10
如图,已知 是⊙ 的直径,点 在 上,过点 的直线与 的延长线交于点 ,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压轴复习专题几何综合——添加辅助线
![2023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压轴复习专题几何综合——添加辅助线](https://img.taocdn.com/s3/m/8baa2d3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1.png)
1
(2)若弦MN垂直于AB,垂足为G, = ,MN= 3,求⊙O的半径;
4
(3)在(2)的条件下,当∠BAC=36°时,求线段CE的长
【详解】
(3) 作∠ABC的平分线BF交AC于F,连接AD
∵∠BNC=36°,AB=AC
∴∠ABC=∠ACB=72°
∵BF平分∠ABC
∴∠ABF=∠CBP=36°
∴∠BFC=72°即∠BAF=∠ABF、
∠BFC=∠ACB
∴BC=BF=AF
∵∠CBF=∠BAC,∠C=∠C
∴△CBF∽△CAB
∴BC²=CF·AC
设BC=x则AF=x
∴CF=2-x
∴x²=2(2-x)解得:x=± 5 − 1
∴BC= 5 − 1
∴AB是⊙O的直径
∴∠ADB=90°
∵AB=AC
1
∴CD=BD= BC
【分析】①由旋转性质证明△ABD∽△ACE即可判断;
②由①的结论可得,∠ABD=∠ACE,进而得到∠BOC=∠CAB=45°,即可判断∠COD;
③证明△ABD为等腰三角形即可判断;
④由题意直线BD、CE相交于点O,当AD⊥AC时,△AOC的面积最大,通过勾股定理计
算求出最大值,进而进行判断
试炼场:
从而得出∠ODE=90°,即可得证DE是CO的切线;
3
1
(2)连接OM,先求出MG= ,得出OG= OM,最后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得
2
2
出结论;
(3)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F,判断出△BCF∽△ACB,得出比例式求成
BC= 5 − 1,连接AD,再求出CD=
例式求解,即可得出结论
5−1
,再判断出△DEC∽△ADC,得出比
2024成都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 几何综合压轴问题 (含解析)
![2024成都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 几何综合压轴问题 (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047f60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e.png)
2024成都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几何综合压轴问题1.(2023·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如图1,一大一小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叠放在一起,M ,N 分别是斜边DE ,AB 的中点,2,4DE AB ==.(1)将CDE 绕顶点C 旋转一周,请直接写出点M ,N 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将CDE 绕顶点C 逆时针旋转120︒(如图2),求MN 的长.2.(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分别以,AC BC 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在AB 的同侧作等腰ACD 和等腰BCE ,且A CBE ∠=∠.在线段EC 上取一点F ,使EF AD =,连接,BF DE .(1)如图1,求证:DE BF =;(2)如图2,若2AD BF =,的延长线恰好经过DE 的中点G ,求BE 的长.(1)如图1,求AB边上的高CH的长.''.(2)P是边AB上的一动点,点,C D同时绕点P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点,C D①如图2,当点C'落在射线CA上时,求BP的长.△是直角三角形时,求BP的长.②当AC D''(2)知识应用:如图2,在Y是菱形;①求证:ABCD②延长BC至点E,连接OE交CD于点由60PC P C PCP ''=∠=︒,,可知PCP '△为①三角形,故PP PC '=,又PA PB PC PA PB PP A B '''++=++≥,由②可知,当B ,P ,P ',A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PA PB PC ++取最小值,如图的P 点为该三角形的“费马点”,且有APC BPC APB ∠=∠=∠=③;(3)如图5,设村庄A ,B ,C 的连线构成一个三角形,且已知4km AC BC =,建一中转站P 沿直线向A ,B ,C 三个村庄铺设电缆,已知由中转站P 到村庄元/km ,a 元/km ,2a 元/km ,选取合适的P 的位置,可以使总的铺设成本最低为用含a 的式子表示)上的中线.如图2,将ABC 的两个顶点B ,C 分别沿,EF GH 折叠后均与点D 重合,折痕分别交,,AB AC BC 于点E ,G ,F ,H .猜想证明:(1)如图2,试判断四边形AEDG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问题解决;(2)如图3,将图2中左侧折叠的三角形展开后,重新沿MN 折叠,使得顶点B 与点H 重合,折痕分别交,AB BC 于点M ,N ,BM 的对应线段交DG 于点K ,求四边形MKGA 的面积.8.(2023·湖南·统考中考真题)(1)[问题探究]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在线段AO 上任取一点P (端点除外),连接PD PB 、.①求证:PD PB =;②将线段DP 绕点P 逆时针旋转,使点D 落在BA 的延长线上的点Q 处.当点P 在线段AO 上的位置发生变化时,DPQ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③探究AQ 与OP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迁移探究]如图2,将正方形ABCD 换成菱形ABCD ,且60ABC ∠=︒,其他条件不变.试探究AQ 与CP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9.(2023·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如图1,在ABC 中,AB AC =,点,M N 分别为边,AB BC 的中点,连接MN .(1)求BCF ∠的度数;(2)求CD 的长.深入探究:(3)若90BAC ∠<︒,将BMN 绕点B 顺时针旋转α,得到BEF △,连接AE ,CF 满足0360α︒<<︒,点,,C E F 在同一直线上时,利用所提供的备用图探究BAE ∠与ABF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如图1,当1m =时,直接写出AD ,BE 的位置关系:____________;(2)如图2,当1m ≠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拓展应用】(3)当3,47,4m AB DE ===时,将CDE 绕点C 旋转,使,,A D E 三点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求(1)若点P 在AB 上,求证:A P AP '=;(2)如图2.连接BD .①求CBD ∠的度数,并直接写出当180n =时,x 的值;②若点P 到BD 的距离为2,求tan A MP '∠的值;(2)如图②,在矩形ABCD 的BC 边上取一点E ,将四边形ABED 沿DE 翻折,使点B '处,若24,6BC CE AB ⋅==,求BE 的值;(3)如图③,在ABC 中,45,BAC AD BC ∠=︒⊥,垂足为点,10,D AD AE ==于点F ,连接DF ,且满足2DFE DAC ∠=∠,直接写出53BD EF +的值.13.(2023·湖南郴州·统考中考真题)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是射线(1)如图1,当点D 在线段AB 上时,猜测线段CF 与BD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D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①线段CF 与BD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②如图3,连接AE .设4AB =,若AEB DEB ∠=∠,求四边形BDFC 的面积.(1)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E 是AD 的中点.①如图1,当90FEC ∠=︒时,求证:AEF DCE ∽△△;②如图2,当2tan 3FCE ∠=时,求AF 的长;(2)如图3,延长CF ,DA 交于点G ,当1,sin 3GE DE FCE =∠=时,求证:问题探究:(1)先将问题特殊化,如图(2),当90α=︒时,直接写出GCF ∠的大小;(2)再探究一般情形,如图(1),求GCF ∠与α的数量关系.问题拓展:(3)将图(1)特殊化,如图(3),当120α=︒时,若12DG CG =,求BE CE 的值.(1)数学思考:谈你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2)深入探究:老师将图2中的DBE 绕点B 逆时针方向旋转,问题.①“善思小组”提出问题:如图3,当ABE BAC ∠=∠时,过点A 作AM BE ⊥交BE 的延长线于点,M BM 与AC 交于点N .试猜想线段AM 和BE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请你解答此问题;②“智慧小组”提出问题:如图4,当CBE BAC ∠=∠时,过点A 作AH DE ⊥于点H ,若9,12BC AC ==,求AH 的长.请你思考此问题,直接写出结果.17.(2023·湖北十堰·统考中考真题)过正方形ABCD 的顶点D 作直线DP ,点C 关于直线DP 的对称点为点E ,连接AE ,直线AE 交直线DP 于点F .(1)如图1,若25CDP ∠=︒,则DAF ∠=___________︒;(2)如图1,请探究线段CD ,EF ,A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在DP 绕点D 转动的过程中,设AF a =,EF b =请直接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DF 的长.18.(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综合与实践问题情境:数学活动课上,王老师给同学们每人发了一张等腰三角形纸片探究折叠的性质.已知,90AB AC A =∠>︒,点E 为AC 上一动点,将ABE 以BE 为对称轴翻折.同学们经过思考后进行如下探究:独立思考:小明:“当点D 落在BC 上时,2EDC ACB ∠=∠.”小红:“若点E 为AC 中点,给出AC 与DC 的长,就可求出BE 的长.”实践探究:奋进小组的同学们经过探究后提出问题1,请你回答:问题1:在等腰ABC 中,,90,AB AC A BDE =∠>︒△由ABE 翻折得到.(1)如图1,当点D 落在BC 上时,求证:2EDC ACB ∠=∠;(2)如图2,若点E 为AC 中点,43AC CD ==,,求BE 的长.问题解决:小明经过探究发现:若将问题1中的等腰三角形换成90A ∠<︒的等腰三角形,可以将问题进一步拓展.问题2:如图3,在等腰ABC 中,90,4,2A AB AC BD D ABD ∠<===∠=∠︒.若1CD =,则求BC 的长.19.(2023·山东·统考中考真题)(1)如图1,在矩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DC ,BC 上,AE DF ⊥,垂足为点G .求证:ADE DCF △∽△.【问题解决】(2)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DC ,BC 上,AE DF =,延长BC 到点H ,使CH DE =,连接DH .求证:ADF H ∠=∠.【类比迁移】(3)如图3,在菱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边DC ,BC 上,11AE DF ==,8DE =,60AED ∠=︒,求CF 的长.20.(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如图1,在ABC 中,90,,BAC AB AC D ∠=︒=是AB 边上不与,A B 重合的一个定点.AO BC ⊥于点O ,交CD 于点E .DF 是由线段DC 绕点D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FD C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M .(1)求证:ADE FMC △∽△;(2)求ABF ∠的度数;(3)若N 是AF 的中点,如图2.求证:ND NO =.21.(2023·四川·统考中考真题)如图1,已知线段AB ,AC ,线段AC 绕点A 在直线AB 上方旋转,连接BC ,(1)若=90BDC ∠︒,以AB 为边在AB 上方作Rt BAE △,且90AEB ∠=示线段AC 与DE 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2,在(1)的条件下,若DE AB ⊥,4AB =,2AC =,求BC (3)如图3,若90BCD ∠=︒,4AB =,2AC =,当AD 的值最大时,求此时请完成:(1)观察图1中1∠,2∠和3∠,试猜想这三个角的大小关系(2)证明(1)中的猜想;【类比操作】如图2,N 为矩形纸片请完成:(3)证明BB '是NBC ∠的一条三等分线.(1)如图1,若9AC =,3BD =,求线段AD 的长.(2)如图2,以CD 为边在CD 上方作等边CDE ,点F 是DE 的中点,连接BF 并延长,交G .若G BCE ∠=∠,求证:GF BF BE =+.(3)在CD 取得最小值的条件下,以CD 为边在CD 右侧作等边CDE .点M 为CD 所在直线上一点,(1)证明:在点P 的运动过程中,总有120PEQ ∠=(2)当AP DP为何值时,AQF 是直角三角形?26.(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综合与实践(1)发现问题:如图1,在ABC 和AEF △中,AB AC =,AE AF =,30BAC EAF ∠=∠=︒,连接BE ,CF ,延长BE 交CF 于点D .则BE 与CF 的数量关系:______,BDC ∠=______︒;(2)类比探究:如图2,在ABC 和AEF △中,AB AC =,AE AF =,120BAC EAF ∠=∠=︒,连接BE ,CF ,延长BE ,FC 交于点D .请猜想BE 与CF 的数量关系及BDC ∠的度数,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如图3,ABC 和AEF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BAC EAF ∠=∠=︒,连接BE ,CF ,且点B ,E ,F 在一条直线上,过点A 作AM BF ⊥,垂足为点M .则BF ,CF ,AM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4)实践应用:正方形ABCD 中,2AB =,若平面内存在点P 满足90BPD ∠=︒,1PD =,则ABP S =△______.27.(2023·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1)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为AD 边上一点,连接BE ,①若BE BC =,过C 作CF BE ⊥交BE 于点F ,求证:ABE FCB ≌△△;②若20ABCD S =矩形时,则BE CF ⋅=______.(2)如图,在菱形ABCD 点F ,若24ABCD S =菱形(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一点,连接EF ,过E 作EG ⊥长.(1)如图1,连接QA .当QA QP =时,试判断点Q 是否在线段PC 的垂直平分线上,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90APB ∠=︒,且BAP ADB ∠=∠,①求证:2AE EP =;②当OQ OE =时,设EP a =,求PQ 的长(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探究一】如图②,把CDM V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得到CBH ,同时得到点H 在直线AB CNM CNH ∠=∠;【探究二】在图②中,连接BD ,分别交CM ,CN 于点E ,F .求证:CEF CNM △∽△;【探究三】把三角尺旋转到如图③所示位置,直线BD 与三角尺45︒角两边CM ,CN 分别交于点接AC 交BD 于点O ,求EF NM的值.PMN PNM ∠=∠.(2)用数学的思维思考.如图,延长图中的线段AD 交MN 的延长线于点E ,延长线段BC 交MN 的延长线于点F ,求证:AEM F ∠=∠.(3)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如图,在ABC 中,AC AB <,点D 在AC 上,AD BC =,M 是AB 的中点,N 是DC 的中点,连接MN 并延长,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G ,连接GD ,若60ANM ∠=︒,试判断CGD △的形状,并进行证明.31.(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综合与实践【思考尝试】(1)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如图1,在矩形ABCD 中,E 是边AB 上一点,DF CE ⊥于点F ,GD DF ⊥,AG DG ⊥,AG CF =.试猜想四边形ABCD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实践探究】(2)小睿受此问题启发,逆向思考并提出新的问题: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边AB 上一点,DF CE ⊥于点F ,AH CE ⊥于点H ,GD DF ⊥交AH 于点G ,可以用等式表示线段FH ,AH ,CF 的数量关系,请你思考并解答这个问题;【拓展迁移】(3)小博深入研究小睿提出的这个问题,发现并提出新的探究点:如图3,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边AB 上一点,AH CE ⊥于点H ,点M 在CH 上,且AH HM =,连接AM ,BH ,可以用等式表示线段CM ,BH 的数量关系,请你思考并解答这个问题.32.(2023·贵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①,小红在学习了三角形相关知识后,对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行了探究,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CA CB C =∠=︒,过点B 作射线BD AB ⊥,垂足为B ,点P 在CB 上.(1)【动手操作】如图②,若点P 在线段CB 上,画出射线PA ,并将射线PA 绕点P 逆时针旋转90︒与BD 交于点在图中画出图形,图中PBE ∠的度数为_______度;(2)【问题探究】(1)如图,当点D 与点O 重合时,请直接写出线段AD 与线段EF 的数量关系;(2)如图,当点D 在线段AB 上时,求证:2CG BD BC +=;(3)连接DE ,CDE 的面积记为1S ,ABC 的面积记为2S ,当:EF BC 34.(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某兴趣小组拟做以下探究.在Rt ABC △中,90,C AC BC ∠=︒=,D 是AB 边上一点,且1AD BD n=(【初步感知】(1)如图1,当1n =时,兴趣小组探究得出结论:22AE BF AB +=,请写出证明过程.【深入探究】(2)①如图2,当2n =,且点F 在线段BC 上时,试探究线段AE BF AB ,,之间的数量关系,请写出结论并=;(1)求证:ED EC(2)将BE绕点E逆时针旋转,使点与B,C重合),判断(3)在(2)的条件下,已知37.(2023·安徽·统考中考真题)在点D在直线AB外,连接(1)如图1,求ADB ∠的大小;(2)已知点D 和边AC 上的点E 满足,ME AD DE AB ⊥∥.(ⅰ)如图2,连接CD ,求证:BD CD =;(ⅱ)如图3,连接BE ,若8,6AC BC ==,求tan ABE ∠的值.38.(2023·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定义:有两个相邻的内角是直角,并且有两条邻边相等的四边形称为邻等四边形,相等两邻边的夹角称为邻等角.(1)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90AD BC A ∠=︒∥,对角线BD 平分ADC ∠.求证:四边形ABCD 为邻等四边形.(2)如图2,在6×5的方格纸中,A ,B ,C 三点均在格点上,若四边形ABCD 是邻等四边形,请画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格点D .(3)如图3,四边形ABCD 是邻等四边形,90DAB ABC ∠=∠=︒,BCD ∠为邻等角,连接AC ,过B 作BE AC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E .若8,10AC DE ==,求四边形EBCD 的周长.39.(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问题情境】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李老师让同桌两位同学用相同的两块含30︒的三角板开展数学探究活动,两块三角板分别记作ADB 和,90,30A D C ADB A D C B C ∠=∠=︒∠''''=∠=︒△,设2AB =.(1)当60α=︒时,BC =________;当22BC =时,α=________︒;(2)当90α=︒时,画出图形,并求两块三角板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3)如图2,取BC 的中点F ,将A D C '' 绕着点A 旋转一周,点F 的运动路径长为刘老师进一步谈到:图形的旋转蕴含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中,即形旋转的关键;故数学就是一门哲学.【问题解决】(1)上述问题情境中“(2)如图,小王将一个半径为4cm,圆心角为60︒的扇形纸板ABC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达扇形纸板'''的位置.A B C①请在图中作出点O;BB',则在旋转过程中,点B经过的路径长为__________;②如果=6cm【问题拓展】小李突发奇想,将与(2)中完全相同的两个扇形纸板重叠,一个固定在墙上,使得一边位于水平位置,另一个在弧的中点处固定,然后放开纸板,使其摆动到竖直位置时静止,此时,两个纸板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呢?如图所示,请你帮助小李解决这个问题.参考答案(2)解:如图所示,过点N 作NP MC ⊥,交MC 的延长线于点∵CDE 绕顶点C 逆时针旋转120︒,∴120BCE ∠=︒,∵45BCN ECM ∠=∠=︒,∴120MCN BCM ECM BCE ∠=∠-∠=∠=︒,∴60NCP ∠=︒,∴30CNP ∠=︒,∵点G 是DE 的中点,∴GH 是FCD 的中位线,∴11122GH CD AD ===,设BE a =,则CH EH ==∴90C PQ PC Q '∠+∠='︒∵90C PQ CPH ∠+∠='︒∴PC Q CPH ∠=∠'.由旋转知PC PC '=,设C D ''与射线BA 的交点为作CH AB ⊥于点H .∵PC PC ⊥',∴90CPH TPC ∠'+∠=︒,∵C D AT ''⊥,∴90PC T TPC ∠'+∠='︒,②AD DF BD =+.理由如下:∵DF 和DC 关于AD 对称,∴DF DC =.∵AE CD =,∴AE DF =.∴AD AE DE DF BD =+=+∵DF 和DC 关于AD 对称,∴DF DC =,ADF ADC ∠=∠.∵CD BD ⊥,∴45ADF ADC ∠=∠=︒,∴45EBD ∠=︒.∴2DE BD =.∵AB AC AF ==,∴()11222HF BF BD DF ==-=,222262210BC BD CD =+=+=∴2221022AF AC BC ===⨯=25HF∴1BG BO GC OD==,∴115222CG BC AD ===,∴552OF GC .【详解】(1)解:∵60PC P C PCP ''=∠=︒,,∴PCP '△为等边三角形;∴PP PC '=,60P PC PP C ''∠=∠=︒,又P A PA ''=,故PA PB PC PA PB PP A B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B ,P ,P ',A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PA PB PC ++取最小值,最小值为A B ',此时的P 点为该三角形的“费马点”,∴180BPC P PC '∠+∠=︒,180A P C PP C ∠+∠='''︒,∴120BPC ∠=︒,120A P C ''∠=︒,又∵A P C APC ≅'' ,∴120APC AP C '∠=∠=︒,∴360120APB APC BPC ∠=︒-∠-∠=︒,∴120APC BPC APB ∠=∠=∠=︒;∵120BAC ∠≥︒,∴BC AC >,BC AB >,∴BC AB AC AB +>+,BC AC AB AC +>+,∴三个顶点中,顶点A 到另外两个顶点的距离和最小.又∵已知当ABC 有一个内角大于或等于120︒时,“费马点”为该三角形的某个顶点.∴该三角形的“费马点”为点A ,故答案为:①等边;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120︒;④A .(2)将AP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60︒得到A P C '' ,连接PP ',由(1)可知当B ,P ,P ',A 在同一条直线上时,PA PB PC ++取最小值,最小值为A B ',∵ACP A CP ''∠=∠,∴30ACP BCP A CP BCP ACB ∠+∠=∠+∠=∠=''︒,又∵60PCP '∠=︒过点A '作A H BC '⊥,垂足为H ,∵60ACB ∠=︒,90ACA '∠=︒,∴30A CH '∠=︒,1∵1122 CHGS CH HG=⋅=∴154302CG HE⋅=⨯=,∵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45DAC BAC ∠=∠=︒,∴四边形AMPN 是矩形,∴90MPN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45BAC ∠=︒,90AOB ∠=∴45AEP ∠=︒,四边形OPEF ∴45,PAE PEA EF ∠=∠=︒=作PM AB⊥于点M,则QM MB=,∴QA BE=.∴AQ CP∵MN 是BAC 的中位线,∴MN AC ∥,∴90BMN BAC ∠=∠=︒∵将BMN 绕点B 顺时针旋转α∴,BE BM BF BN ==;BEF ∠=∵点,,A E F 在同一直线上时,∵,ADN BDE ANB BED ∠=∠∠=∠∴ADN BDE ∽,∴2222DN AN DE BE ===,设DE x =,则2DN x =,在Rt ABE △中,2,2BE AE ==在Rt ADN △中,22AD DN AN =+(3)如图所示,当点,,C E F 在同一直线上时,且点E 在FC 上时,∵AB AC =,∴A ABC CB =∠∠,设ABC ACB θ∠=∠=,则1802BAC θ∠=︒-,∵MN 是ABC 的中位线,∴MN AC∥∴MNB MBN θ∠=∠=,∵将BMN 绕点B 顺时针旋转α,得到BEF △,∴EBF MBN ≌,MBE NBF α∠=∠=,∴EBF EFB θ∠=∠=∴1802BEF θ∠=︒-,∵点,,C E F 在同一直线上,∴2BEC θ∠=∴180BEC BAC ∠+∠=︒,∴,,,A B E C 在同一个圆上,∵,BEF BAC BC BC∠=∠=∴,,,A B E C 在同一个圆上,设ABC ACB θ∠=∠=,则1802BAC BEF θ∠=∠=︒-,将BMN 绕点B 顺时针旋转α,得到BEF △,设NBF β∠=,则EBM β∠=,则360αβ+=︒,∴ABF θβ∠=-,(2)解:成立;理由如下:∵90DCE ACB ∠=∠=︒,∴DCA ACE ACE ∠+∠=∠+(3)解:当点E 在线段AD 设AE x =,则AD AE DE =+根据解析(2)可知,DCA ∽△∴3BE BC m AD AC===,()334BE AD x ==+=设AD y =,则AE AD DE =+根据解析(2)可知,DCA △∴3BE BC m AD AC===,∵PM 平分A MA'∠∴90PMA ∠=︒∴PM AB∥∴DNM DBA V V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华中学初三辅导班资料9 初中几何综合复习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典型例题例1(2005重庆)如图,在△ABC 中,点E 在BC 上,点D 在AE上,已知∠ABD =∠ACD ,∠BDE =∠CDE .求证:BD =CD .例2(2005南充)如图2-4-1,⊿ABC 中,AB =AC ,以AC 为直径的⊙O 与AB 相交于点E ,点F 是BE 的中点.(1)求证:DF 是⊙O 的切线.(2)若AE =14,BC =12,求BF 的长.例3.用剪刀将形状如图1所示的矩形纸片ABCD 沿着直线CM 剪成两部分,其中M 为AD的中点.用这两部分纸片可以拼成一些新图形,例如图2中的Rt △BCE 就是拼成的一个图形.(1)用这两部分纸片除了可以拼成图2中的Rt △BCE 外,还可以拼成一些四边形.请你试一试,把拼好的四边形分别画在图3、图4的虚框内.(2)若利用这两部分纸片拼成的Rt △B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原矩形纸片中的边AB和BC 的长分别为a 厘米、b 厘米,且a 、b 恰好是关于x 的方程01)1(2=++--m x m x 的两个实数根,试求出原矩形纸片的面积.A B C D EEBA CB A MCD M 图3 图4 图1 图2二、强化训练练习一:填空题1.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9和2,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_.2.已知∠a =60°,∠AOB =3∠a ,OC 是∠AOB 的平分线,则∠AOC = ______.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cm 和12cm ,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__________4.等腰Rt △ABC , 斜边AB 与斜边上的高的和是12厘米, 则斜边AB =_____厘米.5.已知:如图△ABC 中AB =AC , 且EB =BD =DC =CF , ∠A =40°, 则∠EDF 的度数为________.6.点O 是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若平行四边行ABCD 的面积为8cm ,则△AOB 的面积为________.7.如果圆的半径R 增加10% , 则圆的面积增加__________ .8.梯形上底长为2,中位线长为5,则梯形的下底长为__________ .9. △ABC 三边长分别为3、4、5,与其相似的△A ′B ′C ′的最大边长是10,则△A ′B ′C ′的面积是__________.10.在Rt △ABC 中,AD 是斜边BC 上的高,如果BC =a ,∠B =30°,那么AD 等于______ .练习二:选择题1.一个角的余角和它的补角互为补角,则这个角等于 [ ]A .30°B .45°C .60°D .75°2.将一张矩形纸对折再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部分,将①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 ]A .矩形B .三角形C .梯形D .菱形3.下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4.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是 [ ]A .等腰三角形B .等腰梯形C .平行四边形D .线段5.依次连结等腰梯形的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 ]A .矩形B .正方形C .菱形D .梯形6.如果两个圆的半径分别为4cm 和5cm ,圆心距为1cm ,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A .相交B .内切C .外切D .外离7.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半径为3cm ,那么扇形的面积为[ ]8.A .B .C三点在⊙O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若∠AOB=80°,则∠ACB等于[ ]A.160°B.80°C.40°D.20°9.已知:AB∥CD,EF∥CD,且∠ABC=20°,∠CFE=30°,则∠BCF的度数是[ ]A.160°B.150°C.70°D.50°(第9题图)(第10题图)10.如图OA=OB,点C在OA上,点D在OB上,OC=OD,AD和BC相交于E,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2对B.3对C.4对D.5对练习三:几何作图1.下图左边格点图中有一个四边形,请在右边的格点图中画出一个与该四边形相似的图形,要求大小与左边四边形不同.2. 正方形网格中,小格的顶点叫做格点,小华按下列要求作图:①在正方形网格的三条不同实线上各取一个格点,使其中任意两点不在同一条实线上;②连结三个格点,使之构成直角三角形,小华在左边的正方形网格中作出了Rt△ABC,请你按照同样的要求,在右边的两个正方形网格中各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使三个网格中的直角三角形互不全等.3.将图中的△ABC作下列运动,画出相应的图形,并指出三个顶点的坐标所发生的变化.(1)沿y轴正向平移2个单位;(2)关于y轴对称;O DC B A4. 如图, 要在河边修建一个水泵站, 分别向张村, 李村送水.修在河边什么地 方, 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写出已知, 求作, 并画图)练习四:计算题1. 求值:cos 45°+ tan 30°sin 60°.2.如图:在矩形ABCD 中,两条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B =4cm ,AD =34cm .(1)判定△AOB 的形状. (2)计算△BOC 的面积.3. 如图,某厂车间的人字屋架为等腰三角形,跨度AB =12米,∠A =30°,求中柱CD 和上弦AC 的长(答案可带根号)4.如图,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 ,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AB =8cm , BC =10cm ,求AE 的长.练习五:证明题1.阅读下题及其证明过程:已知:如图,D 是△ABC 中BC 边上一点,EB =EC ,∠ABE =∠ACE ,求证:∠BAE =∠CAE .证明:在△AEB 和△AEC 中,BF C⎪⎩⎪⎨⎧=∠=∠=AE AE ACE ABE EC EB∴△AEB ≌△AEC (第一步)∴∠BAE =∠CAE (第二步)问:上面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根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的推理过程;2. 已知:点C .D 在线段AB 上,PC =PD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图中存在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所加条件为_____,你得到的一对全等三角形是△___≌△___. 证明:3.已知:如图 , AB =AC , ∠B =∠C .BE 、DC 交于O 点.求证:BD =CE练习六:实践与探索1.用两个全等的等边△ABC 和△ACD 拼成如图的菱形ABCD .现把一个含60°角的三角板与这个菱形叠合,使三角板的60°角的顶点与点A 重合,两边分别与AB 、AC 重合.将三角板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1)当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 、CD 相交于点E 、F 时(图a )①猜想BE 与CF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②证明你猜想的结论.(2)当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与菱形的两边BC 、CD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F 时(图b ),连结图aEF ,判断△AEF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6,BD =8,且AC ⊥BD ,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1B 1C 1D 1;再顺次连接四边形A 1B 1C 1D 1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2B 2C 2D 2……,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A n B n C n D n .(1)证明:四边形A 1B 1C 1D 1是矩形;·仔细探索·解决以下问题:(填空)(2)四边形A 1B 1C 1D 1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A 2B 2C 2D 2的面积为___________;(3)四边形A n B n C n D n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4)四边形A 5B 5C 5D 5的周长为____________.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O 是正方形,点C 的坐标是(4,0).(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A 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2)若E 是BC 上一点且∠AEB =60°,沿AE 折叠正方形ABCO ,折叠后点B 落在平面内点F 处,请画出点F 并求出它的坐标.(3)若E 是直线..BC 上任意一点,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E ,使正方形ABCO 沿AE 折叠后,点B 恰好落在x 轴上的某一点P 处?若存在,请写出此时点P 与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AB D A 1 CB 1C 1D 1 A 2 B 2 C 2 D 2 A 3 B3 C 3 D 3 …参考答案例1证明:因为∠ABD =∠ACD ,∠BDE =∠CDE .而∠BDE =∠ABD +∠BAD ,∠CDE =∠ACD +∠CAD .所以 ∠BAD =∠CAD ,而∠ADB=180°-∠BDE ,∠ADC =180°-∠CDE ,所以∠ADB =∠ADC .在△ADB 和△ADC 中,∠BAD =∠CADAD =AD∠ADB =∠ADC所以 △ADB ≌△ADC 所以 BD =CD .例2(1)证明:连接OD ,AD . AC 是直径,∴ AD ⊥BC . ⊿ABC 中,AB =AC , ∴ ∠B =∠C ,∠BAD =∠DAC . 又∠BED 是圆内接四边形ACDE 的外角,∴∠C =∠BED .故∠B =∠BED ,即DE =DB .∴ 点F 是BE 的中点,DF ⊥AB 且OA 和OD 是半径,即∠DAC =∠BAD =∠ODA .∴OD ⊥DF ,DF 是⊙O 的切线.(2)解:设BF =x ,BE =2BF =2x .又 BD =CD =21BC =6, 根据BE AB BD BC ⋅=⋅,2(214)612x x ⋅+=⨯. 化简,得 27180x x +-=,解得 122,9x x ==-(不合题意,舍去).则 BF 的长为2.例3答案:(1)如图(2)由题可知AB =CD =AE ,又BC =BE =AB +AE .∴BC =2AB , 即a b 2=由题意知 a a 2,是方程01)1(2=++--m x m x 的两根∴⎩⎨⎧+=⋅-=+1212m a a m a a 消去a ,得 071322=--m m 解得 7=m 或21-=m 经检验:由于当21-=m ,0232<-=+a a ,知21-=m 不符合题意,舍去.7=m 符合题意.∴81=+==m ab S 矩形答:原矩形纸片的面积为8cm 2.B AC B A M C E M 图3 图4 E练习一. 填空1.92. 90°3. 6.54.85. 70°6.27.21%8.89.24 10.43练习二. 选择题1.B2.D3.B4.D5.C6.B7.A8.C9.D10.C练习三:1.3略2. 下面给出三种参考画法:4.作法:(1)作点A关于直线a的对称点A'.(2)连结A'B交a于点C.则点C就是所求的点.证明:在直线a上另取一点C',连结AC,AC',A'C',C'B.∵直线a是点A,A'的对称轴,点C,C'在对称轴上∴AC=A'C,AC'=A'C'∴AC+CB=A'C+CB=A'B∵在△A'C'B中,A'B<A'C'+C'B∴AC+CB<AC'+C'B即AC+CB最小.练习四:计算1. 12.①等边三角形②433. 23、434. 55练习五:证明1.第一步、推理略2.略3. 证:∵∠A=∠A,AB=AC,∠B=∠C.∴△ADC≌△AEB(ASA)∴AD=AE ∵AB=AC,∴BD=CE.练习六;实践与探索1.(1)①相等②证明△AFD≌△AEC即可(2)△AEF为等边三角形,证明略2..(1)证明略(2)12, 6 (3)242n(4)723. (1)A(0,4)B(4,4)(2)图略,F(2,4 )(3)存在.P(0,0),E(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