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综述
脊髓损伤知识点总结
脊髓损伤知识点总结一、脊髓损伤的病因1. 外伤:包括交通事故、坠落、高空坠落、物体穿刺伤等;2.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如脊柱和椎间盘疾病,肿瘤、感染等。
二、脊髓损伤的分类1. 根据脊髓损伤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2. 根据脊髓损伤的范围可分为:颈髓、胸髓、腰髓、骶髓损伤;3. 根据脊髓损伤的形态可分为:骨折性、脱位性、椎间盘性和损伤性脊柱受压性脊髓损伤。
三、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1. 高位脊髓损伤:表现为四肢瘫痪,呼吸肌麻痹,颈部以下感觉丧失等症状;2. 低位脊髓损伤:表现为肢体瘫痪、尿潴留、直肠功能紊乱等症状;3. 其他表现:脊髓性休克、神经原性低血压、高位脊髓伤病人出现两侧瞳孔散大、心率和血压不稳定等。
四、脊髓损伤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的观察:脊髓损伤时常出现四肢瘫痪、脊柱畸形、感觉障碍、膀胱肠功能障碍等;2. 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CT、MRI等检查,有助于了解脊柱和脊髓的损伤情况;3. 脊髓电生理检查:如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肌电图检查等;4.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生化检查等。
五、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1. 急救处理:包括固定患部、止痛、补液等;2. 精密治疗:如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3. 康复治疗:包括康复训练、功能康复等。
六、脊髓损伤的预防1. 预防交通事故:合理驾驶、不酒驾、安全出行;2. 预防运动损伤:做好热身、避免剧烈运动、穿戴护具等。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脊髓损伤的相关知识,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领域的医学工作者和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脊髓损伤概述
脊髓损伤概述脊髓损伤(SCI)常由脊柱骨折、脱位,或火器伤引起,多见于车祸,跌倒和坠下,运动创伤、挤压伤和枪伤。
脊髓损伤是重要的致残因素,常遗留严重的残疾,包括运动功能丧失(瘫痪),感觉障碍、膀胱排尿功能紊乱,肌痉挛,关节挛缩、疼痛、褥疮、心理障碍、性功能不全,甚至呼吸障碍。
脊髓损伤康复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以代偿已丧失的部分功能,如下肢截竣,丧失移动身体及走步功能,充分发挥上肢肌力及躯干肌力以移动身体及用拐走步,就部分地代偿了下肢功能如何治疗:一、SCI早期的康复脊髓损伤一发生,在临床治疗同时就要及早进行康复干预,预防并发症和减轻残疾程度。
脊髓损伤早期康复见(图4-5-1)。
图4-5-1 SCI早期康复(一)自我照料评定和训练洗澡、入厕、更衣、进餐、修饰及个人卫生等,C4及C4以上损伤,训练环境控制系统(ECU)的使用,即供在床上或轮椅上的全瘫患者靠吹气或下颌活动等开关电灯、电视、电话等。
C6以下训练进食,梳洗、穿衣;C8以下训练进食、梳洗、穿衣、大、小便。
(二)预防褥疮教会病人自己检查受压皮肤情况,每小时轮替抬臀式双手支撑抬臀,卧位要经常翻身,更换体位。
(三)残留肌肌力的加强主要是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背阔肌等的训练,采用抗阻训练,渐进性抗阻训练,但为加强肌力***用CybexⅡ等运动训练仪进行训练***有效。
肌力训练可加强上肢支撑力和维持坐、立姿势的能力,为日后手控制轮椅或用拐杖步行打下基础。
(四)初步的转移训练C1用以水平损伤训练患者由轮椅→←治疗床、轮椅→←治疗平台,汽车、轮椅→←厕所的转移训练。
(五)平衡再训练C6及以下水平损伤,首先从坐位平衡训练开始让患者能直腿坐在床上后,进一步训练其稳定性,令其两臂伸直前平举,维持坐位姿势,又可突然对患者身体施以少许推力,使患者用力维持平衡,还可以在坐位下与同伴或治疗师传球或两手轮流流向前击拳等。
(六)基本轮椅运动初做轮椅运动时,学习如何控制和推动,使之前进,后退、转弯、接着学习如何上坡、下坡,***后学习如何离开轮椅到床上和地板上,然后又回到轮椅上。
脊髓损伤(最终版)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康复方法 继续前期活动 垫上训练:坐位平衡、支撑转移、自主翻身、穿脱衣裤等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垫上运动原则: 技能从简单到复杂;将整个项目分解成为简单动作,完成后再合成整体训练;使用上肢、手活动、健存肌肉代替加强无力或乏力肌肉,如果可能,锻炼期间运用体重作为阻力进行抗阻训练;肌群应在他们发挥功能性作用的姿势下进行。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平行杆内练习,减重训练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拐杖步行训练:摆至步、摆过步、四点步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轮椅训练:轮椅转移、轮椅减压、轮椅驱动等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轮椅减压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轮椅驱动
脊髓损伤中后期康复
康复工程的应用
呼吸道护理 深呼吸技术、震动、扣击、 间歇性正压呼吸,辅助咳嗽技术均可适时 应用。
皮肤护理,定时转换体位,预防压疮。
康复措施:
主动或被动活动关节,维持关节功能位。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
选择性肌力训练
脊髓损伤的早期康复
四肢瘫患者,重点在于三角肌前部,肩伸肌,肱二头肌,斜方肌下部;如有主动运动,桡侧腕伸肌,胸大肌也应纳入训练。 截瘫患者,上肢所有骨骼肌都应训练加强,重点在肩下降肌,肱三头肌,背阔肌。
平面
感觉平面:感觉完全正常的最低脊髓节段
运动平面:肌力>3级且该节段以上节段肌力≧4级的神经节段。
01
02
平面
2018
神经定位
01
2019
可在仰卧位检查
02
2020
运动平面积分:增加评估可比性
03
2021
肌力0~5分,然后将所得的分值相加
04
2022
脊髓损伤超全面总结(解剖、类型、评定、康复......)
脊髓损伤超全面总结(解剖、类型、评定、康复......)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伤,造成损伤水平一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等)的障碍。
它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截瘫或四肢瘫,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
(注:引用于兑生、恽晓平所著的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脊髓结构1脊柱的结构A颈椎7块\ 胸椎12块\腰椎5块\ 1块骶骨(由5块骶椎合成)\1块尾骨(由4块尾椎合成)B从侧面看脊柱,可见颈胸腰骶4个生理弯曲,其中,颈曲、腰曲-凸向前,胸曲、骶曲-凸向后2脊髓的解剖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平第3腰椎),占据椎管的2/3,全长42-45cm。
3脊髓节脊髓共分31个节段,包括颈髓8节、胸髓12节、腰髓5节、骶髓5节和1个尾节。
简述脊髓损伤1概述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伤病导致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从而引起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脊髓损伤常致严重残疾,并且延续终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康复医学的主要对象之一。
常见病因有车祸、意外暴力损伤、高处跌落等。
脊髓损伤患者生存期很长,其平均寿命比健全人仅减少4—5年,康复医疗需求迫切。
2损伤原因和类型A外伤:交通事故;工业事故;运动损伤;高处坠落;暴力砸伤;刀伤枪伤等。
B非外伤性:脊髓炎;肿瘤;血管破裂;脊髓前动脉血栓等。
3损伤病理A.原发性损伤:脊髓休克,脊髓挫伤,脊髓断裂B.继发性损伤:脊髓水肿,脊髓受压,椎管内出血4脊髓损伤后功能障碍A感觉障碍:截瘫平面以下感觉消失或减退,完全性截瘫患者鞍区(会阴区)感觉消失。
B运动障碍: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脊神经所支配肌肉的随意运动消失或肌力下降。
在伤后暂时都表现为弛缓性瘫痪。
以后,高位截瘫转变为痉挛性瘫痪。
运动障碍可造成关节挛缩,造成下肢或四肢的随意运动消失或障碍。
C反射障碍:脊髓休克期,中枢反射消失。
脊髓损伤综述
综述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研究进展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脊柱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中困扰人们的难题。
据我国国家生产安全委员会的初步统计,我国每年因生产事故所造成的SCI患者就达5~6万人,因交通事故造成的SCI患者更多达7~8万人。
据估计,我国SCI患者已达百万[1]。
因此,对SCI的治疗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国内外治疗SCI的药物和外科手术均未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发展,许多新方法、新策略已经开始用于脊髓损伤修复。
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是一种骨髓中存在的非造血实质干细胞,它不仅能分化成中胚层的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还有向神经外胚层细胞分化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体外培养、扩增还可被诱导分化成为神经细胞样细胞和胶质细胞样细胞,于是又称其为间充质干细胞。
动物实验表明:1、骨髓基质细胞可在脊髓全横断处存活,向两端迁移,神经元特性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部分移植细胞呈NSE、GFAP阳性,且NSE阳性数>GFAP阳性数,表明骨髓基质细胞可在损伤处分化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
3、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可见连续、束状的NF阳性纤维长入并通过移植区,而对照组NF阳性纤维呈点状或串珠状,表明移植骨髓基质细胞有利于神经纤维的再生及通过脊髓损伤处[2]。
动物实验研究取得令人欣喜的结果,但用于临床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
研究MSCs 移植在SCI 中的作用机制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方案,本文拟对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1.1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增殖体外培养的MSCs 不仅在形态上与神经元相似,而且表达神经细胞特异性蛋白,为MSCs 的体内移植奠定了实验基础。
医学课件:脊髓损伤
预后评估
损伤程度
根据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评估患者 恢复的可能性及程度。
年龄与健康状况
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对预后也 有重要影响。
治疗方式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 手术、康复训练等,对预后评估具有 重要意义。
康复效果
通过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评估患者 的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急性期治疗
急救措施
在脊髓损伤发生的现场,应立即 进行急救措施,包括止血、保持 呼吸道通畅、固定颈部和躯干等
,以防止二次损伤。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医生可能会给予一些药 物来缓解疼痛、减轻水肿和防止并 发症的发生。
观察病情
在急性期,医生会对患者的病情进 行密切观察,评估脊髓损伤的程度 和范围,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保持运动
安全防护
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 性,以降低跌倒和碰撞等事故发生时对脊 髓的伤害。
在从事高风险活动时,如骑行、滑雪、攀 岩等,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降低意外 发生时对脊髓的冲击。
健康生活方式
定期体检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 累和不良姿势,有助于降低脊髓损伤的风 险。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 导致脊髓损伤的潜在疾病。
康复训练
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肌 肉力量、平衡感和协调能力,提高日常
生活能力。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辅导 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自卑、焦虑等
情绪问题。
辅助器具
使用适当的辅助器具,如轮椅、矫形 器等,帮助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和出行 。
社会支持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家庭 、朋友、医疗团队等,为患者提供必 要的帮助和关怀。
脊髓损伤综述
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现状及研究进展李绍玉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的治疗与实验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1878, Obersteiner观察了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提出“神经元素乱学说”,开始了人类对脊髓损伤病理机制的研究[1]。
但治疗上的真正进展发生在90年代,它促进了SCI的恢复.损伤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2]。
脊髓损伤(SCI)后的中枢神经再生是生物医学界研究的前沿课题。
脊髓损伤的修复主要面临两大难点:①如何预防脊髓损伤引起的脊髓细胞死亡,以及如何替代已死亡的脊髓细胞;②如何抑制损伤局部疤痕形成,刨造适合神经再生的微环境,促进诱导神经生长。
近年来,研究者试图通过药物,神经营养因子,细胞移植,外科手术,电刺激与电场法,高压氧以及中医疗法等方法达到治疗脊髓损伤的目的.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的结构及功能损害,导致受损部位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丧失,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
脊髓损伤包括运动功能丧失(瘫痪)、感觉障碍、大小便障碍、肌痉挛、关节挛缩、疼痛,且常合并严重的并发症:褥疮、心理障碍、泌尿系感染、甚至呼吸障碍。
处理上难度较大,预后差。
发生人群以青壮年男性居多,并且大多为交通事故导致的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康复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残余功能,代偿已丧失的部分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严格的康复评定,包括:1、神经损伤平面的评定;2、感觉功能的评定;3、运动功能的评定;4、损伤严重程度评定;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6、不同损伤水平患者的功能预后评定。
在综合准确评定基础上,由专家参与的康复小组讨论制定综合全面的康复方案,在实施康复过程中,要注意训练的强度,防止再次发生损伤,平时日常生活中要防止感觉减退区域的烫伤及擦伤[3]。
现就对脊髓损伤后的主要种类的治疗方法现状及其进展作如下综述:1.药物治疗:甲基强的松龙(MP),神经节苷酯(GM-1)又名施捷因, Lingo一1,PNS(三七总皂苷), GS(人参皂苷),胰岛素等药物.1.1 MPMP为合成的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强,在急性期,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效果相对较好.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和脂质水解,抑制细胞内Ca+的蓄积保护细胞膜,从而保护神经细胞.MP从上世纪90年代正式应用临床,强调早期大量应用(伤后6-8小时内),首剂量可达30mg/kg体重15min内静脉滴入,隔45min后,采用5.4mg/kg体重静脉滴注,维持24小时.不良反应:易引起应激性溃疡并降低机体抵抗力。
脊髓损伤出科总结范文
一、引言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主要由于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导致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经过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患者逐渐恢复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现将脊髓损伤患者出科总结如下:二、患者基本情况患者,男,28岁,因高处坠落致脊髓损伤入院。
入院时,患者表现为截瘫,无法自主活动双下肢,大小便功能障碍。
经过1个月的康复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三、康复治疗过程1. 早期康复治疗: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制定了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主要包括:(1)物理治疗:通过按摩、牵引、电刺激等手段,改善患者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2)运动疗法: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床上运动、坐位运动、站立训练等,逐步恢复患者运动功能。
(3)作业治疗: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穿衣、进食、洗漱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中期康复治疗: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加强康复训练,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主要包括:(1)康复训练:继续进行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和作业治疗,加强患者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2)心理康复:针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克服心理障碍。
3. 晚期康复治疗: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康复治疗方案,主要包括:(1)康复训练:继续进行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和作业治疗,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社区康复:指导患者参与社区康复活动,增强社会交往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四、康复效果经过1个月的康复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具体表现在:1. 运动功能:患者能够独立完成床上运动、坐位运动和站立训练,双下肢肌肉力量有所提高。
2.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患者能够独立完成穿衣、进食、洗漱等日常生活活动。
3. 心理状态:患者情绪稳定,对康复充满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脊髓损伤病例分析汇编
脊髓损伤病例分析汇编
脊髓损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与失能和死亡相关。
以下是几个脊髓损伤病例分析:
1. 病例一:
患者为一名23岁男性,因高空坠落而受伤。
患者表现为双下
肢麻木且无力,并出现大小便控制障碍。
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和MRI等),诊断为T12骨
折型脊髓损伤。
治疗方案为手术修复和康复治疗,经过6个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后,患者双下肢力量得到显著改善,并恢复了大小便控制。
然而,患者仍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训练。
2. 病例二:
患者为一名45岁女性,因车祸而受伤。
患者表现为双下肢无
力和麻木,并有大小便控制障碍。
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L4椎体骨折型脊髓损伤。
治疗方案为手术修
复和康复治疗。
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双下肢力量和功能有所改善,并恢复了大小便控制。
然而,患者的康复仍需要更长时间。
3. 病例三:
患者为一名28岁男性,因潜水时触碰潜艇而受伤。
患者表现
为双下肢无力和麻木,并出现大小便控制障碍。
经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C5-C6椎间盘突出型脊髓损伤。
治疗方案为手术修复和康复治疗。
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后,双下肢功能略有改善,并恢复了大小便控制。
然而,患者仍需要继续康复治疗以实现更好的康复效果。
总的来说,脊髓损伤病例的治疗和康复都需要时间和耐心。
手术修复和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并帮助他们重新获得生活自理能力。
第二节脊髓损伤
第二节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为四肢瘫痪,简称“四瘫”。
病理按脊髓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可分为:1.脊髓震荡与脑震荡相似,脊髓震荡是最轻微的脊髓损伤。
脊髓遭受强烈震荡后立即发生弛缓性瘫痪,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全部丧失。
因在组织形态学上并无病理变化发生,只是暂时陛功能抑制,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即可完全恢复。
2.脊髓挫伤与出血为脊髓的实质性破坏,外观虽完整,但脊髓内部可有出血、水肿、神经细胞破坏和神经传导纤维束的中断。
脊髓挫伤的程度有很大的差别,轻的为少量的水肿和点状出血,重者则有成片挫伤、出血,可有脊髓软化及瘢痕的形成,因此预后极不相同。
3.脊髓断裂脊髓的连续性中断,可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不完全性常伴有挫伤,又称挫裂伤。
脊髓断裂后恢复无望,预后恶劣。
4.脊髓受压骨折移位,碎骨片与破碎的椎间盘挤入椎管内可以直接压迫脊髓,而皱褶的黄韧带与急速形成的血肿亦可以压迫脊髓,使脊髓产生一系列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
及时去除压迫物后脊髓的功能可望部分或全部恢复;如果压迫时间过久,脊髓因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软化、萎缩或瘢痕形成,则瘫痪难以恢复。
5.马尾神经损伤第2腰椎以下骨折脱位可产生马尾神经损伤,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弛缓性瘫痪。
马尾神经完全断裂者少见。
此外,各种较重的脊髓损伤后均可立即发生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这是失去高级中枢控制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称之为脊髓休克。
2~4周后这一现象可根据脊髓实质性损害程度的不同而发生损伤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痉挛性瘫痪。
因此,脊髓休克与脊髓震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临床表现1.脊髓损伤在脊髓休克期间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弛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控制。
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锥体束征。
脊髓损伤概述课件
职业治疗
包括技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 训练等,以帮助患者重返工作 岗位或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心理治疗
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 等,以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 、增强自信心。
药物治疗
包括使用止痛药、抗痉挛药等 ,以缓解疼痛、控制痉挛。
康复治疗的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三阶段
急性期康复,从损伤发生后开始,重 点是预防并发症、促进血液循环和减 轻疼痛。
运动防护
在体育活动中,提供适当的防护装备 ,如头盔、护膝等,以减少意外伤害 。
改善环境
优化工作和生活场所的安全设施,降 低跌倒、碰撞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定期检查
对从事高危职业的人员定期进行健康 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 题。
护理方法
01
02
03
04
急性期护理
在受伤后的急性期,确保呼吸 道通畅,预防并发症,并进行
05
脊髓损伤的社会影响与支 持
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促进康复进程
社会支持可以为脊髓损伤患者提 供必要的心理和物质支持,帮助 他们更好地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挑
战,从而加快康复进程。
提高生活质量
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改善脊髓损 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他们更 好地融入社会,减轻家庭和社会
的负担。
降低并发症风险
社会支持可以降低脊髓损伤患者 并发症的风险,如褥疮、肺部感 染等,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目前康复服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难以满 足所有患者的需求,需要加强康复服务的 供给。
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信脊髓 损伤患者的社会支持体系将不断完善,为 他们提供更好的康复和生活环境。
感谢观看
THANKS
神经外科学中的脊髓损伤
神经外科学中的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生活能力的丧失。
在神经外科学中,脊髓损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脊髓损伤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一、脊髓损伤的定义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脊髓的直接损伤或间接损伤。
直接损伤常常由物体的穿透或压迫造成,而间接损伤则是由于脊髓周围的骨折、脱位或局部肿瘤等压迫而引起的。
二、脊髓损伤的病因脊髓损伤的病因多样化,常见的包括交通事故、跌倒、运动伤害以及暴力犯罪等。
这些损伤常常导致脊髓的机械性受压、牵拉或刺激,造成脊髓神经细胞的损伤和功能丧失。
三、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损伤的程度和部位有关。
一般来说,患者会出现四肢无力、感觉异常、排尿障碍等症状。
严重的损伤可能导致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四、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包括保护脊髓、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
保护脊髓是首要任务,以减少进一步损伤。
手术治疗通常用于解除脊髓的压迫或修复脊髓的断裂。
康复训练则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
目前,神经外科学中的脊髓损伤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研究人员正在积极探索干细胞治疗、神经调控以及康复技术等新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
总结:脊髓损伤是神经外科学中的重要领域之一。
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措施,以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保护脊髓、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是当前常用的治疗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相信神经外科学将为脊髓损伤的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脊髓损伤
一、病因: 1.骨折移位——影响椎管内结构。 2.脱位——“关节突跳跃”或滑脱 (包括自行复位)。 3.椎间盘、黄韧带挤压。 4.椎管内形成血肿或水肿(分硬膜内、外)。 5.火器伤(损毁、灼伤)。 6.开放伤——椎管、硬膜囊与外界相通。
二、病理分型
脊髓震荡、脊髓受压、 脊髓实质性损伤、 马尾神经损伤 神经根损伤
脊髓实质性损伤:损伤造成脊髓组织横断、 撕裂、挫灭。
马尾神经损伤:L2以下,马尾神经卡压或断 裂。
神经根损伤:神经根卡压或断裂。
三、临床表现:
包括——感觉、运动(肌力)、 反射、括约肌、植物 神经功能等五方面。
也是临床检查的主要内容。
损伤位置 C4以上 C4—T1 T3、4 T7、8 T9、10 T11、T12
障碍平面 第二肋以上 第二肋 乳头连线 剑突 脐部 腹股沟
4、腰骶段:
※下肢驰缓性瘫痪、感觉丧失 ※下肢腱反射消失 ※二便失禁
5、圆锥损伤:
※鞍区感觉障碍 ※无张力性尿潴留下肢驰缓性瘫痪 ※下肢后侧、鞍区感觉障碍 ※二便失禁 ※性功能障碍
脊髓完全损伤与不完全损伤的鉴别:
脊髓震荡: 脊髓受外力冲击而产生暂时性
生理功能抑制,发生传导暂停。在 数日或2、3周内可完全恢复,不留 任何后遗症。表现为“脊髓休克”。
脊髓休克: 伤后立即出现损伤平面以下驰
缓性瘫痪,感觉、反射、括约肌功 能丧失,排汗障碍。呈完全或不完 全性,24小时内逐步开始恢复。
脊髓受压:外来异物或椎管变形(骨折块、 脱位、椎间盘及其它)对脊髓产 生单纯的机械性压迫。
早期皆表现为“脊髓休克”。24小时内 观察骶髓支配的运动、感觉、反射的变化 做为鉴别要点。
在肛周反射、球海绵体反射恢复后: 如肛周感觉、括约肌功能、屈趾肌功能同 时恢复,脊髓损伤为不完全性;否则为完 全性。
脊髓损伤临床知识总结汇报
脊髓损伤临床知识总结汇报脊髓损伤临床知识总结汇报脊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日常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脊髓损伤的临床知识,我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总结。
以下是我对于脊髓损伤的临床知识的总结和汇报。
1. 脊髓损伤的定义和分类脊髓损伤是指发生在脊柱内脊髓骨髓外的结构的损伤,包括脊髓本身、神经根、脊髓膜和血管。
脊髓损伤按照损伤程度可以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损伤。
完全性损伤指的是脊髓损伤后导致患者完全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不完全性损伤指的是保留了一定程度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2. 脊髓损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脊髓损伤的主要病因包括交通事故、摔伤、跌落、运动伤害以及暴力事件等。
这些损伤会对脊髓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导致脊髓功能障碍。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机械损伤和继发损伤。
机械损伤是指外力直接作用于脊髓,导致脊髓本身的损伤。
继发损伤是指机械损伤后引起的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病理反应,包括细胞凋亡、细胞内Ca2+离子失调、炎症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3. 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包括感觉丧失、运动障碍、膀胱和肛门功能障碍等。
感觉丧失可以表现为触觉、温度和疼痛感觉的丧失,运动障碍可以表现为肢体无力或瘫痪。
脊髓损伤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体格检查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和神经肌肉电图来评估脊髓损伤的程度和范围。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和MRI等,可以帮助确认脊髓损伤的位置和程度。
4. 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脊髓损伤的治疗包括急救治疗和康复治疗两个阶段。
急救治疗主要包括固定脊柱、控制感染、防止继发损伤等。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功能训练、康复技术和辅助器具的使用。
功能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和协调训练等,康复技术包括神经调节和电刺激等,辅助器具包括轮椅、助行器具和功能辅助装置等。
5. 脊髓损伤的预防和健康教育脊髓损伤的预防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教育、防止运动伤害、预防摔倒等。
脊髓损伤概述ppt课件【29页】
18 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
概述
19
锥体系 大脑皮层下行控制躯体运动的最直接路径 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主要由中央前回的锥体细胞的轴突所组成。 锥体系统(锥体系)包括:
皮层脊髓束 皮层延髓束
概述
20
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
21
上运动神经元
椎体细胞及其轴突 皮质脊髓束 皮质延髓(核)束
16
按照伤情原因
开放性损伤
损伤与外力作用的部位一致 损伤程度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闭合性损伤
脊柱发生过度活动 骨折、脱位 脊椎附件损伤、韧带 脊髓供血血管的损伤
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
17
按照损伤部位或程度
脊髓震荡:最பைடு நூலகம்微的脊髓损伤
强烈震荡后立即发生弛缓性瘫痪
脊髓挫伤与出血:实质性破坏 脊髓断裂:脊髓连续性中断 脊髓受压:骨折、椎间盘压迫脊髓 马尾神经损伤:L2以下骨折脱位可以造成马尾神
前根病变
瘫痪呈节段性 根性疼痛 节段性感觉障碍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27
神经丛病变
一个肢体的多数周 围神经瘫痪/感觉障碍
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障碍与瘫痪的 分布与周围神经分 布相关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28
急性脊髓灰质炎 急性感染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症) 臂丛神经炎 多发性神经炎 桡神经麻痹 尺神经麻痹 腕管综合征 腓总神经麻痹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 闹神经运动核及其轴
突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22
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路径受到病变 的损害
各种不同类型的瘫痪
瘫痪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 浅反射消失 连带运动 病理反射 瘫痪肌肉不萎缩 电测验无变性反应
脊髓损伤PPT
谢谢观看!
五、脊髓损伤的护理
保持活动 保持活动可以避免肌肉萎缩、预防关
节僵硬,有助于康复。患者应根据自 身情况,进行适当的锻炼和休息 被动运动: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 进行被动运动可以预防关节僵硬、促 进血液循环。 主动运动:通过主动运动,如协助下 站立、行走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 提高关节灵活性。
脊髓损伤的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只能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和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目前还无法使损伤的脊髓恢复功能 手术的指征是:
脊柱骨折-脱位有关节突交锁者 脊柱骨折复位不满意,或仍有脊柱不稳定因素存在者 影像学显示有碎骨片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者 截瘫平面不断上升,提示椎管内有活动性出血者
五、脊髓损伤的护理
二、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4.脊髓圆锥损伤 表现为会阴部(鞍区)皮肤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致大小便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碍,双 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仍保留正常 5.马尾神经损伤 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弛缓性瘫痪,有鞍区感觉、括约肌功能丧失及性功能障碍,肌张力降低, 腱反射消失,没有病理性锥体束征
级别 A B C
五、脊髓损伤的护理
疼痛管理 疼痛是脊髓损伤的常见症状之一,对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负面影响。疼痛管 理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根据疼痛程度,医生会开具适 当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药等, 来缓解疼痛。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冷敷、热敷等,有 助于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的症状。
1.脊髓震荡 脊髓受到强烈震荡后发生超限抑制,脊髓功能处于生理停滞状态
二、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
2.不完全性脊髓损伤 (1)前脊髓综合征:四肢瘫痪,下肢瘫痪重于上肢瘫痪,但下肢和会阴部仍保持位置觉 和深感觉,有时甚至还保留有浅感觉 (2)后脊髓综合征:脊髓受损平面以下运动功能和痛温觉、触觉存在,但深感觉全部或 部分消失 (3)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征:损伤平面以下的四肢瘫,上肢重于下肢,没有感觉分离 (4)脊髓半切综合征 :又名Brown-Séquard综合征,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及 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
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
脊髓损伤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取决于原发性损伤的部位和性质。
在中医学属外伤瘀血所致“腰痛”、“痿证”、“癃闭”等病证范畴。
脊髓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与继发性脊髓损伤。
前者是指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脊髓所造成的损伤。
后者是指外力所造成的脊髓水肿、椎管内小血管出血形成血肿、压缩性骨折以及破碎的椎间盘组织等形成脊髓压迫所造成的脊髓的进一步损害。
临床症状实验研究证明,原发性脊髓损伤常常是局部的、不完全性的,而损伤后在局部有大量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释放和蓄积,使脊髓局部微血管痉挛、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产生继发性出血性坏死。
这种脊髓损伤后脊髓中心部分大面积出血性坏死的自毁现象简称为出血性坏死,是脊髓损伤后继发的重要病理过程。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胸腰段损伤使下肢的感觉与运动产生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为四肢瘫痪,简称“四瘫”。
脊髓损伤的纵向定位1.2 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急性病变时,早期其生理功能处于完全抑制状态,即脊髓休克,故在早期与脊髓完全性损伤很难区分。
慢性病变无脊髓休克表现,脊髓半侧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伤侧肢体本体觉和运动丧失,对侧肢体痛、温觉消失;中央型脊髓损伤:在颈髓损伤时多见,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明显重于下肢;脊髓前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自主运动、痛觉和温度觉丧失,而本体感觉存在;脊髓后部损伤:损伤平面以下出现深感觉障碍,很少有锥体束征。
1.3 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功能完全障碍。
但在损伤急性期伴有脊髓休克,脊髓损伤程度难以辨明,脊髓休克的存在,可能是脊髓功能永久丧失,也可能是脊髓功能暂时丧失。
脊髓综述
综述一:脊髓损伤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在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目前为止,临床上脊髓损伤后功能的恢复仍非常困难,甚至不能恢复。
在1911年Allen最早把脊髓损伤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有时继发性损伤的组织损害程度甚至远远超过原发性损伤。
原发性损伤是指脊髓组织遭受机械性外力打击后瞬间引起的组织损害,包括血管的破裂,神经细胞的位移,出血等,继发性损伤是指由原发性损伤引发的一系列病理因素参与的组织进行性自毁过程【1】。
SCI后,除了创伤本身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外(神经细胞、轴突和血管的直接损伤,即原发性损伤),局部脊髓组织还会出现一系列继发性的病理改变,包括组织缺血缺氧,电解质紊乱,NO生成,内皮素含量增高,自由基损害,儿茶酚胺和花生四烯酸衍生物的损伤,细胞凋亡,能量代谢紊乱等。
原发性损伤被动地发生在损伤短时间内,这种神经损伤是不可逆转的。
继发性损伤造成的损害超过原发性损伤,继发性损害是一种细胞和分子水平的主动调节过程。
原发性损伤无法挽回,所以继发性损伤的研究成为这一领域的重点。
继发性脊髓损伤的神经病理变化,给人类挽救此类创伤提供一个“机遇之门”,这就是在初次创伤后由细胞反应引发的神经组织进一步损伤之前,在继发性损伤结束之前就采取措施,损伤后约1周,大门将会关闭[2]。
以前认为坏死是脊髓神经功能丧失主要的原因,最新的研究显示,细胞凋亡广泛参与了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尤其是在脊髓损伤中后期。
目前认为凋亡是继发性脊髓损伤中后期细胞死亡的主要途径之一,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1现代医学对脊髓损伤基础研究的概况1.1脊髓组织解剖及生理的脆弱性是脊髓损伤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之一。
1.1.1脊髓前动脉于脊髓前正中裂迂曲下行,沿途分出中沟动脉200多条,腰部最多,胸部最少,胸部每一节只有一支中沟动脉,故胸部节段血液循环较差,中沟动脉在前正中裂左右交替进入脊髓,穿过白质前联合,分布于脊髓灰质前柱、侧柱及后柱基底部和白质的前索和侧索的深部,占脊髓横断面的前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研究进展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脊柱损伤的严重并发症,其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中困扰人们的难题。
据我国国家生产安全委员会的初步统计,我国每年因生产事故所造成的SCI患者就达5~6万人,因交通事故造成的SCI患者更多达7~8万人。
据估计,我国SCI患者已达百万[1]。
因此,对SCI的治疗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然而国内外治疗SCI的药物和外科手术均未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发展,许多新方法、新策略已经开始用于脊髓损伤修复。
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s,MSCs)是一种骨髓中存在的非造血实质干细胞,它不仅能分化成中胚层的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还有向神经外胚层细胞分化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体外培养、扩增还可被诱导分化成为神经细胞样细胞和胶质细胞样细胞,于是又称其为间充质干细胞。
动物实验表明:1、骨髓基质细胞可在脊髓全横断处存活,向两端迁移,神经元特性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部分移植细胞呈NSE、GFAP阳性,且NSE阳性数>GFAP阳性数,表明骨髓基质细胞可在损伤处分化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
3、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NF)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实验组可见连续、束状的NF阳性纤维长入并通过移植区,而对照组NF阳性纤维呈点状或串珠状,表明移植骨髓基质细胞有利于神经纤维的再生及通过脊髓损伤处[2]。
动物实验研究取得令人欣喜的结果,但用于临床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
研究MSCs 移植在SCI 中的作用机制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方案,本文拟对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1.1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增殖体外培养的MSCs 不仅在形态上与神经元相似,而且表达神经细胞特异性蛋白,为MSCs 的体内移植奠定了实验基础。
Kamishima 等[3]报道,犬BMSCs 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形成球形细胞团,在形态和表型上与神经球相似,并表达神经细胞(ss Capital SHA,Cylillin-tubulin)和胶质细胞(GFAP,A2B5 和CNPase)的标志物,提示犬的MSCs 可被诱导分化成为具有神经祖细胞特征的细胞。
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时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并且扩增后的细胞能保持原有细胞正常的核型和端粒酶活性[4] 。
1.2骨髓基质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及其鉴定骨髓基质细胞不具备典型的形态特征, 从蛋白表达水平上也没有独特的已知表面标志物。
目前较公认的骨髓基层细胞标志是缺乏CD34, CD45 和 CD116 等造血干细胞标志、而表达CD90, CD71 及 CD44 等标志的细胞群。
但仍存在争议,所以骨髓基质细胞的鉴定仍是目前的难点之一。
到目前为止, 鉴定神经元的主要方法还是依据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免疫组化染色。
2、脊髓损伤修复的策略H. Okano等指出,脊髓神经损伤修复重建策略可以归纳为两点:(1)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2)细胞移植治疗[5]。
脊髓损伤的修复,修复的目标不是损伤节段的神经细胞,而是传导中断的长束及其远端瘫痪肢体的功能有所恢复,修复损伤脊髓的关键是提供轴突生长的通道,这是因为促进轴突生长的诸多因子及抑制因素都已研究出来,轴突在脊髓内能够生长,但生长的轴突并未能穿过断端瘢痕到达远端,获得运动功能恢复。
在此条件下,只有提供了轴突生长的通道,才能希望修复损伤脊髓,在运动功能恢复上取得进展[6]。
可见,对 SCI 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如何突破轴突再生的难题,这一研究的三个主要目标是:(1)诱导并加强轴突的再生和延长;(2)引导再生的轴突与靶器官再连接;(3)重建神经通路。
3、骨髓基质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优势近年来骨髓基质细胞越来越受到关注。
由于骨髓基质细胞可取自自体骨髓, 取材方便, 简单的骨髓穿刺即可获得, 接受治疗的患者痛苦小, 并且来源于自体, 由它诱导而来的组织在进行移植时不存在组织配型及免疫排斥等问题,而且BMSCs在体内及体外一定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并在体内能像神经干细胞一样迁移至脊髓并进行整合[7]。
因其具有取材方便,扩增迅速,多向分化,易与脊髓组织整合等优点故骨髓基质细胞在研究脊髓损伤修复方面具有强大优势。
Himes 等[8]用高流量方法扩增 BMSCs 后提纯,并通过静脉注射方式将 BMSCs 植入脊髓损伤的小鼠体内,2 周后小鼠的 BBB评分明显提高,温度觉及行走功能明显恢复。
董锋等[9]应用大鼠MSCs 静脉注射移植对脊髓损伤 SCI 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结论显示脊髓损伤后损伤脊髓局部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增加,这可能是促进大鼠神经结构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
细胞凋亡是SCI 后功能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骨髓细胞的移植可通过影响细胞凋亡信号途径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Isele 等[10]采用BMSCs 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作用于胚胎鼠神经元,免疫印迹分析显示CM 能够加强神经元Erk 1 / 2 和Akt 的磷酸化作用,。
Lu 等[11]将转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的BMSCs 移植后,BDNF 过度表达并显著增加宿主轴索的生长范围,增加5-HT 能、蓝斑脊髓传导路径以及后柱感觉神经纤维的生长。
Ronsyn 等[12]采用质粒转染方法建立了表达EGFP、NT-3和NT3-EGFP 的三个人BMSCs 细胞(hBMSC)系,移植给适度免疫抑制的大鼠后发现,hBMSC-EGFP 可长期存活达3 周以上。
移植后1—7d,各时间点均能检测到hBMSC-EGFP 细胞表达EGFP 基因及其蛋白,但未能检测到hBMSC-NT3 细胞表达NT-3 mRNA 和hBMSC-NT3-EGFP 细胞表达EGFP蛋白。
hBMSC-NT3-EGFP 细胞皮下移植或在体外培养2 周后再次移植,则EGFP 蛋白表达增加。
以上实验表明基因修饰的BMSCs 在移植后可在脊髓内存活,并可作为细胞载体表达转染基因及蛋白,促进轴索生长和功能恢复。
Shi 等[13]将BMSCs 在体外培养扩增并用BrdU 标记,采用鞘内注射的方法分别于损伤后2h、24h、48h 移植到缺血性脊髓损伤的兔体内,实验结果示鞘内注射BMSCs 能促进宿主脊髓的血管再生,从而促进缺血性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
4、骨髓基质细胞置入的最佳时机由于SCI后脊髓灰质及白质会相继出现坏死、脊髓动脉栓塞、静脉瘀血、脊髓水肿等一系列病理反应,并且在24 h达到高峰,数天之内损伤脊髓处便可出现广泛坏死,同时伴有大量巨噬细胞浸润和严重的炎症反应,钙通道障碍和病理性自由基增加,此时脊髓的病理环境不利于BMSCs的存活和分化。
而在损伤12~14 d后,损伤脊髓内可出现囊肿、胶质细胞大量增生、瘢痕形成,严重破坏了脊髓的完整性,阻碍神经细胞再生和通过,形成了阻碍神经纤维再生的瘢痕组织。
因此, BMSCs 移植的最佳时间为SCI后第9 d左右,这时的微环境比较适合BMSCs的生长和分化[14, 15]。
5、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后效果追踪骨髓基质细胞针对其所处的不同的外界环境会选择性表达不同的形态和表型,通过产生相关神经因子来保护神经元细胞,并通过延长轴索来重建受伤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回路。
使用光学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条件下追踪移植入人体的的骨髓基质细胞,在移植完成后8周左右。
功能显像如正电子发射功能成像断层扫描(PET)有评估BMSC 移植有效作用的潜能[16]。
6、小结骨髓基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体外培养、扩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并在体内能像神经干细胞一样迁移至脊髓并进行整合,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在移植后可作为细胞载体表达转染基因及蛋白,促进轴索生长,另外骨髓基质细胞还可以促进血管的生长,有利于损伤个体的功能恢复,从而治疗脊髓损伤。
目前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数据是从动物实验中获取的,临床也仅仅处于实验阶段,对其修复SCI的机制具体机制还是不明确。
在骨髓基质细胞的精确鉴定、移植后功能恢复所需的细胞数量、如何保持移植后有足够数量的细胞存活等仍是目前的难点。
参考文献[1]岳秀艳,史廷春.脊髓损伤治疗方法及脊髓组织工程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 4: 596-599.[2]丁鹏,冯忠堂,王廷华,董坚,杨智勇,赵楠,周杰.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大鼠全横断性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J]. 解剖学报, 2004,(03).[3]Kamishina H, Cheeseman JA, Clemmons RM. Nestin –positive spheresderived from canine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generate cells with early neuronal and glial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J]. In Vitro Cell Dev Biol Anim, 2008, 44(5-6): 140—144.[4]石永江,刘宏亮,姚忠祥,等,骨髓基质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105-107.[5]H.Okano ,Adult Neural Stem Cells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Repair ,Stem Cells in Reproduction and in the Brain,2006(60):215-218.[6]胥少汀,等,关于脊髓损伤修复研究策略[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10):725-726.[7]DeansRJ,MoseleyAB.Mesenchymal stem cel:l biology and potentialclinical uses[J].ExpHernato,l 2000, 8: 875-884.[8]Himes BT,Newhwber B,Coleman C,et al.Recovery of function followinggrafting of 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stormal cells into the injured spinal cord [J]. 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06, 20(2):278-296. [9]董锋,林建华,吴朝阳.骨髓间质干细胞经静脉注射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BDNF、NGFmRNA 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5):416-419. [10]Isele NB, Lee HS, Landshamer S, et al. Bone marrow stromalcellsmediate protection through stimulation of PI3-K/Akt andMAPK signaling in neurons [J]. Neurochem Int, 2007,50(1):243-250.[11]Lu P, Jones LL, Tuszynski MH.BDNF -expressing marrow stromal cellssupport extensive axonal growth at sites of spinal cord injury [J].ExpNeurol,2005,191(2):344—360.[12]Ronsyn MW, Daans J, Spaepen G, et al. Plasmid –based geneticmodifica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stromal cells: analysis of cell survival and transgene expression after transplantation in rat spinal cord [J]. BMC Biotechnol, 2007,7:90.[13]Shi E, Kazui T, Jiang X, et al. Therapeutic benefit of intrathecalinjection of marrow stromal cells on ischemia -injured spinal cord [J].Ann Thorac Surg, 2007,83(4):1484-1490.[14]Lu P, JonesLL, SnyderEY,etal.Neural stem cells constitutivelyse-creteneurotrophic factors and promote extensive hostaxonalgrowth after spinal cordinjury[J].ExpNeuro,l 2003, 181(2): 115-129. [15]NakamuraM,ToyamaY.Transplantation ofneural stem cells into spinalcord after injury[J].Nippon Rinsho, 2003,61(3): 463-468.[16]Satoshi Kuroda, Yuji Kuge, Nagara Tamaki, and Yoshinobu Iwasaki, BoneMarrow Stromal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orders:Perspectives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Molecular Imaging for Integrated Medical Therapy and Drug Development, 2010,2: 12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