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_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

合集下载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方向课之一,主要讲授汽车检测诊断和维修行业的检测诊断技术,并且结合现代汽车检测诊断标准和汽车维修质量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

2.掌握汽车诊断参数、诊断标准、诊断周期,检测设备的测量误差与精度,检测设备的基本组成;了解汽车检测站的检测程序及方法。

3.能够掌握发动机的检测与诊断:电喷发动机的检测程序及方法、发动机功率的检测方法及缸密封性检测的方法等。

能够掌握汽车底盘的检测与诊断:会使用车用油耗计、底盘测功试验台、测滑量的检测、四轮定位等。

能够掌握汽整车性能的检测:汽车制动性的检测、车速表的检测、噪声的检测与诊断、前照灯的检测等。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1、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主要以讲授、讨论、分析为主,以课堂测验、课后案例分析为辅。

课堂教学将利用MOOC平台和先打通讯工具辅助教学,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目标、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2、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电路课程实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加强学生基本电工技术训练,着重于实验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训练,以期达到用所学电路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各方面工程实际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初步具备验证电路、设计电路、处理实际线路的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如下知识和能力:(1)学会设备操作、报告撰写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处理、归纳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该实验课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常规的电气仪器仪表,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本课程实验学时共4学时,设2个实验,如表2所示。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说课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说课

各位专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于***,今天我试讲的课程名称是《********》。

首先开始的是说课部分,我将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课堂设计这四方面进行阐述。

1. 教学目标参照人才培养方案,我们汽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有工程实践素质,又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对社会需求具有较强适应性和竞争力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

在课程地位与作用方面,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这门课程就是针对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其先修课程包括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等专业主干课程。

它是汽车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其实践性和理论性并重,主要涉及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汽车常见故障的检修因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现代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理论,具备分析故障、诊断故障及排除故障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同时兼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结为培养学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理论能力: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相关基础理论;(2)基本能力:熟练运用汽车检测与诊断过程中涉及到的常规检测仪器;(3)提高能力:能够对于汽车常见故障进行分析,诊断并排除。

2. 教学内容本课程围绕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理论及常规故障检修组织教学内容,将经验知识与专业理论相结合,安排了42学时的理论教学和6学时的实践教学,其中,共有三次实践教学,分别为电控发动机故障综合诊断实验、四轮定位实验以及汽车尾气检测实验。

在教材选取上,选择了徐礼超和李书伟老师编写的汽车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该教材从实际出发,总结理论和经验,其重点突出,兼顾基础理论和动手操作,适合我们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主要教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汽车检测与诊断基础,包括第一章概述,主要讲述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以及其发展史;第二章基础理论,主要讲述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基础理论及相关基本知识;第三章是汽车检测站,着重讲述了汽车检测站的构成及常规检测设备。

《汽车检测与诊断》课件

《汽车检测与诊断》课件

故障排除与修复
根据故障代码,进行相应的故 障排除和修复工作。
初步检查
对汽车进行初步的外观和直观 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明显的 故障迹象。
故障代码读取
使用诊断仪器读取汽车控制单 元中的故障代码,以便确定故 障的原因。
复查与试车
完成修复后进行复查,并进行 试车以确保故障已被排除。
常见汽车故障诊断方法
01
发动机检测技术
压力检测
检测发动机气缸压力、机 油压力和燃油压力是否正 常。
温度检测
检测发动机冷却水温和机 油温度是否正常。
排放检测
检测汽车排放是否符合标 准,如尾气成分、烟度等 。
底盘检测技术
转向系统检测
悬挂系统检测
检查转向盘自由行程、转向力等是否 正常。
检查悬挂部件的磨损、变形等是否正 常。
制动系统检测
总结词
转向系统故障
详细描述
转向系统故障可能表现为转向沉重、转向不灵或方向盘抖 动等问题。为了诊断故障原因,需要进行转向试验、检查 转向助力泵和转向机等部件的工作状态等。
总结词
传动系统故障
详细描述
传动系统故障可能表现为离合器打滑、变速器换挡困难或 传动轴异响等问题。为了诊断故障原因,需要进行相应的 检测和试验,如检查离合器和变速器油位、更换离合器片 和变速器齿轮等部件。
04 汽车检测与诊断实践应用
汽车不解体检测维修
检测方法
通过不解体方式对汽车进行检测,以确定汽车各部件的状态和性 能。
维修方式
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法,确保汽车性能恢复到最佳状 态。
优势
减少了对汽车的损伤,提高了维修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
汽车性能检测站的应用
功能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号:01022175学时数:36+S4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工电子学、汽车构造、汽车理论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车辆制造技术)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车辆制造技术)的专业方向课之一,总讲授学时40学时,学分2.5学分,其中讲授36学时,实验4学时。

2.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3.教学任务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汽车性能检测的原理、方法、标准及汽车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

掌握现代汽车故障波形分析、数据流分析、故障码读取等先进诊断方法,并初步具备分析故障、诊断故障及排除故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本课程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1、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基础(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基本内容,了解汽车故障的分类,掌握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变化规律,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种类,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手段。

(2)教学内容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基本内容,汽车故障的分类,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变化规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种类,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手段。

(3)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变化规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种类,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手段。

难点: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变化规律,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手段。

2、汽车发动机检测与诊断技术(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熟悉发动机密封性检测,熟悉发动机机械故障诊断,掌握汽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掌握柴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掌握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的检测与诊断,掌握润滑系的检测与诊断,掌握冷却系的检测与诊断,掌握启动系的检测与诊断,了解发动机异响的检测与诊断,会发动机综合故障分析。

(2)教学内容发动机密封性检测,发动机机械故障诊断,汽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柴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的检测与诊断,润滑系的检测与诊断,冷却系的检测与诊断,启动系的检测与诊断,发动机异响的检测与诊断,发动机综合故障分析。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燕山大学车辆与能源学院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依据本大纲根据《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专业课。

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所学本门课程主要内容的消化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技术,具备分析和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根底。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根本理论与技术内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以汽车为研究对象、研究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技术、底盘性能试验技术、汽车行驶安全性试验技术。

通过讲授汽车整车安全性和各总成性能根本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与根本的测试技术,使学生对汽车性能根本实验达到能独立调试检测等能力。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1.掌握发动机点火系、起动系、燃油供应系工作性能的检测方法。

2.掌握汽车底盘驱动轮输出功率的检测方法。

3.掌握汽车行驶安全性〔转向系、制动系和照明装置的工作状况〕试验方法。

4.掌握汽车环境保护性〔发动机废气排放性能、汽车行驶噪声〕试验方法。

5.掌握根据检测数据对汽车各总成工作状况的诊断方法。

五、学时、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占总学时12.5%。

教学文件:《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上下册和课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报告按规定格式书写。

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综合性实验。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与仪器使用等,并作针对性指导,具体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实验考试方法与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与实验报告结果,进展综合评定,给出A、B、C。

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20%,对缺实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七、实验项目、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八、本课程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与仪表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底盘测功机、制动试验台、侧滑实验台、四轮定位实验台、噪声仪。

[汽车行业管理]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

[汽车行业管理]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

(汽车行业)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教案第1、2节课1.授课时间:08年3月10号第3周授课班级:汽检06-2地点:J32152.教学内容:单元壹概述汽车检测和诊断的目的和方法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汽车检测和诊断的目的汽车诊断的方法要实现的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2)理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3)理解汽车检测诊断的目的和方法的基础知识4.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5.本节课重点难点:汽车检测诊断基本术语的理解和识记。

汽车检测和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6.板书设计:教学讲稿部分第壹节汽车检测和诊断的目的和方法壹.汽车检测技术发展概况1、国外发展概况★20世纪40、50年代就研制成功壹些功能单壹的检测或诊断设备。

★20世纪60年代后,将单项检测、诊断设备联线建站,出现汽车检测站。

★20世纪70年代初实现了微机控制,出现了检测控制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自动存储且可打印的现代综合检测技术。

★20世纪80年代后,壹些先进国家的现代检测诊断技术已达到广泛应用的阶段,发展出汽车自诊断系统。

2、国内发展概况★20世纪60、7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开始从国外引进过少量现代检测设备。

★20世纪80年代,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始自行开发研制汽车检测设备,有计划地在全国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筹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公安部门在全国中等之上城市中,也建成了许多安全性能检测站。

★20世纪90年代,交通、公安俩部门的汽车检测站已建至县市级城市,逐渐形成全国性的汽车检测网。

二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汽车自1886年诞生以来,已发展成为集机、电、液、气于壹体,且能及时、广泛地采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交通工具。

现代电子技术、微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舒适性、通过性和可靠性等使用性能愈来愈完善,使用寿命也愈来愈高。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Automobile Fault Diagnosis Technology学分:2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26 实验/实践学时:6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32学时2学分,考查课。

它包括汽车故障的成因、汽车故障分析方法、诊断与测试、汽车自诊断系统等,是发展汽车诊断系统的基础,为汽车的合理使用、安全运营、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知识。

了解汽车检测设备、检测工艺、汽车检测的检测参数及评判标准。

了解故障诊断的分析方法和人工凭经验及仪器的诊断工艺等知识。

了解汽车自诊断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初步具有对汽车典型故障进行分析和诊断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熟悉汽车诊断标准的制定方法;2.初步掌握汽车故障的分析法,能分析和简化一般故障;3.熟悉故障自诊断系统,能够依据故障码分析常见故障;4.熟悉发动机的典型故障,掌握常用的技术经验诊断方法;5.掌握汽车启动点火系统及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检测方法。

三、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汽车构造。

四、主要参考教材[1].戚杨主编.汽车故障诊断.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王凤岐主编.汽车诊断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3].张建俊主编.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4].高国恒主编.汽车检测诊断方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5].陈焕江主编.汽车检测与诊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6].薛宏建主编.汽车故障与检测500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7].卢梦法主编.轿车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故障排除500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8].肖云魁主编.汽车故障诊断学.北京:北京理工出版社.五、课程内容1.概论主要内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概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概况;汽车诊断基础理论。

职业教育-汽车学院-《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职业教育-汽车学院-《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类别:汽车维修专业课课程名称: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开设学期:第五学期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单位: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车辆制造技术)的专业方向课之一,总讲授学时40学时,学分2.5学分,其中讲授36学时,实验4学时。

2.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3.教学任务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汽车性能检测的原理、方法、标准及汽车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

掌握现代汽车故障波形分析、数据流分析、故障码读取等先进诊断方法,并初步具备分析故障、诊断故障及排除故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本课程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1、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基础(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基本内容,了解汽车故障的分类,掌握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变化规律,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种类,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手段。

(2)教学内容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基本内容,汽车故障的分类,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变化规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种类,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手段。

(3)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变化规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种类,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手段。

难点: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变化规律,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手段。

2、汽车发动机检测与诊断技术(1)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熟悉发动机密封性检测,熟悉发动机机械故障诊断,掌握汽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掌握柴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掌握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的检测与诊断,掌握润滑系的检测与诊断,掌握冷却系的检测与诊断,掌握启动系的检测与诊断,了解发动机异响的检测与诊断,会发动机综合故障分析。

(2)教学内容发动机密封性检测,发动机机械故障诊断,汽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柴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诊断,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的检测与诊断,润滑系的检测与诊断,冷却系的检测与诊断,启动系的检测与诊断,发动机异响的检测与诊断,发动机综合故障分析。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汽车服务工程专本科业课程代码:40E02426学时分配:总学时30,讲授30赋予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液压与气压传动等后续课程:汽车维修工程、毕业设计等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学科专业特色课程。

本课程教学所能达到的任务是: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汽车检测诊断仪器的使用能力;汽车发动机检测诊断能力;汽车底盘检测诊断能力;汽车电器检测诊断能力;汽车整车的检测诊断能里。

同时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并具有对汽车典型故障进行诊断和检测的实践能力。

学完本门课程后,应当使学生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了解汽车诊断参数,熟悉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掌握汽车故障的变化规律;2.掌握化油器式发动机不能发动、怠速不良、作无力的故障诊断与检测,熟悉发动机润滑不良、冷却不良、异响的故障诊断与检测;3.熟悉电喷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组成,了解各传感器的诊断参数,掌握故障自诊断和仪器诊断方法,能够对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排除故障。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1.概论(2学时)①教学内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概述、发展概况和检测诊断基础理论;汽车检测、诊断内容和发展概况,诊断参数标准等概念;诊断参数选择原则、制定或修正,制定最佳诊断参数和方法。

②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汽车诊断方法的类型和特点;2) 熟记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3) 了解诊断参数选择原则、制定或修正,制定最佳诊断参数和方法。

2.发动机的检测与故障诊断(6学时)①教学内容:发动机功率的检测;气缸密封性的检测;点火系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汽油机供给系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润滑系的检测与故障诊断;冷却系的故障诊断;发动机异响的检测与诊断;气缸漏气量和气缸漏气率的检测;用闪光法检测点火正时;柴油机压力波形及针阀升程波形的观测。

《汽车检查和诊断技术》 实训大纲

《汽车检查和诊断技术》 实训大纲

《汽车检查和诊断技术》课程实训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技术必修课课程代码:
学时:30学分: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

先修课程:《汽车文化》、《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结构》
考核方式:考试
一、实训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汽车检测行业最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获得现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基础理论、检测诊断汽车的技术状况、判断汽车性能等系统知识;掌握汽车检测诊断操作的具体方法,整车性能实验与检测、汽车监测站相关知识;并了解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及应用,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现代汽车检测与诊断应用技术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课程内容和要求
三、实训课时安排
四、实训指导书
自编:《电控发动机》实训指导书
五、实训考核办法
1、实训考核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效果。

2、考核成绩应由平时成绩、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和三部分组成。

3、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实训课出勤情况、实训过程中实际表现等,由实训指导教师在实训结束时评定。

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20%。

4、操作技能考核主要检查学生在实训中对技能操作掌握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实训指导教师在实验结束时评定。

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30%。

5、实验报告由学生在实训结束后的一周内完成,该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50%。

实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实验名称、学生姓名、班级和实验日期;实验仪器、设备与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讨论实验指导教师或实验指导书中提出的思考题,写出心得与体会。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主要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本课程主要讲授汽车故障诊断与性能检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汽车性能检测所需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标准;现代汽车各总成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及诊断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故障、诊断故障及排除故障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开阔的思路、严密的思维、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在汽车4S店、汽车检测站等汽车检测维修企业具备分析故障、解决故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未来汽车新技术、新结构的分析、检测诊断能力;使学生具备汽车维修中级维修工所需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并为其以后进一步考取高级维修工、维修技师创造条件。

二、课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74学时,详见课时分配表。

课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及要求教学内容(一)绪论掌握汽车诊断与检测的目的、任务,了解汽车诊断与检测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熟悉发动机和底盘常用诊断参数;了解汽车诊断检测国家标准。

重点:汽车诊断与检测的目的、任务、汽车常用诊断参数。

(二)汽车检测站与检测线熟悉检测站的功能、类型;熟悉各类检测站的检测项目、工位分布及装置配备;掌握安全与环保性能检测线、综合性能检测线的检测流程。

重点:安全与环保性能检测线、综合性能检测线的检测项目、工位分布及检测流程。

实验一:参观汽车检测站要求:熟悉汽车检测站的组成及各工位的检测内容。

(三)发动机技术状况检测掌握在用发动机测功的原理,无负荷测功仪工作原理及测功方法,仪器的使用,能进行检测结果分析。

了解气缸密封性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掌握气缸压缩压力、气缸漏气量(率)和进气管真空度的检测。

熟悉点火系统电压波形分析,掌握点火提前角的测试方法。

能进行机油品质分析,了解发动机异响检测。

重点:在用发动机测功的原理及测功方法,测功结果分析;气缸压缩压力、气缸漏气量(率)和进气管真空度的检测;点火提前角的测试。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高技)课程标准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高技)课程标准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主干课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汽车检测与诊断技能。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汽车检测与维修高级技工专业。

本课程12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和掌握两个层次。

其中:
“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相关内容,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叙述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要点。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熟练操作。

四、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汽车检测站、发动机技术状况、底盘技术状况、整车技术状况、汽车排放污染物、汽车噪声、汽车仪表照明系统、汽车车轮定位检测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汽车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初步的汽车检测诊断能力。

五、课程内容与项目学习目标
1
六、课程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学期考查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

该课程考核内容与所占比重如下表:
七、课程建议
(1)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理实一体化教学。

(2)教材建议:选用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材。

八、实训教学资源要求
理实一体化课室,配备相关实训设备和工具。

九、其它说明
2。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的基本基本情况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的基本基本情况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的基本基本情况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是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汽车原理、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

该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汽车原理与结构:介绍汽车的结构组成、各个系统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配合关系,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等。

2. 汽车工作原理:分析汽车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排气系统等。

3. 故障诊断基础:介绍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故障的观察、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检测与诊断设备:介绍汽车检测与诊断所使用的常见设备和仪器,如故障代码扫描仪、示波器、测量设备等。

5. 故障现象与识别:讲解常见的汽车故障现象及其可能的原因,培养学生对故障现象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6. 诊断与排除方法:介绍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排除技巧,培养学生解决汽车故障的能力。

7. 实验操作与案例分析: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通常由汽车相关专业的教师授课,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中实践操练部分可以在实验室或者实地进行。

完成该课程后,学生应具备基本的汽车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以及故障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能力,为日后从事汽车维修与检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新能源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新能源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是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

以纯电动汽车常见故障为学习对象,以《新能源汽车概论》、《新能源汽车结构与维修》等课程为基础,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新能源汽车中常见新能源汽车故障的种类,主要高压系统绝缘故障、高压互锁故障诊断与排除、不能进行交直流充电故障诊断与排除、驱动电机旋变传感器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为今后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设备管理、营销、服务和维修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教材主要介绍新能源汽车故障类型和诊断的方法,适合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电动汽车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故障分类、纯电动汽车高低压故障诊断与排除,混合新能源汽车故障与排除等。

教材内容新颖、系统性强、条理清晰。

学生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对电动汽车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及其技术有全面、系统的了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继续学习专业课程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掌握新能源汽车中常见新能源汽车故障的种类,主要高压系统绝缘故障、高压互锁故障诊断与排除、不能进行交直流充电故障诊断与排除、驱动电机旋变传感器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同时,从职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到培养方式,我们遵循职业的特点,突出职业特色,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给学生建立一种立体的学习环境。

通过学校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术水平,顺利地走入工作岗位。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职业素质养成目标(1)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2)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培养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4)培养经济成本意识;(5)培养文献信息检索能力;(6)培养良好的安全环保意识;(7)培养工作建构能力;(8)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9)具有继续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潜力;2.知识目标:项目1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概述项目2纯电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3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3.技能目标(1)通过虚拟仿真了解新能源汽车故障的种类。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242028课程英文名称: Automobile Examination and Diagnoses课程总学时:32 讲课:24 实验: 8 上机:0适用专业:车辆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汽车检测诊断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汽车主要系统检测诊断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常用诊断设备、诊断结果的分析及评价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汽车相关知识与实际故障问题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加强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知识,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汽车主要系统(起动系、点火系、燃油供给系、润滑系、冷却系,底盘传动系、制动系、转向系、行驶系、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及整车性能(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能、排放及噪声)的基本检测原理,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标准及检测指标的相关知识。

并具备综合运用掌握的汽车专业知识及本课程所学习的各系统及元件的检测诊断方法,针对车辆具体故障问题提出相应的分析及检测方案或方法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主要知识点进行阐述及讲解,使学生对相关的原理、方法进行学习,对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述并进行深入的剖析,结合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的知识点的同时增强思考能力及自学能力,并增加学生的互动环节,如分组讨论并进行讲解,课堂提问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课堂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板书及教师讲授使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结合多媒体设备,通过电子讲义,视频播放及图片展示等方法,避免教材内容抽象,不直观的缺点,加快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四)对选修课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依据本大纲根据《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车辆工程和交通运输专业的主要专业课。

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所学本门课程主要容的消化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技术,具备分析和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为将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以汽车为研究对象、研究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技术、底盘性能试验技术、汽车行驶安全性试验技术。

通过讲授汽车整车安全性和各总成性能基本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与基本的测试技术,使学生对汽车性能基本实验达到能独立调试检测等能力。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1.掌握发动机点火系、起动系、燃油供给系工作性能的检测方法。

2.掌握汽车底盘驱动轮输出功率的检测方法。

3.掌握汽车行驶安全性(转向系、制动系和照明装置的工作状况)试验方法。

4.掌握汽车环境保护性(发动机废气排放性能、汽车行驶噪声)试验方法。

5.掌握根据检测数据对汽车各总成工作状况的诊断方法。

五、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占总学时12.5%。

教学文件:《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上下册和课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报告按规定格式书写。

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综合性实验。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仪器使用等,并作针对性指导,具体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实验考试方法与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给出A、B、C。

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20%,对缺实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七、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八、本课程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及仪表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底盘测功机、制动试验台、侧滑实验台、四轮定位实验台、噪声仪。

制定人:夏怀成审定人:文平批准人:王连东 2005年5月《汽车构造》课程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依据本大纲根据《汽车构造》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汽车构造拆装实验是了解汽车构造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本实验课使同学建立汽车构造整体概念和实物概念。

进一步巩固课堂讲授容和深入了解各总成部件的构造细节。

初步熟悉汽车部件的拆装过程及其操作技能,为后继专业课程教学及专业性生产实习准备必要条件。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容汽车构造讲授以汽车为研究对象、研究汽车各总成的工作原理和主要零部件的功用。

汽车结构认识与拆装实验的教学方式有实物讲授、分解观察及自行观察三种。

实物讲授是课堂讲授的继续。

这部分容,由于在课堂上较难讲清楚,故在课堂上略讲甚至不讲,而移到实验课中实物讲授。

分解观察是对一个部件进行分解,分析其构造细节,初步掌握部件的分解和装复的技能。

自行观察的容,应联系课堂讲授的有关容,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求得解决。

实物是结构实验室的现有实物设备中选出的结构实物。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1.掌握汽车及发动机的总体构造。

通过实验对汽车及发动机的组成、总布置型式、各总成有一个初步认识;了解各组成部分的基本功用及在结构上的相互关系;初步了解不同类型的汽车(解放CA1091型汽车、4×2轿车、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汽车和4×4越野车)的总体构造及发动机(水冷汽油机、水冷柴油机、风冷发动机)的结构特征和支撑形式(三点支撑、四点支撑)。

2.掌握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润滑系及冷却系的组成及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初步掌握发动机拆装工艺及各部间隙的调整方法;了解润滑油路和冷却水路的布置及清理方法。

3.了解汽油机供给系典型化油器的构造,各供油系统的功用及供油原理;了解汽油机供给系的组成、供油路线及组成件的构造。

掌握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典型结构。

4. 了解柴油机供油系的组成及供油路线、各组成件构造及工作原理;掌握柴油机供给系喷油泵两级式调速器和全程式调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调整方法;掌握喷油泵柱塞偶件、出油阀偶件和喷油器偶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柱塞式喷油泵和VE式喷油泵供油量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特点。

5.了解汽油机整车电路;掌握汽油机点火系的组成、工作原理;掌握分电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及分电器触点调整方法;掌握机械点火提前角调整装置的结构原理和真空点火提前角调整装置的结构原理。

6. 了解传动系的组成和布置;掌握单片离合器、双片离合器、变速器及同步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了解其它型式离合器和分动器的结构特点;掌握离合器操纵机构的组成和自由行程的调节方法;掌握五档变速器的结构、各个档位的动力传递路线、各个零件的相对位置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各个轴的空间位置、支撑方式及轴承特点和齿轮在各个轴上的安装情况;掌握变速器防止直接档脱档、自锁、互锁及倒档锁的结构原理;了解分动器的结构及各个档的动力传递路线和对分动器操纵的要求。

掌握惯性锁环式同步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7.了解万向传动装置和驱动桥总成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现场观察万向传动装置及其支承型式,验证普通十字万向节实现等角速度传动的两个必要条件;掌握普通十字万向节的结构原理;了解凸快式等角速万向节、三销式等角速万向节、球叉式等角速万向节、球笼式等角速万向节和挠性万向节的结构原理,并比较上述万向节的特点。

掌握单、双级主减速器的结构及支撑型式,普通行星齿轮差速器、牙嵌式差速器、强制锁止式差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行星轮及半轴齿轮背面的垫片的作用;掌握行星轮的自转和公转原理;掌握半轴和各种桥壳的结构。

8. 了解汽车转向系组成及布置,掌握转向轮定位角的作用;掌握转向机构的特点及转向传动机构的组成;了解球面螺杆滚轮式、蜗杆曲柄指销式、循环球式和其它型式转向器的结构和特点。

掌握转向轮定位参数(主销后倾角、主销倾角、转向车轮外倾角、转向车轮前束)的作用及形成;了解各种悬架(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横向单、双摆臂式独立悬架、纵向单、双摆臂式独立悬架和多轴汽车平衡悬架)的组成及其结构特点;掌握减震器的工作原理。

9.了解制动系的组成及布置;掌握各种型式制动器(蹄式制动器、双领蹄式制动器、双向双领蹄式制动器、自增力式制动器)的性能特点和结构原理;掌握各种驻车制动器(中央制动器、盘式制动器)的结构特点;了解气压制动及液压制动传动机构的组成和布置;掌握液压制动主缸(总泵)、液压制动轮缸(分泵)的结构原理;了解真空增压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了解真空增压液压制动传动机构的组成。

掌握气压制动阀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五、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实验18学时,占总学时25%。

教学文件:《汽车构造》上下册和课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报告按规定格式书写。

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拆装与结构认识实验。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容、拆装方法及主要部件的功用等,并作针对性指导,具体拆装实验步骤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实验考试方法与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给出A、B、C。

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20%,对缺实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七、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八、本课程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及仪表1.发动机总成。

2.前桥与驱动桥、变速箱。

3.万向传动装置。

4. 车架、悬架总称。

5.点火系各总成及零部件。

6.起动机和发电机。

7.喷油泵。

8.配备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汽车。

9.各种拆装工具。

制定人:夏怀成审定人:文平批准人:王连东2005 年 5 月《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课程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依据本大纲根据《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燃机性能指标及实际循环热计算,掌握燃机的换气过程以及柴油机和汽油机混合气形成和燃烧、燃机噪声、排放污染及燃机特性、车用发动机的废气涡轮增压、发动机动力学、与动力学有关的汽车各使用性能。

实验课是本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的基本实验技术,具备分析和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容本课程主要讲授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动力学有关的汽车各使用性能。

通过讲授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基本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与基本的测试技术,使学生对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的基本实验达到能独立调试测量等能力。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1.掌握汽车道路试验的基本方法;2.了解汽车道路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3.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的测试方法。

五、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学时:交通运输专业本课程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实验8学时,占总学时14.29%。

教学文件:校编《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实验指导书》。

实验报告学生自拟。

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综合性实验。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仪器使用等,并作针对性指导,具体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实验考试方法与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给出A、B、C。

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20%,对缺实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七、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八、本课程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及仪表实验用汽车、五轮仪、燃料流量计、减速度计、车速表。

制定人:裴永生审定人:文平批准人:王连东2005年5月《汽车理论》课程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本大纲根据《汽车理论》教学大纲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汽车理论道路试验是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道路试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测试汽车使用性能的实际的能力,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为后续开设的综合实验课程建立感性认识和打好基础。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容讲授汽车的动力性评价指标,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及其影响因素,汽车动力性分析方法和步骤;汽车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单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方法,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五轮仪、油耗计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测试技术。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1.通过实验学生应掌握五轮仪、油耗计的原理、功能和使用方法;2.学会使用五轮仪测试汽车直接档加速性能的步骤、处理实验数据和绘制曲线的能力;3.学会测量汽车的百公里油耗的方法;4.通过实验学生应对汽车实用性能测试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有所了解,建立规实验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