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甲骨文与金文(课资材料)

合集下载

西周甲骨文、金文书法(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集萃

西周甲骨文、金文书法(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集萃

西周甲⾻⽂、⾦⽂书法(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集萃继(久远的)上期介绍商代甲⾻⽂,这期将介绍西周的甲⾻⽂和⾦⽂书法,因西周部分图⽚丰富,分为上、中、下三集介绍。

甲⾻⽂是⾄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系统性⽂字,它的结字⽅式和书写风格直接影响了中国⽂字的发展。

⾦⽂,源于青铜器上铸刻的⽂字,始于商代,盛⾏于两周,逾秦汉⽽逐渐⾛向衰微,⾦⽂内容多涉及族徽、庙号、祭祀、战争、封赐等。

此次资料收集涉及⼀些⽂物⽣僻字,如有考证失误或是信息错误之处,请留⾔“不⼀样”帮助修正!周武王克商之后,周⼈在承继商代青铜礼乐⽂明的基础上,对其进⾏了开拓性的改造和创新,⾦⽂书法⽅⾯也是如此。

西周早期,⽆论是⾸尾尖细或头粗尾细的线条处理,还是有意为之的波磔肥笔,⾦⽂均显露出浓郁的晚商遗风。

成王、康王以后,随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体制的实施和完善,青铜礼器的铸制数量迅速增加,铭⽂涉及的内容更加丰富,⾦⽂的单篇长度和总体数量均远逾西周之前。

在此过程中,西周⾦⽂进⼀步⾛向成熟化、规范化,结体匀美、法度雍容、线条精劲、笔意纯熟的⾦⽂书法成为西周王朝⽓象的⼀种象征和体现。

厉王、宣王之后,西周政局长期动荡不稳,与政治密切相关的青铜礼器制度颇受影响,⾦⽂书法风⽓也随之发⽣转变。

部分铭⽂的书写简便率直,字势倾斜随意,结体宽疏不⼯,这种风格在打破旧有规范的同时,也赋予⾦⽂书法以新的美感和趣味。

这种趋势被秦国继承下来,成为导致战国时期秦⽂字发⽣⾪变的重要因素之⼀。

楷侯贞盨(xǔ)西周铭⽂表明这是楷侯贞⾃作⽤器。

楷侯是西周楷国国君,地望在今陕西志丹⼀带。

铭⽂字体较长,笔画均匀,与西周晚期的⼤克⿍等器特征相近。

备注:盨是汉族在古代盛⾷物的铜器,椭圆⼝,有盖,两⽿,圈⾜或四⾜。

盨是⽤来盛⿉稷的礼器,从簋变化⽽来,西周中期偏晚的时候开始流⾏。

颂壶西周铭⽂内容为周宣王在康昭宫的太室对颂进⾏册命赏赐,命颂掌管成周⼆⼗家商户,监理新设的商贾,为内廷宫室提供物资货物。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ppt课件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ppt课件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 9
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隶书,是小篆简便 写法。
10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钟繇ຫໍສະໝຸດ “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 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
11
行书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的《兰亭序》(王羲之)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顾恺之顾恺之女史箴图女史箴图局部局部北宋范宽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溪山行旅图北宋李成王冕墨梅牡丹蕉石图含义在徽戏和汉戏互相融合的基础上兼收昆曲秦腔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的一种新的戏剧形式
1
本课目标
• 【课标要求】 •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 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 成就。
3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37
宋元的山水花鸟
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38 》
元 王冕 《墨梅》
明 徐渭 《牡丹蕉石3图9 》
三、戏曲顶峰:清朝京剧艺术
()含义 在徽戏和汉戏互相融合的基础上, 兼收昆曲、秦腔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 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的一种新 的戏剧形式。
()形成 乾隆时期——徽戏进京 道光时期——“徽汉合流”,正式形 成 同、光时期——成熟(同光十三绝)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法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法

2.从使用的工具上看,甲骨文用刀或
一、甲骨文与金文书体的异同点
利器契刻于龟甲和兽骨上,有的刻辞以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甲骨文与金文相比,不同之处大概有 刀契刻而成,笔画线条纤细,如有需要肥笔
以下这几点:
和圆转之处,一般也是重新起笔,或刻成方
1.从文字的进化程度看,甲骨文象形 折笔。也有的是双刀深刻,古朴醇厚,具有
意味尚浓,如:月,山,水,田等。因甲骨文以 浓重的书写意味。而金文是用范模浇铸而
艺术在这一课题上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局,以促进我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新导刊.2007(11).44~45.
音乐具有审美的超越性,它能超越民族、时
民族音乐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
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音乐系
!!!!!!!!!!!!!!!!!!!!!!!!!!!!!!!!!!!!!!!!!!!!!!!!!!!
刀刻为主,所以线条细瘦,很难表现出更多 成,其笔画线条成倍变粗,转折处过度圆
象形意味的文字。而早期的金文比甲骨文 浑,不带棱角,当然也有刀刻的文字。两者
2010 -4
高教前沿
使用不同的工具制作,产生了不同的文字 与其通篇结构有关,早期甲骨文书法家在 异,极具装饰化,形成了春秋战国时代所特 效果。甲骨文书风大多为纤巧清俊的,金文 这方面的疏失,不能不说是甲骨文书法的 有的唯美主义装饰文字,脱离了书写意味。
往侧锋更能得契刻文字锋芒毕露,古奥霸 掘完了毛笔在宣纸上运动的各种可能性来
气,这与甲骨文字在中国文字中领袖的地 表现西周铸造文字的朴拙、厚重以及锈蚀、
位亦相整合。
残破所传达出来的特殊美感,笔法上主张
三、金文字的特征及后人的书写技法 重、拙、壮而不避残、烂、断,以书写西周金

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和金文一、甲骨文甲骨文及其分期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成文资料,始于商朝。

商朝的文字资料,有陶文、玉石文、金文和甲骨文几种。

其中以甲骨文最为重要,而且数量最为繁多。

甲是龟甲,有龟腹甲、龟背甲,腹甲较多,背甲较少。

骨是兽骨,主要是牛骨,也可能有少量的马骨、猪骨、鹿骨、虎骨及象骨。

骨多用肩肿骨,间有肋骨和距骨。

也有少量的牛头骨、鹿头骨和人头骨刻辞。

《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殷人尚鬼,遇事好占卜。

占卜后便记录下来。

记录有写有刻,于甲骨之上或用朱书,亦有墨书;有的先写后刻,有的不写而直接刻写;还有的将文字涂以朱砂或涂墨;也有的镶嵌松绿石,这就是所谓卜辞。

甲骨文绝大多数皆为卜辞,间或也有与占卜有关的一些记事文字。

甲骨学是以这种甲骨文字为研究对象未对甲骨文字本身,并进而对商代的社会历史各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甲骨文出上在河南安阳殷虚以及附近地区,其中以小屯村出土为最多。

在附近的侯家庄、大司空村、铁路苗圃、后岗、四盘磨、高楼庄等地也出土过几片乃至几十片。

甲骨文是商代后半期,也就是盘庚迁殷至纣辛亡国八世十二王二百七十三年(约公元前1395—1122 年)间商朝后半期所谓殷代的遗物。

甲骨文还可以细分为不同的时期。

目前各家的分期方法还没有达到统一的意见。

普通仍以五期分期法为妥,即第一期包括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甲骨文中的卜辞《尚书·多士》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册,简也,典从册,在艹上,象两手供俸之形。

《墨子·鲁问》有“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

”甲骨文并非商代的典册,亦非竹帛金石的文字,乃是占卜及与占卜有关或者偶然的记事文字。

商代占卜所用大龟为南海种。

腹甲整用,背甲则中剖用之。

还有的改造成长圆形,中间有孔可以穿起。

用甲骨时切去骨臼的突头,再将骨脊剖平、整治后的甲骨占卜时,即在其背面,个别胛骨在正面进行有规律的钻凿,先凿一长槽,旁边再钻一略小的圆穴。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ppt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ppt

汉字发展史 黑体
• 黑体字又称方体或等线体,没有衬线装饰,字形 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汉字 的黑体是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东方后依据西文无衬 线体中的黑体所创造的。由于汉字笔划多,小字 黑体清晰度较差,所以一开始主要用于文章标题。 但随著制字技术的精进,已有许多适用于正文的 黑体字型。在中文中,没有衬线的字体通常称为 黑体,这时这个词的范畴和无衬线字体(Sansserif)是类似的。所以在中文字体中常用“黑体”, 在西文中常用“无衬线体”的称呼。而宋体就可 以被称作衬线字体。 “黑体”在日文中被称为 Goshikku-tai(直译即“哥特体”)。
• 宋体为什么有这些特点?当然是因为印刷的需要了。在雕版印刷繁荣的宋代,雕刻制 版大多用木版,也就是说用长方形的木板雕刻制版。木板上都有纹路,制版一般都是 横向,这样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比较结实;而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 交叉,容易断裂。因此字体的竖向线条较粗,横向较细。横向线条即使比较结实,在 端点也容易磨损,因此端点也较粗。横平竖直,当然为为了雕刻制版的刀工方便刻制 了。雕刻制版是一个非常费事的工作,如果要表现手写体的那些特点,则刻字必然比 横平竖直要大得多,这点大家做个简单的实验就知道,windows的记事本中输入或粘贴 一段汉字,分别把字体设置为宋体9号和楷体9号,看看哪个更容易看就知道了。由于 木板的纹路,要雕刻变化多端的曲线难度也会更大。而且每张木板只能印刷两页,一 本书就要雕刻很多木板。如果字刻得太大,不但雕工费事费力,木板也会用得更多, 所以在木板上雕刻的字不会太大。而要在这么小的反刻字上表现出手写体那些变化多 端,圆润细腻的特点难度大家可想而知,横平竖直当然是最好的选择。由上可以看出, 宋体的这些特点无一不是因印刷而产生,适应了印刷的需要,跟毛笔的手写体是大不 相同。 后来人们又模仿宋体字的结构、笔意,改成笔画粗细一致、秀丽狭长的印刷 字体,这就是仿宋体。

甲骨文上的辉煌(十)--金文书法小史及铭文四大国宝

甲骨文上的辉煌(十)--金文书法小史及铭文四大国宝

甲骨文上的辉煌(十)--金文书法小史及铭文四大国宝金文是铸造和錾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从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至秦灭六国(前221年),金文实际应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是研究商周历史和上古汉字的珍贵资料。

46.1“国”字的篆书变化过程不过相对于金文的史料价值,国人可能更多接触到的是金文书法。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流传书迹多存于青铜制器之上,所以金文较其他材质所载的文献更易保存,其书法作品绵延传承三千多年,几乎从未离开人们的视线。

46.2著名书法家吴昌硕临《虢季子白盘铭》纵观中国书法发展历程,金文书法无论规模数量、艺术价值,还是影响力都很突出。

近年来,金文书法有持续回暖的迹象,各类媒体给予金文书法作品和书法家的推介很多,毋须笔者再锦上添花。

今天只为大家科普一下金文书法的发展历史,并和大家一同欣赏'铭文四大国宝'。

首先了解一下金文书法的发展历史。

一、商朝金文书法46.3戍嗣子鼎銘文释义,其中“犬鱼”即为族徽甲骨文和金文并不是两种独立发展的书体,商早期是否已有甲骨文和金文,目前尚不好定论,就考古发现来看,无论甲骨文还是金文都是疑似存在,考古实物较少,大多为图形文字或族徽符号,因划分标准不同,学界尚未达成共识。

46.4司(后)母戊方鼎及铭文盘庚迁殷后(商中晚期):甲骨文开始大量应用,有铭青铜器也随之出现,不过当时每器铭文字数很少,一二字为主,最多四五字,以族氏和族徽为主。

该阶段的金文尚未获得礼乐文化和青铜铸造技术的支撑,始终处于甲骨文的附庸地位。

著名的有《司(后)母戊鼎铭》。

46.5我方鼎铭文及释义商末期: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逐渐增多,但最多未超过五十字,且多字铭文器数量较少。

这时的金文与甲骨文的笔画、字形非常相似,不同的是甲骨文是契刻的,而金文是铸造的,字形笔画略有不同。

商朝金文比较庄重、厚实、古雅,较后来的西周金文自然、随意、富于变化。

著名的有《我方鼎铭》、《小臣艅犀尊铭》等。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甲骨文与金文是中国古代的两种重要文字,它们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书写技巧。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甲骨文与金文进行比较。

一、特点比较1.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代的文字,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象形化:甲骨文的文字多为象形文字,即通过绘制事物的形状、线条等表现出所要表达的意义。

(2)简洁明了:甲骨文的结构简单,文字纹理清晰、线条流畅,字形简洁明了。

(3)量少而珍贵:甲骨文的量比较少,其赖以生存的主要载体是龟骨和兽骨,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金文(1)发展成熟:金文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其结构比甲骨文更为复杂,更加规范化。

(2)类似字母:金文的字形呈现一定的字母化趋势,字形规整、准确,而且更具有变异性,使得金文的使用者可以灵活应变。

(3)数量更丰富:相对于甲骨文,金文的数量比较丰富,因此它在文化艺术、历史研究等方面有很大的价值。

二、书写技巧比较甲骨文的书写技巧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确定字形:甲骨文的字形来源于事物的形状,需要用笔勾勒出相应的线条与形状。

(2)布局:布局是甲骨文的重要步骤,需要根据字形确定相应的布局方式,以保证字形的规整。

(3)勾勒:勾勒是甲骨文的核心步骤,要注意线条要细腻、流畅、有起有止。

(2)勾画:勾画是金文的重要步骤,需要用笔勾划出字形的几何形状和曲线路径。

(3)填充:填充是金文书写的最后一步,需要将笔画填满空白部分,达到完整的字形外观。

三、结论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文字,在书写技巧和特点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甲骨文以象形为主,简洁明了,数量有限;金文则更加规范化,字形更有变异性,数量更加丰富。

在书写技巧方面,甲骨文追求流畅、细腻的线条;金文则需要先构思好字形,勾画几何形状和曲线路径,最后填充。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1. 引言1.1 甲骨文与金文的概念甲骨文与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两种主要形式,分别用于殷商和西周时期的文字记录。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形式,主要用于占卜和记录祭祀仪式。

而金文是在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用于纪念和记录重要事件。

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甲骨文的特点包括形体简繁,结构复杂,通句较短,多单字较少多字。

金文则相对简洁明了,结构较为规范,通句较长,既有单字也有多字。

甲骨文和金文的书写技巧也有所不同,甲骨文多采用刻写或描绘的方式,金文则多采用铸造的方式进行书写。

甲骨文较为生动直观,金文则更为规范稳重。

通过对甲骨文与金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文字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古代社会的文化和精神风貌。

甲骨文与金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今天的现代社会,对甲骨文与金文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结束】1.2 甲骨文的特点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甲骨文中,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象形文字的使用。

甲骨文的形体多为简洁的图画,能够直观地表达物体的形态和含义。

甲骨文还有许多符号是由多个象形文字组合而成,形成了复合字,这也是甲骨文的一大特点。

甲骨文具有较强的象征性和抽象性。

在甲骨文中,有些符号并非直接描绘物体,而是通过抽象的方式来表示概念或动作。

这种象征性和抽象性的特点使得甲骨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表达更加复杂和深层次的含义。

甲骨文的书写形式也有其独特之处。

甲骨文在书写时常常使用刻划的方式,即将符号刻在龟甲或兽骨上。

这种书写方式要求书写者具有较高的技巧和耐心,需要细心描摹每一个符号,以保证文字清晰可辨认。

甲骨文以其独特的象形性、象征性和书写形式,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1.3 金文的特点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一种演变形式,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

先秦大篆书法风格赏析:甲骨文、金文、石鼓文

先秦大篆书法风格赏析:甲骨文、金文、石鼓文

先秦⼤篆书法风格赏析:甲⾻⽂、⾦⽂、⽯⿎⽂名师推荐 2017-06-21 16:03:13“上古之民,结绳以记事”。

先民们最早采⽤结绳符号帮助记事和记忆,这是中国⽂字从早期有意识的利⽤⾃然⽅式到刻符,最终演化成有形象、有意味的符号⽂字的序曲。

“后之圣⼈,移之以书契”,⽂字的真正诞⽣是在黄帝时候的事了,“仓颉造字”是对中国⽂字产⽣的⽐较公认的最早说法。

从“结绳”到“书契”的进化,经历了⼀个漫长的过程。

⽽汉字真正成熟,有实物可考,确凿可靠的,则是殷商和西周的“甲⾻⽂”与钟⿍⽂。

⼈类开始造字之时,是在对⾃然现象和⽣活现象有了深刻的观察,⽽后才“依类象形”的。

在长期⽇常深刻的观察中,体现出先民们的审美意念和情致,所以“博采⾃然物像之众美,合⽽为字”。

在河南安阳等地出⼟的甲⾻、钟⿍、陶器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当时的⽂字不论笔画、结体,还是在书法艺术中所谓的情趣,均已达到了相当成熟和完美的境界。

先秦,⼀般⽽⾔,是指从新时期时代晚期到秦统⼀六国,具有中华早期⽂化特征的⽂明发展阶段。

经历了华夏民族早期的民族融合和国家创建。

⽂字作为⽂化的表征,在这个阶段也取得了丰硕的成就。

因为⽂字的创造,作为⽂明的标志,也记录了灿烂的历史。

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字迹,主要是甲⾻⽂、⾦⽂和⽯⿎⽂,⼴义上统称⼤篆。

甲⾻⽂甲⾻⽂就是刻在龟甲和兽⾻上的⽂字,上个世纪早期出⼟于河南安阳⼩屯村,这⾥是商王朝的故都。

甲⾻⽂的出⼟,是我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也为研究我国早期⽂字样式提供了实物材料。

甲⾻⽂所刻的内容⼤多是⼘辞和与占⼘有关的记事⽂字,所以⼜叫“⼘辞”。

从汉字发展史来看,甲⾻⽂已有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字,已是⼀种形成体系的古⽂字,具备汉字点画结构的均衡,对称、稳定的特点,为书法艺术奠定了形式上的特点。

甲⾻⽂的书法来看,在结构、笔法上则是⼀个独特的体系。

和其他书体⼀样,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有雄浑、朴拙、秀丽、⼯整不同的表现。

尽管如此,在众多甲⾻⽂作品的研究中,归结起来,我们不难发现,瘦劲单纯和朴拙宽肥是甲⾻⽂的两种典型表现样式。

中国书法史之“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上)

中国书法史之“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上)

中国书法史之“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上)商人是我国境内最古老的部族之一。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商人最早居住于中国东北地区,后来逐渐向南迁移,先后进入河北、山东、河南东部,最后迁徙到河南北部的殷墟。

在商人的历史上曾经产生过许多伟大的人物。

商人传说中的始祖契相传为有绒氏女简狄吞食玄鸟卵后感孕而生。

相传契长大后佐禹治水土有功,舜帝封契于商,赐姓子氏。

契的孙子相土曾在夏朝担任火正。

《世本·作篇》记载“相土作乘马”,即相土发明了驯马驾车。

商人的另一个先祖王亥曾服牛驯象.冥在夏朝担任过司空。

商人极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原始宗教充斥、主宰一切.在商人社会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甲骨文就可以看出,负责祭祀占卜、沟通天地人神的贞人影响巨大,举凡军国大事、生儿育女、气候变化、狩猎、出行等等,都要举行占卜以询问鬼神。

所以《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

”商人的宗教观念和情感还充分表现在用于祭祀的青铜器皿上,其种类之多,制作之精,造型之丰富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而崇尚巫术和原始宗教却为我们留下了极其重要的副产品—汉字的创造以及用于刻写记录文字内容的载体—甲骨文和金文。

商代甲骨文的出土地在河南安阳西北的小屯村。

到目前为止,安阳殷墟累计出土甲骨十几万片,分别被收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和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

从已经发现的刻有文字的甲骨中搜集的单个甲骨文约有5000左右,而得到识别的目前只有1500个左右。

殷墟卜辞的内容十分丰富。

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中将其分为六类:一、祭祀对祖先与自然神抵的祭祀求告等。

二、天时风、雨、雪、水及天变等.三、年成年成与农事等。

四、征伐与方国的战争、交涉等。

五、王事田猎、游止、疾病、生子等。

六、旬夕对今夕来旬的卜问。

因为小屯殷墟所出土的甲骨卜辞是商王室的卜辞,所以占卜的内容以时王为中心。

从其对某些事类占卜的频繁,可以反映商王所关心的是国境的安全,年成的丰足,逸乐和对于祖先、自然的崇拜。

金文发展史及其书法代表,每件重器都视为国宝,价值连城!

金文发展史及其书法代表,每件重器都视为国宝,价值连城!

金文发展史及其书法代表,每件重器都视为国宝,价值连城!金文发展史及其书法代表一、金文是甲骨文的继承和发展在我国考古学上,青铜器主要指的是夏、商、周三代用铜锡合金铸成的器物。

当时,许多青铜器上都有铭文,最初人们把它叫做钟鼎文,后来觉得这个名称不能概括钟鼎文以外的其他器物上的铭文,于是又改称金文,表示刻铸在所有金属上的文字。

因此,金文可谓是甲骨文的继承和发展。

其产生于殷商时期,兴盛于西周,主要内容包括祭祀典礼、征伐记**、赏赐锡命、训诰臣下和颂扬先祖等方面,涉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宗教等各个领域,为后人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引起了史学家的高度重视。

同时,金文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的点画和结构形态,往往同它的物质载体一起,产生一种震慑人心的历史韵味和气量,不仅填补了商周时代书法历史的空白,成为书法理论研究者的关注对象,而且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临摹和取法的对象。

从现在发掘的材料和传世品来看:金文在秦汉以前最多,最早的是在商代。

西周金文大多出于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周原和丰镐,以及陕西宝鸡、临潼、长安等地。

自西汉神爵四年的尸臣鼎首次出土以来,往后各地又陆续出土了大量珍品。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青铜器如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利簋、大克鼎、小克鼎、墙盘等均为重器。

每件重器都视为国宝,价值连城。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见到的铸有铭文的青铜器就有4000件以上,因数量之多、制作之精美而被视为瑰宝。

绝大多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等。

二、金文的特征和风格根据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金文的特征与风格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殷商时期。

商代的金文一般较简短,只有一两个或十个字左右。

如“父乙”、“父丁”等主要是人名,大多数是氏族名、人名、被祭祀的祖先名、器名、制造人的名字以及族徽等。

商代的金文中有不少象形文字,种类较多,大多数是动物,如马、虎、鸟、鱼、象、猪、狗,也有兵器、家室、舟车、亚形、山形、子孙等各种形象。

甲骨文 金文

甲骨文  金文
4什么是甲骨文,金文(钟鼎文),他们在书法艺术上有什么特色。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在龟甲和兽骨上钻出园孔,用火烧烤,视其裂纹以卜凶吉祸福,而把占卜的卜辞和事件刻在甲骨上。甲骨文最早大量出土于安阳市小屯村,那里是殷墟都城的废址。甲骨文中以象形字占相当比重,也有指事,形声,会意,假借等字,汉字的基本构造法则皆已具备,它的内容又涉及到当时的重大事件,对研究商代的社会历史,文字发展及早期的书法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流行于商周时期,因为青铜器以钟鼎为主,故也叫钟鼎文。起于商代。早期器物上文字很少。金文至周有了重要的变化,铭文明显逐渐增多,出现了长篇铭文。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为西周后期青铜器中代表性器物,其铭文书法气势雄伟,有庙堂气息,被誉为金文之冠。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摘要】甲骨文与金文是古代中国文字中的两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书写技巧。

甲骨文是商代使用的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形体古朴,象形性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而金文则是西周使用的文字,书法流畅简洁,较为规范,并且常见于铜器、玉器等器物上。

甲骨文的书写技巧主要体现在刻画形象上,而金文则更加注重笔画的统一和连贯。

在比较上,甲骨文更显古朴质朴,金文更具规范美感。

甲骨文和金文之间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这两种文字的应用价值不仅在于研究古代文化历史,还可以为今人提供启发和借鉴,有助于传承中华文明。

【关键词】甲骨文、金文、特点、书写技巧、比较、继承关系、应用价值、定义、历史1. 引言1.1 甲骨文与金文的定义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两种形式,都源自商代至西周时期的国家和社会环境。

甲骨文是在甲骨或龟甲上刻画的文字形式,主要用于记录卜辞和祭祀仪式中的事务。

而金文则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出现的一种文字形式,常见于青铜器上,用于铭文和纪事。

甲骨文和金文在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象形性和结构性特点,但金文更加精细和规整。

甲骨文的字形较为简单,线条粗犷,符号较多,书写较为简洁直观;而金文则更加精致,线条纤细,结构更加规整,整体呈现出一种规范化的特点。

甲骨文和金文都是古代中国文字的珍贵遗产,它们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对于研究古代历史、考古学和文化演变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字的演变和发展,以及古代中国社会的成就和发展。

1.2 甲骨文与金文的历史甲骨文与金文都是古代中国的文字形式,它们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甲骨文是殷墟遗址中发现的龟甲和兽骨上刻录的文字,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

这些刻有甲骨文的龟甲和兽骨被认为是古代商代时期的卜卦材料,用于进行占卜和祭祀。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有着独特的形态和结构特点,通常由小篆组成,字形古朴,笔画刚劲有力,线条简洁流畅。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

甲骨文与金文的特点及书写技巧比较【摘要】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古代的两种文字形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甲骨文起源于商代,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金文则是在西周时期发展而来,使用铜器作为书写载体,更加简洁漂亮。

甲骨文的特点是形体古朴简单,结构复杂,多为象形文字;而金文则更加规整,结构简洁,字形优美。

在书写技巧上,甲骨文需用刻刀在硬物上刻写,而金文则可用毛笔在铜器上书写。

甲骨文和金文在比较中,金文更加规范美观,使用范围更广泛。

它们对中国文字的发展和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保留了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通过学习甲骨文和金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感受中国传统文字之美。

【关键词】甲骨文, 金文, 特点, 书写技巧, 比较, 发展, 传承, 影响, 起源, 重要性1. 引言1.1 甲骨文与金文的起源甲骨文与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两种重要形式,它们都起源于商代,而甲骨文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主要书写形式。

甲骨文最初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们记录了古代商代和西周时期的日常活动、祭祀仪式、宗族关系等内容。

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而金文则是在商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演变而成的一种新的书写形式。

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通常用于制作礼器、器皿等。

金文相较于甲骨文,更加规整、工整,文字形态更为稳定。

金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字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后来的篆文、隶书等书写形式奠定了基础。

甲骨文和金文的起源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字的发展历程,还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以及古代人类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

这两种古代文字的起源,为我们揭示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对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甲骨文与金文的重要性甲骨文与金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字的两种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完整版)中国古代书法史课件

(完整版)中国古代书法史课件

王羲之《十七帖》
点画静中有动,笔断意连。一是 起笔迅疾力大,落笔入纸便以形 成笔势;二是行笔内敛沉着,既 劲挺遒健又流畅而恣美;三是收 笔或断,或顺势,或连下一笔。 四是转折、提按、使转、节奏、 虚实等十分自然,笔法、笔势清 晰。字形的斜与正,主与次,疏 与密、虚与实、收与放、轻与重、 呼与应等等,达到了既矛盾又和 谐统一之高境界。字体大小的组 合,字距疏密,连带、行气、呼 应以及通篇的相互配合、协调, 堪称经典。
《怀仁集王羲
之书圣教序》
其碑字由怀仁借内府所藏王羲 之真迹,历时25年集募而成, 故为世所重。碑文选自王王羲 之各帖,如知、趣、或、群、 然、林、怀、将、风、朗、是、 崇、幽、托、为、揽、时、集 等字皆取自《兰亭序》。由于 怀仁对于书学的深厚造诣和严 谨态度,致使此碑点画气势、 起落转侧,纤微克肖,充分地 体现了王书的特点与韵味,达 到了位置天然、章法秩理、平 和简静的境界。
❖ 3.草书 ❖ 草书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
❖ 简单而言,章草是隶书的快写体,今草 是楷书和行书的快写体。著名的章草碑 帖有皇象本《急就篇》、索靖《出师颂》 等。
皇象《急就章》
此帖点画简约、凝重,亦较 含蓄,又多隶书笔意。结字 工整,法度森严。整篇观之, 气息古朴温厚,沉着痛快。 对喜爱章草的人来说,是学 习章草的优秀范本。因章草 是早期的草书,到了皇象时 代,已十分成熟,且为众多 书家所擅长。而皇象所书 《急就章》,形体已经很规 范化了。
❖1.小篆(秦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 的政策,由李斯等创制了小篆,作为 全国的官方标准字体。小篆的创立, 使我国文字走向了规范化和统一化。 秦代把这种书体广泛应用于刻石颂德。 据传它们大都出自李斯之手。
泰山 刻石

书法之甲骨文与金文共32页

书法之甲骨文与金文共32页
书法之甲骨文与金文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书法课件

书法课件

第一章、汉字的演变
行书:介于草书于楷书之间的 一种书体,兼具草书的流动与 楷书的规矩。楷法多于草法的 称“行楷”,书写流动草法多 余楷法的称“行草”比楷书便 于书写,比草书容易辨识,应
用最为广泛。
王 羲 之 《 兰 亭 序 》
第一章、汉字的演变
楷书: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也称“真书、正书、或正楷”。也曾叫隶楷、今隶。 楷书字体见方,笔画也以方笔为主。
四大名砚
洮砚 亦称洮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唐属洮州)一带洮河深水处。洮砚因其石质细腻, 纹理如丝,气色秀润,发墨细快,保温利笔,北方最为贵重,宋时已经稀少,解放后 又恢复了生产。
端砚 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称斧柯山)因其“体重而轻,质刚 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且有不损毫,宜发墨的特 点。自唐代问世以来,端砚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 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
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文房 四宝的故乡的安徽宣城,是我国文房四宝最正宗的原产地和饮誉世界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所 产的宣纸(泾县)、宣笔(泾县)、徽墨、宣砚举世闻名,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第三章、文房四宝
四宝之一《Leabharlann 》毛笔最早出现在商朝,我国制笔历史上以侯笔(河北衡水)、宣笔(安徽宣城)、湖笔(浙江湖州)、鲁笔 (山东昌邑)、齐笔(山东广饶)为上。
第三章、文房四宝
四宝之一《纸》
宣纸,安徽省宣城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 工艺品,具质地绵韧、光洁如玉、不蛀不腐、墨韵万变之特色,享 有“千年寿纸”的美誉,被誉为“国宝”。用宣纸题字作画,墨韵 清晰,层次分明,骨气兼蓄,气势溢秀,浓而不浑,淡而不灰,其 字其画,跃然纸上,神采飞扬,飞目生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参考
6
6.青铜器
• 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 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距今 4500~4000年龙山时代,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 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1975 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约公元前3000 左右)出土一件青铜刀,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 最早的青铜器,铜器主要分为鼎、酒器、食器、 水器、乐器、兵器、量器、铜镜及杂器等九类。 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在社会生 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从而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 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 铁器取代了青铜器占据了主导地位。
应用参考
2
2.刻画符号
•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刻有大 量类似文字的符号,表明 人类记事方式的进步。我 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与文字 起源有关的实物资料是陶 片上的刻画符号,称“陶 文”。图为半坡、马家窑、 姜寨等仰韶文化遗址中发 现的陶文。于省吾先生考 证:“五作×,七作+, 十作|,二十作||,示作T, 矛作↑等……我认为这是 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 些简单文字。”
汉字与书法(一) --甲骨文、金文
应用参考
1
1.结绳记事
• 关于汉字的起源,古代典籍众 说不一。《周易•系辞•上》曰: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易之为 书契。” 《九家易》也说: “古者无文字,其为约誓之事, 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 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 亦足以相治也。”结绳记事为 上古记事的一种方法,毕竟不 能全面地记载复杂的事物,文 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 被图画或文字取代。
应用参考
24
虢 季 子 白 盘 铭 文
应用参考
25
毛公鼎
• 毛公鼎是台北故宫的镇 馆之宝,高53.8厘米, 口径 47.9 厘米,应该是 为周宣王的叔公毛公所 铸。清道光年间在陕西 省岐山县出土,在民间 转手多次,抗战期间险 被日军夺走。日本投降 之后,收藏者将鼎捐献 出来,现藏于台北故宫 博物院。因毛公鼎内壁 刻有500字的铭文,乃迄 今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之 最。除了史料价值,毛 公鼎在中国古文字和书 法研究方面也有着极其 重要的价值。
应用参考
19
春秋 子仲姜盘
应用参考
20
子仲姜盘 释文:
佳六月初吉 辛亥大师作 为子仲姜沫 盘孔硕且好 用祈眉寿子子 孙孙永用为宝
应用参考
21
应用参考
鄂君启铜节 战国楚怀
王(公元前三二 八 ——前二九 九年)时发给受 封在湖北鄂城 的
“鄂君启” 的水陆通行符 节。节上刻文 字圆润劲.是 错金铭文中的 精品。
应用参考
4
4.龟甲占卜文
• 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 简称,全称“龟甲兽骨文 字”,也称“龟甲文”、 “卜辞”、“占卜文字”、 “契文”、“殷契”等。殷 商人刻在龟甲、兽骨上记载 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 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成熟文字。 十九世纪末,出土于河南省 安阳小屯,史称“殷墟”。 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用 笔、结字、章法三个基本要 素,形成了庄重、肃穆的书 风,是一种最古老的书体。
应用参考
7
齐刀币
应用参考
8

应用参考
9
陈曼簠(fú)
应用参考
10
铜狗
应用参考
11

应用参考
12
战国铜镜
应用参考
13
秦印 18×10mm
应用参考
14
西周虎纹鼎
应用参考
15
战国 十三年上官鼎
应用参考
16
春秋 王伯姜鬲(lì)
应用参考
17
商 亚右甗 (yǎn)
应用参考
18
鸟 虫 篆
应用参考
5
5.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 此骨系河南安阳出土,长 32.2厘米,宽19.8厘米。是甲 骨文断代第一期商武王时期 的一块牛胛骨版记事刻辞。 骨版巨大且完整,正反两面 共有一百六十余字,背面字 内填朱,色彩炫丽,内容为 商代社会生活和天气等方面 情况,有重要的文史价值。 字体瘦硬劲直,工整端严。 结体纵横开阔,气势雄伟。
应用参考
3
大汶口陶尊符号
• 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 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刻 有陶文的陶器,这些陶文 与古文字已有相似之处。 图为一个合体图画会意字, “炅”(热),太阳在云 气之上,云气之下有五峰 耸立(一说海水)。可以 看出,文字是以象形为基 础,由图画符号演进而来, 后由史官或巫进行加工整 理而成的表意文字。

应用参考
26
应用参考
毛 公 鼎
西 周
27
毛公鼎
• 毛公鼎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 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 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 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 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 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 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李瑞 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 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 不读尚书也。”
22
秦虎符
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应用参考
23
虢季子白盘
虢季子白盘是西周宣王时期青铜礼器。1976年于陕西扶风出土 。高 16.2厘米 ,口径47.3厘米 。圆形,浅腹,双附耳,圈足。内底铸有铭文 18行284字 ,工整秀丽 。铭文前半部分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 穆诸王的重要政绩,后半部分记述墙所属的微氏家族的家史,与文献记载 可相印证,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史料。现藏于陕西扶风周原文物管理所。
应用参考
28
散氏盘
• 散氏盘应为西 周晚期出品, 也是台北故宫 镇馆藏品之一。 它最引人注意 的是盘内共三 百五十七字的 铭文,记载了 西周时和邻国 解决土地纠纷 的协议。
应用参考
29
散 氏 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