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_经济增长_拐点_与新积极财政政策
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拐点”与新积极财政政策
( ) 资增长保 持稳 定 , 资结 构有所 改善 三 投 投 20 08年 , 全社 会固定 资产投 资完 成额 为 129 2 7 1
亿元 , 名义同比增长 2 . 比 20 年加快 0 个百 5 %, 07 5 . 7
机的风险陡然加大。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
贸易体 ,不 可避 免地 受 到 了全 球 金融 危 机 的影 响 。 与主 要 发 达 国家 的情 况 不 同 , 机 通 过 贸易 、 资 危 投 和心 理 预 期 ( 理性 预期 ) 个 主 渠 道 直 接 作 用 于 我 三 国 的实 体 经 济 ,导 致 我 国经 济增 长 突 然 遭 遇 “ 拐 点 ”宏 观 经 济 的 波 动 性 加 大 , 济 下 行 压 力 明显 。 , 经
20 0 8年 我 国 总 体 物 价 水 平 较 高 ,P 涨 幅 为 CI
地方财政研究/ 0 . 第 4 2 2 94 0 / 期 7
政 策 前沿
59 居 于近 年来 的高 位 , 20 提 高 11 百 .%, 比 07年 .个 分点 。但 从物 价水 平 的走 势来 看 , 现 出明显 的前 呈 高后低 、 升骤 降 的趋 势 。 与 C I 变化 幅度 相 适 骤 P的
5
0
季度
中国经济尽管仍在 良I区间运行 , 已经遭遇增速 生 但 上 的“ 拐点” 在经济增 长转 入慢 车道后 , , 经济运行
中 的深层 次 矛盾 开 始显 现 , 观 经 济 的波 动 性 明显 宏
图 1 名 义 GDP增长 率
资料来源 :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政 策 前 沿
08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
中央银行票据、减少1年期和3个月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频率),
引导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当下行,保证流动性供应。 (4)宽松的货币政策。9月、10月、11月连续四次下调基准利 率,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降,贷款基准利 率的下降,目的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与消费。
08年主要货币政策有
2008年以来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2012.10
一、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
1、背景
国内相继发生的自然灾害,如二月雪灾、五月地震等加大 了中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而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
峻、中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中国决定对宏观调控
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同时,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经济增长的外部
3、货币政策:适度从宽
为防通胀,要继续夯实经济增长的基础,应更加注意政策的精细化 操作,确保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以实现既有效控制通货膨胀预
期,又防止经济出现较大波动的目标。综合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
2010年货币政策的取向定调如下: 第一,货币政策坚持“适度宽松”基调,强调“宽松”的同时更强
首先,发出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保持经济平 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促进科学发展 的首要目标。 其次,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 重。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 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 直接、更有效的作用。同时,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
促增长。扩大内需,眼前靠投资、长远靠消费。
民币升值,都是增加出口竞争力的手段; (9)对外经济合作与协调(如中日韩之间的货币互换等) 。
二、2009年宏观经济政策
1、背景
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宏观经济的下行速度超 出了人们的预期,针对宏观经济形势这一变化,中 央政府开始全面地进行政策转向。2009年,在扩张 性的财政政策、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回调的贸易 政策以及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和四万亿政府刺激计划 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在避免经济衰退方面有
20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采取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分析
下调存款准备金 率,放松对商业 银行信贷规则的 约束
财政政策:(扩大消费需求为核心)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 政策
2009年
①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力度。重点解决居民的低消费 问题。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经济结构。 ③积极减税,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货币政策:
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
建议
① 在经济发展中,要灵活的运用两种政策,达到最优效率。 ② 在经济繁荣过程中,货币政策的效果大于财政政策的效果。 ③ 投资具有时滞性,在经济衰退中的投资有可能会加速通货 膨胀。要注意投资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谢谢
作用
充分发挥财政政策 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 长,促进结构调整、转变 发展方式和改善保障民生、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 作用。 国家降低了银行存贷 款利率,刺激了国民消费, 减轻了大中企业的贷款压 力,保证国民经济的在生 产建设,和人民的基本生 活所需。
评价
面对严重的内需不 足,外部经济不景 气,双松政策可达 到增加私人收入和 减小企业负担,扩 大内需、活跃投资 的良好效果。但实 施时间过长,为 2010—2011年初的 通货膨胀埋下了隐 患。
20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采取的财 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分析
王哲做
分析思路
• • • • 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 我国采取的措施 作用及评价 建议
2007年8月美国"次贷 危机"爆发 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全球经 济形势不容乐观 国际经济形势给国内带 来严重影响
背 景
股市低迷
出口减少
投资放缓
就业减少
阶段
2008年七月 以来 2008年9— 12月 2009年—2010 年12月
200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评析[宝典]
2008年以来的积极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评析内容提要: 文章就2008年以来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及其效果进行了评析。
主要包括:政策启动的背景、积极财政政策的要点、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
文章通过对上述的分析,揭示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关键词:积极财政政策成效一、政策启动的背景2008年以来,面对极其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措施,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但不容忽视的是,近期,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对我国的影响正在不断加重加深。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说,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决定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把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把从紧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
中央政府增加的投资,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灾区恢复重建。
支持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安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
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支持地震灾区尽快恢复重建城乡居民住房,加快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搞好生态恢复和环境整治等。
(二)推进税制改革,实行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进项税金在销项税额中抵扣,相应调整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及其征收率,促进企业投资和扩大内需。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中受到了巨大冲击。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以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一、财政政策的应对措施1. 减税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迅速推出了一系列减税政策。
这些减税政策主要包括降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增值税等税率,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税负,同时提高了市场活力。
减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经济回暖和稳定。
2. 增加财政支出为了稳定市场信心,中国政府大幅度增加了财政支出。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以及民生事业等领域,以提升国内需求和扩大就业机会。
通过增加财政支出,中国成功地促进了内需的增长,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
3. 加强财政监管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中国政府在2008年后加强了财政监管。
这包括完善财政审计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以及强化风险防范机制等措施。
通过加强监管,中国成功地降低了金融风险,稳定了金融市场。
二、货币政策的应对措施1. 降息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中国央行在2008年后采取了一系列降息政策。
通过降低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中国央行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贷款和投资,从而促进了经济活动。
降息政策有效降低了资金成本,刺激了消费和投资。
2. 放宽信贷政策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央行在金融危机后放宽了信贷政策。
通过扩大信贷供应,降低利率和提高流动性,中国央行鼓励银行积极发放贷款,以支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这一政策措施有效地改善了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 稳定人民币汇率在金融危机后,中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人民币汇率。
通过采取积极的汇率政策,中国确保了人民币的稳定,降低了外汇市场的波动性。
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有助于提高外贸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综上所述,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_经济增长_拐点_与新积极财政
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_经济增长_拐点_与新积极财政一、概要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
作为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财政政策在推动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报告旨在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的现状,探讨经济增长的拐点,并提出新积极财政政策的策略与路径。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速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加速进行。
尽管面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影响,但我国经济韧性强劲,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逐渐加快,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我国经济提供了新动能。
经济增长的拐点已悄然来临,传统经济模式的动能逐渐减弱,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愈发凸显。
本报告将重点关注如何通过实施新积极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包括优化支出结构、强化财政投资引导、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减税降费等方面的工作将成为我们的重点研究内容。
报告还将探讨如何加强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最佳效果。
1. 当前全球经济形势概述。
全球经济形势正在经历复杂而多变的变化。
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呈现不稳定的发展态势。
主要经济体增长呈现差异化,部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新兴市场国家虽然增速较高,但也面临着内外部压力的挑战。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不断上升,给全球经济的稳定复苏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全球经济也正在经历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和智能经济等新动能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样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形势同样面临挑战和机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经济政策对于全球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宏观经济现状及财政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经济增长拐点与新积极财政的关系,以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经济增长“拐点”与新积极财政政策
外 , 各 国“ 杠杆 化 ” 危 机政 策 的作 用 下 , 在 去 眨 国
际 金 融 衍 生 工 具 的 品 种 和 使 用 受 到 限 制 , 际 金 国 融 市 场 的 总 体 态 势 转 向衰 退 。 与 国 际 金 融 市 场 的 转 向 相 适 应 . 界 主 要 国 世 家 的 货 币 当 局 开 始 纷 纷 调 低 利 率 , 应 对 危 机 对 以
巍 妻一0鼍 2 ( 2 多29 第l 总 2 … 0, 期 1
}
垫 笙 塞
2 0 年 我 国宏观 经济 与财 政政 策 分析报 告 08
经 济 增 长 “ 点 ” 新 积 极 财 政 政 策 拐 与
财政 部财政科 学研究 所“ 国宏观经济 与财政政 策分 析” 题组 我 课
积极 财 政 政 策 和 适 度 宽 松 货 币政 策 的 宏 观 调 控 体 系 , 关 的政 策 措 施 既 着 眼 于 “ 增 长 ”, 相 保 又
必 须 适 时 、 度 的 “ 调 整 ”, 克 服 危 机 影 响 和 实 现 长 远 发 展 结 合 起 来 。 适 促 将
20 年 , 围次 贷 危 机 发 展 成 为影 响全 球 08 美 经 济 的 世 界 性 金 融 危 机 , 沿 循 投 资 品 、 用 消 并 耐 费品 、 般 消 费 品的路 径 向实 体经 济 领 域传 递 , 一
济 的 总 体 形 势 趋 于 严 峻 。 世 界 主 要 发 达 国 家 都 深 陷 危 机 的 泥 淖 , 融 危 机 不 仅 全 面 侵 袭 了 各 国 金
的 金 融 市 场 和 主 要 金 融 机 构 , 且 开 始 快 速 向 实 而
对2008年的宏观经济分析
对2008年的宏观经济分析近几年来,世界金融市场一直处在高度运行和紧张的时期,2008年更是金融市场不平凡的一年,回首一月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我有一些自己的拙见。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遭遇国内外的冲击、困难和挑战。
年初南方的雨雪灾害、5月份四川等地的地震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产出,从而对经济增长有制约作用。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石油、粮食等初级产品价格呈现出大幅上涨,同时股市、汇市、期市等国际金融市场也剧烈震荡。
种种因素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同时步入了一个偏热通胀时期。
自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始越过稳定警戒线,08年上半年经济开始处于趋热状态。
在各种调控措施下,中国经济增速开始回落“调温”,中国在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达10.4%,其实中国经济增速在今年一季度已开始回落,一季度GDP增长10.6%,比2007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宏观调控有效地减轻了通胀的压力,CPI、PPI 指数环比相应有所回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尽管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7.9%,但从5月份和6月份的CPI数据看,不论同比还是环比均有所下降,这表明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走高的态势已得到初步遏制。
在这个背景下,国家财政收入节节高升,从去年7月到今年6月,共是一个月处于偏热状态,财政收入增速接近GDP增速3倍,高达30.5%!由于中国税收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超过90%,因此税收的高增长将有利于中国财政收入的增加和财税政策的实施。
在财政税收获得有利支撑背景下,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积极财税政策,效果明显。
从国家统计局、税务总局发布的上半年热点经济数据看,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财税政策宏观调控成效明显。
国家利用税收杠杆,分区域、行业、企业类别等调节税率,进出口税率等,在大企业税务管理与企业所得税改革上,也取得实质性进展。
“通货膨胀未来仍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梳理
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梳理08年经济危机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金融危机,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样深受其害,但也因此加速了对经济政策的梳理和调整。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进行全面评估和探讨。
一、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变08年经济危机之前,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扩张性宏观调控政策,如高速基建投资、大规模财政刺激等。
然而,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压力和社会挑战,不得不转变政策思路,从过度依赖外需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向以内需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这一转变在国内被称为"内外需结合"的新发展思路。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促进消费和保持社会稳定。
其中包括扩大内需、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结构调整、加强社会保障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08年经济危机后,中国政府开始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经济结构的问题。
这一调整的核心目标是从传统制造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并致力于提升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政策,中国在高铁、互联网、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动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重要国家战略,以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并将中国打造成世界制造业强国。
三、金融体系改革与开放08年经济危机后,对中国金融体系的漏洞和风险暴露出来,这促使中国政府加强改革和开放,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举措,包括推动存款保险制度改革、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等。
中国还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国际化进程,如设立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深化人民币国际化等。
这些金融改革和开放举措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透明度和效率,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金融支持。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报告(2008年3季度)
行
业
报
告
一
200 8
年 以 来 面 对 国 内 接 连 不 断 发 生 的 严 重 自然 灾 害 的 冲 击 和 世 界 经 济 金 融 形 势 振 荡 多 变 的 不
, ,
利影 响
,
我 国 政 府沉 着 应 对
。
及时将
“
两个防止
”
调 控 目标 调整 为
.
“
一
保
一
控
”
,
国 民 经 济 保 持 了平
,
,
预 计 今年节 能 减 排 完成
情 况 好 于 去年 ( 见 图 表
。
3
、
4
)
。
2008
年
,
我 国 经 济 经 受 了 国 内外 诸 多 不 利 因 素 的 冲
,
( 四 ) 居 民 消 费价格涨幅 继 续放缓 工 业 品 出厂 价 格 涨 幅
击
,
通 过 精 心 有 效 的宏 观 调 控
“
一
及 时将
.
。
工 业 结 构 的改
6
时经 羿
Mo
n e
)
r
Ch in
“
两 个 防止
”
调控
出现 回落
在
一
目标调 整 为
保
一
控
”
,
国 民 经 济 基 本保 持 了平 稳 较 快
系 列 宏 观 调 控 政 策 有 针对 性 的 控 制 措 施 及 国 际 价格
、
发展
。
涨 幅 回 落 的 共 同作 用 下
。
,
自 5 月 份 以来
,
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和效果
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和效果一、2008年宏观经济形势回顾1、国际: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为标志,引起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以及美国经济的减速。
表现为美国房地产市场恶化、金融市场动荡不稳、就业的减少失业增加、居民预期收入减少、消费者信心在下降、消费支出增长处于停滞、信贷紧缩,投资者的信心受挫、固定资本形成下降。
第二个方面,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国际市场的石油等初级产品的价格,像矿产品、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引发了世界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
2、国内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国民经济增长由上升趋势转为下降趋势。
从一季度开始经济增速逐季放慢的态势十分明显,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增加。
二、2008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年初,提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政策目标为“两防”,即在继续"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同时,"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年中,在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针对沿海地区出现出口和经济增速下滑苗头,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并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财税金融措施。
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又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提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暂免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迅速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争分夺秒地加以落实;接连出台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稳定就业等政策措施,加快制定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梳理
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梳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经济政策应对危机带来的冲击。
这些经济政策不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未来的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围绕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进行全面评价和梳理,并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财政政策从08年经济危机到现在,我国财政政策一直处于积极调整和创新之中。
我国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刺激内需和拉动经济增长。
我国通过减免税费、增加财政支出等手段来促进消费,提高民生水平。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带来的冲击,推动了经济向好发展。
二、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和规范金融秩序。
我国加大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力度,保持了我国货币汇率的相对稳定。
我国通过降息、降准等手段来提振市场信心,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这些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08年经济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
三、产业政策在产业政策方面,我国通过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传统产业等手段来提升产业结构和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这些政策不仅提高了我国产业的竞争力,也为未来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结回顾通过对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应对危机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也要明确的是,这些政策举措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如何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
我认为未来的经济政策应该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健性,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
在未来的经济政策中,应该更加注重制定长期稳健的政策目标,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制度性建设,提高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通过这篇文章,我不仅对08年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政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未来的经济发展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认识。
希望未来我国能够在经济政策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2008-201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2008—2015年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梳理<一>2008年1、经济背景1)2007年,在持续的宏观调控下,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积极变化,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GDP年均增长11.9%.2)20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3)2007年,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了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4)2008年期间,世界经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进而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5)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从过快偏热迅速下滑,GDP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0.6%迅速回落到第三季度的9.0%,为200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增幅.2、经济目标2008年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上,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去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较大,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控制物价上涨的难度加大.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4)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5)年中,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3、经济政策1)政策名称与方向年初规划: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政策工具稳健的财政政策:A.变动政府支出:财政支出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减少国家建设型支出,缓解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B.加大保障措施,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结构升级.C.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再就业政策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D.采取措施,抑制物价持续上涨.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四个文件,概括起来有10个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积极的财政政策:A.减少税收: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B.扩大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A.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接连6次宣布上调准备金率,每次上调0.5个百分点,调整后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7.5%.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A.下调基准利率: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B.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C.降低利率:2008年10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再次降息27个基点.D.下调再贴现率: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3〕政策评价2008年是我国宏观经济发生巨大变动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年来,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经历了迅速而大幅度的调整:从"双防"转向"一保一控",再转向"保增长、扩内需.然而在经受国际金融海啸冲击和国内特大自然灾害影响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外贸依存度超过60%的国家,能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足以说明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与时有效.政策实施明确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 ,有效缓解了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的明显下滑.<二>2009年1、经济背景1)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2008年物价总水平涨幅得到控制;财政收入6.13万亿元,增长19.5%;3)2008年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实际增长8.4%和8%.4)2008年期间,世界经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进而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5)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从过快偏热迅速下滑,GDP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0.6%迅速回落到第三季度的9.0%.6)2008年物价冲高回落,CPI指数由2008年1月份的7.1%冲高到2月份的8.7%,之后逐月回落,11月份仅同比增长2.4%,通货膨胀压力大大减轻.2、经济目标2009年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在我国,要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2)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6%以内.3)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4%左右5)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3、经济政策1〕政策名称与方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政策工具积极的财政政策:A.扩大政府支出: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拟新增1.18万亿元.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B.减少税收: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税收负担,扩大企业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C.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收入,扩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D.发行公债:安排中央财政赤字7500亿元,同时国务院同意地方发行2000亿元债券,全国财政赤字合计9500亿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A.增加货币供给: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呈快速回升之势.B.稳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保持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政策稳定.C.公开市场业务:2009年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积极发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作用.3〕政策评价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2009年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2009年宏观经济政策保证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发展地位,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虽然经济总体回升形势较好,但内需回升的基础还不平衡,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尚待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同时,要关注价格走势,加强金融风险防范. 〔三〕2010年1、经济背景1)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2)2009年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财政收入6.85万亿元,增长11.7%3)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9.8%和8.5%.4)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失业人员大量增加,农民工大批返乡,经济增速陡然下滑.2、经济目标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2)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综合考虑了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传导效应、国内货币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以与居民的承受能力.3、经济政策1〕政策名称与方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政策工具积极的财政政策:A.农产品价格维持政策:完善支农补贴政策并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最低收购价粮食对市场的调控作用,保护种粮农民利益.B.增加政府支出:加大社会保障投入.C.减少税收:加大科技投入,运用补助、贴息、税收、价格等扶持政策.D.变动税收:推进资源税改革.完善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消费税制度,抓好增值税转型.E.变动政府转移支付: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A.增加货币供给:广义货币M2增长目标为17%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B.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的1月、2月人民银行两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一是应对通货膨胀预期,缓解通货膨胀的未来压力,先适度收紧金融机构的放贷力量.二是平衡修正2009年超限的放贷量.C.积极扩大直接融资.扩大股权和债券融资规模,更好地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3〕政策评价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中国经济景气稳步复苏.2010年国际经济形势较2009年有明显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压力有所减轻,宏观经济保持了回稳向好的态势,经济运行整体上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国内投资仍需稳步推进,避免再次出现下滑可能.〔四〕2011年1、经济背景1)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比2009年增长10.3%.2)2010年CPI为3.3%3)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9%;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实际增长7.8%.4)2011年是"十二五"计划的第一年,中国将在2011年开始为"十二五"计划奠定基础,是经济结构的转型年.2、经济目标2011年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3)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4)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3、经济政策1〕政策名称与方向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2〕政策工具积极的财政政策:A.增加政府支出:2011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B.发行公债: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C.增加政府投资: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性支出.D.变动税收: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依法加强税收征管.稳健的货币政策:A.货币供给: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B.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C.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5个百分点.D.发行债券: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市、广东省、##省和##市政府分别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71亿元、69亿元、67亿元和22亿元3〕政策评价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2011年的工作对于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至关重要.2011年,面对着高通胀的压力以与实现增长的目标,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过一系列的调控以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组合,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在高通胀的压力下有效降低了我国的通胀率,并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增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2%.〔五〕2012年1、经济背景1)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2%;2)2011年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3)2011年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4)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2、经济目标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与"十二五"规划目标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2)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与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3、经济政策1)政策名称与方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2〕政策工具积极的财政政策:A.增加政府支出: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80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1.5%左右,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B.发行国债:保证适当规模,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C.减少税收:实施结构性减税.认真落实和完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稳健的货币政策:A.调整货币供给:计划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B.变动基准利率:在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通过适当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C.公开市场业务: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科学安排公开市场双向操作.合理把握公开市场利率弹性.D.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适时适当发挥存款准备金工具的流动性调节作用.E.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随着物价涨幅的回落和通胀预期趋于下降,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3〕政策评价2012年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力争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2012年财政政策的基调也可以看到除了保证民生领域投入外,促进产业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也是重点之一.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通胀水平有所降低等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着力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组合搭配、灵活运用,调节货币市场,保障我国整体经济稳定.〔六〕2013年1、经济背景1)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2)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2.5%.3)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6%.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7%.4)全国就业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5)广义货币<M2>余额97.4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8%;狭义货币<M1>余额30.87万亿元,增长6.5%.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储蓄率较高,劳动力总量很大.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主要发达国家实行宽松货币政策,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不容忽视,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影响约有1个百分点.3)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3、经济政策1〕政策名称与方向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2〕政策工具积极的财政政策:A.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2013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比去年预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B.减少税收: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稳健的货币政策:A.调整货币供给: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左右.B.公开市场业务:启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C.增加再贴现额度:中国人民银行增加再贴现额度12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投放.3〕政策评价201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6%,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是宏观经济调控的效果所在.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2013年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十分明显,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下,经济增长速度略有降低,但企业赢利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结构性通胀并未被有效遏制. 央行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但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利率趋于上升,供需矛盾更加突出.2014年,我国应该还在经济复苏的道路上持续前进,面对更深层次,更复杂的矛盾,还需要有效的调控措施加以调整.〔七〕2014年1)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2)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3)2013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4)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财政收入增长10.1%.5)2013年结构调整效果明显,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2、经济目标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速度.稳增长更是为了保就业,根本上是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考虑了去年涨价翘尾影响和今年新涨价因素,而我国农业连年增产,工业品总体上供大于求,粮食等物资储备充裕.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4)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国际收支基本平衡.3、经济政策1〕政策名称与方向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2〕政策工具积极的财政政策:A.变动政府支出和国债:2014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3500亿元.由中央代地方发债4000亿元,赤字率稳定在2.1%.B.减少税收:铁路运输、邮政业、电信业启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简并和统一增值税征收率,将6%和4%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整为3%.稳健的货币政策:A.货币供给:2014年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B.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4年,央行共实施两次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一次非对称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3〕政策评价2014年在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新一届政府坚持去年以来的探索,继续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加强区间管理的基础上,推出定向调控措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特别关注的是货币政策中的定向下调和非对称下调,让我国经济保持基本稳定,避免了硬着陆的冲击.并且在持续几年连贯性的政策支持下,我国经济结构优化明显.当然面对2015年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如何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问题仍值得我们关注.〔八〕2015年1、经济背景1)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2)2014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3)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2014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5)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2、经济目标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稳增长也是为了保就业.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4)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3、经济政策1〕政策名称与方向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2〕政策工具积极的财政政策:A.变动政府支出:2015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赤字率提高到2.3%.B.减少税收: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稳健的货币政策:A.货币供给: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2%左右.B.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二、2008——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评述通过对近几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归纳整理,我们可以看到,在2008年开始,我国实行的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那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防止经济发展过热.然而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全球经济遭到了巨大的冲击.面对骤然变化的国内外经济局势,我国迅速调整宏观调控目标,在未来的几年里,一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到稳健的货币政策.我们可以看到,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在经济危机中避免了巨大的震荡,率先在全球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总体回升,为世界面对这次金融危机做出了贡献.在经济率先复苏的现实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关注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在这几年如何实现可持续良好发展.就货币政策而言,我国货币政策一直有着高增长和保持物价稳定的政策目标.结合过去几年的成果来看,这些目标基本实现.然而面对迅速变化的经济市场,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强调的保增长、防通胀和调结构三个方面,我们一直注重前两个方面,而忽视了调结构.而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转型,我国经济增长已经抛弃了过去的片面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高增长率,转向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升级.所以要保障增长模式的顺利转型,需要金融改革、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全面配合.结合现实我们看到,我国经济目前还面临许多挑战:就业依旧困难,通胀压力问题,高房价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等.在过去,我国增长模式的鲜明特点是高速增长和结构失衡.而这个增长模式是不协调的、不均衡的、低效率的,从而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在未来我们需要持续关注中国经济的转型,实现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宏观调控发挥着特别有效的调控作用,所以在新的经济现实下,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与时俱进,并进行创新调控方式,实现中国经济的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11/ 11。
2008年的财政政策
不足之处
(一) 经济增长前高后低,物价水平骤升骤降。宏观经济增长从平稳 转向波动,各种微观问题和矛盾开始显现,经济运行中的摩擦与阻滞逐步 显露。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尽管仍在正常的区间运行,但在直观上留给人 们一个震荡和衰退的预期。 (二) 进出口形势复杂,贸易顺差出现波动,贸易增长进入不稳定期 。 2008年11月,我国的贸易形势突然恶化,贸易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 同时出现负增长,从数据表现上看,进口衰退的程度要快于出口,这一方面 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突然大幅下跌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内需 萎缩较为严重,企业存在大量库存的压力,整个国民经济在资源配置、生 产组织和销售分配上的流动性依然不足。 (三) 消费需求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消费 需求出现实际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国家对社会保障投入的持续扩张减少人 民群众生活和工作中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居民消费倾向得以提升而实现的。 尽管县及县以下的消费量也保持着较快的增长,但城乡消费差距仍进一步 拉大。 (四) 工业生产增速缓慢,工业增加值大幅降低,企业利润增幅回落国 际大宗商品价格突然大幅下降,企业原有的防范风险的库存成了新的风险 源泉,高价的原材料库存在削弱企业竞争力的同时,导致工业增加值总体 降低。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盈利能力、投资能力和企业信心大幅下滑,企 业运行处于经济的下行区间。
评价分析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外患内忧”的严峻形势,我国财政 政策主动选择从稳健向积极转型,转型后的积极财政政策并 不是上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简单的延续,而是通过增加投资和 扩大消费这“双重动力”的合力来拉动总需求、刺激国民经 济增长。新积极财政政策必将在加强宏观经济系统的稳定性、 拉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工程、夯实未来经济发展基础等方 面显现出积极的效应。当前我国经济虽有回暖迹象,但是在 全球经济形势依旧严峻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过于乐观,积极 财政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还必须得到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其他 综合经济政策的支持,只有打好宏观调控的“组合拳”才会 在世界经济春色难觅时,发现中国经济复苏的曙光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走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走势分析及政策建议作者:王小广来源:《北方经济》2008年第03期一、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走势分析(一)总体经济增长走势分析与预测我们对2008年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判断是: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11%左右的高位增长,从季度和年度增长来看,经济正在达到或接近周期性繁荣的顶部区域(经济增长从年度上讲最高点可能是2007年,从季度上讲最高点可能是2008年上半年),2008年下半年或明年很可能进入温和调整期。
其有三大理由:一是消费增速加快是经济增长周期处于中部(繁荣期顶部区域)的一个重要信号。
这是因为随着人们对经济增长信心的增强及前期收入的快速增长,人们开始扩大消费,即经济扩张由投资转向消费(投资增长仍处于高位),因此,经济增长将处于周期性最繁荣的区间。
上世纪80年代的两次周期和90年代上半期的一次周期都是这样(见图1)。
当消费增长达到顶点时,投资增长便会明显回落,经济增长也随之回落。
这次繁荣持续的时间比以前任何一次都长,主要是由于国内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及与世界经济景气重叠而导致的投资与出口的持续性“双扩张”。
二是物价增长进入第二波上升,其中价格增长的结构变化最引人关注,显示经济周期中增长率变化的信息。
当前这波价格增长的特点是CPI加速而PPI减速、生产资料价格放慢而生活资料价格加快,这是经济处于扩张期后期的基本特点(图2和图3)。
两波价格上涨中生产资料价格的不同走势可能意味着经济周期中增长率阶段性变化正在酝酿中。
三是预计国内房地产在2008年下半年后将进入适度调整期,将使投资增长有所减速。
房地产特别是住宅的繁荣已经持续10年,我们估计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房地产仍将保持偏热增长态势,正处于中期繁荣的顶部区域,但由于受多重因素的作用,房地产在奥运会后可能步入中期调整期。
这些因素是:持续过高的房价对住宅需求的抑制作用、供给的释放及货币信贷的收缩效应以及人们对奥运会后房价上涨预期的变化等。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是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给全球各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受到了这场危机的影响。
为了应对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措施,以提振经济和保持金融稳定。
一、财政政策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来刺激内需。
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项目,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民众收入水平,刺激了消费和投资,稳定了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减税和扩大财政赤字的政策。
降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减轻了企业和民众的税负,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增加。
同时,扩大财政赤字,增加了政府的支出,缓解了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此外,为了保护关键产业和企业,政府还采取了一些特殊的财政政策。
对于受到冲击较大的行业,政府提供了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防止企业倒闭和大规模失业。
二、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央行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
首先,降低了基准利率,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来刺激企业和个人的借贷行为,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增加。
其次,央行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困难,确保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转。
此外,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央行还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控。
加大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防止金融风险的传染和蔓延。
同时,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系统性风险。
在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长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来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
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投入,提高了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水平。
同时,深化财税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了财政投入的更加有效和精确。
在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央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适度的流动性。
央行注重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胀风险,避免出现盲目放松货币政策和过度收紧货币政策的情况。
同时,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金融市场的法规体系,提高了金融体系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2008年我国经济走势判断及下半年宏观政策取向
2008年我国经济走势判断及下半年宏观政策取向一、各机构对我国全年经济形势的判断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由于通货膨胀在上升,出现企业活动趋弱的迹象,经济扩张预计将进一步失去动力。
预计2008年-2009年,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将从2007年的8%减缓到7%;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从2007年的近12%减缓到约10%。
IMF进一步预测,2008年中国全年的GDP增速将在9.7%左右,2009年将达到9.8%。
亚行的《亚洲经济监测》的报告说,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的其他风险还包括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和金融市场动荡等。
报告预计,受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从紧以及出口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今明两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计分别为9.9%和9.7%,低于去年的11.9%。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7月26日发布的“朗润预测”显示,17家国内外研究机构预计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为10%,比二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CPI涨幅为6.1%,比二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
有关机构分析文章说到,展望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会继续蔓延,世界经济发展将面对“滞”与“涨”同时加剧的严峻形势,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断加大。
尽管受外需与投资实际增速明显放缓影响,全年GDP增速将回落至10%左右,但消费需求仍会平稳增长,物价水平也将有所回落,国民经济总体上将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1)投资将平稳增长,而实际增速仍呈下滑趋势。
(2)消费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
(3)出口增速将基本稳定,但外贸发展形势仍然严峻。
(4)价格指数逐渐回落,通胀压力仍然较大。
(5)工业企业产销平稳,企业利润增速将继续下降。
(6)流动性依然富裕,但加息可能性减小。
(7)人民币升值步伐趋缓,双向波动将增强。
(8)股市将在中低位宽幅震荡。
(9)房地产市场价滞量减态势将进一步延续。
2008年宏观经济与政策分析完整版
2008年宏观经济与政策分析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宏观经济和房地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2003年之后进入加速发展期,同时也让国内专家和政府出现了过快偏热的担心,从此国家也针对房地产业出台了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但在市场处于狂热的时候效果十分有限,且出现了“越调越涨”现象,这直接导致了2007年国家新一轮的调控思路改变和更严厉调控政策出台――由市场发展到市场与保障并轨、9.27房贷新政及其补充通知、土地出让政策调整与清查、严打囤地等,这种趋严从紧的政策直到2008年上半年都没有松动。
然而,进入2008年8月份之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并越演越烈,各国实体经济也遭受了巨大打击,中国宏观经济下滑明显,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由“防通胀、防过热”迅速转为“保增长、求稳定”的基调上来。
而房地产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横跨拉动宏观经济增长的“两架马车”――投资和消费,相关政策也全面松动。
为全面了解宏观经济、房地产业政策这一年来的走势,我公司对2008年宏观经济进行了精要总结和全年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分类整理,力图从宏观上找寻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趋势,与贵公司共同探讨成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方向。
一、宏观经济总结精要◆世界经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进而可能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悲观点看可能是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衰退,持续时间可能长达10年;◆中国经济发展从过快偏热迅速下滑,GDP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0.6%迅速回落到第三季度的9.0%,为200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增幅,预计第四季度会更低,很多机构预测都低于7%;◆物价冲高回落,CPI指数由2008年1月份的7.1%冲高到2月份的8.7%,之后逐月回落,11月份仅同比增长2.4%,通货膨胀压力大大减轻,也为银行利率下调创造了条件;◆2008年中国国内悲喜交集,从年初的冰雪灾害、3.14西藏暴乱、5.12大地震和之后的三鹿毒奶粉事件都让人悲愤和忧虑,但8月份成功举办奥运会又为国人带来喜悦、赢得声誉;◆2008年中国股市也成为千万股民的伤心地,从年初的5266点,到12月31日的1820点,下跌了65%,相对于2008年10月28日1664点的年度最低位下跌了68%,创下了18年最大年跌幅,截至2008年12月23日,沪深市场A股总市值从年初的32.44万亿元缩水到12.63万亿元,缩水超过61%,九成以上投资者亏损,而这些股民是社会消费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财富缩水必然削弱了社会购买力和投资;2007.10.16盘中最高点2008.1.2开盘5265点2008.12.31收盘1820.81点2008.10.28盘中最低点沪市A股走势图◆2008年人民币继续升值,从2005年7月汇改以来对美元累计升值17.42%,相对于英镑、澳元等强势货币升值30%以上,加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大幅萎缩,2008年11月和12月连续2月出现负增长,这是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进口和出口同时呈现下降走势,致使外向型企业陷入困境,东部沿海出现大量中小企业“倒闭潮”,中国经济的一架“马车”歇火;◆2008年全国性房地产市场沿着2007年9.27房贷新政之后的下行走势继续下滑,加上5.12大地震的影响,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急剧萎缩,很多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都萎缩了40-50%,不同城市的房价在坚挺一段时间后都出现松动,前期涨幅越大的地方这次也跌得越早、越深,像深圳最大的跌幅高达60%左右,一般城市房价的跌幅也在10-30%之间,市场终于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购房者也回归理性和谨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与财政政策分析报告———经济增长“拐点”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内容提要 ,并将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卷入其中,。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2008年宏观经济的表现错综复杂,物价水平骤升骤降;进出口形势复杂,贸易顺差出现波动,贸易增长;工业生产增速缓慢,企业利润增幅回落,工业增加值大幅度降低;但投资增长保持稳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消费需求平稳快速增长,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国际收支状态稳定,货币供应量增幅波动,人民币汇率市场调节机制得到强化;财政收入将会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低速增长。
为推动经济增长,我们提出了宏观经济实现“√形”复苏的方案,认为现阶段应全面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体系,相关的政策措施既着眼于“保增长”,又必须适时、适度的“促调整”,将克服危机影响和实现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展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并沿循投资品、耐用消费品、一般消费品的路径向实体经济领域传递,全球经济危机的风险陡然加大。
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贸易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与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危机通过贸易、投资和心理预期(理性预期)三个主渠道直接作用于我国的实体经济,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突然遭遇“拐点”,宏观经济的波动性加大,经济下行压力明显。
为有效克服经济增长中的困难和风险,我国政府适时调整调控方案,启动了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的积极财政政策,开始了新一轮反周期调控。
一、世界经济总体形势与国别经济状况2008年,次贷危机发展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将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卷入其中,世界经济的总体形势趋于严峻。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深陷危机的泥淖,金融危机不仅全面侵袭了各国的金融市场和主要金融机构,而且开始快速向实体经济蔓延,首先是具有投资性质的商品价格急速下挫,进而耐用消费品与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出现大幅度下降,在打击各国内部复苏力量的同时,将危机传递至贸易和投资伙伴国家(地区),导致世界主要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危机的影响。
与发达国家不同,危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首先就作用于实体经济,在发达国家进口需求大幅度萎缩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业出现危机,进而传导至非贸易产业和虚拟经济,尽管有中国和印度等国家作为“防火墙”力撑,但金融危机的全球扩张已经导致世界经济处于全面危机的边缘。
2008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 M F)预测2008年和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是317%和212%,并将发达国家经济体的平均增长率由015%下调至-013%。
(一)世界贸易、投资、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分析。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贸易和投资总额的增速大幅度放缓,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起大落,世界经济在震荡中波折前行。
11世界贸易增长缓慢,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快速下降,这一状况直接导致主要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困难,给世界出口总额①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尽管发达国家内需的减少和金融危机导致的货币贬值有利于加大出口,但由于发达国家遭受危机影响的同步性和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实力的局限性,主要发达国家的出口并未能出现显著增长。
2008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W T O )公布2008年世界贸易状况的预测值,对2008年春季的预测值415%作了进一步下调,并且指出,2008年下半年世界贸易总额有所下降,而且将一直持续到2009年中期。
由于世界贸易发展缓慢,各国经济普遍陷入危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各主要发达国家对W T O 等多边贸易机构的信任度和积极性下降,2008年7月,W T O 小型部长会议谈判破裂,多哈回合的谈判陷入僵局。
可以预计,在2009年前半期,W T O 对推进世界贸易增长的作用有限,世界贸易仍将持续目前的低迷状况。
21国际直接投资增速放缓,间接投资呈先震荡后回流的态势。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 AD )和世界银行(WB )的统计,尽管2007年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步加大,但全球F D I 的增长处于历史的高位,全年增长高达30%,总额达到18330亿美元,其中,公司利润再投资占到30%。
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深刻影响实体经济,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家的投资增幅快速下滑,主要投资品和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企业经营困难甚至陷入危机,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速开始大幅放缓,远远超过UNCT AD 此前预测增速下降10%的期望值,据WB 的不完全统计,由于主要跨国公司都受到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影响以及主权财富基金(S W Fs )在2008年下半年的投资乏力,2008年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速只能维持在10%左右。
全球金融危机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剧烈。
由于发达国家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开始面临收益和安全的两难。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相关资产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升值空间,应加大持有发展中国家资产的力度;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又面临自身资产的安全问题,存在从海外调回资金以维护自身安全的动力。
在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间接投资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两难:资产价格的下降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损失,需要撤资以规避风险;同时,超跌的优质资产又是实现发展中国家相关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抄底华尔街”以赢得长期利益。
因此,2008年前半期,国际间接投资的规模始终处于震荡态势。
但到后半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安全压力超过了利益动机,现实损失大过了长期收益预期,间接投资开始回流。
据估计,2008年10~11月,全球回流间接投资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以上。
31国际金融市场转向衰退,降息压力逐步加大。
尽管2007年国际金融市场在逆境中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由于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的进一步加深,全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开始萎缩,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①世界贸易额可以用世界出口总额也可用世界进口总额表示,本文为了剔除保险费率变动和运费率变动的影响,采用世界出口总额作为世界贸易额的代表。
一般意义上,世界进口总额大于世界出口总额。
外,在各国“去杠杆化”反危机政策的作用下,国际金融衍生工具的品种和使用受到限制,国际金融市场的总体态势转向衰退。
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转向相适应,世界主要国家的货币当局开始纷纷调低利率,以应对危机对资产价格、流动性和投资的挑战。
美联储2008年延续2007年9月以来的降息趋势,累计降息6次,利率水平从315%下降至1%。
欧洲央行在2008年第四季度连续三次降息,利率水平下降至215%,而2009年1月15日又再次降息,利率水平下降至2%,为欧元区成立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
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东亚经济体也纷纷大幅度的调低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12月,中国和东亚国家的金融市场有回暖迹象,市场交易量出现上升,交易品种也得到改善和增加,能否作为全球金融市场复苏的标志,仍有待观察。
41大宗商品价格骤升骤降,震荡筑底趋势初步形成。
在世界主要基准货币币值不稳和全球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2008年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剧烈波动。
2008年7月,国际油价升至创纪录的147127美元,而短短的五个月后,油价就下跌至每桶45美元,跌幅达70%。
与此同时,煤炭、矿石、金属、橡胶等产品的价格跌幅也都超过50%,2008年12月,反映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指数①自2008年7月的高位下跌了40%以上,世界主要大宗商品的价格骤升骤降,加剧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进入2008年12月中期后,世界大宗商品的价格在减产、投资(投机)需求复苏和世界各国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初步形成震荡筑底的趋势。
从目前情况看,世界大宗商品市场的复苏呈“U”形模式,目前还存在高质低价的宝贵时机,我国应在加快“去库存化”的同时,动用政府的力量适度加大资源和能源储备。
(二)国别经济状况。
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美国、欧盟、日本和东亚等国家(集团,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政策取向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11美国的经济与宏观政策。
美国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策源地,也是受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G DP出现015%的负增长,个人消费同比下降317%。
第四季度,美国咨商局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至38年的纪录低位;I S M制造业指数②为3214,为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S&P/Case-shiller20大城市房价指数同比下跌18%,为历年新高;耐用品订单减少了1%;个人收入季调后月降012%,个人消费月降016%,消费者连续6个月减少支出。
此外,在美联储大幅度降低利率的情况下,美国12月的个人储蓄率上升到218%,这一方面说明美国居民对未来的收入增长预期悲观,另一方面导致美国投资乘数和消费需求下降。
投资乘数的降低削弱了美国财政政策的刺激效果,而消费需求的下降在阻碍国内实体经济复苏的同时,导致了美国进口需求的下降。
2008年7月以来,美国商品零售额连续下降(12月份的零售额环比下降217%),而进口量呈现4%左右的负增长,11月份贸易赤字减少为404亿美元。
第四季度美国CP I和PP I月度数字环比均呈负增长,其中12月份分别下降017%和119%。
美国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对经济衰退。
自2007年9月起,美联储连续9次降息,累计下降375个基点,现行利率水①②CRB指数是由美国商品调查局(Commodity Research Bureau)依据世界市场上22种基本的经济敏感商品价格编制的一种期货价格指数,能够总体反映世界主要商品价格的动态信息,广泛用于观察和分析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波动,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宏观经济的未来走向。
I S M制造业指数是美国供应管理协会针对制造业经济情况发布的最有影响力的统计报告。
平维持在1%的水平上。
美国的财政政策正着力从救助措施向刺激措施转变,在布什7000亿美元救助方案的基础上,奥巴马825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也于2009年1月15日获得众议院的通过,这一“美国复兴和再投资计划”包括大规模减税2750亿美元和大幅增加政府支出5500亿美元,内容涉及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基础设施建设、医疗保健系统现代化、构建“21世纪”教育环境、为劳工阶层和受危机冲击最大的人群减税并提供援助等五个方面。
此外,2008年末,美国的经济救助从金融业扩展到实体经济,12月30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向美国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 MAC )提供6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汽车产业成为第一个获得政府救助的实体产业。
21欧盟的经济与宏观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