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肇庆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有答案)

一、选择题:满分60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2.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C.建立法治社会 D.实行君主立宪制3.科技发明是时代发展的强心剂,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有一个时期涌现了大量科技发明并外传,是典型的科技高峰期,这一时期是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4.某学者赞扬中国历史上的一项技术,认为该技术的出现,推动了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等历史发展,称得上是重大的“革命”。
这位学者赞扬的是A.炼金术 B.观星术 C.航海技术 D.活字印刷术5.“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A.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 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6.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
兴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7.下列关于我过古代科技、文学艺术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我国较成熟的古老文字B.魏晋时期开创了中国绘画“以形写神”的画风C.楚辞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抒情浪漫风格的先河D.京剧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8.清末举人林昌彝在《射鹰楼诗话》中说:“外夷奇技,其始皆出中华,久之中华失其传,而外夷袭之。
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中华文化影响深远 B.西方善于学习东方文化C.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D.“西学中”证据充分9.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画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1、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集中表现在A、资产阶级人数剧增B、雇佣劳动力增加C、资本积累速度加快D、封建主阶级衰落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的到来,主要由于A、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B、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C、是人类历史的伟大进步D、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3、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方面远远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主要表现在A、彻底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B、否定专制王权,追求民主自由C、为资本主义近代社会制度提出了设想D、影响涉及亚洲、拉美4、XX后,为扭转时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项是A、惩治嫌疑犯法令B、限价法令C、土地法令D、总动员令5、说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主要是因为它A、是英美资本主义之间举行的战争B、具有反殖民反封建的双重性质C、消灭了封建统治阶级D、目的之一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6、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该国A、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B、机器制造业已实现机械化C、两大对立的阶层曾经诞生D、工厂制已取代手工工厂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常学③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8、19世纪60-70年代欧美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基本确立下来。
这次革命浪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无产阶层革命运动的兴起C、资本主义各国的争霸战争D、欧美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9、18世纪前期,美国发生了独立战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到了19世纪中期美国又迸发了内战。
招致内战迸发的根本原因是A、独立后形成的旧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英国殖民势力保留大量残余C、北方资产阶层与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争夺领导权D、受19世纪中期革命浪潮的影响10、北美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对美国历史产生最重要的影响是A、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B、彻底废除了奴隶制C、美百姓主政治制度完善和发展D、促使美国经济的疾速发展1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能够初步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A、资产阶层革命的影响B、封建势力的衰退C、革命发展了生产力D、工人运动的兴起12、英国完全占有印度是在A、18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C、19世纪中期D、19世纪末期13、19世纪中期,亚洲出现了革命风暴,其性质是A、反对殖民侵略的民族解放运动B、反对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C、反殖反封的民族解放运动D、具有宗教色彩的民族战争14、印度民族起义中,很多封建XXX成为起义的领导者,这说明A、起义以否决殖民统治为首要目标B、印度这一时期不存在阶层冲突C、起义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目标D、封建XXX已演变成资产阶层15、亚洲革命风暴中,印度人民把首要斗争矛头指向殖民统治,而中国人民则指向本国的封建势力,这一点主如果由下列哪一方面引起的。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5小题,总分70分)1.(2分)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①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①各种思想交相辉映①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2分)2.荀子认为,国家要长治久安,首先必须重视“礼”的教育;而仅依靠“礼”还是治理不好国家的,还需搞好“法治”。
这表明荀子()A.在儒学基础上开创法家学派B.融合其他学派思想以完善儒学C.已摈弃早期儒家的德治思想D.极大地提升了儒学的社会地位3.(2分)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同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以攻战亡者,不可胜数”、“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夫尚贤者,政之本也”的属于()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4.(2分)4.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说道:“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上独步天下。
”法家能够“独步天下”是因为()A.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B.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C.迎合了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D.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5.(2分)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
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里强调的“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D.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6.(2分)6.下图《一团和气图》粗看似一笑面弥勒佛盘腿而坐,细看却是三人合一:左为一道冠老者,右为一方巾儒士,二人各执经卷一端,团膝相接,相对微笑;弥勒佛手搭两人肩上,借用道者与儒士的五官,合成一张正面像。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升上高二,历史需要备考。
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人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C.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D.君主__取代了宗法制2.《礼记》中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A.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B.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C.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D.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继承上的矛盾3.“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此司法原则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B.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制的影响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__性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4.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5.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答案+解析版)

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A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以世纪伟人邓小平为题材的电影《小平出山》在江西拍摄,将于2015年年中上映。
下列关于电影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影诞生于20世纪初B.它与新古典主义美术产生的背景相同C.它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和流行很广的娱乐形式D.它被称为“第八艺术”2.1918年11月16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作了《劳工神圣》的演说,提出要“认识劳工的价值”,并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这表明()A.当时知识分子已走上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B.蔡元培倾向于由工农掌握国家政权C.新文化运动提高了民众的社会地位D.俄国革命影响了蔡元培的思想3.“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③阶级立场不同④所起的作用不同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4.王阳明在主持山东乡试时,引用《论语》中“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作为试题。
这体现了他( )A.强调知行合一以遏止伪善B.传播致良知以提高修养C.借助科举以灌输心学理论 D.秉承道统论以维护纲常5.1762年卢梭写成《社会契约论》,其中主权在民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反专制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
以下各项符合社会契约论内涵的是()A.人……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B.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C.国家的政治权力起源于构成社会的人们的相互同意D.政府是保护人权的,必须限制,实行分权6.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④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7.同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8.启蒙思想家们深信: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5小题,总分45分)1.(3分)左传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囤,牛有牧,以待百事。
”对材料解读最正确的是()A.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观念C.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对性 D.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3分)民国三年,严复连续发表《说党》系列文章,阐释其对政党政治的看法。
严复认为政党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护民权的作用。
但同时又说:“如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党制度,中国就会立即富强起来,这的确是浅人之见。
”据此可知,严复()A.对近代政党政治有清醒的认识 B.认为中国实行政党政治利弊参半C.对戊戌变法失败进行深刻反思 D.找到了一条正确的富国强兵道路3.(3分)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均为1人。
东汉时期进行改革,以户口为例,一般州郡每20万口得举1人,但边境州郡却例外,每10万口即可岁举1人,这一举措()A.造成了地区间政治力量失衡 B.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向心力C.利于促使官员注重人口增殖 D.鼓励了官员到边远地区任职4.(3分)英国自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
这一变化表明()A.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B.国家干预力度的加强C.工业革命的率先进行 D.议会制度的不断完善5.(3分)战国时期,各种盗案频发。
《睡虎地秦墓竹简》所存192条法律法规中有47条涉及盗窃,《盗律》为商鞅变法所颁六律之首,秦国还在市场设“求盗”等官员专门捉贼。
这反映出当时秦国()A.法条律令的繁杂 B.法律保护私有财产C.价值观念的混乱 D.百姓生活极端困苦6.(3分)《民法大全》中规定:一切债务,由于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而消灭。
河北省昌黎汇文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河北省昌黎汇文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旧唐书》记载,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贾耽、赵惯、陆资、卢迈同平章政事,百察有所关白,更相让而不言。
始沼令旬日(十日)秉笔”,但后来是“每日更秉笔”。
这表明当时三省制( )A.有效制约了皇权B.提高了决策效率C.有互相推诿之弊D.细化了宰相权责2、1876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蒂尔顿虽然获得了多数选民票,但最终却以184:185的选举人票数(由美国每州在国会两院中席位总数决定票数多少,按照“赢家通吃”原则按州累计)劣势,输给了共和党候选人海斯。
这表明美国( )A.政党纷争损害国家利益B.直接民主制度仍需完善C.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D.总统选举偏离民主原则3、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英国逐渐形成两党政治,但由于两党轮流执政,所以任意一党得势后都会大幅度地在官僚体系中排除异己,甚至还滥用职权,任人唯亲。
这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在于( )A.阻碍了政府工作的连续性B.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C.改变了资产阶级政权性质D.迟滞了工业革命发展进程4、我国2018年修订后的《公务员法》第九十条规定:“辞退公务员……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辞退的公务员。
”并在2005年《公务员法》(原第八十五条)的基础上追加“并应当告知辞退依据和理由”的内容。
修订后的这一规定( )A.使公务员的管理趋于法制化B.赋予了高级干部更多的人事权力C.利于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D.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中立原则5、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步撵图》(如下图所示)描绘了贞观十四年(640年)吐審国王松赞干布派使者绿东赞到长安通聘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它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一、单选题1.周初的统治者在咀嚼胜利果实的时候,体味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命靡常”,牧野之战中“前徒倒戈”的历史事实,让统治者深切感到“小民难保”。
于是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这说明周初()A.出现敬天保民观念B.儒学居于统治地位C.盛行功利主义思想D.神权王权紧密结合2.据山东省博物馆的考古研究,西汉中期以后铁农具的种类大大增多,既有犁、铧、镢、镰、臿、耙,又有用于播种的铁耧足及用于深耕犁沟的大型全铁犁。
除农具以外,铁兵器最后代替了铜兵器。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政治因素是()A.边疆军事的需要B.盐铁官营的政策C.传统农业的转型D.王国问题的解决3.如图为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其铭文为:“怀集县开十庸调银十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开十”当是开元十年的省称)这是岭南道广州怀集百姓所纳庸调在上缴朝廷时由地方官府折纳的银饼。
据此可知唐代()A.没有严格的实行纳绢布代替徭役B.开元时岭南地区已出现以银代赋C.实物地租已经被货币地租所取代D.国家财赋的供应已仰仗东南地区4.北宋施行重文轻武,削夺方镇的行政权、财权和兵权,重用文臣担任要职、主持军务;同时又重视武备,年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
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削减军备节省开支B.提高文官的地位和待遇C.提高军队的战斗力D.加强君权防止武将专权5.明清时期,政府非常重视对“乡贤”的祭祀。
在山东,明代乡贤都是政绩卓著、清正廉洁的官员,且“生于斯”;清代乡贤发展到包括官员、孝子和其他善行义举之人在内的社会贤达,重视“生于斯”也重视贡献于斯。
这样的变化意在()A.强化儒学的政治主导地位B.凸显地方治理的民本理念C.充分发挥乡贤的教化功能D.提高社会的精神文化认同6.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6小题,总分48分)1.(3分)西周时期“孝道”观念的核心是崇拜祖先,行孝的主要形式是祭祀:春秋时期“孝”的对象主要是父母,行孝的主要形式是“养”和“敬”。
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时期()A.个体家庭作用的提升B.宗法制度的强化C.儒家思想地位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建立2.(3分)图1为汉代“车马过桥”画像砖,画面为二马拉一轺车,一骑吏在车的右后侧跟随。
画像砖中的情境()图1A.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B.全面再现了汉初社会风貌C.说明中外文化交流成果显著D.反映了礼制对社会的影响3.(3分)南北朝以来,“婚”“宦”关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败得失。
隋炀帝时期一反隋文帝“前代品爵,悉可依旧”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族间联姻。
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A.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克服察举制弊端,确立九品中正制C.削弱贵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D.促使士大夫阶层放弃传统的婚姻观4.(3分)“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覆奏而后行。
”宋朝的这一政治体制旨在()A.防范武将专权B.有效分权制衡C.加强君主专制D.优化基层管理5.(3分)自明中叶起,典当行出现显著变化,其资本规模、业务种类,与之前有很大不同,典当行不仅把库藏的钱财借出去放债,还不断扩充资本,注重资本的运用。
这表明此时的典当行()A.起到阻止白银外流的作用B.带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C.具有早期金融机构的特征D.达到增加政府税收的目的6.(3分)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AB.BC.CD.D7.(3分)近代以来,随着中外交流的不断深入,新词汇不断涌现。
下列词汇突出体现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是()A.师夷长技B.适者生存C.自由恋爱D.实业救国8.(3分)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各种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24道,每道2分,共48分)1.在宗法观念盛行的传统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
“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百家姓》版本中却排序第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顺序家喻户晓。
由此可推断出该版本的《百家姓》成书于哪一朝代A. 西周 B.唐朝 C. 北宋 D. 明朝2.《礼记》记载:“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
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
”由此可见,制定礼乐制度的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 B.发展文化教育事业C.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D.打击地方诸侯势力3.最近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最大的悲哀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评论着眼于程朱维护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 此说法有失偏颇,没有辩证地客观评价程朱思想C. 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D.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4.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世袭特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D.王室日益腐败5.图中的两人在治国方略上存在很大差异的根源是伯利克里秦始皇A.君主专制与民主法制 B.工商业经济和小农经济C.“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6.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条件,中国早在15、16世纪的明朝就几乎全部具备了。
以下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①朱元璋废除丞相,皇权高度专制②江南出现一系列工商业市镇③李贽写成《藏书》《焚书》等著作④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形式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7. 有史家认为“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
湖北省两校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A. 文人画追求写实的艺术风格B. 艺术创作呈现世俗化的倾向
C. 政治环境对艺术创作的影响D. 理学兴起制约了绘画的开展
13.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时机,饮毒而死。公元前323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之罪判处色雷斯人亚里士多德死刑,而他却选择逃离雅典。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亚里士多德
A. 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B. 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
8.清末主张废帝王纪年而用新纪年者约四种,除康有为主张孔子纪年和刘师培主张黄帝纪年外,章太炎曾主张共和纪年,高梦那么主张耶稣纪年。这些纪年之争共同反映了
A. 满汉民族矛盾不可调和B. 实现社会转型的强烈要求
C. 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D. 恢复传统文化的迫切愿望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的帝王纪年表达了君主专制的思想。由此可知,清末主张废帝王纪年而用新纪年的四种主张,表达了清末废除封建专制,要求社会进步的思想,即实现社会转型的强烈要求,故B正确;纪年之争不能共同反映满汉民族矛盾,故A错误;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是这些主张出现的原因,故C错误;高梦那么主张耶稣纪年,这不能说明恢复传统文化,故D错误。
5.明清时期不少地已出现了永佃制,即许多地主迁居城镇从事工商业,无法直接经营土地,把土地租给佃农后,佃农有相对的退佃、转租或者典卖佃权的自由。在法律和实际生活中,佃农和田主“平等相称〞,田主不得随意役使佃客抬轿、佃户对田主只行“以少事长〞之礼。由此可见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高二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走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西周分封制下,周王室分封宗亲贵族,天子不仅有着授民授疆土以及论功赏赐诸侯的职分,而且还利用“互惠原则”以“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来换取诸侯们的绝对忠诚,从而更好地完成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
这反映了西周()A. 宗法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B. 国家治理的集权特色凸显C. 利用利益分配来维系王室统治D. 政治统治基础的不断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周天子对采用“仪式性场合中的表达性礼物馈赠”来换取诸侯的忠诚,以此巩固统治,C项正确;材料未反映出宗法关系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出集权色彩,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周天子巩固统治的手段,未反映出这种手段的实际作用,排除D项。
故选C项。
2. 在西方代议制下,国家权力不再属于个人,而是由公民选出的代表组成的权力机构来掌握。
国家的法律不再是个人的意志,而是由代表公众意志的立法机构来制定。
这反映出西方代议制A. 较好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 将政党政治引进了政治生活C. 强调公民在地位和权力上的平等D. 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西方代议制下,国家权力不再属于个人,而是由公民选出的代表组成的权力机构来掌握。
国家的法律不再是个人的意志,而是由代表公众意志的立法机构来制定。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焚书坑儒D. 修筑长城E. 以上都是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流动B. 强化了士族阶层C. 限制了皇权D. 阻碍了经济发展E. 以上都不是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开展贸易B. 展示国威C. 寻找海外资源D. 传播中国文化E. 以上都是4. 清朝时期,鸦片战争的爆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加剧了社会矛盾B. 促进了西方文化的传入C. 导致了中国领土的割让D. 推动了近代化进程E. 以上都是5. 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结束了封建君主制B. 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C. 促进了国家的现代化D. 未能实现国家统一E. 以上都是6.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B.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C. 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D. 外国列强的侵略E. 以上都不是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任务是什么?A. 建立抗日根据地B. 进行游击战争C. 组织群众抗日D. 与国民党合作E. 以上都是8.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解放农民B. 消除封建剥削C. 促进农业发展D. 巩固新政权E. 以上都是9. 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遭受了哪些重大损失?A. 经济停滞B. 文化遗产被破坏C. 社会秩序混乱D. 人才流失E. 以上都是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B. 对外开放C. 国有企业改革D. 农村集体经济的解体E.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2.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是______,他曾七次下西洋。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4小题,总分48分)1.(2分)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2.(2分)儒家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人间的两套秩序: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心灵秩序。
孔子以后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位提出了纲常名教,突出了礼;另一位则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辨化的哲学体系。
他们分别是( )A.孟子和王阳明B.荀子和朱熹C.董仲舒和顾炎武D.董仲舒和朱熹3.(2分)下表是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据表分析和,他们都( )A.主张“君臣平等”B.批判封建君主制C.践行“工商皆本”D.主张应限制君权4.(2分)历史记载,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
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这部作品应该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天下郡国利病书》5.(2分)早在春秋时,就能用土圭测正午日影长短而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后以中原地区的气候、物候为参照逐渐建立并流传下来的预报天气变化、指导农事的历法即二十四节气;哈雷彗星从春秋到清末共被记录了31次,但古人始终没有发现其出现的平均周期为76年,最后还是被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了这一规律。
这些事例可以证明中国古代科技( )A.科技重实用轻理论抽象B.天文研究得到普遍重视C.科技重经验综合轻实践D.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世界6.(2分)如图为清中期画家郑板桥创作的《竹石图》。
画面简洁,三五枝竹竿依着一块瘦石,神态挺拔潇洒,充满生机,而老竿新篁,墨有浓淡,层次分明。
该画作()A.表达了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B.是对自然风光的客观真实反映C.运用了工笔重彩的创作手法D.体现了理学对文人意趣的影响7.(2分)明清时期的小说,不仅用生活中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还多附有插图,用图画说明故事情节,出现了大量“绣像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随着考试的即将来临,你做好应战的准备了吗?这份设计良好的试题卷将会有效的去检测出你的学习情况。
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高二历史上学期期...随着考试的即将来临,你做好应战的准备了吗?这份设计良好的试题卷将会有效的去检测出你的学习情况。
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
"持该观点的学派在下列哪个朝代有可能得到重用?A.秦朝B.汉朝C.元朝D.清朝2.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A.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4.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5.陈独秀说:"吾因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6.某课题小组以"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为课题进行探究,其收集的如下材料中,最有史学价值的是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B.文革时期有关李鸿章研究的历史文集C.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部分奏折、书信影印件D.电视剧《孙中山》中有关李鸿章的片段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8.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C.推动中国近代化D.启蒙与救亡并重9.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
"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0.刘半农的诗《教我如何不想她》写到: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最早流行于A.戊戌变法时期B.新文化运动时期C.新中国成立初期D.改革开放后[来源:11.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12.马克思这样评价"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车那样是在农村使用的......它的应用是普遍的,在地址选择上不太受地点条件的限制。
"这种原动机的改进者是A.爱迪生B.富尔顿C.史蒂芬孙D.瓦特13.恩格斯说这部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这部作品的作者是A.拜伦B.巴尔扎克C.雨果D.列夫.托尔斯泰14.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
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
"这表明鲁迅主张A.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B.弘扬国粹,捍卫传统C.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15.王尔敏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写道:"自天演论做出发点,以观进化之世界,反映出一个争杀的景象,弱肉强食的恐怖氛围,充斥其间。
瓜分之祸,也觉得很显然有必然之势,为求其不灭亡,进而引导出保种、保教、保国的民族意识,强化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
"据此可知进化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 A.导致瓜分危机 B.掀起革命浪潮C.兴起实业救国D.推动民族觉醒16.日本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A.三者同步B.完全相同C.部分相似D.正好相反。
17.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
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
"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A.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B.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C.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D.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18.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19.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曾说:"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
他的根据是 ( )A.法国曾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B.美国革命是在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爆发的C.法国启蒙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D.美法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20.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
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良B.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C.打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D.改变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21."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
"(严复)这一言论( )A.是开展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C.是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正面交锋 B.是对守旧派冥顽不化的抨击D.动摇"中体西用"的理论根据22.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这句话说明毛泽东( )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C.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23."猫王"是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昵称,他与鲍勃迪伦、披头士并称摇滚乐史上最伟大的不朽象征,让摇滚乐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世界乐坛,这反映出当时青少年们的精神状态是( )A.对传统和主流思想的叛逆B.对未来的失望C.精神颓废D.勇于进取,敢于创新24.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是楷书为主。
"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A. 笔画均匀,便于装饰B. 线条流畅,任情纵性C. 变化丰富,奔放跃动D. 通俗易识,端重庄严25.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以降之学新。
"材料中的"道咸以降之学新",主要"新"在A.注重经典考证B.针砭社会时弊C.学习西方文化D.批判理学旧论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本大题共有三小题,期中26题18分,27题17分,28题1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1)秦汉时期,何人使"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2分)他对儒学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4分)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2)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及其目的。
(6分)材料三尊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反孔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现在应科学地研究孔子、评价孔子。
——张岱年老专家谈儒藏(3)依据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尊孔"与"反孔"现象?(6分) 27.(17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