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
古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
古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高考总复习 高中语文 高中生49个古诗词常见意象典故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卢梅坡《雪梅》:“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
王冕《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康熙《咏幽兰》:“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刘桢《赠从弟》:“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于谦《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姜夔《齐天乐·蟋蟀》:“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雁:许浑《示弟》:“秋风正摇落,孤雁又南飞。
”②思乡之情。
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③鸿雁传书,思念之情。
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
古诗词常用典故集锦古诗词典故1(1)斑竹:湘妃竹。
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
比喻夫妻。
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4)长城:南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为“万里长城”,后以此称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
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长亭:古代驿站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
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7)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的代称。
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8)登高:重阳节有登高习俗。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9)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
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10)杜康: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1)东篱:语出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
古诗词常用典故和意象意象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诗词中常用手法。
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蝉: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南浦、柳岸、长亭:送别地的代名词。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松柏:人们常用松柏耐寒象征孤直坚强有生命力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梅花:梅花是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拥有傲雪、逆境中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菊花:象征清高、隐逸、高洁、脱俗。
落花:伤春桃花:象征美人。
杨花:表飘零或离情之意。
莲花:“怜”谐音双关,借以表达爱情;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一、梦蝶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无题》二、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三、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唐·杜甫《折槛行》四、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五、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六、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七、还珠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八、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宋·吴潜《八声甘州》九、青眼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
古诗词中100个常见经典意象古诗词中有许多经典的意象,诗人通过意象的选用表达出不同情感,托物言志便是古诗词中常见手法。
于是找了一篇关于古诗词中意象的文字,分享给朋友们,对爱好古诗词的你肯定有所帮助。
一百个关于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典故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初中古诗文常见意象与典故-知识点归纳
古诗文常见意象与典故100个1.月亮:一般在古诗文中用作由月亮本身引发的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煜《虞美人》中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
2.杨柳:在古诗文中,“杨柳”即指柳树,而不是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以折柳表惜别,由此表现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名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长亭: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后用来指代陆上的送别之所。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的便是离别时的场景。
4.杜康: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被尊为酒神,后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曹操《短歌行》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5.沙场:平沙旷野,多指战场。
王翰《凉州词》有名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桑梓:《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
”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7.丹心:指忠诚、赤诚之心。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9.哀鸿: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出自《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10.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树”,常用于象征爱情或相思。
王维《相思》诗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1.献芹:也叫“芹献”,典出《列子》卷七《杨朱篇》: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嘴巴也刺破了,肚子消化不了也疼痛得要腹泻。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意象
1.鸿雁传书:出自《汉书·苏武传》,指大雁能够传递书信。
后来,人们用此典故表达寄情托意、孤寂难眠、思乡念亲等情感。
2.青丝白马:出自《乐府·塞北江南》,指女子思念远方情人的形象。
后来,人们用此意象表达对远方情人的思念、盼望团聚等情感。
3.杜鹃啼血:出自《蜀王本纪》,指杜鹃鸟哀鸣出血,形容悲伤、思念等情感。
4.青楼薄幸:指风尘女子薄情负心、离弃原配的行为。
后来,人们用此意象形容男子对女子的辜负、背叛等行为。
5.江东父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指项羽失败后不愿渡过乌江,回到江东老家。
后来,人们用此意象形容留恋故土,不思进取的情感。
6.浮生若梦:出自《庄子·齐物论》,指人生短暂,如同梦境一般虚幻无常。
后来,人们用此意象表达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7.红豆相思:红豆又称相思豆,多用于表达对远方情人的思念、盼望团聚等情感。
8.楚囚对泣:出自《左传·哀公三年》,指楚国囚犯对坐哭泣,形容悲伤、无助等情感。
后来,人们用此意象表达处于困境中、无法自拔的状态。
9.梅妻鹤子:出自《宋史·林逋传》,指北宋著名文人林逋以梅花为妻、仙鹤为子,形容清高自洁、隐逸恬淡的生活方式。
后来,人们用此意象表达追求清雅淡泊的生活情趣。
10.春风得意:出自《登科记考》,形容科举考试中状元及第的得意心情,后来也用来形容事业顺利、精神饱满等情感。
这些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意象,它们在表达上具有凝练、含蓄、丰富的特点,能够让读者在有限的文字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中国古代意象归类及典故
中国古代意象归类及典故一、别离类意象1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中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自然境界体会人生。
2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古诗词中的意象
杨柳:杨柳的依依之恋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故以此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象征故乡;杨柳自身柳絮飘忽不定的特点,被当作遣愁的凭借。
长亭:蕴含依依惜别之情。
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人,故称送别地,表送别的伤感。
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送别歌的代称。
阳关:唐宋诗词中,阳关为离别送行的歌。
月亮:思乡的代名词,团员与思念,故园,永恒,美的象征,寄寓心灵自由的情况,淡泊闲逸,追求。
鸿雁: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或者书信,寄寓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音信的盼望: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哀伤苦痛,流离失所。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双鲤指代远方来信。
捣衣: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思乡)浮云:望云思友,悠悠白云寄托思念之情于千里之外的友人;象征奸佞势力;也用以表现游子的漂泊不定。
尺素:书信。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联系,南方有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猿啼:悲伤伤感情绪;哀猿,表心中哀愁。
斜阳: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流水:水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来比喻月色虽具体缺难以把握的事物;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休无止相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时间的流逝。
杜鹃:寄它凄凉,哀怨,思归(难以抚平的思归愁绪);杜鹃啼血比喻忠贞。
鹧鸪:表达依依惜别之情;因其声凄切,常寓处境之艰难,心情之惆怅;因其雌雄对唱,常寓夫唱妇随,女欢男爱,情爱所致,离别之苦,悲情油然而生(相思)。
菊花:清丽淡雅,芳香袭人,欺霜傲雪,不与群芳争列,坚强品格,清高气质,素雅淡泊;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象征坚贞,高雅气节,积极向上,借竹言志,托竹寓情,清高脱俗的雅趣,赞扬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高风亮节,顽强生命力,忠诚;湘竹,表悲伤的情思。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及古诗词典故归纳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及古诗词典故归纳一、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酒、饮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李清照)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李白)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范仲淹)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晏殊)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范仲淹)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柳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张继)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李白)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李商隐)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短歌行》曹操)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2.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渔家傲》范仲淹)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古诗词常见意象和典故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 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 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4、乌鸦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杨有暮鸦。”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 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 秋思》:“枯藤, 老树,昏鸦。”
15、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 见于《诗经· 豳风· 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 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 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 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 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 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 光,促织鸣东壁。” 姜夔《齐天乐》:“哀 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 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 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19、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 一起。 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 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 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 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 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 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 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 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1、冰
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 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冰心:高洁的心性, 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 性。
诗词中常见典故和意象
诗词中常见典故和意象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和典故
鸿雁: 汉书·苏武传》 匈奴单子欺骗汉使, 鸿雁: 《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子 Nhomakorabea骗汉使,
称苏武已死, 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 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 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 雁书” 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 鱼雁”等指书信。 足”、“鱼雁”等指书信。
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结为婚姻, 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结为婚姻,后便称两姓联姻为
“秦晋之好”。 秦晋之好” 彭祖:传说中长寿人物,生于夏代, 彭祖:传说中长寿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 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 寿如彭祖” 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 长寿。 长寿。
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豆蔻: 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 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精卫: 古代神话, 精卫: 古代神话,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 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战国策·韩策》 宁为鸡口, 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
杜鹃: 杜鹃:
蟋蟀: 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 蟋蟀: 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
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 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 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班马:春秋时, 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班马: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连理枝、 比翼鸟: 连理枝、 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
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解析大全
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解析大全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更多的是用冰雪象征自己高洁的操守。
如:“我无毫发瑕,苦心怀冰雪。
”(沈佺期《枉系二首》)“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
”(高适《酬马八郊古见赠》)“老桧独含冰雪操,春来悄没人知道。
”(段克己《蝶恋花》)“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张孝祥《念奴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表明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如: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2、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绝尘脱俗、高洁傲岸。
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
4、六月飞霜指冤案。
5、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变。
6、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7、雨①喜乐、安静、祥和、幸福、希望(甘霖、甘露、甘雨:应时而降,无声润物,焕发生机)如: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喜雨诗歌的一般特征:A、应时而降的时间意义;B、无声润物的生命特征;C、焕发生机的心理反应。
②愁苦、幻灭与绝望(1)历时弥久,阴云不开,意味着、伴随着空间阻隔与路途断绝。
常表现诗人的孤独、幻灭和愁苦。
如:唐·戒昱:“日长巴峡雨蒙蒙,又说归舟路未通”。
如: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如:陆游:“数间茅屋谁知处,烟雨蒙蒙隔断桥”。
(2)急骤迅猛,破坏尤烈,凄风苦雨为诗人的生命悲凉提供了广阔而深邃的心灵抒情空间。
如:文天祥:“江湖行客梦,风雨故乡情”。
如:宋·汪元量:“万叶秋心孤馆梦,一灯夜故乡心”。
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意象解读(典故类)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思考题】
1、“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重阳后菊花二首(其一) (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思考题】 1、“寂寞东篱”与“世情儿女”有何关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金陵⑴怀古 王安石 霸主孤身取二江⑵,子孙多以百城降。 豪华尽出成功后, 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⑶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 缸。 注:⑴、金陵: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曾在此建都。⑵、二江:宋代的江南 东路和江南西路的简称也是建都金陵诸国的主要统辖区域。⑶、东府:曾是东晋简文帝 的丞相、荒淫的会稽王司马道子的府第所在。 【思考题】 1、这首诗运用主要了什么样的典故?请简要说明。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达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夜雨抒怀 (南宋)王十朋 夜深风雨撼庭芭①,唤起新愁乱似麻。梦觉尚疑身似蝶②,病苏方悟影非蛇③。 浇肠竹叶④频生晕,照眼银釭⑤自结花。我在故乡非逆旅⑥,不须杜宇唤归家。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
常见用典意象解读
一、鸿雁、青鸟、双鲤
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 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 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代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 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 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作了传书的信使。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一、梦蝶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无题》二、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三、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唐·杜甫《折槛行》四、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五、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六、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七、还珠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八、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宋·吴潜《八声甘州》九、青眼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新教材适用)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附录五古诗词常见意象典故解读
附录五古诗词常见意象、典故解读一、自然类【水】水柔和清冷,常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水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用以喻愁。
如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月】月圆象征着人的团圆,月缺象征着不圆满的分离,故“月”有思乡之意,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又因月色银白,冷色调倍添凄凉,故又有怀人之感、苍凉之意,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月千年不变高悬夜空,而人寿命短暂,故月又有永恒之感,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云烟】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烟一般象征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如柳永《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可惜被、邻鸡唤觉。
匆匆策马登途,满目淡烟衰草。
”【冰雪】古人往往以冰雪的晶莹洁白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洁。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即高洁的心性。
古人常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张孝祥《念奴娇》有“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句子。
【春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春水常和绵绵的愁思连在一起。
李煜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二、植物类【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如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的有关典故和意象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
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
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
所谓“六朝”是指:①三国吴。
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
②东晋。
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③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
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1)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等物资。
石头城南建烽火台,为军事重镇。
东晋义熙年间,以砖筑城,建"入汉楼",仍为军事重镇。
唐末再修石头城,依山筑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古有"石城虎踞"之称。
明洪武十九年(1386)筑南京古城将其围在城内,今城垣尚存,烽火台、征虏亭遗迹尚可寻。
唐代以后江水日渐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故中唐诗人刘禹锡作《石头城》一诗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人笔下的石头城,已是一座荒芜寂寞的“空城”了。
(2)台城,古城名,本来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时改建,遂成为南朝台省和宫殿所在地,所以叫台城。
故址在今江苏南京鸡鸣寺南。
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3)“玉树”,指《玉树后庭花》曲,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陈叔宝)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淫的一个标志。
(4)汴京,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大梁”,今河南开封。
是中国多个重要王朝的首都。
战国时期,魏国建都于此,称“大梁”,冶铁业发达,十分繁荣。
后历经黄河水患的天灾祸乱,几乎沦为废墟,极度衰败。
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四分五裂,开封地理条件非常适宜农业经济发展,汴京作为一统天下的基础,先后成为后梁、后晋、后汉及后周的国都。
公元960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称帝,建立宋朝(北宋),仍以开封为首都,称为“东京”,终于完成对中国汉民族本部的统一。
(5)隋宫,隋炀帝杨广建造的行宫。
《舆地纪胜》:“淮南东路,扬州江都宫,炀帝于江都郡置宫,号江都宫。
”《嘉庆一统志》:“江苏省扬州府古迹:临江宫在江都县南二十里,隋大业七年,炀帝升钓台临扬子津,大燕百僚,寻建临江宫于此。
显福宫在甘泉县东北,隋城外离宫。
……江都宫在甘泉县西七里,故广陵城内。
中有成象殿,水精殿及流珠堂,皆隋炀帝建。
……十宫在甘泉县北五里,隋炀帝建。
《寰宇记》:十宫在江都县北五里,长阜苑内,依林傍涧,高跨冈阜,随城形置焉。
曰归雁、回流、九里、松林、枫林、大雷、小雷、春草、九华、光汾。
”2、垂杨:《开河记》:“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
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
”这句说隋亡后,隋堤上只有杨柳依旧,暮鸦哀鸣。
⑥乌衣巷、朱雀桥: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
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
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
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
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
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朱雀桥即朱雀桁,历史上又称大航、大桁、朱雀航,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时为交通要道,是六朝时期分布在石头城至清溪之间秦淮河上24座浮航中最大、最重要的一座浮桥,其遗址在清代已难寻觅。
朱雀桥之所以家喻户晓,还是源于金陵怀古诗《乌衣巷》。
而时事图画《赤焰腾空图》所画景象就发生在朱雀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UFO事件的记录。
如今在南京老城南中华门城内的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设朱雀桥,不在其原址,不过尚不失当年风范。
附近乌衣巷有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
⑦西塞山〔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
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写与战争有关的诗有:明代张居正的“指点吴魏争雄处,万军一日蛟龙吞。
至今西塞山头色,犹是当年战血痕”;顾澍的:“西塞山前百战场,当年将士有辉光”等。
写西塞山美景的有:苏轼的:“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陆游的:“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等。
写西塞山古迹的有:唐诗人王周的:“千寻铁锁无人问,石壁空存道者形”;王可象的:“龙窟寺前新涨急,玉虚殿后碧峰圆”;李增荣的:“桃花洞口常盟鹭,流水声中独钓鱼”等。
写西塞山雄伟气势的有:李白的:“回峦引群峰,横蹙楚山断”;韦应物的:“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张文潜的:“危矶插江生,石擘青玉”等。
3、赤壁:“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138公里。
《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二字,乃周瑜所书。
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月十三日,孙、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二十六万兵马,东吴和刘备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南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
周瑜大军高奏凯歌,回军赤壁,在那大帅部楼船上举行得胜宴会,把酒庆功,酒醉之余,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临赤壁兮,败曹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兮,纪战功。
歌罢,提剑在悬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二字,这一剑刻过万重山,据说江西庐山有反写“赤壁”字样。
虽确切地点不可循,但历代有多位文人留下相关诗篇。
艺术手法(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咏史怀古诗古迹典故1、汴河曲杨广汴水东流无限春⑴,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⑶,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曲》汴biàn河: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即运河从板渚(今河南荥阳北)到盱眙入淮的一段。
当年隋炀帝为了游览江都,前后动员了百余万民工凿通济渠,沿岸堤上种植柳树,世称隋堤。
还在汴水之滨建造了豪华的行宫。
这条汴河,是隋炀帝穷奢极欲、耗尽民膏,最终自取灭亡的历史见证。
汴河怀古二首其一: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舸(gě):大船。
载到扬州尽不还:隋炀帝杨广游览扬州时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
汴水:汴河,即通济渠。
一千余里:通济渠长一千三百余里。
赖:依赖。
通波水殿龙舟事:隋炀帝下扬州乘龙舟的风景的事。
共禹论功: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
其一 :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
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其二: 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相比。
杨广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位皇帝。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他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对后世颇有影响,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
造成天下大乱,直接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杨广被叛军缢杀。
2 台城⑴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⑷,只缘一曲后庭花。
1.后庭花:花名,多在庭院中栽培,盛开之时使树冠如玉一样美丽,故称玉树后庭花。
2.《《玉树后庭花》为宫体诗。
作者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是南朝亡国的最后一个昏庸皇帝。
传说陈灭亡的时候,陈后主正在宫中与爱姬妾孔贵嫔、张丽华等众人玩乐。
王朝灭亡的过程也正是此诗在宫中盛行的过程。
隋兵进入建康(今南京),陈后主被俘,后病死于洛阳。
《玉树后庭花》遂被称为“亡国之音”。
3.台城:六朝时的禁城。
在今南京市。
4.六代:即六朝,指建都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相继的朝代。
5.结绮(qǐ)临春:结绮阁和临春阁,陈后主(陈叔宝)建造的两座穷极奢华的楼阁。
6.万户千门:形容屋宇深广。
这里指宏伟豪华的结绮阁、临春阁、望仙阁等楼阁。
7.只缘:只因为。
3昭君出塞黄沙堆雪暗龙庭,马上琵琶掩泪听。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
——昭君出塞图王思廉龙庭:指匈奴集会祭天的地方。
昭君出塞: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故事。
王昭君,名嫱(音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4 骊山陕西省有名的风景区之—。
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
骊山是华清宫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作为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
1、老母宫:相传女娲“攥黄土做人”,创造了人类。
她又在骊山炼石补天,世人尊称她为“骊山老母”。
2、烽火台: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
3、秦始皇将他的陵寝建在骊山脚下,留下了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军阵;4、盛唐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此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5、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于骊山之上。
5赤壁建康新亭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
《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壁’二字,相传为周瑜所书。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曹操军队。
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也是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建康(南京古称)建康,又称建邺,是东吴、东晋、南朝宋、南齐、南梁、和陈朝六代京师之地,也是南宋时期的行都和明朝陪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