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方法总结_部分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结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总结小学数学中,有很多简便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算出答案。
以下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几种简便计算方法的总结。
一、加法计算方法:1.相邻进位法:对于两位数相加时,如果两个数的个位数相加大于等于10,就要进位。
这时,只需将两个个位数的十位数相加,然后加上原本的十位数即可。
例子:25+17=(20+10)+5+7=332.韦达定理:对于一连串相邻的整数相加时,可以直接使用韦达定理来计算。
韦达定理说,这一连串的整数相加的结果是首项与末项的和乘以项数的一半。
例子:1+2+3+...+10=11×5=553.数根法:数根是一个数逐位相加直到得到个位数的过程。
对于一串整数相加,我们可以分别求出每个数的数根,然后将这些数根相加,最终得到的数就是整串数的和的数根。
二、减法计算方法:1.差位相减法:对于两个数相减时,通过分别减去两个数的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等来得到差。
例子:864-329=(800-300)+(60-20)+(4-9)=500+40-5=5352.差根法:差根法的思路与数根法类似,只是将减法运算转化为数根运算。
对于减法题目,我们可以分别求出被减数和减数的数根,然后将这两个数的数根相减,最终得到的数就是差的数根。
例子:452-177=(4-1)+(5-7)+(2-7)=2-5=7三、乘法计算方法:1.末尾相乘法:对于两个数相乘时,可以将两个数末尾的数相乘得到个位数,再将十位数和千位数(如果有)相乘得到十位数和百位数的和,以此类推。
例子:23×14=2×4+2×10+3×4+3×10=92+60+12=1642.平方尾法:对于一个数的平方,我们可以快速计算出个位数的平方,并且个位数之前的数与个位数之后的数是对称的。
通过这个规律,可以简化平方的计算。
例子:32²=09+2×3×10+1×3²=900+60+9=961四、除法计算方法:1.估商除法:对于一个除法题目,我们可以先用整数估算出商,然后将估算的商与被除数相乘得到一个近似的积,再用这个积减去被除数,看看差是否小于除数。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方法总结(必备19篇)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方法总结第1篇(1)利用y=sin x和y=cos x的值域直接求.(2)把所给的三角函数式变换成y=A sin(ωx+φ)+b(或y=A cos(ωx+φ)+b)的形式求值域.(3)把sin x或cos x看作一个整体,将原函数转换成二次函数求值域.(4)利用sin x±cos x和sin x cos x的关系将原函数转换成二次函数求值域.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方法总结第2篇(1)分组转化求和法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则求和时可用分组求和法,分别求和后再相加减.(2)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3)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就是用此法推导的.(4)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n}的前n项中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即是用此法推导的.(5)并项法一个数列的前n项和中,可两两结合求和,称为并项法求和,形如:(-1)nf(n)类型,可考虑利用并项法求和.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方法总结第3篇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数列的前几项,确定数列的周期,再根据周期性求值.推断数列的通项公式解答此类问题的具体步骤:(1)分式中分子、分母的特征;(2)相邻项的变化特征;(3)拆项后的特征;(4)各项的符号特征和绝对值特征;(5)化异为同,对于分式还可以考虑对分子、分母各个击破,或寻找分子、分母之间的关系;(6)对于符号交替出现的情况,可用(-1)k或(-1)k+1,k∈N*处理.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方法总结第4篇以退求进,立足特殊发散一般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化一般为特殊(如用特殊法解选择题),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化参量为常量,化较弱条件为较强条件,等等。
整数加减法简便计算总结
整数加减法简便计算总结整数加减法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计算方法。
掌握好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在学习数学时提高我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下面是我对整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方法进行的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了解整数的加法。
整数的加法规则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1.同号相加:如果两个整数的符号相同,那么我们只需要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然后再带上相同的符号。
例如,(+5)+(+3)=+8,(-5)+(-3)=-82.异号相加:如果两个整数的符号不同,那么我们需要比较它们的绝对值的大小,并取绝对值较大的整数的符号。
然后,我们把绝对值较大的整数的绝对值减去绝对值较小的整数的绝对值,再带上取得的符号。
例如,(+5)+(-3)=+2,(-5)+(+3)=-2接下来,我们来了解整数的减法。
整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求解的问题。
我们只需将减法改写为加法,然后按照加法的规则进行计算。
例如,3-7可以改写为3+(-7)。
在进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时,我们可以有一些简便的方法:1.利用逆运算:利用整数的逆运算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
例如,如果我们需要计算5+(-3),可以利用逆运算将加法转化为减法,即5-3=2、同样地,如果我们需要计算3+(-7),可以利用逆运算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即3+(-7)=3-7=-42.利用补数:在计算减法时,我们可以先求出减数的补数,然后再进行加法运算。
例如,我们需要计算8-3,可以先求出3的补数-3,然后进行加法计算,即8+(-3)=8-3=53.利用零元素:任何数与零相加都等于它自己。
例如,5+0=5,-7+0=-7、在计算过程中,如果一些数与零相加,可以直接把该数作为计算结果。
总结起来,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可以简化为以下几条规则:1.同号相加:绝对值相加,符号相同。
2.异号相加:绝对值相减,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
3.利用逆运算:把加法转化为减法,或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计算方法课程总结 心得体会
计算方法课程总结心得体会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我们需在掌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常微分方程的基础知识之上,学习本课程.在实际中,数学与科学技术一向有着密切关系并相互影响,科学技术各领域的问题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与数学产生密切的联系,并以各种形式应用于科学和工程领域.而所建立的这些数学模型,在许多情况下,要获得精确解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这就使得研究各种数学问题的近似解变得非常重要了,“数值计算方法”就是专门研究各种数学问题的近似解的一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用数值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原理及理论分析,提高我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误差分析,插值法与拟合,数值积分,数值微分,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法和迭代解法,非线性方程求根,矩阵特征值问题计算、常微分方程初值问题数值解法.三、本课程重点难点:1、绝对误差限、相对误差限、有效数字2、基函数、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差商、牛顿插值多项式、截断误差3、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则、法方程组)4、插值型数值积分(公式、积分系数)a)N—C求积公式(梯形公式、Simpson公式、Cotes公式—系数、代数精度、截断误差)b)复合N-C公式(复合梯形公式、复合Simpson公式、收敛阶、截断误差)c)龙贝格算法的计算公式5、非线性方程求根的迭代法收敛性定理牛顿切线法、下山法、正割法(迭代公式、收敛阶)6、高斯消去法、列主元素高斯消去法、LU分解法解线性方程组Jacobi迭代法、S-R迭代法(迭代公式、迭代矩阵、收敛的充要条件、充分条件)矩阵的范数、谱半径、条件数、病态方程组7、欧拉方法(欧拉公式、向后欧拉公式、改进的欧拉公式)四、实际应用我们本学期的计算方法这门学科中,主要介绍了两种数值计算方法即:数值逼近与数值代数。
前面几章讲的关于插值和拟合是属于数值逼近,而后面几章则介绍了非线性方程、解线性方程组、以及最后一章的常微分方程则属于数值代数的部分.不管是哪一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都是很广泛的,下面就以最小二乘拟合方法为例说明其在实际的应用。
小学数学口算方法总结
小学数学口算方法总结一、算数基础要想掌握好小学数学口算,必须要有扎实的算数基础。
通俗来讲,就是需要熟练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位、借位、进位进多少位等基本的计算方法。
二、列竖式列竖式是小学数学口算中非常基础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对于大数的加、减法。
在具体操作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算式中的数字要竖着列好,各个数位之间保持一致,并且要对齐。
2.大数数字要分段计算,注意按位先后顺序进行计算。
3.小数部分也可以采用竖式计算。
三、进退位法进退位法是小学数学口算中常见的一种计算方法,特别是对于位数相同的加减法,使用这种方法更为方便。
进退位法的具体操作如下:对于加法: 1. 从个位数开始计算,如果相加的两数相加大于等于10,则需要进一位。
2. 把进位的数加到前一位上,如果前一位加上进位的数后又超过了10,则需要继续进位。
3. 依次进行所有位数的操作,直到计算出最高位。
对于减法: 1. 从左往右比较两个数,如果被减数较小,则需要向前借一位。
2. 把前一位减1,并且把这一位加10,然后再用减数减去这一位。
3. 依次进行所有位数的操作,直到计算出最高位。
四、倍数减法分解法倍数减法分解法是小学数学口算的一种用于简化计算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计算两个数的差值时,尤其是对于大数的减法运算。
具体步骤如下:1.找到一个数的倍数,使其和另一个数的计算更为方便。
2.计算出倍数和被减数的差值。
3.将被减数减去差值,再减去剩余的部分,即可得到最终的差值。
五、拆分法拆分法是小学数学口算中的一种常用计算方法,通常用于乘法和除法运算中。
具体步骤如下:对于乘法: 1. 将要乘的数进行拆分,例如:14 × 6,可以写成 (10 + 4) × 6。
2. 利用分配律,将式子进行展开,变成 10 × 6 + 4 × 6。
3. 计算出每一部分的结果,最后相加就可以得到答案。
对于除法: 1. 将被除数进行拆分,例如:67 ÷ 8,可以写成 (6 × 8) + 3 ÷ 8。
数字的除法运算方法总结
数字的除法运算方法总结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方法,用于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进行除法运算的情况。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除法运算的方法,本文将对常见的数字的除法运算方法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整数的除法运算整数的除法运算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除法运算。
在整数除法运算中,我们需要根据除数和被除数间的关系,来确定商和余数。
1.当被除数能够整除除数时,商为整数,余数为0。
例如,20除以5等于4。
2.当被除数无法整除除数时,商为整数部分,余数为被除数与除数的差。
例如,17除以5等于3余2。
3.当被除数为负数时,商的符号与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一致;余数的符号与被除数的符号一致。
例如,-15除以4等于-3余1。
二、小数的除法运算小数的除法运算相比整数的除法运算更加复杂,需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和进位问题。
1.确定小数点位置:在进行小数除法运算之前,需要确定最终结果的小数点位置。
通常,我们可以以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为参照,将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位置对齐。
2.补零操作:为了保持计算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在被除数中补充足够的零,使得商的小数位数与被除数一致。
补零后再进行除法运算。
3.进行除法运算:将补零后的被除数与除数进行普通整数的除法运算,得到商和余数。
4.将商变为带有小数的形式:将得到的商重新加上小数点,并在后面添加足够的零,使得其小数位数与被除数一致。
5.进行进位操作:在得到商后,有可能存在进位的情况。
我们需要对商的整数部分进行进位操作,使得小数部分的小数位数保持不变。
三、规律与特殊情况除法运算中存在一些规律和特殊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1.零的除法:任何数除以零均无意义,结果为无穷大或无定义。
2.整除的情况:当被除数能够被除数整除时,除法运算的结果为整数。
3.重复小数的情况:在某些情况下,除法运算得到的结果是循环小数。
例如,1除以3等于0.3333...,数字3会无限重复。
4.近似数的表示: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简化运算和表示,我们常常使用近似数来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例如取到小数点后两位。
大学期末成绩计算方法总结
大学期末成绩计算方法总结一、引言大学期末成绩计算是大学教学评估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
准确、公正地计算大学期末成绩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大学期末成绩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计算方式。
二、大学期末成绩的构成大学期末成绩通常由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实践成绩等多个方面综合得出。
1. 平时成绩平时成绩是指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报告、作业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个人努力和学习成果。
平时成绩通常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一般在10%至30%之间。
学生通过平时成绩可以及时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力。
2. 考试成绩考试成绩是大学期末成绩中占比较大的一部分,通常在50%至70%之间。
考试成绩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直接考核,也是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
考试成绩的计算可以通过单次考试成绩或多次考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来进行。
3. 实践成绩实践成绩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包括实验报告、设计方案、实践操作等。
实践成绩通常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一般在10%至30%之间。
实践成绩的计算可以根据实验报告的质量、设计方案的实施情况以及实践操作的能力等来进行评价。
三、大学期末成绩计算方法1. 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大学期末成绩计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设定各部分成绩的权重来计算总成绩,权重通常由教师根据各部分成绩的重要性来确定。
例如,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然后,将各部分成绩乘以相应的权重,再将它们相加得到总成绩。
2. 标准分法标准分法是一种将学生成绩按百分制转换成标准分数的方法。
标准分数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在整个班级或者年级的分数分布情况来计算的。
具体计算方法是根据成绩的平均分和标准差来计算,将学生的成绩转换为标准分数,然后根据标准分数判断学生成绩的等级。
3. 等级划分法等级划分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的成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优秀、良好、中等、及格等。
简便计算方法知识点总结
简便计算方法知识点总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计算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任务之一。
为了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简便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对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和讨论。
一、清晰排版法在进行大数计算或多位数乘除法时,我们可以通过采用清晰排版的方式来避免计算错误。
具体步骤如下:1. 将计算式竖直排列,保证每一位对齐。
2. 进行逐位计算,将进位符号写在上一位数字的正上方,如果有下借符号则写在下一位数字的正下方。
3. 算完每一位之后将结果横向排列即可得到最终结果。
这种排版方式可以使计算过程更加清晰,减少错误发生的概率。
二、折半计算法在进行大数乘除法时,折半计算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估算结果。
具体步骤如下:1. 将被除数或被乘数进行逐位拆分,每次拆分一半。
2. 在计算过程中,可以根据近似计算法则,将余数或没有乘进位的数舍去或加上去估算结果。
3. 在得到估算结果之后,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进一步的调整或矫正。
折半计算法可以在不完全计算的情况下,快速得到一个近似的结果,适用于一些不需要非常精确的计算场景。
三、移动小数点法在进行除法计算时,移动小数点法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计算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1. 将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移到最右边,使两个数都变成整数。
2. 进行整数的除法运算得到结果。
3. 根据两个数移动小数点的位数,将结果的小数点移到正确的位置。
移动小数点法可以避免进行小数的除法运算,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四、倍数法在进行乘法计算时,倍数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得到结果。
具体步骤如下:1. 找到离被乘数或乘数最近的10的倍数。
2. 将被乘数或乘数分解为最接近的10的倍数和一个小数。
3. 先计算最接近的10的倍数的乘法,然后再计算小数部分的乘法。
4. 将两个部分的结果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倍数法可以通过将乘法分解为多个简单的相乘操作,提高计算速度,减少错误的发生。
五、四则运算顺序法在进行带有多个运算符的复杂表达式计算时,可以采用四则运算顺序法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价格指数计算方法研究总结
价格指数计算方法研究总结价格指数是衡量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重要指标,对于评估经济发展和预测通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和总结,通过探讨不同的计算方法,以期提高价格指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加权平均价格指数计算方法加权平均价格指数是最常用的价格指数计算方法之一,它根据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权重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进行衡量。
其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价格指数 = (商品价格1*权重1 + 商品价格2*权重2 + … + 商品价格n*权重n) / (权重1 + 权重2 + … +权重n) * 基期价格该计算方法考虑了商品或服务的重要性,通过赋予不同商品或服务相应的权重,使其对价格指数的影响有所区别。
权重可以根据商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消费者需求等因素确定。
二、概述法价格指数计算方法概述法价格指数是另一种常用的价格指数计算方法,它将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作为代表性样本,通过观察这些样本的价格变动情况来计算价格指数。
其计算公式为:概述法价格指数 = (当前期价格总和 / 基期价格总和) * 100样本的选取对于概述法价格指数的计算结果至关重要,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可以根据商品或服务的种类、消费者支出等因素来选择样本。
三、拉式指数计算方法拉式指数是一种综合考虑商品或服务数量变化和价格变化的价格指数计算方法,它将不同商品或服务在不同期间的数量和价格进行比较计算,以反映其价格和数量的变动情况。
其计算公式为:拉式指数 = (当前期商品价格总和 * 当前期商品数量总和) / (基期商品价格总和 * 基期商品数量总和) * 100拉式指数通过综合考虑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变动,更准确地反映了整体的价格水平变化情况。
总结:本文对价格指数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并介绍了加权平均价格指数、概述法价格指数和拉式指数等常用的计算方法。
不同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提高价格指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不定积分计算方法总结
不定积分计算方法总结一、背景引入微积分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函数的变化规律的工具之一。
在微积分中,不定积分是其中的一大核心概念。
不定积分可以被看作是求函数原函数的逆运算,它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不定积分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技巧。
二、常见的不定积分计算方法1. 基本积分公式基本积分公式是求解不定积分时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常见的基本积分公式有:- ∫x^n dx = (1/(n+1))x^(n+1) + C,其中n为常数,C为常数。
例如,∫x^2 dx = (1/3)x^3 + C。
- ∫e^x dx = e^x + C。
- ∫sin(x) dx = -cos(x) + C。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基本积分公式,可以快速计算出许多不定积分。
2. 代换法代换法是解决一些复杂不定积分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通过引入一个新的变量,将原先的变量换成新变量,从而将原本较难处理的积分转化为较容易处理的形式。
例如,对于∫(x^2 + 1)^(1/2) dx,我们可以令u = x^2 + 1,将积分转化为∫u^(1/2) du,然后再使用基本积分公式来计算。
3. 分部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是求解某些复杂函数积分时常用的方法。
它基于对积分符号下的函数进行分解,并适当选择哪一部分作为u,哪一部分作为dv,通过不断应用分部积分公式,将原先的积分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
分部积分公式的表达式为∫u dv = uv - ∫v du。
例如,对于∫x sin(x) dx,我们可以将u = x,dv = sin(x) dx,然后使用分部积分公式来计算。
4. 三角代换法三角代换法是处理包含三角函数的积分时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通过合理选择三角函数的变量替换原先的变量,将三角函数的积分转化为更易求解的形式。
例如,对于∫sqrt(a^2 - x^2) dx,我们可以令x = asin(t),从而将积分转化为∫sqrt(a^2 - a^2 sin^2(t)) a cos(t) dt,然后再进行计算。
计算方法期末总结
计算方法期末总结计算方法是一门应用数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对计算方法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到了许多实用的计算技巧。
在此,我将对本学期计算方法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分享我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
一、概述计算方法课程着重强调了数值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数值计算的误差分析、插值与逼近、数值积分、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等内容。
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我对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数值计算技巧。
二、数值计算误差分析在数值计算过程中,误差是无法避免的。
通过学习误差分析的方法,我学会了如何评估和控制计算误差,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讲解了舍入误差和截断误差的概念,并学习了舍入误差的计算方法。
同时,还学习了如何利用数值微分和数值积分方法来估计误差,并运用该方法解决了实际问题。
三、插值与逼近插值与逼近是数值计算中常用的方法,用于根据已知的数据点构建近似函数,以便在未知点上进行计算。
通过学习插值与逼近的方法,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已知数据点构造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和牛顿插值多项式,并学习了用于逼近的最小二乘法。
在实践中,我成功地应用了这些方法来解决函数近似和数据拟合的问题。
四、数值积分数值积分是计算方法中的重要内容,它用于计算函数在给定区间上的定积分。
通过学习数值积分的方法,我了解了如何使用复合求积公式和高斯求积公式来近似计算定积分,并学会了应用数值积分方法求解实际问题,例如计算曲线的长度、求解概率密度函数的期望值等。
五、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法是计算方法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我学习了高斯消元法、LU分解法、迭代解法等方法,并了解了这些方法的数值稳定性和收敛性。
通过实践和编程实现,我深入理解了这些方法的原理和运用,并能够根据问题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数值解法解决线性方程组问题。
总之,通过本学期计算方法课程的学习,我不仅掌握了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还提高了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的能力。
简便运算知识点总结
简便运算知识点总结数学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运算是数学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各种简单的数学运算,比如加减乘除等。
然而,对于一些难一些复杂的运算,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
因此,本文将对一些简便的运算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日常运算。
1. 快速计算平方数在日常计算中,平方数的计算是比较常见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将一个数乘以自身,从而得到结果。
然而,对于一些大数的平方数计算,我们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计算。
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些快速计算平方数的方法,以提高计算效率。
①末位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平方数计算。
以个位数为例,我们只需要将这个数字的个位数取出来,并对这个数字进行如下计算:个位数的平方数 = 个位数 × (个位数 - 1) + 个位数以 6 为例,个位数的平方数为:6² = 6 × (6 - 1) + 6 = 36同样地,对于十位数的平方数,我们只需要将这个数字的个位数进行平方,再乘以十,然后加上这个数字的个位数的平方。
以56 为例,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平方数分别为:5² = 256² = 36因此,56 的平方数为:56² = 5² × 10² + 2 × 5 × 6 × 10 + 6² = 3136②公式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任意两位数的平方数计算。
对于一个两位数a,我们将其分解为十位数b 和个位数c,即:a = 10b + c则 a²可以表示为:a² = (10b + c)² = 100b² + 20bc + c²特别地,若 b = 5,则 a²可以表示为:a² = (5c)² + (5c) × (10 - c) × 2 = 25c² + 50c(10 - c)2. 快速乘法乘法是日常计算中最常见的运算之一,但在一些大数的乘法计算中,我们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小学简便计算方法总结
卓立教育-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总结一、拆分法:为了方便计算或能使计算变得简便,在进行计算时,会将某些数字拆分开来再进行重新组合,这样的方法叫拆分法。
例题1:101+75=(100+1)+75=100+75+1=176例题2:125×32=125×8×4=1000×4=4000例题3:999×999+1999=999×999+(1000+999)【将1999拆分】=999×999+999+1000 去括号,并使用交换律交换位置=999×999+999×1+1000 为使用乘法分配律,故将原式变形,给拆分出来的999乘以1 )=999(999+1)+1000 使用 乘法分配律,提取999=999000+1000=1000000例题4:33333×66666+99999×77778此题数字中最为特殊的是77778,我们发现这个数字加上22222正好等于100000,所以最好能从其他数字中拆分出来22222。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只有66666可以拆出,所以将66666拆分成22222×3。
原式=33333×3×22222+99999×77778=99999×22222+99999×77778=99999(22222+77778))=00例题5:13000÷125=13×1000÷125=13×8=104例题6:÷= 1988×10001÷2000×10001=1998÷2000,即19982000二、归零法:为了方便计算或能使计算变得简便,在进行计算时,要在计算式中加上一个数再减去同一个数的方法叫归零法。
(即等于加了个“0”,所以叫归零法)例题1:12+14+18+116+132+164+1128=12+14+18+116+132+164+1128+1128-1128…在上式中,我们加了一个1128又减去了一个1128,等于没加没减。
带有时分和秒的时间计算总结
带有时分和秒的时间计算总结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指引着我们的日常活动和决策。
除了基本的年、月、日,我们还常常使用时分秒来计算和衡量时间。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带有时分秒的时间计算方法和技巧,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
1. 时分秒的基本单位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它表示一秒钟的时间长度。
时和分是基于秒的衍生单位,1小时等于3600秒,1分钟等于60秒。
2. 时分秒的加法计算在时分秒的加法计算中,我们需要将时、分、秒分别相加并进位。
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将秒数相加。
若相加结果大于等于60秒,则进位至分钟。
- 其次,将分钟数相加。
若相加结果大于等于60分钟,则进位至小时。
- 最后,将小时数相加。
例如,计算时间总和为10小时30分钟40秒和5小时45分钟55秒: - 秒数相加:40秒 + 55秒 = 95秒。
进位至分钟后,剩余35秒。
- 分钟数相加:30分钟 + 45分钟 + 进位的1分钟 = 76分钟。
进位至小时后,剩余16分钟。
- 小时数相加:10小时 + 5小时 + 进位的1小时 = 16小时。
因此,10小时30分钟40秒和5小时45分钟55秒的时间总和为16小时16分钟35秒。
3. 时分秒的减法计算在时分秒的减法计算中,我们需要将时、分、秒分别相减并借位。
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将被减数的秒数减去减数的秒数。
若结果为负数,则借位至分钟。
- 其次,将被减数的分钟数减去减数的分钟数。
若结果为负数,则借位至小时。
- 最后,将被减数的小时数减去减数的小时数。
例如,计算时间差为15小时20分钟30秒减去8小时10分钟25秒: - 秒数相减:30秒 - 25秒 = 5秒。
- 分钟数相减:20分钟 - 10分钟 = 10分钟。
借位至小时后,剩余50分钟。
- 小时数相减:15小时 - 8小时 - 借位的1小时 = 6小时。
因此,15小时20分钟30秒减去8小时10分钟25秒的时间差为6小时50分钟5秒。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总结及类型归类
一、加法计算方法:1.加法的交换律:a+b=b+a。
这意味着可以改变加法算式中两个数字的顺序,而结果不变。
例如,5+3=3+52.加数和加数的分解:将一个加数分解成两个加数,再进行相加。
例如,6+7=6+4+3=10+3=133.进位法:当相加的两个数的个位数之和大于等于10时,要进位。
例如,7+9=1(进位)+6(个位数之和)=164.扩展法:将一个加数拆分成十位数和个位数,再进行相加。
例如,8+7=10+5=15二、减法计算方法:1.减法的交换律:a-b≠b-a。
减法不满足交换律,所以要注意被减数和减数的顺序。
例如,8-3≠3-82.借位法:当被减数的个位数小于减数的个位数时,要向十位借位。
例如,14-8=13-7=63.减法的补数法: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可以使用补数法。
例如,17-9=17+(10-9)=17+1=18三、乘法计算方法:1.相等乘法:当两个因数相等时,积也相等。
例如,4×4=162.乘法交换律:a×b=b×a。
这意味着可以改变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的顺序,而结果不变。
例如,3×4=4×3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这意味着先将两个数相加后再乘以一个数,与先把这个数分别乘以这两个数,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是相等的。
例如,3×(4+2)=3×4+3×2=184.乘法的吸收律:a×(b+c)=a×b+a×c。
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积等于一个和的其中一部分,那么它也等于另一部分。
例如,5×(7+3)=5×7+5×3=50。
四、除法计算方法:1.除法的定义:a÷b=c,其中a被除数,b是除数,c是商。
除数乘以商等于被除数,被除数除以商等于除数。
例如,20÷4=52.余数法:将被除数减去除数的整数倍,直到减去的结果小于除数为止,得到的最后一个差就是余数,而减去的次数就是商。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总结及类型归类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乘除法篇一、乘法:1.因数含有25和125的算式:例如①:25×42×4我们牢记25×4=100,所以交换因数位置,使算式变为25×4×42. 同样含有因数125的算式要先用125×8=1000。
例如②:25×32 此时我们要根据25×4=100将32拆成4×8,原式变成25×4×8。
例如③:72×125 我们根据125×8=1000将72拆成8×9,原式变成8×125×9。
重点例题:125×32×25 =(125×8)×(4×25)2.因数含有5或15、35、45等的算式:例如:35×16我们根据需要将16拆分成2×8,这样原式变为35×2×8。
因为这样就可以先得出整十的数,运算起来比较简便。
3.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例如:56×32+56×68我们注意加号两边的算式中都含有56,意思是32个56加上68个56的和是多少,于是可以提出56将算式变成56×(32+68)如果是56×132—56×32 一样提出56,算是变成56×(132-32)注意:56×99+56 应想99个56加上1个56应为100个56,所以原式变为56×(99+1) 或者56×101-56 =56×(101-1)另外注意综合运用,例如:36×58+36×41+36 =36×(58+41+1)47×65+47×36-47 =47×(65+36-1) 4.乘法分配律的另外一种应用:例如:102×47我们先将102拆分成100+2 算式变成(100+2)×47 然后注意将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与括号外的47相乘,算式变为:100×47+2×47例如:99×69 我们将99变成100-1 算式变成(100-1)×69 然后将括号里的数分别乘上69,注意中间为减号,算式变成:100×69-1×69二、除法:1.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例如:32000÷125÷8 我们可以将算式变为32000÷(125×8)=32000÷10002.例如:630÷18 我们可以将18拆分成9×2 这时原式变为630÷(9×2)注意要加括号,然后打开括号,原式变成630÷9÷2=70÷2三、乘除综合:例如6300÷(63×5)我们需要打开括号,此时要将括号里的乘号变为除号,原式变为6300÷63÷5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加减法篇一、加法:1.利用加法交换律例如:254+158+246我们首先观察发现254与246相加可以凑成整百,于是交换158和246两个加数的位置,变成254+246+158。
数学计算技巧总结口算竖式运算方法
数学计算技巧总结口算竖式运算方法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学计算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口算竖式运算又是数学计算的基础,在提高我们数学计算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下面我将总结一些常见的口算竖式运算方法以供参考。
一、加法运算加法运算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运算之一,也是最简单的运算之一。
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进位的情况。
比如:56 + 78= ? 在进行这个运算时,我们可以先将56和78对应的数位进行相加,得到134,然后再将没有进位的数位相加,得到个位的4和十位的12。
由于十位的12需要向百位进位,所以最后的结果是134。
而在处理进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得到的结果作为进位的数。
举个例子:38 + 47 = ? 我们可以先将个位数8和7相加,得到15,然后再将十位数3和4相加得到7,最后将这两个结果相加,得到72。
二、减法运算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的逆运算,当我们进行减法运算时,常常会遇到借位的情况。
比如:79 - 45 = ? 在进行这个运算时,我们可以先将79和45对应的数位进行相减,得到34,然后再将没有借位的数位相减,得到个位的9和十位的3。
由于个位的9需要向十位借位,所以最后的结果是34。
在处理借位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减得到的结果作为借位的数。
举个例子:61 - 28 = ? 我们可以先将个位数1和8相减,得到3,然后再将十位数6和2相减得到4,最后将这两个结果相减,得到43。
三、乘法运算乘法运算是比加法和减法更为复杂的一种运算。
在进行乘法运算时,我们需要注意各个数位上的对应关系。
比如:37 × 62 = ? 在进行这个运算时,我们可以先将个位数7和个位数2相乘,得到14,然后再将个位数7和十位数6相乘得到42,在将十位数3和个位数2相乘得到6,最后将这三个结果相加得到266。
在进行乘法运算时,我们还可以使用分配率来简化计算过程。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积计算方法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积计算方法总结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研究体积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内容。
本文将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积计算方法进行总结。
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体积计算方法,适用于规则形状的物体。
根据物体的形状,通过测量各个边的长度来计算体积,具体步骤如下:1. 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或底面积),记录所得数据。
2. 使用体积公式,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即体积 = 长度 ×宽度 ×高度。
相同体积法相同体积法适用于无法直接测量的物体,通过与已知同体积的物体进行对比,并利用相似三角形或比例等关系进行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1. 找到一个已知体积的物体,确定其体积数值。
2. 将待计算物体与已知物体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形状和尺寸。
3. 利用相似三角形或比例等关系,根据已知物体的体积计算出待计算物体的体积。
物体分割法物体分割法适用于无规则形状的物体,将其分割成多个规则形状的部分,再计算每个部分的体积,并将各部分体积相加得到整个物体的体积。
具体步骤如下:1. 将无规则形状的物体分割成几个规则形状的部分,例如长方体、圆柱体等。
2. 分别测量每个部分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或底面积),记录所得数据。
3. 使用体积公式,根据每个部分的测量数据计算出其体积。
4. 将各部分的体积相加,得到整个物体的体积。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体积计算方法的总结。
通过直接测量法、相同体积法和物体分割法,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物体的形状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足
{
H(xi) = f (xi)
H′(xi) = f ′(xi)
基函数法: 构造基 {gi, hi}0≤i≤n 满足:
{ gi(xj ) = δij
gi′(xj ) = 0
{ hi(xj) = 0
h′i(xj ) = δij
则:
∑
∑
H(x) =
f (xi)gi(x) +
f ′(xi)hi(x)
0≤i≤n
1.2 多项式插值的基本原理
取 Φ 的一个 n + 1 维子空间, 基为: ϕ1, ϕ2, · · · , ϕn+1 . 则 2.1 中 ϕ 存在唯一的充要条件是:
ϕ1(x0) ϕ2(x0) · · · ϕn+1(x0)
ϕ1(x1) ϕ2(x1) · · · ϕn+1(x1)
...
...
...
...
1 插值
1.1 定义
f 为 [a, b] 上的函数, x0, x1, · · · , xn 为该区间上互不相同的点. 给定函数类 Φ , 若有 ϕ ∈ Φ , 满足: ϕ(xi) = f (xi) (0 ≤ i ≤ n)
则称 ϕ(x) 为 f (x) 关于节点 x0, x1, · · · , xn 在 Φ 上的插值函数.
1.4.2 差商的性质
1, f [x0, x1, · · · , xn] 可表示为 f (xi) 的线性组合, 可由对比 n 阶 Newton 插值和 Lagrange 插值的最高次项系数
得到.
f [x0, x1, · · · , xn] = ∑ ∏ f (xi) 0≤i≤n (xi − xj )
j̸=i
向前差商:
f ′(x0)
≈
f (x0
+
h) h
−
f (x0) ,
其误差为
R(x)
=
− h f ′′(ξ) 2
∼
O(h).
向后差商:
f ′(x0)
≈
f (x0)
−
f (x0 h
−
h) ,
其误差为
R(x)
=
− h f ′′(ξ) 2
∼
O(h).
中心差商:
f ′(x0)
≈
f (x0
+
h) − f (x0 2h
=
∏
0≤k≤n,k̸=i
x − xk xi − xk
则
∑
ϕ(x) = Ln(x) =
f (xi)li(x)
0≤i≤n
li 与 xi 之间的转换矩阵的求法: 对 f (x) = xk 进行 Lagrange 插值即可. 即:
1
1 1 ··· 1
l0
x ...
=
样条函数如下:
Si(x)
=
(1
−
2(x
−
xi)
xi
1 − xi+1
)(
x xi
− xi+1 − xi+1
)2f
(xi)
+
(1
−
2(x
−
xi+1)
1 xi+1 −
xi
)(
x − xi xi+1 − xi
)2f
(xi+1)
+
(x
−
xi
)(
x xi
− xi+1 − xi+1
)2mi
+
(x
−
xi+1)(
x − xi xi+1 − xi
f (x) − L(n1)
≈
x − x0 x − xn+1
(L(n1)
− L(n2))
1.4 Newton 插值
1.4.1 插值形式的构造 构造插值多项式如下形式:
Nn = a0 + a1(x − x0) + a2(x − x0)(x − x1) + · · · + an(x − xn(x) = (n + 1)! (x − x0)(x − x1) · · · (x − xn) 其中: ξ ∈ [min{x, xi}, max{x, xi}] , 这是因为当 x 不同时, Rn 中的 ξ 取值亦不同.
事后估计: 当 |f n+1(x)| 较大且缓变时, 分别以 {xi}0≤i≤n, {xi}1≤i≤n+1 做插值节点, 得到 L(n1), L(n2), 由 R1/R2 知:
Rn′ (xi)
=
f (n+1)(ξ) (n + 1)!
∏ (xi
−
xj )
j̸=i
2.2 数值积分
2.2.1 基本概念
数值积分, 即用一些离散点上函数值的线性组合近似求解积分的方法, 如下式, 其中 αi 成为积分系数.
∑n
∫b
In(f ) ≜ αif (xi) ≈ f (x)dx ≜ I(f )
样条函数如下:
Si(x)
=
(xi+1 − 6hi
x)3 Mi
+
(x
− xi)3 6hi
Mi+1
+
f (xi)(xi+1
−
x) + hi
f (xi+1)(x
−
xi)
−
hi 6
((xi+1
−
x)Mi
+
(x
−
xi)Mi+1)
称下式为 M 关系式:
µiMi−1 + 2Mi + λiMi+1 = di
其中
hi = xi+1 − xi,
x0 ...
x1 ...
··· ...
xn ...
l1 ...
xn
xn0 xn1 · · · xnn
ln
注意: li 仅与 xi 的选取有关.
误差: 定义为 Rn(x) = f (x) − Ln(x) , 若 f ∈ Cn+1[a, b] , 则 f (n+1)(ξ)
xi f (x1) 一阶差商
二阶差商
三阶差商
···
n 阶差商
x0 f (x0)
x1 f (x1) f [x0, x1]
x2 f (x2) f [x1, x2]
f [x0, x1, x2]
...
...
...
...
...
xn f (xn) f [xx−1, xn] f [xn−2, xn−1, xn] f [xn−3, xn−2, xn−1, xn] · · · f [x0, x1, · · · , xn]
数值计算方法内容总结*
0 总述
计算方法是设计求数学问题的数值近似解方法的一门学科. 在总述中, 约定: 设 x∗ 为准确值, x 为 x∗ 的一个近似值.
0.1 误差
称 e = x∗ − x 为 x 的绝对误差. 若 |e| < ε, 称 ε 为 x 的一个绝对误差限. 称如下定义的 er 为相对误差. 若 |er| < εr, 称 εr 为 x 的一个相对误差限
2, 差商值与中括号中项的顺序无关. 3, 若 f 为 n 次多项式, 则 f [x, x0, x1, · · · , xk−1] 为 n − k(k ≤ n) 次多项式. 若 k > n, 此式为 0.
1.5 Hermite 插值
给定 f ∈ C1[a, b] , 定义 f 关于节点 {xi}0≤i≤n 的 (二重密切)Hermite 插值为 H(x) , 它是一个 2n + 1 次多项式,
M 关系式:
将样条函数连接处二阶导数值记为 Mi(1 ≤ i ≤ n − 1) , 端点处样条函数二阶导数值设为 S′′(a) = M0, S′′(b) = Mn
M0 = Mn = 0 称作自然边界条件; S′′(a) = f ′′(x0), S′′(b) = f ′′(xn) 称为固支边界条件.
对 S′′(x) 做分段线性插值, 两次积分产生 2n 个系数, 利用 2n 个端点取值约束得到用 Mi 表示的 S(x) . 此 S(x) 中含有 n − 1 个未知参数, 即 Mi(1 ≤ i ≤ n − 1) , 利用 n − 1 个连接处一阶导数连续的约束可解 出.
误差: 每段上的误差即为一阶线性插值的误差, 设 M2 为 f ′′(x) 在 [a, b] 上的上界, 则分段线性插值的误差限为:
|f (x) − P (x)| ≤ M2 ( xi+1 − xi )2
2
2
1.6.2 三次样条插值
利用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 满足全局二阶光滑的一种分段插值. 注意到, 端点能提供 2n 个约束条件, 段间连接点一二阶导数连续提供了 2(n − 1) 个约束条件, 但是决定三次 样条插值共需要 4n 个参数, 所以需要更多的两个约束, 可加入端点处的一阶或二阶导数值来限制. 设区间 [a, b] 的分割为 a = x0 < x1 < · · · < xn = b, Si(x) 为区间 [xi, xi+1] 上的样条插值函数.
e x∗ − x x∗ − x er = x∗ = x∗ ≈ x
0.2 有效位数
如果 |e| 不超过 x 的某一位的半个单位, 从这一位起直到前面第一位非零数字为止所有的数字的个数为 n , 称 x (作为 x∗ 的近似值) 有 n 位有效数字.
0.3 计算中应注意的几点
1. 防止两个相近的数字相减 — 否则相对误差较大. 2. 避免很小的数做分母 — 否则绝对误差较大. 3. 防止大数 ‘吃’ 小数 — 改进算法, 提高精度. 4. 尽量减少总的运算次数. 5. 设计稳定的收敛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