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2)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合集下载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一、课题背景与理解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了解物体的密度,特别是在材料科学、物理学等专业领域中。

本题旨在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物质的密度及其影响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目标1. 掌握物质密度的基本观点。

2. 理解影响物质密度的主要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3. 进修利用实验器械进行测量和分析。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所需实验设备:天平、量筒、烧杯、水、盐水、溢出液体容器、电子秤、热膨胀系数表等。

所需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固体和液体样品(如棉花、纸巾、食用油、砂糖等)、准确记录数据的计时器、天平以及应用过的清洗液。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 初步观察并记录各物质的密度,以便于后续实验数据分析。

2. 根据题目要求,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

3.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别计算每个物质的密度值。

4. 分析比较各个物质密度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结论。

五、实验预期结果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各种物质密度与其性质的干系,例如:1. 同种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下的密度差别,可能是因为物质结构和分子排列方式的不同导致的;2.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同一物质的密度会发生变化,这可能是由于物质内部热量分布的影响;3. 压力改变可能会使物质的体积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密度。

六、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应用实验设备前要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或触电等情况的发生。

3. 数据记录要清晰、准确,避免错误影响实验结果。

七、实验反思与改进对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钻研,可以发现物质密度与许多因素之间的干系,从而为其他相关领域的钻研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也要反思本次实验的不足的地方,以便在以后的实验中进行改进。

八、附录包括以下内容:1. 对各物质的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的钻研文献。

2. 用于实验的一般物理原理参考资料。

九、作业评判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对作业进行打分。

《第四章 第3节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密度概念,理解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检测:完成《物质的密度》作业附页1,包括填空、选择和简答题三个部分。

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确保答题的准确率。

2. 实验操作:选择两种不同(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铁块和铝块、水和油等)的物质,测量它们的密度。

按照实验步骤,记录并填写实验报告表格,并注意实验的安全性。

3. 应用能力培养:完成《物质的密度》作业附页2中的案例分析,根据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4. 拓展思考:你认为密度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你的猜想,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禁止抄袭。

2. 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拍照上传至学习平台。

3. 书写答案要工整清晰,按照题目要求格式答题。

四、作业评价1. 老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分数,并进行批注。

2. 鼓励学生们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3.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会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理解。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2. 学生可以将作业中的疑惑、心得或收获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3. 老师也会根据作业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包括优点和不足,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这次作业的设计,我们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密度这一重要概念,同时也希望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这类作业,我们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并拍照上传至学习平台。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3节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3节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密度概念有深入理解,能够区分不同物质在质量和体积相同时,其密度如何变化。

2. 学生能够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三种不同物质(如水、铝、铁),利用天平、量筒等工具进行密度测量实验。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比较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并讨论物质密度的变化规律。

2. 报告撰写: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原因,提出进一步优化实验的措施。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就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密度这一知识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在课堂上分享。

三、作业要求1. 实验操作作业:要求学生认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准确的数据,并及时分析实验结果。

2. 报告撰写:作业需保证报告内容清晰、准确,分析问题深入,总结有建设性。

3.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要求成员积极参与,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4. 提交时间:请在课后一周内提交所有作业。

四、作业评价1. 实验操作作业: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数据分析是否准确。

2. 报告撰写:评价报告内容是否完整、逻辑是否清晰、分析是否深入。

3. 小组讨论:评价小组讨论中成员的参与度、观点是否具有创新性,以及是否能够尊重并吸收其他成员的观点。

五、作业反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抽查,并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

对于完成质量高的作业,我们将给予表扬;对于完成质量较低或存在问题的作业,我们将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知识。

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本次作业,我们期待看到你们的精彩表现!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3. 增强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4.3物质的密度(2)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4.3物质的密度(2)教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根据ρ=m/V计算密度。
演练场:1.某人买得一尊“金佛”,测得它的质量为4450克,体积为500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若不是,可能是什么材料做的?
2.求物体的质量。
例2.一个实心铜像,密度是8.9克/厘米3,体积是10米3,则这个铜像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
演练场:(1)P138课后练习第1题。
延伸:在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中,哪些物质的密度比水大(或小)?如何判断?
一般物质固态的密度要大于其液态的密度,但水却恰恰相反,它在4℃时密度最大。冬季气温下降时,湖里靠近水面的湖水总是先结冰,只要湖水不是很浅,湖底的水仍保持在4℃左右而不会结成冰。因此,水中的鱼虾能够生存。
思考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因为水结冰后膨胀引起的?
装满水的玻璃瓶(如啤酒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被胀破。
(2)某工地需用密度为1.4 ×103千克/米3的砂子50米3,若用一辆载重量为5吨的汽车运载,至少需运载几趟?
3.求物体的体积。
例3.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试估计你的身体的体积?
分析:
思考:在质量一定时,物质的密度越大,它的体积就________。
学以致用:书本读图,养乐多放冰箱里变大。
原因:水结成冰后,密度减小,体积变大
《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教案
时 间
月 日
执教人
集体研讨
辅备人
课 题
物质的密度(2)
教学目标
1.能写出密度的定义式,及其变形公式
2.熟练书写密度单位及其换算
3.能应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1.能写出密度的定义式,及其变形公式
3.能应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3.能应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024_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3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2024_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3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3节物质的密度(3)1.测物体密度的试验原理是要先测出该物体的__ __和__ __,用到的仪器分别是__ _ _和__ __。

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2.测量规则形态固体的密度,可先用__ __测出它的质量,再用__ __测出它的长度,然后利用规则形态固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出该固体的体积,最终利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出它的密度。

3.测量不规则形态固体的密度,可先用__ __测出它的质量,再用__ __测出它的体积,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_ ___(填“能够”或“不能”)浸没在液体中,最终利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出它的密度。

4.测量液体的密度,我们可用__ __测出它的质量,再用__ __干脆测出它的体积,然后利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出该液体的密度。

【夯实基础】1.要测量食盐水的密度,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A.量筒、天平、烧杯 B.量筒、天平C.量筒、直尺 D.量筒、天平、水2.在依据密度定义式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时,首先要测量的是( )A.量筒内水的体积B.固体放入量筒后水的体积C.固体质量D.随意测哪个3.试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测量值和最小刻度,要求一次较精确地量出100g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应选用的量筒是( )A.500mL 10mLB.100mL 2mLC.250mL 5mLD.50mL 2mL4.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比水密度小的木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中错误或多余的是( )A.用天平称出木块的质量B.取一个量筒量取肯定体积的水,记录示数C.将铁块浸没在盛水的量筒内,登记此时的体积示数D.将铁块和木块系到一起后再浸没在量筒的水中,登记此时的体积总示数5.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试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

对上述试验步骤所持的观点正确的是( )A.所测出醋的体积肯定不精确,不行取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步骤合理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行取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6.科学家发觉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 1.2572kg/m3,从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05kg/m3。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3 物质的密度 学案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3 物质的密度  学案设计

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学会用密度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用密度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密度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灵活应用。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二、自主学习1.求物质的密度公式为:2.求物质的质量公式变为:3.求物质的体积公式变为注:强调物质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三、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和应用【应用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1.质量为8.8克,体积为0.55厘米³ ,通过计算鉴别一下这个戒指是纯金的吗?(已知金的密度为19.3×103千克/米³)若将它截取一半,它的密度又为多少?密度的定义 密度的定义式 密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 换算关系常用单位【应用2】可以用来求物质的质量2.游泳池长50米,宽20米,水深2米,求游泳池中水的质量。

(假设游泳池各处深度相同)【应用3】可以用来物质的体积3.测得一不规则的铁块质量为158克,则该铁块的体积是多少?(已知ρ铁=7.9×103千克/米³)思考:一瓶煤气使用一个月后,瓶内气体的质量如何变化?体积如何变化?密度又如何变化?例题1:一个质量为158克,体积为50厘米³的铁球,问,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铁的密度是7.9×103千克/米³ )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例题2:质量为68克的空瓶,装满水后的质量为184克,若用该瓶装满煤油,问煤油的质量为多少?(煤油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³)(点评:密度计算应从最基本的公式入手,密度公式及其两个变形公式的应用必须熟练掌握。

并且注意隐含的一些不变或相等,比如用瓶子装水和油,由于瓶子的容积一定,能装入的油和水的体积相等)四、课堂小结(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

但是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均。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密度及题型(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密度及题型(含答案)

密度及题型一、物质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符号:ρ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立方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同一状态,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通常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说成“密度与质量成正比或与体积成反比”都是错误的!2、 密度的公式: ρ=V m (公式变形:m=ρV V=ρm ) 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3、密度的单位:(1)常用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 或 克/立方厘米(质量/体积单位就可)(2)两者的关系: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 1千克/立方米=1×10-3 克/立方厘米(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立方米或1克/立方厘米(4)单位转化: 1毫升 = 1立方厘米 = 1×10-6立方米 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 = 1×10-3升 1升=10-3立方米例、(1)ρ铝=2.7克/厘米3=________千克/米3。

(2)ρ铜=8.9克/厘米3=________千克/米3。

(3)ρ水银=13.6×103千克/米3=________克/厘米3。

(4)ρ水=1000千克/米3=________克/厘米3。

4、密度测量(1)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①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①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①由ρ=m/V=m/(V2-V1)计算得出物体的密度。

(2)测液体体体积的方法(差值法):①在烧杯内倒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其质量m1;①将烧杯内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里,记下此时的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1;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的液体的质量m2;①量筒内液体的质量为m1-m2①由ρ=m/V=(m1-m2)/V1计算得出物体的密度。

4.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4.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工具,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2.拓展要求:
-学生应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通过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资源,进一步了解物质密度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拓展学习。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拓展学习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如撰写读后感、参与课堂讨论等,提升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使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实验活动,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密度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质的密度计算方法。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物质的基本概念,对质量和体积有一定的理解。他们可能已经通过实验和数学计算了解了密度的概念,但可能对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还有待提高。

4.3物质的密度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4.3物质的密度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4. 实验操作评价: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表现,可以评价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任务,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并对其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5. 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给予学生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个别谈话、作业批改、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学生学习档案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密度概念,掌握密度测量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应用。
3. 课后拓展应用
-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内容,布置有关密度计算的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积极发言、倾听他人意见、合作解决问题等,可以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能力和进步。
3. 随堂测试:随堂测试是检验学生对密度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测试学生对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和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通过随堂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4.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激发科学探究的内在动机。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4.3.2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4.3.2
第4章 第3节 第2课时 密度的计 算与应用
基础巩固 探究创新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一定量的冰熔化成水,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密度不变,体积变大 B.密度变小,体积增大 C.密度变大,体积变小 D.密度不变,体积变小
2.2017·株洲 2017年5月18日, 我国全球首次海域试采可 燃冰( 固态天然气水合物 ) 在南海取得成功 ,已知 1 m3 的 可燃冰的质量约 0.9 t, 则可燃冰的密度最接近于下列哪种物 质( A ) A.水 B.空气 C.铁 D.铅
关系为 m 甲>m 乙>m 丙,由 ρ=Vm可知,ρ 甲>ρ 乙>ρ 丙;当 m 乙=10 g 时,
V 乙=10
cm3,则
ρ
乙=mV乙乙=1100
g cm3=1.0
g/cm3=ρ 水,所以,ρ乙=ρ水,
则ρ丙<ρ水。
9.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ρ 铝=2.7×103 kg/m3,ρ 铜=8.9×103 kg/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 B.铝球一定是实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 C.铜球和铝球一定都是空心的 D.铝球和铜球一定都是实心的
4.2017·百色 分别由甲、乙两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 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38-K-1所示。分析图像可知,两种物质 的密度之比ρ 甲:ρ 乙为( D ) A.1∶2 B.2∶1 C.4∶1 D.8∶1
图38-K-1
[解析]
根据密度计算公式
ρ=Vm,可得
ρ
40 甲=10
g cm3=4
g/cm3,ρ
7.只有量筒,要取24 g酒精(酒精的密度为0.8×103 kg/m3), 下列正确的是( D ) A.在量筒中量出体积21 mL的酒精 B. 单用量筒是做不到的,必须有天平 C.在量筒中量出体积7 mL的酒精 D.在量筒中量出体积30 mL的酒精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4.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使用量筒的方法,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科学意义。

3、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总结归纳间接测量科学量的一般方法。

4、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科学意义加深理解,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有控制误差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策略】本节是在学习质量、密度的概念以及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以测量物质的密度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学会鉴别物质的方法,很好“”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会间接测量一个科学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器材】学生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拴有细线的石块、烧杯、水、小烧杯、盐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请同学们帮我想想办法,如何才能知道这些奖牌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板书:第四学生回答:测量奖牌的密度,然后与密度表对照,就可以知道是哪种材料做成的。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入手,使课堂充满生命力。

让学生感受从生活走向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科学的过程。

二、探求新知:测量物质的密度方法及实验步骤1、提问: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呢?根据的公式是?板书:实验原理:ρ=m/v。

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在实验中应选用哪些测量工具?3、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相关知识,请同学回忆天平的使用方法?4、如何测得物体的体积呢?比如长方体、一杯液体、一个不规则的小石块?5、学生自主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请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量筒,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mL和cm3之间是什么换算关系?(2)该量筒的测量范围(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图中画出了使用量筒读数时的几种做法。

《第四章第3节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3节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加深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与认识,能掌握密度的基本定义及单位。

2. 学会利用基本工具测量物质密度,培养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一)理论学习1. 复习课本中关于“物质的密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完成教师提供的学习笔记模板,归纳整理相关概念。

2. 完成小测试,加深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应用范围等知识点的掌握。

(二)实验操作1. 准备实验器材:天平和量筒等。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独立完成对某物质的密度测量,包括取样、称重、量体积等环节。

3. 记录实验数据,计算密度,并绘制相关表格和图形,展示测量过程及结果。

(三)探究作业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或个人生活经验,选取生活中常见物质,比较其密度差异,分析原因,撰写短文或制作小报告。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并保证准确率。

2. 实验操作部分需按照教师指导的步骤进行,注意安全使用实验器材,并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探究作业需结合生活实际,选取的物品要具有代表性,分析要深入、合理。

4. 所有作业需按时提交,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完成情况、实验操作过程及结果、探究作业的深度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探究作业的创新性等。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优秀作品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与分享。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共性问题进行解答与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业,分享学习经验与方法,促进互相学习与进步。

4. 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与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些兴趣与动力。

通过以上的作业设计旨在全面、系统地锻炼学生对《物质的密度》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实践操作能力。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2)

第四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2)

4.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度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科学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难点: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二、新课教学1.建立密度的概念(1)实验一:测量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思考:如果是铁块或木块,这个比值和铝块的一样么?(4)实验二:测量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量和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是不同的。

因此,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

(5)建立概念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B.密度公式:ρ=m/V;m 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6)密度表1.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大于气体的密度。

2.一些物质密度相同:如冰和蜡,酒精和煤油;3.同种物质的密度与它的物态有关:如冰和水,用符号:“ρ”表示2.密度公式:3.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1g/cm3=1000kg/m3=103kg/m34.密度科学意义: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Vm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3物质的密度(第2课时)密度的测量与应用练习浙教版(2021年整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3物质的密度(第2课时)密度的测量与应用练习浙教版(2021年整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3 物质的密度(第2课时)密度的测量与应用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3 物质的密度(第2课时)密度的测量与应用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4.3 物质的密度(第2课时)密度的测量与应用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3.3 物质的密度课时2 密度的测量与应用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点燃蜡烛会使它上方的扇叶旋转起来,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使附近空气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空气的密度变________,所以热空气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形成气流,气流流过扇叶时,带动扇叶转起来.2.测量大米密度时,小华发现米粒间有空隙,若把空隙的体积也算成大米的体积,将使密度的测量结果偏________。

于是,她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总质量为143g,又测出48g大米,放入瓶中,擦干溢出的水,再测这时的总质量。

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总质量为________g。

由此可以算出这种大米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3.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大,为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0. 46 kg的地沟油,测出其体积为0。

5 L,则该地沟油的密度是________kg/m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4.3.2 密度的应用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4.3.2 密度的应用

夯实基础·巩固练
6.把一块实心金属放入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子中溢出
8 g酒精。若将该金属放入盛满水的同样的杯子中,
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 A )
A.大于8 g
B.等于8 g
C.小于8 g
D.无法确定
夯实基础·巩固练
7.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产品,各项性能均达
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钢
【答案】D
夯实基础·巩固练
8.如图是在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关系时作出 的图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 ) A.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B.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 C.若V甲=V乙, 则m甲<m乙 D.若m甲工厂生产的酒精含水量不得超过10%(按质量计算),当含
且ρ1<ρ2。设两种液体之间不发生混合现象,若甲、
乙两杯内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甲和m乙,则( )
A.m甲<m乙
B.m甲=m乙
C.m甲>m乙
D.无法确定
探究培优·拓展练
【点拨】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密度是两 种液体密度的中间值,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混合,体积 是密度小的大,混合后液体的密度比中间值要小,总质 量等于总体积乘以混合后的密度。
13.有两只质量和容积都相同的瓶子装满了不同液体,
经测定一瓶是水,总质量是5千克,另一瓶是煤油
(ρ煤油=0.8克/厘米3),总质量是4.2千克,那么( C )
A.瓶子的质量是0.5千克 【点拨】通过列方程组求出瓶
B.瓶子的质量是0.8千克 的质量和瓶的容积,
C.瓶子的容积是4分米3
m瓶+1×103 kg/m3V=5 kg, m瓶+0.8×103 kg/m3V=4.2 kg。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物质的密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进修本课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以及密度的观点。

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设计目标:1. 理解物质的密度观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认识和创新思维。

三、设计内容:1. 实验部分:(1)实验一: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要求学生选择不同的物质,如水、铁、木头等,通过实验方法测量它们的密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2)实验二:密度与浮力的干系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密度与浮力的干系,并撰写实验报告。

2. 计算部分:(1)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不同物质的密度,并进行比较分析。

(2)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干系,并进行相关计算。

3. 探究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探究密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撰写探究报告。

四、作业要求:1. 每组学生需完成实验报告、计算部分和探究报告。

2. 实验报告需包括实验目标、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分析结论等内容。

3. 计算部分需清晰展示计算过程,并附上计算结果。

4. 探究报告需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五、评判标准:1. 实验报告的完备性和准确性。

2. 计算部分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3. 探究报告的深度和奇特性。

4. 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作业时间安排:1. 第一周:分组确定,实验准备。

2. 第二周:实验进行,数据记录。

3. 第三周: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4. 第四周:计算部分完成,探究报告撰写。

5. 第五周:作业提交,评判和反思。

七、作业展示形式:1. 实验报告、计算部分和探究报告以书面形式提交。

2. 学生可选择口头展示实验结果和探究效果。

八、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质的密度观点,提高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团队合作认识和创新思维。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密度的观点,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团队合作认识。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密度观点及计算方法。

2. 密度与物质的性质、形状、温度等因素的干系。

3. 密度的实验测量方法及实验设计。

三、教学重点难点:1. 密度的观点及计算方法。

2. 密度与物质性质的干系。

3. 密度的实验测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各种不同密度的物体、天平、容器、水。

2. 实验材料: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实验记录表。

3. 教室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不同密度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密度是什么,为后续进修做铺垫。

2. 理论讲解(20分钟):讲解物质的密度观点及计算方法,介绍密度与物质性质的干系。

3. 实验操作(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物体的密度差别,并讨论密度与物质性质的干系。

5. 实验报告(2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展示。

六、教学评判:1. 实验报告评分:根据实验报告的内容、数据准确性、数据分析等方面评分。

2. 实验操作评判:评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表现评判:评判学生对密度观点的理解水平和对物质性质的分析能力。

七、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密度与其他因素的干系。

2. 鼓励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平衡原理,深入理解密度的观点。

3. 引导学生思考密度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密度的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物质的密度观点及计算方法,培养实验精神和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2)作业
设计(新版)浙教版
1.密度的计算公式ρ=m V。

其变形公式有__ __和__ __。

2.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测密度);
(2)求质量;
(3)求体积。

【夯实基础】
1.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B .体积大的物体,其材料密度一定小
C .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D .铝锅、铝饭盒、铝匙的密度都一样
2.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
A .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
B .用氢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
C .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D .用酒精制成能测量温度的温度计
3.有实心的铜球、塑料球和木球,已知ρ铜>ρ塑料>ρ木,它们的体积相同,下面关于其质量
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铜球的质量最小
B .木球的质量最大
C .铜球的质量最大
D .塑料球质量可能最大
4.[2015·德州]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 3,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
最接近( )
A .一个苹果
B .一名中学生
C .一头牛
D .一辆家用轿车
5.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 制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
4-3-5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3-5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 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6.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为
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0.46 kg的地沟油,测出其体积为0.5 L,该地沟油的密
度是__ _kg/m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由:_ _ _ _。

(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约为0.91×103kg/m3~0.93×103kg/m3)
7.甲、乙两实心金属球体积相等,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3.3倍,则甲球的密度是乙球
密度的__ 倍。

8.李林有一枚寿山石印章,他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78.4g,又用刻度尺测出它的长、宽、
高分别为2cm、2cm、7cm。

问:
(1)这枚印章的体积是多大?
(2)这枚印章的密度是多大?
【能力提升】
9.两铁球质量相等,但体积不等,则( )
A.两铁球一定都是空心球
B.两铁球一定都是实心球
C.两铁球不可能都是实心球
D.两铁球不可能都是空心球
10.用密度为2.7×103kg/m3的铝制成的甲、乙、丙三个不同的正方体,要求他们的边长分
别为0.1m、0.2m、0.3m。

制成后经质量检验员称得它们的实际质量分别是3kg、21.6kg、54kg,质量检验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进了杂质为废品,另一个混进了空气是次品。

则这三个正方体( )
A.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
B.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
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
D.以上结论都不对
11.某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对某种固体的密度和体积的关系作出如图4-3-6中实线所示的图像。

根据图像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4-3-6
A.该固体的密度不随体积的增大而变化
B.该固体的密度为2.0×103kg/m3
C.图中所围S的面积表示固体的质量
D.当该固体的体积为2cm3时它的质量为6g
12.如图4-3-7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

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图4-3-7
A.3∶4 B.4∶3
C.2∶1 D.1∶2
13.[2015·兰州]甲乙两个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1/3,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那么甲的体积是乙的__ __倍。

14.一尊大理石人像的体积大约是质量为50kg的人的体积。

若大理石的密度为2.7×103kg/m3,人的密度为1.0×103kg/m3,可以估算出这尊石像的质量约是__ __kg。

15.夏天,用橡皮膜封闭一锥形瓶的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后,瓶口的橡皮膜会向下凹,如图4-3-8所示,由此可知: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密度__ (选填“变大”“不变”
或“变小”)。

根据气体密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
气体,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的理由是_ _ __ 。

图4-3-8
16.测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密度:
图4-3-9
(1)如图4-3-9,小石块质量为52 g,小石块体积为__ ,则小石块密度为_ ;
(2)若实验中称质量时,调节天平,指针右偏,放上小石块和砝码后平衡。

测小石块体积时,
读小石块浸入前水的体积时视线仰视,读小石块浸入后水的体积时视线俯视,则实验结果会
__ 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7.如图4-3-10所示,一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
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
图4-3-10
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恰好升到瓶口,求:
(1)瓶内石块的体积;
(2)石块的密度。

【拓展创新】
18.甲、乙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是ρ甲、ρ乙,由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制成的合金(体
积不变),它的密度为( )
A.
ρ甲+ρ乙2 B.ρ甲ρ乙ρ甲+ρ乙 C.2ρ甲ρ乙ρ甲+ρ乙 D.ρ甲ρ乙2(ρ甲+ρ乙)
19.一个体积为30cm 3的铜球,质量是178g ,问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灌
满水后的总质量为多少?(ρ铜=8.9×103kg/m 3
)
参考答案
1.m =ρV V =m /ρ
夯实基础
1.D 2.C 3.C 4.C 5.B
6.0.92×103 不能鉴别,因为地沟油的密度和食用油差不多
7.3.3
8.V =2cm×2cm×7cm=28cm 3 ρ=m V =78.4g÷28cm 3=2.8g/cm 3
能力提升
9.C 10.B 11.D 12.C
13.1.5
14.135
15.变大 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应该贴近地面爬行
16.20cm 3 2.6g/cm 3 偏小
17.1×10-4m 3 2.5×103kg/m 3
拓展创新
18.C
19.空心的 188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