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强度公式选择
浙江省暴雨强度公式
浙江省暴雨强度公式浙江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大省,其气候特点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暴雨强度也呈现出日益增加的趋势。
因此,了解和掌握浙江省暴雨强度的计算公式对于城市规划、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暴雨强度公式的定义暴雨强度公式是用来计算某一地点在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大小的公式。
在浙江省,暴雨强度公式通常采用以下形式:Q = (1242/t+4.48)/5.62其中,Q为暴雨强度(单位:毫米/分钟),t为时间(单位:分钟),该公式适用于浙江省大部分地区的暴雨强度计算。
二、暴雨强度公式的应用1、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暴雨强度的计算对于排水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
根据暴雨强度公式,可以计算出不同区域的暴雨强度,进而确定排水系统的规模和设计标准。
同时,还可以根据暴雨强度公式对城市的防洪标准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城市安全。
2、防洪减灾在防洪减灾方面,暴雨强度公式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根据暴雨强度公式,可以预测出某一地区的降雨量大小,进而评估该地区的洪涝风险。
同时,可以根据暴雨强度公式对水库的蓄水量进行合理调整,避免因降雨过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三、暴雨强度公式的解析1、系数调整在暴雨强度公式中,系数的调整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而定的。
因此,在应用暴雨强度公式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系数调整,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时间尺度暴雨强度公式中的时间尺度是分钟,这意味着计算出的降雨量是每分钟的平均降雨量。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将时间尺度进行调整,如将分钟调整为小时或日等,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四、总结浙江省暴雨强度公式的应用与解析对于城市规划、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掌握暴雨强度公式,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降雨量大小,进而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在应用暴雨强度公式时需要注意系数的调整以及时间尺度的选择,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是指在短时间内突发而且降水量极大的降水现象,给城市和农田带来严重
的洪涝灾害。
对暴雨的准确预警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暴雨强度是描述暴雨降水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用公式来表示。
暴雨强度的定义
暴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降水量,通常用毫米/小时表示,即在1
小时内单位面积上的降水量。
暴雨强度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暴雨的强弱程度,对暴雨的分类和预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暴雨强度公式推导
暴雨强度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
$$ I = \\frac{1}{t} \\times V $$
其中,I为暴雨强度,单位为毫米/小时;t为单位时间(小时);V为单位面
积上的降水量,单位为毫米。
暴雨强度公式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暴雨强度公式可以帮助气象部门和灾害防治部门进行暴雨预警
和防范措施的制定。
通过监测降雨量和时间,可以计算出实时的暴雨强度,从而准确地预测暴雨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提高预警响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此外,暴雨强度公式也可以应用于城市防汛工作和农田排水管理中。
在城市排
水系统设计中,合理制定暴雨强度标准,可以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抗暴雨能力,减少城市内涝的风险。
在农田排水管理中,根据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出不同暴雨情况下的排水需求,有助于农田排水设施的设计和规划。
结语
暴雨强度公式是描述暴雨强度的重要工具,其应用范围广泛,对暴雨预警和防
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暴雨强度公式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暴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减少暴雨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整理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20 年月日A4打印/ 可编辑(一)总公式(二)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附件南丹县城市排水防涝暴雨强度公式及计算图表(设计用表)河池市安信达气象灾害防御技术服务中心2019年1月说明1.本计算公式和图表是根据南丹国家气象站52年(1966~2017年)的连续自记雨量记录为基础,采用“年最大值法”对暴雨样本资料进行选样,由耿贝尔分布曲线拟合数据,得到P-i-t 关系表,再由最小二乘法求解公式参数得到。
2.以重现期2、3、5、10、20、30、50、100(年)相应的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查算表(表二),设计暴雨强度可按选定设计重现期直接查用表中对应的数值(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见表一)。
3.若采用其它重现期,设计暴雨强度可用暴雨强度总公式计算: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升/(秒·公顷)]i—设计暴雨强度(毫米/分钟)P—设计暴雨重现期(年)t—降雨历时(分钟)4.适用范围本计算公式和图表适用的时间范围是1~200分钟,空间范围是南丹县城区。
5.公式误差重现期2~20年的暴雨强度总公式算得的平均绝对均方差为0.016(mm/min),平均相对均方差为1.49%;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平均绝对方差为0.011mm/min,平均相对均方差为0.70%,精度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的要求。
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精度明显优于暴雨强度总公式,推荐使用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
表一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表二暴雨强度查算表P=2a t(min)q[L/(s•hm2)]P=2a t(min)i(mm/min)P=3a t(min)q[L/(s•hm2)]P=3a t(min)i(mm/min)P=5a t(min)q[L/(s•hm2)]P=5a t(min)i(mm/min)P=10a t(min)q[L/(s•hm2)]P=10a t(min)i(mm/min)P=20a t(min)q[L/(s•hm2)]P=20a t(min)i(mm/min)P=30a t(min)q[L/(s•hm2)]P=30a t(min)i(mm/min)P=50a t(min)q[L/(s•hm2)]P=50a t(min)i(mm/min)P=100a t(min)q[L/(s•hm2)]整理丨尼克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n b t P C A i )()lg 1(1++= 或n b t P C A q )
()lg 1(1671++= 其中i 或q --- 暴雨强度(i :mm/min ;q :L/s/hm 2)
P --- 重现期(a );
t --- 降雨历时(min );
A 1 ---雨力参数,即重现期为1a 时的1min 设计降雨量(mm );
C --- 雨力变动参数(无量纲);
b --- 降雨历时修正参数,即对暴雨强度公式两边求对数后能使曲线化成直线所加的一个时间常数(min );
n --- 暴雨衰减指数,与重现期有关;
结合xx1974~2014年41年的降水数据,经综合计算对暴雨强度总公式进行优化,其总公式结果如下:
)hm /s /(单位:)
481.31t ()0.841lgP 1(7839.62q 或)min /mm 单位:()481.31()lg 841.01(038.472963.0963.0L t P i ++=++= 结合xx 区水源地保护区的相关情况,取暴雨重现期P=2a ,降雨历时t=20min ,查附表1暴雨强度查算表,得出暴雨强度如下:
i=1.230mm/min ;
q=204.99L/s/hm 2。
云南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云南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云南暴雨强度计算公式一般用降水强度指数(Rain Intensity Index,RII)来表示暴雨强度。
RII是将气象站降水量和降水时间进行综合处理,可以用来表征降水的强度大小,直观反映暴雨强度,对暴雨预警具有很好的作用,其公式形式如下:
RII=Σ(v(i)/t(i))*100/S
其中,Σ表示求和运算,i表示暴雨时间段,v(i)表示第i段暴雨时间内的总降水量,t(i)表示第i段暴雨持续时间,S表示暴雨总时长。
通过计算RII,可以更加直观地判断暴雨强度:
(1)RII<20:微弱暴雨;
(2)20≤RII<50:暴雨;
(3)50≤RII<90:大暴雨;
(4)RII≥90:特大暴雨。
因此,通过计算RII,可以对云南暴雨的强度有个大致的评估。
云南暴雨的强度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如构成暴雨的云系、降水量、暴雨时间段、地形特征等,都会对暴雨的强度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因素都需要特别考虑在计算RII公式中。
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方法
一、定义暴雨强度:指单位面积上某一历时降水的体积,以升/(秒•公顷)(L/(S•hm2))为单位。
专指用于室外排水设计的短历时强降水(累积雨量的时间长度小于120 分钟的降水)暴雨强度公式:用于计算城市或某一区域暴雨强度的表达式二、其他省市参考公式:三、暴雨强度公式修订一般气候变化的周期为10~12年,考虑到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异常,5~10年宜收集新的降水资料,对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修订,以应对气候变化。
工作流程:1.资料处理;2.暴雨强度公式拟合(单一重现期、区间参数公式、总公式);3.精度检验;4.常用查算图表编制;5.各强度暴雨时空变化分析注意事项:基础气象资料采用当地国家气象站或自动气象站建站~至今的逐分钟自记雨量记录,降水历时按5、10、15、20、30、45、60、90、120、150、180 分钟共11种,每年每个历时选取8 场最大雨量记录;年最大值法资料年限至少需要20 年以上,最好有30 年以上资料;年多个样法资料年限至少需要10 年以上,最好有20 年以上资料。
统计样本的建立年多个样法:每年每个历时选择8个最大值,然后不论年次,将每个历时有效资料样本按从大到小排序排列,并从大到小选取年数的4 倍数据,作为统计样本。
年最大值法:选取各历时降水的逐年最大值,作为统计样本。
(具有十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宜采用年多个样法,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年最大值法。
若采用年最大值法,应进行重现期修正)具体计算步骤:一、公式拟合1.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拟合最小二乘法、数值逼近法2.区间参数公式拟合二分搜索法、最小二乘法3.暴雨强度总公式拟合最小二乘法、高斯牛顿法二、精度检验重现期0.25~10 年< 0.05mm/min< 5%三、不同强度暴雨时空变化分析城市暴雨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1)各历时暴雨年际变化特征——可通过绘制各历时暴雨出现日(次)数的年际变化图,分析各历时暴雨的逐年或年代变化特征。
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与设计暴雨雨型
附件: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与设计暴雨雨型一、修订后的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一)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1、沙坪坝:595.0)5.408()lg 958.01(1321++=t P q(升/ 秒•公顷) 2、巴南:709.0)480.9()lg 867.01(1898++=t P q (升/ 秒•公顷) 3、渝北:561.0)713.9()lg 945.01(1111++=t P q (升/ 秒•公顷) 其中:P ——设计重现期(年),取值详《室外排水设计规范》;q ——暴雨强度 (升/ 秒•公顷);t ——降雨历时(min ),取值详《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二)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重庆市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见下图:1、沙坪坝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长江和嘉陵江之间的地区,包括沙坪坝区、渝中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和北碚区嘉陵江以南部分区域。
2、巴南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长江以南地区,包括巴南区、南岸区。
3、渝北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长江和嘉陵江以北的地区,包括渝北区、江北区和北碚区嘉陵江以北部分区域。
二、修订后的主城区外各区县暴雨强度公式1、璧山:790.0)327.18()lg 906.01(2784++=t P q (升/ 秒•公顷 )2、荣昌:554.0)677.4()lg 841.01(1000++=t P q(升/ 秒•公顷)3、长寿:595.0)725.5()lg 932.01(986++=t P q(升/ 秒•公顷)4、涪陵:720.0)647.12()lg 633.01(1975++=t P q(升/ 秒•公顷)5、江津:637.0)168.9()lg 880.01(1332++=t P q(升/ 秒•公顷)6、合川:567.0)698.8()lg 750.01(1004++=t P q (升/ 秒•公顷)7、永川:631.0)739.7()lg 971.01(1312++=t P q (升/ 秒•公顷)8、南川:710.0)333.10()8151.01(1642++=t gP q (升/ 秒•公顷)9、大足:643.0)755.5()lg 815.01(1304++=t P q(升/ 秒•公顷)10、铜梁:653.0)351.10()lg 945.01(1516++=t P q (升/ 秒•公顷)11、潼南:504.0)170.1()lg 958.01(610++=t P q(升/ 秒•公顷)12、万盛:832.0)792.14()lg 750.01(3442++=t P q (升/ 秒•公顷) 13、綦江:827.0)348.15()lg 867.01(3148++=t P q (升/ 秒•公顷)14、彭水:560.0)240.5(+t15、黔江:520.0)510.3()lg 581.01(826++=t P q(升/ 秒•公顷) 16、石柱:558.0)120.3()lg 997.01(799++=t P q (升/ 秒•公顷) 17、武隆:724.0)292.12()lg 997.01(1793++=t P q(升/ 秒•公顷)18、秀山:752.0)462.11()lg 984.01(1982++=t P q (升/ 秒•公顷)19、酉阳:500.0)730.2()lg 724.01(712++=t P q (升/ 秒•公顷)20、万州:704.0)213.7()lg 945.01(1504++=t P q (升/ 秒•公顷)21、梁平:556.0)649.6()lg 659.01(0151++=t P q (升/ 秒•公顷) 22、城口:857.0)439.14()lg 997.01(2521++=t P q (升/ 秒•公顷)23、垫江:830.0)738.14(+t 24、忠县:768.0)310.9()lg 997.01(2296++=t P q(升/ 秒•公顷)25、开州:633.0)133.6()lg 932.01(1148++=t P q(升/ 秒•公顷) 26、云阳:548.0)860.2()lg 672.01(795++=t P q(升/ 秒•公顷) 27、奉节:654.0)389.9()lg 893.01(1527++=t P q (升/ 秒•公顷) 28、巫山:752.0)228.9()lg 997.01(1774++=t P q(升/ 秒•公顷)29、巫溪:0.822)13.739()lg 997.01(2425++=t P q (升/ 秒•公顷)30、丰都:)公顷秒/ 升( )422.8()lg 789.01(15460.703•++=t P q其中:P ——设计重现期(年),取值详《室外排水设计规范》;q ——暴雨强度 (升/ 秒•公顷);t ——降雨历时(min ),取值详《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与设计暴雨雨型
- 3 -附件: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与设计暴雨雨型一、修订后的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一)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1、沙坪坝:595.0)5.408()lg 958.01(1321++=t P q (升/ 秒•公顷)2、巴南:709.0)480.9()lg 867.01(1898++=t P q (升/ 秒•公顷)3、渝北:561.0)713.9()lg 945.01(1111++=t P q (升/ 秒•公顷)其中:P ——设计重现期(年),取值详《室外排水设计规范》;q ——暴雨强度 (升/ 秒•公顷);t ——降雨历时(min ),取值详《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二)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重庆市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见下图:1、沙坪坝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长江和嘉陵江之间的地区,包括沙坪坝区、渝中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和北碚区嘉陵江以南部分区域。
2、巴南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长江以南地区,包括巴南区、南岸区。
3、渝北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长江和嘉陵江以北的地区,包括渝北区、江北区和北碚区嘉陵江以北部分区域。
- 4 -二、修订后的主城区外各区县暴雨强度公式1、璧山:790.0)327.18()lg 906.01(2784++=t P q (升/ 秒•公顷 )2、荣昌:554.0)677.4()lg 841.01(1000++=t P q (升/ 秒•公顷)3、长寿:595.0)725.5()lg 932.01(986++=t P q(升/ 秒•公顷)4、涪陵:720.0)647.12()lg 633.01(1975++=t P q(升/ 秒•公顷)- 5 -637.0)168.9()lg 880.01(1332++=t P q(升/ 秒•公顷)6、合川:567.0)698.8()lg 750.01(1004++=t P q (升/ 秒•公顷)7、永川:631.0)739.7()lg 971.01(1312++=t P q (升/ 秒•公顷)8、南川:710.0)333.10()8151.01(1642++=t gP q (升/ 秒•公顷)9、大足:643.0)755.5()lg 815.01(1304++=t P q (升/ 秒•公顷) 10、铜梁:653.0)351.10()lg 945.01(1516++=t P q (升/ 秒•公顷) 11、潼南:504.0)170.1()lg 958.01(610++=t P q(升/ 秒•公顷)12、万盛:832.0)792.14()lg 750.01(3442++=t P q (升/ 秒•公顷)13、綦江:827.0)348.15()lg 867.01(3148++=t P q (升/ 秒•公顷) 14、彭水:560.0)240.5()lg 763.01(1035++=t P q (升/ 秒•公顷)- 6 -520.0)510.3()lg 581.01(826++=t P q(升/ 秒•公顷)16、石柱:558.0)120.3()lg 997.01(799++=t P q (升/ 秒•公顷)17、武隆:724.0)292.12()lg 997.01(1793++=t P q(升/ 秒•公顷) 18、秀山:752.0)462.11()lg 984.01(1982++=t P q (升/ 秒•公顷)19、酉阳:500.0)730.2()lg 724.01(712++=t P q(升/ 秒•公顷)20、万州:704.0)213.7()lg 945.01(1504++=t P q (升/ 秒•公顷) 21、梁平:556.0)649.6()lg 659.01(0151++=t P q (升/ 秒•公顷)22、城口:857.0)439.14()lg 997.01(2521++=t P q (升/ 秒•公顷)23、垫江:830.0)738.14()lg 997.01(3321++=t P q (升/ 秒•公顷)24、忠县:768.0)310.9()lg 997.01(2296++=t P q(升/ 秒•公顷)25、开州:- 7 -633.0)133.6()lg 932.01(1148++=t P q(升/ 秒•公顷) 26、云阳:548.0)860.2()lg 672.01(795++=t P q(升/ 秒•公顷)27、奉节:654.0)389.9()lg 893.01(1527++=t P q (升/ 秒•公顷) 28、巫山:752.0)228.9()lg 997.01(1774++=t P q(升/ 秒•公顷)29、巫溪:0.822)13.739()lg 997.01(2425++=t P q (升/ 秒•公顷) 30、丰都:)公顷秒/ 升( )422.8()lg 789.01(15460.703•++=t P q 其中:P ——设计重现期(年),取值详《室外排水设计规范》;q ——暴雨强度 (升/ 秒•公顷);t ——降雨历时(min ),取值详《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完整word版)暴雨强度公式计算方法
一、定义暴雨强度:指单位面积上某一历时降水的体积,以升/(秒•公顷)(L/(S•hm2))为单位。
专指用于室外排水设计的短历时强降水(累积雨量的时间长度小于120 分钟的降水)暴雨强度公式:用于计算城市或某一区域暴雨强度的表达式二、其他省市参考公式:三、暴雨强度公式修订一般气候变化的周期为10~12年,考虑到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异常,5~10年宜收集新的降水资料,对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修订,以应对气候变化。
工作流程:1.资料处理;2.暴雨强度公式拟合(单一重现期、区间参数公式、总公式);3.精度检验;4.常用查算图表编制;5.各强度暴雨时空变化分析注意事项:基础气象资料采用当地国家气象站或自动气象站建站~至今的逐分钟自记雨量记录,降水历时按5、10、15、20、30、45、60、90、120、150、180 分钟共11种,每年每个历时选取8 场最大雨量记录;年最大值法资料年限至少需要20 年以上,最好有30 年以上资料;年多个样法资料年限至少需要10 年以上,最好有20 年以上资料。
统计样本的建立年多个样法:每年每个历时选择8个最大值,然后不论年次,将每个历时有效资料样本按从大到小排序排列,并从大到小选取年数的4 倍数据,作为统计样本。
年最大值法:选取各历时降水的逐年最大值,作为统计样本。
(具有十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宜采用年多个样法,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年最大值法。
若采用年最大值法,应进行重现期修正)具体计算步骤:一、公式拟合1.单一重现期暴雨强度公式拟合最小二乘法、数值逼近法2.区间参数公式拟合二分搜索法、最小二乘法3.暴雨强度总公式拟合最小二乘法、高斯牛顿法二、精度检验重现期0.25~10 年< 0.05mm/min< 5%三、不同强度暴雨时空变化分析城市暴雨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1)各历时暴雨年际变化特征——可通过绘制各历时暴雨出现日(次)数的年际变化图,分析各历时暴雨的逐年或年代变化特征。
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引言暴雨是指降水强度达到一定水平的短暂强降水现象。
在城市规划和水资源管理中,准确预测和估计暴雨强度是至关重要的。
暴雨强度公式是用来计算暴雨强度的数学模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暴雨强度公式。
经验公式斯奈德公式斯奈德公式是一种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可以用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评估。
公式如下所示:i = C * T^a其中,i表示暴雨强度(单位:mm/h),C是常数(根据不同地区有所不同),T是暴雨持续时间(单位:min),a 是经验系数。
斯奈德公式基于统计分析和观测数据推导得出,适用范围较广。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式仅适用于中小尺度地域和小范围内的暴雨事件。
梅钦-哈歇尔公式梅钦-哈歇尔公式是另一种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也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评估中。
公式如下所示:i = k * (T + b)^c其中,i表示暴雨强度(单位:mm/h),k、b、c是常数(根据不同地区有所不同),T是暴雨持续时间(单位:h)。
梅钦-哈歇尔公式相比斯奈德公式在计算暴雨强度时考虑了暴雨持续时间的影响,适用范围更广。
然而,该公式仍然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在极端降雨事件中可能不适用。
物理模型除了经验公式外,还可以使用物理模型来计算暴雨强度。
物理模型一般基于流体力学理论,考虑大气条件和地形对降雨过程的影响。
一维降雨模型一维降雨模型是最简单的物理模型之一,假设降雨过程是一维的,即沿一条直线方向发展。
该模型可以用一维对流波方程来描述降雨的传播过程。
二维降雨模型二维降雨模型考虑了地形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暴雨的分布和强度。
该模型基于二维对流波方程和地形信息,能够模拟降雨过程在空间上的变化。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方法,通过离散化和数值求解进行暴雨强度计算。
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更精确地模拟暴雨过程,但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准确的边界条件。
总结暴雨强度公式是用来计算暴雨强度的数学模型。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暴雨强度公式,包括斯奈德公式和梅钦-哈歇尔公式。
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
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引言: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水量极大的降雨过程,通常由于对下垫面的影响很大,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因此,对暴雨强度的准确计算和预测对于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
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该公式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暴雨强度,并提供给设计与规划工作参考。
一、定义:设计暴雨强度是指在设定的时间内,设计洪水位下的洪水降雨强度。
二、常用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常见的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包括经验公式和统计学方法。
1. 经验公式:经验公式是根据历史降雨数据统计得出的经验关系,它的计算方式简单,适用范围广。
常见的经验公式有:1.1 江苏省经验公式:I = 0.9 P^0.52其中,I表示暴雨强度(mm/h),P表示设计周期内的暴雨量(mm)。
1.2 广东省经验公式:I = 0.39 P^0.59其中,I表示暴雨强度(mm/h),P表示设计周期内的暴雨量(mm)。
2.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利用历史洪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概率统计原理建立的发生频率与暴雨强度之间的经验关系。
常见的统计学方法有:2.1 极值统计分析法:利用极值统计理论,通过对历史洪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建立暴雨强度与频率之间的经验关系。
常用的方法有皮尔逊Ⅲ型分布法、爱德华Ⅲ型分布法等。
2.2 概率分布转换法:通过将洪水降雨量序列转换为标准正态分布(或其他理论分布),建立暴雨强度与频率之间的统计关系。
常用的方法有洪水频率分析、降尺度模型等。
3. 基于物理原理的计算方法:基于物理原理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分析气象要素、下垫面特征等因素,建立地区性的暴雨强度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常用的方法有降水-径流模型、气象雷达与卫星监测资料等。
三、应用: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防洪减灾工作等领域。
通过计算得出的暴雨强度可用于确定洪水位、设计下水道容量、制定防洪标准、规划城市绿地等。
总结:设计暴雨强度计算公式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经验公式、统计学方法和基于物理原理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暴雨强度。
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标准
暴雨强度公式与设计雨型标准
暴雨强度公式:
根据暴雨强度的计算方法,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I = (P - 10) / (D - 10)
I代表暴雨强度(mm/h),P代表单位时间内的雨量(mm),D代表单位时间内的雨期时长(分钟)。
设计雨型标准:
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和地区气象特点,可以参考以下设计雨型标准:
1. 暴雨强度标准:
根据暴雨强度的等级不同,可以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暴雨等级。
具体标准可以根据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暴雨警报标准来确定。
根据雨型的特征和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制定不同的雨型标准。
一般来说,可以区分为阵雨、持续雨、暴雨等不同类型,并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雨强变化曲线。
以上是一种可能的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雨型标准,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率定方法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率定方法朱颖元根据实测雨强记录,用最小二乘法为准则的高斯—牛顿迭代法直接求解暴雨公式的参数,算法简单,可以减少计算误差,提高参数的精度。
1 问题的提出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是城市排水设计中推求雨水量的公式,常用的型式为:(1)式中n——暴雨衰减指数b——时间参数A——雨力,随重现期T而变A与T的关系常采用下式表示:A=A1(1+Clg T)(2)式中A1、C——参数由式(1)、(2)可得:(3)式(3)可表示为:i=f(t,T;A1,B,b,n) (4) 式中f——已知的非线性函数t——暴雨历时T——重现期(自变量)A1、B、b、n——参数暴雨公式中参数的率定目前仍存在一些尚待研究的问题,首先是短历时暴雨资料采用哪种概率理论分布模型[1、2];其次是统计参数估计。
目前统计参数估计的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两类,第一类为参数估计法;第二类为适线法。
二者均不具有任何约束条件,一次仅能对一个样本进行估参。
短历时暴雨具有多种历时,因此具有多个样本。
若采用上述任一种方法对各种历时的暴雨资料逐一估计出统计参数,再将频率曲线绘在同一张图上,就有可能出现不同历时暴雨频率曲线相交的不合理情况。
除了经验适线法可以人为对参数进行调整外,其余估参方法均无能为力。
而可以同时对多个样本进行参数估计且能协调不同历时暴雨频率曲线之间参数关系的估参方法目前尚未见到。
最后是式(1)中参数率定问题,一般的方法是:先对暴雨资料进行频率分析,求出各种历时指定重现期的设计雨强值。
再对式(1)进行线性化变换,即式(1)两端取对数使之成为一线性方程。
根据设计雨强值用图解法或最小二乘法确定出参数A、b和n。
最后,根据式(2)及算出的A值用最小二乘法推求出参数A1和C。
这种计算方法实际上是多次辗转相关,而辗转相关已被证明是不可能提高计算精度的[3]。
暴雨公式的精度取决于暴雨资料的可靠性和公式中参数的合理性。
笔者认为,在暴雨资料已定的情况下,参数的合理性取决于暴雨公式对实测原始数据的拟合程度,而非对从频率曲线上摘取的数据的拟合程度。
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及设计暴雨雨型.docx
附件: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与设计暴雨雨型一、修订后的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一)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1、沙坪坝:q1132(10.958 lg P)(升/秒公顷)(t 5.408) 0 .595?2、巴南:q 1898(10.867 lg P)(升/秒 ?公顷 ) (t9.480) 0 .7093、渝北:q1111(10.945 lg P)升秒公顷)(t9.713)0 .561( /?其中:P——设计重现期(年),取值详《室外排水设计规范》;q——暴雨强度 (升/ 秒?公顷 );t ——降雨历时( min ),取值详《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二)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重庆市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见下图:1、沙坪坝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长江和嘉陵江之间的地区,包括沙坪坝区、渝中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和北碚区嘉陵江以南部分区域。
2、巴南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长江以南地区,包括巴南区、南岸区。
3、渝北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长江和嘉陵江以北的地区,包括渝北区、江北区和北碚区嘉陵江以北部分区域。
二、修订后的主城区外各区县暴雨强度公式1、璧山:q 2784(1 0.906 lg P)(升/秒 ?公顷 ) (t18 .327) 0.7902、荣昌:q 1000(10.841 lg P)(升/秒?公顷 ) (t 4.677) 0.5543、长寿:q986(10.932 lg P)(升/秒公顷)( t 5.725) 0. 595?4、涪陵:q1975(10.633 lg P )(升 / 秒?公顷 )( t12.647) 0.7205、江津:q1332(10.880 lg P)升秒公顷(t9.168) 0.637(/?)6、合川:q1004(10.750 lg P)升秒公顷(t8.698) 0.567(/?)7、永川:q1312(10.971 lg P)升秒公顷( t7.739) 0 .631(/?)8、南川:q 1642(10.8151gP)(升/秒 ?公顷 ) (t10.333) 0.7109、大足:q1304(10.815 lg P)升秒公顷(t 5.755) 0.643(/?)10、铜梁:q1516(10.945 lg P)升秒公顷(t 10.351)0 .653(/?)11、潼南:q 610(10.958 lg P)(升/秒?公顷 ) (t 1.170)0.50412、万盛:q 3442(10.750lg P)(升/秒 ?公顷 ) (t14.792) 0.83213、綦江:q 3148(10.867lg P)(升/秒 ?公顷 ) (t15.348) 0.82714、彭水:q 1035(10.763lg P)(升/秒 ?公顷 ) (t 5.240)0.56015、黔江:q826(10.581lg P )升秒公顷(t 3.510) 0. 520(/?)16、石柱:q799(10.997 lg P )升秒公顷( t 3.120 )0 .558(/?)17、武隆:q 1793(10.997lg P)(升/秒?公顷 ) (t12.292)0.72418、秀山:q 1982(10.984lg P)(升/秒?公顷 ) (t 11.462)0.75219、酉阳:q 712(10.724lg P)(升/秒?公顷 ) (t 2.730)0.50020、万州:q 1504(10.945lg P)(升/ 秒?公顷 ) (t7.213)0.70421、梁平:q 1015(10.659lg P)(升/ 秒?公顷 ) (t 6.649)0.55622、城口:q 2521(10.997lg P)(升/ 秒?公顷 ) (t 14.439)0.85723、垫江:q 3321(10.997lg P)(升/ 秒?公顷 ) (t 14.738)0.83024、忠县:q 2296(1 0.997lg P)(升/ 秒 ?公顷 ) (t9.310)0.76825、开州:q 1148(10.932lg P)(升/ 秒?公顷 ) (t 6.133)0.63326、云阳:q 795(10.672 lg P)(升/秒?公顷 )0 .548( t 2.860 )27、奉节:q1527 (10.893 lg P)升秒公顷( t9.389 )0 .654(/?)28、巫山:q1774(10.997lg P)(升/秒公顷)(t 9.228) 0.752?29、巫溪:q2425 (1 0.997 lg P)升秒公顷( t 13.739 ) 0.822(/?)30、丰都:q 1546 (10.789 lg P )(升 / 秒 ?公顷 ) (t8.422) 0.703其中: P——设计重现期(年),取值详《室外排水设计规范》;q——暴雨强度 (升/ 秒?公顷 );t ——降雨历时( min ),取值详《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城市规划-3-城市排水防涝能力风险评估
3 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3.1 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3.1.1 暴雨强度公式评估(1)、现行暴雨强度公式安庆市现行的暴雨强度公式是1981年由安庆市市政工程处与同济大学合作推求的,公式如下:单一重现期公式:P=1年,q= 2074.14/(t+8.0)0.70 P=2年,q= 1928.85/(t+7.42)0.63 P=3年,q= 2723.35/(t+8.404)0.689 P=5年,q= 1930.52/(t+7.1)0.57 暴雨强度总公式:()()689.0404.8lg 777.018.1986++=t P qt=t 1+mt 2式中:P ——重现期(a )t ——降雨历时(min ),按下式计算;t 1——地面集水时间(min ),一般可取5~15min ,安庆市地处平原地带,本规划选用t 1=10min ;t 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 m ——折减系数。
该公式已在安庆市相关工程建设中使用达32年之久。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全球气候的变化,安庆市极端雨强的总历时、次数均有所上升,强降水发生频率提高,该公式已不能反映当前安庆市降雨规律,需进行修编。
(2)、新编暴雨强度公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安庆市极端雨强的总历时、次数均有所上升,强降水发生概率提高。
因此,有必要依据近年新增的暴雨资料修订安庆市的暴雨强度公式。
为此,本次根据1983年至2012年的5、10、15、20、30、45、60、90、120、180分钟共10种历时下的年最大降雨量资料对暴雨强度公式进行修编。
本次修编格按照《城市排水工程设计-暴雨强度公式编制技术指南》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的要求进行。
采用了指数分布、耿贝尔分布和P-III分布对降水频率进行了适线,最终选取了对降水资料拟合较好的P-III分布曲线作为时段降水量理论频率曲线,即以此曲线计算的各种频率下的降水量为理论降水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市为推求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收集有30年自记雨量记录。
每年选择了降雨强度较大的8场雨,然后按降雨强度不论年次而按大小由第1号排到第240号,最后选取了前120号降雨作为最终的统计资料。
其中排在第30号的那场雨的降雨资料如下:降雨历时5、10、15、20min 的累计降雨量分别为9、15、19、22mm 。
试计算该场雨各降雨历时为5、10、15、20min 时的最大平均暴雨强度i (mm/min )值;并根据你计算的i 值,从下列三个暴雨强度公式中选取一个比较适合该市的暴雨强度公式,)ha s /L ()
14t ()76lgP .01(3600q 84.01⋅++=、)ha s /L ()12t ()77lgP .01(2500q 74.02⋅++=、)ha s /L ()3.6t ()71lgP .01(1800q 71
.03⋅++=。
并利用该公式计算上述第30场雨降雨历时为120min 时的累计降雨量。
(暴雨强度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降雨量单位为mm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解:
(1)i t=5min =9/5=1.80(mm/min );
i t=10min =15/10=1.50(mm/min );
i t=15min =19/15=1.27(mm/min );
i t=20min =22/20=1.10(mm/min )。
(2)排在第30号的这场雨的重现期)a (14301430mM 1NM P ≈⨯+⨯=+=
①利用第一个暴雨强度公式)ha s /L ()14t ()76lgP .01(3600q 84
.01⋅++=计算各降雨历时为5、10、15、20min 时的最大平均暴雨强度i 如下:
)min /mm (82.1167114)
(5)76lg1.01(3600i 0.845min t =⋅++==; );min /mm (49.1167114)(10)76lg1.01(3600i 0.84
10min t =⋅++== );min /mm (27.1167114)
(15)76lg1.01(3600i 0.8415min t =⋅++== 。
)min /mm (11.1167114)(20)76lg1.01(3600i 0.8420min t =⋅++=
= 利用最小二乘法选择最佳暴雨强度公式,
0006
.0)10.111.1()27.127.1()50.149.1()80.182.1()i ˆi (Q 22222j j 1=-+-+-+-=-=∑ ②利用第二个暴雨强度公式)ha s /L ()
12t ()77lgP .01(2500q 74.02⋅++=计算各降雨历时为5、10、15、20min 时的最大平均暴雨强度i 如下:
)min /mm (84.1167112)(5)77lg1.01(2500i 0.74
5min t =⋅++==; );min /mm (52.1167112)
(10)77lg1.01(2500i 0.7410min t =⋅++== );min /mm (31.1167112)(15)77lg1.01(2500i 0.74
15min t =⋅++== )min /mm (15.1167112)(20)77lg1.01(2500i 0.7420min t =⋅++=
= 利用最小二乘法选择最佳暴雨强度公式,
0052
.0)10.115.1()27.131.1()50.152.1()80.184.1()i ˆi (Q 22222j j 2=-+-+-+-=-=∑ ③利用第三个暴雨强度公式)ha s /L ()3.6t ()71lgP .01(1800q 71
.03⋅++=计算各降雨历时为5、10、15、20min 时的最大平均暴雨强度i 如下:
);min /mm (92.116713)
.6(5)71lg1.01(1800i 0.715min t =⋅++== );min /mm (49.1167
13).6(10)71lg1.01(1800i 0.7110min t =⋅++== );min /mm (22.116713)
.6(15)71lg1.01(1800i 0.7115min t =⋅++== );min /mm (06.116713).6(20)71lg1.01(1800i 0.7120min t =⋅++=
= 利用最小二乘法选择最佳暴雨强度公式,
0186
.0)10.106.1()27.122.1()50.149.1()80.192.1()i ˆi (Q 22222j j 3=-+-+-+-=-=∑ 从上述计算中看出,利用第一个暴雨强度公式)ha s /L ()14t ()76lgP .01(3600q 84
.01⋅++=计算出的各降雨历时的最大平均暴雨强度i 的绝对误差平方差和为最小,故第一个暴雨强度公式比较适合该市。
(3)选用第一个暴雨强度公式,重现期为1a ,
)min /mm (3522.0167
114)(120)76lg1.01(3600i 0.84120min t =⋅++==, 故降雨历时为120min 时累计降雨量H=0.3522×120=42.3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