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课改的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课改的误区
新课程的改革,现已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基础改革第一线的实践者——教师,如何能客观、实际、准确地把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的层面,走出一条新路,成为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我们首先要认清课改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对教与学所进行的方案设计,包括教与学的目标、教与学的结构,方法等。教师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教师要进行知识准备、心理准备、教具与教学准备、知识整合准备。然而一些学校和教师,把备课和写教案等同起来,把备课局限在知识准备和方法准备上,同时要求每位教师写出详细教案,结果造成教师用大量时间抄写教案,造成教案与课堂脱节。在这样的规章制度下,抄参考书、抄旧教案的现象时有发生,课堂质量就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后,有些学校要求教师的公开课必须用多媒体进行,更导致教师们将质量不高的与课堂脱节的教案花费时间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感觉很新鲜,却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误区二:课堂提问与讨论
1、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问与答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一种手段。提问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有意义,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根据其知识水平,所提问题要有坡度、有层次。有些教师习惯于学生齐答,这样很容易造成部分学生不思考。有些教师在讲解例题或练习时,总是问:“是不是呀?”“对不对啊?”这样只能培养学生机械回答问题的习惯,既浪费时间又无法激发学生兴趣。有些教师在公开课或有领导听课时,习惯于只提问班内的优秀生,这样很容易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从而讨厌这一学科。
2、课堂讨论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思维。但在实践教学中,常常出现讨论不起来或讨论效果不佳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精心设计要学生讨论的问题或组织工作没做好。特别是公开课时,教师为了让听课者明白他在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硬是要学生讨论,结果造成学生无话可说,课堂场面沉闷。有的教师只是在做样子,学生还来不及讨论就叫停,这样的讨论当然收不到好的效果。有的是问题的难易程度脱离学生的实际,并且缺少教师适时的指导点拨,使讨论没有结果。更有甚者,学生嘁嘁喳喳地在说,仔细一听,根本与讨论题目无关,这就使课堂讨论流于形式,课堂虽然很热闹,但毫无意义。
误区三:教师板书
现在很多学校都要求教师在教案中有板书设计,这对规范教学程序、提高课堂学习质量很有好处。但是,如果教师对板书缺少设计,在课堂中书写大量板书,
学生在下面机械抄写,不仅浪费时间,也易使学生养成“吃等食”的习惯。教师的板书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过多板书是课堂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误区四:评价方案
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评价有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量化评价就是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量化描述,主要是通过笔试进行。质性评价,就是通过调查,全面、充分地解释和描述对象的各种特征,倡导教师对学生各方面进行真实评价。到现在为止,有好多学校的评价方案仅局限在量化评价。如: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提高“升学率”摆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且常抓不懈,尤其是对毕业班,更是时时刻刻的提醒,并且对教师的年终评价由教师的教学成绩直接决定,从而使教师忽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只知道关心考试成绩,整天追着学生查作业,剥夺学生的自习课,甚至使教师之间产生矛盾。因此,学校对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要从多方面进行,要客观真实,才会使学生既学会知识、培养能力,又学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成绩的取得,需要每一个教学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只有尽快走出课改的误区,才能把教与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