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皇帝的新装》教学实录(肖培东/川师大附中/2014.10)
第一步:认识童话这种文学体裁,以及童话的主要特点。

(在学生已知基础上建立新知。

由模糊到清晰)
师:大声地喊出今天要上的课文题目。

生:《皇帝的新装》
师:你知道《皇帝的新装》是什么吗?
生:童话。

师:问题就来了,以你的读书经验,你是怎么去判断这是一篇童话?先仔细想想。

生:散文一般都是真实的存在,童话一般都是虚构的,比如他写那两个骗子做的衣服看不见,就有些虚构,脱离现实了,所以是童话。

生:我觉得童话就是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讲述一个道理的,也同时具有讽刺意义,揭示某种社会现象。

师:哦,是要讲述一个道理,要把这个道理放在社会当中告诉你,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的。

生:没有具体的时间。

师:没有具体的时间,试着把这句话换一换。

生:都是虚构的。

师:还有吗?
生:一般都是写的很久以前的事。

师:哦,写的不是今天的事,都是很久很久以前遥远的事。

生:童话的故事每一篇都是富有童真的,而且每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

师:就是说,童话童话,是用谁的话啊?
生:儿童的话。

师:是用儿童的话来写的。

生:童话里面人物的语言说得都特别夸张。

师:特别夸张。

也就是说童话最主要的手法是——
生:夸张
师:夸张,和想象。

真棒,同学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定义和你们的是多么相似。

(PPT显示:童话是一种文学题材,它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想象甚至夸张来塑造人物形象,反应现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进行思想启蒙教育。


师:你看,你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童话的特点全都说出来了,这就是学习的力量。

现在回顾下,老师说的,童话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生:丰富的想象和夸张。

第二步:朗读感知这个故事,感知这个故事中的荒诞。

(读出感情,在句子中结合情感体会字词的用法和含义)
师:那么同学们,读完了《皇帝的新装》,你想一想你觉得最有夸张力的细节是什么,你自己觉得?(这篇文章处处都是夸张,那你觉得哪段哪个地方最夸张?大家再回到文章仔
细看一看。


生:“也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因为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事情。

师:也就是说你认为这么一件衣服是不存在的,所以你认为骗子所说的那件衣服特性特别的夸张。

师:怎么读?读一读它的特性。

生:(阅读该句)
师:同学们,要想读出这件衣服的特征,读出衣服很夸张的特征,你觉得要读好哪几个词?
生:“都”。

师:都看不见这衣服。

生:“任何”。

师:“任何”,这个词带有一点夸张的味道,你再来读一读。

(该生再读该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看,读出这种夸张的味道。

“任何......”起。

(生齐读)
师:“都”字后面读音稍微拉长,就特别好,我们再把这个地方读一下,“都......”预备起。

生:“都看不见这衣服。


生:这衣服的“这”也要强调的。

师:对,这衣服的“这”是不是也把它强调一下。

再来一遍,预备起——
生齐读:都看不见这衣服。

生:“衣服轻柔地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身上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师:你也是找到了这件衣服所谓的特点,好,你把这句好夸张的地方读出来。

(生阅读该句)
师:两位同学都找到了衣服的特点,接下来看下,除了衣服的特点外还有没有其它地方特别夸张的。

生:第一自然段里,“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中的“每一天,每一点钟,一套”的夸张。

师:皇帝爱新衣已经爱到了极点。

再读一遍,要把皇帝爱衣服成嗜好的夸张的意味读出来,要读好里面的那几个词?
生:“每一天,每一点钟,都”。

师:你们发现都是些什么词?
生:数词和量词。

(教师示范读,生再读,全班体会读)
师:“乘着马车去游公园......”下面那句“除非......”,你来读。

生:“除非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师:还有没有哪个地方是特夸张的?
生:“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


师:注意到她把哪个词读得很夸张?
生:“所有的”“都”。

师:大家一起试试看,不惜......
(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去给人讲童话就特别生动了。

生:第二自然段“自称是织工,说他们能够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

”布是没有最美丽而应该是更美丽的。

师:所以那个夸张就体现在那个“最”字上了。

你把最美丽那里读好。

(生阅读该句)
生:我觉得还有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于是他付了许多钱给这两个骗子,好让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一般都是等他织好了才付钱,但这里一下子在之前就付了好多钱。

师:哦,他为什么要这么着急付钱啊?
生:因为他想要马上开工。

想要新衣的急切很夸张。

生:我找的是第32自然段。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都”字说明所有的人都相信了这个谎言,但是这个谎言是非常容易被戳破的,但大家却都相信了。

师:那你能把大家说的那句话读出来吗?
生阅读该句:“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美丽!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
合他的身材!”
师:同学们说那时候那个大人说出的语气是这样的吗?那个大人说这句话的语气是喊得还是轻轻的说出来的?
生:是喊出来的。

师:为什么是喊出来的。

要让别人都听见,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后面都是什么符号?
生:感叹号。

师:感叹号啊同学们,因此这个句子就要读出夸张的语气,谁来试一下?“乖乖啊......”
(该生感受再读)
老师引导同学一起(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品味读。

师:我们再看看,从全文来看,有个细节我是最感兴趣的,你看看,还有哪个细节是最荒唐,最夸张的?
生:请大家看到36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大臣们跟在他的后面走,手中拖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师:皇上穿着并不存在的后裙在干嘛?
生:游行。

师:裸奔,光天化日之下,皇上在裸奔,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换衣服的?“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读......”
生齐读:“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

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

他们在他的腰围那儿弄(拉长,仿佛真的弄了一整子)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

皇帝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师:大家听到哪些词还没有读好?
生:“转,扭”。

师:要想读好,这个镜头我们要读出什么词的味道来?
生:动词。

师:动词,这个动词读的时候要真实的发生,而且读时要读得快还是慢?
生:慢。

师:慢,在读时也转一转,扭一扭,感受到那个感觉来。

试一下。

“皇上在镜子面前,预备起——”
(全班感受着齐读)
师:同学们,感受到了吗?妈妈给你讲故事的语气一定是这样的语调。

那么同学们,在光天化日之下的裸奔在生活中很少吧?但是在安徒生的童话里面这个镜头在众多目光下如期上演了。

第三步,探究荒诞的故事顺利发生的因素(通过语言本身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探究故事的逻辑)
想一想,这个荒唐的闹剧是谁导演出来的,这个荒唐闹剧成功上演最主要的因素你认为是谁?
生:我认为是皇帝和他的大臣,首先他的大臣害怕别人发现自己很愚蠢,就欺骗皇帝;皇帝也担心别人说自己很愚蠢,就去欺骗别人。

师:她说了两点,用了一个首先,还要把其它的部分留给别人来说。

皇帝自己导演这场戏,先看看第一部分,看看皇帝的特性,他的性格特点是怎么样的,
再好好读一读。

师:“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起——”
生有感情齐读第一自然段。

......(中间部分没有录进去,不知道过程是怎样的)
生:“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皇帝想。

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

但他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

师:好,皇上那个时候有一个心理,大家划出来,是——
生:“不大自然。


师:这个不大自然就是那个时候的心态。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除了皇帝意外,跟谁还有关系?
生:我认为跟那两个骗子有关的,提前骗子就说了“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的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就让皇帝等人想要证明自己是不愚蠢的。

师:简单来讲就是骗子的骗术高明。

他不但想得好,而且做得也像。

大家找找看。

骗子的做工是怎么样的?他们在织布机上的劳动场景是怎么样的?
生:他们摆出两架织机,装做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

师:把这几个动词划出来。

(摆出,装作)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都没有。

这个骗子是很高明的。

好,骗子导演了这场戏,还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跟两个大臣也有关,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因为看不见衣服,怕别人说自己不称职或者愚蠢。

师:她说了一个词“害怕”,请找出一个官员的心理活动给大家读一读。

生:“我并不愚蠢呀!”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师:决不能让人看出来,于是,他就说了假话,看看他对皇帝是怎么说的?
生:“是的,那真是太美了!”
师:注意这里是个什么符号?
生:感叹号。

(师指导朗读)
生:我觉得还和那些老百姓有关。

请大家看到32自然段。

“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师:大家划出来了吗?谁也“不愿意”。

看到所有的善良的老百姓都说出了那句假话,那句假话你再读一读。

“乖乖......”
生再读:“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PPT显示:“皇帝的新装”成功上演的最主要的因素你们认为是什么?
皇帝
骗子
官员
百姓
......
师:皇帝,你们认为是最主要的因素。

骗术高明的骗子是这场闹剧的幕后推手;官员说了假话;甚至连善良的老板姓也说了假话。

那同学们,如果这样子概括,“皇帝的新装”成功上演的最主要的因素你想怎么概括?
生:所有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愚蠢的。

师:你认为是所有人共同制造了这个骗局,所有人共同上演了这出闹剧。

师:是所有人的吗,是所有的什么人?
生:成人。

师:原来这是一个讲所有大人的故事。

是描述所有大人世界内心情绪复杂的一个故事。

所以所有的大人共同上演了这出闹剧。

因此我们要从社会,土壤,大地,或者是更广阔的空间去思考这个问题。

所有的大人共同制造了这出闹剧。

第四步,探究童话的主题。

PPT出示:
1.全城的人都听说这件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
2.城里所有人都在谈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3.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4.“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

5.“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
6.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

7.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漂亮......”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师:这些句子出现在文章不同的地方,但是你发现有一个字是一样的,能找到吗?是哪个字?
生齐声:“都。


师:每个句子里都出现了一个“都”字,这里的“都”说明什么问题?先想一想。

生:全城的大人都在说谎话。

生:从这里可以看出是全城的大人造就了这个荒唐的闹剧。

生:我觉得这样就可以体现出全城的大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很笨,不称职。

师:所有的大人,无论是有权利的,还是没权利的,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还是贴着地气的善良百姓,都卷入了这场闹剧当中。

生:我认为是全城的大人都有虚荣心,不愿意承认看不见布料,所以才产生了这场闹剧。

师:你知道老百姓为什么要有虚荣心吗?
生:因为他们不愿意在皇帝面前显示出自己的愚蠢,皇帝如果听见他们说看不见,就是认为他的国家的百姓太愚蠢了。

生:说了真话,可能就会有些不好生活了。

师:也就是说百姓不敢说真话,迫于压力,他说了假话,迫于生存的需要他说了假话。

同学们,这个时候是不是突然发现《皇帝的新装》其实讲的是一个成人世界的故事。

第五步,由主题分析引发学生深层思考。

出示多媒体:“皇帝的新装”对皇帝,对官员,对百姓等,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
学生思考。

生:不如说是一场闹剧。

生:不如说是一个谎言。

生:不如说是一个诚信的试金石。

师鼓励赞赏。

这个比喻真正的从闹剧中看出本质的东西。

生:不如说是大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生:不如说是大人们内心世界的一块透视镜。

生:不如说是一张对诚实的考卷。

生:不如说是一道对诚实的测试。

师:出示多媒体:“皇帝的新装”对皇帝,对官员,对百姓等,与其说是新装,不如说是——?
试题
虚荣
私心
面具
功利
世故
人性黑洞
心装泛滥——
世俗世界的习惯与传统
......
师:原来这是给大人们准备的的一道测试,通过这件新衣,我们看到了虚荣,也看到了私信,看到了社会的复杂,看到了功利事故,甚至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的人性黑洞。

这里与其说是皇帝的新装,不如说是大人的心装。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世俗世界奇怪的传统。

因此感受他们的内心活动就变得非常的重要。

师:让我们再认真的读一读这些大人的内心活动。

PPT显示:1“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

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
2.“我并不愚蠢呀!”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

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3.“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4.“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5.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抽生阅读)
师:在这些心理活动中,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的很多的想法。

正是在这种私心,复杂的,甚至无奈的情绪的支配下,有了这件皇帝的新装。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皇帝开始了游行。

第六步,由童话故事引发起对现在的反思(想象续写结尾)
PPT显示:“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如果让你从这里写你的安徒生童话的结尾,你会怎么设计?
从这个地方开始想象,设置一个和安徒生不同的结尾。

先仔细想一想,同学之间讨论一下。

生1:皇上赤身裸体走在街上,百姓们一下子都呆住了,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一个人突然大叫道,“多么好看的衣服啊,这衣服真适合皇上的身材啊!”街上一下子沸腾了。

大家都说这衣服好看极了,一个童稚的声音响起:“你们看那个人并没有穿衣服啊!”
生2:皇上赤身走在街上,一个小孩说:“皇上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周围顿时沸腾起来,皇上觉得无地自容,再看看身边的大臣,个个都低着头,在一片哄笑声中,皇帝红着脸走向皇宫。

师:让群众说真话,皇帝最后红着脸走回了皇宫。

生3: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大家看到都不禁笑起来。

“皇帝裸奔啦,皇帝裸奔啦。

”皇帝在大家的笑声的落荒而逃。

师:在大家裸奔的戏谑中皇帝逃回了皇宫。

生4:皇帝赤身走在大街上,大家在笑声议论“皇上什么也没有穿啊。

”涨得满脸通红
的皇帝在人群中消失了。

师:想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吗?
学生:想。

老师展示(PPT显示)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孩子们看到了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后面的衬裙多么美丽啊!衣服多么合身!”谁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这样就会暴露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得到这样普遍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的爸爸最后叫出声来。

“伙伴们,你听这大人的声音!”那个孩子说。

于是孩子们把这大人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个大人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孩子都说。

师:你们发现老师的结尾和课文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你把大人和孩子换了一换。

师:那你认为谁的结尾好?
生各持不同意见。

师:先想一想,别那么快说出答案,好好想一想。

生:赞同安徒生的结尾,因为孩子们是天真的,他们心里想什么就会说什么,不会像大人那么虚假。

生:我也赞同课文的结尾。

大人总是会欺骗人,孩子们是纯洁的,他们不会说假话,所以他们说的话应该都是最容易被人相信的。

生:我赞同老师的结尾,因为小孩子也还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他也可能在伙伴中装得虚伪,而大人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也有可能看穿,他也不愿意再装虚伪了就说了真话。

师:还有支持我的吗?
生:我觉得肖老师的结尾可以用到现在的,现在很多小学生中学生比大人的虚荣心还要厉害多了。

师:好,同学们,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尾呢?再想想,现在有小孩子会说假话了,他们是怎么学会的呢?
生:大人把他们带坏的。

师:原来最后还是大人在影响我们,成人世界的心态在污染我们。

所以我们认为如果这个世界,还有一个真诚的声音,它应该首先属于谁?
生:小孩子。

师:但是我们这些大人,曾经也是小孩子,他们就在生活的过程中慢慢学会了说假话。

那么同学们,今天你能不能对在场的大人说点什么话?
生:以后不要说假话了。

生:生活再怎么样,以后也最好不要说假话了
生:请大家不要有虚荣心。

生:别把小孩子教坏了。

师:学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原来童话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也在教育大人。

PPT显示:
安徒生:“我用我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
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


请你用你的声音把这个故事用你的方式讲给你的父亲母亲听,“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那时候希望大家每一句赞叹都是由衷的。

大家一起读:“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
师:你们这堂课也非常漂亮,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