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1.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许多事业单位开始面临改制转企的压力。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旨在规范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过程,保障转企的顺利进行。
2. 适用范围本操作办法适用于具备以下条件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已经通过评估,确定为经营性事业单位;需要改制转为企业的;依法可以改制转企的。
3. 改制转企的原则在进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依法合规:改制转企的过程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操作合法合规;2. 公平公正:改制转企的操作应当公平公正,保障员工、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3. 安全可控:改制转企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操作的安全可控性,避免风险和事故;4. 有序进行:改制转企应按照合理的步骤和时间表进行,确保转企过程有序推进。
4. 改制转企的程序改制转企的程序如下:4.1 立项事业单位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改制转企的申请,包括项目的背景、目标、方案等内容。
4.2 评估上级主管部门将组织专家对申请进行评估,评估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员安置等方面的内容。
4.3 方案制定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制转企的详细方案,包括组织调整、资产转让、债务处理等内容。
4.4 审批将方案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获得批准后方可进入下一步操作。
4.5 资产清查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清查,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财务资产等。
4.6 人员安置对事业单位的人员进行安置,包括聘用、调配、辞退等。
4.7 资产转让按照方案进行资产转让,确保转让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4.8 债务处理对事业单位的债务进行处理,包括清偿、转让、过户等。
4.9 注册登记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将改制后的企业进行注册登记。
5. 改制转企的风险控制在进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时,应注意以下风险控制措施:1. 法律风险: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确保操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法律风险;2. 人员安置风险:合理安置人员,关注员工的合法权益,避免安置风险;3. 资产转让风险:加强资产转让的监管,确保转让安全可控,避免资产转让风险。
省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工作方案
省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工作方案省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工作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省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有关部署要求,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 (鲁办发〔 2014 〕31 号)等文件规定,现就省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工作提出以下方案:一、实施范围在省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确定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转制单位”,名单见附件 1) 。
二、实施时间争取 2015 年年底前基本完成。
三、基本原则(一 ) 实事求是、积极稳妥。
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稳妥推进,成熟一个,上报一个,批复一个。
(二 ) 明确职责、加强配合。
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实施。
(三 )发扬民主、充分协商。
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兼顾各方利益,化解风险矛盾,实现平稳过渡。
四、阶段步骤(一 )前期准备 (7 月20 日前完成 )。
1.建立工作机制。
转制单位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 )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所属转制单位的转制工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并明确具体工作人员。
2.做好资产清查准备。
主管部门抽调财务、资产、审计、纪检等相关人员,成立资产清查工作组,研究制定资产清查方案,做好业务培训、会计资料整理等前期准备工作。
3. 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关规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结合转制相关工作,统筹安排对转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4. 测算转制成本费用。
转制单位要严格按照鲁办发〔2014 〕 31 号等文件有关规定,测算转制相关成本费用。
( 二)方案制定(8 月 10 日前完成 )。
主管部门组织转制单位按照有关规定拟定转制方案。
方案应包括: 1. 转制单位基本情况。
包括编制、在编人员、资产财务状况等。
2. 转制形式。
具体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
皖编办〔2006〕15号 关于省属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省属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皖编办〔2006〕15号省直各单位: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属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的意见》(皖办发[2005]26号),现就省属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范围省属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范围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或中介服务活动、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国有事业单位(省属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名单由省编办界定后逐个下达)。
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操作程序(一)转企改制事业单位拟定改革方案;(二)转企改制事业单位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转企改制方案;(三)转企改制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经主管部门同意后报省编办,省编办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省编委审批。
(四)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五)办理资产处置核批手续;(六)办理提前退休人员审批手续。
(七)办理劳动工资关系和社保关系划转手续;(八)办理事业单位注销登记和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三、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方法步骤省属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总体上要求从2005年12月开始,2007年底前完成,分两个批次组织实施。
第一批次原则上在2006年底前完成,第二批次原则上在2007年底前完成。
每批次具体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宣传发动阶段(1个月时间完成)召开省属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建立省属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转企改制工作的领导;各主管部门组织所属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职工认真学习转企改制工作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二)拟定转企改制方案阶段(2个月时间完成)各主管部门组织所属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按照经营服务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各项政策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拟定转企改制方案,并经本单位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单位概况;转企改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转企改制具体形式;资产处置办法(包括剥离、核销、提留、出售、优惠等);人员安置方案及有关费用测算;转企改制后设立的新体法人治理机构和企业发展构想;转企改制的组织领导和实施步骤;需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重要事项。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1: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1. 前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和操作指南。
1.2 范围本文档适用于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筹备阶段、改制准备阶段、转企实施阶段等。
2. 筹备阶段2.1 初步调研2.2 政策研究2.3 完善组织架构2.4 相关准备工作3. 改制准备阶段3.1 开展内部宣传3.2 设立改制工作组3.3 制定改制方案3.4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3.5 资产评估3.6 准备相关文件和手续4. 转企实施阶段4.1 进行资产清查4.2 进行员工安置4.3 设立企业法人4.4 转移业务资金4.5 资产整体划转4.6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4.7 开展市场推广4.8 完善财务管理体系附件:1. 相关法规文件2. 改制转企申请表格3. 改制转企审核评估指标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经营性事业单位:指从事经营活动、取得经营收入,并用于经营非营利活动的事业单位。
2. 改制转企:指将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
---2: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1. 前言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和操作指南。
1.2 范围本文档适用于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筹备阶段、改制准备阶段、转企实施阶段等。
2. 筹备阶段2.1 初步调研在筹备阶段,应对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初步调研,了解其运营情况、组织架构等基本信息。
2.2 政策研究了解相关政策法规,研究改制转企的政策依据和要求,为改制准备阶段的工作做好准备。
2.3 完善组织架构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和改制转企的需求,对组织架构进行完善和调整,确保改制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
2.4 相关准备工作在筹备阶段,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例如制定改制转企的工作计划、准备改制转企所需的资产材料等。
3. 改制准备阶段3.1 开展内部宣传在改制准备阶段,需要向内部员工宣传改制转企的意义和目标,增强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流程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流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指将原本由政府主导管理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
这一改革举措旨在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事业单位注入市场化的运营理念和机制。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流程。
首先,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需要进行立项审批。
相关部门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计划进行审查和批准,包括改制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改制方案等内容。
在此阶段,事业单位需要提交相关的申请材料,并与审批部门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改制计划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接着,事业单位需要进行内部整改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对内部组织结构、人员编制、财务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企业化管理的需要。
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进行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为转企后的运营和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随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需要进行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
这一步骤是为了确定事业单位的资产规模和价值,为后续的股权变更和资产转让提供依据。
同时,财务审计也能够揭示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为改制后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然后,事业单位需要制定改制方案并进行公示。
改制方案是事业单位转企的重要文件,其中包括改制的具体内容、程序、时间表、人员安置等方面的安排。
事业单位需要将改制方案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意见,确保改制过程的公开透明和合法合规。
接下来,事业单位需要进行股权变更和资产转让。
这一步骤是事业单位正式转变为企业的重要环节,包括股权转让协议的签订、资产过户手续的办理等。
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确保股权变更和资产转让的合法合规。
最后,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需要进行监管审批和备案登记。
相关部门将对改制后的企业进行监管审批,确认其合法合规经营,并进行备案登记,确保改制后的企业能够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总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一项复杂的改革过程,需要事业单位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动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只有通过规范的流程和程序,才能够实现事业单位向企业的成功转型,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意见》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意见》根据苏州市政府《批转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府〔20*〕11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的界定及改革要求(一)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是指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或中介服务活动,以盈利为目的,实行企业化管理,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
(二)所有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都要转为企业,并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化。
通过转企改制,构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新型产权关系,使这些事业单位真正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二、转企改制的基本原则(三)在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中,要把握以下基本原则:1、转企改制同步进行、一步到位的原则。
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在转为企业的同时,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化。
凡属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改制时国有资产原则上全部退出。
同时,将职工的事业单位身份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劳动者身份,建立起“职工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的企业管理制度。
2、公开透明、规范操作的原则。
转企改制单位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认真制定改革方案,合理确定资产转让对象和转让方式,严格依据改革政策和规定程序规范操作。
对借转企改制之机,暗箱操作、藏匿资产或以无偿量化、低价出售等手段侵吞国有资产的,必须严肃追究法纪责任。
3、行业整体推进、统筹改革成本的原则。
市各主管部门要从全行业出发,统一研究制定下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整体推进。
改革成本按照单位自筹、部门调节、系统统筹、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的办法,主要从国有集体资本退出中解决。
4、依靠群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原则。
要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认真听取职工对单位转企改制方案的意见,整个转企改制过程要在职工群众的监督下实施,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事业单位改企的程序
事业单位改企的程序事业单位转企业的程序随着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开始转型为企业,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然而,事业单位转企的程序并不简单,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和程序。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程序。
第一步:审议决策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首先需要进行审议决策。
这个步骤通常由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或者相关部门负责。
他们会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等因素来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改制,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决策。
第二步:组织调研一旦决策通过,事业单位就需要组织调研工作,全面了解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改制为企业后面临的挑战。
调研工作通常包括与相关企业的交流、考察和学习,以及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洽谈等。
通过调研,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了解改制的必要性,并为后续的改制工作做好准备。
第三步:制定改制方案在调研的基础上,事业单位需要制定改制方案。
改制方案通常包括改制的目标、步骤、措施和时间安排等内容。
制定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同时,方案还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和批准,确保其符合国家政策和法规。
第四步:成立转企领导小组为了顺利进行事业单位的改制,一般会成立转企领导小组。
这个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改制工作,并对改制方案进行实施和监督。
领导小组通常由事业单位的负责人、相关部门的代表和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将共同努力,为事业单位转企的成功做出贡献。
第五步:职工的安置和转岗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职工的安置和转岗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根据改制方案和国家政策,事业单位应当尽可能地保障职工的权益和利益,并提供合理的安置和转岗方案。
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与相关的劳动部门进行沟通和协商,确保职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第六步:完成注册登记手续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需要进行注册登记手续。
这个步骤通常由领导小组负责,他们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和程序,准备必要的文件和材料,提交给相关的登记机关进行办理。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一、引言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指将原本由政府主导运营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化运作的过程。
为了确保改制转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操作办法,以指导相关机构和个人进行操作。
二、背景与意义1. 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需要进行改革。
2. 意义: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将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增加了自主权和竞争性,减轻了政府负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改制转企的适用范围1. 归口管理:经济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改制转企工作负责。
2. 事业单位条件:事业单位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和经济效益,并具备转制的条件。
四、改制转企的具体步骤1. 调研阶段1.1明确目标:确定改制转企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1.2评估风险:识别改制转企可能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并制定对策。
1.3调查研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市场状况,为改制转企做好准备。
2. 拟定方案阶段2.1组织架构设计:根据企业化运作的需要,重新设计组织架构。
2.2人员安排:制定岗位设置和人员安排方案,实现人员的合理配置。
2.3财务规划:编制财务预算和资金规划,确保改制转企后的资金稳定。
2.4法律事务处理:处理改制转企过程中的法律事务,如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
3. 申请审批阶段3.1申请材料准备:准备改制转企所需的申请材料,包括申请书、企业章程等。
3.2政府审批:向相关政府部门递交申请材料,并按照流程进行审批程序。
3.3监管要求:整理企业设立后需要遵守的监管要求,并制定相应操作规范。
4. 实施阶段4.1组织架构调整:根据批准的改制转企方案,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人员的调配。
4.2资产处置:根据规定程序,进行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工作,确保公平、公正。
4.3合同签订:与相关单位和个人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4运营管理:启动企业化运作模式,开展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流程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流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指原本由政府主导的事业单位,经过一系列程序和步骤,转变为具有企业性质的组织形式。
这一改制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充分的规划和准备。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流程。
首先,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第一步是组织内部调研和准备工作。
在这一阶段,需要对组织的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包括财务状况、人员结构、资产负债情况等。
同时,还需要就改制后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明确的规划和设定,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其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改制方案。
在制定改制方案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组织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和利益。
制定好的改制方案应该包括改制的具体步骤、时间节点、责任人等内容,确保改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接下来,是向有关部门申报和审批。
在这一阶段,需要向相关政府部门递交改制申请,并按照规定提交相关的申报材料。
在申报材料中,除了包括组织的基本情况和改制方案外,还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和承诺书等。
经过部门的审批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作。
然后,是组织内部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在改制的过程中,需要对组织内部的员工进行充分的宣传和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改制的意义和影响,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培训,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最后,是正式实施改制。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可以按照制定好的改制方案,正式进行改制工作。
这一阶段涉及到组织结构的调整、人员的安置、财务制度的变革等内容,需要各方的密切配合和协调,确保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只有在各方的通力合作下,才能顺利完成改制工作,为组织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介绍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流程能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一、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的原则与目标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基本原则与目标是: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大胆创新;既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既要切实维护职工利益,又要保证改制后企业的健康发展;既要调动在职职工的积极性,又要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离退休人员。
为保证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顺利进行,各方主体应做到统一认识、规范运作,同时应充分重视专业中介机构在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操作程序(一)政策宣讲事业单位改制关系职工切身利益,而职工往往对政策不了解或理解存在偏差,或对改制心存顾虑,而统一单位职工对改制的认识、调动职工积极性对改制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的。
各地在开展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大都发布了一系列专门性文件并成立了事业单位改革办公室,拟改制的事业单位应与有关专门机构沟通并深入理解有关政策,在制定改制方案前向职工(包括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进行充分的政策宣讲和动员,并听取职工意见、稳定职工情绪、消除职工顾虑以保证改制的顺利进行。
(二)清产核资、审计评估这一阶三年经营状况预测;实施步骤、时间部署和组织领导。
事业单位改制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单位特点采取多种改制形式。
资产规模大、经营业绩好、有发展潜力的,一般改制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小型的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一般改制为合伙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规模相当小、数量特别多的,可采取兼并重组、租赁出售等多种形式经营;对个别无法正常运作的事业单位,一般可采取撤销、歇业、人员分流的办法。
事业单位改制人员安置方案不仅应明确在职职工人事关系的处理及劳动关系的确立,还要明确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要结合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予以妥善安置。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不仅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还能够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确保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操作办法。
一、改制转企的基本原则1、遵循政策法规原则改制转企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确保改制过程合法合规。
2、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经营性事业单位,制定有针对性的改制方案,因类施策,不搞一刀切。
3、稳妥推进原则充分考虑职工利益,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改制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4、公开透明原则改制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资产处置、人员安置等事项,应公开透明,接受职工和社会监督。
二、改制转企的前期准备1、清产核资对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查核实,摸清家底。
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并对债权债务进行清理。
2、财务审计委托具备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为改制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
3、资产评估聘请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机构对单位资产进行评估,确定资产价值,为资产处置提供依据。
4、制定方案根据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结果,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改制转企方案。
方案应包括改制的目标、方式、资产处置、人员安置、股权设置等内容。
三、资产处置1、资产清查对改制单位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确保资产的真实、完整。
2、资产剥离按照有关规定,将非经营性资产从经营性资产中剥离出来,分别进行管理和处置。
3、资产处置方式(1)拍卖出售:对于适宜拍卖的资产,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处置。
(2)协议转让: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采取协议转让的方式处置资产。
(3)破产清算:对于资不抵债、无法持续经营的单位,依法进行破产清算。
四、人员安置1、人员分流根据改制方案,对人员进行合理分流。
事业单位改企的程序
事业单位改企的程序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程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逐渐推行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政策,旨在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营能力和效益,实现市场化运作。
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调研与论证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工作。
相关部门应当对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运营模式、人员结构以及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找出改制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并与专业机构进行充分沟通和讨论,形成科学的改制方案。
第二步:制定改制方案在完成调研和论证工作后,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制方案。
改制方案应当明确改制的目标、范围、时限、程序和责任,同时要注重参与各方的沟通与协商,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第三步:征求意见与公示改制方案制定完成后,应当向实施对象和相关利益方征求意见,并进行公示。
征求意见和公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增加改制的透明度和合法性,确保改制过程的公正和公平。
第四步:变更组织形式和机构代码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首先需要变更组织形式和机构代码。
此步骤通常需要申请相关部门的批准,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变更登记手续。
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变更方案,对组织架构、人员编制和资产负债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转移。
第五步:重组和整合资源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需要重组和整合资源。
这包括对原有的人员、财务、物资和设备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
相关部门应当制定详细的重组和整合方案,并组织实施,以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第六步:优化人员结构和管理体制随着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人员结构和管理体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这包括对人员编制、用人机制和薪酬制度等进行改革,为企业化运作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还需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竞争力。
第七步: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必须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注重市场竞争和效益导向。
这包括制定科学的市场开拓和价格策略,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提高营销和服务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流程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流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指将原来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单位的过程,这是一个重要的改革举措,旨在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
下面将从准备工作、申报材料准备、审批流程和改制完成后的工作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流程。
首先,进行准备工作。
在进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之前,需要对相关政策和法规进行了解和研究,明确改制的政策依据和程序要求。
同时,需要对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包括组织结构、人员编制、资产负债状况等,为改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其次,准备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重要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改制申请报告、资产负债表、财务审计报告、人员名册、组织机构设置方案等。
这些材料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准备,确保内容真实、完整、合法,为后续审批提供有力的支持。
接下来是审批流程。
一般而言,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审批流程包括报备、审查、评估、公示、批准等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和协调,积极配合审批工作,及时提供补充材料和解答问题,确保审批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是改制完成后的工作。
一旦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获得批准,就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改制手续的办理,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登记、税务登记、社会保险登记等。
同时,还需要对原有的人员、资产、财务等进行合理安排和处理,确保改制后的正常运营和管理。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的准备和配合,同时也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协调。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顺利进行,为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希望本文所述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流程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办法一、引言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指将原本以事业单位形式存在的经营实体转变为企业形式的运营机构。
本操作办法旨在规范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过程与程序,确保其顺利进行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办法适用于需要进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机构。
三、基本原则1、法律依据:所有的改制转企操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规定进行,确保合法、规范。
2、公开透明:改制过程中的相关信息、程序和决策应对相关利益方公开透明,确保公平公正。
3、员工权益保护:改制过程中要充分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员工利益不受损害。
4、资产负债独立:改制后的企业应与改制前的事业单位在资产负债上实现独立核算。
四、操作程序1、决策阶段1.1 确定改制转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定改制转企方案。
1.2 确定改制转企的机构类型和企业性质。
1.3 评估改制转企的风险和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1.4 召开相关会议,听取相关部门和员工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决策报告。
2、准备阶段2.1 进行内外部评估,明确改制转企所需的资源和条件。
2.2 完善改制转企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制定人事、财务、运营等各类制度和规章。
2.3 准备必要的文件和材料,如申请书、合同书以及相关证照等。
2.4 确保资金、人力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改制转企做好准备。
3、实施阶段3.1 提交改制转企申请,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审批。
3.2 完成原事业单位的注销或解散手续。
3.3 完善企业的注册和备案手续,取得营业执照和相关许可证照。
3.4 开展员工的转岗培训和职业转型指导,确保员工的合理流动和适应新环境。
3.5 落实企业的各项制度和规章,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
3.6 开展运营活动,确保企业正常运作。
五、附件1、改制转企方案2、决策报告3、相关会议议程和纪要4、企业注册和备案文件5、人事、财务、运营等制度和规章6、员工转岗培训和职业转型指导材料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事业单位:指由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设立,专门从事公益活动,依法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非营利组织。
关于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第一篇范本:一、背景与目的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推进国有资本配置和布局优化,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化水平,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工作范围和1. 地方政府在转企改制工作中承担的责任和义务;2. 相关部门对转企改制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服务职责;3. 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的甄选、改制和上市工作。
三、转企改制工作方案1. 事业单位甄选,确定改制对象和改制方向;2. 确立改制方案,明确改制方式和实施步骤;3. 开展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提高员工积极性;4. 公开招标选聘改制咨询机构,确保改制工作顺利进行;5. 监督改制工作进展,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四、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1.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2. 有关企业改革的法律法规及政策;3. 相关部门的配套政策和扶持措施。
五、项目实施与监督1. 实施目标及时间节点;2. 项目相关部门及责任人;3. 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防控措施;4. 相关监督检查及处罚制度。
附件:1. 国有企业改制实施细则;2. 改制方案编制指南;3. 改制咨询机构招标文件;4. 监督检查报告。
法律名词及注释:1. 国有资本:指由国家出资设立、或由国家收购或接管的企业的所有权;2. 改制:指将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过程,包括产权划转、资产重组、机构改革等;3. 股权激励:指通过发行股权来激励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提高业绩和企业价值;4. 员工持股计划:指企业员工持有并参与股权投资的一种激励制度。
第二篇范本:一、导言为了进一步推进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化水平,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工作目的和原则1. 落实党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2. 推进国有资本配置和布局优化;3. 加强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和市场化经营;4. 提高员工积极性和企业效益。
三、转企改制工作内容1. 事业单位甄选,确定改制对象和改制方向;2. 制定改制方案,明确改制方式和实施步骤;3. 开展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激发员工积极性;4. 选聘改制咨询机构,提供专业支持;5. 监督改制工作进展,及时解决问题。
某县县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方案
某县县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方案为加快推进XX县县属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根据中央、省、市有关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实施范围在XX县县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确定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转制单位)。
二、实施时间争取XX年X月底前基本完成。
三、基本原则(一)实事求是,积极稳妥。
从实际出发,先易后难,稳妥推进,成熟一个,上报一个,批复一个,转制一个。
(二)明确职责,加强配合。
明确县政府有关部门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密切协调配合,共同组织实施。
(三)发扬民主,充分协商。
充分发扬民主,XX泛听取方案,兼顾各方利益,化解矛盾风险,实现平稳转制。
四、工作步骤(一)前期准备(XX年X月底前完成)。
1.成立工作机构。
县政府成立转制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负责转制工作的总体统筹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做好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转制单位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成立转制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并明确具体工作人员,负责组织指导所属转制单位的转制工作。
2.做好资产清查准备。
主管部门成立资产清查工作组,研究制定资产清查方案,做好业务培训、会计资料整理等前期准备工作。
3.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根据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有关规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结合转制相关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对转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4.测算转制成本费用。
转制单位要严格按照县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等有关规定,测算转制相关成本费用。
(二)方案制定(XX年X月底前完成)。
主管部门组织转制单位按照有关规定拟定转制方案。
转制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转制单位基本情况。
包括编制、在编人员、资产财务状况等。
2.转制形式。
具体指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
对于已经办理企业工商登记的转制单位,可以采取注销事业单位法人保留企业法人的形式直接转为企业。
3.转制后企业名称及企业出资人。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1.确定改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对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估,确定其是否适合转企。
这包括分析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以及转企后可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进行内部审计和财务整理: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和整理,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准确。
同时,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进行清理和分类,为后续的转企过程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3.制定改制转企方案: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改制转企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转企后的组织架构、人员安排、经营模式和盈利目标等内容。
同时,还需制定详细的转企计划和时间表,确保改制转企过程的顺利进行。
4.解决人员安置问题: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安置,避免或减少由于改制转企而导致的人员流失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安置方案可以包括人员岗位调整、转岗培训、薪资待遇调整等措施,确保转企过程的平稳进行。
5.资产和负债的处理: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负债进行清理和处置。
其中,资产方面需要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合同资产进行详细清查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负债方面需要对债权债务进行妥善处理,如与债权人进行协商、还款等。
6.股权和股份:根据转企方案,对事业单位的股权和股份进行。
这可能涉及到资本金的注入、引进外部投资者或股东、职工持股等措施,以实现资本的市场化和股权的多元化。
7.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在转企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确保企业的透明度、规范运作和法律合规。
这包括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内部控制等职能部门,并建立相应的决策、监督和管理机制。
8.进行市场经营和盈利能力提升:改制转企后,事业单位需要转变经营思路,加强市场经营能力,提高盈利水平。
这包括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优化生产和销售流程等措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9.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在改制转企过程中,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事业单位转国企流程
事业单位转国企流程事业单位转国企,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是别担心,咱来唠唠这个流程。
一、前期了解。
你得先搞清楚为啥要转,是政策导向呢,还是单位自身发展的需求。
这就像是你要出门旅行,得先知道为啥去这个地方一样。
然后呢,要去了解接收的国企的情况。
看看这个国企是干啥的,它的发展前景咋样,企业文化好不好。
这就好比找对象,得先了解了解对方是个啥样的人。
你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打听,比如找在那个国企工作的朋友问问,或者上网查查相关的评价。
二、提出申请。
了解得差不多了,就该提申请啦。
这申请可不是随便写写的。
要把转制的必要性、可行性都写清楚。
比如说,事业单位现在面临的困难是什么,转成国企之后能有哪些好处,像在资源利用上、市场拓展方面等等。
你得像讲故事一样,把这些情况给上面的领导或者相关部门讲明白。
而且,这个申请得经过单位内部的层层审批。
从基层员工的讨论,到部门领导的审核,再到高层的决定,就像过一道道关卡似的。
三、资产清查与评估。
申请通过之后,就进入到资产清查和评估这个环节啦。
这就像是盘点自己家的财产一样,不过要更严谨细致。
要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都查清楚。
比如说那些办公设备、土地、专利技术啥的。
评估的时候呢,要找专业的评估机构,让他们根据市场价值来给这些资产定价。
这中间可不能马马虎虎的,毕竟这关系到转制后的很多事情呢。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一些资产存在问题,比如产权不清之类的,要赶紧解决,就像解开一团乱麻一样。
四、人员安置。
人员安置可是个大事儿,毕竟关系到大家的饭碗呢。
对于愿意跟着转到国企的员工,要做好相关的手续转接。
这包括工资待遇、社保公积金这些东西的衔接。
如果有员工不想转,那也得妥善安排。
可能是给他们一些补偿,或者安排到其他合适的岗位。
这就像搬家的时候,要把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安排好,不能落下谁。
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员工的感受,多和大家沟通交流,让大家心里都踏实。
五、方案制定与审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操作方法
一、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的原则与目标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是当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基本原则与目标是:既要因地制宜,又要大胆创新;既要有利于经济发展,又要有利于社会稳定; 既要切实维护职工利益,又要保证改制后企业的健康发展;既要调动在职职工的积极性,又要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离退休人员。
为保证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顺利进行,各方主体应做到统一认识、规范运作,同时应充分重视专业中介机构在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操作程序(一)政策宣讲事业单位改制关系职工切身利益,而职工往往对政策不了解或理解存在偏差,或对改制心存顾虑,而统一单位职工对改制的认识、调动职工积极性对改制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的。
各地在开展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大都发布了一系列专门性文件并成立了事业单位改革办公室,拟改制的事业单位应与有关专门机构沟通并深入理解有关政策,在制定改制方案前向职工(包括在职职工和离退休职工)进行充分的政策宣讲和动员,并听取职工意见、稳定职工情绪、消除职工顾虑以保证改制的顺利进行。
(二)清产核资、审计评估这一阶段的主要
工作包括:清产核资、审计评估、界定核准、公告公示。
清产核资是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有些地方的事业单位改革中就出现了诸如少列资产、漏列资产、多列成本等问题,所以应由有关部门选任依法成立并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单位的资产情况进行审计、评估。
在这一过程中,对国有资产该认定的要认定,该剥离的要剥离,该核销的要核销;产权界定、资产处置方案等,要上报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核准。
经有关部门核准的产权界定及清产核资情况应当在相应范围内予以公示。
(三)制定改制方案单位拟定改制转企方案,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通过,报主管部门同意,并由单位主管部门转报事业单位改革办公室,经审核批准后实施。
制定改制方案应遵循事业单位改制的原则和目标,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选择转企后企业组织形式,处理单位债权债务,妥善安置职工,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职工代表大会意见,对职工安置补偿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报上级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审批。
改制方案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 单位基本概况,包括资产、债务、担保情况、人员、经营方式、经营状况、市场和发展趋势等;改制转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改制转企方式,包括产权制度的改革形式、资产处置、人员安置办法等;企业发展目标和今后三年经营状况预测;实施
步骤、时间部署和组织领导。
事业单位改制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单位特点采取多种改制形式。
资产规模大、经营业绩好、有发展潜力的,一般改制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包括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小型的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一般改制为合伙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规模相当小、数量特别多的,可采取兼并重组、租赁出售等多种形式经营;对个别无法正常运作的事业单位,一般可采取撤销、歇业、人员分流的办法。
事业单位改制人员安置方案不仅应明确在职职工人事关系的处理及劳动关系的确立,还要明确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要结合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予以妥善安置。
对于在职职工应采取自愿、灵活的原则,按照《劳动合同法》和相关法规的规定,对于自愿与改制后成立的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各种社会保险; 对于不能适应新企业发展需要或自愿另谋职业的职工不签订劳动合同,对其给予一次性安置补偿。
(四)实施改制方案这一阶段的主要事项包括资产处置、人员安置、按照改制方案确定的改制形式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企业。
1、资产处置事业单位改制中的国有资产转让,应当参照国务院财政部、国资委联合颁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办理,通过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
改制单位转让国有资产,要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经济或金融类或与改制单位业务相关联的报刊和
产权交易机构网站上发布公告,广泛征集受让方并根据转让标的具体情况采取公开拍卖或招投标方式组织实施产权交易。
经公开方式确认受让方后,依法与受让方签订相应资产转让协议,并根据转让标的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或交付标的物。
2、人员安置事业单位改制转企的,在职职工原则上由转制后的企业接收,并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纳入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职工工龄连续计算,退休时按企业人员计发基本养老金。
转制前未纳入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职工按规定计算的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养老保险费;转制前已纳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档案移交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单位或职工欠缴养老保险费的,应按有关规定予以补缴,未能足额补缴的不视同缴费年限。
事业单位中未聘人员由单位和主管部门负责,在单位或行业系统内采取多种方式给予妥善安置。
可允许实行单位内部待聘制度,待聘期限不超过2年,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待聘期间工龄连续计算,工资福利待遇由单位自主确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待聘期满仍未竞聘上岗的,与单位解除人事关系,进入人才或劳动力市场自谋职业,人事档案按有关规定实行代理,并可到当地失业登记机构登记失业,已参加失业保险的,按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
未聘人员辞职从事民营经济或自谋职业的,可参照国家有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从事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按照有关规定发给一次性辞职补助金。
辞职职工应按企业的办法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到达退休年龄时,按企业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
对改制转企时工作年限满2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职工,本人申请内部退养的,经有管理权限的部门批准,可以按照事业单位待遇办理内部退养。
离退休人员改制转企后原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
其中属财政拨款或财政补贴事业单位的,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拨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发放;属经费自理事业单位的,所需经费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
筹基金解决,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发放。
3、企业设立事业单位改制为公司的,应按照《公司法》和企业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企业注册登记并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自营业执照上登记日期之日起公司成立。
谢谢观看!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雷同纯属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