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卷杀——宋代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成为卷杀,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
2、六铺作(七踩斗拱)——《营造法式》中计量铺作的方法是:以斗栱悬挑的层数(即跳数)加3,出一跳为四铺作,出三跳为六铺作。明清斗栱的计量单位为踩,计算方法是出挑层数乘2加1,即出一跳为三踩,即出三跳为七踩。
3、倒座房是——位于四合院最前方的一排房子,由于房门部朝向后面(中心朝庭院的方向)而得名。倒座房的一般安排是:最东是私塾,再向西是大门,大门西面的一间屋是门房或男仆住的房间。
4、“垂花门”和吊瓜——位于檐柱下方,做成“吊瓜”的形式,像是垂下的花朵,因此叫做“垂花门”。所谓吊瓜,就是指门上有两根柱子的下头做成南瓜形状的装饰,所以叫吊瓜。
5、倒座院——位于倒座房和垂花门之间的进深窄,左右方向宽的院落。面对倒座房中央几间屋,是接待一般客人的客厅。
1、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贡献。
2、从建筑功能布局来看,石窟可分为三种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
3、云南“一颗印”住宅最常见的形式为三间四耳。
4世界古代十座城市面积最大的是隋大兴(唐长安)。
5、北宋时政府颁布的建筑预算定额营造法式其书的作者是李诫把材作为造屋的标准。
6、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今河南安阳,故商也殷。
7、北京妙应寺白塔的类型为喇嘛塔,它是尼泊尔国家的阿尼哥设计的。
8、最早的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9、中国古代天下寺院“四绝”即天下寺院四大丛林是山东长清灵岩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
10、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重要阶段。
11、北京故宫太和殿和明长陵祾恩殿,并列为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木结构。
12、中国古代建筑的两种发展模式是官式建筑、民间建筑。
13、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已经发现的房屋遗址有两种,一种为黄河流域的木骨泥墙和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干阑式建筑。
14、西安小雁塔为密檐式塔。
15、中国古代建筑五种屋顶的基本形式为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
16、斗拱的作用是承托出檐和装饰。
17、中国古代木构建筑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为单位构成庭院。
18、中国彩画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其中等级最高的是和玺彩画。
19、材分8 等,斗口分为11等。分为材高的1/15,材宽的1/10。
20、在明清古建筑做法中,高6分,宽4分,叫契(栔)。
21、我国五大古都是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
22、中国的四大石窟是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
23、《园冶》一书,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园林艺术论著。
24、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为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25、留存在今天的唐朝佛教殿堂最为完整的有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和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分析河南郑州二七塔
郑州“二七"纪念塔为纪念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牺牲的两位烈士而建立,位于当年悬挂死者首级处,即今之“二七”广场上。纪念碑采用双塔型,在总体布局中,把交通中心引向塔北,塔南专辟游览广场。两个塔体的平面各为不等边的六边形相互连接,一边为交通厅,一边为展览厅。总高56米,是当时河南最高的建筑。建筑大量采用了数字的暗喻手法:建筑面积1923平方米,喻1923年;两个塔原设计各7层,喻“二七’’,后因比例不当改为9层;应群众要求塔顶设两个钟亭,暗喻两位烈士。
陕西歧山风雏村西周建筑遗址表明了什么?
答;①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贡献。
②它是最早的四合院,表明四合院在中国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
③它是最先发现的两进式院落。
④第一个完全对称的严禁组群。
⑤它是第一次见到的完整的“前堂后室”。
⑥它是第一次出现的用“屏”建筑。
⑦它是迄今为止最早的用瓦建筑。
⑧这个遗址在中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分析成都四川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
成都四川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之际为庆祝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而建的“向毛主席敬献忠心”的“忠”字工程。为显示工程的重要,当地领导人将展览馆设置在成都市中心明代蜀王府(俗称皇城)旧址,为此,拆除了明代蜀王府城门以及清代作贡院时期所建造的明远楼、致公堂等古建筑5000余平方米,推倒明代城墙1 500余米。建筑由主馆、检阅台和毛泽东巨像3部分组成。主馆平面呈“中”字形,建筑的两侧原来建有省、市的办公楼再加上检阅台,略呈一个“心"字,毛泽东巨像就成为心字中间的一点。这样,建筑群的平面布局就是一个大大的“忠”字,建筑立面由4个巨大的柱状体,把建筑的横向分成3段,寓意当时最响亮的口号“三忠于’’“四无限’’(柱体的顶部没有柱头限定);建筑的中段有10根红色花岗岩柱子把建筑分为9个开间,隐喻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共中央下达的文件《解决四川问题的十条意见》(简称“红十条”,检阅台有23级踏步,隐喻中共中央发布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台阶总高8.1米,隐喻“八一"南昌起义;毛泽东巨像底座高7.1米,隐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像高12.26米,隐喻毛泽东的生日12月26日。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用数字或文字暗喻的建筑实例,但人们很难察觉。
试比较中国楼阁建筑与西方哥特教学在空间、尺度及审美等方面的差异。
答:解析:中国古代楼阁主要为宗教建筑或风景建筑,西方哥特建筑为宗教建筑。二者的风格差异需要从宏观和微观进行综合的跨文化对比。该题涉及中国建筑史和西方建筑史的横向比较考核,具有一定难度。这种打破中、外建筑史的试题是近些年各高校命题的新特点。
答案:二者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从平面形式而言,中国楼阁建筑常为中心对称的多边形(如颐和园佛香阁)或形态组合(如黄鹤楼等),为集中式平面;而哥特建筑平面为拉丁十字式。平面形式的不同决定了空间模式的不同,中国楼阁的空间为竖向伸展,哥特教堂的空间为横向伸展(由西向东)。就尺度而言,中国楼阁无论从外观还是内部空间
多分为数层,尽管有些楼阁内部数层空间中央局部贯通,但周围仍有明显的分层处理(如独乐寺观音阁),因此楼阁的整体尺度就被分解成为人性化的尺度;而哥特式教堂由地面到屋顶数十米高的内部空间从高度上没有再划分,从而形成内部空间的超人尺度(即神性尺度)。从审美角度,中国楼阁世俗化倾向较明显,无论是佛阁还是观景楼阁,大多都可以登临凭眺,使楼阁的宗教意味让渡于景观功能;而哥特教学只是给人提供了一个仰慕基督的神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