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传统测图法
2、绘制坐标格网
• 为了准确将控制点展绘在原图上,必 须先在图纸上精确绘制10cm10cm 的坐标格网。 专用工具:直角坐标展点仪、格网尺 等。 使用精确直尺: 按对角线法绘制
直尺对角线法绘制方格网
C D
A
B
直尺对角线法绘制方格网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1000
500
600
(2)距离交会法
• 距离交会法是测量两已知点到碎部点 的距离来确定来确定碎部点位置的一 种方法。 • 当碎部点到已知点(困难地区也可以 为已测的碎部点)的距离不超过一尺 段,地势比较平坦且便于量距时,可 采用距离交会的方法测绘碎部点。如 城市大比例地形图测绘、地籍测量时, 常采用这种方法。
8.5 大比例尺地面模拟法测图
700
800
900
1、10cm方格边 长误差不超过 0.2mm。 2、小方格对角线 长度误差不超过 0.3mm。 3、对角线各点应 在一条直线上, 偏离不大于 0.2mm。
2、绘制坐标格网
20cm×20cm
1、10cm方格边 长误差不超过 0.2mm。 2、小方格对角线 长度误差不超过 0.3mm。 3、对角线各点应 在一条直线上, 偏离不大于 0.2mm。
⊙ T51-1 35.789
3、展绘控制点(检查)
二、经纬仪测绘法原理
——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
已知:A、B
测绘:房屋
b
测点P D 后视B H
b p a
工作:
A 、B==>a 、b ? 观测:b、D、H ? P ==> p ?
测站A
经纬仪测绘法原理
——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
1、安置仪器: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控制点)上,量取 仪器高i,填入记录手簿,绘图板安置在测站旁。 2、定向:后视另一控制点,使 水平度盘读数为00º0000。 —极轴方向 3、立尺:由立尺员选定立尺点, 将水准尺竖立在地物、地貌特征 点上。
碎部测量_20110413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就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量其高程值.下面分别介绍碎部点的选择和碎部测量的流程。
一、碎部点的选择对于地物,碎部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
由于地物形状极不规则,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4mm均应表示出来,小于0.4mm时,可用直线连接。
基于实验的选点应该包括房角点,道路转折点,路灯,井盖等.二. 碎部测量的流程1.输入控制点将全站仪开机,在内存中选择一个文件,将其更名,然后做一只坐标键盘输入操作,输入各控制点的点名和坐标(N是x坐标,E是y坐标)。
2.碎部测量选好控制点,在其上架设仪器,对中整平.调取该测站点坐标. 然后将仪器对准后视点,调取后视点坐标(此为).选择另一控制点,将其按照碎部点进行测量坐标.测得的坐标与求得理论值对比,误差在厘米级的才符合精度要求,才可进行碎部测量.3.导出数据将全站仪与计算机相连,然后通过仪器的内存找到文件.查看其参数.然后打开索佳数据通讯软件中的coord,在”通讯”中选择”参数设置”,修改其波特率,使其一致.然后点击”通讯”的”数据下载”,再操作全站仪,选好文件,回车,此时文件后出现”out”,点击OK 即可.最后将导出的数据”另存为”即可.4. 内业成图由全站仪导出数据后,用记事本方式打开,对数据进行编辑:导出点点名,屏幕显示名,,X坐标,Y坐标,高程Z导出的坐标相交换x y,其他的一些信息删除.打开软件,首先”配置”→SV300环境.先设置比例尺(比例尺1:X的X)和展点(展点为地形,全部覆盖)成图过程中,植被,道路,建筑物,点状符号要分图层画图.(配置→新建→点()路灯,井盖,控制点等))5成图整饰为该图添加图名,成图时间,成图单位,图廓,比例尺等图幅管理→图幅网格,修改网格单元宽度和高度,使得一个网格就能覆盖整个测区,然后用”窗选网格范围”,选定区域进行平移操作.用”图幅管理”→标准图廓,用鼠标点去图幅网格,在生成标准分幅图对话框中修改参数即可.三具体操作碎部点选择及草图绘制碎部点的选择如上文所述,此处不再赘言.但是要求在草纸上绘出大致的地物,将相应的碎部点画出并标出名称,这样在之后测碎部点时可以输入相应的名字而不至于混淆.1. 新建文件及已知数据录入1.1 打开仪器进入初始界面.点击键盘上的”esc”,进入副初始界面,界面下方包括”测量””内存””配置”,如下图所示:点击”内存”,进入内存菜单界面,该界面含”文件操作””已知坐标””代码操作”.如下图所示:选择”文件操作”,进入了”文件操作”菜单界面,如下图所示:1.2 选择”文件选取”,在”列表”中选择一个数据量为0的文件(如果没有,可以选择了一个文件执行”文件删除”,则生成了一个空文件) .多次”回车”之后,在这个菜单界面,选择”文件更名”更改文件名称.1.3输入控制点数据.点“esc”返回到”内存”菜单界面,选择其中的”已知坐标”,进入后选择”键盘输入”,将控制点的X, Y坐标输入,注意记清各控制点名.2. 测站定向2.1输入测站坐标.回到初始界面,选择”坐标”,进入坐标菜单界面,选择”测站定向”,随后选择”测站坐标”,可以手动输入,也可以通过”调取”该控制点的数据.随后点击”OK”即可。
第七章 碎部测量
第七章 碎部测量
7.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极坐标法 方向交会法:有部分碎部点不能到达,利用 方向交会法计算碎部点的坐标。 量距法:部分碎部点受到通视条件的限制不 能直接观测计算坐标,可根据周围已知点通 过丈量距离计算碎部点的坐标。 方向距离交会法 直角坐标法
二、碎部点高程的计算 采用经纬仪或大平板仪进行测图时:
1 H = H 0 + k * l * sin 2α + i − v 2
采用全站仪或测距经纬仪时:
H = H 0 + D * sin α + i − v
7.3 地物测绘
一、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 地物:地球表面上自然和人造的固体性物体, 与地貌一起总称地形。 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原则:能按比例尺绘 制的,将它们的水平投影位置的几何形状依 比例尺描绘在地形图上;不能按比例的将地 物符号表示在中心位置上。
7.1 碎部测图方法
碎部测量: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 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 的测量工作。 施测方法:对地物碎部点从测量 实质:地物和地貌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过程:测定平面位置和高程;绘制地物和地 貌
碎部测量方法: 传统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 现代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法及数字测图法 地面数字测图根据采集数据的手段不同可分 为:地面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图、地形图 数字化
二、几种典型地貌的测绘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盆地 山坡 梯田 特殊地貌测绘
第7章 碎部测量
植被是地面各类植物的总称,如森林、果园、耕 地、苗圃等。
植被的测绘主要是各种植被的边界,以地类界点 绘出面积轮廓,并在其范围内配制相应的符号。对 耕地的测绘,还应区别是旱田还是水田等。如地类 界与道路、河流等重合时,则可不绘出地类界,但 与高压线、境界重合时,地类界应移位绘出。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3.3 地物测绘
地物测绘主要是将地物的形状特征点(也 即其碎部点)准确地测绘到图上。连接这些特 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图象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
凡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就应将其水平投影位置 的几何形状测绘到地形图上,或是将它们的边界位置 表示到图上,边界内再充填绘入相应的地物符号。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地物边界重合或冲突的处理
4.悬空建筑在水上的房屋与水涯线重合,可间 断水涯线,房屋照常绘出。
5.水涯线与陡坎重合,可用陡坎边线代替水涯 线;水涯线与斜坡脚重合,应在坡脚将水涯线绘出。
6.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 边线重合时,可以建筑物边线代替路边线。道路边 线与建筑物的接头处应间隔0.3mm。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独立地物测绘
独立地物对于用图时判定方位、确定位置有着重 要作用,应着重表示。独立地物应准确测定其位置。 凡图上独立地物轮廓大于符号尺寸的,应依比例尺 符号测绘;小于符号尺寸的,依非比例符号表示。 独立地物符号的定位点的位置,在现行图式上均有 相应的规定。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3.2 工作草图
工作草图是内业绘图的依据,尤其是采用测记法 进行野外数据采集,工作草图是绘图的必需品,是 成果图质量的保证。
全站仪碎部测量方法及步骤
全站仪碎部测量方法及步骤全站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记录地面上各点的三维坐标的仪器。
全站仪碎部测量方法及步骤是使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时需要遵循的步骤和方法。
以下将详细介绍全站仪碎部测量的方法及步骤。
一、准备工作1. 确定测量目的和测量范围,明确测量任务的要求和目标。
2. 检查全站仪的工作状态,确保仪器正常运行并进行校准。
3.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参考点,并进行标志和编号。
二、测量点的设置1. 根据测量任务的需求,在测区内选择合适的测量点,确保这些点能够完整地表示被测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2. 使用全站仪的测距功能,测量每个测量点与参考点之间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三、测量角度1. 使用全站仪的水平仪功能,调整仪器使其水平。
2. 使用全站仪的角度测量功能,测量每个测量点与参考点之间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并记录下来。
四、数据处理1. 将测量得到的距离和角度数据输入计算机软件中。
2. 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出各个测量点的坐标。
3. 根据需要,可以进行数据的图形化展示和分析。
五、结果分析1. 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根据测量结果,评估测量任务的完成情况,判断是否满足测量要求。
全站仪碎部测量方法及步骤就是以上所述的一系列操作和流程。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使用全站仪对地面上的各个点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它们的三维坐标。
全站仪碎部测量方法及步骤具有操作简便、测量准确、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土地测量、建筑测量、道路测量等领域。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全站仪碎部测量时,要保持仪器的稳定和准确,并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
同时,还要注意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等。
只有在严格遵循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测量结果。
全站仪碎部测量方法及步骤是使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设置测量点、测量距离和测量角度,以及准确的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可以得到满足测量要求的结果。
碎部测量实验报告
碎部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碎部的长度、宽度、厚度等参数,计算出碎部的体积和密度。
实验原理:
1. 碎部长度、宽度的测量可以使用游标卡尺或钢尺进行。
2. 碎部厚度的测量可以使用游标卡尺、颗粒密度计或简易密度计进行。
3. 计算碎部体积的公式为V = lwh,其中V 为碎部体积,l 为长度,w 为宽度,h 为厚度。
4. 计算碎部密度的公式为ρ= m/V,其中ρ为密度,m 为碎部质量,V 为体积。
实验步骤:
1. 将待测碎部取出,并用刷子等清洁工具清洁干净,以避免附着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使用游标卡尺或钢尺测量碎部的长度和宽度,并记下数据。
3. 使用游标卡尺、颗粒密度计或简易密度计测量碎部的厚度,并记录数据。
4.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碎部的体积和密度。
实验结果:
假设测量得到的数据如下:
碎部长度:10 cm
碎部宽度:5 cm
碎部厚度:2 cm
碎部重量:30 g
则根据计算公式,可得到以下结果:
碎部体积V = 10 ×5 ×2 = 100 cm³
碎部密度ρ= 30/100 = 0.3 g/cm³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的测量和计算,得到了碎部的体积和密度数据,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了参考基础。
本实验的数据精确度取决于测量工具的精度,应在日常实验操作中注意使用准确的工具,并进行多次重复测量,以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碎部测量方法
碎部测量方法
一、碎部测量的观测方法
1.在一固定点A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并量取仪器的高H;
2.盘左或盘右瞄准B点,并使H窗读数为0°00’00’’;
3.瞄准需要观测点的水准尺,在H窗读β的角度数;
4.在水准尺上读取三丝读数;
5.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在V窗读取L或R。
二、碎部测量的操作步骤
1.根据控制点坐标将其展绘到图纸上;
2.将仪器安置在点上(测站点),确定定向点(可以通视且距离最远的控制点);
3.将图纸上的两点(测站点、定向点)用直线连接,宜淡不宜浓没因为以后要擦掉;
4.左盘精确瞄准定向点并置零;
5.将棱镜安置在要测的点位上;
6.瞄准棱镜,读取水平盘读数,测出平距、高差,并记录;
7.用量角器量取大小为水平盘读数的角值,并做记号点(宜淡不宜浓,看得见就行);
8.从安置点沿方向点量取对应的图上距离,做记号即得所测点图上位置,标注高程;
9.重复操作5—8测其他点;
10.根据各点关系将地物、地貌及时绘制出来。
各位朋友,如果对我们东英时代的讲解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欢迎留言提问或者私信哦!我们将为大家一一解答,也欢迎各位学测量的朋友到学校考察,培训,全面系统化的学习,最终达到掌握测量知识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测量员。
碎部测量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碎部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使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的操作步骤。
3. 学习如何根据碎部点数据绘制地形图。
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碎部测量是地形测量的一项基本工作,主要是通过测量地面上各个碎部点的位置,建立地形模型。
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它集成了电子测距、角度测量、电子罗盘等功能,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碎部点的坐标。
三、实验仪器与工具1. 全站仪一台2. 碎部点标尺若干3. 地形图一张4. 记录板一块5. 计算器一个6. 地图比例尺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检查全站仪是否完好,电池充足。
- 准备碎部点标尺,并做好标记。
- 熟悉全站仪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碎部点测量:- 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作为测站,并做好标记。
- 将全站仪安置在测站上,并进行对中整平。
- 使用全站仪依次测量各个碎部点的坐标,记录数据。
- 在记录数据时,注意记录碎部点的编号、坐标、高程等信息。
3. 数据处理:- 将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坐标转换和计算。
- 对测量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剔除错误数据。
- 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绘制地形图。
4. 地形图绘制:- 根据地形图比例尺,将碎部点坐标转换为图上坐标。
- 在地形图上绘制各个碎部点,并用线条连接相邻点。
- 标注各个碎部点的高程。
5. 实验总结:-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
- 讨论实验结果,评估实验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碎部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了全站仪的操作步骤。
2. 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全站仪对中整平困难、数据采集误差等。
这些问题在后续实验中得到了解决。
3. 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可以满足地形测量的需求。
六、实验心得1. 碎部测量是地形测量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地形图的绘制具有重要意义。
2. 全站仪是一种先进的测量仪器,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优点。
碎步测量
碎部测量一.概念碎步测量: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的测量工作。
碎部点:碎部测量中,地物的测绘实际上是地物平面形状的测绘,地物平面形状可用其轮廓点(交点和拐点)或中心点来表示,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的特征点(碎部点)。
这些点被称为地物特征点碎部测量实质:测绘地物和地貌碎部点平面位置和高程。
碎部测量工作两个过程:一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二是利用地图符号在图上绘制各种地物和地貌。
碎部测图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等传统测图、地面数字测图及航空摄影测量等。
2.传统测图传统测图实质:即图解测图,通过测量将碎部点展绘在图纸上,以手工方式描绘地物和地貌,具有测图周期长、精度低等缺点,主要适用于小区域、大比例尺的地形测图。
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传统测图工作程序:①在收集资料和现场初步踏勘的基础上,拟定技术计划;②进行测区的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③进行测图前一系列准备工作,以保证测图工作顺利进行;④在测站点密度不够时要对测站点进行加密;⑤逐点完成碎部测图工作;⑥进行图边测图和野外接图;⑦组织检查和验收;⑧野外原图整饰及清绘等工作二.测图方法(一)传统测图1.准备工作:资料准备:包括收集测图规范、地形图图式、控制点成果以及任务书和技术计划书等。
仪器与工具准备:种类繁多,小物件较多,认真准备,以免遗漏,对测图仪器按规定进行检查、检验与校正,使其能满足测图要求。
图板准备:图纸的准备、绘制坐标格网和展绘控制点。
经纬仪测图所用图纸:一面打毛的聚酯薄膜,其厚度为0.07~0.1mm,并经过热定型处理。
具有伸缩性小、无色透明、不怕潮湿等优点,便于使用和保管。
测图前,要将控制点展绘在图纸上,首先在图纸上精确绘制直角坐标格网,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10×10cm方格网。
坐标格网绘制可采用绘图仪、专用格网尺等工具进行。
坐标格网绘制好后,必须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方格网长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3mm;各小方格的顶点应在同一条对角线上,小方格的边长与其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1mm;图廓边长与其理论值之差应小于0.2mm。
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7-4 碎部测量的方法一、碎部点的选择二、经纬仪测绘法三、增补测站点四、注意事项五、地形点的分布与最大视距一、碎部点的选择一、碎部点的选择碎部点:地物特征点,地貌的特征点。
(一)地物的特征点的选择特征点:指决定地物形状的地物轮廓线上的转折点、交叉点、弯曲点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等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0.4(0.5)mm均要表示出来,小于0.4mm,可以用直线连接。
立尺:立尺员把标尺立到地形、地貌特征点上。
(1)“地物”取“轮廓转折点”。
§7-4 碎部测量的方法自学——供参考:地物——地球表面上自然和人造的固定性物体。
1、地物测绘要求:依比例表示的地物,将其正射投影位置的几何形状相似地描绘在图上,或将其边界位置表示在图上,边界内绘上相应符号;不能依比例表示的地物,在图上以相应的地物符号表示在地物中心位置;根据规定的比例尺,按规范和图式的要求综合取舍;测定地物形状的特征点(拐点)。
2、居民地测绘测图比例尺不同,综合取舍不一样;外围轮廓准确测绘,内部主要街道及较大的空地应区分出来;散列式居民地、独立房屋应分别测绘;一般只测绘房屋的三个角或相邻的两角顶并量取房屋宽度。
3、道路测绘①铁路:标尺应立于中心线上,直线立尺稀,曲线立尺密;附属物按实际位置测定。
路堤测绘路堑测绘3、道路测绘①铁路:②公路:一律按实际位置测绘。
立尺位置:中心、两侧、一侧立尺、一侧实量宽度。
转弯、交叉处尺点密,附属物实测。
路堤、路堑:测绘方法同铁路。
大车路:立尺于道中心,按图式绘制。
小路:视其重要程度综合取舍,弯曲程度综合取舍,与田埂重合不绘田埂。
4、管线的测绘架空管线转折处的支架塔柱实测,直线部分用视距长度图解确定;塔柱上有变压器时其位置按其与塔柱的相应位置绘制;电线和管道按符号绘制。
5、水系的测绘无特殊要求时均以岸边为界,如要求测水涯线、洪水位、平水位,按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测绘。
7.1.1经纬仪极坐标法碎部测量测量学
二、碎部特征点选择
7
地 •貌 特2.对于地貌来说,碎部点应选在最能反应 征地貌特征的山脊线、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点如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山坡、山脚
等坡度变化及方向变化处。根据这些特征 点的高程勾绘等高线,地貌即可在图上表 示出来。
三、经纬仪极坐标法碎部测量 8
• 1.极坐标法 • 2.经纬仪极坐标法测图步骤 • 3.测图注意事项
一、碎部测量
5
• 测定碎部点平面位置的方法有极坐标法、 方向交会法等。
• 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熟悉如何选择碎部 点,二是学会利用经纬仪极坐标法进行碎 部测量。
二、碎部特征点选择
6
• 1.对于地物,碎部点应选在地物轮廓线的 方向变化处,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 叉点,河岸线转弯点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 点等。连接这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 似的地物形状。
3-1 极坐标法
9
• 极坐标法是通过测量测站到待定点的方向 和距离,也就是在控制点上测设一个角度 和一段距离,从而确定待定点的平面位置 的方法。
• 这里所指测站到待定点的方向,是通过该 方向与一个已知方向的夹角来确定的。
3-1 极坐标法
10
• 如图所示,A、B为地 面上两个已知控制点, 在地图上的相应点为 a、b。欲将房屋测绘 到图纸上,依次测取 AB方向到房屋的特 征点1,2,3,…的 夹角(顺时针角)和水 平距离。
• (2)瞄准另一控制点 B 进行定向,置水 平度盘读数为0°00′00″。
• (3)立尺员依次将尺立在地物、地貌特 征点上。
3-2 经纬仪极坐标法测图步骤 15
• (4)观测员转动经纬仪照准部,瞄准标尺,读 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盘读数及水平角。
• (5)绘图员将测得的视距间隔、中丝读数、竖 盘读数及水平角依次填入手簿。
碎部测量原理
碎部测量原理
碎部测量原理是一种用于测量小颗粒或碎片尺寸与形状的方法。
该原理基于对碎片的特征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以得出其尺寸分布和形态信息。
在碎部测量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待测碎片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并利用摄像设备将其图像转换为数字信号。
然后,通过对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提取出一系列与碎片特征相关的参数,如长度、宽度、面积、长宽比等。
然而,由于碎片样本的形状多样性,使得其图像特征的提取和分析变得复杂。
因此,通常需要结合图像处理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针对不同材料和应用场景,碎部测量原理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比如,对于颗粒状材料的测量,可以使用图像分析算法来提取颗粒的形状和尺寸信息。
而对于纤维状或薄片状碎片的测量,则可以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边缘检测和形状重建。
总之,碎部测量原理是一种重要的粒度分析技术,在多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准确测量和分析碎片的尺寸和形态信息,可以为材料科学、环境监测、制药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测量学基础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
§7-1 碎部测量的方法 §7-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7-3 地物测绘 §7-4 地貌测绘 §7-5 地形图的应用
§7-1
碎部测量的方法
一、经纬仪配合小平板测图 (一)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测图前,除做好仪器、工具及资料的准备工作外,还应 着重做好测图板的准备工作。它包括图纸的准备,绘制坐 标格网及展绘控制点等工作。 1、图纸准备 为了保证测图的质量,应选用质地较好的图纸。对于临 时性测图,可格图纸直接固定在图板上进行测绘;对于需 要长期保存的地形图,为了减少图纸变形,应将图纸祷糊 在锌板、铝板或胶合板上。 目前,各测绘部门大多采用聚脂薄膜,其厚度为 0.07—0.1mm,表面经打毛后,便可代替图纸用来测 图。聚脂薄膜具有透明度好、伸缩性小、不怕潮湿、牢固 耐用等优点。如果表面不清洁,还可用水洗涤,并可直接 在底图上着墨复晒蓝图。但聚脂薄膜有易燃、易折和老化 等缺点,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火防折。
(二)全站仪测坐标的步骤与原理 1、设置测站:输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和仪器高 2、定向:瞄准定向点,输入定向点的二维坐标并 进行定向测量 3、碎部测量:输入碎部点的点号和目标高,即可 计算出碎部点的坐标和高程
1、建立项目
输入项目名
2、设站
输入测站点点名 及坐标
3、定向 瞄准 后视点, 输入后视点点 名及后视点坐 标
(二)、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就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下面分别介 绍碎部点的选择和碎部测量的方法。 1、 碎部点的选择 碎部点应选地物、地貌的特征点。对于地物,碎部点应 选在地物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如房角点,道路转折点, 交叉点,河岸线转弯点以及独立地物的中心点等。连接这 些特征点,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由于地物形状 极不规则,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 0.4mm均应表示出来,小于0.4mm时,可用直线连接。 对于地貌来说,碎部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征的山脊线、 山谷线等地性线上。如山顶、鞍部、山脊、山谷、山坡、 山脚等坡度变化及方向变化处。根据这些特征点的高程勾 绘等高线,即可得地貌在图上表示出来。
碎部测量实验报告
碎部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和分析碎部的形状、大小和重量,探究不同碎部的特征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尺子、显微摄像机等。
实验原理,碎部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发生破裂而形成的不规则形状的颗粒。
碎部的形状、大小和重量是反映材料破裂性能和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碎部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材料的脆性、韧性、强度等性能。
实验步骤:1. 收集不同材料的碎部样品,如金属、陶瓷、塑料等。
2. 利用显微镜观察碎部的形状和结构,并进行拍照记录。
3. 使用电子天平测量碎部的重量,并记录数据。
4. 使用尺子测量碎部的尺寸,包括长度、宽度、厚度等,并记录数据。
5. 对不同碎部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其特征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不同材料碎部的形状、大小和重量数据。
经过比较发现,金属碎部呈现出较为规则的形状,边缘光滑;陶瓷碎部呈现出锐利的边缘和不规则的形状;塑料碎部则呈现出较为柔软的质地和不规则的形状。
在重量方面,金属碎部的重量相对较重,陶瓷碎部次之,塑料碎部最轻。
而在尺寸方面,金属碎部的尺寸相对较小,陶瓷碎部次之,塑料碎部最大。
通过对不同材料碎部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金属碎部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脆性较大;陶瓷碎部脆性较大,但硬度和强度较高;塑料碎部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但强度较低。
结论:碎部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材料的碎部具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重量特征,这些特征反映了材料的破裂性能和力学性能。
通过对碎部的测量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的性能特点,为材料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实验中还发现,碎部测量的方法简单易行,且能够快速获取材料的破裂性能信息,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因此,碎部测量实验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
碎部测量实验报告
碎部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和分析碎部的尺寸和形状,探究其在工程材料中的应用和影响,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一、实验材料和设备。
1. 实验材料,选取了不同类型的碎部样本,包括砂石、混凝土碎石等。
2. 实验设备,显微镜、数字显微镜、尺子、电子秤等。
二、实验步骤。
1. 样本准备,将不同类型的碎部样本进行清洗和干燥处理。
2. 测量尺寸,利用尺子和数字显微镜对碎部样本的尺寸进行测量。
3. 形状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拍摄不同碎部样本的形状,并进行形状参数的分析。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尺寸测量结果,经过测量,得出不同碎部样本的平均尺寸和尺寸分布情况。
比如砂石的平均粒径为2mm,混凝土碎石的平均尺寸为5mm。
2. 形状分析结果,观察和分析不同碎部样本的形状特征,如圆形、角形、棱角分明等,得出不同形状对于材料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碎部的尺寸和形状对工程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尺寸越小、形状越规则的碎部对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影响越小。
2. 在工程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碎部尺寸和形状,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碎部的尺寸和形状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经验。
这对于工程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参考文献。
1. XXX.《碎部尺寸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建筑材料科学与工程》,20XX, (X): XX-XX.2. XXX.《碎部形状对砂石性能的影响分析》. 《岩土力学》, 20XX, (X): XX-XX.以上为本次实验的详细报告,希望对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有所帮助。
碎部测量实验报告
碎部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碎部测量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对一个物体碎裂后碎片的测量,学习并掌握如何用测量仪器精确测量物体的碎部尺寸和形状。
实验仪器和材料:
1. 物体样品:一块玻璃板
2. 仪器:游标卡尺、显微镜、放大镜、数码相机、计算机
3. 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可选)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选取一块完整的玻璃板作为样品,并在其上人为制造不规则的碎裂痕迹。
2. 使用游标卡尺对玻璃板的整体尺寸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3. 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并测量玻璃板的不规则碎片,并记录下各个碎片的尺寸和形状特征。
4. 可选步骤: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碎片的图像,并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以得到更准确的尺寸和形状测量结果。
5. 将测量结果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并绘制玻璃板的碎裂特征示意图。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出各个碎片的尺寸和形状特征,如长度、宽度、厚度等。
同时,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得到的图像处理结果也可以用于反映碎片的形状特征。
实验结论:
通过碎部测量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碎裂后碎片的精确尺寸和形状特征。
这对于理解物体的破裂过程以及研究物体的断裂强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实验还增加了我们对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图像处理软件的掌握能力。
碎部测量的方法及实施步骤
碎部测量的方法及实施步骤1. 简介碎部测量是一项常见的工程测量任务,主要用于对碎石、碎砂等材料的尺寸进行测量。
本文将介绍碎部测量的方法及实施步骤,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准确测量碎部的尺寸。
2. 碎部测量的方法在进行碎部测量之前,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测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碎部测量方法:•显微镜测量:适用于碎石、碎砂等细粒度材料的测量。
通过放大显微镜观察样品,并使用标尺或测量软件来测量样品中的颗粒尺寸。
•图像处理测量:适用于大颗粒碎石、碎砂等材料的测量。
通过拍摄样品的照片,并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照片中的颗粒尺寸。
•筛网分析:适用于颗粒较大的碎石、碎砂等材料的测量。
将样品放入筛网中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网的孔径大小统计不同尺寸颗粒的比例。
•激光测距:适用于颗粒较大的碎石、碎砂等材料的测量。
使用激光测距仪直接测量颗粒的尺寸,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
3. 碎部测量的实施步骤在进行碎部测量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1.准备工作:确认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完好性。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准备好所需的材料样品。
2.样品准备:对于颗粒较小的材料,可以直接取样;对于颗粒较大的材料,可以通过粉碎操作将其破碎成适当大小的颗粒。
3.测量操作:根据选择的测量方法,进行相应的测量操作。
对于显微镜测量,将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使用标尺或测量软件测量颗粒的尺寸;对于图像处理测量,拍摄样品的照片后,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分析照片中的颗粒尺寸;对于筛网分析,将样品放入筛网中进行筛分,并记录不同尺寸颗粒的比例;对于激光测距,使用激光测距仪直接测量颗粒的尺寸。
4.数据处理: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根据需要,可以计算平均尺寸、尺寸分布、颗粒比例等指标,并记录测量数据。
5.结果报告:根据实际需要,将测量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
报告中应包括测量方法、测量数据、结果分析等内容,以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4.结论碎部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测量任务,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严格的实施步骤,可以准确测量碎部的尺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几种典型地貌的测绘 山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盆地 山坡 梯田 特殊地貌测绘
三、等高线的手工勾绘 四、地形图上各要素配合表示的一般原则
两个地物重合时 独立地物与其他地物重合时 房屋或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 水涯线与陡坎重合时 双线道路与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边线重合时 境界线以线状地物一侧为界时 地类界与地面上有实物的线状符号重合时,可省略;无 实物的,将地类界移位0.2mm绘出 等高线遇到房屋及其他建筑物时,应断开 不能显示的地貌特征点,在地形图上要注记适当的高程 注记点。
一、大平板仪测图 测图步骤: 安置仪器,量取仪高 照准,读取视距、垂直角以及目标高,计算 测站至标尺的水平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 展刺,注记高程 重复 绘图,搬站
二、经纬准--读数--计算--绘图-- 注记 三、地面数字测图 利用全站仪、GPS接收机等仪器采集数据及 其编码,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而自动绘制地 形图的方法。
二、地物符号 地物的类别、形状、大小及在图上的位置, 是用地物符号表示的。根据描绘方法的不同, 地物符号可分为: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 非比例符号及地物注记。 注记:地理名称注记; 说明文字注记; 数字注记
三、地物测绘 居民地 独立地物 道理 管线 水系 植被与土质
7.4 地貌测绘
一、等高线表示地貌 1、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点连成的闭 合曲线 2、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间距,与地 面坡度的陡缓有直接的关系 3、等高线的分类: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 助曲线。 4、等高线的特性
第七章 碎部测量
7.1 碎部测图方法
碎部测量:以控制点为基础,测定地物、地 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将其绘制成地形图 的测量工作。 施测方法:对地物碎部点从测量 实质:地物和地貌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过程:测定平面位置和高程;绘制地物和地 貌
碎部测量方法: 传统方法-平板仪测图、经纬仪测图 现代方法-航空摄影测量法及数字测图法 地面数字测图根据采集数据的手段不同可分 为:地面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图、地形图 数字化
1 H = H 0 + k * l * sin 2α + i − v 2
采用全站仪或测距经纬仪时:
H = H 0 + D * sin α + i − v
7.3 地物测绘
一、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 地物:地球表面上自然和人造的固体性物体, 与地貌一起总称地形。 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原则:能按比例尺绘 制的,将它们的水平投影位置的几何形状依 比例尺描绘在地形图上;不能按比例的将地 物符号表示在中心位置上。
7.2 测定碎部点的基本方法
一、碎部点的坐标计算 极坐标法 方向交会法:有部分碎部点不能到达,利用 方向交会法计算碎部点的坐标。 量距法:部分碎部点受到通视条件的限制不 能直接观测计算坐标,可根据周围已知点通 过丈量距离计算碎部点的坐标。 方向距离交会法 直角坐标法
二、碎部点高程的计算 采用经纬仪或大平板仪进行测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