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要略选修课期末考试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T30):
1、按照文献,它最早出现在《周易•贲》里,书云:“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应当是中国人论述文化的开始,但文化二字还没有连在一起。(2)
2、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文化作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即把文化分为广义和侠义两种。从比较狭义的意义来讲,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2)
3、文化内在和外在的特点: 它的外在特点有四个方面:一是它的统一性;二是它的连续性;三是它的包容性;四是它的多样性。
4、相传皇帝时代已“画野分州”至尧时分为“十二州”,《尚书•禹贡》则分为九州:冀、豫、青、徐、荆、扬、兖、雍、梁,(幽﹑并、营).
5、从秦汉到隋代,大体实行郡县制。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汉武帝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将全国的郡国分为十三刺史部。到了东汉末年,部州最终居于郡县之上,成为州、郡、县三级政区。(3)
6、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zhuanxu)、帝喾、尧、舜为五帝。“皇”的本义是“大”,而“帝”的本意是“王的称号”。(8)
7、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其反映了母系氏族)(2)
8、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至于女子,他们在家只能按孟、仲、叔、季等排行相称。(女子无氏)(2)
9、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是先有语言而后才有文字,这是因为口头的语言已经无法满足人们交往和记事的需要,于是产生了一种信息符号体系,用以记录口头语言的内容。(2)
10、《说文解字》一书中,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六书”。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明确指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为“六书“,是”造字之本“。(6)
11、孔子的中心思想实际上是一个“仁“字,”仁“的意义几乎包括了一切美德。(2)
12、“经学“是从研究”六经“开始,一直发展到”十三经“。”六经“一词,早在《庄子》一书中已经出现,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先秦时的著作。(6)
二:名词解释(20分)4
1:佛教:佛教在我国又叫“释教”,由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在古印度创立。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在西汉末年或两汉之间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有了突出发展。隋唐两代,特别是在唐代,达到了发展的高潮。基本思想是:否认客观物质世界的实体存在,否认人对主客观世界的改造能力。基本教义是:把现实的人生断为“无常”“无我”“八苦”。寺庙大多建在幽深的山林里。
2:道教(正一道):是以天师道为主,融合上清、灵宝、茅山等派形成的一大教派,保留了符箓派的许多特点。该派以江西的龙虎山为传教基地,历代天师均为张道陵后裔,唐宋以来,受到皇室尊崇。元大德八年,第三十代天师张与材受封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这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天师世袭,明代很盛。
3:伊斯兰教:在中国又叫“回教”“天方教”“清真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三大宗教。教徒称为“穆斯林”。于公元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流行于亚洲、非洲。教义集中在《古兰经》里。基本信仰是“六大信仰”,教徒必须做“五功”。大约在唐代传入中国,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4.封建统治者如何尊师重道?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很重视教育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突出教师的崇高地位,提高全社会尊师。影响了社会风气,形成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
②强调读书的神圣地位,引导全社会敬学。
5:说文解字
东汉的许慎写成《说文解字》一书,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六书”,由此建立了中国的“文字学”。“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但并未指出“六书”是什么。东汉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明确指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为“六书”,是“造字之本”。它不但是我国最早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体例是先列篆文。
6:释(宗教角度)
由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在古印度境内创立的宗教,在我国叫“释教”,一般视为佛教。管和尚又称“释子”。
1、中国画论的几个问题?
①形与神的问题。注重气韵和神似,表现对象物的形态,书法艺术家所获得的意趣,所以艺术上常讲“形神兼备”。
②诗情与画意。是民族艺术的传统特色。情指情趣,意指意境,是艺术家们与自然想通而又相融的那种精神感受。中国的诗画可以结合,成为传统美学艺术标尺之一。
③心师造化和迁想妙得。指中国画的创作原则和创作方法。“心师造化”就是以造化为师,正确指出了画家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即客观事物是画家创作的艺术源泉,是画家进行创作的客观依据。迁想妙得的过程,就是形象思维活动的过程,是艺术家体验生活,进行艺术构思的过程。
④六法与四格。“六法”是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绘画创作与批评的六条标准。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四格”,即“逸品”“神格”“妙格”“能格”。
⑤南宗与北宗。这是在佛教南北禅宗理论影响下形成的山水画理论。他只是讲了两种不同的画风,而不是不同的画法。用南北二宗来区别中国山水画的观点是不切实际的。
2、宋元明清四代书法的特点
宋代:盛行帖学,书法艺术不甚景气。因翻刻走样,难得真谛,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创新。宋人习书,以帝王好恶和权臣书体为转移,也很难有独特的发展。
元代:书法越两宋而直承晋唐,故出现了赵孟頫这样的大书法家。成为可与“颜、柳、欧”并称的楷书四大家之一,并独占元代书坛。
明代:书法从总体上看有如江河日下,字都写得呆板齐整,缺少神气,形成所谓“台阁体”。“董、米、邢、张”被称为晚明四大家。
清代:书法中兴,力图摆脱帖学的影响,于是极力推荐“碑学”,前期重帖学,书法很不景气;后期重碑学,注重了继承与革新,突出了个人风格,因而出现了新的局面。
3、韩非子
韩非著《韩非子》。商鞅主要讲“法”,申不害主要讲“术”,慎到则主要讲“势”。韩非则讲三者合为一体,成为一个法家的集大成者。“势”即统治的权势地位,君主必须牢牢掌握权柄不放;“术”即君主驾驭群臣的心术和权术;“法”即君主的法令,君主治国必须有明确的法令,主张重刑而少赏。认为礼教、仁义,及人的感情都破坏“法”的尊严,斥责儒家“以文乱法”、墨家“以武犯禁”。法家思想,实际上成为后世封建统治者维护集权统治的理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