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导学案(参考答案)
人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学生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脱稿说出重点文学常识;2.扎实掌握第一部分(一、二段)中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并懂得大意;3.理解作者的写作缘由和第一部分中流露出来的情感。
【课前自学】预习指要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第一部分中的疑难字词,并懂得大意;3.反复朗读课文,力争流畅;4.阅读下面的文学常识和背景介绍,并记住重点;5.完成下面的预习检测题,有余力的同学可思考探究题。
知识链接(一)解题(1)《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兰亭宴集序》。
序,文体的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文字。
书序一般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这里用以记事。
兰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西南兰渚,此地有亭,故称兰亭。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举行盛大的文人宴会,临流赋诗,抒发情怀后将这些诗汇集成册,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本文。
(2)介绍作者及写作目的。
王羲之,东晋琅邪临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门。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杰出的书法家。
青年时有美誉,朝廷招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世称为王右军。
他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记叙兰亭景致和宴会盛况;二是借这篇序言表达自己的观感。
全文既写出了作者与名士的宴饮之乐,又写出了欢乐有尽,人生短暂的感慨,是一莴流传千古的名篇。
(二)背景(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情感)“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因此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魏晋时期人们从汉代儒教统治的礼法束缚下解脱出来,生活上人格上崇尚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他们发现了自然山水之美,欣赏自然山水,并且由实入虚,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的“溟涨无端,虚舟有超越”均是歌吟山水、崇尚自然之作;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也已经包含在晋人对山水美的发现之中了,当时画家宗炳云就说过“山水质有而趣灵”。
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导学目标:1、掌握本文出现的“毕”“修”“引”“次”“是”等重点实词、“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
(重点)2、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技巧。
3、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难点)第一课时1、给下列生字注音。
朗读时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
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癸(guǐ)丑修禊( xì) 急湍( ) 流觞(shāng )游目骋( chěng)怀趣( qǔ )舍万殊齐彭殇(shāng)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一)记叙兰亭盛况;(二)抒发人生感慨;(三)交代作序目的。
二新知研究:(一)第一段:1毕至 ) 少长咸集) 茂林修竹()畅叙幽情( ) 仰观宇宙之大(仰首观览) 极视听之娱( 乐趣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抬头仰望宇宙天空广大无边,低头俯看观察万物品类大兴盛繁茂,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享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3 内容理解:(1)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记述兰亭盛会的?第一句:时间、地点、集会的原因。
第二句:与会者。
第三句:兰亭周围地形环境。
第四句:宴饮之乐。
第五句:天气。
第六句:作者的主观感受。
(2)这段文字表达方式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明确:描写抒情,叙议结合。
如叙描结合“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
”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二)第二段:基础知识自测与积累:1人之相与:结交,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通"唔" 对面交谈)因放浪形骸:趣舍万殊:(通"取")所之既倦:向之所欲:(以前)俯仰之间:以之兴怀:(代事,指""。
8.《兰亭集序》导学案
8.《兰亭集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2.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重点难点】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学法指导】1.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利用预习效果教学,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的讲解,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3.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知识衔接】1.作者简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本文是一篇书序。
东晋穆帝水和九年,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农、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
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一篇序文,总述其事,这就是《兰亭集序》。
2.文本解读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
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
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
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
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
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
《兰亭集序》(王羲之)导学案配详细答案
《兰亭集序》(王羲之)导学案配详细答案一、字音。
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癸丑会稽修禊清流激湍流觞曲水游目骋怀晤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曾不知老之将至感慨系之矣若合一契临文嗟悼齐彭殇为妄作曾几何时曾经沧海难为水曾祖母系鞋带维系名誉所系悼唁二、字形。
请选出字形有误的词语并改正。
无稽之谈滑稽锲而不舍修禊契合契约湍急壶觞驰骋招聘会晤遗骸嗟叹不食嗟来之食掉念三、找出下面句子里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四、词类活用1、群贤毕至,少长贤集2、一觞一咏3、引以为流觞曲水4、足以极视听之娱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五、一词多义。
1、次(1)列坐其次(2)陈胜吴广皆次当行(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引次江北(《赤壁之战》)2、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1)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2)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由上往下看(3)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huang心神不定貌)兮浩歌。
(《楚辞九歌》)面对(4)太后临大病,不自顾而念兆民(《东观汉记》)碰上,逢着(5)临阵磨枪临阵脱逃到了(6)临摹对照书画范本摩习4、一(1)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4)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5、期(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6、致(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罗敷前致辞(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招引,招致7、极(1)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8、是(1)是日也,天朗气清(2)觉今是而昨非(1)群贤毕至(2)毕业六、重点实词虚词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列坐其次。
3、品类之盛4、所以游目骋怀5、足以极视听之娱。
6、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导学案【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掌握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全文。
二、导学方法:学案引导,朗读背诵,评论鉴赏三、知识链接(一)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361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
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二)文体“序”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作品的写作目的或作者情况,也有对作品的评论和相关问题的阐发。
序一般写在作品前面,列在后面的称“后序”或“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并没有紧紧停留于对《兰亭集》的写作因由、过程、作者等情况的泛泛交待,而是将写景抒情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密切地交融起来,成就了一篇极富艺术美感和思想启迪价值的千古至文。
在序这种应用文中有如此成就,是令人赞叹的。
(三)写作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兰亭集序导学案(参考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参考答案)《兰亭集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书序的特点。
2、掌握本文出现的“毕”“修”“引”“次”“是”等重点实词、“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
3、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技巧。
4、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学习重点】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预习导学】(第一课时)一、知识链接1.王羲之及其书法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字逸少,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
王羲之幼年即从父辈学习书法,稍后又从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卫夫人(名铄)学书。
后四处游历,于是开始精研各书体势,博取众家之长,其楷书随字本身特征而赋形,出于前师但有所创新,“潇洒纵横,何拘平正”。
他的行书更是别具风格,在前人行书基础上,将各家用笔、结字中的一些长处加以融会贯通,创出享誉后世的行书体。
他的《兰亭集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梁武帝赞其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李世民对其书法更是情有独钟。
大费周折从民间得来《兰亭集序》,一再把玩,临逝前又嘱咐用其真迹为自己殉葬。
在他看来,羲之之书乃“尽善尽美”,“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太宗对羲之书法是有些偏爱了,然其确有过人之处则是无可争议的。
2.文章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起原来的这一稿本,终莫能及。
《兰亭集序》导学案(附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及文言知识,背诵全文。
2、反复诵读,疏通文意,体会作者“乐-痛-悲”的情感历程。
3、体会作者感叹人生苦短、时不我待较为积极的人生观。
4、积累本文的优美词句,并尝试运用。
二、时代背景导读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
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
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三、基础知识导学(一)、文学常识1、有关“序跋”序也写作“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2、《兰亭集序》作者,字,(时期)琅邪临沂人。
有之称(二)、朗读课文,掌握下列重点词句:1、给加点字注音,并翻译词句会稽.()山癸.()丑:修禊.():流觞.():游目骋.()怀:放浪形骸.():趣.()舍万殊:临文嗟.()悼: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信可乐也:2、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古:今:是.日也古:今:向.之所欣古:今:3、句式判断1)死生亦大矣。
()2)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志一也。
()4)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6)悟言(于)一室之内。
()4、词类活用(1)、足以极.视听之娱极:(2)、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齐:三、(三寻三议)研读分析文本,培养从文本中找关键词句解读文本的能力。
(一)读第1段,思考:1、一寻“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在文中寻找关键词句作答。
2、一议这种感情从何而来?(二)读课文2段,思考:1、二寻文章前面写乐,这里感情突然发生了什么变化,寻找关键词句作答。
2、二议这种感情从何而来?(三)读课文3段,思考:1、三寻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寻找关键词句作答。
《兰亭集序》导学及课后练习
《兰亭集序》学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虚诞.(dàn) 癸.丑(kuí) 万殊.(shú) 峻.岭(jùn)B.殇.子(shāng) 会稽.(jī) 形骸.(hái) 会晤.(wù)C.悼.念(dǎo) 修禊.(xì) 骋.怀(chěng) 符契.(qì)D.嗟.悼(jiē) 流觞.(shāng) 激湍.(tuān) 曲.水(qǔ)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群贤毕.至(全)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清流激湍..(急流的水)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人之相与..(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既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终期于尽.(至,及)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列.坐其次(排列)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怀抱(从……中取得)..,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B.悟言一室之内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5.下列关于“期”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注定)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希望)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D.秋以为期(约定的佳日)6.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语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7.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②悟言一室之内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9.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高一语文必修二《兰亭集序》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 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重点难点] 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 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案例剖析] 这是一篇书序文中有些话说明诗集的由来,有些话说明编辑的目的,请 一一指出并体会作者行文的妙处。 这一题目的考查目的是要求同学们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准确 把握文章的内容和写作技巧。 说明诗集由来的话:“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修禊事也。。” 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实际上说明做诗的缘由。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 有众多的作者,诗即即席之作。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 说明编辑的目的:全文最后一段。“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 本书的意义。 [学法导引] 1.朗读课文,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2.反复阅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把握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 同? 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 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有的近似 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 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本 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 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1.文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及变化? 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具 体体现为第一部分:点叙宴集盛况(乐);第二部分:抒发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悲)。
《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
二、合作探究
1、从文中找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
乐——痛——悲
2、这次盛会让作者他们“信可乐也”,“乐”在哪些方面?
人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景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事趣: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时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3、用课文原句或自己的话概括第3段所议论的问题。
作者为什么“痛”?“死生亦大矣”。
痛: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
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4、作者抒写宴集后的感触,抒情基调由乐转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上文兰亭聚饮,赋诗,是乐事,但有聚就有散,聚会难而短,分散易而长。
这种欢聚难常的感触已经使人情绪低落,由此,进而想到人生短促,所以聚散生死始终笼罩文学家的心,故作者有乐转悲。
三、目标检测
1、选C。
化:指自然。
2、选C。
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3.选B。
《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言。
兰亭集序学案及答案
兰亭集序学案及答案【篇一:《兰亭集序》导学案带答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序文的特点。
(2)学习一二自然段,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段落思路,积累文言知识。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1)关于序、跋类文体放在卷首为序,也称前言;放在卷末为跋或后序。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者编者自己写的(自序),也有的是别人所写(他序)。
其内容和作用,多为说明写作或编写的情况、目的,阐述某些观点,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后序或跋一般是对序的再补充,大都简峻峭拔,不像序那样详细丰富。
另外古代还有一种赠序,为临别赠言一类的文体。
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要和书序严格区别开来。
(2)王羲之(321—379),东晋著名书法家。
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后居浙江会稽山阴。
曾任右军内史、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
工书法,尤擅楷书和行书,人称“书圣”。
他的《兰亭集序》帖,笔意妍丽劲健,“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他较有影响的还有《乐毅论》、《十七帖》等。
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2、古汉语知识梳理(1)注音岁在癸丑会稽修禊事也清流激湍流觞游目骋怀.......(2)古今异义列坐其次引以为流觞曲水....所以游目骋怀..(3)词类活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映带左右....所以游目骋怀,..(4)古汉语句式a)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引以为流觞曲水();(5)一词多义次列坐其次余船以次俱进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6)翻译句子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翻译:(7)熟语积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整体感知】课文第一二段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10.1《兰亭集序》导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兰亭集序》导学案作家作品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书法家。
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王羲之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熔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写作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请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聚会,他们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各抒怀抱。
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的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常识链接 序“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一是赠序,一是书序。
后者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
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写法上同散文笔调的一篇文章。
字音(1)癸丑( ) (2)会稽( )( ) (3)修禊( ) (4)清流激湍( ) (5)流觞( ) (6)游目骋怀( ) (7)嗟悼( )( ) (8)彭殇( ) 通假字(1)趣舍万殊( ) (2)悟言一室之内( ) 一词多义(1)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 )(2)夫⎩⎪⎨⎪⎧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 )夫.人之相与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 )(3)信⎩⎪⎨⎪⎧信.可乐也 ( )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 )(4)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听妇前致.词(杜甫《石壕吏》) ( ) (5)修⎩⎪⎨⎪⎧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范仲淹《岳阳楼记》) ( )(6)所⎩⎪⎨⎪⎧所.以游目骋怀 ( )录其所.述 ( )行将为人所.并 ( )各得其所.(《赤壁之战》) ( )词类活用(1)映带左右( )(2)一觞一咏( ) (3)引以为流觞曲水( ) (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 (5)死生亦大矣( ) (6)齐彭殇为妄作( )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8)足以极视听之娱()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 今义:第二;次要的地位。
兰亭集序导学案答案(高校课堂必备)
【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次第较后,第二个次要的位置2、亦将有感于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文化或文人3、或取诸怀抱:胸怀抱负;胸前4、引以为流觞曲水:来作为;认为5、所以游目骋怀:用来;表因果关系的连词6、俯察品类之盛:自然万物;品种、种类【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士;年轻年长的人②死生亦大矣:大事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把···看做相等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做一样④足以极视听之娱:穷尽4、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放纵,使···开畅。
【一词多义】(一)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1、若合一契:一起。
2、其致一也:一样。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4、一觞一咏:一边···一边···(三)次1、列坐其次:旁边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行军途中驻地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次一等4、余船以次俱进:次序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四)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致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五)修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品德高尚(六)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期望、要求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时间期限4、期(jī)年之后:周、满5、君与家君期日中:约定一叙兰亭盛况——(修禊)之“乐”二抒人生感慨——(死生)之“痛”三记作序目的——(今昔)之“悲”先总叙时间、地点及集会,再叙人、地、事、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兰亭集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书序的特点。
2、掌握本文出现的“毕”“修”“引”“次”“是”等重点实词、341.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一、1.创新,“结字中的一些长处加以融会贯通,创出享誉后世的行书体。
他的《兰亭集序》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梁武帝赞其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李世民对其书法更是情有独钟。
大费周折从民间得来《兰亭集序》,一再把玩,临逝前又嘱咐用其真迹为自己殉葬。
在他看来,羲之之书乃“尽善尽美”,“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太宗对羲之书法是有些偏爱了,然其确有过人之处则是无可争议的。
2.文章背景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
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二日,五十一岁的王羲之(当时任会稽内史)邀请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他们做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
之后王羲之将诸名家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王羲之写这篇序时,已经喝醉了酒,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到惊异;他日更书数十B帝王16年)D)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到河边以香草浸水沐浴,祛病除邪,《诗经》、《周礼》中都有记载。
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等一起谈论志向时,当问到曾皙时,他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皙的春风沂水、民生和乐大得孔子赞赏。
(《论语·先进》)南北朝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也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想以江南暮春之美景、故国之思激发屈膝事敌的陈伯之幡然悔悟。
可见暮春三月是人间一段最美的时光。
又因为修禊,可知是3日,古人在这一天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是一个吉祥美好的日子!二.预习导读预习要求:1、反复朗读全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内容,揣摩作者感情,做到有感情地朗读;画出疑难问题;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3、利用文下注释解决字词问题,记录重要词义。
自主学习1、给下列字注音岁在癸.丑放浪形骸临文嗟悼趣.舍万殊2竹。
3群贤毕.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第二段:抒情、议论为主,引出了重大问题,抒发了俯仰..一世取诸怀抱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第三段:在上文基础上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关于的哲理思辨,明确了作者深远的立意。
若.合一契临.文嗟悼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积累成语情随事迁崇山峻岭游目骋怀老之将至【拓展阅读】儒道交融的生命理想——《兰亭集序》赏析???世人皆知王羲之所书的《兰亭集序》为“天下第一行书”,又因史上众多的真迹传说故事,这篇行书真像蛟龙般飘渺,恍如天上之物了。
然《兰紧接着的宇宙,命的神奇与重量。
???作者在这里以哲学家的视角直指生命的本质,探究生命存在的境遇。
由生到死原来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生命如何绚丽都逃不过死的悲剧终极处境。
那么,是不是就应该如老庄所言,消极无为,是不是应当信奉谶纬宿命?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把短寿和长命等量齐观????王羲之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虽然生命总会走到终点,但有的人活着碌碌无为,甚至有害于人;有的人活着却轰轰烈烈,随心所欲,这样的生命也许只是广袤的宇宙中无限渺小的一颗尘沙,但依然有它的价值存在。
正如臧克家诗中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王羲之以文章为例,前人的生命已逝,但他们留下的文章往往使我们“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能引起后人的共鸣,能跨越时空找到知音,这就是写文章的前人生命价值的所在——死去了的人在尘世并非已毫无痕迹。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生命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在人还活着的时间里,去创造生命的价值;在无限的死去的时间里,生命的价值将通过后人彰显。
这种入世的哲学分明带着儒家学说的影响:摈弃虚无,不让生命轻易流逝。
然而这种入世与儒家的入世是有值。
??????至于严谨木讷如楷书。
(2)【难点】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1.物写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
明确:2、第一自然段,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明确:3、课文第一段紧扣“乐”字行文,作者为何而“乐”?明确:4、作者在第二段抒发了哪些感慨?感慨的原因是什么?提示:汉朝崩溃后,儒家思想统治瓦解,政治社会陷入混乱。
大局的不平稳加深了人们对生命得不到保障得恐慌,而晋代名士尤甚。
他们感到时光飘忽,人生短促,生,乐莫大焉;死,哀莫大焉。
于是,即使沉醉诗酒、潇洒淡然,大矣?这种情“痛”,作一、基础巩固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引以.为流觞曲水(以,)2)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3)信.可乐也(信,)4)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5)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诸”)6)虽.趋舍万殊(虽,)7)及其所之..既倦(所,;之,)8)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2、通假字①趣舍万殊()②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3、古今异义词列坐其次.()是.日也()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4、词类活用①极.视听之娱()②固知一③群咸集()④映51)之①所之.②以之.③夫人之2)所①所.3)夫①悲夫.②夫.4)修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④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5)致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6)临①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7)次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②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③陈胜、吴广皆次.当行()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5、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①列坐其次()(6)死生亦大矣。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8)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二、拓展阅读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学书,(《晋书1项是()AB“CD2AB.意甚悦,固求市之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C.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⑥止一吊,遂不重诣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
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着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1.朗读第一自然段,摘录写景句,体会作者状物写景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
明确: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第一自然段,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明确:首先交代聚会的时间(永和……癸丑……暮春……”)、地点(“……兰亭……”)、目的(“修禊事也”),然后交待聚会的人物(“群贤……少长……”),接着交代环境(“此觞曲水……”)、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3紧扣“乐”字行文,作者为何而“乐”?湍,映带幽情;人众: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赏心: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提示:汉朝崩溃后,儒家思想统治瓦解,政治社会陷入混乱。
大局的不平稳加深了人们对生命得不到保障得恐慌,而晋代名士尤甚。
他们感到时光飘忽,人生短促,生,乐莫大焉;死,哀莫大焉。
于是,即使沉醉诗酒、潇洒淡然,及时明了“修短随长,终期于尽”,也无法摆脱“死”给内心带来的煎熬。
同时,作者仕途的坎坷、知音的难觅也加深了这种体验的深切体会。
即原因在于“死生亦大矣”。
5、第三自然段,作者的情感有何变化?这种情?,崇尚“痛”,作参考:①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②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
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权贵。
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他们认为,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第三课时 二、1.级2词“于之”中的“相”“而”34恰适母丧对试卷的整合能力,及对文中重点实词的掌握。
由文章的内容可以推知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考察学生对细节的把握能力。
5.(【答案】5分)(1)王羲之平常喜欢服丹食药,涵养性情,不喜欢住在京城,他刚渡过浙江,便产生了终身住在这里的念头。
(2分)【分析】(“雅”、“焉”两词,译对一个得1分)(2)如果别人能这样入迷,不一定赶不上他。
(3分)(译出大意得1分;“使”、“耽”两词,译对一个得1分)【评注】本题考察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主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讲究信,达,雅,考察重点词语的翻译,平常复习的时候要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