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与“坏”的对应情况辨析5页
“好”与“对” 材料作文点评与分析
![“好”与“对” 材料作文点评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2809dbd1f34693dbef3e32.png)
“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 “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的 事。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人 们对“好”与“对”的理解认识各 不相同,你对此有怎样的看法?请 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观点,陈述 你的理由。
材料中大学生踩轮滑车
“长途刷街”,网友叫好交 警却指出违规,好的却不对, 在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 同样也有对的却不被叫好, 究其原因,是站在不同的立 场,各自评判的标准不同。 考生要就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亮明自己的观点,怎么辨证 看待好与对,分析原因,阐 述理由。如果只是罗列一些 现象,没有分析原因,陈述 理由,则建议不高于40分。
生活中,类似的事并不鲜见,
“好”的事可能是“不对”的事, “对”的事也不一定都是“好” 的事。不同情况下,不同领域中, 人们对“好”与“对”的理解认 识各不相同,你对此有怎样的看 法?请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观 点,陈述你的理由。
几点补充
③此题不是纯粹的一事一 议时评类作文,而是侧重 考查二元(多元)思辨性。 因而泛泛而谈地讨论大学 生长途刷街这一新闻事件, 或者单纯对交警的处罚提 出质疑、反驳,都是不符 合作文要求的。
②“对的事不一定是好的”
(2)辩证统一关系 ①“好”的也可以是“对”的,“对” 的也可以是“好”的。 ②“好”“对”可以融合,兼而有之 ③做“对”做“好”,更加和谐,是 做人做事的更高目标。
④当“好”与“对”出现冲突时,我 们尽量做“对”。
两名大学生利用长假,脚踩轮 滑鞋,历时5天半从山东到北京, 完成了一次长达五百多公里的“长 途刷街”,实现了一个多年的青春 梦。许多网友为其叫好:“有志者 ,事竟成!”“为轮滑带来正能量! ”而一位交警则指出:“轮滑鞋代步 上路,违反了交通法规,是不对的 ,这种行为一旦被发现,会受到相 应处罚。”
我们如何决定什么是好和什么是坏?
![我们如何决定什么是好和什么是坏?](https://img.taocdn.com/s3/m/90ae475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0.png)
我们如何决定什么是好和什么是坏?人类对于好和坏的判断一直困扰着我们。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和定义,因此也导致了不同的看法和争议。
那我们如何决定什么是好和什么是坏呢?下面,本文将会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道德标准道德标准是我们判断好和坏的一种方式。
道德标准与个人的意见和经验没有关系,而是由社会和文化所塑造出来的共同认知。
它们被广泛认可并在社会中得到了体现,成为社会规范的组成部分。
比如,杀人、偷窃、欺骗等行为都被道德标准界定为不道德的行为。
二、经验和情感经验和情感对于我们的判断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人们的经验和情感会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进而影响到人们对于好和坏的定义。
比如,对于一个旅游景区来说,如果有人觉得里面很好玩,就会认为这个景区是好的;如果有人不开心,就会认为这个景区是不好的。
三、科学方法科学方法也是一种判断好和坏的方式。
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等方式去证明或反驳某种观点或理论。
比如针对某种食品,科学家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实验来证明它的健康食用程度。
四、文化背景文化背景也是我们对于好和坏的判断有着很大的影响。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这些都是当地人对于好和坏的定义的重要因素。
例如,对于有些国家来说,在公共场合使用筷子吹鼻涕非常不礼貌,但在有些国家来说,这是很正常的行为。
总之,我们判断好和坏没有一定的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和评估。
以上几种方式只是一些建议,并不是全部的答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学会如何去尊重他人的观点,并在判断好和坏时做到准确、合理、公正。
如何区分和对待“好人”与“坏人”
![如何区分和对待“好人”与“坏人”](https://img.taocdn.com/s3/m/71492d2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4.png)
如何区分和对待“好人”与“坏人”导语小时候,我们似乎很容易把好人和坏人分得很清楚。
坏人总带着坏样子,除了长辈的谆谆教导和标本化灌输,每次看电影,人物一出场,观众就能分辨出来。
混在好人里面贼眉鼠眼的人,定是坏人或可能变坏的人;而隐在坏人里面英俊睿智的人,总归是地下党或开明人士。
社会在进步,伪装也越来越迷惑人。
狐狸把尾巴藏起来再在身上喷点香水掩盖一下其特有的气味,就极具迷惑性,我们的确再不能简单地区分好与坏了。
以上算是轻松一刻的小回味吧,也别太当真。
这些年我们亲身经历了不少事,也听闻了不少他人的事,对于周边的人逐渐形成了自己判断。
“人皆可以成为尧舜”,这是孟子的名言,而荀子觉得,人性本恶。
但是不论是本善还是本恶,当一个人活生生的站在你的面前的时候,他就已经是被以往经历所改变和打磨的人了,我们又该如何判定善恶好坏呢?世上除了好人和坏人,还有不好不坏的人,即便可以分个好坏,还有程度的问题,简单分类也不合理,所以,我在标题上把好人坏人都加了引号。
梁漱溟先生认为,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就是,好人更长的时间发出内心的喜悦,好的人更长时间是按照正常人的生活方式在生活,坏人偶尔也会表现出比较好的时候,只不过这种时候比较稀少,大部分时间,他们的生活局限在内心的僵硬、痛苦和仇恨之间的。
我没有大师的高度,所以不能如梁先生一样去精准地概括。
这里仅就个人认知而言,姑且把周围的人分成恩人、贵人、亲人、朋友、平常人和小人,进而再分成不同类:第一类人是真心对你好、行为或言语间确实让你受益,哪怕一句话和一个善意的微笑,也能让你豁然开朗,这类人可以是你的亲人、恩人或贵人,他们助你成长,甚至是精心培育,不遗余力却不图回报。
你理解还是误解,他都不愧于心,真心成就你,这是值得感恩和爱戴的人。
第二类人也真心对你好,但在有些行为或言语上让你不能接受,甚至偶尔给你带来“伤害”。
但即便有时心中不悦甚至咬牙切齿,也能隔一夜两夜便忘的一干二净,即便一段时间记恨在心,却也是剪不断理还乱,回过头就会抱头痛哭、悔不当初的。
善与恶的判断标准
![善与恶的判断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63a5b6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20.png)
善与恶的判断标准在人类的社会交往中,善与恶一直是伦理学和道德哲学的重要议题。
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善与恶的判断标准并不总是那么明确。
然而,无论是出于国家、宗教、道德还是个人的角度,人们对于善与恶的判断标准都有一些普遍认同的原则。
本文将尝试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善与恶的判断标准。
1. 道德行为的标准道德行为是人们常用来评判善与恶的一个标准。
道德往往涉及规范、价值观和人类的行为准则。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道德的标准可能会有所差异,但一些基本原则却普遍存在。
比如,诚实、公正、宽容和尊重他人的权利。
尽管在现实中,人们的道德行为常常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道德行为仍然是善与恶判断的一项重要标准。
2. 幸福与痛苦的标准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善与恶的判断标准可以是人们的幸福与痛苦。
根据功利主义的理论,行为的好坏取决于该行为对于最大多数人的幸福是否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果一个行为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水平,那么这个行为就是善的,反之则是恶的。
然而,幸福与痛苦的主观性导致了对于善与恶的判断有着广泛的争议。
3. 效果与动机的标准另一个善与恶的判断标准可以是行为的效果和动机。
某个行为的后果以及背后的动机可以决定它的善恶程度。
如果一个行为的结果是促进了正面的改变和利益,则可以被认为是善的。
然而,行为的动机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即使一个行为的效果暂时不是很好,但如果它的动机是纯净的,为了他人的利益,那么这个行为也可以被视为善的。
相反,如果一个行为的效果是有害的且动机是自私的,那么这个行为被认为是恶的。
4. 社会共识的标准社会共识也是判断善与恶的一个标准。
一个行为是否被大多数人认同并接受,对于判断其善恶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共识反映了一种普遍的道德价值观,代表了一个社会对于善与恶的共同认知。
然而,社会共识也会受到历史、文化和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因此并不是一种静态的判断标准。
总结起来,善与恶的判断标准是一个复杂而主观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背景、文化和信仰对善与恶进行不同的评判。
几张图片让你看清“好团队”与坏团队的差别
![几张图片让你看清“好团队”与坏团队的差别](https://img.taocdn.com/s3/m/92adb57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ca.png)
几张图片让你看清“好团队”与坏团队的差别
好团队:和谐融洽有序的工作环境。
差团队:人际关系复杂、钩心斗角。
好团队:有事情发挥集体的作用想办法,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力量。
差团队:态度消极,不愿意贡献。
好团队: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差团队:散漫无力,各自为战。
好团队:做业务活力十足。
差团队:人人缺乏激情,无精打采。
好团队:整个团队的人团结互动。
差团队:不经常沟通,内部很封闭。
好团队:所有人对团队的目标统一清晰。
差团队:不做计划,个人对自己的目标不清晰。
好团队:团队惩罚分明,有序竞争,坚决不搞特殊。
差团队:团队工作效率差,竞争混乱,搞特殊。
好团队:团队成员在一起坦诚沟通。
差团队:团队成员互相猜疑。
好团队:人人在这里有发展与成长空间。
差团队:人人不思进取,个个得过且过。
好团队:整个团队有很好的凝聚力。
差团队:整个团队没有凝聚力。
好与坏的主观解读
![好与坏的主观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70fd41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c.png)
好与坏的主观解读一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经历和感受,而对于每个人来说,好与坏的概念也因此产生了。
然而,好与坏是一种主观的解读,因为每个人的认知、价值观和经历都不尽相同。
在这个主观解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二人们往往习惯将事物分成好和坏这两个极端。
这种二元化的思维模式简单明了,便于理解和判断。
然而,这种思维模式却存在一定的弊端。
事实上,很多事物并不是绝对的好或坏,而是存在着一定的相对性和复杂性。
一件事物在某个情境下可能被认为是好的,但在另一个情境下可能被认为是坏的。
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好与坏是一种主观的解读,不能将其过分绝对化。
三好与坏的主观解读还与个人的认知和价值观息息相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理念,这些对待世界的方式和观念会影响我们对于好和坏的看法。
一个人成长在温暖的家庭中,往往对人情世故抱有信任和善意的态度,对他来说,事物更容易被归类为好的。
而对于另一个从小受到欺凌的人来说,他可能更倾向于将事物归类为坏。
由此可见,个人经历和内心的感受对好与坏的主观解读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在社会群体中,好与坏的主观解读也受到集体思维的影响。
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传统习俗以及社会标准都会对个人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一些事物在某个文化中可能被看作是好的,而在另一个文化中可能并不被认可。
比如,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强调个体的自主权和独立思考,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
而东方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注重集体的利益和团体认同感,个体的幸福与集体的和谐息息相关。
由此可见,好与坏的主观解读不仅与个人认知有关,还与所处的社会背景有密切联系。
五好与坏的主观解读在不同领域中也具有普遍性。
在艺术领域,人们对于一件艺术品的喜好程度因个人审美观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幅画作被认为是艺术的杰作,在某些人眼里可能毫无吸引力。
在音乐领域,一首歌曲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动听动人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是无法接受的噪音。
因此,好与坏的主观解读在艺术领域中显得尤为明显。
“好”与“坏”
![“好”与“坏”](https://img.taocdn.com/s3/m/0a73f5a881c758f5f61f67ec.png)
“好”与“坏”
也许在这一刻又有人呱呱落地了。
像别人一样,他或她要去追寻一个字——“好”。
他要学得很乖,以得到优于他人许多倍的好待遇。
他略大后,努力学习,哪怕力不从心,为的是考一所好中学。
上了好中学,却仍不能有半点放松之心,才可能上一所好大学。
上了好大学,却仍不能结束“开夜车”生活,希望自己能到一所更好的大学读硕博——这样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找到了好工作,又操持着升官,好有个好爱人愿意与自己长相厮守,并生个好孩子,再教育成好学生——像当年的自己一样。
这个孩子,又要沿着父母走过的漫漫长路,得到一串串“好”……
无论是谁,争抢这些“好”都是为了过上好日子。
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好”。
反过来,世间万物都证实了当年老子一句话,都有对立面,也就是说,有好既有坏。
“好”不易得来,想“坏”却易如反掌。
假若这个“他”不好好学习,上了最差的中学,以后没有上大学,或者中学也没有读完,自然没有好工作,没有“佳人”来配,生下来的孩子也就没有好的家教,也许会踏着父母错误的足迹,在“好”和“坏”之间徘徊,一不小心步入歧途,也就没有好日子过。
“好”不是凤毛麟角,只要努力就可以得到。
“坏”只是沙土一粒,一点不金贵,自甘堕落者触手可及。
“好”与“坏”一并摆在面前,怎可丢西瓜捡芝麻,为了一时的轻松,弃“好”而“坏”,失去一生的幸福呢?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好事与坏事的辩证关系
![好事与坏事的辩证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3c06f8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f.png)
好事与坏事的辩证关系一好事和坏事,如同生活中的两个面孔,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交错出现。
它们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亲相爱,时而互相猜忌。
然而,正是这种对立的关系,塑造了我们的人生,也让我们更加珍惜那些美好的瞬间。
好事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坏事则让我们痛苦不堪。
当我们得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时,我们会高兴得合不拢嘴,因为这是一件好事。
然而,当我们遭遇一场失业的风波时,我们会感到绝望和无助,因为这是一件坏事。
好事和坏事的存在,让我们体验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二好事和坏事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当我们投进去的是好事,我们就会得到回报;而如果我们投进去的是坏事,我们将会付出代价。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对立的关系,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选择,并从中学到经验教训。
好事和坏事的辩证关系也体现在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上。
当我们遭遇挫折时,我们可以选择沉沦于痛苦中,也可以选择积极面对并从中成长。
好事和坏事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困难和挫折并非是绊脚石,而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助推器。
三好事和坏事的辩证关系还体现在人际关系中。
在我们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好事和坏事会交织在一起。
当我们受到他人的帮助和关爱时,我们会感到温暖和幸福,因为这是一件好事。
然而,当我们遭遇他人的背叛和伤害时,我们会感到痛苦和失望,因为这是一件坏事。
然而,好事和坏事的辩证关系也给了我们机会去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
当我们遭受他人的背叛时,我们可以反思自己是否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
好事和坏事的辩证关系让我们学会宽容和原谅,同时也学会了更加珍惜那些真正关心我们的人。
四好事和坏事的辩证关系是人生的一种常态。
它们如同黑夜和白昼,交替出现,让我们体验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然而,我们不能只看到好事或者只看到坏事,而是要学会从中找到平衡和智慧。
在人生的道路上,好事和坏事的辩证关系让我们成长和进步。
它们是我们人生旅程中的伙伴,引导着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正是因为有了好事和坏事的辩证关系,我们才能够体验到人生的丰富多彩,才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工作做好与做差的得失比较
![工作做好与做差的得失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4ed532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6f.png)
工作做好与做差的得失比较工作做好做差是指在各自岗位上工作表现,在全校全区的位置名次,包括教育教学成绩和做人成绩。
说做的很好分三个层面,其一不拉学科或年级的后腿,即教学及服务成绩在学科或年级平均及以上成绩,做人得到大部分认可;其二,教学成绩在学科或年级上游,做人得到较高评价;其三,教学成绩在学科或年级首屈一指,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得到别人的敬佩,是学校里教职工眼里很棒的老师:自己的孩子送给这个老师教,心里有话想和这个老师交流。
做差是指教学成绩给同事扯后腿,且将整个学科成绩或年级成绩降低了位置和名次,即教学成绩在学科或年级平均及以下,且有一定的差距;岗位服务态度差。
效率低,大家对其服务水平和态度满意度低,即,业务上需要提升,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需要提高教职工。
做人上想自己多,顾别人感受少,在评优晋级工作安排等方面,意图工作干最少的,利益争最多的,或者牢骚多、消极语言多,或者让其工作麻烦多,“干活不够费事的。
”即做人上需要领导和同事操心的教职工。
做好和做差是怎样形成的?能够成为一名国家聘任的教职工,最基本的学历是大专或本科,最小的年龄也在二十岁以上,即:个人已经很好的接受了国家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教育,具备了较丰厚的学科知识和较为全面的做人能力,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及家庭成员的教育和影响,也使个人有了一定的就业准备,能够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了。
不论从哪个角度讲:正常上班,完成岗位职责,应该是当老师的意中之事。
为什么会形成工作质量的好差之分,而且差距很大呢?表现出的是教学成绩和做人成绩的很大差距,实际上,从行动上看的是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核心在于价值观的确立。
人之所以成为人,在很大程度上是指社会人,社会人的最大特点是遵守社会公德,具有人类共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其中,教师职业道德是作为教师共同的价值基础。
对教职工的评价,就是基于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教师职业道德为标准的。
作为学校的一员,从个人工作岗位的选择上,现在应该是最好的职业;从职业道德层面上讲,选择了教师岗位,就要做好每一天的工作;从人品修养上,就要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就要爱护学校,关心学校,维护学校声誉,坚决反对有损学校声誉的言行;作为同事,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给同事添麻烦,应该完成满工作量,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成绩做到中等以上;作为家长心目中的教师,应该爱护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启发好每个学生的智慧,培养好每个孩子的习惯;作为教体局领导的下属,应该履行好职责,遵守职业道德;作为公民,应该在学校家庭社会上起模范带头作用,成为一个好公民。
辨正-好与坏
![辨正-好与坏](https://img.taocdn.com/s3/m/d0529b42be1e650e52ea9956.png)
好与坏世上的事无论大小,都是自然发展的一部分,无好坏之分。
“好”是建立在“坏”的基础上,“坏”是依“好”而成。
没有“好”就没有“坏”,同样,没有“坏”就没有“好”。
一切都是你与他对事物的“差别心”所起。
“地震”是大自然成长的一部分。
对受灾的人们来说是“坏”,但就自然发展来说也许是“好”。
因为亿万年的地质变迁,才造就了我们现在的家园,否则,也许我们根本就不存在!“核辐射”也是,它也许是大自然给我们要安全使用“核”最好的提示!就“人”个体而言,由于有“差别心”的存在,因此,对待任何事物都会有“好与坏”的声音存在,这是最正常的人类活动,无所谓“对与错”。
但“人”是群居动物,是人类社会的一份子,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应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保持人类及自然的正常延续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时,对于事物“好与坏”的评判就是必要的了。
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利于人类及自然正常延续的就是“好”,否则,就是“坏”。
任何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都如同一把尺子的两个极端,走在哪一个端点都是事物结束的开始!(物极必反)要想事物能长久的发展,最好使其处在中间的位置或偏重于“好”的一方。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随着人类认识的提高、发展,“端点”也在不断的调整,过去认为“好”的,现在也许就是“坏”的,现在认为“坏”的,今后也许就是“好”的,因此,我们应该把“尺子”弯曲,使其成为一个首尾相接的“圆”,“好与坏”共同生存,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发展,“圆”也不断的滚动,如同历史的车轮在前进一样(好与坏也在不断的滚动)。
这就是发展的眼光!!!就拿所谓“民主”、“人权”来说:自有人类的思维产生就伴随了“民主”、“人权”的产生,只是提法和概念于现在有些差异而已。
但不可否认如今的每一个社会,在“民主”、“人权”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符合现在“民主”、“人权”标准)。
而这个发展是建立在每一个社会团体的自然条件、文化背景、社会成员构成等基础上,这就是“差别”。
如何区分好管理与坏管理
![如何区分好管理与坏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cc6969168884868762d6e3.png)
如何区分好管理与坏管理管理经常被误认为是官僚体制的同义词。
这的确是管理常犯的弊病,起因是误判了本身为目的并把机构当成手段,尤其是那些禁不起市场和纪律检验的管理阶层。
预防、革除(如果可能的话)这种弊病,是每一个有能力的经理人所责无旁贷的,也是管理书籍应该极力提倡的。
究竟“管理是什么?”首先,我们藉由管理的任务来对管理下个定义。
管理有三项同等重要但本质不同的任务,管理阶层必须执行这些任务,使机构能运作并有所贡献。
第一,管理的每一个决策,都应以经济绩效为首要考虑一个机构的存在,是为了特定目的与使命,为了特定的社会功能;对商业企业而言,就是经济绩效。
关于这项使命,企业与非营利机构有所不同。
只有企业才需要肩负经济绩效这种特定使命。
根据定义,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经济绩效。
对其他机构而言,例如医院、教会、大学或军队,经济是一项限制。
但对企业来说,经济绩效是理论基础与目的。
在每个决策与行动中,企业管理必须永远把经济绩效放在第一位,而只有管理所产生的经济成果才能合理化其存在与权威。
如果管理的结果不能使消费者愿意花钱购取商品与服务,就是失败的管理;如果企业制造财富的能力不能改善或者维持,就是失败的管理。
不论社会的政经结构或意识型态为何,企业都有获利的责任。
因此,企业管理的第一个定义是:它是一种经济机制,特别对工业化社会来说,管理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思考都应以经济绩效为首要考虑。
第二,管理要使工作有生产力,并让员工有成就感企业(或任何其他机构)有一项重要资源:人。
唯有使人力资源具有生产力,企业才能运作。
因此,使工作具有生产力,是管理的一个基本功能。
在此同时,社会的机构愈来愈成为个人找寻生计、获得社会地位、进入社群、得到个人成就与满足的媒介。
因此,如何使员工获得成就感成为另一项重要课题,也是衡量机构绩效的指标之一,并成为管理的一项使命。
使员工有成就感,意指把人们当成具有独特生理与心理特性、能力以及限制的生物,并具有独特的行动模式;不像其他资源,人是有个性、公民权、对工作有自主权的,因此需要责任、激励、参与、满足、诱因、奖励、领导、身份地位及职责。
善与恶的判定标准
![善与恶的判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824145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8.png)
善与恶的判定标准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在探索善与恶的界定标准。
虽然每个社会、文化和个人对于善与恶的定义可能有所不同,但在众多的观点中,一些普遍存在的标准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善与恶的判定标准不仅仅建立在道德宗教的信仰之上,还取决于人们对自然法则、道德经典、人类共同价值观等方面的思考和理解。
首先,人们常常将善与恶看作是一种道德行为的不同表现。
道德行为是一种遵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行为,被普遍认为是善。
这些行为包括诚实、宽容、友爱和关怀他人等。
相反地,道德行为的违背被视为是恶。
例如,欺骗、自私、残忍和对他人的不尊重被看作是恶的外化。
其次,人们也常常以对他人产生的后果来判定善与恶。
善行所带来的结果通常是积极的,对个人和社会有益处。
比如,帮助他人、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改善他人的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恶行所导致的后果则常常是负面的,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痛苦和伤害。
比如,犯罪行为、暴力和欺凌会给受害者带来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破坏社会秩序。
此外,一部分人认为,人类的善与恶也可以通过内心的道德准则来判定。
这种观点认为,个人内心的动机和意图决定了其行为的善恶。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出于真诚的、无私的动机,可以被视为善。
而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是自私的、带有恶劣意图,可以被视为恶。
而对于同一件行为,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和意图,因此对于内心动机的判定往往是主观的。
此外,有些人主张以利益最大化来界定善与恶。
这一立场认为,只有当一个行为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人类的利益,才能被视为善。
相反,如果一个行为导致的损失大于其带来的利益,就可以判定为恶。
然而,这种立场也存在着一个难题,即如何权衡不同人的利益,以及如何衡量长期和短期利益之间的对比。
总的来说,善与恶的判定标准是多元且复杂的。
它不仅仅源于社会和文化的规范,还与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有关。
虽然存在不同的观点和解释,但一些普遍的共识促使我们对善与恶的界定更加理性和公正。
无论标准如何变化和演变,人们始终需要对善恶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和判断,以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好领导与坏领导的区别,就看这5点,一目了然
![好领导与坏领导的区别,就看这5点,一目了然](https://img.taocdn.com/s3/m/5b7fd2c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44.png)
好领导与坏领导的区别,就看这5点,一目了然在职场中,遇到一位好的领导那是相当的幸运。
好领导,会让你的能力稳步提升,会让你获得超出预期的成就,从而使自己的职场之路走得更加顺利。
而遇到一位坏领导,则会使你的职场生涯走得极其不顺。
那么好领导和坏领导有哪些区别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常识君|有话说作者:逗号来源:毕老师说(ID: ID: BiLaoShiShuo)01是否换位思考在职场中,下属和领导相处,总免不了会产生许多矛盾。
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双方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各自的立场。
如果双方只知道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从不在乎对方的感受,久而久之,矛盾便会越来越多。
有人曾说,想要做一个好的领导者,有时候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只有懂得换位思考,才可以让下属之间协调好工作,消除各种难以调和的矛盾,增进彼此的理解。
而一个好的领导,则是掌握了这一点,他懂得换位思考,懂得理性地处理事情,让下属心甘情愿地去干活,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坏领导,他则往往考虑自身的利益,只围绕着自己的利益打转,为了自己纵使牺牲下属的利益也在所不惜。
所以,要想知道好领导和坏领导的区别,就看他是否学会换位思考,是否站在下属的角度思考问题。
02是否善用良才进入职场中工作,无非就是求财求发展。
公司在员工身上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是希望员工能给公司创造利益。
而员工在公司身上所花费的时间和脑力,无非是让自己的职场之路走得更加顺利,从而升职加薪。
而员工升职加薪,领导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领导,如果能发现人才并且善用人才,才是一个真正称职的领导。
好的领导,懂得善用下属,下属有什么样的才干,有什么样的优点,他就根据下属的特点来使用,将下属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让下属发光发热。
而一个坏的领导,看到下属的才能后,担心下属取代他,处处给下属带紧箍咒,甚至是给下属设置陷阱,让下属的职场之路走得很艰难。
在职场中,跟着好领导一马平川,跟着坏领导只能原地踏步甚至是往后退。
“好”与“坏”其实都是相对的概念
![“好”与“坏”其实都是相对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4daaa93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6.png)
“好”与“坏”其实都是相对的概念“好”与“坏”不是绝对的概念而是相对的概念,这是我刚刚悟出来的道理,使我有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之感。
记得小时候有一个问题常常折磨着我:邻居家的大哥被抓去坐牢了,可在我眼里为什么怎么看他都不像个坏人?按理说强奸犯、赌徒或者是小偷就应该是面目狰狞的样子,让人一眼就看出他骨子里的坏来;可被抓去坐牢的朋友平日里却是和蔼可亲的模样,和我也相处得很和谐,并不因为我年龄小而欺负我。
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我当时是这样解释的:我看到的是这个人的“远景”,而公安部门关注的是他的“特写”;与之接触皮毛是不会发现他的问题的,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实他是个“坏人”;有些坏人隐蔽的很深。
这样看问题的观点左右了我很久,隐约中我感到总是有不妥之处的,但一直就没有深究,直到这一次的顿悟。
之所以我会有那样的困惑,这是我们政府宣传和教育的功劳,它竭尽所能地想告诉人民这样一个道理:“坏人就是绝对的坏,无论他的表里和内心都是坏的;好人是绝对的好,无论他的表里还是内心都是好的。
所以,我们用一切溢美之词来装饰“好”;所以我们用一切恶毒的词汇来沮咒“坏”。
而自然规律似乎是这样的,那就是好的终究能战胜坏的,这也就是所谓正义能战胜邪恶的道理;好的是正义的,坏的是邪恶的。
“这样做的人当然是有目的,他们的目的是:让你相信我们现在所处的状况是好的,是正义战胜邪恶的结果,是好的战胜坏的结果。
其实深究这种教育的实质,无非就是愚弄民众;事实上如果老百姓擅于思考的话,也不太容易被这样的鬼话所蒙蔽的。
但我们的老百姓是听话的,大部分人和我一样接受了别人灌输的观念,相信“好”“坏”是绝对的事。
所以我们相信:刘胡兰、白求恩、黄继光、张思德和董存瑞这样的英雄人物从生下来那一刻起就是光荣的,他们的一生都闪烁着耀眼的璀灿光芒。
雷锋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了,甚至我们都忘了他的身高,只记得他随时随刻都在做着助人为乐的好事。
当然我们的军队也是“好”样的,而且肯定是绝对的,以至于我们在书中找不到它受挫折打败仗的经历。
良善与恶劣的本质辨析
![良善与恶劣的本质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e0dc5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9.png)
良善与恶劣的本质辨析人类是有思想和感情的高级生物,对于道德和正义的判断是我们与众不同的一个特征。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会选择良善的行为,而避免恶劣的行径。
但是,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也使得良善与恶劣的本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一、良善的本质良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态度和行为,它体现了人类的高尚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
良善的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积极向上:良善的行为不仅关注个人的利益,还注重集体的利益和社会的福利,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2、合理公正:良善的行为不会侵害其他人的权益,而是尊重和维护公正和协调的和谐环境;3、爱和信任:良善的行为不只是简单地做好事,还要用爱和信任去表达,从而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良善的本质是反映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是一个社会健康文明的标志,是实现人类尊严和幸福的必要条件。
二、恶劣的本质恶劣的行为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是对于良善行为的反面,它带有以下特征:1、危害社会:恶劣的行为不但会损害个人的利益,同时也有可能影响社会的健康和稳定;2、不公正:恶劣的行为违背了基本的公正和合理原则,在人类社会中不受欢迎,甚至会遭受惩罚;3、不负责任:恶劣的行为通常是一种自私自利的表现,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
恶劣的本质是对于社会的危害和破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毒害极大,是社会发展推进过程中必须要将其拿出来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良善与恶劣的转化但是,良善和恶劣并不是绝对的、非此即彼的关系。
在人类社会中,良善和恶劣还有一定的转化和相互作用关系。
1、良善转化成恶劣:在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些原来积极向上的行为也会转化成消极和破坏性的行为。
比如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业道德就存在一定的不正常现象,一些商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遵照道德规范,损害了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产生了相应的不良影响。
2、恶劣转化为良善:与此相反,一些看似不道德的行为,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也会转化成为良善的行为。
好人与坏人的区别是什么
![好人与坏人的区别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f091b3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2.png)
好人与坏人的区别是什么
好人就是不麻烦别人、凡事替别人着想、不损害别人利益的人,坏人就是不想努力、总想着通过抢别人的东西、坑害别人来走捷径、让自己获得既得利益的人,他们之间的差别就是“是否损人”。
两者的思想存在本质差别,好人觉得应该自食其力、不拿不义之财、不要别人的东西,堂堂正正通过自己努力获取报酬,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并造福社会;而坏人则因为走过捷径成功获得过横财或者通过损人尝到过一次甜头就幻想一辈子靠守株待兔、损人来暴富,他认为财富不是靠勤劳创造的,而是靠掠夺,认为社会的总财富就那么多,只有抢别人的东西才能快速致富,于是他就成了社会蛀虫,只是蛀食别人的财富,却不会创造财富。
好人一旦惹上了“想不劳而获”的恶习就成了坏人,这种恶习就和黄赌毒一样,一下子得到了终极快乐,便天天想要这种终极快乐,再也不想通过努力去获得成就感带来的快乐。
好人变成坏人可能只需要一次“不劳而获”的舒服经历,而坏人变成好人也不是不可能,可能一次“天道酬勤”的成就感激励和道德引导就能解决,关键是他本身要开始有正面积极的思想、不再堕落的决心,不想再浑浑噩噩、醉生梦死地掠夺,能真正向往自食其力的快乐。
好朋友与坏朋友,有这10个差别
![好朋友与坏朋友,有这10个差别](https://img.taocdn.com/s3/m/21344d2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f.png)
好朋友与坏朋友,有这10个差别
转⾃宅宅新闻 / 2016-11-04 ——
⼈跟⼈相处当朋友总是得之不易,感情的累积跟相处总是需要不短的时间,有时⼀场误会或是⼀时冲动,就有可能在⼀瞬间毁掉长久建⽴起的情感。
今天跟⼤家分享的“好朋友与坏朋友的差别”,我们就来看看国外⽹站分析的10种特征,到底好朋友跟你相处的时候会怎么做,⽽坏朋友⼜是如何对待你的呢?
好朋友知道彼此个字都会有交友圈,所以相处时间各有长短不会把这个拿出来讲,但是坏朋友就不喜欢你其它的朋友,就只能把时间花在跟我相处上
好朋友会知道私⼈时间的重要性,不会没事就来打搅你,但坏朋友就不同了,他会进⼊你的⽣活甚⾄霸占你的时间
好朋友会因为你的成功替你感到开⼼,跟你分享所有愉快跟不愉快的事情,但坏朋友看你成功就是见不得别⼈好,会在⼼⾥数落你,好笑的说着〝看你还能好多久〞这样负⾯的话
好朋友也会接受你⾝上的改变,也许是习惯也许是兴趣,但坏朋友就会想要控制你,⾃⼰觉得好的才需要改,不然⼀切都要均以我为主
好朋友会善意的跟你交流,但坏朋友总是想让你知道〝我永远都是对的〞
好朋友会互相尊重,但坏朋友可不会时时体贴你,当他有不爽不⾼兴愤世嫉俗的时候,你就会是第⼀个受灾户
好朋友会想到对⽅,有好处也会⼤⽅分享,但坏朋友除了⾃私以外更是会找机会利⽤你
最后好朋友会在你需要的时候陪伴你,⿎励你,但坏朋友则是会毫不留情的在你失意难过的时候补你⼀⼑
以上就是这次跟⼤家分享的宅宅⼤调查相关内容,基本上⼈海茫茫从相识到变成朋友都是缘份,好好珍惜才是对的。
好人坏人之比较
![好人坏人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597e205ba1aa8114431d949.png)
好人坏人之比较坏男人大多是花心、不专情,但又很有魅力,是个邪恶又迷人的角色。
“好男人”在于他不花心、他忠实。
那其他条件呢?正由于这边的“好男人”是因“坏男人”而生,并且在其之后,所以好男人的其他条件自然地要跟坏男人作对照。
坏男人好男人花心忠实有魅力不够有魅力花言巧语不太会说话忽冷忽热热诚如一风趣幽默耿直懂女人的心不懂女人的心会讨欢心不会讨欢心不提到“坏男人”情况下,所谓“好男人”的形象?如果这时你多去问几个你认识的女生,这时候答案或许不完全相同,不过你很可能听到的是:“对我好、细心体贴、温柔而有包容力。
”“很man却不大男人主义。
”“有肩膀能负责”“我哭的时候会安慰我,平常会逗我开心。
”“很温暖,踏实地了解我并给我支持。
”“不会随便丢下我、忠诚。
”“孝顺,对人大方不会小气,性格成熟。
”“有个性却不会乱发脾气”“理性却不会硬梆梆地不通人性”“让我有安全感、信赖感、是可以托付一生而很安心的人。
”当女性描绘好男人形象时,往往不仅是只有“忠实”这一项,除了不会花心的要求外,通常都会多几句描述对好男人的“正向优点”。
这时候大家有没有发现,除了在“忠实VS花心”这些不动摇外,女性通常对好男人的想象或叙述,并不是对应坏男人而生的相对条件。
一个好男人,他可以有魅力,会说话,甚至懂得甜言蜜语来讨欢心。
他可以不花心而且又贴心,去当个善解人意又温暖的人。
甚至这个好男人有点小聪明的话,他懂得利用若即若离等的战术让自己感情加温,所有坏男人可以有的特质,好男人同样也可以有!除了他懂得去认真谈一段感情,不滥交以外,没道理一个好男人就因为他不花心就非得要无趣、刚毅木讷、不懂讨欢心啊。
四、好男人、坏男人都有能力之别如果我们觉得这个男人坏,是因为他花心,不会好好珍惜眼前人,把爱情当游戏。
那么应该所有会这么想的男人都是坏男人。
而厉害的坏男人,才会善用自己的优势,利用一些技巧顺利达成他的目的,没有能力的坏男人,只能自己多作春梦,他想要使坏也没人可折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与“坏”的对应情况辨析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好"和"坏"看作是一组反义词。
在第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好"有15个义项,而坏只有6个义项。
其中"好"在表示优秀的;优点多的;令人满意的意思时与"坏"的缺点多的;使人不满意的意思是相对的。
例如:好人---坏人;好事---坏事;好处---坏处;好话---坏话。
此时的"好"和"坏"是一种完全对应的关系。
那么是否"好"的所有义项都能在"坏"那里找到对应的一项呢?在第5版的现代汉语词典里,我们可以发现带"好"字的词条共有98个,而带"坏"字的词条只有17个。
由此,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好"和"坏"的构词能力是不同的,"好"的构词能力远远超过"坏",另一方面,当我们深入研究这种差别时,会发现"好"存在着许多"坏"无法与之相对应的义项,下面就对"好"与"坏"的构词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具体原因进行探究。
一、"好"和"坏"构词能力的比较
1.1 完全相同的用法主要体现在短语中,此时二者的语法结构相同,意义也完全对应
① 在构成动补结构的短语中,"好"和"坏"的用法和词义完全对应。
此时多用于"~+形"、"~+副"或"动+~"的结构中。
如:
好/坏:~得多、~得很、~极了、~得不得了、~得厉害、住得~、吃得~、弄~了、管理得~
② 在构成定中结构的词和短语中,"好"和"坏"的用法和词义完全对应。
如:
好/坏:词:~处、~坏、~事、~人、~天儿、~心
短语:~天气、产品、风气、脾气、习惯、印象、事情
③ 在构成主谓结构的短语中,"好"和"坏"的用法和词义完全对应。
如:
好/坏:天气~、气候~、环境~、条件~、心情~、情绪~、态度~、习惯~、风气~、质量~手感~、待遇~、秩序~、印象~、感觉~、老师~、同学~、家庭~、出国~、表现~
④ 在构成动宾结构的短语中,"好"和"坏"的用法和词义完全对应。
如:
好/坏:显得很~、觉得很~、认为很~、不算很~、感到~
⑤ 在构成状中结构的短语中,"好"和"坏"的用法和词义完全对应。
此时一般用于"形+~"、"副+~"或"介宾+~"的结构中如:好/坏:形+~:特别~、确实~、十分~
副+~:很~、非常~、不~、多么~、太好~、极~
介宾+~:比去年~、对大家~
1.2 "好"的构词能力比"坏"要强一些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好"和"坏"的构词能力是不同的,"好"的构词能力比 "坏"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下面两种结构中。
① "好"能够用于表示动宾关系的词语中,而"坏"一般不可以用于表示动宾关系的词语中。
如:
好:叫~、买~、卖~、讨~
② "好"可以与能愿动词连用,构成状中结构的短语,而"坏"一般不用于表示此种关系的词语中。
如:
好:会~、得~、应该~、必须~
二、"好"与"坏"有七种不对应的关系
当我们深入研究为什么"好"和"坏"的构词能力会有差异时,会发现"好"存在着一些"坏"无法与之相对应的义项,下面就对这些不对应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具体原因进行探究。
A ("好"作为adj.时)存在"好+N"的复合词格式,也存在"坏+N"的复合词格式,但在日常生活中后者不是很经常地被使用,因此,词典里没有收入这些词条。
例如:好天(指)晴朗的天气,而天气不晴朗时也应该可以形容成"坏天",只是平时几乎没有人用,所以这部分词就渐渐地消亡了(当然,在有些方言中即非标准语中或许还存在这样的词,也可能在古代汉语中人们也会用到这些词)。
与此属于同一个类型的还有"好人家?D?D坏人家"等。
从这个意义上说,旧词的消亡导致了一部分的不对应现象。
B "好"在表示"使人产生满意的功能"这个义项时常常与"难"相对。
此时的"好"往往用在几个固定的动词前面,并且与其联系紧密:好受?D?D难受;好听?D?D难听;好看?D?D难看;好(hǎo)吃?D?D难吃;好闻?D?D难闻等等。
但"好玩儿"却又没有"难玩儿"与之对应。
仔细分析上面的情况,其实也很容易解释清楚:"难"修饰感官动词(听、看、闻、受等)时一般是能够与"好"对应的。
C "好"作为形容词表示"容易、轻松"的意思时也与"难"相对应,并且此时的"好"还是必须用在几个固定的动词前面:好办?D?D难办;好用?D?
D 难用等等。
D "好"作为形容词表示"使人感动满意的、优质的"的时候,往往与"差"相对应,例如形容质量、功效时:质量好?D?D质量差;成绩好?D?D成绩差等等。
E 有时与"好"相对应的只能是它自身的一种否定形式:①用"没"来否定,如:好气、好脸(例句:你一天到晚没个好气/好脸,谁得罪你了?)②用"不好"来否定,如:好玩儿?D?D不好玩儿;看好?D?D不看好(例句:这场足球赛,我不看好韩国队。
)
F 在少数情况下,"好(hǎo)"也与"恶(è)"相对应,如:好意?D?D恶意,好感?D?D恶感(反感)。
值得说明的是,在"好(hǎo)"引申出一个新词"好(hào)"时,"恶(è)"也同步引申出了"恶(wù)"。
G 前面已经说过,"好人"和"坏人"是一对反义词,但是也有一些由"好"或"坏"组成的表示人的名词,两者是互不对应的:①有"好手、好汉"却没有"坏手、坏汉"。
因为"手"和"汉"作为语素有着自身的附加意义,具有积极的评价意义,如:能手、红旗手、写手、巧手等都可为证;"好汉"更是毋庸置疑的带积极的评价意义,如梁山好汉、绿林好汉,不到长城非好汉,这个人是条汉子。
也由此他们是断不能与"坏"组合的。
与此同时,"坏蛋"、"坏水儿"、等也没有"好蛋"、"好水儿"与之对应,这也是由语素本身的附加意义造成的。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好东西?D?D坏东西。
在形容物时,两者基本可以对应,但在表示人时,"好东西"其实表达的还是"坏东西"的意思,因为它必须与一个否定副词连用,例句:不要跟他在一起,他不是个好东西。
(=不要跟他在一起,他是个坏东西。
)他们家没有一个好东西!或者用在反意疑问句中,例:你以为他是个好东西呀?还需要指
出一点的是"好家伙"这个词,"好"与"家伙"搭配,不是一个形容人的名词,而是一个叹词,指很厉害,有惊讶或赞叹之意。
所以这个词与上面所说的词不是同一个类型的。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
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