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文学理论教程》第一章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本章知识点本章概述: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这三个分支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与渗透。
文学理论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价值取向。
文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的多样性使文学理论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等。
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本节概述:文学理论的性质应从三个方面来解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应有的品格。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即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包括它的实践性和它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知识点1: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20世纪以来,各门科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分工更具体、明确,不能不影响到文学学科的发展;再加之文学实践的需要,文学研究视角、方法的多样化及其成熟,文艺学终于形成了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
目前,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分为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三个分支,这三个分支在研究的范围、对象、任务、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文艺学所包括的三个分支虽然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文学理论要以文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如果文学理论不根植于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文学发展历史的研究,文学理论所概括的文学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反过来,文学史、文学批评又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离开这种指导,文学史、文学批评就失去了活的灵魂,成为一堆混乱的材料的堆砌和随心所欲的感想的拼凑。
第一章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下 编
第一章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一、文学阅读、文学批评与批评理论 二、批评理论的生成及其原因 三、中外批评理论模式 四、批评理论的要素 五、批评理论的当代特征 六、批评理论的实践性及本书分析构架
第一章
文学阅读: 读者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词句 文学作品 意义 理解 体验
一、文学阅读、文学批评与批评理论
第一章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三、中外批评理论模式
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古典感兴批评 以英美新批评所代表的词语批评 结构语言学基础上的结构批评 弗洛伊德开创的心理分析批评 以“解构”(deconstruction)为特色的解构批评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批评 “文化研究”批评
第一章
假定:
翻阅 文学批评: 读者
文学作品的评论
文学阅读基础上
第一章
读 者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对文学现象的阅读和 批评过程中体现的特定批 评方式
一、文学阅读、文学批评与批评理论
对更普遍的 文学问题的反思
这过程中 体现的价值系 统
第一章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二、批评理论的生成及其原因
时间: 大约20世纪60年代 文学理论的批评化 原因 文学批评的理论化 文学理论与批评的跨学科化 这些趋势愈加鲜明;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之间的传统界限受到致命质疑。
第一章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六、批评理论的实践性及本书分析构架
实践性: 实际的文本批评性和在文本批评中干预 现实和反思理论的特性。
第一章
本书构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六、批评理论的实践性及本书分析构架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理论基础文学批评是研究文学作品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其实践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是文学理论和文艺美学,包括对文学作品的章法、结构、语言、风格、特点、意义等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文学批评作为研究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它不仅要研究文学作品本身,而且要考虑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族特征等因素。
1.文学批评理论发展史1.1 古代文学批评古代文学批评主要是对先前文学作品的评价和解释,最早的文学批评是《诗经》的传颂,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诗经》的评价和欣赏。
汉代的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古代文学批评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文艺创作做出了深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
1.2 近代文学批评近代以来,文学批评经历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和变革,塑造了不同的学派和理论体系。
19世纪初,德国文学批评家舒莱尔和德国浪漫主义者们提出了“艺术为自由”和“以艺术寻求真理”的文学批评理念,强调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精神追求。
20世纪初,俄国的形式主义者提出了对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形式进行深入研究的文学批评方法,认为文学创作的首要任务是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并倡导从物质和形式两个方面来分析文学作品。
2. 文学批评方法与理论2.1 形式主义批评的理论形式主义批评认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是从语言形式开始的,它认为文学作品的真正内涵在于形式,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都存在于形式之中。
形式主义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纯粹性和自足性,认为文学作品构成了一种自成体系的艺术形式。
形式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有舒伯特、倍深和汉斯等。
2.2 结构主义批评的理论结构主义批评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内涵是由文学作品中的各种结构组成的,文学作品的结构和文本的共性比文学作品的主题更重要。
结构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有巴赫金、布哈林和塔尼·莫里森等。
第二章实践研究文学批评实践是通过对文学作品进行剖析和鉴赏,推动文学事业的发展,实现文学作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概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揭示文学作品的阶级性质和社会意义,引导文学创作朝着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发展,是推进文艺革命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其矛盾的两个方面决定的,而历史唯物主义则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因素。
基于这两个基础,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对文艺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包括文学作品的阶级分析、审美分析和文艺批评三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通过文学作品的阶级分析揭示其社会意义。
文学作品是一种反映社会现实和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通过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的阶级利益和阶级观点,可以深刻认识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思想与社会意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通过审美分析揭示艺术作品的内在规律和美学价值。
审美分析是对文学作品从艺术上的价值及其构成方式进行分析。
作品是否具备思想性、艺术性、象征性和感受性等方面,以及艺术手法是否创新,表现是否真实,风格是否独特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评价。
最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通过文艺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
评价文学作品主要就是评价其历史地位和社会意义。
在评价中不仅要考虑其社会影响,也要考虑其艺术价值和与时代的联系。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也在不断的与时俱进。
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不仅要对文学作品进行阶级和思想分析,还要注重揭示文学作品与当代社会和人民的联系。
同时,也要深化对文艺作品的审美分析,推广优秀文艺作品,提倡文艺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同时,随着网络文学的大量涌现,人民对文学作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要通过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理论以及符合新的实践需求,为推进新时期文艺工作做出贡献。
文学评论的理论与实践

文学评论的理论与实践文学评论是一种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的学术活动。
它涉及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形式、风格、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文学评论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学评论的基本概念与定义–文学评论的定义与内涵–文学评论与文学批评的区别–文学评论的目的与功能2.文学评论的历史与发展–文学评论的起源与演变–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评论特点–国内外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及其理论3.文学评论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形式主义文学评论–象征主义文学评论–结构主义文学评论–解构主义文学评论–社会历史批评–女性主义文学评论–其他相关理论与方法4.文学评论的写作技巧与规范–文学评论的写作步骤与方法–文学评论的结构与要素–文学评论的语言与表达–文学评论的引用与参考文献规范5.文学评论的分析与评价方法–主题分析与解读–形式分析与评价–风格分析与评价–结构分析与评价–语言分析与评价–创作背景与作者意图分析6.文学评论的应用与实践–文学评论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文学评论在文学教育中的应用–文学评论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文学评论对读者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7.文学评论的经典案例分析–国内外经典的文学评论案例–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技巧–案例对文学评论理论与实践的启示8.文学评论的未来趋势与挑战–数字化时代文学评论的发展趋势–跨媒体与跨文化文学评论的兴起–文学评论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以上是对“文学评论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点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简述文学评论的定义与内涵。
解题方法:回顾文学评论的基本概念,梳理文学评论的定义与内涵,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述。
答案: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和评价的学术活动,旨在探讨文学作品的主题、形式、风格、结构、语言等方面。
文学评论的内涵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和对其价值的判断与评估。
2.习题:比较文学评论与文学批评的区别。
解题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出文学评论与文学批评在目的、方法和对象等方面的区别,并进行阐述。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一章先秦两汉文学理论基本知识1.先秦两汉的诗论往往与乐论互通。
2.“文学”一词,最早大约见于《论语·先进篇》,为孔门四教之一。
3.先秦诸子提到的“文学”都是泛指学术与学问,文学只是其内涵之一。
4.汉儒将文学与学术区别开来,大致把学术称为“学”,把文学称为“文”。
5.现存篇幅较长、较为完整的最早的文论资料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所载吴公子季札观乐而发的一大段议论。
6.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儒家,道、墨、法三家对文艺都有不同程度的否定。
7.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尽善尽美”说,被后人引申为关于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道德标准与审美标准相统一的思想。
8.孟子在文学批评方面首创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
9.荀子开后世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10.诸子著作中最富艺术精神的是《庄子》。
11.“非乐”与“三表法”是墨子的主要文论观点。
12.《诗经》中“维是褊心,是以为刺”实为儒家诗论美刺说之先声。
13.“诗言志”说被朱自清称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
14.先秦典籍中,《墨子》、《庄子》、《荀子》和《左传》、《国语》、《尚书》等都有“诗言志”的说法。
15.屈原首次明确提出了“发愤抒情”的诗论主张,他也是我国第一位自觉的抒情诗人。
16.司马迁的“发愤著书”和陆机的“诗缘情”之说,渊源于屈原的思想。
17.儒学在汉武帝时代成为钦定的官学。
18.汉代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是董仲舒,属官学;古文经学则为在野的私学。
东汉郑玄兼取今、古文经学,结束了今、古文经学之争。
19.司马迁对文论的最大贡献在于明确提出了“发愤著书”之说,此说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
20.两汉文论的主导是儒家文论。
21.《毛诗序》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
它是汉代学者综合先秦儒家和当时经师关于诗乐理论而写成的。
22.两汉文论主要是在对《诗经》、屈赋、汉赋和《史记》的的专题研究中展开的。
文学理论知识要点

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诗学”、“诗论”。
2、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 -——————--————→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与其他四个分支关系密切,它通过横向的审视,侧重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的普遍规律,它指导和制约着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等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1、对象以文学的普遍的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2、任务四个方面: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
H.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四要素:世界读者作家作品三、、文学理论应有品格1、文学理论的实践性来源于文学活动实践;为文学活动实践所检验;2、文学理论的价值取向一种意识形态;民主、科学、现代的取向;第二节文学理论的形态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1、文学理论认识的客体:文学活动的整体2、文学活动有两个流动系统: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二、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1、文学哲学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反映论文学心理学中国古代文论:“比兴”说孔颖达《毛诗正义》:“比者,比方于物。
兴者,托事于物.……比之于兴,虽同是附托外物,比显而兴隐,故比居兴先也。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言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刘勰《文心雕龙》:“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1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

2021/6/20
12
第三、提出了“诗界革命”的中心内容。 1、爱国思想, 2、崇高的报负“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3、反映现实政治生活,漂泊 4、杂以俚语写得通俗易懂 音乐性
2021/6/20
13
梁启超诗歌理论的缺陷
诗歌创造的理论上,他认为“诗界革命”,主要 是革新内容,使诗歌反映新思想、新意境,而对 于诗歌的形式,似乎并不需要革新,这是割裂了 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
2021/6/20
7
第三、分析了小说之所以能发挥巨大作用和影响 的原因。
其一,小说者,常导人游于他境界,而变换其常触常受之空气也。 其二,‘夫之言之,于我心有戚威焉。’ 其三,“熏”、 “浸”、 “刺”、 “提”
第四、提出了“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的命题。
2021/6/20
8
第五、提出了小说的分类和划分类别的标准。
2021/6/20
14
三、解放散文
“文界革命”:就是把散文从桐城派古文的禁锢 下解放出来,形成一种“新体散文”即后来人们 所说的“新文体”或“新民体”。
1、 “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 法”。
2、 “纵笔者所至不检束”。
3、 “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
2021/6/20
15
王国维(1877年— 1927年),字伯隅、 静安,号观堂、永 观,浙江海宁人。 近代中国著名学者, 杰出的古文字、古 器物、古史地学家, 诗人,文艺理论学, 哲学家,国学大师
2021/6/20
16
极言文学,却阐扬其独立的作用。
“美术(文学)之无独立之价值也久矣,此无怪历 代诗人多托于忠君爱国劝善惩恶之意自解免,而 纯粹美术上之著述往往受世人之迫害而无人为之 昭雪”,由西方康德、叔本华一路近代美学家的 启发和诱导,王国维建树起自己的文学本体论观 念。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案

一、教案简介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先秦时期主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思想。
3. 理解汉代至唐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4. 掌握宋代至清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观点和成就。
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起源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先秦时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思想。
2. 第二章:汉代至唐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教学重点:理解汉代至唐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掌握重要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的观点。
3. 第三章:宋代至清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演变教学重点:掌握宋代至清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观点和成就,了解重要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的贡献。
4. 第四章: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学的鉴赏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5. 第五章:文学批评与批判性思维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学会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进行客观评价和批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理论批评的基本知识和主要观点。
2.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教学评估1. 平时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清晰表达和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3. 期末考试:设计相关的试题,评估学生对文学理论批评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转型教学重点:了解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转型过程,掌握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观点和成就,认识近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7. 第七章: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多元化教学重点:理解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多元化趋势,掌握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主要观点和成就,了解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张少康第一章第二章.文学理论的起源

五、论雅乐与郑声
《论语· 卫灵公》:“放郑声,远佞人,郑声 淫,佞人殆。” 《论语· 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 乱雅乐也,恶利口之复邦家者。” 雅乐就是古乐,即曲调平和中正,节奏比较缓 慢的音乐,用于表现古代先王功业,如《韶》 《武》;新乐就是节奏明快,曲调变化快, 容易激动人心。 孔子认为新乐任凭感情发展没有节制,不利于 培养人的仁、礼的道德品质。孔子贬低新乐, 对后世看不起民间新文艺有重要影响。
二、早期的文艺观从“文”这个字的 创造来看
《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是指由 线条交错而形成的一种带有修饰性的形式。 《系辞》“物相杂,故曰文。” 《乐记》 “五色成文。”任何事物的形式只要具有某 种“错画”性或修饰性,均可称之为 “文”。
三、早期的“文”实即文化的意思
如《论语》中说“行有余力,则以 文。”“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甚至先 秦时期所说的“文学”,也是文化的意思。 如《墨子· 非命》“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 也。”《荀子· 大略》“人之于文学也,犹玉 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谓学问也。和氏之璧,井里之厥也; 玉人琢之为天下宝。子贡、季路,故鄙人 也;被文学,服礼仪,为天下列士。
二、关于文学批评的标准
《论语· 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邪。” 邢昺(炳)《论语注疏》说:“诗之为体,论功诵 德,止僻防邪,大抵皆归于正,故此一句可以当 之也。” 《朱子语类》说:“思无邪,乃是要使读诗人思 无邪耳,读三百篇诗,善为可法,恶为可戒,故 使人思无邪也。若以为作者思无邪,则《桑中》 《溱洧》之诗,果无邪耶?”
二、“知人论世”
《孟子· 万章下》:“孟子谓万章曰:‘一 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 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 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 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 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文学批评是一门丰富多样的学科,旨在评价和解释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视角,并启发人们对文学创作的思考。
本文将探讨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
一、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包括几个主要方面,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批评主义等。
结构主义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有机的结构,强调对作品中各个元素之间关系的分析与解读。
后现代主义则关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游戏和反叙事性质,挑战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解读方式。
新批评主义则主张从文本内部寻找意义,而非依赖于作者的意图或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些不同的理论观点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不同的分析框架和方法,使得文学作品的评价更加全面和深入。
通过运用不同的理论视角,批评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和理解文学作品,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阅读体验。
二、文学批评的实践方法文学批评的实践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背景研究和比较研究。
文本分析是文学批评的核心方法之一,通过对作品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的分析,揭示作品的内在意义和艺术价值。
背景研究则注重作者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对作品的影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后含义。
比较研究通过将不同作品进行对比,挖掘共性和差异,以进一步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而在实践过程中,文学批评家还需要注意客观性和适度主观性的平衡。
他们应当尽量避免个人偏见和情感的干扰,以免对作品的评价和解读产生误导。
同时,他们也应该具备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勇于提出独特和新颖的见解,为文学研究和评价注入新的活力。
三、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和影响文学批评在文学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提供对作品的权威评价,还能够引导和启发文学创作。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和理解,批评家们能够发现作品中的特点和精彩之处,为文学创作提供参考和启示。
同时,文学批评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解读方式和思考角度,拓宽了读者的视野,丰富了阅读体验。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 30页 打印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第一章、先秦文学批评一、古代经传里保存的文学理论批评资料(次重点)识记:美刺说:出处《诗经》。
美是赞美,刺是讽刺,当时的人已经认识到了文学作品有批判和歌颂两大功能,尤其是认识到文学的批判功能。
这种用诗歌来颂美匡恶的思想,到了汉代《诗大序》中就发展成为“美刺说”言志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诗歌社会作用的普遍认识。
出处:《尚书•尧典》原文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观志观风说:出处《左传》《国语》。
实际是与诗言志说和美刺说紧密相连的,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对前两种学说的解释。
观志就是通过诗歌观察作者的思想感情;观风就是通过诗歌观察民风民情。
三不朽:在《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还提出三不朽的说法。
原文是:太上有立德(德指建立一个民族、一个政权,主要是指治国),其次有立功(立边功和武功),其次有立言(著书立说,指文化学术类的),以其为不朽。
理解:春秋时代所谓的“赋诗言志”的内涵: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诗歌社会作用的普遍认识。
出处:《尚书•尧典》原文为: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诗言志的意思是:诗歌的本质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人们可以通过诗来表达对社会生活的观点和态度。
后世儒家学者特别把言志的“志”解释为与政教有关的思想,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断章取义”方法:当时人们赋诗言志的时候,往往不管原诗的内容,只取其某一点的相同或类似吴公子季札评论诗乐所表现的文艺观:吴公子季札在鲁国听乐观风,他能从诗乐中听出各国民情风俗和周政的盛衰,(《周南》、《召南》)。
他提倡“中和之美”,这种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逐渐发展成儒家诗乐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记、乐记》关于“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论述开后世儒家文论的传统先秦时代人们对诗歌社会作用的认识:诗是人民思想感情的抒发,通过诗歌可以宣导民情,补察时政,对统治者起箴规劝谏的作用。
这就是《礼记、乐记》中关于“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论述。
这种见解开后世儒家文论的传统。
《文学批评导引》复习资料(附文章)

文学批评导引复习资料绪论1、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
它的目的和任务是对文学现象作出判断、评价,指出其在思想上、艺术上的得失和所以得失的原因。
(P3)2、文学批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最常见的两个方面是社会历史的考察和美学的考察。
(P7)第一章文学批评的历史3、孟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P14)4、萧统的《文选》开创了选本批评的先例。
(P16)5、宋代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中国文学批评的独特样式。
(P19)6、评点是中国文学批评由对艺术的美的感悟和描述转向对作品意义的阐释的文体标志。
(P21)7、1935年李长之在天津《益世报》和《国闻周报》上陆续发表长篇系列评论《鲁迅批判》,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传记批评的代表作。
(P29)8、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别林斯基的著作,代表了这个世纪现实主义批评的最高成就。
(P34)9、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批评是19世纪现实主义的美学——历史批评发展的高峰。
(P34)10、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和“语词即用法”的观点,为20世纪文学批评的语言学转向提供了哲学基础。
(P36)11、一切科学理论都只是猜测和假说,它们最终不会被证实,却会随时被证伪。
(P38)12、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世纪特征:(一)强烈的革新变化态势(二)自觉的语言批评意识(三)文学批评的理论化倾向(四)文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P38)第二章文学批评的功能13、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是通过对文学文本的释义来实现的。
(P49)第三章社会历史批评14、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分析、评价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
(P63)15、1800年,斯达尔夫人发表《从社会制度与文学的关系论文学》,第一次以专文的形式研究文学与其他生活领域的相互影响。
文学作品批评与研究PPT

• 如数字人文研究、跨媒体研究等新方法的应用,为文学作品批评与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通过运用新兴方法,拓展文学作品批评与研究的领域和深度
文学作品批评与研究的跨学科合作与创新
文学作品批评与研究的跨学科合作
• 学者们尝试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如 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 • 通过跨学科合作,丰富文学作品批评 与研究的方法和理论
• 全球化可能导致文化同质化,影响文学作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 本土化可能导致文化封闭,影响文学作品的传播和交流
05 文学作品批评与研究的未来展望
文学作品批评与研究的新兴技术与方法
文学作品批评与研究的新兴技术
• 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为文学作品批评与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 通过运用新兴技术,提高文学作品批评与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04 文学作品批评与研究的跨文化交流
东西方文学作品批评方法的交流与融合
东西方文学作品批评方法的交流
• 学者们关注东西方文学作品批评方法的异同 • 通过比较和借鉴,丰富和发展各自的文学批评方法
东西方文学作品批评方法的融合
• 一些学者尝试将东西方文学批评方法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批评方法 • 如结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的结合,揭示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形式结构
后结构主义批评方法
• 反对结构主义的文本中心论 • 强调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多元的和变化的 • 通过解构作品的结构来揭示作品的多重 含义
马克思主义与女性主义批评方法
01
马克思主义批评方法
• 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分 析 • 通过揭示作品背后的阶级矛盾和 意识形态来解读作品
02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
• 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性别问题和女 性形象 • 通过揭示作品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和压迫来解读作品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目录:1. 文学批评的定义与意义2. 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3. 文学批评的方法与技巧4. 文学批评的实践意义5. 优秀文学批评作品的特点6. 文学批评的未来发展趋势7.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批评家在文学界中,文学批评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活动,有助于推动文学的发展和提高文学作品的质量。
那么,什么是文学批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文学批评的定义与意义。
1. 文学批评的定义与意义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解析的活动。
它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本身,还为作家提供重要的反馈和启发。
通过文学批评,我们可以评估作品在文化、艺术和社会等方面的价值,挖掘其中的深层含义。
2. 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包括形式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批评等。
这些理论为批评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分析工具,帮助他们更好地解读和评价文学作品。
3. 文学批评的方法与技巧在实践中,文学批评家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与技巧来分析作品。
比如,批评家可以从作者的生平背景、时代背景、文学风格等方面入手,探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他们还需要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扎实的文学知识来撰写批评文章。
4. 文学批评的实践意义文学批评的实践对于文学的发展和提高作品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批评家对作品的评价和解读,作家可以了解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同时,文学批评还对读者来说具有指导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
5. 优秀文学批评作品的特点优秀的文学批评作品通常具有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
批评家需要通过对作品的仔细阅读和分析,发现作品中的亮点和创新之处,并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深入探讨。
此外,优秀的文学批评作品还需要语言流畅、观点清晰,并兼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6. 文学批评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文学批评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批评家可能会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文化和立场视角,同时借助新技术手段进行批评工作,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工具来研究作品。
《文学批评导引》复习笔记(华中师范大学 胡亚敏版)

《文学批评导引》复习要点《文学批评导引》教学要点分章节介绍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主要包括“本章概述”、“本章总结”及“本章常见问题”三个部分。
绪论文学批评的性质本章概述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学观念、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各种具体的文学现象(包括文学创作、文学接受和文学理论批评现象,而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主)为主要对象的研究活动。
本课程以理论部分即文学批评的性质、功能、标准、原则以及文学批评写作的方法技巧为基本,力图将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恰当配合,以培育学生判断作品价值、分析文学现象的能力。
一、狭义文学批评和广义文学批评的区别从发生学的角度说,广义的文学批评几乎随着文学的产生而产生,而狭义的文学批评即文学批评的成熟形态到20世纪才出现;从批评主体的角度说,广义的文学批评主体包括形形色色的读者,狭义的文学批评则以学有专长的文学批评家为主力;从批评对象的角度说,狭义的文学批评面对的是变化中的当前文学,广义的文学批评则包括文学理论在内;从主体动机的角度来说,狭义的文学批评是为社会的,广义的文学批评还包括仅仅为自己留下的阅读随感,或一二知己之间的闲谈。
二、文学批评的思维性质文学批评从准备到写作的过程,主体的思维应该兼具逻辑思维和艺术思维两方面的性质。
从本质上说,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科学性是文学批评应有的品格。
它体现在实事求是:“实事”指文学现象,它独立于批评主体而客观存在;“是”是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品质、文学思潮的倾向和它们的形成与传播所反映的文学规律;“求”就是批评主体通过全面的观察、设身处地的体验、冷静的研究,如实地揭示客体的品质和它所反映的规律。
但文学批评的研究对象是艺术思维的产品,它以文学欣赏为前提和基础,这两方面决定了它必然包含不可缺少的艺术思维成分。
文学批评要把理性活动方式与感性活动方式沟通与结合,把逻辑思维方式与艺术思维方式沟通与融合,把思辨性与感悟性沟通与融合。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文学批评是一种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活动,它既涉及到对文学作品的形式、内容、主题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也涉及到对文学作品的价值、意义、影响等方面的评价。
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框架,实践则验证了理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文学理论、审美理论、文化理论和历史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工具,使其能够全面、深入地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主要研究文学的基本性质、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以及文学的创作和接受等方面。
它包括文学四要素理论、文学语言理论、文学形式理论和文学主题理论等。
文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模仿说、表现说到形式说的演变,再到当代的多元化和跨学科的发展。
审美理论审美理论主要研究美的本质、审美经验的特点和审美评价的标准等方面。
它包括审美静观理论、审美体验理论和审美价值理论等。
审美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客观主义、主观主义到现代的语境主义的演变,再到当代的多元化和跨文化的趋势。
文化理论文化理论主要研究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文学作品的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传达等方面。
它包括文化研究、文化批评和文化理论等。
文化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到全球化理论的演变,再到当代的后人文主义和跨文化的趋势。
历史理论历史理论主要研究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历史传承和历史价值等方面。
它包括历史批评、历史解读和历史理论等。
历史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实证主义、年鉴学派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再到当代的全球史和文化史的趋势。
文学批评的实践方法文学批评的实践方法是指在具体批评活动中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手段。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学理论、审美理论、文化理论和历史理论进行选择和运用。
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
它可以通过细读法、结构主义分析法、叙事理论分析法等方法进行。
文本解读的目的是揭示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读者的接受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要求:本章为本章为教材的导论部分。
主要讲述文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和实践。
掌握批评理论的概念及其成因、批评理论的当代特征、文学批评主体及价值,对文学批评有总体的把握。
教学重点:文学批评主体及价值。
教学难点:文学批评向批评理论的转向。
教学主要内容
一、文学批评向批评理论的转向
文学阅读-------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传统的生成过程)20世纪60年代前
文学阅读概念:
文学批评概念:
狭义的文学批评是指对具体作品的批评,广义的文学批评就是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合称。
指分析和评价具体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
它主要以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评论为对象。
文学理论:以古今中外一切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但它既不像文学史那样去叙述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文学的发展过程,也不像文学批评那样去具体地分析、评价一个个作家、一部部作品
它通过高度的理论概括,着重阐明文学的基本原理。
文学理论就是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原理、文学范畴和相关的科学方法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人文科学学科。
文学理论则重在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
从古往今来的文学现象中,找出文学的本质和规律,揭示文学的不同形态的特点。
文学理论是对整个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的原则与方法的科学;而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文艺思潮为指导,对一定性质的文艺实践起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的文学研究.
文学阅读-------文学批评--------批评理论(转向)20世纪60年代
转向原因:文学理论的批评化
文学批评的理论化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跨学科化
二、文学批评方法
概念:所谓文学批评方法,是指从文学的特性出发来研究文学现象,揭示其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及其本质规律所运用的手段、途径和方式的总和。
文学批评所遵循的最基本方法: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美学观点”即分析作品时的艺术尺度,“历史观点”即历史主义的文艺研究方法,把作家作品放进历史环境中进行阐释和评价。
)
古今中外代表性的批评方法:
古代感兴批评:(孔子)兴观群怨,来自孔子对诗社会作用的高度概括,是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源头。
出自《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说明了诗歌欣赏的心理特征与诗歌艺术的社会作用。
兴:抒发情志。
观:观察(社会与自然)。
群:结交朋友。
怨:讽谏怨刺(不平之事)。
感兴就是感于物而兴,指创作主体在客观环境的偶然触发下,在心灵中产生的心与物相互感
通、物我和一的艺术境界(的心理状态与审美创造方式)。
感兴是以主体与客体的瞬间融化也即心物交融作为前提,以偶然性、随机性为基本特征的。
”
其它见教材p10
三、文学批评的要素:假定;方法;问题重心
四、文学批评的当代特征:
跨学科性;文本修辞性;意义开放性;自反性;修辞实践性
五、文学批评实践
批评对象
(一)文艺作品
(二)作家和文艺家
(三)读者
(四)文学批评的写作者
(五)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
(六)文艺现象
文学批评主体------文学批评家的素质和修养
一、良好的艺术素质
马克思:
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托尔斯泰:
要进行批评,可得把自己提高到理解被批评的作品之上。
(一)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
艺术感受力指在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审美对象的特征和意蕴的感知、想象、知解等多种感觉的综合而形成审美体验的特殊能力。
对作品意义的感受和领悟能力。
批评家对对象的把握主要是一种直觉的把握。
直觉把握的结果之一,是在批评主体心目中形成批评对象的整体形象。
直觉把握的结果之二,是批评家对作品认识的意向性。
意识凭意向性觉识某物,换言之,意向性就是指向一个目标。
语言感受力
对作品不同韵味的敏锐、精微的辨别力——审美判断力
作品的艺术风格美学特征的辨别力
认识价值判断力
思想价值判断力
(二)正确的美学观念和健康的艺术趣味
(三)丰富的推想力和严密的推理力
❖批评家的想象力往往表现为一种还原能力。
(四)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二、严谨的学术素养
(一)厚实的文学、艺术、美学知识并懂得创作技巧
(二)广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和哲学意识
1.相关学科知识
2.交叉学科知识
3.自然科学、现代科技知识
三、高尚的人格素养
(一)对文学的挚爱之情
(二)高尚的人格
❖能否克服主观偏见,也是批评家的人格的体现。
造成偏见的原因:
❖与顽固保守的审美趣味与艺术理解有关
❖与的知识匮乏有关
与他的从众心态有关
四、五见教材p18
文学批评价值
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的价值
一、文学批评价值首先体现在对作家创作的正确评判。
评价的第一步是阐释性的。
评价的第二步是反思性的。
阐释——真实而客观地把握文学作品所包含的全部经验事实。
评价——判断作品的功能、价值、意义。
二、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的规范
三、评价优秀作品,扩大社会影响
文学批评对欣赏的价值
文学批评对读者的影响:
一、帮助读者选择阅读对象
二、引导读者正确理解作品
《水浒传》(36回):钻出船上来看时,星光明亮。
金圣叹评点:“此十一字妙不可说。
非云星光明亮照见来船那汉,乃是极写宋江半日心惊胆碎,不复知天地何色,直至此,忽然得救,夫而后依然又见星光也。
三、培养读者正确艺术观点
胡风评林语堂:
从思想上看,他是不能有什么重量的。
但因为有和鲁迅一道斗争的经历,这时候他掌握着四个刊物—《论语》、《人间世》、《宇宙风》和翻译杂志《西风》,再加上他编的英文教科书在青年学生中的‘威信’,他是吸引了数量相当多的读者的。
这时,文学界对他提倡的‘幽默’、‘闲适’、‘小品文’等提出了批评,但那些批评不但不能打消他的影响,反而煽起了他的气焰。
迫不得已,我通读了他的书以后才写出了这篇评论。
我没有用大原则压他,而是通过具体分析指出他是投合了怎样的读者和读者的什么爱好,他的工作是怎样地违背了历史的动向和人民的要求。
他气弱了,无法反驳。
他的书和刊物渐渐失去了读者以致消失了。
文学批评写作(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