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中化学中的“四大平衡”
专题高中化学中四大平衡53页PPT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专题高中化学中四大平衡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微专题 四大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原卷版)--2025年高考化学微专题
四大平衡常数的计算与应用考情分析真题精研D .pH=10时,()()+-13c Ag+c CH COOAg =0.08mol L⋅2.(2024·安徽·高考真题)环境保护工程师研究利用2Na S 、FeS 和2H S 处理水样中的2+Cd 。
已知25℃时,2H S 饱和溶液浓度约为-10.1mol L ⋅,()-6.97a12K H S =10,()-12.90a22K H S =10,-17.20sp K (FeS)=10,-26.10sp K (CdS)=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2Na S 溶液中:()()()()()+--2-c H+c Na =c OH +c HS +2c S +B .-120.01mol L Na S ⋅溶液中:()()()()+2---c Na >c S >c OH >c HSC .向()2+-1c Cd=0.01mol L⋅的溶液中加入FeS ,可使()2+-8-1c Cd <10mol L ⋅D .向()2+-1c Cd=0.01mol L⋅的溶液中通入2H S 气体至饱和,所得溶液中:()()+2+c H >c Cd注意:(1)四大平衡的基本特征相同,包括逆、动、等、定、变,其研究对象均为可逆变化过程。
(2)溶解平衡有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后K sp 可能变大或变小;而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均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K a (或K b )、K h 均变大。
规律·方法·技巧A .pH=6.5时,溶液中()()2-2+3c CO <c PbB .()()2+3δPb=δPbCO 时,()2+c Pb <1.010×()-1M lg c /mol L ⋅(M 代表+Ag 、-Cl 或2-4CrO )随加入NaCl 溶液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经典变式练核心知识精炼(1)A、C、B三点均为中性增大(2)D点为酸性溶液,E点为碱性溶液(1)a、c点在曲线上,a→c Na2SO4固体,但K sp不变基础测评1.(2024·陕西商洛·模拟预测)室温下,用-10.1mol L ⋅的二甲胺()32CH NH 溶液(二甲胺在水中的电离与一水合氨相似)滴定-110.00mL0.1mol L ⋅盐酸溶液。
知识组块四 四种平衡体系
高中化学四种化学平衡体系命题点1.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2.电解质溶液(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5)了解溶液pH的定义。
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6)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7)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关联点高中化学对于化学平衡共研究三个问题,反应快慢问题、反应程度问题、反应方向问题(见下面左图)。
在反应快慢问题上具体讨论了三个问题:①反应快慢的量化(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②比较反应快慢的方法,③改变反应快慢方法(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在反应程度问题研究了两个问题:①反应程度的量化(平衡常数、转化率、产率等的计算),②两个平衡比较(等效平衡、两种物质酸或碱性比较、盐类水解程度比较、难溶物溶解度的比较等);在反应方向问题上研究了三个问题:①提供物质用量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②提供条件改变信息,确定反应进行的方向,③改变反应方向的方法。
化学平衡程度方向在四种平衡体系中,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溶解平衡是在水溶液中建立的化学平衡,是化学平衡原理的具体应用(关系见上图),是考虑了溶质与溶剂之间相互影响的平衡体系,由此产生了溶液酸碱性的判断、pH计算、中和滴定、盐类水解、溶解平衡等知识。
高中化学中的“四大平衡”专题复习
2021/10/10
9
3. 都存在平衡常数K
平衡类别 化学平衡 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 溶解平衡
平衡常数
K
Ka(Kw)
Kh
Ksp
K仅受温度 影响; K越大,反应的正向进行程度 越大;
可以用Qc和K判断衡移动的方向。
Q>K,平衡 逆向 移动
Q = K,化学达平衡状态
Q<K,平衡 正向 移动
写出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mA (g)+nB(g) pC(g)+qD(g)
—高中化学四大平衡
化学平衡
电离平衡 四大平衡
水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一、四大平衡的共同点 1. 所有的平衡都建立在可逆“反应”的基础上
平衡类别 化学平衡 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 溶解平衡
盐中的 溶质与其
研究对象 可逆反应 弱电解质 “弱”离 饱和液的
子
共存体系
平衡特点
逆、等、定、动、变
2. 都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平衡的移动
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的比较
类型 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
溶解平衡
实例 升温
C H 3 C O O H C H 3 C O O - + H +
平衡右移,K增 大,c(H+)增大, 电离度增大
N H 4 + + H 2 O F e ( O H ) 3 ( s ) N H 3 · H 2 O + H + F e 3 + ( a q ) + 3 O H - ( a q )
化学平衡移动小结:
影响平衡的条件 增大反应物
浓 减小生成物 度
减小反应物
增大生成物
压 增大压强 强 减小压强
化学中的四大平衡
A的初始浓度-A的平衡浓度 物 A 的 转 化 率 为 : α(A) = A的初始浓度 c0A-cA ×100%= ×100%。 c0A
助学园地
阅卷现场
注意 同一个反应中,反应物可以是多种,但不同反应物 的转化率可能不同;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其 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工业生产中常常提高廉价原料的比 例,从而增大其他原料的利用率。 (3)电离平衡常数
章末整合
一、四大平衡不同点的比较 广义的化学平衡包括狭义的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 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这四个方面的平衡被称为四大化 学平衡。四大平衡是中学化学知识结构的核心内容之一, 起到了支点的作用。
助学园地
阅卷现场
1.研究对象不同 平衡 化学平衡 类型 研究 可逆的化 对象 学反应 工业 合成氨 电离平衡 溶液中的 弱电解质 水解平衡 沉淀- - - 2. 酸式弱酸根离子如 HCO- 、 HS 、 HSO 既不能与 OH 3 3
大量共存,又不能与 H 大量共存。
3. 有沉淀生成包括有微溶物生成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 Ba2+、
- 2- Ca2+、Mg2+、Ag+等不能与 SO2 、 CO 4 3 等大量共存。
能够水解 溶液中的难 的盐类 溶电解质
举例
溶液中的氯 碳酸钠、 醋酸溶液、 化银、硫酸 氯化铁、 氨水等 钡、氢氧化 醋酸铵等 铁等
助学园地
阅卷现场
2.描述方法不同
(1)化学平衡常数 对于一般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在一温
[cC]p· [cD]q 度下达到平衡时,K= 。 [cA]m· [cB]n (2)平衡转化率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aA+bB cC+dD,达到平衡时反应
H++OH-。水的电离程度大小是用离子积(KW)来表示的,
化学的“四大平衡”专题训练
C(Na+)+C(H+)=C(OH-)+2C(HPO4 2- )+C(H2PO4 - ) +3C(PO4 3- ) ②
把①×2代入②整理得
C(PO4 3- ) + C(OH-) = C(H+)+ C(H2PO4 - )+ 2C(H3PO4 )
H+守恒
练习:写出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及三个守恒式
Na2S溶液
【例2】升高温度,下列溶液的酸碱性及pH值如 何变化?(不考虑挥发及分解)
酸碱性 0.01mol· L-1HCl溶液 0.01mol· L-1醋酸 0.01mol· L-1氯化铵溶液 水 0.01mol· L-1NaOH溶液 0.01mol· L-1氨水 酸性不变 酸性增强 酸性增强 中性不变 碱性不变 碱性增强 pH值 不变
Na2S = 2Na+ + S 2S 2- +H2O HS- + OHHS- + H2O H2S + OH1 2
C(Na+ ) = C(S 2- )+ C(HS - ) +C(H2S )
C(Na+ ) + C(H+) = C(OH-) + 2C(S 2- )+ C(HS - ) C(OH-) = C(H+) + C(HS - ) + 2C(H2S ) H+守恒
高考展望
二、平衡常数的意义
平衡常数K值的大小,表示该反应在该温度下达 到平衡时进行的程度。 K值越大,表明反应进行 的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Ksp的大小反映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思考:Ksp越大,其溶解能力是否一定越强?
高考化学复习四大平衡常数的综合应用
SO23-+H2O HSO- 3 +OH-
Kh=c(HScO(- 3 )SO·c23-()OH-)=KKaw2=6.01×0-1104 -8
所以cc((HSSOO32--3))=
10-5 10-14
=60。
6.0×10-8
(3)①Kh(CN-)=1.61×10-5,由此可求出 Ka(HCN)=6.2×10-10, 故 CN-的水解能力强于 HCN 的电离能力,由于盐与酸的总浓度 相等,故 CN-水解产生的 c(OH-)大于 HCN 电离生成的 c(H+), 混合溶液显碱性,c(CN-)<c(HCN)。②当溶液显中性时,由电荷 守恒得 c(K+)=c(CN-)+c(Cl-),由物料守恒得 c(HCN)=c(K+)- c(CN-)=c(Cl-)=0.5c mol·L-1,由 CN-+H2O HCN+OH-得 Kh=c(OHc(-)C·Nc(-)HCN)=1.00×.3110--70×.50c.5c=1.61×10-5,解得 c=0.616 2。 答案:(1)2.36×10-5 (2)向右 60
四大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实例) 已知:H2S 的电离常数为 Ka1、Ka2;CdS 的溶度积常数为 Ksp。 ①常温下,Na2S 溶液中,S2-的水解常数为 Kh1,HS-的水解常 数为 Kh2,则 Kh1=Kw/Ka2,Kh2=Kw/Ka1; ②反应 CdS(s)+2H+(aq) Cd2+(ad)+H2S(aq)的平衡常数为 K,则 K=Ksp/(Ka1·Ka2)。
平衡关系式(实例) 及平衡常数表 符号 适用体系
达式
CH3COO-+H2O
盐的水解 平衡常数
Kh
弱离子的 盐溶液
CH3COOH+OH- Kh=c(CHc3(COCOHH3C)O·Oc(-)OH-)
高中化学复习专题:四大平衡常数的重要应用
专题讲座四大平衡常数的重要应用四大平衡常数是指化学平衡常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及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这部分知识为新课标的热考内容,在高考题中出现频繁.该类试题常与生产、生活、环境及新技术的应用相联系,信息量大,思维容量高.侧重考查考生阅读相关材料,把握和提炼关键信息或数形结合等综合分析能力,数据处理及计算能力、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项目化学平衡常数(K) 电离平衡常数(K a、K b)水的离子积常数(K W)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 sp)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形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的乘积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水或稀的水溶液中c(OH-)与c(H+)的乘积.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之积为常数.表达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1)对于一元弱酸HA:HA H++A-,电K W=c(OHM m A n的饱和溶式p C(g)+q 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 p(C)·c q(D)c m(A)·c n(B).离常数K a=c(H+)·c(A-)c(HA);(2)对于一元弱碱BOH:BOH B++OH-,电离常数K b=c(B+)·c(OH-)c(BOH).-)·c(H+)液:K sp=c m(M n+)·c n(A m-)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只与温度有关,升温,K值增大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 W增大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一、化学平衡常数4.酸、碱、能水解的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 +)或c (OH-)的计算.对策 K W 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 W 增大;在稀溶液中,c (H+)·c (OH -)=K W ,其中c (H +)、c (OH -)是溶液中的H +、OH -浓度;水电离出的H +数目与OH -数目相等.四、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常考题型 1.溶解度与K sp 的相关转化与比较;2.沉淀先后的计算与判断;3.沉淀转化相关计算;4.金属沉淀完全的pH 及沉淀分离的相关计算;5.与其他平衡(如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综合的计算;6.数形结合的相关计算等.对策 应用K sp 数值大小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时,一定是在组成上属于同一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才能进行比较,否则,不能比较;在判断沉淀的生成或转化时,把离子浓度数值代入K sp 表达式,若数值大于K sp ,沉淀可生成或转化为相应难溶物质;利用K sp 可计算某些沉淀转化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例1】 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TaS 2晶体,发生反应:TaS 2(s)+2I 2(g)TaI 4(g)+S 2(g) ΔH >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________,若K =1,向某恒容容器中加入1 mol I 2(g)和足量TaS 2(s),试求I 2(g)的平衡转化率(列式计算).解析: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TaI 4)c (S 2)c 2(I 2),设容器体积为1 L ,生成TaI 4的物质的量为x ,则TaS 2(s)+2I 2(g) TaI 4(g)+S 2(g) ΔH >0起始(mol·L -1)1 0 0 变化(mol·L -1)2x x x 平衡(mol·L -1)1-2x x x K =c (TaI 4)c (S 2)c 2(I 2)=x 2(1-2x )2=1,x =13,I 2的转化率为13×2÷1×100%≈66.7%.答案:c (TaI 4)c (S 2)c 2(I 2)见解析 【例2】 已知某温度下CH 3COOH 和NH 3·H 2O 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 mL 浓度为0.1 mol·L -1的CH 3COOH 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A .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B.c (NH +4)c (NH 3·H 2O )先增大再减小 C .c (CH 3COOH)与c (CH 3COO -)之和始终保持不变D .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 时,c (NH +4)=c (CH 3COO -)解析:酸碱均抑制水的电离,向CH 3COOH 溶液中滴加氨水,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后,再滴加氨水,水的电离程度减小,A 错误;因为氨水的电离常数K b =c (OH -)·c (NH +4)c (NH 3·H 2O )=c (H +)·c (OH -)·c (NH +4)c (H +)·c (NH 3·H 2O ),所以c (NH +4)c (NH 3·H 2O )=K b ·c (H +)K W ,因为温度不变K b 、K W 不变,随氨水的加入c (H +)减小,c (NH +4)c (NH 3·H 2O )不断减小,B 错误;加入氨水,体积变大,c (CH 3COOH)与c (CH 3COO -)之和变小,C 错误;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 mL 时,氨水与CH 3COOH 恰好反应,CH 3COOH 和NH 3·H 2O 的电离常数相等,故CH 3COO -和NH+4的水解程度相同,溶液呈中性,由电荷守恒可得c(NH+4)=c(CH3COO-),D 正确.答案:D【例3】下图表示水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 W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C.图中T1<T2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解析:水的离子积常数表达式为:K W=c(H+)·c(OH-),适用于水及稀的水溶液,A项正确;观察题中图示,XZ线表示溶液呈中性,c(H+)=c(OH-),M区域溶液呈碱性,c(OH-)>c(H+),B项正确;H2O(l)H+(aq)+OH-(aq)ΔH>0,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图中Z点K W=10-6.5×10-6.5=10-13大于X点的K W=10-7×10-7=10-14,所以T2>T1,C项正确;XZ线上任意点表示溶液呈中性,由于各点温度不同,但pH不一定为7,D项错误.答案:D【例4】(2016·常州模拟)已知25 ℃时,K a(HF)=6.0×10-4,K sp(MgF2)=5.0×10-11.现向1 L 0.2 mol·L-1 HF溶液中加入1 L 0.2 mol·L-1 MgCl2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5 ℃时,0.1 mol·L-1溶液中pH=1B.0.2 mol·L-1 MgCl2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2c(Mg2+)=c(Cl-)>c(H+)=c(OH-)C.2HF(aq)+Mg2+(aq)MgF2(s)+2H+(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2×107D.该反应体系中有MgF2沉淀生成解析:A项,HF是弱酸,25 ℃时,0.1 mol·L-1 HF溶液中pH>1,错误;B 项,MgCl2属于强酸弱碱盐,离子浓度关系为2c(Mg2+)>c(Cl-)>c(H+)>c(OH-),错误,C项,2HF(aq)+Mg2+(aq)MgF2(s)+2H+(aq),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K2a(HF)K sp(MgF2)=7.2×103,错误;D项,该反应体系中c(Mg2+)·c2(F-)>K sp(MgF2),有MgF2沉淀生成,正确.答案:D1.化学平衡常数(K)、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 a)、难溶物的溶度积常数(K sp)是判断物质性质或变化的重要的平衡常数.下列关于这些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有关B.当温度升高时,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 a变小C.K sp(AgCl) > K sp(AgI),由此可以判断AgCl(s) +I-(aq)===AgI(s)+Cl-(aq)能够发生D.K a(HCN) < K a(CH3COOH) ,说明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氢氰酸的酸性比醋酸强解析: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有关,A不正确;电离是吸热的,加热促进电离,电离常数增大,B不正确;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D不正确.答案:C2.已知常温下反应,①NH3+H+NH+4(平衡常数为K1),②Ag+(aq)+Cl-(aq)AgCl(s)(平衡常数为K2),③Ag++2NH3[Ag(NH3)2]+(平衡常数为K3).①、②、③的平衡常数关系为K1>K3>K2,据此所做的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A.氯化银不溶于氨水B.银氨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有白色沉淀C.银氨溶液中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D.银氨溶液可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存在解析:因为K3>K2,所以Ag+与NH3的络合能力大于Ag+与Cl-之间的沉淀能力,AgCl溶于氨水,A、B错误;由于K1>K3,所以在Ag(NH3)+2Ag++2NH3中加入HCl,有H++NH3NH+4,致使平衡右移,c(Ag+)增大,Ag++Cl-===AgCl↓,D错误,C正确.答案:C3.T℃时,将6 mol A和8 mol B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3B(g)C(g)+D(g),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仅改变某一反应条件时,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反应开始至a点时A的反应速率为1 mol·L-1·min-1B.若曲线Ⅰ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升温,则该反应的ΔH>0C.曲线Ⅱ对应的条件改变是增大压强D.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125解析:由图象可知,反应开始至a点时v(B)=1 mol·L-1·min-1,则v(A)=1 3mol·L-1·min-1,A项错误;曲线Ⅰ相对于实线先达到平衡,但B的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ΔH<0,B项错误;曲线Ⅱ相对于实线先达到平衡,B的转化率增大.若增大压强,平衡右移,B的转化率增大,C项正确;根据b点的数据计算可知:T℃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5,D项错误.答案:C4.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弱酸HCOOH HCN H2CO3A.2CN-+H2O+CO2===2HCN+CO2-3B.2HCOOH+CO2-3===2HCOO-+H2O+CO2↑C.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消耗NaOH的量前者小于后者D.等体积、等浓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中所含离子总数前者小于后者解析:根据电离平衡常数,HCN的电离程度介于H2CO3的一级电离和二级电离之间,因此A中反应错误,应为CN-+H2O+CO2===HCN+HCO-3.HCOOH 的电离程度大于H2CO3的一级电离,因此B正确.等pH的HCOOH和HCN,HCN 溶液的浓度大,中和等体积、等pH的HCOOH和HCN,后者消耗NaOH的量大,C正确.在HCOONa和NaCN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HCOO-)+c(OH-),c(Na+)+c(H+)=c(CN-)+c(OH-).等浓度的HCOONa和NaCN溶液,NaCN水解程度大,溶液中OH-浓度大,H+浓度小.根据电荷守恒,两溶液中离子总浓度为2[c(Na+)+c(H+)],而Na+浓度相同,H+浓度后者小,因此等体积、等浓度的两溶液中离子总数前者大于后者,D正确.答案:A5.已知:25 ℃时,K sp(MgCO3)=6.8×10-6,K sp[Mg(OH)2]=1.8×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 ℃时,饱和MgCO3溶液与饱和Mg(OH)2溶液相比,前者c(Mg2+)小B.25 ℃时,在MgCO3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c(Mg2+)增大C.25 ℃时,MgCO3固体在0.01 mol·L-1醋酸溶液中的K sp比在0.01 mol·L-1醋酸钠溶液中的K sp小D.25 ℃时,在Mg(OH)2悬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后,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CO3解析:K sp小的对应离子浓度小,A错误;MgCO3悬浊液是过饱和了,加入少量NH4Cl固体,c(Mg2+)不变,B错误;K sp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K sp不变,C错误,根据K sp,Mg(OH)2比MgCO3更难溶,Mg(OH)2不可能转化为MgCO3,D正确.答案:D6.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卤族元素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1)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符号).a.氯水中存在两种电离平衡b.向氯水中通入SO2,其漂白性增强c.向氯水中通入氯气,c(H+)c(ClO-)减小d.加水稀释氯水,溶液中的所有离子浓度均减小e.加水稀释氯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f.向氯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OH,可能有c(Na+)=c(Cl-)+c(ClO-)(2)常温下,已知25 ℃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写出8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溶质为M的碱溶液,常温下将浓度为c1的M溶液与0.1 mol·L-1的一元酸HA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pH=7,则c1____0.1 mol·L-1(填“≥”“=”或“≤”),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上述“0.1 mol·L-1的一元酸HA”改为“pH=1的一元酸HA”,所得溶液pH仍为7,则c1________0.1 mol·L-1.(4)牙釉质对牙齿起着保护作用,其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Ca5(PO4)3OH],研究证实氟磷灰石[Ca5(PO4)3F]比它更能抵抗酸的侵蚀,故含氟牙膏已使全世界千百万人较少龋齿,请写出羟基磷灰石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K s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氟离子与之反应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氯水中存在次氯酸的电离和水的电离两种平衡;向氯水中通入SO 2,二者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其漂白性减弱;当氯水饱和时再通氯气,c (H +)c (ClO -)不变,若氯水不饱和再通氯气,酸性增强会抑制次氯酸的电离,故比值增大;加水稀释氯水,溶液中的OH -浓度增大;加水稀释氯水,酸性减弱,对水的电离抑制作用减弱,故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向氯水中加入少量固体NaOH ,当溶液呈中性时,根据电荷守恒可推导出:c (Na +)=c (Cl -)+c (ClO -).(2)由于次氯酸的酸性介于碳酸的两级电离常数之间,因此84消毒液露置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反应只能生成碳酸氢钠.(3)当HA 为强酸时二者浓度相等,为弱酸时由于生成的盐因水解显碱性,则酸要稍过量.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时可根据电荷守衡进行推导.(4)沉淀转化的实质是由难溶的物质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答案:(1)aef (2)ClO -+CO 2+H 2O===HClO +HCO -3 2HClO=====光照2H ++2Cl -+O 2↑(3)≤ c (Na +)=c (A -)>c (OH -)=c (H +) ≥(4)c 5(Ca 2+)·c 3(PO 3-4)·c (OH -) Ca 5(PO 4)3OH +F -===Ca 5(PO 4)3F +OH -7.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难溶物的溶解平衡均属于化学平衡.Ⅰ.已知H 2A 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H 2AH ++HA -,HA -H ++A 2-.(1)相同浓度下,NaHA 溶液的pH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Na 2A 溶液的pH.(2)某温度下,若向0.1 mol·L -1的NaHA 溶液中逐滴滴加0.1 mol·L -1 KOH 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此时该混合溶液中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________.a .c (H +)·c (OH -)=1×10-14b .c (Na +)+c (K +)=c (HA -)+2c (A 2-)c .c (Na +)>c (K +)d .c (Na +)+c (K +)=0.05 mol·L -1(3)已知常温下H 2A 的钙盐(CaA)饱和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CaA(s)Ca 2+(aq)+A 2-(aq) ΔH >0.①降低温度时,K sp 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②滴加少量浓盐酸,c (Ca 2+)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Ⅱ.含有Cr 2O 2-7的废水毒性较大,某工厂废水中含5.00×10-3 mol ·L-1的Cr 2O 2-7.为使废水能达标排放,做如下处理:Cr 2O 2-7――→绿矾H +Cr 3+、Fe 3+――→石灰水Cr(OH)3、Fe(OH)3(1)该废水中加入绿矾(FeSO 4·7H 2O)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欲使10 L 该废水中的Cr 2O 2-7完全转化为Cr 3+,理论上需要加入________gFeSO 4·7H 2O.(3)若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的c (Fe 3+)=2×10-13 mol ·L -1,试求残留的Cr 3+的浓度(已知:K sp [Fe(OH)3]=4.0×10-38,K sp [Cr(OH)3]=6.0×10-31).解析:Ⅰ.(1)由“越弱越水解”可知,酸性H 2A>HA -,则NaHA 溶液的碱性弱于Na 2A 溶液.(2)温度不确定,所以c (H +)·c (OH -)不一定为1×10-14;由电荷守恒可知中,c (H +)+c (Na +)+c (K +)=c (HA -)+2c (A 2-)+c (OH -),由于溶液呈中性,则c (H +)=c (OH -),c (Na +)+c (K +)=c (HA -)+2c (A 2-).若两溶液的体积相同,则是最终溶液为Na2A,呈碱性,所以KOH溶液的体积相对小,等浓度的情况下,必然c(Na+)>c(K+),c(Na+)+c(K+)也不可能等于0.05 mol·L-1.(3)CaA(s)Ca2+(aq)+A2-(aq)ΔH>0,降低温度,平衡左移,K sp减小;滴加少量浓盐酸,A2-被消耗,平衡右移,c(Ca2+)增大.Ⅱ.(1)酸性条件下,Cr2O2-7有强氧化性、Fe2+有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Cr2O2-7+6Fe2++14H+===2Cr3++6Fe3++7H2O.(2)m(FeSO4·7H2O)=n(Fe2+)·M(FeSO4·7H2O)=6n(Cr2O2-7)·M(FeSO4·7H2O)=6×5×10-3 mol·L-1×10 L×278 g·mol-1=83.4 g.(3)c(Fe3+)=2×10-3 mol·L-1K sp[Fe(OH)3]=c(Fe3+)·c3(OH-)=4.0×10-38则c3(OH-)=2×10-25 mol·L-1又K sp[Cr(OH)3]=c(Cr3+)·c3(OH-)=6.0×10-31解得:c(Cr3+)=3×10-6 mol·L-1.答案:Ⅰ.(1)小于(2)bc(3)①减小②增大Ⅱ.(1)Cr2O2-7+6Fe2++14H+===2Cr3++6Fe3++7H2O(2)83.4 g(3)3×10-6 mol·L-1(详情见解析)8.(2016·武汉模拟)已知K、K a、K b、K W、K h、K sp分别表示化学平衡常数、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盐的水解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1)有关上述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它们都能反映一定条件下对应变化进行的程度b.它们的大小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常温下,CH3COOH在水中的K a大于在饱和CH3COONa溶液中的K ad.一定温度下,在CH3COONa溶液中,K W=K a·K h(2)25 ℃时,将a mol ·L -1的氨水与0.01 mol·L -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 (NH +4 )=c (Cl -),则溶液显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NH 3·H 2O 的电离平衡常数K b =________________.(3)25 ℃时,H 2SO 3HSO -3+H +的电离常数K a =1×10-2mol ·L -1,则该温度下pH =3、c (HSO -3)=0.1 mol·L -1的NaHSO 3溶液中c (H 2SO 3)=________. (4)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反应有FeO(s)+CO(g)Fe(s)+CO 2(g) ΔH <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______;已知1 100 ℃时,K =0.25,则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________;在该温度下,若测得高炉中c (CO 2)=0.020 mol·L -1,c (CO)=0.1 mol·L -1,则此时反应速率是v (正)________(填“>”“<”或“=”)v (逆).(5)已知常温下Fe(OH)3和Mg(OH)2的K sp 分别为8.0×10-38、1.0×10-11,向浓度均为0.1 mol ·L -1的FeCl 3、MgCl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碱液,要使Fe 3+完全沉淀而Mg 2+不沉淀,应该调节溶液pH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已知lg2≈0.3).解析:(1)对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化学平衡,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b 选项错误;温度不变,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不变,c 选项错误.(2)根据电荷守恒得c (H +)+c (NH +4)=c (Cl -)+c (OH -),因为c (NH +4)=c (Cl -),所以c (H +)=c (OH -),故溶液显中性.K b =c (NH +4)·c (OH -)c (NH 3·H 2O )=12×0.01×10-7a 2-12×0.01=10-9a -0.01. (3)由K a =c (H +)·c (HSO -3)c (H 2SO 3),代入数据得c (H 2SO 3)=0.01 mol·L -1. (4)根据方程式可得K =c (CO 2)c (CO );设开始时c (CO)=x mol ·L -1,平衡时c (CO 2)=y mol ·L -1,则y x -y=0.25,得x =5y ,则平衡时CO 的转化率为y x =y 5y =20%;Q c =c (CO 2)c (CO )=0.020.1=0.20<0.25,故v (正)>v (逆).(5)K sp [Fe(OH)3]=c (Fe 3+)·c 3(OH -),Fe 3+完全沉淀时c 3(OH -)=8×10-3810-5,得c (OH -)=2.0×10-11mol ·L -1,pH =3.3,Mg(OH)2开始沉淀时c 2(OH -)=1.0×10-110.1=1.0×10-10,得c (OH -)=1×10-5mol ·L -1,pH =9,调节pH 范围为3.3~9.答案:(1)ad (2)中 10-9a -0.01(3)0.01 mol·L -1(4)c (CO 2)c (CO ) 20%> (5)3.3~9。
四大平衡总结
§3电解池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外界能量推动
§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V.煅烧FeCO3,得到Fe2O3固体 已知:NH4HCO3在热水中分解。
……
(2)II中,需加一定量硫酸,运用化学平衡原理简述硫
酸的作用;
(3)写出III中生成的FeCO3离子方程式。
4. 勒夏特列原理的综合应用(图像题)
(2011安徽)电镀废液中Cr2O72-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 成铬黄(PbCrO4): Cr2O72-(aq)+2Pb2+(aq)+H2O(l) 2PbCrO4(s)+2H+(aq) ΔH< 0 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 示意图正确的是( A )
月考第15题D选项。
二、考查重点
1. 平衡的建立和平衡判据 平衡的本质:v正=v逆,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 反应过程中一直改变的物理量不再变化时, 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恒容或恒压条件下,密度和平均摩尔质量。
2.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 例:向0.1mol/L 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 CH3COOH溶液,比较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 抓住主要过程,充分利用守恒。
应用 生成 溶解 转化
溶度积
§2 水的电离和溶液
的酸碱性
综合运用
水是极弱电解质→
水(稀溶液)离子积为
常数→稀溶液酸碱性
及表示方法pH→pH
应用
§3 盐类的水解 水的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的生 成→盐类水解→水 解的应用(平衡移动)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电化学基础
氧化还原反应
§1原电池 §2化学电源
化学能转化 为电能,自
室温时,0.1mo1/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 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 A. 该溶液的pH=4 B. 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 C. 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 D. 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
人教版 高考化学复习 核心素养微专题7四大平衡常数kakhkwksp的综合应用21
四大平衡常数(Ka 、Kh 、Kw 、Ksp)的综合应用1.四大平衡常数的比较常数 符号适用 体系影响因素 表达式水的离子积常数 K w任意水 溶液温度升高, K w 增大K w =c(OH -)·c(H +) 电离 常数酸K a弱酸溶液升温, K 值增大 HAH ++A -,电离常数K a =碱K b弱碱 溶液BOHB ++OH -,电离常数K b =盐的水 解常数K h 盐溶液升温,K h 值增大A -+H 2OOH -+HA,水解常数K h =溶度 积常数K sp难溶电解质溶液升温,大 多数K sp值增大M m A n 的饱和溶液:K sp =c m(M n+)· c n(A m-)2.四大平衡常数的应用 (1)常数间的关系。
①K h =②K h =(2)判断离子浓度比值的大小变化。
如将NH 3·H 2O 溶液加水稀释,c(OH -)减小,由于电离平衡常数为,此值不变,故的值增大。
(3)利用四大平衡常数进行有关计算。
【典例】(1)用0.1 mol ·L -1 NaOH 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 mL 、浓度均为0.1 mol ·L -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得到滴定过程中溶液pH 随加入NaOH 溶液体积而变化的两条滴定曲线。
①滴定醋酸的曲线是________(填“Ⅰ”或“Ⅱ”)。
②V1和V2的关系:V1________V2(填“>”“=”或“<”)。
(2)25 ℃时,a mol·L-1的醋酸与0.01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呈中性,则醋酸的电离常数为________。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审题流程】明确意义作判断,紧扣关系解计算【解析】(1)①醋酸为弱酸,盐酸为强酸,等浓度时醋酸的pH大,曲线Ⅱ为滴定盐酸曲线,曲线Ⅰ为滴定醋酸曲线,答案填Ⅰ;②醋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的醋酸钠溶液显碱性,要使溶液pH=7,需要醋酸稍过量,而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所以V1<V2;(2)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a+)=c(CH3COO-),依据溶液中电荷守恒c(Na+)+c(H+)=c(OH-)+ c(CH3COO-),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c(H+)=c(OH-)=10-7 mol·L-1;假设醋酸和氢氧化钠体积为1 L,得到n(Na+)=0.01 mol,n(CH3COOH)=a mol,反应后溶液中醋酸的电离常数K===。
专题——高中化学中的“四大平衡”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和滴定等是重要的考点。
5.了解溶液 pH 的定义,掌握测定 溶液pH 的方法,能进行 pH 的简
3.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 子守恒关系是高频考点。
单计算。
返回 44
2011 考纲展示
2012 高考导视
了解盐类水解的原
1.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科研等领 域的应用是常见的考点。
1111
二、四大平衡不同点的比较
1.研究对象不同
平衡 化学 电离平衡
类型 平衡
水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
研究 对象
可逆的 化学反
应溶液Biblioteka 的 弱电解质能够水解的盐类, 包括强碱弱酸盐、 溶液中的难溶电 强酸弱碱盐及弱 解质 酸弱碱盐
溶液中的氯化银、
工业合 醋酸溶液、碳酸钠、氯化铁、
举例
硫酸钡、氢氧化
成氨 氨水等 醋酸铵等
铁等
1212
2.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不同
中学化学中的四种平衡产生的原因不同,影响它们的因素也 不完全相同. (1)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只是在达到平衡前, 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当这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 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化学反应所能达 到的限度(同条件下,反应物的转化率最大).影响这种平衡 的因素有温度、压强、反应物及生成物的浓度等.
99
3. 都存在平衡常数K
平衡类别 化学平衡 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 溶解平衡
平衡常数
K
Ka(Kw)
Kh
Ksp
K仅受温度影响; K越大,反应的正向进行程度越大;
可以用Qc和K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高中化学四大平衡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四大平衡知识点总结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平衡反应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
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压力以及其他性质保持恒定的状态。
在化学反应中,平衡的达成是通过理解和掌握四大平衡知识点来实现的。
本文将对高中化学中的四大平衡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一、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乘积相对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的比值,用K表示。
平衡常数是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其浓度关系的重要参数。
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程度,当K>1时,生成物浓度较高;当K<1时,反应物浓度较高。
平衡常数的计算是根据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实验数据进行的,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关系,进而推导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二、汽相压力和平衡常数在气相反应中,平衡时涉及到气相物质的压力,这时平衡常数通常以P表示。
对于气相反应,平衡常数通常用 partial pressure 的形式表示,即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时的压力的乘积相对于反应物的压力的乘积的比值。
平衡常数的计算同样需要根据实验数据来确定,通过测量气相物质的压力可以得出平衡时物质浓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出平衡常数的数值。
在气相反应中,平衡常数的大小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越高,气相物质的压力对平衡常数的影响越明显。
三、Le Chatelier原理Le Chatelier原理是化学平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它指出当外界对系统施加一定影响时,系统会以某种方式来抵消这种影响,以恢复平衡。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如果外界影响导致系统浓度、压力、温度等发生变化,系统会通过改变反应的方向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例如,当对平衡系统增加反应物时,平衡会向生成物转移,以减少反应物的影响。
Le Chatelier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平衡反应的变化,对控制反应过程很有帮助。
四大平衡
最简式
例 3%的甲酸的密度= 1.0049 g/ cm3,其pH = 1.97, 问稀释多少倍后,甲酸溶液的电离度增大为稀释前的 10倍? 分析:由甲酸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可求出甲酸的 物质的量的浓度;由pH值可求出[H+],再由物质的 量浓度和[H+],就可求出甲酸稀释前的电离度α1。 稀释后的电离度为10α1,但浓度变化不影响电离常 数,则可由稀释前后不同浓度数值所表达的电离常 数,求出稀释前后浓度的比值,即为所要稀释的倍 数。 117.8
1-1-6 酸碱平衡
一元弱酸
起始浓度 平衡浓度 c c-[H3O+]
Ki 与α 都能说明弱电解质的解离程度; 但α 与c有关,Ki 与c无关。
A(aq) + H3O+(aq) 0 [A] = [H3O+] 0 [H3O+] (忽略水的电离)
HA(aq) + H2O(l)
或:
c(1-α)
cα
Ka
2
cα
( c )
2
若(c)/Ki ≧500, 1-α≈1
[H3O+]2 Ka= ————— ≈ [H3O+]2 c-[H3O+]
c (1 )
c
2
1
c
2
[H 3O ]
[ H 3O ]
Ka
K a 4K ac 2
近似式 (c/Ka>500)
K a c c
H2O + NH3 = NH4+ + OHHAc + H2O = H3O+ + AcAl(H2O)63+ + H2O = H3O+ + Al(H2O)5(OH) 2+
高中化学四大平衡专题
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综合训练1.已知X,Y, Z为三种气体,某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 mol X 和a mol Y,发生反应: X+ Y2Z ,反应过程中X与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则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 25℃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弱酸CH3COOH HCN H2CO3电离平衡常数 1.8×10-5 4.9×10-10K1 = 4.3×10-7 K2 = 5.6×10-11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各溶液pH关系CH3COONa > Na2CO3> NaCNB. a mol/ L HCN溶液与b mol/ 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Na+) > C(CN-),则a一定小于bC.0.1 mol/ L CH3COOH溶液中逐滴加入水,则溶液导电性、醋酸的电离程度、pH均先增大后减小D. Na2CO3和NaHCO3混合液,一定有C(Na+) + C(H+) = C(OH-) + C(HCO3-) + 2 C(CO32-)3. 已知在25℃时,醋酸、碳酸和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醋酸Ka = 1.75×10-5碳酸Ka1 = 4.30×10-7 Ka2 = 5.61×10-11亚硫酸Ka1 = 1.54×10-2 Ka2 = 1.02×10-7(1)写出碳酸的第一级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Ka1 =。
(2)在相同条件下,比较H2CO3 、HCO3-、HSO3-的酸性强弱:> > (3)若保持温度不变,在稀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浓盐酸,下列值会变小的是A.C(CH3COO-) B. C(H+) C. KwD.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E.pH值F. C(OH-)4. 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mol/L的CuCl2和Mg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沉淀,该离子反应方程式。
专题 四大平衡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
专题9 四大平衡必背知识手册考点1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总体规律:条件越高,速率(v 正和v 逆)越快(1)温度:升高温度,瞬间v 正和v 逆均增大或(2)压强:增大压强,气体物质的浓度均增大,瞬间v 正和v 逆均增大或(3)浓度①增大反应物浓度,瞬间v 正增大,v 逆不变②增大生成物浓度,瞬间v 正不变,v 逆增大 或(4)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2.特殊情况(1)温度①催化反应,升高温度,催化剂可能失活,反应速率减慢②有机反应,升高温度,有可能发生副反应,主反应速率减慢(2)压强①改变非气体反应的压强,反应速率不变②改变等体反应的压强,v 正和v 逆变化幅度相同(3)浓度①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用量,反应速率不变②加入固体物质,有可能改变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可能加快二、化学平衡的标志1.速率标志: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2.宏观标志:某些量开始变化,后来不变(1)混合气体的密度:ρ=气体气体V m =气体固或液总-V m m(2)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 =气体气体n m =气体固或液总-n m m (3)气体状态方程:PV =n RT(4)特殊情形①绝热容器:容器的温度不变时,一定达到平衡状态②可逆电池:电流或电压等于零时,一定达到平衡状态3.限度标志(1)反应物的转化率最大,百分含量最小(2)生成物的产率最大,百分含量最大(3)图像获取①前提:在多个相同的容器中,加入相同量的反应物②过程:测相同时间内,不同条件下相关量,描点绘出图像(4)图像解读①极限点:刚好达到平衡②极限点前:非平衡点,受速率控制,加催化剂,反应物的转化率变大③极限点后:新平衡点,受平衡控制,加催化剂,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变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正常情况下的平衡移动(1)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2)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压强:增大气体反应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2.特殊情况下的平衡移动(1)向容器中通入无关气体①恒容容器:压强增大,浓度不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②恒压容器:体积增大,浓度减小,速率减慢,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2)同倍数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①恒温恒容:相当于改变压强②恒温恒压:瞬间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3)不同倍数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①Q<K: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②Q=K:平衡不移动,v正=v逆③Q>K:平衡逆向移动,v正<v逆(4)加水稀释:平衡向可溶性微粒系数和增大的方向移动①A(aq)+B(aq)C(aq)+D(aq):不移动②A(aq)+H2O(l)C(aq)+D(aq):正向移动③A(aq)+B(aq)C(aq)+H2O(l):逆向移动3.体积变化对平衡移动的影响(1)视体积变化为压强变化①增大体积,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②减小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2)比较瞬间浓度与所给浓度的相对大小,确定平衡移动方向(3)利用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判断系数的关系,确定物质的状态(4)x A(g)+y B(s)z C(g)平衡时c(A)=0.5mol·L-1,体积加倍,c(A)=0.3mol·L-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同一个反应中,反应物可以是多种,但不同反应物的
转化率可能不同;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可以提高其他反 应物的转化率,自身转化率一般减小.工业生产中常常提高 廉价原料的比例,从而增大其他原料的利用率.
恒温下在一恒容容器中充入NO2,反应至平衡 后再向其中充入NO2达新平衡,则该过程中 NO2转化率变化是?
33
2011 考纲展示 1.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及弱电解 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2012 高考导视
1.掌握强电解质、弱电解 质等基本概念。
2.溶液的导电性、弱酸的 酸性相对强弱比较、电 3.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离常数的计算、水的电 平衡。 离平衡、pH的计算、中 和滴定等是重要的考点。 4.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3.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 5.了解溶液 pH 的定义,掌握测定 子守恒关系是高频考点。 溶液pH 的方法,能进行 pH 的简 单计算。 返回
18 18
(3)电离平衡常数
只与温度有关
+ - ①对于一元弱酸HA:HA H +A ,平衡常数K=
cH · cA . cHA
+ -
例题(1)
②对于一元弱酸BOH:BOH B++OH-,平衡常数
cOH-· - cB K= . cBOH
NH4Cl
碱性
CH3COONa CH3COOH NaCl 无
强酸强
碱盐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浓度。温度越高,越利于水
中性
解,所以温度高的碳酸钠溶液比温度低的碳酸钠溶液碱性强;盐的
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加水稀释有利于盐类水解反应的进行.
15 15
盐类的水解规律可概括为“不弱不水解,有弱才水解,都弱 都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其中“越弱越水解”可以 从三角度理解: ①由于多元弱酸逐级电离平衡常数越来越弱,故其正盐酸根水 解较其酸式盐中酸式酸根强,或其酸根多级水解逐级减弱, 如:PO43->HPO42->H2PO4②同类型离子水解,比较电离出该离子的分子或离子电离程度 强弱(酸性或碱性强弱),如:CO32- > C6H5O->HCO3③不同类型的离子水解,比较其对应电离出该离子的分子或离 子电离程度强弱,如:醋酸和氨水电离常数几乎相等,故醋 酸铵显中性,而碳酸铵则显碱性(碳酸氢根酸性比醋酸弱)。 (4)沉淀溶解平衡 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并不是完全不溶,其溶解产生的离子 脱离难溶物进入溶液,溶液中的离子又会结合成难溶电解 质.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主要是浓度(同离子效应)、 温度和能与难溶电解质相应离子反应的其他离子. 16
16
3.描述方法不同
(1)化学平衡常数
只与温度有关
对于一般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在
cpC·qD c 一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m . n c A· B c (2)平衡转化率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 aA+bB cC+dD, 达到平衡时反应 A的初始浓度-A的平衡浓度 物 A 的 转 化 率 为 : α(A) = A的初始浓度 c0A-cA ×100%= ×100%. c0A
电离平衡造成了影响,即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 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 氢氧根离子浓度发生变化.盐类水解的规律如下:
14 14
盐的 类别 强酸弱 碱盐 强碱弱 酸盐
水溶液的 酸碱性 酸性
举例
溶液中的弱 c(H+)与c(OH-) 电解质 NH3· 2O H 比较 c(H+)>c(OH-) c(H+)<c(OH-) c(H+)=c(OH-)
成氨 氨水等 醋酸铵等
2.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不同
中学化学中的四种平衡产生的原因不同,影响它们的因素也
不完全相同. (1)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只是在达到平衡前, 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当这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
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化学反应所能达 到的限度(同条件下,反应物的转化率最大).影响这种平衡
浓度、压强等),平衡就向减弱这个改变的方向移动.
只减弱,一般不消除,不逆转。
(1)浓度的改变.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一般“增谁谁多,减谁谁少”
88
(2)温度的改变.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如合成氨
反应的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 移动,如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的改变.增大压强,平衡向气态物质体积减小的方向进 行,如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
66
一、四大平衡的共同点 1. 所有的平衡都建立在可逆“反应”的基础上
平衡类别 化学平衡 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 溶解平衡
研究对象
可逆反应
溶质与其 盐中的“弱” 弱电解质 饱和溶液的 离子 共存体系 逆、等、定、动、变
平衡特点
77
2. 都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平衡的移动
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
注意区分几个概念:
中和 中性 溶液浓度 离子浓度 试剂原始浓度 反应起始浓度 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
22 22
3. 用平衡移动理论解释相关现象。 “看到” “找到” “想到”
粒子 平衡 列平衡,说移动,得结论。
解释
(1)接触法制硫酸中通入过量的空气 (2)合成氨工业高压(20MPa-50MPa)
移动
(3)金属钠从熔化的氯化钾中置换金属钾Na + KCl (4)草木灰和铵态氮肥不能混合使用 (5)配置三氯化铁溶液应在浓盐酸中进行
四大平衡22Fra bibliotek2011 考纲展示
2012 高考导视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化学平衡是高频考点,尤其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 是平衡常数、转化率等的计算, 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 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行简单的计算。 考查形式方面,平衡常数常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常是以新的化工生产、科研领 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 域最新报道等为载体,直接考 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 查;也常常考查利用速率、平 识其一般规律。 衡理论进行物质的提纯和分离; 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 还会结合速率——时间、浓 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 度——时间等曲线来考查化学 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 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理论。 作用。 返回
只与温度有关 附:常见弱电 只与温度有关 解质电离常数
(7)溶解度S 一定条件下每100g溶剂所能溶解溶质的最大质量,单位g。 难溶电解质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和溶度积可以互相换算。也可以 根据溶度积计算难溶电解质在特定溶液中的溶解度。 例题 20
20
三、考查重点
(1)平衡的本质:v正=v逆。 ①单位时间内某化学键断裂的条数与单位时间内生成该化学键(或 另外的化学键)的条数关系; ②单位时间内消耗某物质的物质的量与生成该物质(或其他物质) (2)利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来判断 的物质的量关系; 处于平衡状态的化学反应,其特点表现为“三定”,即: 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反应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一定、 ③给出在同一反应的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等等。 反应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一定。上述中的任一种都能说明 这类判断可总结为一句话“双向同时,符合比例”。 反应已达平衡状态。即“特征量一定,达到平衡”。 (3)利用“变量恒定,达到平衡”与“不变量”来判断 选定反应中“变量”,即随反应进行而变化的量,当变量不 再变化时,反应已达平衡。常见的可能变量有:气体的颜色; 容器压强(恒容);容器体积(恒压);密度;相对分子质量 等。把握条件(恒容或恒压),认清变量,反应过程中变量不 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只与温度有关
19 19
(5)水解平衡常数Kh 对于一元弱酸根或弱碱阳离子,其水解Kh=Kw/Ka或Kh=Kw/Kb, 对于多元弱酸根如CO32-,其第一步水解Kh1=Kw/Ka2;第二步水解 即HCO3-水解Kh2=Kw/Ka1。其中Ka1、Ka2分别为碳酸的第一、二 步电离平衡常数。本质上讲同条件同浓度下不同离子水解程度大 小( 或pH大小)取决于Kh,酸式盐显什么性取决于其Kh和Ka。 (6)
NaCl + K↑
(6)用热的纯碱水洗油污或对金属进行表面处 理
(7)碳酸型饮料打开瓶盖倒入玻璃杯时会泛起大量泡沫
23 23
4. 勒夏特列原理的综合应用
物质的状态 反应的特点 反应体积变化 吸、放热
浓度 质量、物质的量 条件的改变 温度 压强 转化率、产率 催化剂 体积、压强 物质的量浓度 物理量 质量分数、体积分数 变化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等
11 11
二、四大平衡不同点的比较
1.研究对象不同
平衡 化学
类型
研究
平衡
可逆的 化学反 应
电离平衡
水解平衡 能够水解的盐类,
沉淀溶解平衡
溶液中的 包括强碱弱酸盐、 溶液中的难溶电
对象
弱电解质 强酸弱碱盐及弱
酸弱碱盐
解质
溶液中的氯化银、 硫酸钡、氢氧化 铁等
12 12
举例
工业合 醋酸溶液、碳酸钠、氯化铁、
1. 平衡的建立和平衡判据
例题(5)
21 21
2.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 例:向0.1mol/L 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0.1mol/L CH3COOH溶液,比较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
抓住主要过程,有反应先考虑反应,再考虑电离、水解(一 般水解和弱电解质电离是微弱的,且以第一步水解或电离为 主,弱酸酸式盐要把握其电离为主还是水解为主),充分利 离子浓度 用守恒。 三守恒
衡向气态物质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如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