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休闲学概论复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闲学概论

第一章休闲、娱乐、游戏、“畅”

第一节何为休闲

一、词义

二、不同角度对休闲的定义

(一)时间角度

1、休闲是去掉生理必需时间(existence time)和维持生计所必需的时间之后,自己可以判断和选择的自由支配时间。

2、休闲是扣除用于工作、履行与工作相关的职责以及从事其他形式的必要活动后个人所拥有那部分时间。

3、个人在自裁状态下(self-deterministic condition) 可以随意利用的时间即为休闲。

4 、休闲是满足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要之后的剩余时间。

5 、休闲是人们从劳动或者其他义务工作中解放出来,自由的放松、转换心情,取得社会成就并促进个人发展的可利用的时间。

四种不同形态的自由时间:富有者持久而自愿的闲暇;失业者临时而无奈的空闲;雇员们定期而自愿的休假或伤残者的长期休养以及老年人被迫或自愿的退休。

(二)活动角度

1、R.皮尔斯:休闲是自愿性而非强迫性的活动,休闲的目的并不在于维持生计,而在于获得真正的娱乐。

2、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哲迪尔的三要素理论

休闲是指人们从工作、家庭、社会的义务中摆脱出来,为了休息、转换心情、增长知识而自发性的参与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力的任何社会活动的总称。包括放松、娱乐、个人发展。

3、A行为和B行为理论

医学家Friedmand和Rosenman提出

前者的特征是:极具竞争性和攻击性,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常怀不安定的感觉。后者的特征是:温和、不具攻击性和竞争性,少有急迫感和不安定感。后者通常能充分享受休闲时间。

4、马克思自由时间活动理论

自由时间活动有:一是娱乐和休息等普通活动,二是发展智力。休闲既包括积极、主动的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较高级活动,也包括某些消极、被动的消遣活动。但休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种活动中。

5、凡勃伦的非生产性消费活动理论

《有闲阶级论》:休闲是“对时间的一种非生产消费”,而人们愿意进行此种非生产性的消费,是由于认为生产性工作无价值以及对生产的怠惰有支付的能力,故只有有钱人才可以消费休闲。休闲为余暇活动。

6、依索-阿霍拉的活动层次论

将人们工作以外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自由选择程度较低、内在动机较弱的活动称为“必需的非工作活动”;有一定的自由选择和内在动机的活动是“自由时间的活动”;具有高度的自由选择与很强的内在动机的活动,才是真正的“休闲活动”。

7、威尔逊的休闲为活动与机会要素的结合体

休闲是完成工作、家庭、社会及其他义务以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活动,休闲是提供休息、恢复、

娱乐、自我实现、精神上的重生、提高知识、开发技术、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

8、戈比的休闲论

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

(三)状态角度

休闲常被人形容为平静、不急不徐或不计时间流速的状态。

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就是一种深思的状态,是一种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心无羁绊的状态,即沉思、从容、宁静、忘我等人生最高境界。

皮普尔《休闲:文化的基础》:休闲有三个特征:一,休闲是一种精神状态,意味着人所保持的平和、宁静的状态;二,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三,是上帝给与人类的“恩赐”。(四)心态角度

休闲是“心灵感知上”的自由,是“驾驭自我的内在力量。

休闲是一种观念,如果个人感觉到某种东西是休闲,那么它就是休闲。关键在于个人对于其休闲的体验,是否感到自由、无拘无束,或者在从事某种活动之时,是否能随心所欲的控制活动而不是被活动所控制。

代表观点

法国学者葛拉齐亚等:认为不存在“客观”的休闲,不认为自由时间就是休闲。休闲应是一种感觉的品质,如果一个人看似悠闲,但却为无事可做而烦恼,此时就不能称之为休闲,休闲的获得与否是由个人感知和认定的。不管人们从事什么活动,都可能是休闲,包括工作。

休闲是为了达到自己目的而进行的从中得到幸福与满足的、与个人内心世界密切相关的体验和心态。

整体休闲观:无论尊贵或堕落,只要符合自己的意愿并从中能感受到快乐,就都具有休闲的属性。应该把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能把一天分割成不同的部分。

第二节娱乐

一定义

“个人在闲暇内,从事能消除疲劳并让身心和精神获得满足、愉悦的行为。”

娱乐是最主要的休闲活动。娱乐不是严肃的事情,只不过是取乐(fun)和游戏(game),有时候,也常用来特指体育运动以及相关的竞技活动。

二、主要的娱乐活动

放松、恢复、娱乐、演娱、艺术与工艺、跳舞、戏剧、竞赛、音乐、爱好、户外活动、读书、写作、演讲、社会活动、观看、志愿活动,等等。

三、娱乐与休闲的关系

共同点:都是在自由时间内追求快乐的自发行为。

不同点:休闲追求个人利益,而娱乐在客观上则更在意社会利益。娱乐是为了加强家庭、单位、团体等社会建构而进行的。娱乐是人类为了再生产而进行的休息、转换心情等活动。

问题

将娱乐作为达到其他目的(如达到某种成就)的一种手段,还是说娱乐本身便是目的

是否应将娱乐限定在那些符合“道德”的活动中

是否它一定要具有使人解除疲劳,重新投入工作的功能

是否需要由活动的特性、由参与者对于活动的看法、或者由参与者在活动中的心理状态来决定

第三节游戏

一、何谓游戏

广义的游戏:(1)有规则的竞争活动,例如市场竞争;(2)无规则的自由自在活动,例如“游戏人间”。

狭义的游戏:人们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为了获得趣味性、轻松性、娱乐性而自愿参与的竞争性的(互动性)休闲活动。

二、游戏的基本特征

1、有规则约束。不同的游戏有不同的规则,是无法言说的,只有通过参与游戏本身,才能体验到什么是游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性还促使游戏者达成私下的合作和组织。

2、游戏是人们自愿的行为。

3、游戏是现实生活之外的休闲活动。

4、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超越,远离日常生活;由于不存在对利润或物质利益的趋从,所以游戏是“无邪”的。

5、由于过程的竞争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游戏对参与者而言颇具吸引力。

6、真正游戏中的获胜者得到的仅仅是荣誉,而不是金钱或权力。除了认可和鼓励游戏者。不应当使游戏具有太多奖罚方面的性质。

三、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

(一)儿童游戏的概念与特征

1、游戏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倾向

这种倾向具有几种共同的属性:是内在引发、主动参与的活动;重视过程而非目的;非功利性;非强制性。

2、游戏是一种行为

也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1)没有特别标明的目的。

(2)没有时间上的限制。

(3)自发性。

(4)游戏过程中充满欢乐。

(5)游戏不会有输赢的心理负担。

(6)拥有“主人翁”的感觉。

3、游戏是一种情景

只要能安排适当的情境,便能观察到游戏。

(1)儿童所能感觉到的熟悉的人和物的存在,并且,这些人和物能够引起儿童的兴趣。

(2)在情境中的人际互动关系,是可以令儿童感到安全且可以自己做主的。

(二)游戏与儿童发展

现代教育认为游戏是超越儿童生活中一切水平的包罗万象的活动,是儿童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或者说游戏就是学习,而且是最有效的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