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大学期末考试重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遥感定义: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也就是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

来自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地物的属性。

2、遥感的特性

(1)空间特性:视域围大,具有宏观特性。

(2)光谱特性:探测的波段从可见光向两侧延伸,扩大了地物特性的研究围(目前用于遥感的电磁波段有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

(3)时相特性:周期成像,有利于进行动态研究和环境监测。

3、遥感平台名词解释:

遥感平台是装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按高度分为:

地面平台:为航空和航天遥感作校准和辅助工作。

航空平台:80 km以下的平台,包括飞机和气球。

航天平台:80 km以上的平台,包括高空探测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4、可见光围(每一个波段的围都要知道)

5、遥感系统的组成(图要掌握能够画出,必考题8分,英文要写出全称及对应汉字)

光学信息为模拟信号在胶片上成像;A/D 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HDDT high density digital tape 高密度数字磁带;

CCT Computer compatible tape计算机兼容磁带

5、大气发生的散射主要有三种:

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称为瑞利散射

米氏散射:这种散射是指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称为无选择性散射

与大气散射有关的各种解释题(强调波段):

(1)大气瑞利散射解释天空蔚蓝与朝霞夕阳的橘红色(考研):

特别是对可见光而言,瑞利散射现象非常明显,因为这种散射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λ4)成反比,即波长越长,散射越弱。无云的晴空呈现蓝色,就是因为蓝光波长短,散射强度较大,因此蓝光向四面八方散射,使整个天空蔚蓝,使太阳辐射传播方向的蓝光被大大削弱。在日出和日落时,因为这时太阳高度角小,斜射向地面,通过的大气层比直射时要厚得多。在长距离的传播中,蓝光波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度也居其次,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光,散射最弱,因此透过大气最多。加上剩余的极少量绿光,最后合成呈现橘红色,所以朝霞和夕阳都偏橘红色。

(2)云雾均为白色

如云、雾粒子直径与红外线波长接近,所以云雾对红外线的散射主要是米氏散射。因此,潮湿天气米氏散射影响较大。但相比可见光波段,云雾中水滴的粒子直径就比波长大很多,符合无选择性散射,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因而对可见光中各个波长的光散射强度都相同,混合为白色,所以人们看到云雾呈白色,并且无论从云下还是乘飞机从云层上面看,都是白色。

(3)微波能够穿云透雾

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得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因而被称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6、大气窗口名词解释

对于地物遥感有价值的波段是那些透过率高的波段区域,这些波段区域称为大气传输窗口,简称大气窗口。

大气窗口的光谱段主要有(其对应的功能,考研考):

0.3~1.3µm,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这一波段是摄影成像的最佳波段,也是许多卫星传感器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

1.5 ~1.8 µm和

2.0~

3.5µm,即近、中红外波段是白天日照条件好时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用以探测植物含水量以及云、雪,或用于地质制图等。

3.5 ~5.5 µm,即中红外波段该波段除了反射外,地面物体也可以自身发射热辐射能量。

8.0~14.0µm,即远红外波段主要通透来自地物热辐射的能量,适于夜间成像。

0.8~2.5cm,即微波波段由于微波穿云透雾能力强,这一区间可以全天候观测,而且是主动遥感方式,如侧视雷达。

7、反射波谱曲线的名词解释: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曲线。

8、电磁波谱中,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0.3—2.5μm)是地表反射的主要波段,多数传感器使用这一区间,其地物光谱的测试有三方面作用:

①传感器波段选择、验证、评价的依据;

②建立地面、航空和航天遥感数据的关系;

③将地物光谱数据直接与地物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应用模型。

9、微波遥感特性:

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解释:(1)主动遥感,不需要太阳辐射的作用(2)穿云破雾);

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

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穿透能力;

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

分辨率较低,但特征明显。

10、绿色植被反射波谱曲线(曲线画出来,且能分3段对图像进行解释)

植被的反射波谱曲线(光谱特征)规律性明显而独特,主要分三段。

可见光波段(0. 4 ~ 0. 76µ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置在0. 55µm(绿)处,两侧0.45µm (蓝)和0.67µm(红)则有两个吸收带。这一特征是由于叶绿素的影响,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光反射作用强。

在近红外波段(0. 7~ 0. 8µm)有一反射的“陡坡”,至1. 1µ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被的独有特征。(区分植被与非植被,如绿漆、迷彩服)这是由于植被叶细胞结构的影响,除了吸收和透射的部分,形成的高反射率。

在中红外波段(1. 3~ 2. 5µm)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以1. 45µm,1. 95µm和2. 7µm为中心出现水的吸收带,形成低谷。

11、摄影机从飞行器上对地摄影时,根据摄影机主光轴与地面的关系,可分为垂直摄影和倾斜摄影。(填空)

垂直摄影名词解释:摄影机主光轴垂直于地面或偏离垂线在3o以。

倾斜摄影名词解释:摄影机主光轴偏离垂线大于3o。

12、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

(1)投影距离的影响:垂直投影图像的缩小和放大与投影距离无关,并有统一的比例尺。中心投影则受投影距离(遥感平台高度)影响,像片比例尺与平台高度H和焦距f有关。(2)投影面倾斜的影响:当投影面倾斜时,垂直投影的影像仅表现为比例尺有所放大,像点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比例关系有显著的变化,各点的相对位置和形状不再保持原来的样子。

(3)地形起伏的影响:垂直投影时,随地面起伏变化,投影点之间的距离与地面实际水平距离成比例缩小,相对位置不变。中心投影时,地面起伏越大,像片上投影点水平位置的位移量就越大,产生投影误差。这种误差有一定的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