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及实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7104

课程名称:环境化学(Environment 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开课系或教研室:应用化学教研室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环境化学的知识。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

2. 课程任务:本课程使学生重点掌握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土壤环境化学、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典型污染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环境化学相关交叉学科的知识,掌握受污染环境的修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在现实中的典型应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答疑、期末考试。通过上述环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污染物质在大气、水、土壤以及生物机体内的迁移转化过程,产生效应的基本原理和防治的基本方法。本课程课堂讲授32学时(具体按当年教学计划而定),考核方式为可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撰写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

总评成绩:考试占90%、平时作业占10%

三、课程教学内容

(一)结论(2学时)

环境问题,环境化学;环境污染物的类别,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环境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简介。

(二)大气环境化学(6学时)

※1.大气温度层结,辐射逆温层,气绝热过程和干绝热递减率,大气稳定度,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2.光化学反应基础,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氮氧化物的转化,碳氢化合物的转化

※3.光化学烟雾型污染,酸性降水,大气颗粒物,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三)水环境化学(8学时)

1.天然水的基本特征

2.水中污染物的分布与存在形态,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3.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水中颗粒物的聚集,溶解和沉淀,氧化-还原,配合作用

※4.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的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降解作用

(四)土壤环境化学(6学时)

1.土壤组成,土壤的粒级分组与质地分组

※2.土壤吸附性,土壤酸碱性,土壤的氧化还原性

※3.污染物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移,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的几种机制;土壤中农药的迁移,典型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五)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4学时)

1.生物膜的结构,物质通过生物的方式

※2.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蓄积;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生物放大,生物积累

4.污染物质生物转化中的酶,若干重要辅酶的功能,生物氧化中的氢传递过程

※5.耗氧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生物转化类型,有毒有机污染物质的微生物降解,氮及硫的微生物转化,重金属元素的微生物转化,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速率

※6.毒物,毒物的毒性,毒物的联合作用,毒作用的过程,毒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六)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2学时)

※1.汞,砷

※2.有机卤代物,多环芳烃,表面活性剂

(七)受污染环境的修复(3学时)

植物修复技术;化学氧化技术;电动力学修复;地下水修复的可渗透格栅技术;表面活性剂及共溶淋洗技术。

(八)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1学时)

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绿色化学的应用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环境化学》第二版主编:戴树桂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参考书:《环境化学》主编:王晓蓉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环境化学》主编:陶秀成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环境化学》主编:Manahan S E. 陈甫华等译,戴树桂校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执笔:唐复明

审定:薛兆民

日期:2011年04月

《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实验大纲

课程编号:096112

课程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Experiment of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专业课

学时/学分48/3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开课系或教研室:应用化学教研室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实验学科,它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范围非常广泛。本门实验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的基本实验技能,并加深对环境化学有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当前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方法。本门实验课程要求是:在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学习环境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在环境化学领域基本实验技能。

三、单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

实验一空气中氮氧化的日变化曲线

实验类型:综合性实验

实验学时8

每组人数:8

实验目的与教学要求:

1.了解空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类型、来源及其环境应。

2.了解空气中氮氧化物测定方法。

3.掌握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氮氧化物总量,NO,NO2的原理及操作方法。掌握空气氮氧化物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4.掌握大气采样器的使用,进一步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5.绘制学校周边主要交通干线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并分析其与车流量的关系。教学方法:

教师分配任务,讲解重点要点,明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方案,经教师批准后实施,教师现场指导。

实验内容提要:

本实验测定氮氧化物总量(NO+NO2),空气样品首先通过三氧化铬氧化管将一氧化氮氧化为二氧化氮,然后进入吸收液,二氧化氮在水溶液中反应部分生成亚硝酸,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发生偶合反应生成玫瑰红色染料,在540nm 处进行比色测定,用亚硝酸钠配制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

采集并测定1天内不同时段交通干线中氮氧化物的浓度,并绘制氮氧化物浓度的时间变化曲线。

实验二水体自净程度指标的测定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

实验学时:8

每组人数:4

实验目的与教学要求:

1. 复习理论课内容,水体中氮的形态的转化。

2. 掌握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氮的原理及操作过程。

3.掌握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测定亚硝盐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4.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根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5. 了解三态氮测定对环境化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根据三态氮的相对含量分析水体自净程度。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要点及注意事项,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实验内容提要:

1.氨氮的测定:水样蒸馏预处理,标准系列溶液配制、显色,取适量水样蒸馏液显色,在

425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回归方程,计算水样中氨氮的浓度。

2.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在pH为2.0-2.5的范围内,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

应,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发生偶合反应生成玫瑰红色染料,在540nm处进行比色测定,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3. 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硝酸根对220nm光的吸收定量测定硝酸盐氮,有机物的影响可通过220nm的吸光度减去275nm处吸光度的2倍消除,用标准曲线法定量。实验三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

实验学时:4

每组人数: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