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概念汇总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学基本概念

土地资源学基本概念

土地的概念:土地是有地球陆地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岩石、矿藏、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土地与国土的区别:国土是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版图,包括领土、领海和领空,是一个政治概念,但现在也作为经济概念来使用土地集约利用:在一定土地利用面积上投放较多的生产资料、技术措施和劳动,进行精耕细作,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增加农产品总量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其标志是高投入,高成本,高产量,高收益土地人口承载力:也叫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潜力(或能力),是指一定面积土地的食物生产潜力所能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土地财产制度:指土地所有、使用、管理的土地经济制度及相应的法权制度土地所有制: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制度下土地所有权归属的制度规定,它是整个土地财产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使用制:是对土地使用程序、条件和形式的制度规定,是土地财产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国家爱管理制度:指国家政权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全国(或某一区域)的土地,在宏观上进行管理、监督和调控的制度、机构和手段等形成的完整体系土地征收: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公共目的强制取得土地所有权人的土地,并依法给予补偿行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土地征收制度。

我国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集体所有的土地有偿转为国有的措施土地储备:是指市县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目标,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土地的自然供给:又称为土地的物理供给或实质供给,指地球供给人类可利用的土地的数量,即后备土地资源土地的经济供给:指在土地的自然供给的基础上,投入劳动进行开发以后,成为人类可直接用于生产,生活各种用途图的有效供给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部分级差地租:是耕种(使用)较优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绝对地租: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无论租种好地还是坏地,都必须缴纳地租,这种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就是绝对地租基准地价:是某一时点的土地使用权价格,这一时点就是基准地价评估的基准日,是各类用途土地的区域平均价格,是现状用途下土地未来地租的资本化,是现状来发程度下的土地使用权价格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包括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公共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论述:1.土地的自然特性1)位置固定性2)面积有限性3)质量差异性4)功能永久性土地的经济特性1)供给的稀缺性2)利用方向变更的相对困难性3)报酬递减的可能性4)利用后果的社会性5)土地资产性,既是资源又是资产简答: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含义1)城市土地投入的提高2)城市土地产出的提高3)城市土地产出率的提高4)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提高5)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优化6)城市存量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2.我国土地征收特征1)以公共利益为目的2)行使征地权的主体职能是国家(实际是各级土地行政主管机关政府)3)征地的标的只能是集体土地4)征地行为具有强制性5)征收土地应以土地补偿为条件3.土地征收的补偿1)土地补偿费2)安置补助费3)地上附着物4)青苗补助费4.土地市场的特点1)地域性2)竞争不充分性3)供给滞后性4)供给弹性较小5)低效率性6)政府管制较严5.土地市场的功能1)优化土地资源配置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3)健全市场体系,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6.马克思地价理论的主要观点1)自然状态的土地虽然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并存在价格2)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地租的资本化3)土地租金是出租土地的资本化收入7.土地价格的特点1)土地价格是土地的权益价格2)土地价格不是土地成本货币的表现,不依生产成本定价3)土地价格由土地供给与土地需求决定,而土地需求影响更大4)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5)土地价格具有强烈的地域性8.土地税收的特点:1)土地税收是国家税收中最悠久的税种2)土地税收以土地制度为基础3)土地税税源稳定4)土地税收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转嫁9.土地税收的功能:1)防止地价撒花姑娘张过快,抑制土地投机2)引导土地利用方向,促使土地资源合理利用3)调节土地收益分配,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4)保障财政收入,筹集公共设施建设资金小题:中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07年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国家标准GB)08年主要地类面积耕地18.2574亿亩(底限18亿亩)国土:96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海洋平均深度961米岛屿个数5400个1.1924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伊利和莫尔豪斯合著的《土地经济学原理》出版,标志着土地经济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17世纪末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首次提出级差地租的概念,尔后杜尔阁、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相继对若干土地经济问题进行了探讨3.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人口理论和土地肥力理论及地租地价理论4.列宁的土地国有化理论5.农业区位论---杜能的《孤立国》6.工业区位论(德国韦伯工业区位论)公式:在农业领域:垦殖系数:(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水面利用率:(已利用水面/全部水面)*100%城镇或非农建设用地:建筑密度:(建筑物占地或基地面积/用地总面积)*100%容积率:(建筑面积/用地总面积)*100%土地利用系数:(已利用土地/土地总面积)*100%土地集约分类(集约内容):劳动集约,资金集约,技术集约完整的土地财产制度: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土地国家管理制度国有土地所有权不存在流转问题土地国家管理的内容: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在整个土地财产使用制度中,土地所有制决定着土地使用制土地国家管理的手段:立法、经济、行政、政策、计划规划、技术、教育用益物权1)土地承包经营权2)建设用地使用权3)宅基地使用权4)地役权担保物权1)抵押权2)质权3)留置权土地制度:土地所有制、土地使用制、土地国家管理制度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协议,招标,拍卖,挂牌。

2023年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2023年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旳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旳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旳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步还包括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运用旳成果。

因此,它又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

详细包括下列几方面旳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构成旳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种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旳复合界面。

3)土地旳性质和功能(如土地合适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旳综合作用旳成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多种要素以不一样形式,从不一样旳侧面,按不一样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旳综合特性。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旳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目前对土地旳多种运用和改造旳成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原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在永恒变化中旳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旳混合物。

从互相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旳一种构成要素,即土地包括土壤。

不过应当注意旳是,当土壤一旦被运用,即作为基本旳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步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构成土地旳诸要素,这就是人们一般所说旳因地制宜运用土壤,这个时候旳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旳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性上看,土壤旳本质特性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旳能力;而土地旳本质特性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旳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旳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种国家管辖旳地球上旳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旳区域,广义包括一国旳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旳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旳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旳概念。

2、土地资源旳概念“所谓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间、地点旳条件下可以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目前和未来福利旳自然环境原因和条件”。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

一:名词解释⑴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

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⑵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可利用的土地。

⑶母质:是风化壳的表层,是指原生基岩经过风化、搬运、堆积等过程于地表形成的一层疏松、最年轻的地质矿物质层,它是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的前身⑷潜水:地表之下,第一个稳定的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⑸地下水矿化度:是指地下水中含有的各种化学成分的总量,常用1L水中含有可溶性盐的g数来表示(即g/L),地下水矿化度的高低直接决定其利用范围,矿化度小于1 g/L为淡水,可以饮用和灌溉;1~3 g/L可勉强饮用及阶段性灌溉;大于3 g/L不宜农用及饮用。

【选择】⑹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⑺土地利用空间动态监测:它是在已经进行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一定时期来的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属、行政界线等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可称为变更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

⑻土地退化:由于人为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

⑼土地整治:对低效、空闲、不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治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的活动。

是各类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活动的统称。

⑽土地资源调查:就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测绘制图等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名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服务。

⑾土壤质地:各种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⑿土壤肥力:是指在作物生长期间,土壤经常不断地、同时适量地提供并协调作物所必须的扎根条件、水分、养分、空气(氧)、热量(温度)以及不存在毒害物质的性能。

土地资源学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学名词解释

1、土地科学:是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以土地类型、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和供求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如何持续利用土地。

2、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他包括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3、土地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资源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最基本的生产资源.4、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综合了气象学、土壤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其次,它也是一门基础学科.5、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态的总称,其研究对象涉及小到遗传基因,大到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的各级生命实体,最主要包含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狭义生物多样性)广义生物多样性除上述三个外,还包括景观多样性。

6、生态系统定义:生态系统是特定区域中的全部生物和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或生态系统=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

或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温度、湿度、土壤、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等)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7、土地制度: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关系的总和,是关于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使用、管理的原则、方式、手段和界限等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化体系.8、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地质等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地生产潜力。

9、土地经济生产潜力:在自然潜力的基础上,由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影响因素:灌溉、排水、土壤改良、作物栽培技术、化肥、农药、有机肥等物质投入、作物品种改良及其优化组合;田间经营管理水平.10、土地分类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的综合属性差异、空间分布规律等,从而划分出若干土地类型.将这种分类按一定的规律建立有序排列就叫土地分类系统。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
NKS
谢谢
土地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1
土地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地理学、 土壤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形成、分 布、数量、质量、评价、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 面。
3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实验、 遥感监测、数学模拟等多种方法。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地、牧业用地、城市和工业用地等类型。
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地域性
土地资源的分布受到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分 布特点不同。
集中性
土地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集中 性,某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 和资源丰富,成为土地资源密集 区。
动态性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 环境的变迁,土地资源的分布也 在不断变化。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 这些挑战对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取更加 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土地利用。
对策
为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包括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广节约 集约用地、促进科技创新、完善法律法规等。这些对策旨在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03
土地资源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土地资源的形成是自然和人文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土地资
源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逐渐
形成。
土地资源的演变过程
土地资源的演变受到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
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运动等,人文因素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这些因素都会导 致土地资源的变化。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及其内涵1、土地资源学:是指研究土地资源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保护与管理等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研究对象:土地资源本身土地资源学研究内容:①基础理论研究:土地与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基础性研究、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②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③土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④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⑤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⑥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2、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物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内涵:①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的立体空间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条件,所以具有社会经济属性3、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一切资料。

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资源特性:①生产性(具有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力是指有生命的东西可以在土地上生长下来,取决于土壤。

)②区域性(随着地理位置的变化,要素发生变化,土地的特性就发生变化)③动态性④可更新性⑤多功能性⑥有限性(体现在面积是有限的)⑦不可替代性资产特性:①商品特性:A土地商品具有劳动产品和非劳动产品的二重性B土地的价格也具有两重性,土地价格包括天然价值的价格(取决于特殊的使用价值)和劳动价值的价格C土地商品的不可移动性②产权特性③增值特性(人增多,需求增多,在利用土地过程中,投入质量提高,所以土地是增值的)④不动产特性(体现在不可移动和使用价值的永久性)三、土地资源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1、发生发展过程:①早起阶段(上个世纪30年代之前):人类对土地资源朴素认识的一个阶段②近期阶段(上个世纪30到70年代):也叫形成和发展时期或科学萌芽时期,最重要的是72年开过一个关于土地资源保护的国际会议,提出了土地科学的概念③现代阶段(70年代到现在):1989年,中国农大土地资源系成立,林培教授91年出版《土地资源学》,标志着中国土地资源学诞生。

土地资源学概念

土地资源学概念

土地资源学概念1、土地:是地球表层一定厚度的土壤、水文、大气、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成果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类型:指不论面积大小,其性质均一的单元土地。

4、土地资源类型:是指性质均一,利用现状、利用潜力或利用功能、适宜性一致的单元土地资源。

5、土地利用类型:指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注意土地类型、土地资源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区别与联系,防止出简答题6、土地资源评价:对土地资源质量的综合鉴定,揭示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土地的适宜性、限制性、生产潜力大小及其可能取得的利用效益)为合理开发、利用、治理、改造、保护和管理土地资源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包括: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评价。

7、土地资源管理:是为了确立并巩固与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土地所有制、调制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由国家制定的包括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的措施。

8、土壤、土地、国土区别与联系:土壤一般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它是地球表面上的附着物,人力可以搬动土壤。

土地的含义则比土壤广泛得多,土壤只是土地的一部分。

土地是非人力可以搬动的。

土地与国土存在很大差别。

国土是指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领陆、领空、领海等的总称,是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全部资源和环境的缩合体。

它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综合概念。

土地则只是一个自然、经济概念,无国别之界。

9、土地产权:指权利人按法律的规定直接支配土地的权利;是土地资源相关的一系列权力的总称,包括:所有权、使用权、他项权力(抵押权、租赁权)10、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依法对土地实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体现。

11、土地使用权:是指使用人根据法律、文件、合同的规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部分处分的权利。

《土地资源学》复习(精华)

《土地资源学》复习(精华)

第一章绪论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国土: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

相互关系:土壤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

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土地资源:在当前和可预见的未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土地属性: 1.资源属性:整体性、生产性、面积有限、位置固定和区域差异、时间变化性、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多用途性。

2.资产属性:供给稀缺、位置固定、个体差异、使用永久性和增值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流通的特殊性。

3.生态属性:支撑功能、养育功能、净化功能4.工程属性5.社会属性6.权属属性:数量、质量、权籍土地资源研究类容:土地资源构成因素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影响、区域土地资源数量性质的调查、土地资源分类、土地资源质量性质的评价、区域土地资源概况及土地资源的开发计划、土地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利用保护、土地资源的动态保护研究理论:结构——功能理论第二章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植被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1.涵养水分,保持水土2.调节气候,保护环境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4.固结土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土壤肥力:土壤具有的能同时和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生活因素的能力自净功能:对物质和能量进行调节控制,并保持系统的稳定状态壤质土:通气、透水性好,蓄水、保持及供肥能力强,温度稳定,耕作能力好第三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构成土地资源价值:天然价值、人工价值、稀缺价值人类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土地垦殖、放牧、森林采伐、采矿问题:沙漠化、土壤侵蚀、城市无序扩张、次生盐碱化、三废第四章土地资源的类型、形成与发展土地类型地带性分布规律:1.纬向地带性2经向地带性. 3.垂直地带性质与量及关系定量分析:1.面积比2.频率比:土地类型在区域内出现的频率3.分异度:一个区域内土地类型的面积与所有的土地类型平均面积之间的偏差率4.多样性指数:一个区域内土地类型的多样性程度5.优适度:一个区域内一种或几种土地类型支配该区域的土地类型的程度6.平均面积:表示土地类型的大小7.形状指数:土地类型的图斑与真圆形的比较8.分割度:土地类型的形状的规则性9.分形维数:描述土地类型图斑边界形状的不规则程度10.伸张度:土地图斑的短轴与长轴之比土地类型的演替:土地类型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演替类别:1.时间演替与空间演替2.自然演替与人为演替3.正向演替与逆向演替第五章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运用土地资源学知识,借助测绘制图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空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

土地资源学——精选推荐

土地资源学——精选推荐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含义: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3.土地的特性:(1)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有限性、不可代替性、多功能性(2)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不动产特性、增值特性。

4.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5.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6.土地和土壤:土地和土壤不同,土壤是土地的构成部分中诸多自然因素的一种。

7.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的总称:领土、领空、领海。

土地的概念要狭窄一些,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围之内。

土地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国土是一个政治概念,二者是在不同层面上作出的不同定义。

8.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9.土地资源的特性:1)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有限性、不可代替性、多功能性2)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不动产特性、增值特性10.土地资源学的概念: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

1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质、地形、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2土地资源:是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3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的科学。

4岩石、矿物风化的残积物质:即岩石等风化后未经搬运的物质,5疏松的运积物质:指风化物经过搬运后再沉积的物质。

6地表水: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中的水分。

7地下水:包括上层潜水与深层承压水两种,土地资源利用中,主要考虑上层潜水。

8潜水类型:是地表以下第一层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的水9土壤:是陆地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0土壤圈: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陆地的表面。

1土地所有制: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2土地区位: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几何位置,及各种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组合效益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

3土地类型:是地球表面有规律分布、面积大小不同、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土地。

4土地类型的分级: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按土地的复杂程度将土地分为大小不等、复杂程度不同、等级从属的土地个体。

5土地类型结构在某个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类型质与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成的空间格局6土地类型的演替,它是指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转化的过程。

7土地资源类型:性质(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利用潜力、适宜性等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间位置的土地资源单元。

8土地利用现状指当前人类对土地利用的状况,反映了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

9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相同的单元土地或土地资源。

0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是指土地资源在一定的利用条件下,该种用途所要求的全部条件最佳时所能达到的生产力。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第一篇: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它的性质包括这一区域之上和其下组成生物圈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质、水文、动植物的特性以及人类过去和当前的活动结果,它的性质对土地当前和未来的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土地的认识:1、土地是综合体2、土地是自然和经济的产物3、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4、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5、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6、土地不同于土壤2、土壤的概念: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输送表层土壤于土地的区别:1、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括土壤2、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可以划分为A、B、C等发生层次。

而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二者在形态结构上相差甚远。

3、景观的概念:景观是由各个在生态上和发生上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地域单元所组成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总体4土地和国土的区别:所谓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他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5、土地的分层;分为三层;地下层,地表层,地上层6、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7、土地有哪几种属性: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籍属性8、土地的资源属性有哪些基本特征:1、整体性2、生产性3、面积的有限性4、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5、时间变化性6、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7、多用途性9、土地的资产属性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供给的稀缺性2、位置的固定性3、个体的异质性4、使用的永久性与增值性5、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6、流通的特殊性10、地产供给稀缺指的是什么;主要是指在某一地区、某种用途的地产供不应求,形成了稀缺的经济资源,造成供求上不同程度的矛盾11、土地的生态功能:1、支撑功能2、养育功能3、净化功能12、土地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的数量、质量、权籍13、土地的权籍属性包括什么?:地权和地籍14、地籍的概念:地籍即土地的“户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1、土地资源学的综合性技术方法2、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专门化技术1、土地资源组成的自然要素:土地资源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学笔记

土地资源学笔记

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利用规划(一)定义: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属于空间规划(二)主要任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

(三)具体任务:●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土地利用规划是首要任务。

使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的总体最优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内容,结构决定功能。

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

土地利用结构的实质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用地面积的数量比例关系。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在不增加土地投入的条件下,实现土地产出增长以获得结构效应的有效途径。

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属于空间规划。

就是最终确定在何时、何地和何种部门使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结合土地质量和环境条件加以区位选择,最终将各业用地落实在土地之上。

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在宏观布局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利用土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出率和利用率,降低其占有率。

(四)内容:(0506简答)●规划的具体内容,因客观环境条件的差异,其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从总体而言,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细部,土地利用规划有下列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3).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4).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5).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9).农业用地规划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11).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2).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城镇布局理论(0706)●(一)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1)概念:是现代城市规划学中的一种新学说。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名词解释

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名词解释《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名词解释》一、引言在现代社会,土地资源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剖析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中的一些重要名词,包括其定义、应用和相关理论,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且深入的理解。

二、土地资源学的概念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即指在地球上的陆地部分中,可以利用和开发的自然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土壤、水、植被、矿产、气候等,对于人类的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资源评价资源评价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和分析,旨在确定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可利用程度,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3.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指根据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方案和政策,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三、土地资源学的理论和方法1. 土地类型分类土地资源学通过对土地类型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和特点,从而指导土地利用的决策。

常见的土地类型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2. 土地承载力土地承载力是指土地所能承受的最大资源利用量或环境容纳量,也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土地承载力的评估,可以指导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3.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可以使土地的利用效率最大化,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协调利用,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在现代社会,土地资源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通过对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中的名词解释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并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从土地资源的定义、理论和方法,以及个人观点和总结等方面对土地资源学刘黎明第六版中的名词进行了全面的解释和分析。

希望读者能通过本文的阅读,对土地资源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实际工作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启发。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功能:是宝贵的自然资源,重要的社会财富,基本的生产要素,是污染物消纳的场所,是宏观调控的手段(规划、计划、用途、市场、投资强度、价格)特征: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的动态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土地用途的多宜性与多用性、土地的不可代替性、土地的社会性2、土地资源的概念: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能够实现其经济价值,成为财富来源的土地)特性: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7个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4个3、土地资源学的概念:以土地资源为对象,以人地关系为研究主线,是关于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的原理、方法和模式的一门学科。

4、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以系统论为指导,综合分析土地作为地球表层系统内的各种构成要素(气候、土壤等)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及其对土地资源总体特征和功能的影响规律,是一个从要素分析到系统综合的复杂过程。

是土地资源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它将土地视作为景观,视为一个功能整体,分析土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分析景观系统内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与转换的各种生态过程,根据景观要素和生态过程的空间差异,分析景观格局特征。

用于土地类型划分、土地潜力评价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及稳定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3S 特点是精确、应用广泛、前景巨大社会经济分析方法:以效益为导向、以土地的最佳利用为目的、关注社会、重视人文是其特点发展趋势:①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水土保持研究、荒漠化土地的防治研究、盐碱化治理研究等方面,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②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利用效果评价、土地使用制度评价、土地管理效益评价等几方面。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
1.土地的概念:所谓土地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具有一定范围的地段包含垂直于它的所有生物属性,是由近地表气候地貌表层地质水文土壤动植物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结果相互作用形成的物质系统。

2.土地资源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的土地。

3:土地的特性:
(1):自然特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2):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
用途的多样性
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的增值性
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4:土地资源的特性
(1):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2):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一章诸论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人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资源特性:①生产性②区域性③动态性④可更新性⑤多功能性⑥有限性⑦不可替代性。

4.土地作用: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5.土地产权: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抵押权、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6.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对土地资源的性状和肥力的评价。

7.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影响土地资源特征最主要的气候因素:光、温、水。

1.强光招有利于作物的生殖生长,弱光照有利于植物的营养生长。

2.地势起伏(坡度)对农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侵蚀程度与农田基本建设条件、灌溉条件、机耕条件等方面。

3.地表水: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部分。

4.地下水类型:1)包气带水:①土壤水:指存在于地表土壤层中的水分,主要是土壤毛管孔隙锁保持的水分,是土壤肥力的四要素之一②上层滞水2)潜水3)层间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俩个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

5.土壤类型分布:我国土壤明显表现为三个土壤群系:海洋性、大陆性及高山性土壤群系,具有明显的地带分布特征,即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

6.土壤地域分布规律:在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由于受地方性地形、地貌、母质、水文或认为活动因素的影响为呈一定规律的分布。

7.土地所有制: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

它也是决定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市场的形成和发育,使土地资源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的的最根本的影响因素。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

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资源属性:整体性、生产性、面积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和非再生性、多用途性、4.土地的资产属性:供给的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个体的异质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流通的特殊性5.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

(气候从宏观尺度影响土地资源条件和土地利用分区,即光、温、水条件的差异,或热量区的划分,决定了我国东西南北的土地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以及全国的土地利用分区。

)6.太阳辐射(光照):是太阳发射的电磁短波辐射,它是地球表面土地系统中一切过程(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的能量基础。

低纬度地区略大于高纬度区,高原区高于平原区。

6.光照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要素有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

7.光照强度是正常人眼对0.4-0.7μm可见光的平均感受程度(用hr表示)。

8.光照长度(日长)——它是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没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日长随季节、纬度有不同的变化,这与作物引种关系密切。

长日照作物:小麦、油菜短日照作物:玉米、棉花9.光照质量——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的比例。

衡量热量特征的指标体系与土地资源有关的主要有温度、积温和无霜期等。

10.温度:地表及土地资源利用的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均由温度来控制。

农业生产上较有意义的温度指标主要有:≥0℃(农耕期)、≥5℃(喜凉作物)、≥10℃(喜温作物)、≥15℃(敏感喜温作物)的日均温。

11.积温:是指日平均温的累积,农业上常用的积温指标是≥10℃的温度总和。

一个地区的积温数表明某种作物在当地成熟的可能性,以及一定种植制度的选择和适宜性。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自然要素(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和人类过去、现在及将来活动成果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广义是泛指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生产、生活所使用的土地和行政上管辖的土地以及暂时没有经济价值的土地。

(狭义: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时间条件下,能直接为人类生产、生活、建设所利用并能创造明显经济效益的土地。

)3.土地资源类型:是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4.土地类型:指地球陆地表面有规律分布的,不论面积大小,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土地。

5. 土地资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是指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土地类型出现有规律地垂直方向更替的现象。

6.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分布:是指土地类型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按经线方向南北更替的现象,它在地形平坦或均匀的大区域内表现比较明显。

7.土地经济区位: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人地关系和社会物化劳动投入的差异。

8.土地类型演替:是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9.土地类型正向演替:在顺应自然发生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情况下,土地类型向维持生态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良性演化。

10. 土地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11. 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者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

12. 水土流失:指地表物质在外营力作用下分离、破碎和运移的现象。

13.土地沙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多风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地面失去覆盖后,出现风沙活动和类似沙漠化景观的现象。

14.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也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的沟、渠、路、田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学》概念汇总
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1.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2.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
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的一个复杂
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组成、特性、分类、数量、质量、空间分异与时间变异规律以及合理利用与保护的科学。

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
国土是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土壤是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光照强度是指可见光0.4μm~0.7μm的平均感觉
日照长度是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没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简称日长。

光照质量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等部分的比例
无霜期是每年的终霜期与初霜期之间的无霜期天数
降水是指从大气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态水,包括雨、雪、冰雹等
蒸发是指液态水转化为水汽的过程
山地与丘陵分布是由于地壳运动相对上升而造成的正地形
平原是指地壳运动相对下降而形成的负地形
母质是指岩石、矿物经各种风化作用使之成为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质颗粒地表水系指存在于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也称陆地水。

河流是地面流水不断汇集的结果。

湖泊是土地上较封闭的天然水域,是经常充满水的陆上洼地,也是湖盆与运动水体及水中物质互为作用的综合体。

冰川是由积雪变质成冰并能自行呈固体移动的水体
包气带水: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存在着地下水面。

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以下称为饱水带。

包气带水是指存在于包气带中的地下水,主要包括土壤水和上层滞水
潜水是埋藏于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承压水是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植被是指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
土壤圈: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陆地表面称为土壤圈
土地资源产权是对与土地资源相关的一系列权利的总称
土地资源产权制度是指对土地资源产权的一系列安排及与之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狭义的土地类型是指在土地分级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指标,将相同等级的土地单位按其相似性进行类群归并的产物。

广义土地类型指除对土地进行分类学研究,即除土地分级及在此基础上的土地类群归并外,还包括研究土地类型的结构、动态演替机制等研究内容。

土地分级是指在对土地组成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合并或自上而下划分,产生出一些等级有高低、复杂程度有差异的土地单位
土地分类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将单个的土地单位按质的共同性或相似性进行不同程度的抽象与归并。

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是指土地类型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按纬线方向南北更替的现象
土地类型的经向地带性是指土地类型大致沿经线方向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按经线方向东西更替的现象
土地类型的垂直地带性是指随山体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土地类型也呈有规律的变化更替。

土地类型结构(有时也被称土地结构或土地资源结构)是指在某一个区域范围内,各种土地类型质与量的对比关系及其组合而成的空间格局或图式。

土地类型的时间演替是指发生在同一地段、不同性质的土地类型循时间序列的有规律更替;
土地类型的空间演替是指沿着一定的空间方向各种性质不同的土地类型呈现有规律的更替
土地类型的自然演替是在自然状态下的演替。

土地类型的人为演替是指在受到人为因素干预下发生的演替
土地类型的正向演替(又称顺向演替或进化性演替)是指在顺应自然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土地类型向维持生态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良性演化
土地类型的逆向演替(又称退化性演替)是指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导致土地类型向破坏生态平衡方向发展的一种退化性演化
节律性演替(又称周期性演替)是一种正常进行的土地类型演替过程。

非节律性演替即非周期性演替
土地资源评价(即土地评价)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性能进行鉴定的过程
土地资源评价单元(也称土地资源评价对象)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最小单位
土地资源人口载力是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土地资源的生产力和一定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限度
农业生态区是指按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亦可称为农业生态单元、土地评价单元、制图单元)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土地资源的自然特征,对土地进行利用与改造的社会经济活动
土地利用系统: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土地利用单元,构成一个土地利用系统
生态系统:在一定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中的一切有机体与其环境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综合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土地生态系统是由土地各自然要素构成的并包括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内,而组成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系统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也就是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状态,这种稳定状态称之为生态平衡
生物侵入:土地利用引起生态系统内区系的重组,即在地理隔离的系统内侵入新的物种,也就是生物侵入
土地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过程
土地资源的水土流失(也叫做土壤侵蚀)是关于地表物质在地质外营力的作用下
分离、破坏和运移
狭义的水土流失是指土壤在地质外营力作用下的分离、破坏和运移,
广义的水土流失包括土壤和成土母质在地质外营力作用下分离、破坏和运移
土地资源沙化是指由于风蚀、水蚀等原因所引起地面物质中的细粒部分和(或)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丧失,而出现地表物质粗化的过程
土地资源的次生盐碱化是指由于人对耕地资源的不正确利用造成的非盐碱化耕地的盐碱化和耕地由轻盐碱化转为重盐碱化的过程
土地资源的贫瘠化是指土地资源作为生物生产的过程中,生物对养分的吸收量大于土地资源利用者的养分投入量,使土壤养分的总量及有效性不断降低的过程称之为土地资源的贫瘠化
土地资源的数量:(1)是指土地资源在水平面上的面积
(2)是人类当前和可预见未来已经和拟开发的,且具有特定性
质的土地剖面在水平面上扩展体的面积
基本农田:是从战略高度出发,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保证一定规划期内人口增长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而必须确保的农田
土地污染是指那些被利用后由于各种原因受到污染而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潜在危害的土地
狭义的土地开发认为是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垦,是把土地资源的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

广义的土地开发包括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也包括对业已利用的土地进行追加投资和劳动集约利用
土地复垦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过程
土地整理: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
土地储备是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