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医学模式、医学目的与责任
现代医学模式下医生使命与素质课件
![现代医学模式下医生使命与素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2c243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6.png)
•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提供规范化的诊疗服务
• 基于循证医学原则进行诊断和治疗
• 遵循临床指南和诊疗规范
• 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背景
• 提供心理疏导和社会支持
• 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
03
现代医学模式下医生的素质要求
•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医生使命与素质体现
01
积极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 了解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危害
• 制定和实施防控策略和措施
• 为社会和人民生命安全做出贡献
02
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
• 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
• 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 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
03
注重伦理道德和职业规范
关注医学伦理和道德规范
• 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 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
• 学习医学伦理和道德规范
• 反思自身实践和经验
• 与同行进行学术探讨和合作
• 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 拓宽视野,提高学术地位
• 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05
现代医学模式下医生使命与素质的实践案例
临床实践中的医生使命与素质体现
重视患者的整体健康
• 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 提供全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 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
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 基于最佳证据进行诊断和治疗
• 遵循临床指南和诊疗规范
• 保进行交流和协作
• 重视跨学科合作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得意义
![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得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ffaa33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9.png)
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得意义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日渐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医学模式是一种基于科学原理的综合医疗方法,它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阐述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的意义。
一、医学模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医学模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方法,基于临床医学的科学原理和辅助检查,结合患者的个人特点,以全面医学的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治和预防。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即在医治患者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社会、生物和遗传等因素。
医学模式最早是在1980年代的美国提出的,目的是要解决当时临床医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医生的非随机化诊断、治疗不对称等问题。
医学模式包括四个基本概念:患者中心医学、循证医学、个体化医学和预防医学。
这四个概念是医学模式得以实现的基础。
二、医学模式的意义1. 患者中心医学患者中心医学是医学模式的核心理念之一,它反映了一种人文关怀的思想。
患者中心医学强调医生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换句话说,就是医生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充分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确定治疗方案。
这种医学模式改变了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2. 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现有的医学证据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循证医学要求医生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并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循证医学强调诊治过程要基于科学原则和严谨的证据,摒弃那些没有论据支持的或者单纯基于经验的医学观念。
这样就能够防止医生的不良实践,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质量。
3. 个体化医学个体化医学是医学模式的一个关键点,指医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生理特征以及个人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与传统医学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不同,它要求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因此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4. 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医学模式的最后一个要素。
它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鼓励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通过预防措施来避免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医学模式及其贡献
![医学模式及其贡献](https://img.taocdn.com/s3/m/adf249c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7a.png)
医学模式及其贡献医学是一门涵盖人类整个生命周期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身体的健康、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在医学的发展中,人们不断地总结经验,寻找适合人类的医学模式,这些模式为医学的进步带来了极大的贡献。
医学模式可以理解为一种理论和实践紧密相连的综合方法,它包含前人的经验和当前的科学技术,同时也将人的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进去,使医学治疗更为全面和有效。
接下来,我们将对几种常见医学模式及其贡献作一个简要介绍。
1.中医模式中医模式是很多国家都有传承的医学模式,它历史悠久,坚持以“整体观”、“病人中心”和“平衡观”为核心理念,通过辨证施治等方法,将药物、针灸、推拿等方式相结合,对身体进行治疗。
它重视预防和治疗的整合,始终关注“以人为本”的思想。
中医模式提出的一个核心思想是“阴阳五行学说”,它认为身体是由阴阳两种对立不同的因素组成的,而“五行”则是形成身体的基本物质。
不同的疾病是由阴阳失调或者五行失衡所造成的,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等方式,调整身体的五行和阴阳平衡,使得身体从根源上恢复健康。
2.西医模式西医模式主要来源于欧洲的医疗文化,它以“解剖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为主要基础,注重从身体的分子、细胞、组织甚至器官和系统层面观察和分析疾病的本质,重视实验室检验,制定全面的治疗方案。
西医模式下的医学治疗主要是针对疾病的根因,采用手术、药物、化疗、放疗等方式,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提高了人类对疾病的治疗能力。
西医也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健康观念,如健康饮食、锻炼等习惯养成。
3.综合医学模式综合医学模式是一种综合了不同医学模式的治疗方式,通过整合不同医学思想和最新的科学研究,选用有力的证据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
综合医学模式的治疗方法可以包括中医和西医相结合,如辩证施治和药物疗法的结合。
也可以将心理治疗、营养治疗等方法加入其中,因为这些方法能够改善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状况,全面治疗身体疾病。
综合医学模式不仅注重了身体上的治疗,还关注了人的心理健康,对于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医疗模式医学知识宣讲
![医疗模式医学知识宣讲](https://img.taocdn.com/s3/m/a8f7fab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8.png)
20/21
医疗模式医学知识宣讲
21/21
医疗模式医学知识宣讲
3/21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把健康、疾病与人类生活自然 环境与社会环境联络起来观察与思 索朴素、辩证、整体医学观念,称 为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医疗模式医学知识宣讲
4/21
3.机械论医学模式
把人体当成是“自己发动 自己机器,疾病是机器某部分 故障失灵,需修补完善”,人 和动物不一样在于“多几个弹 簧和齿轮”,这就是机械论医 学模式。
医疗模式医学知识宣讲
14/21
对健康与疾病认识
1、健康与疾病相正确概念:生老病死 是一个人都要经历。把健康与疾病看 成一个连续统一体或分度尺。
2、亚健康状态:指机体即使无明确疾 病,但展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 不一样程度减退一个生理状态。
3.亚临床疾病:无症状疾病,无临床症
状体征,但有临床检测证据。
医疗模式医学知识宣讲
17/21
(四)对卫生服务影响 1、从治疗扩大到预防服务 2、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3、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4.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医疗模式医学知识宣讲
18/21
医疗模式医学知识宣讲
/21
有时, 去治愈; 经常, 去帮助; 总是, 去抚慰。
医疗模式医学知识宣讲
疾病谱与死因谱改变 健康需求提升 医学深入社会化 医学学科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医疗模式医学知识宣讲
7/21
(二)当代医学模式及其特点形式 1、环境医学模式 1974 布鲁姆 2.综合健康医学模式 拉隆达和德威尔
医疗模式医学知识宣讲
8/21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这是1977年美国教授恩格尔首先提出
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课件
![医学模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44a04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5.png)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医学模式的综合考量,医生的治疗方案更加合理,从而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达到更 好的治疗效果。
03
医学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医学模式在内科的应用
病因治疗
内科针对不同病因引起的疾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抗生素治疗感染、降压药治疗高血 压等。
对症治疗
内科针对疾病引起的各种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解热镇痛药治疗发热、咳嗽 、疼痛等。
康复治疗
内科采用康复治疗手段,如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等,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 量。
改变医患关系
医学模式强调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改变了传统的医患关 系,使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传统医学对医学模式的借鉴意义
重视预防保健
传统医学注重养生保健,可以借鉴其理念和方法,将其融入到医学模式中,更好地预防疾 病的发生。
强调个性化治疗
传统医学强调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法,与医学模式中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不谋而合,可以相互 借鉴。
注重整体观念
传统医学强调人体内部各个器官、部位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种整体观念也可以借鉴 到医学模式中,使医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病情。
05
医学模式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医学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
01 02
个性化治疗
随着基因组学和个体化医疗的发展,未来的医学模式将更加注重个性 化治疗,医生将根据患者的基因和环境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
健康管理
通过健康教育、健康监 测和健康干预等方式, 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 自我管理能力。
〖医学〗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
![〖医学〗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https://img.taocdn.com/s3/m/ea3c8e1d31126edb6f1a1061.png)
(二)医学模式的特点
1. 医学模式产生的社会性 2. 医学模式存在的普遍性 3. 医学模式作用的广泛性 4. 医学模式发展的渐进性
二、医学模式的转变(1)
1.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 所赐,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因此人们主要依赖: 求神问卜、祈祷。如:“巫医”等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宗教是对自然力的屈服,并 将其神秘化的结果;医学是对自然力的征服,并将其 明朗化的结果。如古希腊医学,中医学等对疾病有了 较为深刻的认识。
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15世纪工业革命和实验科学取得了大发展,提出了 “人是机器”的观点,把人当成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 器,而疾病是机器出现故障和失灵,因此需要修补与完 善。在这种医学模式的影响下,发现了血液循环、提 出了细胞病理学说。但是这种医学模式忽视了人类机 体的生物复杂性以及社会复杂性,产生了对人体观察 的片面性和机械性。
(二)人们对卫生保健需求的提高 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不生病,身体好,还
医学的目的和医学模式43页PPT
![医学的目的和医学模式43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57c453a5fc4ffe473268ab6f.png)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医学的目的和医学模式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第二章医学模式
![第二章医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cc738ee856a561252d36fed.png)
到满足人类心理和社会的更高的卫生保健需求。
小资料
三地四因素占死亡的比重
地方 不良生活 方式和行为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卫生服务
广州 珠海 (91--92年) 我国19 个城乡 (82--83Βιβλιοθήκη )49.0531.32
10.79
8.84
37.3
32.1
19.7
10.9
生物医学模式可 以这样理理解
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 上,反映病因、宿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 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
生物医学模式还 可以这样理解
• 生物医学模式认为每一种疾病都必须并且可以在器官、 组织或细胞甚至分子水平上找到可以测量的形态学或
化学改变,都可以确定生物的或理化的特定病因,医
尔正式提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即现代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认为
作为医学研究对象的人,不仅是由各种 器官组织构成的有机实体,而且是具有各种 复杂心理活动的社会成员,一切不良精神刺 激、不恰当的生活方式、行为与环境因素都 可导致疾病的发生。
现代医学模式主张
• 将人体和环境统一起来,从生物圈——社会——
家庭——人体——器官——组织——细胞——分
子等组成的多层次等级系统,看成一个互相联系、
互相制约的体系,概括影响人类疾病与健康的全
部因素,从医学整体论出发,综合分析生物、心
理及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的综合作用。
(一)产生背景
1. 疾病谱转变
20世纪以来,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重
大变化,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 亡原因,已由过去的急慢性传染病为主, 逐渐转变为慢性非传染病为主。
理活动的人。
• 医院建筑向家庭化、园林化发展,儿童病室做到游艺化, 开展温馨服务。克服病人对医院的恐惧心理,增强安全
社会医学第二章医学模式
![社会医学第二章医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ff0f356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4.png)
社会医学第二章医学模式一、教学内容1. 传统医学模式:以治疗疾病为中心,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2. 现代医学模式: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强调预防、治疗和康复的整合。
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相互影响,以及在疾病预防和治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
4. 医学模式转变的原因: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人文关怀的崛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理解不同医学模式的特点及其转变的原因。
2.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提高他们预防疾病、维护自身健康的积极性。
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念,认识到医学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和心理因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难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涵及其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介绍一位患者的病例,引导学生思考医学模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2. 教材内容讲解:详细讲解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重点阐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和意义。
3. 例题讲解:分析实际病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医学模式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医学模式,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健康问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医学模式转变对医疗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六、板书设计1. 传统医学模式:以治疗疾病为中心2. 现代医学模式:以人的健康为中心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相互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
(2)阐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的应用。
(3)分析现实生活中一个健康问题,运用所学的医学模式知识进行解析。
2. 答案:(1)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从传统医学模式到现代医学模式,再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目的和医学模式
![医学目的和医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18cae5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9.png)
于充分认识人类应该如何正 确对待生老病死的生命现象,
应该如何改善生命质量等问 题。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合
配到优先的项目中,对于保 证医疗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医
学的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 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一节 医学的目的 与新的优先选择
一、医学的目的
(一)医学目的的概念 医学的目的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理论概念, 它表达的是特定人类群体或个体在一定历史条 件下对医学的理想和期盼;它来源于人们对医 学的客观现实的认识并以超越现实的形式对医 学的未来方向做出某种设定。
人类对医学目的性的追求 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六种情形:
•除去病痛和治疗疾病 •求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引进群体公共卫生和预防疾病的观点 •谋求身心健康 •倡导优生优育,提高生命质量,推进个人体质及
种族的改良 •非主流医学目的的广泛提出,如医学美容,亲子鉴
定、借腹生子、性别鉴定、变性手术等等
1
现代医学目的是重新审视传统 医学目的后提出来的,主要包 括四个方面:
用DALy作为 测量损失的健 康生命年单位, 会发
现决策干预成 本----效益比 水平的差异。 如花
费10万美元对 结核病化疗, 假设可挽救 500名病
人,并避免传 染 2500名健 康人,总计可 获得 3.
5万个 DALY, 而用 10万美 元于糖尿病治 疗,可
使500个病人 受益,但仅获 得400个DALY, 因为
现代医学继续把完全消灭疾病和阻止死亡视为 其首要目标,这是不切实际的
现代医学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尚存在 某些缺陷
(二)重视生命质量与新的优先选择
世界银行1993年“向健康投资”(Investing HeaIth)的报告被评为90年代世界卫生界最重要的报 告之一,其原因是报告表达的经济伦理总是下一世纪 人类最沉重最尖锐最核心的道德问题。这个报告提出 DALY(DisabiIity Ajusted LifeYear ) 可作为疾病 给一个国家或地区带来的负担测度,利用这一测度— —校准生命年可以评估政府干预政策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分析,从而指导决策人进行资源有效配置
社会医学
![社会医学](https://img.taocdn.com/s3/m/cc931f13866fb84ae45c8dee.png)
(social medicine)是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人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这也medical model )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
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没有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是存reliability ):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8validity ):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health risk factors )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如决策方、医疗保险公司等及其相关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11services want)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
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health services need )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
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和由health services demand)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及有效需求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为居民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但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径(包括吸食注射等)使用能够影响人的精神状况,但为法律所禁止拥有和使用的化学物质的行为。
在医学上,能够影响人类心境、情绪、行为,或者改变意识状态,并具有致依赖(成瘾)作用的物质被称为精神活性物质,也称为性物质,只要是指阿片类、大麻、苯丙胺、可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的一种技术方法。
医学目的和服务模式调整与人类死亡问题
![医学目的和服务模式调整与人类死亡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667e7d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1.png)
医学目的和服务模式调整与人类死亡问题引言人类死亡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也同样存在。
然而,我们无法改变死亡的事实,但是我们可以对于人在生命终结前所面临的问题做出改变和调整,使其在临终前能得到合适的医疗服务和心理支持。
本文将探讨医学目的和服务模式对于人类死亡问题的重要性和调整方向。
医学目的医学既含有保障健康和预防疾病的意义,又涉及医疗服务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其中也包括对于人类死亡问题的探讨和研究。
医学目的与我们对死亡的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死亡问题往往被视为一件极度的不幸和悲剧,而医学的目的在于安慰患者和使患者减轻受到的痛苦,尽量延缓病情的发展和进一步的恶化。
因此,医学的目的不仅要解决疾病问题,同样还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生命的实际状态,以便为患者提供最实用的、最适合的医疗服务。
服务模式调整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中,医生和护士的主要职责是治疗疾病和保健,他们所关注的重心是疾病的治疗、康复和预防,而当疾病无法治愈或已进入晚期时,医生和护士往往会严谨地遵循医疗程序去治疗、诊断、评估病情和治疗方案,而不是充分地关注患者在临终前的环境需求和心理需求。
因此,医学需要根据患者的终末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提供服务,满足患者身心健康的需求。
1.关注实际病情在服务模式的调整中,医生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适合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当患者病情进入晚期、不可逆或终末状态时,医生需要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医疗护理,以缓解患者痛苦并尽可能地减轻不利影响。
如负责病房的护士和医师可以合作,根据预测的病情和病历记录,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在临终前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2.人性化医疗在临终期护理过程中,患者获得的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医疗人员的人性化服务就显得尤为关键。
例如,医生和护士需要尊重患者的愿望,而不是一味地向患者强行安置各种医学设备和管路。
这不仅会增加患者心理上的负担,同时也对医疗团队来说是不必要的。
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责任
![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责任](https://img.taocdn.com/s3/m/bcb2dd3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2.png)
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责任本章要点:了解医学模式的概念和医学模式的演变;了解医学目的的概念、医学目的的背景及对医学目的的新认识;了解医学责任的概念和影响医学责任的因素;第一节医学模式一、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对健康观和疾病观的一种高度哲学概括,是一种特定的观念形态。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它研究医学的属性、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是人们对医学总体特征的基本认识,也是指导医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观点。
特征:1、医学模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为它并非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们主观上、头脑里的一种观念模式或思维方式。
但医学工作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种观念模式来应用他们的经验知识,进行医学实践活动;2、一定的医学模式还体现在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学管理和医学著作之中。
第一节医学模式二、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第一节医学模式(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ituslistic medical model)该模式认为世界上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灵在支配着人们的健康与疾病。
于是产生了巫医的祈祷、占卜、念咒和依靠巫术驱鬼逐疫。
在这种医学模式的支配下,对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巫医巫术,有时也使用一些了解到的药物或体操疗法。
这种巫医混杂的习俗就是神灵主义模式。
这种原始的医学模式在当今世界的某些落后地区或特殊人群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自然哲学医学模式(nature—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是在朴素唯物、自然辩证的自然哲学观产生后形成。
同时,对人体生理、病理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使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也开始发生变化,由宗教神学为主导的巫医巫术逐渐发展为以古代自然哲学理论为基础的古典医学理论体系,注重人与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和整体观念。
如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不但用于观察自然现象,而且也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治和预后的判断。
医学模式课件课件
![医学模式课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08742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4.png)
根据病因和病理学原理,制定各种疾病的 诊断方法和标准。
病理学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机制,包括细 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变化。
治疗措施
根据病因和病理学原理,制定各种疾病的 治疗方法和策略。
传统医学模式的局限性
侧重于疾病的治疗而非预防。 对科技进步和新药开发的依赖性强。
对患者心理健康和社会因素的重视不足。 对个体差异和整体观念的把握不足。
根据患者的遗传、环境、生活习 惯等因素,为其量身定制的医疗 方案。精准医学:通过对大量基 因组、临床和环境数据的分析, 发现致病因素,提高治疗效果。
疾病预防
通过精准预测和预防,降低患病 风险,提高公众健康水平。
早诊早治
通过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 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研究内容
生物信息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通过对海量生物数据 的分析,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发展现状及前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生物信息学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为生物医药、 精准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现代医学模式的意义与应用
现代医学模式
随着社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兴起,这种模式强调社会环境、心理 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医学模式的意义与作用
意义
医学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医学实践从经验向理论化和系统化的转变, 它为医学研究和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框架。
作用
医学模式对于指导医学生的培养、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以及推动医 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预防为主
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第三医学——精选推荐
![第三医学——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4b9fcb2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a.png)
第三医学2019-07-10恐龙的灭迹不是因为得了癌症、⼼⾎管疾病或艾滋病……⽽是因为不可抵御的太阳系的⾃然⼒。
从长远看,⼈类健康也是如此!<⼀>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医学基本上有两种,⼀种叫西医,⼀种叫中医。
西医以⼈体解剖学为基础,以病理病变为导向,依赖医疗仪器的检测、分析,通过临床经验的运⽤,以药物治疗、⼿术治疗、理化治疗等⼿段,来消除病⼈痛苦、恢复⼈体健康。
可以认为是⼀种⽐较直接的和临床性较强的医学。
中医以阴阳五⾏学说和脏腑<⼆>科技的创新推动了各学科不断向纵深拓展以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横向嫁接。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个新的医学领域便应运⽽⽣,我暂且把它称作“第三医学”。
从其内涵来分析,可以认为是⼀种⽹络医学、信息医学或场医学。
第三医学认为,危害⼈体健康的原因除了⼈们习惯的传统观念外,其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是不以⼈们意志为转移的⾃然⼒的因素。
如天⽓的晴⾬寒暑和⽓压的变化、昼夜更替、酷热严冻、⽔灾地震、冰雹飓风、地理磁爆、宇宙射线以及⼀些偶发性的天体变异和⽓候变异等情况。
从长期看,还包括宇宙周期性的变迁。
第三医学从⼈与⾃然的规律及运作周期,防⽌和减少⾃然⼒对⼈类的有害影响和侵袭,最⼤程度地保障⼈体的健康,养活疾病的发⽣。
这应该是⼀个更为系统、更为宏观观、更为根本的医学范畴。
第三医学把⼈体看作是⼀个⽹络,不仅有⾻架、肌⾁、⾎管、神经和⼗四经脉的⽹络,⽽且更有场的⽹络、波的⽹络、温度的⽹络和其它多种信息的⽹络。
⼈体的⼩⽹络和⾃然界的⼤⽹络,每时每刻都在互相影响、互相吸纳、互相渗透、互相制约。
⼈体⽹络如果离开了⾃然界的⽹络,⼈的⽣命活动就不复存在。
⼈体⽹络如果和⾃然界的⽹络不能协调,⼈的健康就会遭殃。
其实,⼈的⽣命是⾮常脆弱的。
⽤⼀句通俗的话来讲,⼈就象是温室⾥的花朵。
花朵离不开园丁的浇灌,也离不开地球磁场这个⼈类赖以⽣活的房间。
<三>中国⾃古以来就有“天、地、⼈”三者合⼀的思想,古⼈⽤直觉来把握世间万物的这种朴素的哲学观、宇宙观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但不能予以废弃,相反应该得到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在朴素唯物、自然辩证的自然哲学观产生后形成。
同时,对人体生理、病理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 累,使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也开始发生变化, 由宗教神学为主导的巫医巫术逐渐发展为以古代自 然哲学理论为基础的古典医学理论体系,注重人与
临床医学导论
第三章 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和责任
本章要点:
了解医学模式的概念和医学模式的演变;
了解医学目的的概念、医学目的的背景 及对医学目的的新认识;
了解医学责任的概念和影响医学责任的因素;
第一节 医学模式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对健康 观和疾病观的一种高度哲学概括,是一 种特定的观念形态。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它研究医学 的属性、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是人 们对医学总体特征的基本认识,也是指 导医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观点。
解决的问题,以更好地满足人类发展医
学、防治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 量的目的。
第一节 医学模式
(1)在临床医学上: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模式要求临床医生摆脱孤立的生物 医学思维方法,改变过去片面的偏向, 从病人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出发,对 病人所患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诊断从
而制订出整体性、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
中,率先提出需要创立一种有别于生物 医学模式的新模式,即生物—心理—社 会医学模式 。
第一节 医学模式
他批评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只依据病人 身体检查和化验参数是否偏离正常值来 诊治疾病,而忽略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 这些参数的影响。 并指出:“生物医学逐渐演变为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然”。
第一节 医学模式
作用、有利: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为医学摆脱宗教神学
的束缚创造了条件,为古代医学知识和
经验的积累、继承和升华提供了基础,
从而使古代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成为可能。
第一节 医学模式
不足点: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 展,其局限必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 在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的支配下,医学发 展的主要动力靠的是经验积累,而忽视 了实验研究的重大作用,导致医学长期 停留在经验积累阶段。
自然统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和整体观念。
第一节 医学模式
如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不但用于观 察自然现象,而且也用于说明人体的生理 病理现象,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治和预后 的判断。 又如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四体液” 病理学说 : 认为有机体的生命取决于4种液体:血、黏 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4种液体平衡,则健康;失衡,则生病。
①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
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③从院内服务扩大到社区服务。
④从医疗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第一节 医学模式
①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如 贯彻“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 适量动力、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又如:实行三级预防——初级预防即病 因预防;二级预防即“三早”(早期发 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即 临床预防,争取使病人病而不残,残而
(biomedical model)
• 18世纪后,人们运用生物与医学联系的观点
认识生命、健康与疾病。在关于健康与疾病 的认识,人们认为健康是宿主(人体)、环 境与病因三者之间动态平衡,这种平衡被破 坏便发生疾病。这种以维持生态平衡的医学 观所形成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医学模式。
第一节 医学模式
作用:生物医学模式从其对人体的健康 和疾病的细节、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来 说,是个巨大的进步,它曾为人类的健 康、生存和繁衍立下了丰功伟绩。只几 十年的工夫,就使急、慢性传染病和寄
人保健上门服务、饮食指导等,使医疗
机构同时也是预防机构、咨询机构和健 康教育机构 。
第一节 医学模式
在医学教育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 模式提供了弥合裂痕、改革医学教育的 契机要建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基础 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有机贯通,
第一节 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医学实 践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既把人看作
“自然人”,又把人看作“社会人”;
既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看作是一种生物
学状态的变化,更看做是心理状态和社
会适应性的变化。
第一节 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将 有助于解决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所难以
一种包容关系和相互补充的关系,而
并不是一种相互排斥的关系。
第一节 医学模式
(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io—psycho —social medical model)
随着对新的医学模式的呼唤,许多学者 相继提出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现代医学模 式,其中以布鲁姆(Blum)的环境健康医 学模式以及拉隆达(Lalonde) 和 德威尔 (Dever)的健康医学模式较具有代表性, 并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完善而形成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到20世纪70年代 它才被人们认识和提出。
第一节 医学模式
(三)机械论医学模式
(mechanistic medical model) 用机械论解释健康与疾病的现象。认为 人体是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并不是什 么特别高贵神秘的东西,人和动物的不 同在于“多了几个弹簧和齿轮”;生命 活动就是机械运动,保护健康就是保护 机器;疾病是机器某部分故障、失灵、 医生的任务就是修补机器。
第一节 医学模式
作用 有利方面:机械论医学摸式对于医 学科学摆脱宗教、经验哲学以及唯物主 义的影响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在机械论 医学模式的影响下,通过实验研究方法, 医学分科有了很大进步,如哈维发现了
血液循环,莫尔干尼创立了病理解剖学,
施来登发现了植物细胞,魏尔啸建立了
细胞病理学。
第一节 医学模式
第一节 医学模式
二、医学模式的演变
1
2 3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机械论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4
5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第一节 医学模式
(一)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spirituslistic medical model)
该模式认为世界上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灵
在支配着人们的健康与疾病。于是产生
不足: 完全用力学尺度来衡量有机的过程,将 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单地有机械原理来解 释,甚至认为思维活动也是一种机械运 动,宣称“大脑似乎在有机地分泌思想, 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从而忽视了 人类机体的生物复杂性和社会复杂性, 导致了对人体观察研究的机械性与片面 性。
第一节 医学模式
(四)生物医学模式
生虫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取
得了以控制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为主的第一次卫生革命的胜利。
第一节 医学模式
不足:生物医学模式强调了人的生物性, 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忽视了病人的心理 和社会因素。 20世纪以来,由于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的 发展及其对医学的渗透,心因性和社会 因素性的疾病显著增加,日前暴露出生 物医学模式的缺陷,从而推动生物医学
第一节 医学模式
背景之一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彼得格勒在
被德国法西斯军队围困的日子里,高血
压病爆发流行。
英国伦敦第遭受一次空袭后就出现大批
消化性溃疡和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第一节 医学模式
这说明了战争恐怖心理所致的疾病。进 一步揭示了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 展上的重要作用。 随着心理学特别是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如著名的白洛第(Brady)对猴子因情 绪紧张而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实验】,大 大推动了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进
不废。
第一节 医学模式
现如,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包括四个 层面: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 愈后防复。与现代疾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相吻合;与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方向相吻 合。与21世纪新医学模式把影响人健康 的诸要素均纳入其研究范畴是互补相成 的。
第一节 医学模式
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要求医 务人员重视心理治疗,掌握心理服务的 基本知识和技能,为病人提供咨询、安 慰和调适等服务。
第一节 医学模式
背景之四 :
我国城市居民主要死因顺位调查亦显示: 这些病与心理紧张、生态失衡、环境污 染、吸毒、酗酒等心理、行为、社会因 素关系极为密切。
至于意外死亡(包括交通事故、暴力 等)、吸毒、饮食不合理、性滥交、家 庭瓦解等则更直接来自心理和社会因素。
第一节 医学模式
为此,1977年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病 学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Engel)在《需
第一节 医学模式
要改变预防保健工作只重视物理、化学、 生物等自然因素的作用,而忽视不良的 心理、行为以及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影 响的认识误区和工作盲区,把预防医学
从生物病因为主的预防保健扩大到生
物—心理—社会综合的预防保健,从而
进一步提高预防保健工作的水平
第一节 医学模式
在卫生服务方面,体现为“四个扩 大”:
第一节 医学模式
特征:
1、医学模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为 它并非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们主观上、 头脑里的一种观念模式或思维方式。但 医学工作者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这种 观念模式来应用他们的经验知识,进行 医学实践活动; 2、一定的医学模式还体现在医学教育、 医学研究、医学管理和医学著作之中。
第一节 医学模式
从院内服务扩大到社区服务。要求医生 从在医院内坐等病人上门求医服务转变 为医生走出医院,深入社区为广大居民 服务。并要求淡化医院一、二、三级划 分的等级观念,实行医疗中心和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相结合,同时大力发展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
第一节 医学模式
从医疗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要求 医疗机构开展心理咨询和行为指导、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