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营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指南

合集下载

美国营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指南

美国营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指南

美国营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美国营养学会(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是一个专门研究和推广营养学知识的组织,其制定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为临床医师和营养师提供了有关患者膳食治疗和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指导方针。

该指南旨在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肠外肠内营养是指通过食管喂养管、胃肠道或静脉输液给予患者适量的营养物质,以满足其身体所需。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医生和营养师合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计划,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免疫力、增强身体功能和促进康复。

首先,该指南强调了临床团队的重要性。

肠外肠内营养治疗需要由医生、营养师、护士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

通过合作配合,充分了解患者的状况,以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计划。

其次,该指南提出了适合患者的不同营养治疗方式。

例如,对于能够通过消化道摄取足够营养的患者,肠内营养可以是口服饮食补充剂或以鼻饲管或PEG管直接输入。

而对于无法消化吸收的患者,应考虑采用肠外营养,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提供营养物质。

此外,指南还针对不同疾病提供了特定的营养治疗建议。

比如,对于癌症患者,应根据其个体情况制定适量的膳食治疗计划,并通过结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来提供额外的营养。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同时监测血糖水平。

此外,该指南提供了营养治疗的评估和监测指标。

通过定期评估患者的体重、血压、血糖、营养素摄入量等指标,可以调整和改进营养治疗计划,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营养支持。

总的来说,在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的指导下,临床医师和营养师能够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然而,需要提醒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在制定营养治疗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和需求,并与多学科团队合作,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重症肠内营养指南解读

重症肠内营养指南解读
• 建议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降低误吸与VAP的风险。对于接受 EN且有气管插管的所有ICU患者,床头应抬高30-45度,每 日2次使用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
D耐受性监测及肠内营养是否充足
• 如何评估ICU患者EN相关性腹泻?
• 建议不要因ICU患者发生腹泻而自动中止EN,而应 继续喂养,同时查找腹泻的病因以确定适当的治 疗。
• 评估工具: 营养风险评分NRS-2002,NUTRIC 评分
营养风险评分NRS-2002
NUTRIC评分量表(无IL-6版)
APACHE Ⅱ评分
SOFA评分
A营养评估
确定成年危重病患者热量需求的最佳方法
如果有条件且不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因素时,建议 应用间接测热法(IC) 确定能量需求。
当没有IC时,建议使用已发表的预测公式或基于 体重的简化公式(25–30 kcal/kg/ day)确定能量需求
间接测热法的基本原理是测定机体在一定时间内的O2耗量和CO2的产生量来推算呼吸商,根据相应 的氧热价间接计算出这段时间内机体的能量消耗。实际应用中,因受试者食用的是混合膳食,此时 呼吸商相应的氧热价(即消耗 1 L O2产生的能量)为 20.2 kJ(4.83 kcal),只要测出一定时间内氧 的消耗量即可计算出受试者在该时间内的产能量。 产能量 = 20.2(kJ / L)× O2(L)
流程
病人能经口进食吗?


胃肠是否有功能?
无 有
消化吸收功能? 是
否 肠道功能问题?(腹泻便秘)



高血糖?


高血脂?


需要限制水的摄入?
经口进食(能摄入80%以上的营养) 肠外营养 预消化配方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实践专家共识重症患者在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存在较高营养风险,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肠内营养(EN),尤其是在24~48h内实施的早期肠内营养(EEN),不仅能够提供营养底物,还能改善肠黏膜屏障及免疫功能,维护肠道的微生态,已越来越被临床接受和应用。

然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EEN的应用时机、启动方式、途径选择及耐受性监测仍存在很多误区,亟须统一与规范。

本共识由来自浙江省的4名执笔专家起草,6名编写工作小组成员查阅文献及整理,并由来自全国的17名重症医学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根据循证医学依据,采用GRADE分级原则为每项共识意见的推荐强度进行计分评价。

综合推荐强度分10个等级,0~9分,0分为不推荐,9分为强力推荐,分数由低到高表示推荐强度逐渐增强。

每条共识意见的推荐强度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经过多轮讨论最终形成24条共识意见。

1 建议对所有重症患者使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危重症患者营养风险评分(NUTRIC评分)进行营养风险评估。

[推荐强度:(8.3±1.0)分]重症患者常合并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应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

研究表明,患者的营养风险越高,从营养支持治疗中获益越大。

在诸多临床筛查评估工具中,NRS 2002和NUTRIC评分已被广泛用于临床[1-3],并受到指南的推荐[4-7]。

将NRS 2002>3分定义为有营养风险,高营养风险为NRS 2002≥5分或NUTRIC评分(不含白细胞介素-6)>5分[1-3,8]。

两项非随机前瞻性研究表明,高营养风险的患者更能从EEN中获益,临床预后比低营养风险者改善,如院内感染率降低、总并发症减少、病死率下降[1,8]。

不断完善上述评分系统,将有利于其在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2 建议排除EN禁忌证后,对重症患者于入住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24~48h内启动EN支持治疗,外科术后患者可提早至24h内。

肠外肠内营养指南汇总1

肠外肠内营养指南汇总1

附录1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6 版)第一章制定指南的“指南”引言制定指南的初级阶段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SPEN)于2004年12月在京成立。

作为一个多学科学术组织,CSPEN的愿景(vision)是倡导循证营养支持的实践,促进我国肠外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具有良好效价比的营养治疗。

编写、制定与推广临床指南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

指南定义为: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在多学科专家、各级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合作下达成的共识。

本指南的宗旨是为临床医师、护理工作者、营养师、药剂师和患者在特定临床条件下,制定和/或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提供帮助,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2005年1月- 9月,是我们分会制定指南的初级阶段。

CSPEN常委们在中华医学会的直接指导下,组织了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学工作者及儿科、外科、内科等多学科专家成立了第一届《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编写委员会。

按照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参比国内国外的临床研究报告,制定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症指南。

在200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的“第一届全国临床营养周”大会上公开征求意见后,又做了大范围的修正和大范围的补充,于当年12月完成了第2005版《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系列一: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虽然该指南范围窄,仅是住院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的内容,但仍然受到业者的重视。

已经先后在《中国临床营养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等三本核心期刊杂志登载。

发表后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也为2006年完善方法学和扩大内容打下了基础。

一、2006年版指南制订过程在2005年适应症指南的基础上,2006年1月CSPEN《肠外和肠内营养临床指南》编委会和支持小组就启动了文献复习工作,在不同场合广泛听取和收集国内同行意见和建议。

专题课件2016年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PSEN危重患者营养指南解读(1)

专题课件2016年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PSEN危重患者营养指南解读(1)

专题课件2016年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PSEN危重患者营养指南解读(1)将分三次推送为大家详细解读2016年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PSEN危重患者营养指南ABC见推送(1)DEFGH见推送(2)其他部分见推送三共性部分:A.营养评定(Nutrition Assessment)B.肠内营养的时机(Initiate EN)C.肠内营养的用法(Dosing of EN)D.肠内营养的用量和耐受性监测(Monitoring Tolerance and Adequacy of EN)E.肠内营养配方的合理选择(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Enteral Formulation)F.辅助疗法(Adjunctive Therapy)G.肠外营养的时机(When to Use PN)H.肠外营养的指征和疗效最大化(When Indicated, Maximize Efficacy of PN)个性部分:I.肺衰竭(Pulmonary Failure)J.肾衰竭(Renal Failure)K.肝衰竭(Hepatic Failure)L.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M.外科各论(Surgical Subsets)N.脓毒症(Sepsis)O.外科大手术后(Postoperative Major Surgery)P.慢性重症患者(Chronically Critically Ill)Q.肥胖重症患者(Obesity in Critical Illness)R.生命终末期的营养疗法(Nutrition Therapy in End-of-Life Situations)。

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手册

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手册

肠外肠内临床营养指南手册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营养科二O一一年六月前言20世纪60年代末,肠外营养(PN)与肠内营养(EN)相继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许多病人得到康复,同时临床营养的输液技术和疾病代谢有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40年来,在营养制剂、输液方法和代谢理论上,都有着迅速的发展、进步,甚至有些概念也在改变。

如在开始阶段提出要给予高热量,应用了Hyperalimenlation一词,经临床实践证明,给予超高热量并不能被机体所接受。

在机体应激状况下,即使是根据测定或计算的热量都难以给予,并且还有加重机体代谢紊乱的可能,从而提出了低热量(hypocaloric)的概念。

其后又发现,长期低热量营养有损于机体的恢复,在应用上要有一定的时限性。

社会的发展是在实践中反复改善而进步的。

医学亦然,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临床营养支持是一门新兴技术,人们对它的认识更是频繁的在更改,逐步深入,不断发展。

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SPEN)制订并发布,是临床营养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包括临床营养医生制订规范化的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治疗方案,对提高临床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功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如有不明之处,请与营养科联系.二O一一年六月目录常用名词定义4第一章成人营养素需要量4一、背景4二、证据5三、推荐意见6第二章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6一、背景6二、证据7三、推荐意见8第三章肠外营养素8第一节氨基酸8一、背景8二、证据9三、推荐意见9第二节脂肪乳9一、背景9二、证据9三、推荐意见11第四章营养支持输注系统11第一节肠内营养管饲途径11一、背景11二、证据12三、推荐意见12第二节肠内营养输注泵(Enteral Feeding Pump)12一、背景12二、证据12三、推荐意见13第三节肠外营养输注途径13一、背景13二、证据13三、推荐意见15第五章疾病营养支持15第一节术后糖电解质输液16一、背景16二、证据16三、推荐意见17第二节围手术期肠外营养17一、背景18二、证据18三、推荐意见19第三节围手术期肠内营养19一、背景19二、证据19三、推荐意见20第四节危重病21一、背景21二、证据21三、推荐意见22第五节成人烧伤22一、背景22二、证据23三、推荐意见23第六节胰腺炎24一、背景24二、证据24三、推荐意见25第七节短肠综合征与胃肠道瘘25一、背景25二、证据25三、推荐意见25第八节炎性肠病25一、背景25二、证据26三、推荐意见26第九节肝脏疾病27一、背景27二、证据27三、推荐意见28第十节肝移植28一、背景28二、证据28三、推荐意见29第十一节心血管疾病30一、背景30二、证据30三、推荐意见30第十二节神经系统疾病与营养支持30一、背景30二、证据30三、推荐意见32第十三节糖尿病33一、背景33二、证据33三、推荐意见33常用名词定义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消化道给以营养素,根据组成不同分为整蛋白型EN、短肽型EN和氨基酸型EN.根据给于EN途径的不同,分为口服和管饲。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与血糖的管理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与血糖的管理

(1)血糖控制的目标
2020年相关指南建议无论有无糖尿病史,应对接受肠
内营养患者做床旁血糖监测。
指南提议: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每4-6H监测一次血糖,
特殊情况下,如持续静脉胰岛素输注等情况下应增加监测
频率。
(1)血糖控制的目标
2020年相关研究,降低了重症患者病死率,同时也
2、选择正确的投给途径 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胃肠功能、肺部误吸风险 经口、鼻胃管、鼻空肠管、鼻十二指肠管 3、选择正确的输注工具及方式 输注工具:静脉输液器、输血器、肠内营 养输注袋、专用的EN输注器
ASPEN指南中禁止使用静脉输液器输注
二、肠内营养的安全输注
输注方式:间歇推注法 间歇滴注法(不能耐受间歇推注) 持续泵注法(耐受性差的危重或 老年患者)
3
16.8-19.9
4
》20
6.5
(2)胰岛素使用方案
第二:血糖监测频率
>16.8或<4.5 4.5-16.8 连续4次8.1-10
30min-1h 2h 4h
(2)胰岛素使用方案
第三: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
血糖水平
增加胰岛素剂量
6-7.9
0
8-9.9
+1
10-11.9
+1.5
12-13.9
二、血糖的管理
(三)合理使用营养泵 对卧床患者进行长期肠内营养支持,采用输注泵辅助肠
内喂养较采用重力滴注肠内喂养显著改善安全性,包括降低 腹泻、呕吐、反流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并且更有效地控 制血糖。
如何安全有效地管理血糖?
(1)血糖控制的目标 (2)胰岛素使用方案 (3)注意影响因素
显著降低了感染、急性肾衰竭透析、输血和危重多发性神经 病的发病率。 推荐强化胰岛素治疗作为重症患者的标准之一。

患者营养评估与支持治疗指南(全文)2009

患者营养评估与支持治疗指南(全文)2009

成年危重患者营养评估与支持治疗指南-2009Guideline for the provision and assessment of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in the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美国危重病医学会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SCCM)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ASPEN)前言指南的局限性实用的指南并非绝对的要求。

指南应用的范围不可能涵盖所有的临床情况;也不能确保对所有患者的预后或生存有益。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做出专业医疗评价,是采用本指南推荐方案的先决条件。

指南提供的基本方案是对最新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其他国家或国际上的指南、专家观点和临床实践等综合提炼结果。

“重症监护单元(ICU)”或“重症”患者并非均质性的患者群体。

本指南依据的许多研究受到样本量、患者多样性、对疾病状态和疾病严重程度界定的不确定性的影响,以及缺乏营养状态的基准线及统计学分析缺陷的限制。

为此,在制定指南时尽量将以上因素考虑在内,对相关陈述进行分级,以反映资料的说服力,指南中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学问题是准确界定所包括的人群。

指南的定期回顾和更新本指南将基于最新的重症监护和营养方面文献和临床实践进行定期的回顾和修订。

目标人群指南主要针对的人群是成人外/内科的重症患者,预计入住ICU的时间大于2~3天者,并不针对那些入住ICU做短期观察、或仅患有较轻代谢应激或外伤性应激的患者。

虽然指南限定的上述人群,但是正如ICU患者的其他诊疗措施一样,营养要求和相关技术仍应因人而异,适应个体情况。

目标读者本指南可供涉及重症疾患营养治疗的所有人员使用,主要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药师、呼吸治疗师和物理治疗师等相关的治疗者。

方法指南所列的推荐方案,由美国肠外和肠外营养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ASPEN)和危重症医学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SCCM)的指南委员会专家合作完成,体现权威的临床实践或具体的措施。

美国营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指南

美国营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指南

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摘自ASPEN “Guideline for the use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in adult and pediatric patients ”前言ASPEN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曾在1993年出版了“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旨在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一个指导性的规范,1999年ASPEN再次组织专家小组对其进行修订,并于今年年初推出了这个2002年修订版本;临床营养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医学的贡献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我国,近些年来临床营养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水平进步也相当快,而目前我们在基层临床仍缺乏一个具有普遍指导能力的应用规范或原则,ASPEN发布的这个“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然而我们仍然非常需要一个针对中国临床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营养应用原则”,希望本文,美国版的“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的摘要译文,为广大中国临床医生提供临床营养的参考指导的同时,能早日呼唤出相应的“中国版本”,以促进我国的临床营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的3个目标:1.必须真实地反映出营养支持在目前临床实践及研究中的最新进展;2.必须为临床医生及专业从事营养支持的医务人员提供表述清晰、具有临床实践依据的建议指导;3.将作为一种工具,为政策制定者、健康卫生机构、保险公司和从事临床营养的专业人员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改善医疗体系及与临床营养支持相关的政策、规定;指导原则所依据的可靠程度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标示在下文的括号内:A. 其可靠性根据前瞻的、随机的研究结果;B. 其可靠性根据设计严谨、非随机的研究结果;C. 其可靠性根据专家观点、大多数编者们的意见;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营养评估营养普查1.凡卧床、医院、家庭或其它场所的所有病人在初次诊察时必须包括整体性的营养普查C;2.健康卫生机构应规定负责营养普查的人员以及具体营养普查应包括哪些内容C;3.营养普查不能只做一次,应定期重复C;营养评估1.当病人经营养普查后被确认处于危险的营养状态时,无论其处于何种监护级别,都应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C;2.当不能直接获得营养评估的结果时,可采用临床方法病史和体检及生化指标来作评估,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营养不良C;3.必须向病人的监护人员提供一个书面的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所作营养评估的目的和采集到的具体数据,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程度的具体级别,和营养监护计划的细节蛋白质、热卡、和微营养素需求量,营养给予的途径,和治疗目标及监护指标等,再加上针对病人特殊性的营养支持指导意见C;营养支持的实施营养支持的适应证1.当病人经口摄食无法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时,就必须进行营养支持B;2.当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时,必须首先考虑采用肠内营养的途径,其次才是肠外营养B;3.在实施营养支持时,当病人的胃肠道丧失功能时或肠内营养因某些原因无法实施时,以及仅通过经口摄食和肠内营养途径,病人仍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时,需要使用肠外营养B;4.当病人无法进食或进食不足以及预计病人无法进食或进食不足的时间达7至14天时,必须开始对病人实施营养支持B;家庭营养支持1.在医院外接受治疗的病人若经口摄食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时,应开展家庭营养支持B;2.开展家庭营养支持时,只要可行就应采用家庭肠内营养的途径B;3.在实施家庭营养支持时,当病人的胃肠道丧失功能或仅通过肠内营养仍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时,需要使用家庭肠外营养B;成人正常营养需求1.决定营养需求,必须针对病人个体的具体情况,以病人机体组成和功能的评估作为基础,根据病人的具体生理情况和病理情况,确定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B;营养支持实施的通路肠道内途径1. 在选择肠内营养进入途径时,必须考虑到病人的胃排空情况、胃肠道解剖特点和吸入的风险性B;2.需要放置鼻肠管时,应首先尝试利用病人胃肠道自身蠕动置管或其它床边置管技术,当不成功时,可采用荧光镜或内窥镜引导的技术A;3.鼻胃管或鼻肠管置管结束后,必须经X线透视确认喂养管末端到达正确位置B;4.营养液开始输注后必须定时检查胃潴留量,当连续两次的检查结果超过200毫升时,应暂停输注A;5.在持续管饲输注的每4小时,每次间歇输注的前后,以及每次通过喂养管给药的前后,应常规用20至30毫升温开水冲洗喂养管道A;6.针对肠内营养的定购、使用流程和监控,应制定一个标准化的方案B;肠外途径1.输注肠外营养的管道的末端位置应放置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A;2.置管后应通过胸部X线透视检查,除非经介入性放射技术在颈静脉或上肢静脉内置管B;3.通过中心静脉插管时,应采取全方位屏障预防措施B;4.插管前应使用氯乙酰胺对皮肤消毒B;5.输注药物或取血样前应对导管接口和取样端口进行消毒C;6.中心管道不能通过引导钢丝常规进行置换A;7.在高危病人中和高危情况下,建议使用抗菌导管B;8.对需要长期置管的病人应给予小剂量抗凝血治疗B;9.对接受肠外营养的病人,应有专门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注设备进行护理B;营养支持效果的监测1.在营养支持开始前的营养评估中必须列出营养支持的目标,包括营养状况和病人转归C;2.在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营养状况及病人转归的各项指标必须连续地得到检测B;3.必须对营养状况及病人转归的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和营养支持目标进行阶段性比较,以监测治疗的效果C;并发症的监控1.有“再喂食综合征”风险的营养不良病人,在刚开始实施营养支持时,应密切监测其血清磷、镁、钾和葡萄糖浓度等指标B;2.糖尿病病人和有葡萄糖不耐受风险因素的病人,在刚开始实施营养支持时,葡萄糖的输注速率应缓慢,并密切监测其血糖和尿糖水平C;3.在刚开始实施营养支持时,以及胰岛素用量作了调整时,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直至指标达到稳定B;4.在刚开始实施营养支持时,必须密切监测血清电解质钠、钾、氯和碳酸氢等水平,直至指标达到稳定B;5.接受静脉输注脂肪乳剂的病人,当调整用量时,必须监测血清甘油三酯浓度,直至指标达到稳定C;6.必须对接受肠外营养的病人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A;7.对于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病人,必须一开始就进行骨密度测量,并作定期随访C;8.如果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有高度的吸入风险,必须考虑将喂养管头端送达幽门以下的部位C;药物-营养素的相互作用药物-营养素的相互作用1.接受营养支持的病人所使用的所有治疗药物,应经过核对,评估其可能对病人营养及代谢状况带来的潜在性影响B;2.与肠内营养相同路径给予的药物治疗,应定期检查,以避免可能的不相容性B;3.当需要经肠内营养喂养管给予治疗药物时,必须在给药的前后冲洗喂养管B;4.经肠内营养喂养管给药时,应尽可能使用液状药物制剂C;5.接受肠内营养的病人,如果发生腹泻,应检查是否由于应用抗生素所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B;6.已知与肠外营养配伍禁忌的药物,应避免和肠外营养一起输注或混合应用A;7.对于某一种药物,如果缺乏资料表明它和正在实施的营养支持的配方是否有配伍禁忌,该药物应与营养支持的输注分开进行B;8.肠外营养输注前配制时应检查配方是否受污染,变色,颗粒形成等情况B;生命不同阶段及不同代谢状况下的营养支持老年人1.老年病人年龄超过65岁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对老年人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必须使用针对其特殊年龄和生活方式的参数C;3.对所有接受药物治疗的老年病人都必须进行是否存在药物-营养素相互作用可能性的评估B;4.对老年病人的饮食规划或营养支持的处方时,必须考虑到在这一年龄阶段对营养素需求量发生变化的因素B;糖尿病1.糖尿病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A;2.无论是卧床的还是普通的糖尿病病人,都应对其血糖进行严格的控制,以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A;3.住院的糖尿病病人,血糖应控制在100至200mg/dL范围内A;4.针对糖尿病病人的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配方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应根据病人情况作调整,并且要避免热卡输入过高B;5.添加了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配方对控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波动具有一定的作用B;伦理和法律相关问题1.从法律和伦理角度而言,营养支持应看作为一种医学治疗A;2.病人的监护人员必须熟悉当前营养支持带来的益处及负担等情况C;3.在发生严重的或致命的事故、疾病后,应鼓励病人,并由亲人与之进行很好的感情沟通C;4.成年病人或他们的合法代理人具有接受或拒绝营养支持的权利A;5.在提供营养支持治疗之前,必须将其益处和负担以及实施营养支持的相应措施等情况都作为需要考虑的因素B;6.医疗机构必须给病人提供暂停或中止营养支持的有关规定,并与病人很好地沟通,以帮助病人自己作出有关决定A;针对疾病的营养支持指导心脏科疾病1.心源性恶病质或心肺短路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心脏病人中,除非手术后并发症无法应用肠内营养的情况下,才考虑用肠外营养C;3.在心脏手术病人中,肠内营养应在病人的血液动力学稳定后再施行C;肺部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对于肺部疾患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能量的摄入量应不高于正常量B;3.对于肺部疾患的病人,不必常规调整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成份B;4.对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提供含有n-3脂肪酸的肠内营养配方,可能是有益的B;5.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血液动力学状态需要控制液体摄入时,必须使用液量限制的营养配方B;6.对肺部疾患的病人,应密切监测血清磷的水平B;肝脏疾病1.肝脏疾患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对肝脏疾患的病人进行的营养评估,必须包括对微营养素缺乏的监测,其中有维生素A、D、E、K和锌B;3.有肝硬变的病人,应将其热量摄入分为每天4至6次进食,其中包括一次在夜间应用B;4.有明显肝性脑病的病人,急症处理时必须限制蛋白质的摄入A;5.肝脏疾患病人不能长期限制其蛋白质摄入量B;6.使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饮食与特别营养支持的适应证仅仅局限于经药物治疗无疗效的慢性肝性脑病B;7.肝癌伴有肝硬变病人行肝切除手术在围手术期必须进行营养支持A;胰腺炎1.胰腺炎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对轻、中度急性胰腺炎的病人不需要常规实施营养支持B;3.对急、慢性胰腺炎,预期经口摄入不足超过5至7天的病人,为预防或治疗营养不良,必须开展营养支持B;4.胰腺炎病人实施营养支持时应首先考虑肠内营养的途径通过空肠给予低脂肪的水解蛋白配方被证明是安全有益的,其次才是肠外营养A;5.胰腺炎病人需要营养支持时,在肠内营养不能耐受的情况下,可使用肠外营养B;6.静脉脂肪乳剂对胰腺炎病人是安全的,但需监控甘油三酯水平,将其保持在400mg/dL 以下B;短肠综合征1.大段小肠切除的病人及短肠综合征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结肠完整的短肠综合征病人,可给予较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脂肪较低的配方A;3.结肠完整的短肠综合征病人,应给予低草酸盐的饮食A;4.对末端回肠切除长度超过100厘米的病人,应每月定期注射维生素B12A;5.当短肠综合征的病人经口及肠内营养途径不能完全满足营养需求时,应通过肠外营养途径作补充A;炎性肠道疾病1.炎性肠道疾病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克罗恩病病人进行营养支持时必须使用肠内营养B;3.在炎性肠道疾病的病人不能耐受肠内营养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肠外营养B;4.对伴有瘘的克罗恩病病人,为在短时间内让肠道休息,可尝试肠外营养B;5.需要手术治疗的炎性肠道疾病病人,如果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在能安全地推迟手术时间的前提下,应实施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B;6.营养支持和肠道休息不作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主要治疗方案A;实质性器官移植1.器官移植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都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在器官移植的围手术期,病人接受的能量底物应与所有手术后病人的需求相似B;3.在器官移植的围手术期,病人每天应给予至克/公斤体重的蛋白质B;4.实质性器官移植术后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并伴有并发症或不能马上进食时,必须进行营养支持B;5.器官移植后发生的代谢方面和营养方面的并发症,包括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骨质疏松症等,必须通过适当规定饮食及药物来进行治疗C;胃肠道瘘1.肠瘘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肠瘘的病人,经口饮食不能满足营养需求和已发生营养不良,或预期在7至14天及更长的时间内进食不足,可经瘘口远端肠袢实施肠内营养B;3.需要营养支持的肠瘘病人,在开展肠内营养受到限制时,才考虑使用肠外营养C;肾脏疾病1.肾衰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都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受到良好监控的进行性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在未接受透析治疗的情况下,应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天至克/公斤体重A;3.血透或腹透的慢性肾衰病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为至克/公斤体重B;4.持续血液滤过的病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至少为克/公斤体重B;5.接受营养支持的急性肾衰的病人,应给予兼含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平衡液A;6.急性肾衰的病人,在有严重营养不良或处于高分解代谢时,每天蛋白质摄入量应为至克/公斤体重B;7.当胃肠道功能衰竭,或因其它特殊状况使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无法实施时,可考虑经血液透析进行肠外营养C;8.接受透析治疗的病人必须额外补充水溶性维生素A;9.慢性肾衰的病人应严格监控维生素A状况A;神经科疾患1.神经功能损害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中度或重度脑外伤病人应在早期开始营养支持B;3.当需要营养支持时,只要病人能够耐受,就应使用肠内营养C;4.需要营养支持的脑外伤病人,如果经肠内营养的途径不能满足营养需求,可由肠外营养的途径作补充C;5.只要有可能,应使用间接热量测定的方法确定脑外伤病人和脑血管意外病人的营养需求B;6.在经口饮食开始之前应检查病人的吞咽功能,以确定是否安全,是否有吸入的风险B;癌症1.癌症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营养支持不作为癌症手术病人的常规应用A;3.对有中度或重度营养不良的癌症病人,在手术前7至14天实施营养支持可能有益,但评估营养支持的益处时应考虑到营养支持本身以及手术的延迟所带来的潜在性风险A;4.营养支持不作为化疗的常规辅助措施A;5.营养支持在头颈部,腹部或骨盆放疗的病人中不作为常规应用B;6.营养支持适合于接受积极抗癌治疗,并且存在营养不良问题或预期长时间不能消化和/或吸收足够的营养素的病人C;7.晚期癌症病人通常不建议采用营养支持作为姑息治疗B;造血细胞移植1.接受常规造血细胞移植,采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应用肠外营养时,在干细胞植入的相关毒性消失后,应停止肠外营养A;3.植入后胃肠道功能已恢复,如果病人经口摄食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则必须使用肠内营养B;4.接受造血细胞移植的病人,不能使用药物剂量的谷氨酰胺A;5.当病人在免疫适应阶段时,应按照有关饮食咨询,区别对其有危险的及安全的食物B;6.造血细胞移植后发生中度至重度移植物排斥宿主疾病的病人,如果经口摄食不足,应给予营养支持C;HIV/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1.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对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的病人进行营养评估时应包括对人体瘦体群的定量测定,可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或生物电阻抗分析法B;3.艾滋病消耗综合征的病人必须接受针对艾滋病消耗综合征的治疗,包括合成代谢药物和/或抗阻训练,性机能减退的男性应用睾酮,以及食欲减退的病人应用食欲刺激药物等A;4.营养支持在艾滋病消耗综合征中能起的作用很有限,当正在接受积极的疾病针对性治疗的病人,经口摄食不能满足营养需求时,可进行营养支持B;烧伤1.二度或三度烧伤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针对急症烧伤病人出现高代谢反应,应给予足够的能量供应A;3.只要可能,应采用间接热量测定方法测定烧伤病人的能量需求B;4.严重烧伤病人要求增加蛋白质的摄入直至主要伤口部位痊愈A;5.在烧伤病人中常规加用特殊营养素和合成代谢药物,无明显效果,包括精氨酸、谷氨酰胺、n-3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抗氧化剂、生长激素等B;6.需要营养支持的烧伤病人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其次为肠外营养A;7.中度/重度烧伤后,应立即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越早越好A;8.需要营养支持的烧伤病人,如果存在肠内营养的禁忌,或在4至5天内肠内营养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则需要考虑补充肠外营养B;创伤1.创伤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针对创伤病人出现高代谢反应,应给予足够的能量供应A;3.严重创伤病人要求增加蛋白质的摄入直至主要伤口部位痊愈A;4.在创伤病人中常规加用特殊营养素和合成代谢药物,无明显效果,包括如精氨酸、谷氨酰胺、n-3脂肪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抗氧化剂、生长激素等B;5.需要营养支持的创伤病人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其次为肠外营养A;6.中度/重度创伤后,应立即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越早越好A;7.需要营养支持的创伤病人,如果存在肠内营养的禁忌,或在4至5天内肠内营养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则需要考虑补充肠外营养B;重症疾病1.重症疾病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重症疾病的病人,预期经口摄食不能满足营养需求的时间长达5至10天时,必须给予营养支持B;3.需要营养支持的重症病人,应首先考虑肠内营养途径B;4.当肠内营养不能实施时,可考虑使用肠外营养C;孕吐1.怀孕妇女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妊娠呕吐经非侵入性治疗,不能获得合适的体重增加,应给予营养支持B;3.应用营养支持时,以等渗的肠内营养液缓慢持续输注,可减少恶心、呕吐,给予适当的热量B;4.当不能耐受肠内营养时,应给予肠外营养B;5.有营养不良的孕吐妇女在给予营养支持时,应补充维生素B1,监测再喂食综合征的发生B;精神疾病及摄食障碍1.所有的神经性厌食症病人都存在营养不良,必须经过正规的营养评估并实施在这之后的制定的营养支持计划B;2.当神经性厌食症病人有严重的营养不良最近体重减轻超过30%或体重低于理想体重的65%,且不能或不愿通过进食获得足够的营养时,必须给予营养支持B;3.神经性厌食症的病人开始营养支持时,应密切注意监控其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情况,以避免再喂食综合征造成的后遗症A;围手术期营养支持1.中度或重度营养不良的病人接受胃肠道大手术前,若手术能被安全地推迟,则必须接受7至14天时间的营养支持A;2.接受胃肠道手术的病人手术后,肠外营养不作为常规应用A;3.手术后病人,预期7至10天不能经口摄食满足其营养需求时,必须进行手术后营养支持,营养支持途径应首选肠内营养B;。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指南提出的问题及推荐意见问题1: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推荐意见1:住院患者均应进行营养筛查;对于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应进行营养评估。

门诊有明显摄入不足和体重下降等情况者,也应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证据B,强推荐,100.0%)。

营养不良是指由于摄入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能量或营养素缺乏的状态,进而导致人体组分改变,生理功能和精神状态下降,有可能导致不良临床结局。

住院患者常发生营养不良,近年来国内多中心调查研究显示,住院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4.67%~31.02%,其发生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和手术因素等有关;营养不良也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主要因素,包括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等。

通过对近年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达49.11%,合并营养不良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是营养良好患者的10倍。

多项研究证实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其预后,如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用等。

首次营养筛查应当在患者入院后24 h内与问诊、体格检查等同时进行。

经筛查存在营养风险的应及时进行营养评估。

营养筛查和评估应由有相关执业资质并经过相关培训的医务人员完成,并及时将结果规范记录在病案首页上;经筛查暂无营养风险者,若住院时间较长,建议1周后再次筛查。

对于门诊患者,若伴有严重疾病或存在明显摄入不足或体重下降者,也应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

尽管已有多种营养筛查工具应用于临床和医疗机构,但其各有所长,其筛查的信度和效度受人种、生活习惯、身体组成、年龄及合并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但尚无适合所有患者的营养筛查工具。

问题2:何种营养筛查方法适用于成人患者?推荐意见2: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可用于成人患者;住院、门诊、社区居家及医养机构的成人群体可用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及营养不良通用筛查工具(MUST)等进行营养筛查(证据A,弱推荐,99.3%)。

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指南【2016】2016年1月16日,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与危重病医学学会联合发布新版《成人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之提供与评估指南》,该指南将在2月份《肠外肠内营养杂志》与《CCM》杂志联合发表。

该指南针对多种成人危重病提供了全方位的营养推荐意见.A营养评估A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所有入ICU的患者,如果预期自主摄食不足时,进行营养风险的评估(例如NRS-2002,NUTRIC评分)。

营养风险高的患者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最大。

A2——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营养评估包括对基础疾病,胃肠道功能,反流误吸风险的评估。

我们建议不要使用传统的营养指标或者替代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在重症监护中没有得到验证。

A3a-我们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以及没有其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间接测热法估计热量的需求。

A3b—根据专家共识,如果无法测定间接热需,我们建议使用发表的预测公式或者简单的基于体重的公式(25—30kcal/kg/天)来估计热量需求。

A4--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蛋白的摄入量进行连续评估。

B启动肠内营养B1——我们推荐危重症患者如果无法保证自主摄入,于24—48h内启动肠内营养。

B2-—对于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相对肠外营养我们建议使用肠内营养。

B3——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大多数的内科危重症与外科危重症患者,尽管在启动肠内营养时,需要对胃肠道蠕动功能进行评估,但并不要求有明显的胃肠道收缩性。

B4a-对于反流误吸高风险患者或者对经胃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我们推荐营养管路尽量放置于下段胃肠道。

B4b-根据专家共识,对于大多数危重症患者,是可以接受经胃肠内营养的。

B5-—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血流动力学受影响或者不稳定的患者,暂停肠内营养,直到患者充分复苏或者稳定。

对于处于血管活性药物撤除过程中的危重症患者,启动或者再启动肠内营养需要谨慎。

C肠内营养量C1--根据专家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营养风险低,基础营养状态正常以及疾病严重程度轻(例如,NRS-2002≤3或者NUTRIC评分≤5),同时无法保证自主摄食的患者,在入住ICU7天以内不需要特殊的营养治疗。

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临床指南:成人的营养筛查、评定与干预

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临床指南:成人的营养筛查、评定与干预

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临床指南:成人的营养筛查、评定与干预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2011 Jan;35(1):16-24.A.S.P.E.N. Clinical Guidelines: Nutrition Screening,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in Adults.Mueller C, Compher C, Ellen DM;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A.S.P.E.N.) Board of Directors.对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筛查、评定与干预,是营养诊疗的关键步骤(图1)。

“营养筛查”被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定义为“判断个体是否已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的风险,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详细的营养评定[1]”。

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规定急症监护中心在收治患者后24小时内进行营养筛查[2]。

营养评定的目的是判断确有营养风险,或明显存在营养不良。

营养评定可提供改善营养状况的建议(例如:某些干预——膳食调整,肠内或肠外营养,或进一步医学评定)或再筛查的建议[3-5]。

“营养评定”被ASPEN定义为“使用以下组合诊断营养问题的全面方法:病史、营养史、用药史,体检、人体测量学方法、实验室数据”[1]。

营养评定提供营养干预的基础。

实际上,这些定义被联合委员会作为筛查工具,用来确定是否需要根据评定获得额外信息以提供干预[2]。

由营养支持临床医生进行的营养评定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包括取得饮食史、病史、目前临床状况、人体测量数据、实验室数据、物理评估信息、日常功能和经济信息,估计营养需求,并在通常情况下,选择治疗方案。

临床技能、资源可用性和配置决定了实施临床营养评定的具体方法[6,7]。

循证《临床指南》对特定疾病和情况可能确定适合这些条件的评定参数。

肠外营养规范配制及合理使用

肠外营养规范配制及合理使用

5.并发症及处理
(1)静脉炎:是静脉给药常见的并发症。
①临床表现:a.尿部感染型。给药当时无丌良感觉,24-48h 针眼尿部
发红、疼痛、肿胀,如丌及时处理,针眼处有炎性出血,甚至逐渐形成脓肿。 b.红肿型。静脉穿刺周围出现红肿,沿静脉走吐发红、触痛或明显烧灼感, 如丌及时处理可发展为硬结型。c.硬结型。静脉穿刺处节段疼痛、触痛、变 硬、摸乊呈条索状,说明血管组织广泛受累。d.全身型感染。静脉炎处理丌 当或处理丌及时,可导致败血症。
②预防及处理:a.一旦出现药物外渗、尿部疼痛,应立即停
止注射,如渗出范围小,可用 50%硫酸镁溶液湿敷,以减轻疼痛 ;b.严禁热敷,随时观察尿部变化;皮肤呈暗红色或紫红色时 ,除停止注射外,应立即使用相应的药物进行环行封闭;d.抬 高患侧肢体;e.如出现创面,再做相应处理。
谢谢大家
②预防及处理:a.正确判断,确认针头在静脉内方
可给药;b.立即停止给药;c.尿部热敷,使血管扩张 ,利亍吸收;d.患者感到尿部疼痛,应仔细检查针头 是否脱出,即使有回血,也应更换穿刺部位。
(3)药物外渗
①临床表现:a.注射部位剧痛、肿胀(严重休兊或伴有周围神经病变
者可无疼痛);b.24-48h,尿部皮肤出现水疱,初呈红色、暗红色,继而 出现暗紫色,肢体肿胀明显,肢端小动脉搏动消失;c.2 周后水肿消退,尿 部皮肤有结痂形成,不正常皮肤有明显界限,而皮下脂肪受累范围较结痂为大 ;d.痂除去后创面呈溃疡状,长期难以愈吅。
、多发性创伤等; ④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 ⑤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
衰竭等; ⑥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吃丌下、吸收丌了、营养丌良、呕吏、胃肠道疾病等
肠外营养禁忌证

营养筛查、评定与干预是成人营养诊疗的关键步骤: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2011年临床指南

营养筛查、评定与干预是成人营养诊疗的关键步骤: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2011年临床指南

营养筛查、评定与干预是成人营养诊疗的关键步骤:美国肠外
肠内营养学会(ASPEN)2011年临床指南
张颐;蒋朱明
【期刊名称】《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年(卷),期】2012(020)005
【总页数】8页(P261-268)
【作者】张颐;蒋朱明
【作者单位】200070上海,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网站编辑部;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营养风险-营养不足-支持-结局-成本/效果(NUSOC)多中心分享数据库》协作组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系列一——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草案)
2.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重症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简介
3.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联合主办中国香港营养师协会(HKDA)协办“2005临床营养周”的通知
4.2012南方国际肠外肠内营养论坛(SISPEN) 第四届广东省肠外肠内营养学术会议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青年专家演讲比赛会议通知
5.2013年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年会暨规范化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学习班会议通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摘自ASPEN “Guideline for the use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in adult and pediatric patients ”)前言ASPEN(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曾在1993年出版了“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旨在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一个指导性的规范,1999年ASPEN再次组织专家小组对其进行修订,并于今年年初推出了这个2002年修订版本。

临床营养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医学的贡献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我国,近些年来临床营养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水平进步也相当快,而目前我们在基层临床仍缺乏一个具有普遍指导能力的应用规范或原则,ASPEN发布的这个“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然而我们仍然非常需要一个针对中国临床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营养应用原则”,希望本文,美国版的“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的摘要译文,为广大中国临床医生提供临床营养的参考指导的同时,能早日呼唤出相应的“中国版本”,以促进我国的临床营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的3个目标:1.必须真实地反映出营养支持在目前临床实践及研究中的最新进展;2.必须为临床医生及专业从事营养支持的医务人员提供表述清晰、具有临床实践依据的建议指导;3.将作为一种工具,为政策制定者、健康卫生机构、保险公司和从事临床营养的专业人员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改善医疗体系及与临床营养支持相关的政策、规定。

指导原则所依据的可靠程度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标示在下文的括号内):A. 其可靠性根据前瞻的、随机的研究结果;B. 其可靠性根据设计严谨、非随机的研究结果;C. 其可靠性根据专家观点、大多数编者们的意见。

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营养评估营养普查1.凡卧床、医院、家庭或其它场所的所有病人在初次诊察时必须包括整体性的营养普查(C);2.健康卫生机构应规定负责营养普查的人员以及具体营养普查应包括哪些内容(C);3.营养普查不能只做一次,应定期重复(C)。

营养评估1.当病人经营养普查后被确认处于危险的营养状态时,无论其处于何种监护级别,都应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C);2.当不能直接获得营养评估的结果时,可采用临床方法(病史和体检)及生化指标来作评估,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营养不良(C);3.必须向病人的监护人员提供一个书面的总结报告,内容包括:所作营养评估的目的和采集到的具体数据,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程度的具体级别,和营养监护计划的细节(蛋白质、热卡、和微营养素需求量,营养给予的途径,和治疗目标及监护指标等),再加上针对病人特殊性的营养支持指导意见(C)。

营养支持的实施营养支持的适应证1.当病人经口摄食无法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时,就必须进行营养支持(B);2.当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时,必须首先考虑采用肠内营养的途径,其次才是肠外营养(B);3.在实施营养支持时,当病人的胃肠道丧失功能时或肠内营养因某些原因无法实施时,以及仅通过经口摄食和肠内营养途径,病人仍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时,需要使用肠外营养(B);4.当病人无法进食或进食不足以及预计病人无法进食或进食不足的时间达7至14天时,必须开始对病人实施营养支持(B)。

家庭营养支持1.在医院外接受治疗的病人若经口摄食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时,应开展家庭营养支持(B);2.开展家庭营养支持时,只要可行就应采用家庭肠内营养的途径(B);3.在实施家庭营养支持时,当病人的胃肠道丧失功能或仅通过肠内营养仍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时,需要使用家庭肠外营养(B)。

成人正常营养需求1.决定营养需求,必须针对病人个体的具体情况,以病人机体组成和功能的评估作为基础,根据病人的具体生理情况和病理情况,确定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B)。

营养支持实施的通路肠道内途径1. 在选择肠内营养进入途径时,必须考虑到病人的胃排空情况、胃肠道解剖特点和吸入的风险性(B);2.需要放置鼻肠管时,应首先尝试利用病人胃肠道自身蠕动置管或其它床边置管技术,当不成功时,可采用荧光镜或内窥镜引导的技术(A);3.鼻胃管或鼻肠管置管结束后,必须经X线透视确认喂养管末端到达正确位置(B);4.营养液开始输注后必须定时检查胃潴留量,当连续两次的检查结果超过200毫升时,应暂停输注(A);5.在持续管饲输注的每4小时,每次间歇输注的前后,以及每次通过喂养管给药的前后,应常规用20至30毫升温开水冲洗喂养管道(A);6.针对肠内营养的定购、使用流程和监控,应制定一个标准化的方案(B)。

肠外途径1.输注肠外营养的管道的末端位置应放置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A);2.置管后应通过胸部X线透视检查,除非经介入性放射技术在颈静脉或上肢静脉内置管(B);3.通过中心静脉插管时,应采取全方位屏障预防措施(B);4.插管前应使用氯乙酰胺对皮肤消毒(B);5.输注药物或取血样前应对导管接口和取样端口进行消毒(C);6.中心管道不能通过引导钢丝常规进行置换(A);7.在高危病人中和高危情况下,建议使用抗菌导管(B);8.对需要长期置管的病人应给予小剂量抗凝血治疗(B);9.对接受肠外营养的病人,应有专门护理人员对静脉输注设备进行护理(B)。

营养支持效果的监测1.在营养支持开始前的营养评估中必须列出营养支持的目标,包括营养状况和病人转归(C);2.在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营养状况及病人转归的各项指标必须连续地得到检测(B);3.必须对营养状况及病人转归的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和营养支持目标进行阶段性比较,以监测治疗的效果(C)。

并发症的监控1.有“再喂食综合征”风险的营养不良病人,在刚开始实施营养支持时,应密切监测其血清磷、镁、钾和葡萄糖浓度等指标(B);2.糖尿病病人和有葡萄糖不耐受风险因素的病人,在刚开始实施营养支持时,葡萄糖的输注速率应缓慢,并密切监测其血糖和尿糖水平(C);3.在刚开始实施营养支持时,以及胰岛素用量作了调整时,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直至指标达到稳定(B);4.在刚开始实施营养支持时,必须密切监测血清电解质(钠、钾、氯和碳酸氢等)水平,直至指标达到稳定(B);5.接受静脉输注脂肪乳剂的病人,当调整用量时,必须监测血清甘油三酯浓度,直至指标达到稳定(C);6.必须对接受肠外营养的病人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A);7.对于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病人,必须一开始就进行骨密度测量,并作定期随访(C);8.如果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有高度的吸入风险,必须考虑将喂养管头端送达幽门以下的部位(C)。

药物-营养素的相互作用药物-营养素的相互作用1.接受营养支持的病人所使用的所有治疗药物,应经过核对,评估其可能对病人营养及代谢状况带来的潜在性影响(B);2.与肠内营养相同路径给予的药物治疗,应定期检查,以避免可能的不相容性(B);3.当需要经肠内营养喂养管给予治疗药物时,必须在给药的前后冲洗喂养管(B);4.经肠内营养喂养管给药时,应尽可能使用液状药物制剂(C);5.接受肠内营养的病人,如果发生腹泻,应检查是否由于应用抗生素所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B);6.已知与肠外营养配伍禁忌的药物,应避免和肠外营养一起输注或混合应用(A);7.对于某一种药物,如果缺乏资料表明它和正在实施的营养支持的配方是否有配伍禁忌,该药物应与营养支持的输注分开进行(B);8.肠外营养输注前配制时应检查配方是否受污染,变色,颗粒形成等情况(B)。

生命不同阶段及不同代谢状况下的营养支持老年人1.老年病人(年龄超过65岁)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对老年人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必须使用针对其特殊年龄和生活方式的参数(C);3.对所有接受药物治疗的老年病人都必须进行是否存在药物-营养素相互作用可能性的评估(B);4.对老年病人的饮食规划或营养支持的处方时,必须考虑到在这一年龄阶段对营养素需求量发生变化的因素(B)。

糖尿病1.糖尿病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A);2.无论是卧床的还是普通的糖尿病病人,都应对其血糖进行严格的控制,以降低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A);3.住院的糖尿病病人,血糖应控制在100至200mg/dL范围内(A);4.针对糖尿病病人的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配方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应根据病人情况作调整,并且要避免热卡输入过高(B);5.添加了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配方对控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波动具有一定的作用(B)。

伦理和法律相关问题1.从法律和伦理角度而言,营养支持应看作为一种医学治疗(A);2.病人的监护人员必须熟悉当前营养支持带来的益处及负担等情况(C);3.在发生严重的或致命的事故、疾病后,应鼓励病人,并由亲人与之进行很好的感情沟通(C);4.成年病人或他们的合法代理人具有接受或拒绝营养支持的权利(A);5.在提供营养支持治疗之前,必须将其益处和负担以及实施营养支持的相应措施等情况都作为需要考虑的因素(B);6.医疗机构必须给病人提供暂停或中止营养支持的有关规定,并与病人很好地沟通,以帮助病人自己作出有关决定(A)。

针对疾病的营养支持指导心脏科疾病1.心源性恶病质或心肺短路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心脏病人中,除非手术后并发症无法应用肠内营养的情况下,才考虑用肠外营养(C);3.在心脏手术病人中,肠内营养应在病人的血液动力学稳定后再施行(C)。

肺部疾病1.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对于肺部疾患和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能量的摄入量应不高于正常量(B);3.对于肺部疾患的病人,不必常规调整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成份(B);4.对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提供含有n-3脂肪酸的肠内营养配方,可能是有益的(B);5.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血液动力学状态需要控制液体摄入时,必须使用液量限制的营养配方(B);6.对肺部疾患的病人,应密切监测血清磷的水平(B)。

肝脏疾病1.肝脏疾患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必须通过营养监测来判定是否需要对其进行正规的营养评估及制定营养支持计划(B);2.对肝脏疾患的病人进行的营养评估,必须包括对微营养素缺乏的监测,其中有维生素A、D、E、K和锌(B);3.有肝硬变的病人,应将其热量摄入分为每天4至6次进食,其中包括一次在夜间应用(B);4.有明显肝性脑病的病人,急症处理时必须限制蛋白质的摄入(A);5.肝脏疾患病人不能长期限制其蛋白质摄入量(B);6.使用富含支链氨基酸的饮食与特别营养支持的适应证仅仅局限于经药物治疗无疗效的慢性肝性脑病(B);7.肝癌伴有肝硬变病人行肝切除手术在围手术期必须进行营养支持(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