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改革及发展
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与改革
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 为重点 ,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 中属 实现制下 ,对 当期 已经发生 ,但 尚未用 现金支付 的政府债 券 、 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 门、行政单位 、非营利组织预算资 社会保障基金缺 口、政府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产生的或有 负债
金运动过程和结果 的会计体中并不直接 体现 出来 , 大了政府 夸 真正可支配的财政资源 ,使政府的风险意识 淡化 , 财政 的持 对
我 国现行预算 会计 包括 财政 总预算会计 、行政单位会计 和 续性发展带来隐患 。其次 ,收付 实现制 的预算会计造 成在 同一
事业 单 位 会 计 。从 预算 会 计 的适 用 范 围看 ,相 当于 国外 的 政府 会计期间权力和责任的不 匹配 ,从 而不能客观、公正、全面地
会计 。预算 会计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核算 考核各届政府的实际绩效。 第 二 ,无 法 全 面 体 现 政府 的资 产 状 况 。 目前 的 预算 会 计 制 内容不同。政府与非 营利组织会计核算 、监督预算为基础 ,以 预算收支为主要核算 内容;第二 ,组织 目标不 同。预算 会计 提 度 中,总预算会计不核算 和反 映政府 固定资产 ,行政 、事业单 供公共物品 ,具有非营利性 ;第三 ,核算 原则不同。政府与非 位会计虽然对 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 ,但在财政预 、决算报表
体制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的深入进行 ,预算 会计 制度的诸 多问
题 和 局限 性 逐渐 产 生 和 显现 出来 。
( 一)预算会计的主要作用
会计 是以提供财务信息 为主的经济信息 系统 ,按其核算 、 监督的对象及适应范围划分 ,会计可分为企业 会计 和预算会计
( 二)我国预算会计体系 目前存在的问题 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制度对加强我国各级政府 、行政事
改革预算会计,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
21 0 0年 1 月 1 Nv00 o. 1 2
改革预算会计 , 构建有 中国特 色的政府会计
王 丽 芳
(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 西宁 8 00 ) 10 8
摘 要 : 国的预 算会计制度建立于上世 纪五 十年代 , 19 年进行 了较大幅度的改革 , 我 在 97 形成 了现行 的预算会计体 系。进 入本世
单位下达年度预算指标及审批预行 政府 采 购后 , 资金 将 直 接 拨付
给商 品或劳务供应商。在资金拨付前将始终保留
在 中国人 民银行 的国库单一账户上 , 由财政直接 管理 。所以, 实行 国库单一账户之后 , 由于行政单
作者简介 : 丽芳( 99 , , 王 16 一)女 汉族, 南辉县人 。青海师范大学法商学院副教授。研 究方向 : 河 财务会计。
体制下建立起来 的预算会计模式 。随着经济体制
改革和财政管理改革 的深入 , 多问题和局 限性 许 逐渐显现出来。在新的经济和会计环境下 , 改革 预算会计 ,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 已势在必 行。 二、 新的预算会计环境分析
( ) 府 改革 与政府 职 能转换 一 政
收稿 日期 :0 0 0 ~1 21— 4 6
对 预算 会计 制 度进 行 了较 大 幅度 的改 革 , 布 了 颁
政府 的职责和权限。为了实现政府职能的转换 , 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政府信息系统 , 在整个信息
系统 中, 政府会计信息是最基础 的组成部分 。那 么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 , 的政府会计信息系统 新 的重新构建是非常必要的。新的政府会计信息系 统既要有助于提高政府信息 的透 明度 , 又要能有
的深入 ,我 国开始 了政府 体制和职能转换 的过
论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研究[论文]
论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研究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财政管理体制的深入改革,以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成立,无论是预算编制还是执行等诸多的环节阶段的管理制度均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预算会计所处的运行环境也随之巨变,这样一来,就使得现行预算会计实际中存在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健全。
本文首先指出了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制定了有效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预算会计问题改革措施当前时期,在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的环境下,现行预算会计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的需求不相适应,所以,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的预算会计体系,深入研究会计理论,确保政府部门会计信息体系的健全性,这已经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中存在的问题1.1现行预算会计核算范围涉及不广当前,包含在预算会计中的特定项目、不在职能活动范畴内的部分事项及会计核算的范围与主体,均未实施统一核算,具体开展的是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社会保险基金的核算等等。
关于每年的基本建设,预算会计实际中主要是在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新增的基础建设投资的存量与增量、过去发展中而产生的国家资产基础上来明确国家的固定资产存量,预算会计中的核算工作涉及范围不广,缺乏完善性。
当国家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进力度后,在社保、养老、生育等这几方面主要是政府部门合理运用相关的法律形式而进行托管的基金。
不过,将其归列到政府部门会计核算范畴内更为科学合理。
1.2收付实现制对信息质量造成了影响在当前实施的会计制度中,只有事业单位的经营业业务没有实施收付实现制,其他的都相继运用该制。
在收付实现制下,所提供的全部都是和现金交易息息相关的信息,而在非现金交易方面,没有作详细的记录,同时,对资本资产及其折旧也没有及时准确的确认。
采用这一记账方式有很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未将非现金的实际收支情况纳入相关账簿中,对于运营业绩难以全面的反映,致使宏观经济决策及其正常有序运行间出现了错误的导向,给政府部门的财政风险防范以及化解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第三章 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中的预算会计制度
第三章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中的 预算会计制度
第三章 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中的 预算会计制度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政府采购改革中的预算会计制度 第三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中的预算会计制度 第四节 部门预算改革中的预算会计制度
第一节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 建立和发展
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的变化 (1)增设“财政拨款结转”和“财政拨款结余”两个净资产类一级 会计科目。 (2)对“事业结余”科目核算内容进行了调 (3)对“财政补助收入”科目相关明细科目的设置进行了调整。 (4)对“事业支出”科目相关明细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了调整。 (5)要求事业单位建立预付账款备查簿,详细登记使用财政拨 款支付的预付账款以及其中使用当年财政拨款支付的预付账 款。
四、政府采购改革后的预算会计制度变化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内容的变化
1.将预算外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划入政府采购资金专 户的核算。 2. 出现了无财政拨款流入的财政经费确认和无财政拨 款流出的支出确认的收支的核算。 3.收到政府采购节约资金的核算。
第三节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中的预算会计制度
我国的预算会计历史悠久,公元前11世纪西周就有“官计 ”、汉朝至清朝均有“国计”。 “官计”和“国计”均称为“官厅会 计”,相当于近代的预算会计。 中国的预算会计最初是建国初期从前苏联引进的,经过半 个多世纪的历次修订和改革,形成了现行的预算会计体系。预 算会计的名称从建国初一直沿用到现在,其显著的特点是:能 够体现会计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密切联系,经过几十年的运作, 也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
四、预算外资金管理
(一)预算外资金的概念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 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 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 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 种财政性资金。
试论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及改革
试论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及改革作者:吴晓榕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08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设计的预算管理模式已开始逐步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的管理制度也随之改变,预算会计的客体运行环境同时发生着变化,这就迫切需要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关键词:预算会计;财务报告;会计核算中图分类号:F81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8-0108-02一、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发展从1950年社会主义预算会计体系设想的提出至今,我国社会主义预算会计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建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预算会计第一个时期:建国初期的预算会计。
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着生产停滞、市场混乱、通货膨胀等经济困难,加上长期的革命战争形成的各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工作混乱的状况,使国家财政收少而支多,预算极不平衡。
为了建立新的预算会计工作秩序,财政部于1950年10月召开了全国预算会计、金库制度会议,讨论通过并颁布了各级财政机关适用的《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事业行政单位适用的《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第二个时期: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50年代末,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了调整时期,财政部于1962年和1965年分别召开了全国第一次会计工作会议和全国预算会计工作会议,提出稳步推进预算会计改革。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按照不同需要由财政部统一设计、制定了适用于各个级别单位的四本制度。
(2)修改了会计科目,把会计科目分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三类,并采用“资金来源一资金运用=资金结存”的会计平衡公式。
(3)改革记账方法,取消借贷记账法,采用以资金活动为记账主体的“收付记账法”。
(4)完善“银行支出数”的财政支出列报基础,并加强对“银行支取列报数”的管理。
第三个时期: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
我国预算会计改革问题浅析
一
三 、我 国预 算会计 改革 的对 策
随着预算会计环境 的不断变化 ,特别 是部门预算 、国库集中支付 、政府采购等
、
我国预 算会计 的概 念及特点简述
预算会计 ( u g tAco nig B d e c u t )是 n 指我 国现代会计体系 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 的一 个会计分 支,其 以服务于国家宏观 经 一 济管理和预算管理为 中心 ,以核算预算 收 支核执行情 况为重点 ,主要用于核算各级 政府、行政 单位 以及事业单位预算资金运 动过程和结果 。它是我国计划经济管理 体 制下的特殊产物,而且 自新 中国建立以来 历经变革。现行预算会计体系是随着社 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 ,特别是 改 革开放 以来 ,为满 足深化 经济 体制 改 革 、提升市场化程 度、加强财政资金管理 的需要 ,于 1 9 年所确立的 , 97 并根据新情 况、新业务的核算需要 予以适 当的调整修 补。
系 ,无法建立 完整 的政 府财务报告 体系。 这不利于各级政府 反映本单位受托责任履 行情 况,也不利于 预算会计体系与国 际惯 例相 接轨 ,更不能为利益相 关者提供完整 透明的政府财务信息 。这表明 ,我 国现行 算会计体系 ,使其核算活动内容 的重 点向 预算会计 体系尚不够完善 ,还需进一步改 “ 政府 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发展 ,以系统 、
,
随 着社会政 治经 济环境 的不断 变化,其 难以适应新形 势下核算新 业 务的需要 , 逐 渐暴露出一 系列亟待 改进的问题 ,例 如预 算会 计各 分支衔接度 不足、采用收 付 实现 制会 计基础存 在局 限性 以及预算 会计报告体 系不完善 等。 为此 ,我 国必 须根据 自身的实际情 况,有针对性地改 革现行预算会计体 系,建 立更为完善 的 新型预算会 计模 式。
中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
中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中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会计模式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直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
与此相适应,会计改革也紧密结合经济体制的转换稳步向前推进。
本文阐述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与国际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会计改革会计模式会计法规体系会计准则体系一我国原来的会计模式是建国初期为克服国民经济极度困难的局面,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借鉴前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以企业和预算会计制度的拟定、实施和决算的编审为主要内容。
当时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繁多、过于庞杂。
在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中间曾进行过几次会计改革,比如:1956年精简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制定简易会计制度;1958年又提倡“大力简化”、“大破大立”,出现了“门框账”、“脑袋账”、“无账会计”、“不算账钱也跑不到外国去”,等等;1964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简称“八字”方针),财政部发出《企业会计工作改革纲要》(试行草案)和《预算会计工作的改革要点》,提出了会计改革的目标、原则、内容和要求,《纲要》和《要点》刚刚开始实施,“文革”开始,会计改革被中止。
由此可见,“文革”以前所进行的会计改革,主要是在繁与简之间进行的,科目报表繁杂就简化,简化过头再恢复,繁也罢、简也罢,都没有脱离计划经济会计模式的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以后至今,我国的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直至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换。
与此相适应,会计改革也正是紧密结合经济体制的转换稳步推进的。
20多年来,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财政部的领导下,经过广大会计同仁的艰苦努力,初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会计模式。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形式固定 下来的有 别于企 业会计 的独立的
会计体系。 为适应 财政体 制和财 务改革 的要 求 , 财政部于 1 8 9 3年 和 1 8 9 8年 , 两次修 改预 算会计制度。形成 了一个 以总预算会计为
3 算会计理论和方法体 系。 预 现 行预 算会 计 制度 对预 算 会计 的 概
治、经济形 势的发展 和财 政预算管理工作 的需要 ,对预算会计 制度进行了不断的修
订。 16 到 9 5年 已经 逐 步 形 成 了 一套 较 为成
《 政总预 算会计 制度》 《 财 、 行政单位会计制
度》 事业 单位会 计准则 ( 和《 试行 )、 事业 》《
单位会计 制度》 构成 了约 束预 算会计执行 ,
证、 账簿、 表等进一步 系统化 、 报 规范化 . 形
成 了 比较 完 整 的 方 法体 系 。 20 0 1年 以来 , 国 开 始 实 施 财 政 国 库 我
主导、 事业行政单位会计 为补 充的 、 以制度
形式确定的独立会计系统 。 由于预算会计制度存 在较 浓的计划经 济色彩,财政部于 1 9 7年对预算会计制度 9
( ) 一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预算会计制度形成 。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建 立于 2 O世纪 5 0 年代 。 9 0年 , 15 财政部根 据原 中央人 民政 府政务院公布的《 预算决算暂行条例》 中 和《 央金库条例》 出了建立我国预算会计体 系 提 的设想,并于 同年 1 2月 1 2日正式制发 了
念、 适用范 围、 能 、 算对象 、 职 核 管理方 法、 会计模式等一 系列理论 问题 形成了比较完
健康运行产生错误导 向,不利于防范和化
解政府的财政风险。 2不能如实反映单位 的资产、 负债和收
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及改革思路刍议摘要: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和监督中央与地方预算以及事业行政单位收支预算执行的会计,是我国两大类会计核算体系之一。
其内容分为三部分: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
本文阐述了我国预算会计的现状,并针对性提出了改革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预算会计现状总体改革思路1.财政总预算会计按1997年财政部颁布的预算会计制度规定,是指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预算执行和财政周转金等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的专业会计。
其核算对象为各级政府总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预算(包括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收入、支出和结余,以及在资金运动中所形成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财政总预算会计的管理体系和国家预算组成体系相一致,分五级,也就是一级政府要建立一级总预算,每一级政府的总预算都在财政部门设立财政总预算会计;会计基础为收付实现制;会计要素依据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对象特点和会计核算要求,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2001年财政部发布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暂行补充规定》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但中央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个别事项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
财政总预算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平时不作帐务处理,待年终结帐,再做处理。
2.行政单位会计按1997年预算会计制度,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以及党派、政协机关等行政单位核算、反映和监督本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专业会计。
它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
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拨关系,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
它们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部门、本部门的全部会计工作。
会计对象是各行政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并采用借贷记账法来记录和反映行政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
会计基础为收付实现制。
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并对旧制度的会计科目进行了撤并和增删。
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发展研究
真 正透 明的预 算财 务报告 应重点 为监 督者提 供完 整透 明的信息 。 目前 , 政 府财务 报告所 反映的 报告缺乏 全面性 , 完 整性 。 如缺乏对 流动现 金的记 录。 同时
一
些 报表上 的 内容过 于简 陋 , 不能披 露报表 项 目及影 响财务 状况 的相 关事项 。
现财 政资 源的 高效配 置 , 我 国可 以在 进行 预算 评估 的同时 , 增 加一个 与之相 应 的 绩效评 估委 员会 , 由有 关专 家组成 , 负责监 督和 组织各 部 门绩效指 标 的制定
和年终的绩效评估。 并向公众公告年度收支计划和目标, 公告财务报告和资金
使用 的详细情 况且 , 让公众 也参加 评议 与监督 。 有 了公众 的参 与 , 更容 易发 现改
1我 国现 行 预算 会计 体系 的 进展 在1 9 9 8 以前 , 我国预算 会计 体系主要 由总财 政预算 会计和 行政事业 单位 预 算会 计两 部分 组成 , 适应 当时的财 政和 财务 体制 改革 的要求 , 形 成 了以总预 算 会计 为主导 , 以单 位预算 会计 为补 充 , 以会 计制 度形 式固定 下来 的有 别于企 业 会计 的独立 的 会计体 系 , 具有 积极 的作 用 。 直到党 的 十四大 确立 了我 国经济 体 制的建 设 目标 之后 , 随着 国家预 算管理 体制和 事业行 政单位 财务制度 的不 断改 革, 特 别是分 税制 财政体 制的建 立和完 善 , 财 政部 实行 了由财觋 预算 会计 、 行
必 须加快 制定 修改相 关法律 , 为改 革提供 法律保 障, 使权 责发 生制 的改革 可以 有 法可 依 。
3 . 3 加 强评 估和 管理财 政风 险机制
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和改革方向探析
肚 茸 21年 8 .2 0o 第 期 4 1
预 算 会计 制 度 的 缺 陷和 改革 方 向探 析
龚 嘉 音
( 南 师范大学财 务处 ) 湖 摘 要
关键 词
本文在回顾我 国预算会计制 度的形成和主要 内容的基础上 ,详细分析 了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 的四个缺 陷,提 出了我 国
配置 中作用 的扩大 ,该体制暴露 出诸 多弊端 。9 年代初 ,市场经济的 o 浪潮席卷 大地 , 国的预算体制发生 了重大变 化。19 年底 ,财政部 我 93 正式 启动预算会 计改革 ,成立了预算会 计改革 领导小组 经过三年 多 的努力 ,财政部于 19 年底颁布了 《 97 财政总预算 会计制度 》、 《 行政 单 位会 计制度 》、 《 事业单位会 汁准则( 试行) 》和 《 事业 单位会计制 度 》等一 系列预算会计新制度 。以此为标志 ,预算会计走向了与社会
部资产 。最后 ,由于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 制为核算基础 ,
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相适 应的轨道 。19年9 ,财政部 下发 《 于改 99 月 关 进2 0 年 中央预算编制的意见 》,要求 中央各部门按照国 务院部署编 00 制部 门预算 。随后 ,又先后颁布 《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
报表上准确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同时 ,这会使对固定资产 及 其使用情况缺乏报告 ,容易导致资源流失。其次 , 行预算会 计制度 现 不适应新形势下政 府资产 多样化的要求 ,难以对国有 股权这 类政 府资 产进行会 汁确认和 计量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 ,政府以参股形式划 拨资金 出去后 ,一方面进入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过程 ,另一方 面成为 国有股权形态存在 的政府资产 对此 , 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 度未能 现 对倒有股权进行会 汁确认 、计量 、记录和报告 ,无法 真实反映政府全
试论预算会计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
1中国预算会计的体系建立与发展西方国家的预算会计确定得早,相对比较完善,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预算会计法规体系。
我国非营利组织历史悠久,但对其会计系统研究的兴起较晚。
从开国到现在,中国的预算会计依照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形势需求跟财政政策的切实需求,不断改革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预算会计体系方法论。
并从多年的实施中不断升华,形成了独特的经验体系。
预算会计是政府保证市场有序发展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
它从我国的经济运营程序中来,又彰显着我国经济运行的宏观政策和微观调整。
是我国经济政策实施的一个有力证据和理论保障。
对我国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预算会计不能一成不变,必须以一种前进的姿态更好地服务我国的经济政策。
1.1中国预算会计的萌芽我国从开国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是预算会计初始阶段,1950年时,我国财政部提出了建设预算会计体系的设想。
依据是原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的预算决算暂行条例和中央金库条例。
并在同年正式刊发了《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
以此为标志,中国第一套适合新中国国情需要的预算会计制度建立了。
1.2预算会计的不断发展与进步1951年开始,中国财政部依据不同发展时期对预算会计的不同需求,从制度上对预算会计进行了很多次的修订。
到了1965年就基本上形成了会计制度相对固定的与企业会计又相对独立的会计体系。
以1983年跟1988年为时间节点,对预算会计制度又进行了两次修订。
修订以后又逐步形成了以制度的形式确定的独立运营的会计系统。
这此改革以后,出于对此制度有强烈计划经济色彩的原因,中国财政部在1997年对预算会计制度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大幅度改革。
现在我国所实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主要是在1998年正式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等_系列的预算会计制度。
2对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现状的分析从总的方面来看,我国现在所实行的预算会计制度基本上能够适应财税体制的改革、国家财政预算的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的统筹状况。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预算会计面临的环境与以前相比存在着巨大差异,就核算内容方面,许多新情况不断出现。
以前的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这就要求尽快对预算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
在本案,笔者以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现状分析为线索,探索我国预算会计制度必须改革的原因和相关改革措施,以及改革的重点。
关键字: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国际惯例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原因1.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已经无法准确体现在采用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出现的改变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以后,财政资金的拨入方式由先前的财政的主管部门拨入用款部门,变成财政部门以采购专户或单一账户的形式,按照规定的我程序直接拨到职工账户或提供服务或商品的供应商,另外,行政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资金性质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由货币资金,转变为收入的增加和非货币性资金的增加或费用的增加的双重性质,此时需要对事业单位以及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核算内容采取合理的修改。
但是,在财政的总预算会计中,要真实准确地核算、反映资产的流向。
而且,近年来完善的社保体系建立了如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社保基金,这些涉及到的基金一直都是政府直接运作和管理,和承担着受托责任,但是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核算制度。
2.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无法为编制部门的预算给予准确充足的会计信息编制部门的预算要求是从基层单位采取逐级编制、层层汇总的形式,因此避免了盲目性,实现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
但是现阶段某些单位和部门在编制部门核算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存款、帐、报表没有得到有效综合,还是各干各的,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年度预算不能与决算报表进行合理的对比和分析。
虽然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出了对资产负债采取编制汇总报表,但是对收入支出表却未有一个明确的要求。
二、我国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决策1.修改和制定有关制度法规要及时。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现状及改革
预算会 计是 以预算 管 理为 中心的 宏观管 理信 息系 统和 管理手 段, 核算 、 是 反映和监 督中央与 地方各 级政府 预算 以及 事业行 政单位 预算执 行情况 的会 计, 是我 国两大 类会 计体 系之 一 。I 9 9 7年 的预 算会 计 改革虽 然 取得 了很 大 的成 就, 但也 暴露 出许 多 不足之 处, 在执 行中 遇到 许多 新 问题 。同 时, 国的预 算 我 会计 环境 也发生 了巨大 的变 化, 使预 算会计 原来 的核算 内容及 核算方法 已不 能 适应 新 形势 的 需要 , 因此, 迫切 需要 对现 行 预算 会计 制度 进 行 改革 。 1现 行预 算 会计制 度 存在 的 问题 1 1制 度缺 乏灵活 ・ 适应性 陛和 我 国采用 “ 度 ”对预 算 会 计事 务进 行 规 范 。 由于 会 计制 度 对所 有 的 制 会计 事 项都是 在现 有制 度 下做 出规 定 的, 以很 难做 出适 应 性 的调整 。而 近 所 几年, 国财 政工 作进行 了大幅度 的改革, 我 会计 环境 发生 了比较大 的变化, 使得 整个 制度规 范跟 不上 会计环 境 的变化, 乏灵 活性和 适应 性, 缺 无法 保证 会计信 息 的质量 因此, 必须 进行 预算会 计 制度 改革, 合 国情 , 结 充分 借鉴 国际 经验, 建立 与 我 国当 前 的经 济发 展 水平 、财政 管理 水 平 、人员 技 术条 件 等相 适 应 的预 算 会 计 制 度 。 1 预算 会计 的核 算基础 存在 某些 不足 2 我 国现行预 算会计 制度规 定 : 财政总预 算会 计和行政 单位会 计 以收付实现 制为 记账基 础, 事业 单位 会计 原则上 使用 收付 实现制 , 而实行 内部 成本 核算 的 单位 可 以采 用权 责发 生制 。以收付 实现 制为 记账 基础进 行会 计核 算在 运行 当 中存 在 以下不 足 : 第 一, 无法 全面 反 映政 府债 务 、资产 和财 务状 况 等情 况 。 在收付 实现 制下 , 一些在 当期 已经 发生 、但 尚未用 现 金支付 的政 府债 务 ( 欠 如 发的退 休 养老金 等) 或者 具有年 度 连续 性 的经济 事项 ( , 如应 由本 期 负担 、但 却在 以后 年度 偿还 的贷 款 本金 和 利息 ) , 等 均成 为 了 “ 性 负债 ” 隐 。第二 , 不 能对政 府 的资金运 用情 况和 效果作 出正确 的判断 。收付 实现 制是 以款 项的 实 际支付 作 为成 本、 费用确 认 的依据 , 行制 度 规定 行政 、事 业单 位 的固 定资 现 产不计提 折 旧, 这造 成 了预 算会计 不能 完全反 映提供公 共服 务的资源 产生 的业 绩和其 利 用效 率 。第三 , 财务 成 果易 于被 管 理 当局操 纵 。收付 实 现 制下 , 收 入、 费用是 按其 款项 实 际收付 的 时 间来确 认记 账 的, 不考 虑收 支项 目的配 它 比性 。因此 , 理当 局可 按 自己 的 目的和意 愿人 为 的调整 收 付 时间 。这最 终 管 影响 到财 务信 息 的真 实性 , 而 影响 到 国家对 宏 观财 政经 济 形势 的 分析 。 进 1 3 现行 预算 会 计 制度不 能 真实 、完 整地核 算 和反 映 实施 国库 集 中收 付制度 和政 府采 购制 度后 出现 的新 业务 国库 集中 收付制 度和 政府采 购制度 的实 施, 改变 了财政 资金 的流转 程序 。 实行 国库集 中收 付制 度和 政府 采购 制度 后 , 算单 位用 于发 放 工资 、购置 固 预 定资产 、购 买材 料及 服务 等所 需要 的财 政 资金 , 再 由财 政通 过 主管 部 门拨 不 入 用款单位 , 而是 由财政部 门按照规 定程 序通过 国库直接 支付 或授权支 付给 供 应 商或 收款人 , 单位 只见预 算指 标不 见钱 。行 政事 业单 位收 到 的财政 资金, 一 方 面表现 为收入 的增加, 另一方面 表现 为费用 的增加 ( 如工 资支 出等) 非货 币 或 性 资产 的增加 ( 存 货 、在 建工 程 、 固定 资产 等 ) 与此 相适 应 , 政和 事 如 。 行 业 单位应 在何 时确 认购入 的 资产 ?购入 的资产 按什 么金 额入 账 ?总预算 会计 应 在何 时确认 财政支 出?支 出按什 么金额 入账 ?这 些新 情况 提 出了一个 新 问 题 , 是 收支 确认 的基 础 是 否改 变和 如 何改 变 的 问题 。 就 14 预 算会 计的核 算科 目设置 不 完整 我国 目前 执行 的预 算会 计科 目体 系 同几 年前相 比发生 了很大 的变化, 尤其 是近 几年 随着 我 国行政事业 单位 收支制度 的 改革 , 对于预 算会计 体系也 相应地 提 出 了更高 的要 求 。总体上 来说 , 几年 我 国很 多事 业单位 的预算 会计 核算 近 有 了较大程度 的完 善, 是, 实际执行 中还存 在不 少 问题 : 但 在 一方 面我们 发现很 多行 政事业 单位 进行 会计核 算 的科 目过于 简单, 能满足 实 际需要 , 不 需要增 设 新 的会计 科 目: 另一方 面, 实施 部 门预 算 改革按 原有 标准 分类 设置 的会计 科 目 已经 不能够很 好地适应 预算 管理体 制改革 后提 出的新举 措, 进而使 得很 多行政 事 业单 位 的资 金流 入 和流 出没有 办 法得 到 合理 地 预算 控 制 。 2未来 预算 会 计改 革 的方 向 2 1 重构 预算 会计体 系 我 国可 以借 鉴发达 国家对 企业会计 和非企 业会计 的划分方 法, 即按 照单位 活动 的 目的, 而不 是组 织类 别进 行 分类 。对 于不 以营 利为 目的的非 企业 会计
预算会计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建立 ,预算 编制 、执行等环节 的管 理制 度正在发 生根本 性 下, 按照基期年 的支出基数简单地加 上一个增长 比例确定各 的变化 ,预算会计 的客体 运行环境 又发 生 了变化 ,因此 , 部门的支 出指标 ,因而 ,在决策时不需要过多 的会计信息 ,
现行 预算会计又面 临着新 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改革 。
一
在这种情况下 , 传统的会计核算基础存在 的弊端也没有显现 出来 。但 在 “ 基 法 ”下 ,一 切 从 “ ” 开始 ,主 要 零 零 现行预 算 会计存 在 的问题 自19 年 实施 新 的预算会 计制度 以来 , 国的预算会 根据 各部 门的职责 、占用 的经济资源 、人员配备等客观 因 98 我
仅 核算和反 映预算 资金 的收 支和结余 ,没有反 映政府预算 记和反映 ,只有办理竣工验收交接手续后方可予以登记。在 资金 以外其他 资金运动 情况 。主要体 现为 以下几个 方 面 : 实际工作 中,行政 、事业单位 因基建形成 的固定资产存在
( 1)对政 府 固定资 产 的核算 和反 映不 全 。 目前 ,只要 求 登记不及时 、甚至不入 账等情况 ;即使 已人账的固定资产 , 行 政 、事 业 单 位 对 其 拥 有 的 固定 资产 进 行 会 计 核算 ,而 总 按现行 制度规定不计提折 旧 ,无法 反映固定资产 的使用情 预算会计没有 规定核算 和反 映政府 固定 资产的 内容 , 就 况 ,虚增 了资产 价 值 。 这 二、现行预 算 会计 改革措 施 意味着 用 于购 置政府 固定 资 产的 财政 资金 ,一旦 支 出 以
后 ,就 退 出 了 政 府 和公 众 的 视 野 ,不 利 于 加 强 政 府 同定 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框架 的构
新时期我国政府预算会计系统改革:现状、思路及体系构建
新时期我国政府预算会计系统改革:现状、思路及体系构建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预算会计的地位逐步上升,并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会计系统的重中之重。
不过,当前学界对于预算和预算会计的关系尚未完全梳理清楚,我国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也并不健全。
文章针对政府会计的目标,并据此探讨了政府预算会计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框架。
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当前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新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的目标和路径。
关键词:政府预算会计系统;企业会计;预算会计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134-02一、引言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是我国会计体系的两个主要部分。
建国以来,我国预算会计逐步完善,体系和制度建设也较为完整。
不过,我国的政府会计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
实际上,政府会计体系是加强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步骤。
实际上,政府会计与预算有很深的联系,预算体制也改革政府会计体系的重要因素。
因此,政府会计改革要对财务与预算会计进行适度分离,这又需要结合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要求、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对我国财政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优化与整合。
从当前的研究看,当前学界对于预算和预算会计的关系尚未完全梳理清楚,我国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也并不健全。
鉴于此,本文尝试针对政府会计的目标,据此探讨政府预算会计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框架。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总结我国政府预算会计体系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新的政府预算会计系统的目标和路径,为我国政府预算会计的系统构建提供可行思路。
二、我国政府会计改革回顾及现状分析(一)我国政府预算会计改革历程回顾政府预算会计体系涵盖了财政、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以及相关参与的国库、税收征解会计等组成。
1998初,我国开始实施新政府预算会计制度,拉开了全面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的改革大幕。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 关键词 】 算会 计; 在 的 问题 ; 预 存 改革 建议 。
预算 会 计 是与 企 业 会 计 是 相 对应 的会 计 分 支 ,用 于 反映 和 国 家预 算拨 款 的方 式 分 为 全 额 拨 款 事业 单位 、差 额 拨 款 事业 单 核 算 经济 社会 事业 发展 过 程 中的 各 级 政府 部 门 、行 政 单 位 、事 位 和 自收 自支 事 业 单 位 。由于 自收 自支 事 业 单 位 不 需 要 财 政 直 业 单 位 以及 非 营利 组 织 预 算 资 金 运 动过 程 和 结 果 的会 计 体 系 。 接 拨款 , 资 金 上 与 财政 逐 渐 脱 钩 , 管 理 方 式 、 计 核 算上 逐 在 在 会 我 国 预算 会 计 制度 历 经 数 次 改 革 , 别 是 自 l9 特 9 8年 1月 l目全 渐 向企 业 性 质 过 度 。在 此 背 景 下 ,现 行 预 算 会 计 制 度 已不 能真 面 实 施 《 政 总 预 算 会 计 制度 》 《 政 单位 会 计 制 度 》 《 业 单 实 、客 观 、可 靠 地 反 映 某 些 事 业 单位 特 别 是 自收 自支 事业 单 位 财 、行 、事 位 会 计制 度 》 , 国预 算 会 计 进 入 了一个 新 的 发展 阶 段 , 核 的 财务 状 况 和 经 营 成 果 。 因 此 ,亟 需对 现 行 事 业 单 位会 计 制 度 起 我 为 算 预 算 收 支 、规 范 预 算 管理 、推 动经 济 社 会 各 项 事 业 的 健 康 发 依 照事 业 单 位 分 类 改 革 的 思 路 进行 改革 。 展 发挥 了重 要 的作 用 。但 随 着我 国 市场 经 济 体 制 的 发 展 和 财政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与改革路径
财政部 门及 本级政府对财务管理 的需要 。 《 政单位会 ”行
计制度 》 出: 会计信息应 当符合 国家宏 观经 济管理 的 指 “ 要求 , 适应预算管理 和有关方面 了解 行政 单位财 务状 况 及 收支 结果 的需 求 , 利 于单 位加 强 内部 财 务 管 理。 有 ” 《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也有类似表达 。 从 上述各准则制度 中可以发现 , 国预算 会计 的基 我 本 目标 是会计信息应 当符合 国家宏 观经济 管理 的要求 , 其信 息使用者主 要是 财政 部 门、 上级单 位 和 、 级行 政 本
式 实施 的。主要包括 《 财政 总预算 会计 制度 》 《 、 行政 单 位 会计 制度》 《 、 事业 单 位会 计 准则 》 《 业单 位 会 计 和 事
制 度》 。近几年 我 国进行 了预算 管 理改 革 , 继推 行 等 相
了部 门预算制度 、 府采 购制 度 和 国库集 中收付 制度 , 政
() 2 预算会计 核 算基础 落后 , 不再适 应 市场 经济 的
发展
二: 现行 预算 会计 制 度 的缺 陷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 , 是在高 度集 中的计 划经 济体制 上建立的 , 只是反映和监督政府 及行政 事业 单位 活动 的
专业会计 , 核算 方法上 , 大 程度 上 忽视 了社 会 公众 在 很
第 3卷 第 2期
Vo . No 2 1 3, .
长
安
学
刊
21 0 2年 5月
MB. y , 2 2 01
Ch n a e Ka a g n Xu n
我 国现行 预算会计 制度 的缺 陷与改革路径
陈 怡 欣
7 06 ) 1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改革及发展
【摘要】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1998年1月1日正式实行的,现行的预算会计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现行预算会计体系不合理: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基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会计报告信息不够完整等方面。
本文针对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界定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并应向政府会计体系靠拢。
应建立和完善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体系,使我国预算会计改革既要与国际惯例接轨又不乏中国特色。
【关键词】预算会计;预算会计体系;政府财务报告
一、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预算会计制度经历了多次修订和改革。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我国预算会计制度仍然面临着不断深化改革的要求。
我国的预算会计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的宏观管理信息系统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监督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以及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执行情况的会计。
二、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现存的问题
(一)会计主体问题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依据不同的会计主体,我国现行预算会计体系被划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三个部分。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组成比较复杂,按照国家预算拨款的方式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由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不需要国家财政直
接拨款,在资金上与财政逐渐脱钩,在管理方式、会计核算上逐渐向企业过度。
在此背景下,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已不能真实、客观、可靠地反映某些事业单位特别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
经营成果。
(二)会计目标问题
会计目标包括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现行预算会计以受托责任观为主,目前我国预算会计信息使用主体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在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中,要求向社会公开经人大批准的政府预算包括国务院各部门预算的呼声越来越高。
(三)核算内容问题
首先,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核算范围不全面。
其次,成本核算不健全。
第三,未能充分反映政府的债权、债务信息。
第四,现行预算会计无法准确、全面地核算实施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以及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后出现的新业务,需对核算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四)财务报告问题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报表主要由预算执行情况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等组成,而对于基本建设资金、社会保障基金等信息尚未涉及或报告不完整。
此外,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并不包括现金流量表、报表附注说明以及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的合并财务报表,不利于财务会计信息的全面、充分披露。
三、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思路及建议及会计体系的建立
(一)科学界定事业单位会计归属,重新构建预算会计体系
对于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由于其资金全部或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并且纳入预算管理。
因此,这部分事业单位仍应纳入预算会计体系,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而对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应从预算会计体系中剥离出来,逐渐向企业会计过渡。
但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社会公益的属性。
因此,不能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与企业完全等同,完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而是应将其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结合起来综合考虑,重新制定一套适用于这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探索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预算会计体系。
(二)会计目标要在受托责任观的基础上兼顾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所要求的会计目标是:不但要向资源委托者,还应包括债权人、纳税人等和会计主体有密切关系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在此会计目标的统领下,行政、事业单位不但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财政、税务、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提供信息,还要向出资人、债权人、纳税人和社会大众提供会计信息。
(三)完善财务报告制度,全面披露预算会计信息
完整的财务报告应披露如下信息: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信息,决算情况信息;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以及资金结余方面的信息;现金流量方面的信息;为了全面、有效地披露上述信息,有必要对现行会计报表项目、结构进行改进,具体改革思路如下:一是在预算执行情况表、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的基础上增加现金流量表,
以此对现金流动情况进行及时、全面地反映,不仅有利于现金的控制和管理,还可以有效监督和规范预算的执行;二是增加合并会计报表,借此来反映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三是在财务报表后增加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四是增加由外部独立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以保证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公信度。
四、结论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是1998年开始正式实施的。
这次改革基本上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预算会计体系,增强了国际间的会计交流,发展了预算会计理论,对加强财政管理和单位财务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弊端也逐步显露出来。
由于预算会计改革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理论上不断丰富和完善,还要求多方面的协调配合,更需要宏观制度作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继初.论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
事业财会,2003,03.
[2]张志超,蔡芳,郭玲等译.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导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版,
[3]王庆成.关于预算会计几个理论问题的研究[j].预算会计理
论研究,2003,07.
[4]李定清.论预算会计目标[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3,02.
[5]赵建勇.政府会计目标的国际比较[j].财经研究,1998,02.
[6]赵建勇.中外政府会计规范比较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7]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9]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10]王庆成.深化预算会计改革的构想[j].财务与会计,2003,06.
[11]王庆成.预算会计发展的展望[j].事业财会,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