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的说课稿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73aed4202d276a200292ec9.png)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博厚中学吴芬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①通过初读,达到读准的目标,并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②在品读中了解人物志趣、性格,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并通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③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①疏通文意,背诵课文;②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性格。
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说教学流程第一环节,由谈话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回忆陶渊明,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并思考: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读课文。
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并让学生找出文中生字,然后正音,力求达到读准的目标。
然后学生带着这一方法齐读。
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11c94d5b52acfc788ebc9b5.png)
《五柳先生传》讲课稿《五柳先生传》讲课稿今天我为大伙儿讲课的课题目是《五柳先生传》。
选这一篇课文作为讲课内容是因为我想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探究。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一辈子的深刻感悟与深入考虑,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与理想人格的追求、《五柳先生传》全文173字,在如此简短的篇幅里,却从思想性格、喜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她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柳先生传》虽讲是作者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它着重刻画的是一种人物精神,一种“陶渊明精神",是陶渊明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全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二、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的确立《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时期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2、通过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掌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2、品味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德育目标: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知识目标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一辈子的有益启发”。
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掌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这是这节课的难点。
另外,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也是一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朗读探究法与讨论点拨法。
“读”是文言文学习不变的主题,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470bab390c69ec3d4bb7586.png)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课题目是《五柳先生传》。
选这一篇课文作为说课内容是因为我想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探索。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
《五柳先生传》全文173 字,在这样简短的篇幅里,却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五柳先生传》虽说是作者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
它着重刻画的是一种人物精神,一种“陶渊明精神”,是陶渊明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
全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
二、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
2、通过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2 、品味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知识目标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这是这节课的难点。
另外,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也是一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朗读探究法和讨论点拨法。
“读”是文言文学习不变的主题,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范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d67f0a02e3f5727a4e9623b.png)
大家好,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语文第三册《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五柳先生传》这篇文章的篇幅精短,内涵深刻,所以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
本文的教学目标1、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3、背诵全文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目标1,难点是学习目标2。
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
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
(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②默读课文,参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后汇报,,最后师生总结,(他是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完成板书)第三层次的诵读:品味意境。
陶渊明的作品以其语言的平淡自然、形象鲜明而著称,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第三个环节:巩固练习。
为了检测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分层次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1、第二题(能力题)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 因以为号② 亲旧知其如此③ 短褐穿结④ 造饮辄尽第三题(潜能发挥题)小练笔:根据本文所学的知识为自己作传。
八(下)22《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八(下)22《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f69cdc0c22590103029d10.png)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有关的文言词语的含义。
2、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特点。
3、学习运用朴素洗练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
4、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4教学难点:教学目标4及对陶渊明读书方式“不求甚解”的领会。
教学方法:讨论、朗读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预习)一、导入: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中,东晋时期的历史上,只涉及到两个人物,一个是书法家王羲之,另一个人物是诗人陶渊明。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有这样一句话;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
由此可见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这天我们来学习《归去来辞》的姊妹篇《五柳先生传》。
二、学生熟读课文,初悟文章。
1、学生出声反复读文章,三遍以上。
2、教师范读,正音,规范朗读停顿节奏。
学生齐读,看诵读状况。
3、学生有感情再读,教师了解学生领会状况。
三、解决字词问题,进一步领会资料。
1、把握实词的音形义。
2、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重点以及记忆方法。
3、翻译全文。
四、结合文体知识、作者介绍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1、介绍文体知识:本文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之名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
(大屏幕)传记文,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它的资料是真实的。
之后教师举例介绍传记文章的特点。
2、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常识知识以及东晋时代的社会状况:学生先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之后教师提炼要点:资源:(大屏幕)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2024年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2024年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74b353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2.png)
三个爱好: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走进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解读他的精神世界。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不读死书,不为功名。
(古人读书,一心一意,不差分毫,甚至囊萤映雪,甚至悬梁刺股,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先生读书,只为兴趣快乐,更能显出他的.高洁。)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①通过初读,达到读准的目标,并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②在品读中了解人物志趣、性格,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并通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③教会学生辩证认识事物的能力;④背诵课文。教学重点:①疏通文意,背诵课文;②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性格。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有感情诵读能力、从重点语句赏析课文的能力、拓展相关文学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感悟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1.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初步认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2.难点:赏析经典语句,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
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嗜学(shi4)怠(dai4)叩问(kou4)绮秀(qi3)四、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五、学习课文
四、授课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1、导入: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文人,他年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高远志向,但是腐 败黑暗的社会现实让他高远的政治理想几度受挫。为了生存,他也曾做过刀笔小吏。有一次,他任职的地方来了上级的领导。有人劝他要衣冠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早被官场俗事所厌倦的他,闻听此言听后长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为乡里小儿折腰?”于是交印辞官,勇归田园,开始了他采菊种豆的惬意生活。你知道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者是谁吗?
《五柳先生传》曲陌中学 李雷强
![《五柳先生传》曲陌中学 李雷强](https://img.taocdn.com/s3/m/f746e929a5e9856a5612608d.png)
课堂小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的生平 事迹又有了新的了解。大家都知道,陶渊明 出身贫寒,一生穷困潦倒,有志不得伸展, 最后死于贫病。但他志趣高洁,愤世嫉俗,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为世人所敬仰。 人活着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陶渊明可谓人穷 志不穷,我们的确应该从他身上学到一点做 人的道理。
作业: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曲陌中学 李雷强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五柳先生传》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 一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与“杰出人物”有 关,教学时应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品 质,并赋予他们时代的特征。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实词,确切理解其含义。了解五柳先生的 性格志 趣精神风貌及生活态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次,古代文人大都有酌酒赋诗的兴致。 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你如何看待当代人的饮酒现象?
过量饮酒 酗酒闹事 酒后驾驶
第三大志趣——著文章
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 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 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 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
本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指导思想, 努力挖掘教材资源,力求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 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参与。重 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贯彻尝试教育理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配乐朗读,提高朗读水平,获得美的享受。随机检 查,获得教学反馈,答案直观明确。展示问题,引 导学生尝试,推动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为基础,引导学生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等方面进 行分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贯彻尝试教育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挖掘、学习“五柳先生”性格中的积极部分。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5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0f6ce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3.png)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5篇《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人物性格志趣。
2.体会课文写人方法。
3.品析词句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
2.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l.诵读—品味—积累。
2.品读—评析—习作。
3.设疑一点拨一释疑。
媒体设计1.放音机(配课文朗读磁带)。
2、投影仪(配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画胶片)。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课前印发教师撰写的《采菊东篱下——古诗新读》。
(见后“附”)一、导语设计(出示诗意画投影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
它表达了诗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自由恬静的心境。
诗人为何有此心境呢?主要与诗人生活际遇、性格志趣有关。
现在,我们就通过他的著名散文,来认识认识这一代名家。
(解说:诗丈、图并举,乃为教学营造淳朴、宁静的意境,让学生迅速找到与课文谐和的振点。
)二、解题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
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
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
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三、研习课文1.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听读课文,认准字音。
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作圈注。
生疏字: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ān) 汲(jí)俦(chóu) 黔(qián) 觞(shāng) 欤(yú)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②和读课文,明确节奏。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通用6篇)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7e658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ee.png)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通用6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通用6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理解传记与自传的根本特点。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以备与同学交流。
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老师检查。
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详细内容列成表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导入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妙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如今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
两篇文章互相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板书课题〕整体感知1.认知生字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嗜〔shì〕辄〔zhé〕吝〔lìn〕箪〔dān〕黔〔qián〕汲〔jí〕俦〔chóu〕觞〔shāng〕欤〔yú〕2.朗读课文老师朗读课文,不设置考虑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
3.翻译课文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
老师巡视,要关注那些根底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询问。
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互相交流。
老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①每有会意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环堵萧然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⑥其言兹假设人之俦乎⑦以乐其志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4.研讨与交流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条分缕析地谈谈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了五柳先生,详细内容又是什么。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把相关内容列在黑板上〕5.归纳课文内容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
提示:主要方面相关内容籍贯姓字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021年五柳先生传说课稿3篇(精编)
![2021年五柳先生传说课稿3篇(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983f90d57375a417876f8f04.png)
2021年五柳先生传说课稿3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篇1大家好,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语文第三册《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五柳先生传》这篇__的篇幅精短,内涵深刻,所以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
__的教学目标1、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3、背诵全文__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目标1,难点是学习目标2。
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
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__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一篇自传,从__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
使学生对__结构有大致了解,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
(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初中语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初中语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5a979094431b90d6c85c7c9.png)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您们好。
我是,能参加这次的教师技能大赛,对于我来说,既是一次锻炼,又是一种提高。
所以,请允许我代表所有的参赛选手,向支持这次大赛的学院各级领导、在座的评委老师以及我们的指导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谢谢您们。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五柳先生传》,它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文章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
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2、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解决措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诵读,观看图片,填写表格等方法把握文章内容,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性格。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解决措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和精神。
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是中学生普遍现象,因些在教学中注意安排好预习环节,关键是字词的掌握。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精选8篇】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454ff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0.png)
《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精选8篇】篇一:课文《五柳先生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体悟主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3、学习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2、积累字词,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1、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朗读和整体把握。
第二课时翻译及字词。
一、导入:李白诗云“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 同学们可知诗句中写的人是谁?彭泽令,五柳先生,是陶渊明。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色怡人,远离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五柳先生传》,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生活状态、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1、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
曾经做过彭泽令,东晋文学家。
2、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共五首,《桃花源记》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音辄zhé尽短褐hè黔qián娄曾zēng不箪dān瓢俦 chóu衔觞shāng2、朗读检查。
齐声读,老师正音。
四、朗读训练。
1、自读,从节奏,语速,语调,读音等方面训练,读出感情。
2、指名读书,其他人听后评议(2 ~3人)。
3、老师范读,听并用划出节奏。
师教读。
4、齐声读。
五、解读志趣先生无名无姓,不知哪里人,得号缘由:“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
以柳树为号,柳之扶风正如隐士的高洁飘逸,先生又有哪些志趣呢?1、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2、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志趣(三大志趣)篇二:自主探究篇二1、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⑴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明确:采用先叙后议方式结构全文(传文+赞语)⑵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思想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人生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2、合作探究,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⑴综观全文,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10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f5294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1f.png)
《五柳先生传》教案(优秀10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体悟主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3、学习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写人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2、积累字词,理解内容。
教学难点:1、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朗读和整体把握。
第二课时翻译及字词。
一、导入:李白诗云“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同学们可知诗句中写的人是谁?彭泽令,五柳先生,是陶渊明。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色怡人,远离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五柳先生传》,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生活状态、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1、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
曾经做过彭泽令,东晋文学家。
2、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共五首,《桃花源记》三、检查预习情况1、读音辄zhé、褐hè、黔qián、曾zēng、箪dān、俦chóu、觞shāng2、朗读检查。
齐声读,老师正音。
四、朗读训练。
1、自读,从节奏,语速,语调,读音等方面训练,读出感情。
2、指名读书,其他人听后评议(2 3人)。
3、老师范读,听并用划出节奏。
师教读。
4、齐声读。
五、解读志趣先生无名无姓,不知哪里人,得号缘由:“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
以柳树为号,柳之扶风正如隐士的高洁飘逸,先生又有哪些志趣呢?1、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2、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志趣(三大志趣)教学目标篇二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 透过作品初步了解人物自传的特点⑴ 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⑴ 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⑴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⑴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6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cec626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5.png)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五柳先生传》说课稿(通用6篇)“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五柳先生传》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文章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
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教学对象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学生见识有限,理解接受文言文的能力有限,所以要提前布置好预习,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3、教学环境分析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是中学生普遍现象,所以选择在多媒体室利用现代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感受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解决措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诵读,观看图片,填写表格等方法把握文章内容,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性格。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6篇)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fc390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3.png)
八年级语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6篇)柳先生传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小传。
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教学中应设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氛围。
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把握作者塑造的“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五柳先生独特个性。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三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
《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69767a88762caaedd33d44b.png)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大家好,我是**中学的**。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五柳先生传》。
下面我将从背景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流程这五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背景分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章是在上学期学习完《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的基础上,学生对陶渊明有一定的了解后学习的陶渊明的又一篇文章。
本文文章篇幅精短,仅208字,就从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文言文的学习仍然是重点,很多篇目是中考的考试篇目,根据中考要求以及单元重点,我设置了以下两个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初二的学生已接触了不少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词语,但是综合的文言能力还有待提高,为此我确立了以下两个教学难点:1.文中的部分较难翻译的句子,如: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 能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领会文章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探究,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教学结构本课的学习,我安排了导入新课、整体感知、问题探究、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作业设计这几个教学环节。
五、说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投影显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学生诵读诗歌,回忆陶渊明的相关知识,教师适时提问:陶渊明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五柳先生传八年级下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八年级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be43e5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b.png)
土墙 空寂 遮蔽
粗布短衣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
经常 安然自若的样子
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稍微显露
自终。
❖ 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
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诸多补丁,饭篮子 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 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透露出自 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 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⑵他“嗜酒如命”,与否颓废消极?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 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 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办 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 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自 然的体现。
⑶作者如此喜欢“著文章”,却只是“自娱” 阐明什么?
五柳先生才华出色,著文章不是要 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 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自得 其乐,淡泊名利的体现,与世人的追 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 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 形象更加令人钦佩万分。
4、五柳先生的生活状况阐明了什么?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 瓢屡空,晏如也。”
写出陶渊明安贫乐道,豁达乐观的精神,
5、最后一段“赞”有什么作用?
文末的“赞” 借用典故称五柳先生仿佛是上古的无怀 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6、文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分别与上文哪些句 子对应?
本文是陶渊明托 名五柳先生写的自 传,作者正是通过 五柳先生“颇示己 志”,体现自己的 思想感情。
读准字音
Shì zhé lìn hè
嗜 辄 吝褐
dān jí chóu shāng
箪 汲俦 觞
piáo lǚ lóu y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的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的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通榆县第二中学的海燕。
今天我要说课的篇目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二十课《传、书、序、箴四篇》中的第一篇《五柳先生传》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努力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于文言文教学,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能够翻译背诵,还要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他们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笔流畅、用语精炼、意蕴深远、情感丰富的美文,它向人们展示了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反复诵读,积累优美的语句,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说目标:
1。
知识目标: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格和情趣;赏析精美语句。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有感情诵读能力、从重点语句赏析课
文的能力、拓展相关文学知识的能力。
3。
德育目标:感悟陶渊明淡泊宁静、洒脱惬意、不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反复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利用工具书翻译课文;初步认识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2、难点:赏析经典语句,理解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品格和情趣。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探究、赏析,并努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以此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
2、学法:
从提问读、到范读、到齐读、赏析读,以读促赏,以期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良好效果;学生合作学习,有疑有解,共同体味互助学习的乐趣。
3、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基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只是在诵读和赏析上还欠缺一定的方法,课外知识积累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
教师希图以此课为范例,通过以读促赏、抓住关键语句来达到把握最终思想情感的目标。
四、授课时数: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1、导入: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文人,他年少时就有“大济苍生”的高远志向,但是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让他高远的政治理想几度受挫。
为了生存,他也曾做过刀笔小吏。
有一次,他任职的地方来了上级的领导。
有人劝他要衣冠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早被官场俗事所厌倦的他,闻听此言听后长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为乡里小儿折腰?”于是交印辞官,勇归田园,开始了他采菊种豆的惬意生活。
你知道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勇者是谁吗?
学生回答陶渊明。
这个高洁傲岸的人就是陶渊明。
在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后,让我们走进他的另外一篇《五柳先生传》。
(板书课题)
2、走进传:学生整理回答,教师总结。
一种文体。
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
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
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
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大家读过、或知道哪些传记?如《名人传》(罗曼罗兰)《苏东坡传》(林语堂)《康熙皇帝》(二月河)《老舍自传》《战争狂徒(山本五十六)》
本文就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而为自己写是自传。
3、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初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4、提问读。
学生指出字音、节奏上疑问,师生共同解决。
5、教师范读,学生整理、字音、节奏、情感。
6、学生自由读。
7、再次提问读。
8、齐读。
9、师生共同翻译课文:
(1)先疏通不懂文言词语,学生提出疑问,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总结。
(2)大段翻译课文,对译,一读一译。
师生总结。
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五柳先生的号之由来,了解他的三大爱好。
此时板书:
五柳:读书
嗜酒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著文
10、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11、作业: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12、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陶渊明归隐的生活有了一个初步的把握?你想跟着我继续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吗?明天我们来学习。
13、板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五柳:读书
嗜酒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著文
第二课时
复习回顾:齐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并翻译课文,了解了文章大意。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五柳先生的精神世界。
(赏析课文)
【1】给人家写传,却说不知先生是何许人也?不详其姓字?
先生是个隐士,不在乎世人是否记得他的名字,也不希望世人记住他的名字。
(世人取名号,往往是想名扬天下)
【2】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格的'语句?指出来大家共同品味。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喜欢宁静,淡泊名利。
(别人夸夸其谈,为的是表现,为的是出名;先生不言不语,一是无人理解,一是远离名利。
)
【3】为了说明五柳先生的淡泊宁静,文章又写出了五柳先生的几个爱好?
三个爱好: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4】走进五柳先生的三个爱好,解读他的精神世界。
A、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不读死书,不为功名。
(古人读书,一心一意,不差分毫,甚至囊萤映雪,甚至悬梁刺股,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先生读书,只为兴趣快乐,更能显出他的高洁。
)
b、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率真旷达,不拘小节。
(适时拓展:喜欢喝酒的文人墨客古来无数,你知道哪些?他们喝酒又与陶渊明有何异同?李白喜欢喝酒,李白斗酒能作诗百篇,李白“借酒消愁愁更愁”;杜甫喜欢喝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辛弃疾喜欢喝酒,“醉里挑灯看剑”;李清照也喝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苏轼喜欢喝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陶渊明喜欢喝酒,没钱也要到朋友家去蹭酒,更见其率真质朴。
)
c、常著文章自娱——以文写志,不计得失。
(很多人都有文学梦想,写文章往往是为了发表,为了出名;而先生只是为了娱乐,为了写出自己的情趣。
)
【4】五柳先生家境如何?他对此如何看?
环堵萧然……
晏如也——安贫乐道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乐观豁达
(师总结:贫穷到如此境地,屋漏腹空,衣不蔽体,他还能安然自若,足见他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
这种美好的品格与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是多么相似,“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先生就是一
个安贫乐道、洁身自好、高洁傲岸的君子。
)
【5】带着对五柳先生的崇敬,我们大声齐读课文。
【6】你喜欢五柳先生性格当中的哪一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7】拓展《饮酒》《归园田居》名句进一步感受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惬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隐田园,诗人每天采菊种豆,自得其乐。
)
2、作业:
(1)背诵课文
(2)每课一对:依文意根据上联拟出上联:采菊种豆南山五柳
3、小结:五柳先生视富贵如浮云,视功名如粪土,我们会想到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五柳先生就是我们心中高洁伟岸的大丈夫!
4、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读书
嗜酒(安贫乐道,乐观豁达)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