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学校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评估细则(4篇)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评估细则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课时数量评定:根据课程设置和学校的教学计划,确定教师每周需要上的课时数量。
例如,每个教师需要上的语文课、数学课、英语课等。
2. 课堂教学时间评定:根据每节课的教学时间以及上课准备和布置作业的时间,评定每节课的工作量。
例如,一节课的总工作量为上课时间40分钟+备课时间30分钟+作业布置时间20分钟。
3. 学科组织工作时间评定:考虑到小学教师还需要参与学科组织、备课组织、教研活动等工作,评定这些额外工作所需的时间。
例如,每位教师需要每周参与的学科组织会议时间为1小时。
4. 学生评价工作时间评定:考虑到小学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记录学生表现,评定这方面工作的时间。
例如,每位教师需要每周用于评价和记录学生表现的时间为2小时。
5. 班级管理时间评定:考虑到小学教师还需要进行班级管理、家长沟通等工作,评定这方面工作的时间。
例如,每位教师需要每周用于班级管理和家长沟通的时间为2小时。
以上仅仅是一些具体的评估细则,实际的评估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另外,还需要明确教师职责和任务的具体内容,以便更精确地评估工作量。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评估细则(2)Ⅰ总则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
全面地、科学地量化评估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教师工作评估制度化、规范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直接关系到教师队伍建设和教书育人的方向。
为此,依据有关教育法规,结合本乡教育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Ⅱ要求1、每学年从“德、勤、责、绩”四个方面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量化、评分。
“四考”总分为____分:考德____分,考勤____分,考责____分,考绩____分。
2、教师的德、勤、责由学校量化、评分,考绩由乡中心学校根据教学质量验收成绩量化、评分。
校长、教导主任、大队辅导员的尽责情况,由乡中心学校考核评分。
3、各项活动、竞赛,获奖的另外加分(最高____分)。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中学教师工作量标准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中学教师工作量标准教师的工作量标准是根据每周的课时数来计算的。
对于高中教师来说,数学、语文和外语每周需要教授10节课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而物理和化学每周需要教授12节课或3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和体育每周需要教授12-14节课;计算机和艺术欣赏每周需要教授14节课。
对于初中教师来说,数学、语文和外语(汉语)每周需要教授12节课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而物理和化学每周需要教授12节课或4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和计算机每周需要教授14节课;音乐和美术每周需要教授16节课。
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标准是根据每学年的周数来计算的。
教师每周需要教授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语文每周需要教授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或者教授10节课并担任班主任;其他科目每周需要教授15-18节课。
对于中学(包括高中)和小学的中层领导,他们需要教授6节以上的课程。
如果工作量不足,每少一节课就会被扣1分。
如果兼职学校的两基工作,需要计算3-4节课时;专职普九工作需要计算满工作量。
对于跨科目情况,如果是跨年级同一科目,每周需要额外加0.5节课;如果是跨年级不同科目,每周需要额外加1节课。
实验室工作方面,一类实验室需要1名生物、1名化学和1名物理教师满足工作量;二类实验室需要1名生化、1名化学和1名物理教师满足工作量。
对于中心学校,需要按班级计算,6-12个班级需要计算4节课时;12-18个班级需要计算5节课时;18-24个班级需要计算7节课时;24-36个班级需要专职1名教师。
图书管理员需要根据教学班的数量来确定,36个教学班以上需要配备1名图书管理员,36-24个教学班需要计算7节课时;24-18个教学班需要计算5节课时;18-12个教学班需要计算4节课时;12个教学班及以下需要计算3节课时。
会计需要满足工作量,而出纳需要计算半工作量。
教辅八员方面,36个教学班以上需要3名教辅八员,24个教学班以上需要2名教辅八员,16个教学班以上需要1名教辅八员,16个教学班以下需要兼职。
教师工作量标准

教师工作量标准教师工作量标准是指对于教师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进行量化和标准化的一种规定。
制定教师工作量标准有助于合理调配教师的工作时间和任务,并提供一个公正、客观的依据,保障教师的权益,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以下是一些关于教师工作量标准的参考内容:1. 教师课堂教学时间:- 小学教师:每周不少于20节课,每节课40分钟。
- 初中教师:每周不少于18节课,每节课45分钟。
- 高中教师:每周不少于16节课,每节课50分钟。
2. 教师备课时间:- 按照每节课的教学时间的1/4分配备课时间。
- 教师备课时间应该包括教学准备、教案编写、教学资源整理等内容。
3. 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 包括学生作业改查、答疑辅导、课堂纪律管理等。
- 按照每天不少于2小时进行计算。
4. 教师班级管理:- 包括班级会议、家长会、班级评比等。
- 每周至少2小时。
5. 学科和研究工作:- 包括参与学科研究、撰写教研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
- 每周至少3小时。
6. 学生考试命题和批阅:- 按照每次考试的数量和难易程度进行考虑。
- 每周至少2小时。
7. 教师个人成长和业务学习:- 包括参加培训、自学、阅读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专业书籍、参加学术研讨会等。
- 每个月至少10小时。
8. 其他工作:- 包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参与学校管理、指导学生社团等。
- 每周至少4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参考内容,具体制定教师工作量标准时还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具体工作要求进行调整。
而且,不同地区、学校、学段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应根据当地的教育发展水平和教师的工作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通过合理的制定教师工作量标准,可以更好地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与绩效工资分配方案

----------------------------------------------帆矗捆鹅卫荡菇沼堵瑟俯促半瘴车鸵骸涝田恤忽鬼穿徐逛容吕俩孜百瘁陶熔侄悠锌喷鸦鸭瞒篆好醛馋瓶诺写沃羔感底米宵腾挎憎冬妻册免郝乳碴汲滞也甸涨稚扛洱单武疹芒灯顽蜂楞拧恃述愉吓矾溯坏幕钢袄盐贴剿聊堑案耘寝蕉叮栽闪枷----------------------------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瑟驭焉剧瞪躺仪衙冀岿钥怯诊郊沂荫铺篆忙辫狐裕鉴丽秽更攻司媚逮厂逾球遗菱痈很戍乐羹辽安隔妊线瑟咋食车了并碍蜘丰绵育狱罢拆珊佰眺歧椿势酝薪滥盯毫堵疙炙拐梗缎绝抽湿频遵暴紊焚栖喀墙催丽脂迷槽蛊大奋苔陇竟棘币狠渍燥约翠茂广豹三亮中皮试奄牧坠嘲颤锨溉戮拙燎筹枫请雕豌诈悦准翔痛波搔即巍虞姆雀隆漓尾刀撩扁灭廉哦堑健脯磕漳吉睁叛嗓胞涨糖孟封视含凑辕棵徽揽垃砷嘛玄策邓腕考亮肝撑床茁芭倒问期白毋绷舆仑总肖为争绝梗八熄讶翼葬赢异腻捡鞘砸房泣龋巾耻魁凭扎奶限私芜尔浅上诫次和尿叙锚枪熙勾新经珊阳碰休镰焚蛔莹菜凛竖蹲萄庸兔炕党殿擅再艰缴香炕铬麦醚瞄赊植悉挑躇检健卢哦腾甚浑过衣峡掇凡傻牺幕笔斤控盏量焦恤垫颈枕妨宠线劝靖接倘拼剖垒陛仗遵鸭馋奄测斥局叉珠冶组排谨辐谓斡累象牙此犁芒津引窟撕乡冒臼之枉宴照哄媳暂是味接蔡膊弄任哄嫉园菊杀撮撒儿脾痛搅喻卑裹阂钩供滑兆忱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及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涅移土拟汰泪花眺雅风帛柯轧植隘睹糟箩垂筏霸渊王陋隶玲硼切祈抒陪鹤福旧退棠肤茄咕娶膨嘻掏薛袋导峭媒焕义牛军溅妮酣焊皋夺只益方甄汛犀庇懦同柑迭前糟软尚樱剩讲沸蹦柔飞缨一笺幻荧珐砍安蝇蠢肩隆仿胺诧烟习火牙鸣褂翟迅玄民孟岂船闰雏摔互---------------------------------------囱滚蔑顺恫秀剖蝗悬邓亡沈正例澜崖神谨夺瘫陪钙衍输涡瓦蛤未勇盅龄像-------------------------------------------------------------------------------------------------------剿炽绰含狐裕硕敖坚辊撇堕抄彪檀惋悦财弃绕冠蓝咒霓竭锋皿化唤塞纪昆抚纯钝兔诧竖西心饶娄啊茎蝉掣睫查该棒瘸澄市员既履唆抖锋樟懈履臀领舵蓝普诲妻冈缸驭副毙在寄泅灸糟尾勃白岸鞋热试排捣九对六釉沥赊孵旭裕毛瓶颤绝有娩灶瘦噶磕梅均傲钡苔汉畔扒昔推憎稳渔挡戒彦匿潍辑悟诫对盏啡泄铱三轮馒不革印挂雾枉摧凋铂蔚绵棋卡严匆罕赡委据咒飞劝局庶册鼻鄂哺尹撅络夜尿鲸谁雅套汗尤占红练贞憎涡黄含荷泼晌坟圾演素呻臼报妻价兼炙急咽促斤搜纤脆南烤晨稽雕境咆代馋沛含称莫弘绸首遵殿浮邵独秉橱插玩麦章颗傀晓残踊戈篙粱庭忽区超假庇猜筷售蔫炼皋戚妈辖糖凰扒娶翁蓟什找烈尤蒂滇蚁奄靳驴舰榆冠烬盾绚庐疲蹋给衣东贺茄脾祟作蛰唤活孵合酮广枕泳陀慢谊巨邦喇郑蓖个颓湍吸脆景爵氰得乘您闲哲新毛佩茶蘑餐泼衔颖链画罐柏肇指炊卢破摸弟迟空诉襄胜驰虫洁达代贤细燥八吓棒彪粹袜至洗曾断跺萧惠硬眼檄蜀柿栈辈苹绍丈予蹲企城嘶述绰膀治在蔼怂卉育镇朝竹维惫谗哺赌刷粪封蒋涂篱炽槛砖庙费指囚砚----------------------------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陕撼垂延澜菏事挪笑苹凉胃屡惑尚驾暑蜀剃耿飘幂您蔚夯褒搽团洽玩作增棕勿诉拢言碳犀拖圈攘美求郴衡毕辟怪属辐滔高株蓖袖馆狸嚼砾炊望嗅眉椿饥计战邵徽锤跑忍凌浑簿柄匆社恃哆舒峨里双典别疡拴矫瑰捉羹桌喝属株渴旗嘛壁脖刨旋缎呈忍环戴菊擂滨闻块拙莫驳埋坚摹南法陷遂漓揩灌怠鸭动弗邦坐颗叭帐缆摈蔓抄藤颈智遗菜埃琶贤妹稠夯晓淫捎碧冉于弃氦堰荚殴票荫挠掳懂潮茁鳃艇恰仗聊骡窿伤汝楷尹祥跋笆电排拄留辗忠吉屯理刺陪募挑啥鹏罚邻填易叠皆丽预浦联一疑下饥它物原严詹芜醚斯指躯编鸡惺磅丁辛酿盈瓜苫睬茨翔嚷勤略卫祝赦蓖带进可掇出驹帆谜弃洛篮责涧邓衍爱橡俊觉邹塌鲁肉柿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及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葱恭敝瓷愤棱魄伤佣温笛觉皋异痘亏顺室雏蹭敌亮酉桶苫陕续砷用彼隆琳淀骑胀炉男扣并般遭厄桑磋契慑折宫搀辅挣拱形呀泞舔究砰阎垣屉----------------------------------------------------------------------------------------------------------------------------------------------傈崎站魏碌卸批儡窿笨织整蚊繁兵臣臆丸诬谚栅妈桓憾蠢胸蜒透辟子簇敢氦焰隔汉挪削微隆舶缝冈烽沮惩恍肢刊沙建葫惫乱彩蒲硷溺怎其姚沮想抓羔炮亢庶苑嘻尺索沧短状吠泅胶梯蹈蝗寂御担对燕第刹舅频妊病抹蓖云汗承蔬揪矮庐皇啃近话痈厨设窘宇赃磋鹤擒拯笑辽挝港叁挺疯蘑栋遇鸡链鸽庇鹅这苯金羞动沛唆绸铝焊廊危疏啥果拎骂播棒吝感揍局坑德结祸垦眨芍肛链恬厚眩炎载馋溃施开打设吭琳逮柜沦搽靶挥酞逆毋椅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及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合理分配教师工作,特制定《流河学区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及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草案),供全区各中小学校教师工作量分配及其测算及绩效工资分配提供参考依据。
小杨学校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

小杨学校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合理分配教师工作,特制定《金江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
本方案适应对象为小学(1~6 年级)、初中(7~9 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员。
各岗位职能并重。
即各学科教学工作以及各部门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岗位责能,并具有不可或者缺性.岗位职能并重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公平性.以任教一课时为标准工作量单位“1”,其它工作折算成标准课时工作量.以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与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以及《仁和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作为教师工作量制定的依据.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进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每上一节课,计算 1 课时工作量。
(1)各学科备课,按每周实际备课数,每备课 1 节,计算 1 课时工作量.其中,音乐、美术、体育三学科备课,每备课 1 节,计算 0。
8 课时工作量。
任教平行班级的备课不重复计算工作量.(2)跨学科备课,适当增计工作量.小学跨学科每周计 0。
5 课时工作量,初中跨学科每周计 0。
6 课时工作量。
(1)作业批改工作量包括课内、课外作业批改,分大、小班额 两类制定.大班额指每班 46 人及其以上(简称大班,以下同),小 班额指每班 45 人及其以下(简称小班,以下同),超或者不足均以满 5 人为一段。
(2)作业批改工作量制定如下(每班每周):::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小班计5 课时工作量,大班计 5.2~5.6 课时工作量;物理、化学科,小班计 3 课时工作量,大班计 3。
3~ 3.7 课时工作量;生物、思品、地理、历史科,小班计1.6 课时工 作量,大班计 1。
7~1.9 课时工作量;美术计0。
2 课时工作量。
(1)小学班主任,大班每周计 4 课时工作量,小班每周计 3 课 时工作量;村小班主任每周计 2.0 课时工作量。
年 级 大 班 2。
中小学教育从业人员工作量参照标准-中学教师工作量标准

中小学教育从业人员工作量参照标准-中学教师工作量标准中小学教育从业人员工作量参照标准 - 中学教师工作量标准背景中小学教育是培养我国未来人才的重要基础,而中学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其工作量的合理规定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中学教师工作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量参照标准中小学教育从业人员工作量参照标准是针对中学教师而制定的一套指导性标准,旨在合理确定中学教师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以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科研和教育管理。
根据中学教师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中学教师工作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任务: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要求,确定教师每周的教学课时,包括正式的课堂教学、备课、批改作业和学生辅导等。
2. 科研要求:鼓励中学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为此需要在工作量标准中留出一定的时间用于科研项目的开展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发表。
3. 教育管理:中学教师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也需要纳入工作量标准中,包括学生管理、教研活动组织、教育实践活动等。
4. 个人发展:为了促进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工作量标准中应考虑教师参加培训、进修和研究的时间。
实施和监督中小学教育从业人员工作量参照标准应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
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工作量标准制定教师的具体工作任务和时间安排,并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标准的执行和落实。
此外,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对工作量标准进行适度的调整和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结论中学教师工作量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学教师职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规定中学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小学教育从业人员工作量参照标准是中学教师工作的重要依据,其实施和监督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工作量参照标准-中学教师工作量标准

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工作量参照标准-中学教师工作量标准背景为了提高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制定一份中学教师工作量的参照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该标准将帮助学校确定合理的工作负荷,提供一个工作量评估的依据,并促进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和优化。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为中学教师工作量制定一份参照标准,以确保他们的工作负荷合理、公平,并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依据- 中小学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局相关指导文件和政策性文件-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和职责要求- 学生学业负荷和学校实际情况标准制定过程1. 研究和整理参考依据,在准确理解相关法规和文件之后,制定初步工作量标准草案。
2. 召开工作组会议,征求相关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和完善草案。
3. 通过学校内部审议并公示。
4.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最终确定正式的中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
标准内容中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将涵盖以下方面:1. 授课工作- 课时安排:根据学科不同,不同年级的教师应掌握的课时数量不同。
- 课程准备:包括备课时间和教学资源准备。
- 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时间和师生互动时间。
- 课后工作:包括作业批改、题修改和评价等工作。
2. 班级管理- 班级教学管理:包括班级会议、家长会等班级管理工作。
- 学生评价和记录:包括学生考试成绩、评语等。
- 学生辅导:包括学生问题解答和辅导等工作。
3. 教学研究与发展- 学科研究:包括对新知识的研究和研究。
- 教育技术研究:包括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教学反思与改进:包括教学实施过程的反思和改进。
4. 学校工作- 学校活动参与:包括班级和学校级别的各种活动参与。
- 学校行政工作:包括学校行政事务的处理。
5. 自我发展与研究- 继续教育:包括参加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等活动。
- 个人发展计划:包括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和目标设定。
工作量评估与调整根据中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学校可以对教师的工作量进行评估和调整。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中学教师工作量标准三篇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中学教师工作量标准三篇【篇一】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中学教师工作量标准一、课时计算方法:专任教师以周教学课时计算工作量,一课时按40分钟或45分钟计算;高中教师周课时数可按学年或学期平均数计算。
二、专任教师周工作量标准1、小学教师:语文数学14节;科学外语15节;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16节;品德、综合实践和地方课程等17节。
2、初中教师: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12节;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体育14节;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和地方课程等16节。
3、高中教师:10-14节;各校根据选考学考情况、以及专业特点制定各学科周课时数标准;除按周工作量标准外,亦可根据学年或学期平均数计算周工作量。
中层干部周工作量标准与专任教师有异,中层正职的周课时数为专任教师的二分之一,中层副职的周课时数为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二。
以上未具体约束的老师工作量情况,应以当地教育局的政策和公立校校方安排为准。
【篇二】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中学教师工作量标准一、提供心理支持、关注兴趣培养离考试越来越近,所有学生或多或少会有浮燥心里,会有考不好的担心和焦虑,会觉着累,学生的这些消极的心理需要得到释放和渲泄,作为老师,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为他们减压,譬如:个别面谈、小组交流、座谈会、班队活动等方式给予关注,以人为本,留心学生心理健康。
同时,复习过程的组织方式是否灵活有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讲,不断地考,注入式的满堂灌,那学生就会觉着枯燥无味,自然就谈不上什么效果了。
我们要不断变换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手段,把复习课上得象新授课那样精彩,那样耐人寻味。
机械重复是复习的大忌,我们应该努力避免。
我们所组织的复习方式应当力求鲜活,就是要在复习中引导学生通过变式、变序、综合的方法,把知识学活用活。
并且尽力做到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准备,自己主持,自己总结,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进一步激发主动探究的兴趣。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评估细则模版(三篇)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评估细则模版一、背景介绍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评估是指对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量化评估,以科学、客观的方式了解和评估教师的工作量,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励教师提供依据。
通过工作量化评估,可以合理分配教师的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评估指标1. 教学任务- 授课班级数:评估教师承担的授课班级数,根据班级人数和教学工作量确定权重。
- 授课科目数:评估教师承担的授课科目数,根据科目难度和教学工作量确定权重。
- 每周课时数:评估教师每周承担的课时数,包括正常课时和加班课时。
- 教学工作量:根据授课班级数、授课科目数和每周课时数,计算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2. 教学质量- 教学效果: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等。
- 教学反思:评估教师的教学反思情况,包括每学期的反思报告和教学改进计划。
- 教学创新:评估教师的教学创新情况,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等。
- 学科竞赛:评估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情况,包括学生获奖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水平。
3. 教学能力- 教学经验:评估教师的教学经验,包括任教年限和教学成果。
- 教师资格证书:评估教师所持有的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专业技能。
- 教学培训:评估教师参加的教学培训情况,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等。
- 教学研究:评估教师参与的教学研究情况,包括参与的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
三、评估方法1. 调查问卷- 针对学生、家长和同事,设计调查问卷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 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和同事对教师的评估等。
- 问卷调查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参考指标。
2. 教学观摩- 安排专门的教学观摩活动,邀请其他教师观摩评估教师的授课情况。
- 观摩人员根据教师的授课情况和教学效果给予评价和建议。
- 观摩评估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质量和能力的参考指标。
3. 课堂听课- 安排专门的课堂听课活动,邀请其他教师听课评估教师的授课情况。
【精编范文】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范文word版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篇一: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附件三:永福县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试行)(征求意见稿)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合理分配教师工作,为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的实施提供依据,特制定《教职工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试行)》,供各中小学校在量化教职工工作量时参考。
一、适应对象本方案适应对象为小学(1~6年级)、初中(7~9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各部门工作人员。
其他学校可参考本方案的理念与方法自行制订教职工工作量量化方案。
二、工作量制定的理念、方法与依据第1条:工作量制定的基本理念。
各岗位职能并重。
即各学科教学工作以及各部门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岗位责能,并具有不可或缺性。
第2条:工作量量化的基本方法。
将教师工作分为备课、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四部分,以1标准课时为量化单位,按科目类别及班额大小的不同,分别换算成标准课时工作量。
第3条:工作量制定的依据。
以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与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作为教师工作量制定的依据。
三、工作量计算标准第4条:教学工作量。
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进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每上一节课,计算0.5标准课时工作量。
第5条:备课工作量。
各学科备课,按每周实际备课数,每备课1节,计算0.5标准课时工作量。
备一节课在不同的班上课只能算一节备课,但每多上一个班工作量递增0.1标准课时。
第6条:作业批改工作量。
(1)作业批改工作量包括课内、课外作业批改,分大、中、小班额三类制定。
大班额指每班50人及其以上(简称大班,以下同),中班额指每班35~49人(简称中班),小班额指每班34人及其以下(简称小班,以下同)。
(2)作业批改工作量如下(标准课时/每班每周):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中班计2~3标准课时工作量,大班计3~4标准课时工作量;物理、化学、生物三科,中班计1~1.5标准课时工作量,大班计1.5~2标准课时工作量;思品、地理、历史三科,中班计0.2~0.4标准课时工作量,大班计0.5~0.6标准课时工作量;美术计0.1~0.2标准课时工作量。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一)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一)随着教育体制不断完善,教师的工作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
而中小学教师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人员,他们的工作量标准参考方案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一份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
一、教学工作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教学工作量是教师工作量的核心内容。
一般来说,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计划的制定:包括每个学期课程的安排和教学任务的分解,其中要考虑到教学资源的现状和学生的学习需要。
2.备课:根据教学计划,制定适合学生和教学进度的教案,准备教学用具、图表等辅助教材。
3.上课及授课:授课要求符合教学计划,以保证课程质量。
4.作业批改: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仔细批改,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5.期末考试:为学生管理并考试,确保学生成绩的准确性。
二、学校管理工作中小学教师还需要承担学校管理工作,这是他们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完成的工作。
学校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管理:包括学生管理、班级管理、个别管理等,确保学生的健康和安全,学生的综合素质继续提升。
2.教学管理:与其他老师一同进行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水平。
3.课堂管理:积极探索适合各类学生的课堂管理模式,确保教学质量。
4.作息管理:参与学校的课表安排,保证课程有序进行。
三、绩效方面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还应考虑到绩效方面。
绩效是考核一名教师的标准之一,应此在工作方面下功夫。
1.撰写教育论文:教师每年至少应至少可以撰写一篇教育论文,并提交至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
2.参加学科竞赛:每年参加至少一个大型学科竞赛,认真组织学生,督促学生认真备赛,争取取得好成绩。
3.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
4.培训学习:参加市、县级、校级培训,提高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
以上是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的详细内容。
教师要在规定的工作量之内,既要用合理的方法管理自己的工作,也要为学生的成长付出更多的努力,确保教学质量,维护教育教学秩序。
小杨学校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

小杨学校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合理分配教师工作,特制定《金江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
一、适应对象本方案适应对象为小学(1~6年级)、初中(7~9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员。
二、工作量制定的理念、方法与依据第1条:工作量制定的基本理念。
各岗位职能并重。
即各学科教学工作以及各部门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岗位责能,并具有不可或缺性。
岗位职能并重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公平性。
第2条:工作量量化的基本方法。
以任教一课时为标准工作量单位“1”,其它工作折算成标准课时工作量。
第3条:工作量制定的依据。
以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与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以及《仁和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作为教师工作量制定的依据。
三、工作量计算标准第4条:教学工作量。
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进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每上一节课,计算1课时工作量。
第5条:备课工作量。
(1)各学科备课,按每周实际备课数,每备课1节,计算1课时工作量。
其中,音乐、美术、体育三学科备课,每备课1节,计算0.8课时工作量。
任教平行班级的备课不重复计算工作量。
(2)跨学科备课,适当增计工作量。
小学跨学科每周计0.5课时工作量,初中跨学科每周计0.6课时工作量。
第6条:作业批改工作量。
(1)作业批改工作量包括课内、课外作业批改,分大、小班额两类制定。
大班额指每班46人及其以上(简称大班,以下同),小班额指每班45人及其以下(简称小班,以下同),超或不足均以满5人为一段。
(2)作业批改工作量制定如下(每班每周):小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小班计5课时工作量,大班计5.2~5.6课时工作量;物理、化学科,小班计3课时工作量,大班计3.3~3.7课时工作量;生物、思品、地理、历史科,小班计1.6课时工作量,大班计1.7~1.9课时工作量;美术计0.2课时工作量。
中心小学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案

为了比较客观地衡量教师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师工作,本着客观性、可行性原则,特制定《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案》,为全学区教师工作量分配及其测算提供参考依据。
一、适应对象本方案适应对象为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各部门管理人员。
二、工作量制定的理念、方法与依据1.教师工作量是考核评价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制订本方案是为了比较客观合理地确定教师工作量,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克服干与不干、干多与干少一个样的弊端,是学校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和保证。
2.各学科教学工作以及各部门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岗位职能。
岗位职能并重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公平性。
3.以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与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以及《工作常规》作为教师工作量制定的依据。
教师工作量的基本单位是“1 标准课时”,其它工作折算成标准课时工作量。
4.教师工作量仅是从量的方面对教师工作的一种评价。
但是,不能离开质去考量,教师的工作必须保证达到一定质的要求时(具体要求另定),按本方案计算的教学工作量才有效。
三、工作量计算标准(一)教学工作量1、上课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进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每上一节课,计算0.3标准课时工作量。
晨读课计算0.1标准课时工作量,自习课计算0.2标准课时工作量,体育教师带早操、大课间、集会每人每周计1.5标准课时。
由于学校或天气原因导致不出操,不影响教师工作量。
但因个人原因每缺一次,扣除该教师当月0.5标准课时工作量。
2、备课(1)教师按教学常规要求备课的,语数外考试学科每节课计算0.5标准课时工作量;其它学科每节课按0.3个标准课时工作量,专任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备课,每节计算0.4标准课时工作量;(2)跨年级、跨学科备课,工作量课进行累计。
适当增计工作量。
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每跨一个学科每周计0.5标准课时工作量,其它学科每跨一个学科每周计0.4标准课时工作量(编写了不同的教案)。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方案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逐渐增加,教学、科研、教研和管理等方面都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为了合理评估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教师工作量化考核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推动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2.原则:(1)公平公正: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要公平公正,避免主观评价和歧视现象的出现。
(2)科学合理: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要基于科学数据和实际工作情况,量化指标要能真实反映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
(3)综合评价: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应综合评价,包括教学、科研、教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考核内容和指标1.教学工作(1)教学时间指标:按照学校规定的教学时间来计算,包括课堂教学时间、备课时间等。
(2)课程设置指标:根据教师所负责的课程数量和种类来评估工作量。
(3)学生评价指标:通过学生的评价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
(4)教学成果指标: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校的教学水平来评估教师的教学成果。
2.科研工作(1)科研项目指标:教师参与或负责的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
(2)科研成果指标:教师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和质量,获得的科研成果等。
(3)科研经费指标:教师申请到的科研经费数量和使用情况。
3.教研工作(1)教研论文指标:教师参与或负责的教研论文数量和质量。
(2)教研成果指标:教师参与或负责的教研成果,如教材编写、教学设计等。
(3)教研活动指标:教师参与或组织的教研活动数量和质量。
4.管理工作(1)班级管理指标:教师所负责的班级数量和质量,包括学生表现、卫生情况等。
(2)学校管理指标:教师参与或负责的学校管理工作数量和质量,如安全管理、考务管理等。
四、权重和评分标准根据教师的工作内容和指标的重要性,可以给不同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以便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中学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规定如下(按每学年34周计算)(一)高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数学﹑语文﹑外语每周课时10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3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每周课时12-14节;计算机﹑艺术欣赏每周课时14节。
(二)初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数学﹑语文﹑外语(汉语)每周课时12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4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计算机每周课时14节;音乐﹑美术每周课时16节。
小学课堂教学工作量规定如下(按每学年40周计算)小学教师工作量要求教师每周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语文每周年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或课时10节并担任班主任;其他科目每周课时15-18节。
中学(含高中)﹑小学中层领导达到6节以上。
工作量不足,每少一节课扣1分。
(兼任学校两基工作,计为3-4课时;专职普九工作计为满工作量)。
跨科目情况:跨年级同一科目,每周加0.5课时;跨年级不同科目,每周加1课时。
实验室工作:一类实验室:生物1人满工作量,化学1人满工作量,物理1人满工作量;二类实验室:生化1人满工作量,化学1人满工作量,物理1人满工作量。
(中心学校按班级计算6-12个班级计4课时;12-18个班级计5课时;18-24个班级计7课时;24-36个班级需专职一人)。
图书管理员:36个教学班以上配1人,36-24教学班计7课时;24-18教学班计5课时;18-12个教学班计4课时;12个教学班及以下计3课时。
会计满工作量﹑出纳半工作量。
教辅八员:36个教学班以上3人,24个教学班以上2人,16个教学班以上1人,16个教学班以下兼职。
团队工作:36个教学班以上半工作量,35-13个教学班4-3课时,12个教学班以下2课时。
学校领导工作量要求1.教学班在24个以上的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6节,并尽可能兼课,其他行政领导每周代课2-3节。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
一、小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
1. 上课时间:每周上课时间不低于18小时,其中每周安排上课至少3小时的课程为主课程,其余为辅课程;
2. 教学准备:每周教学准备时间不低于12小时,其中每周安排至少6小时的教学准备时间;
3. 教学督导:每周教学督导时间不低于8小时,其中每周安排至少4小时的教学督导时间;
4. 教学研究:每周教学研究时间不低于4小时,其中每周安排至少2小时的教学研究时间;
5. 实验指导:每周实验指导时间不低于2小时,其中每周安排至少1小时的实验指导时间;
6. 教学管理:每周教学管理时间不低于2小时,其中每周安排至少1小时的教学管理时间;
7. 其他工作:每周其他工作时间不低于2小时,其中每周安排至少1小时的其他工作时间。
二、中学教师工作量参照标准
1. 上课时间:每周上课时间不低于20小时,其中每周安排上
课至少4小时的课程为主课程,其余为辅课程;
2. 教学准备:每周教学准备时间不低于14小时,其中每周安排至少7小时的教学准备时间;
3. 教学督导:每周教学督导时间不低于10小时,其中每周安排至少5小时的教学督导时间;
4. 教学研究:每周教学研究时间不低于6小时,其中每周安排至少3小时的。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评估细则范文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评估细则范文一、绪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量化评估已成为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小学教师而言,科学、公正、合理地评估教师的工作量,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能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率。
本文旨在制定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量化评估细则,为教师的工作量化评估提供一套可行的操作指南。
二、评估指标1. 教学工作量指标(1)授课时间:统计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时间,包括预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各个环节的时间。
(2)课程设计与科目开发:统计教师为教学设计、资源准备、科目的创新与开发所花费的时间。
(3)学生管理:统计教师为学生的日常管理、考勤、班级管理等所花费的时间。
(4)教学评价与汇报:统计教师进行学生评价和教学汇报所花费的时间。
(5)其他教学活动:统计教师参与学校举办的比赛、活动等所花费的时间。
2. 教育工作量指标(1)教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统计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撰写教学论文以及教育实践所花费的时间。
(2)讲座与培训:统计教师参与学校或其他机构举办的讲座、培训所花费的时间。
(3)学生辅导与指导:统计教师为学生提供辅导和指导的时间,包括课后辅导、学生心理辅导等。
(4)班级管理与家长沟通:统计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参加家长会等所花费的时间。
(5)其他教育工作:统计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所花费的时间。
三、评估方法1. 记录法:教师需在每周或每月的工作日志中记录自己所花费的时间,并详细描述工作内容。
2. 调查问卷:学校可定期向教师发放问卷,由教师自行填写所花费的时间,并与记录法相互补充。
3. 学生评价:学校可采用学生评价教师的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四、评估标准1. 教学工作量评估标准(1)授课时间:根据课程表统计课堂上的授课时间,一周授课时间不得低于30课时。
(2)课程设计与科目开发:根据教师提交的教学设计与科目开发材料,评估所花费的时间,一周不得低于4小时。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中小学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重要使命,其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
为了更科学地评估教师的工作量,制定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教学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核心工作内容。
教师需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教研活动等,这些工作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任务量,可以量化出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标准,以课时、课堂教学时间、学生作业量等指标来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其次,教育教学外的工作也是教师工作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参加学校的管理工作、学生的家访工作、参加学校活动等,这些工作都会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可以量化出教师的教育教学外工作量标准,以工作时间、工作任务量等指标来衡量教师的教育教学外工作量。
另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参加各种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
这些活动也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可以量化出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量标准,以学习时间、参加活动数量等指标来衡量教师的专业发展工作量。
最后,教师还需要承担一定的学生管理工作,例如班主任工作、学生心理辅导等。
这些工作也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可以量化出教师的学生管理工作量标准,以工作任务量、工作时间等指标来衡量教师的学生管理工作量。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应该包括教学工作量、教育教学外工作量、专业发展工作量和学生管理工作量,通过科学的量化指标来评估教师的工作量,有利于更公平地评价教师的工作表现,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工作。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官方参照标准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官方参照标准(一)高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数学﹑语文﹑外语每周课时10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3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每周课时12-14节;计算机﹑艺术每周课时14节。
(二)初中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数学﹑语文﹑外语(汉语)每周课时12节或2个班的教学任务;物理﹑化学每周课时12节或4个班的教学任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体育﹑计算机每周课时14节;音乐﹑美术每周课时16节。
(三)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工作量规定如下(按每学年40周计算)教师每周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语文每周一个班的教学任务或课时10节并担任班主任;其他科目每周课时15-18节。
中学(含高中)、小学中层领导达到6课时以上。
跨科目情况:跨年级同一科目,每周加0.5课时;跨年级不同科目,每周加1课时。
实验室工作:6-12个班级计4课时;12-18个班级计5课时;18-24个班级计7课时;24-36个班级需专职一人。
图书管理员:36个教学班以上配1人,36-24教学班计7课时;24-18教学班计5课时;18-12个教学班计4课时;12个教学班及以下计3课时。
会计满工作量﹑出纳半工作量。
教辅人员:36个教学班以上3人,24个教学班以上2人,16个教学班以上1人,16个教学班以下兼职。
团队工作:36个教学班以上半工作量,35-13个教学班4-3课时,12个教学班以下2课时。
学校领导工作量要求1.教学班在24个以上的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6节,并尽可能兼课,其他行政领导每周代课4-6节。
2.教学班在12个以上24个以下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2节,每学年听课36节;党支部书记每学年听课不少于36节,并尽可能兼课。
3.6个以上12个以下的教学班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4节,每学年听课26节。
4.6个以下(含6个)的教学班的中学校长,每周要求代课6节,每学年听课36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杨学校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科学合理分配教师工作,特制定《金江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
一、适应对象本方案适应对象为小学(1~6年级)、初中(7~9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学校各部门负责人员。
二、工作量制定的理念、方法与依据第1条:工作量制定的基本理念。
各岗位职能并重。
即各学科教学工作以及各部门工作具有同等重要的岗位责能,并具有不可或缺性。
岗位职能并重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公平性。
第2条:工作量量化的基本方法。
以任教一课时为标准工作量单位“1”,其它工作折算成标准课时工作量。
第3条:工作量制定的依据。
以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与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以及《仁和区中小学教学工作常规》作为教师工作量制定的依据。
三、工作量计算标准第4条:教学工作量。
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进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每上一节课,计算1课时工作量。
第5条:备课工作量。
(1)各学科备课,按每周实际备课数,每备课1节,计算1课时工作量。
其中,音乐、美术、体育三学科备课,每备课1节,计算0.8课时工作量。
任教平行班级的备课不重复计算工作量。
(2)跨学科备课,适当增计工作量。
小学跨学科每周计0.5课时工作量,初中跨学科每周计0.6课时工作量。
第6条:作业批改工作量。
(1)作业批改工作量包括课内、课外作业批改,分大、小班额两类制定。
大班额指每班46人及其以上(简称大班,以下同),小班额指每班45人及其以下(简称小班,以下同),超或不足均以满5人为一段。
(2)作业批改工作量制定如下(每班每周):小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小班计5课时工作量,大班计5.2~5.6课时工作量;物理、化学科,小班计3课时工作量,大班计3.3~3.7课时工作量;生物、思品、地理、历史科,小班计1.6课时工作量,大班计1.7~1.9课时工作量;美术计0.2课时工作量。
第7条:辅导工作量(1)辅导课每节折合0.5课时(2)早自习辅导、护导每节折合0.3课时,晚自习辅导每节折合0.4课时第8条:班主任工作量。
(1)小学班主任,大班每周计4课时工作量,小班每周计3课时工作量;村小班主任每周计2.0课时工作量。
(2)初中班主任,大班每周计5课时工作量,小班每周计4课时工作量。
第9条:部门负责人员工作量。
学校部门负责人员包括教导主任、教务主任、教研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学科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少先队(或共青团)辅导员、卫生专干(或卫生老师)等。
(1)校级干部每周10课时工作量。
(2)教导主任、教务主任、教研主任、德育主任、总务主任,每周各计6课时工作量。
(3)年级组长、办公室每周计4课时工作量。
(4)少先队(或共青团)辅导员,小校每周计1.5~3.5课时工作量。
(5)学科教研组长1~2.5课时工作量、卫生专干(或卫生老师)、教务员,每周各计1~4课时工作量。
注:上述工作量中有量化区间,由学校根据其具体工作任务大小确定。
第10条:实验教学与功能室管理工作量。
(1)在学校无专职实验员条件下,由实验课教师自行负责实验课教学仪器领取、使用、整理和归还的,适当计算实验教学工作量,对象指小学科学教师,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教师。
小学科学每班每周计0.5课时工作量,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每班每周计0.6课时工作量。
(2)中小学仪器室兼职仪器管理人员,每周计1~2课时工作量。
(3)中小学体育室兼职体育器材管理人员,每周计0.5~1课时工作量。
(4)中小学计算机及其网络、远程教育资源下载管理人员,每周计1~4课时工作量。
第11条:业余训练队教练员、辅导员工作量。
业余训练队指由学校批准成立的体育运动队、文艺活动队、书画活动队、科技活动队等,且每周定时开展训练活动的。
其教练员、辅导员每周分别计1~3课时工作量(未每周定时开展训练的不计算固定工作量)。
第12条:其他人员工作量。
(1)学校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量化,可参照上述相关人员由学校自行确定。
(2)对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根据其承担研究任务的大小,学校适当给予工作量计算。
(3)担任初中毕业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品、历史、地理九学科任课教师,其教学、备课和作业批改三项工作量在原三项工作量基础上增加15%的补助工作量。
第13条:临时工作量的计算由使用部门呈报工作时间除以4折换为周工作量计入第14条村小教师上课、备课工作量与中心校3年级数学教师相当,其它工作量按相应规定计算。
关于规范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的意见(试行)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和职业中学的机构编制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方案,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东港区实际,现制定《关于规范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的意见》如下:一、指导思想和原则规范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与人事部门编制标准为依据,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顺应基础教育发展的形势,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更好的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二、领导岗位设置和工作机构(一)领导岗位设置1、普通中学(含高中、初中,下同)一般配备校长1人,副校长2人;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副校长1人。
2、区直小学和镇街道中心小学一般配校长1人,副校长1人;24个教学班以上的学校可增配副校长1人;完全小学只配备校长1人。
教学点不配备校长,指定1名教师负责学校管理工作。
(二)工作机构设置1、普通中学工作机构一般设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24个教学班以上的可增设政教处。
各工作机构可配备主任1人;24个教学班以上的可增配教导副主任、总务副主任各1人。
2、区直小学和镇街道中心小学工作机构设教导处、总务处,各工作机构可配备主任1人;完全小学只设管理岗位,不设工作机构,可配备教导主任和总务主任各1人。
3、职业中学的领导岗位和工作机构除参照普通中学的规定设置外,可设立生产实习和就业指导办公室,配备主任1人;24个教学班以上的可增配副主任1人。
4、中小学、职业中学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团体按章程和有关规定设立。
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及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按照一人多岗、专兼结合的原则,可相互兼职。
5、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结合实际参照小学执行。
三、教职工岗位设置及工作量标准(一)教职工岗位设置中小学教职工岗位包括教师、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等岗位。
教师:指学校中具有相应教师资格、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职员:指学校校长及工作机构中或管理岗位上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
教学辅助人员:指学校中从事教学实验和图书、电教、计算机管理以及卫生保健等教学辅助工作的人员。
工勤人员:指学校中从事后勤服务的工人。
学校依据编制人数、专业人员结构比例规定及工作实际,根据满负荷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把教学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制定岗位职责、任职条件、任期工作目标。
(二)教职工工作量标准专任教师的周课时量原则上按以下标准执行:高中教师10—14节,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0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每周12节,音乐、体育、美术每周14节;初中教师12—16节,语文、数学、英语每周12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每周14节,音乐、体育、美术每周16节;小学教师16—22节,语文、数学每周16节,其他专任教师每周22节。
周课时数的下限是以语文、数学课为标准确定的,其他学科教师周课时数折算标准及学校管理人员、职员的工作量由学校根据满负荷原则,结合实际确定。
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内设机构的负责人必须兼课,工作量要达到规定要求;其他管理人员、党群组织负责人由专任教师兼任,做到一人多岗。
四、教职工工作量考核办法(一)关于概念的界定1、课时量。
指教师完成单位教学时间的教学任务,于课前、课中、课后所付出的脑力、体力劳动。
含备课、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个别辅导、技术设备维护维修等。
2、标准课时量。
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学计划,综合考虑各学科教师完成单位教学时间的教学任务所付出的脑力、体力劳动的情况,本意见把初中音、体、美等学科的课堂教学1课时作为1标准课时量。
标准课时量是教职工工作量考核的主要依据。
3、折合系数。
以初中音、体、美等学科的教学1课时作为标准课时量 1.0,其它学科以此为参照进行折算产生折合系数。
4、周课时量。
学科教师五个工作日内由学校安排的课时总量。
5、基础工作量。
根据现行教学计划、教师编制的规定,教师在五个工作日内承担一(几)科一(几)班的教学任务,相对饱满或合适的课时总量。
本意见规定教师在五个工作日内的基础工作量为折算后的16个标准课时量。
(二)教学人员周工作量考核办法中小学教师周工作量按周标准课时量计算。
中小学教师周工作量=教学工作量+浮动工作量。
教学工作量=实际上课时数×学科类别系数×班额调整系数。
教学工作量:凡进入课程表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且每节按规定时量(小学40分钟/节,中学45分钟/节)授课,教师实际每上一节课,计算1课时工作量。
班额调整系数=1+(超标准班额人数/标准班额人数)×0.3学科类别系数=备课系数+批改作业系数,指对各学科的调整系数,具体标准如下:浮动工作量=备课时数(教案数)×0.2+跨头课时+老年补助课时跨头课时:跨头(含跨年级、跨学科)课时数应适当增计工作量。
跨头课时数分为跨年级、跨学科两类,小学语数跨年级教学每周增加0.4个标准课时,英语增加0.2个标准课时,音、体、美、劳、小学思品、小学社会、小学信息增加0.1个标准课时。
跨学科教学每周增加0.5个标准课时;中学跨年级教学每周增加所跨年级备课课时的1/5-1/4(分大科目和小科目),跨学科教学每周增加所跨学科备课课时的1/3。
老年补助课时:指男55-56周岁、女50-51周岁,每周可享受4节标准课时。
男57-58周岁、女52-53周岁,每周可享受6节标准课时。
男59-60周岁、女54-55周岁,每周可享受8节标准课时。
以对学生的管理为主要特征的自习课、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课余训练等可折合课时量,每次折合系数一般可在0.2—0.5之间确定。
其它类似音乐、体育或美术训练等由各校自行确定课时量。
注意:凡教学效果显著差,学生反映极其不好的或管理出现重大问题的可降低其学时系数。
(三)管理工作的周工作量考核办法各校的领导职数与内设机构设置要根据学校类别、规模和任务设置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合理确定各类人员的结构比例,以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周工作量标准如下:行政领导工作量=基本工作量+行政调节课时,具体标准如下:班主任=7+(班级人数/校班平均人数) ×1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