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教学案
统编四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
![统编四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35311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b.png)
统编四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优质精品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基本意思。
3.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传统诗歌的魅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大声朗读课文,感受韵律美。
2.理解课文中的含义,把握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书籍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则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或现实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
2. 学习课文
1.课文朗读:让学生依次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2.跟读分析:引导学生逐句跟读课文,并解释生词或难句,确保学生理
解课文内容。
3. 课文理解
1.课文讲解: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课文内容,帮助学
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思想和感情。
2.大声朗读: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4. 情感认识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谈论课文中的感受和体会,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
情感认识能力。
2.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文学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
悟。
五、课堂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的部分内容,并写一篇感想。
六、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领会诗歌之美,培养审美情趣,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715e62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48.png)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家乡的风景和文化”,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描述自己家乡的风景和文化特点,提高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听懂、说出一系列描述家乡风景和文化的词汇。
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简单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和文化。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听听、说说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描述家乡风景和文化的词汇和句型。
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简单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和文化。
2.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家乡的风景和文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学材料。
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提前观察和了解自己家乡的风景和文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乡的风景和文化。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家乡风景和文化特点。
2. 新课展示:教师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教师教授描述家乡风景和文化的词汇和句型。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家乡的风景或文化图片。
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组的图片,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4. 巩固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回答。
5.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展示家乡风景和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3.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风景和文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4c59d2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7.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书写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拼读本单元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流利地朗读课文。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介绍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拼读并理解其含义。
3. 课文朗读:(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 课文理解:(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共同得出答案。
5. 书写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书写练习。
(2)教师批改,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课后作业:(1)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学生自主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c61d7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2.png)
部编版四下语文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一、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反馈指导
在这一阶段,我将全面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课文的复习、生字词的拼写、语法知识的运用等。
我会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了解他们对课堂知识的吸收和掌握程度,以此作为我后续教学的重要参考。
对于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我将进行细致的反馈。
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我会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于出现错误或者困难的学生,我将耐心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并纠正错误。
同时我会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调整我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我会特别关注那些在作业完成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分析他们的困难所在,是理解问题、写作技巧问题,还是学习态度问题。
针对不同的问题,我将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提供额外的讲解、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思想引导等。
此外我还会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助学习,让他们相互评价作业,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我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后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同时我也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三、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五、教学反思:教师对本单元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及改进方向。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25183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6.png)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做笔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1)古诗《登鹳雀楼》(2)散文《荷叶母亲》(3)议论文《大自然的语言》2.课外阅读《大自然的秘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主题。
(3)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结构。
(2)理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登鹳雀楼》(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之涣及诗歌背景。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2)朗读与背诵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3)分析诗歌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诗歌主题。
(4)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自主练习,巩固生字词。
2.第二课时:《荷叶母亲》(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散文背景。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散文的理解。
(2)朗读与复述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复述,检查理解程度。
(3)分析散文结构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散文主题。
(4)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自主练习,巩固生字词。
3.第三课时:《大自然的语言》(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议论文背景。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议论文的理解。
(2)默读与讨论学生默读课文,做好笔记。
学生分组讨论,概括议论文主题。
(3)分析议论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议论文的结构。
(4)学习生字词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做好笔记。
学生自主练习,巩固生字词。
4.第四课时:课外阅读《大自然的秘密》(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5篇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85e35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ad.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15篇四班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的数位挨次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
教材例2首先呈现了一幅长颈鹿父子比高矮的情境图,由它们的身高给出两个小数:1.8、5.63,再另外出示一个小数12.378。
由这三个详细的不同位数的小数,说明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构成;然后说明小数各数位上的数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小数的数位挨次表。
例3结合古钱币的有关数据教学小数的读法。
例4由广播的形式呈现四个小数,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将听到的小数记录下来,引出小数的写法。
在教学小数的读法时,老师还要留意强调: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0,可以通过创设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同学理解、巩固。
在写小数时,要完全根据小数的读法,写出每个数字,不能有遗漏。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同学了解了小数的产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把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基础上学习的。
同学在三班级时曾学习了“分数的初步熟悉”和“小数的初步熟悉”,对常见小数的意义、两位小数的读写、两位小数的大小已有初步熟悉,但对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关系不是很了解。
本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小数数位挨次表的整理和小数的读、写法。
小数数位挨次表可以为同学系统理解小数的意义,同时为学习“小数读写”“比较小数大小”“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供应重要的基础。
课时目标:1、熟悉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理解小数数位挨次表,能正确地读写小数。
2、通过观看、比较,把握新知,培育归纳概括的力量。
重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把握小数的读写法。
突破方法:引导同学通过学问的迁移及生活阅历,把握小数的正确读写法。
难点:理解数位挨次表,能娴熟、正确地读写小数。
突破方法:通过小组沟通,利用整数数位挨次表进行迁移把握。
教法:老师通过引导,利用学问的迁移,关心同学把握和理解学问。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通用9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3298f8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d.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通用9篇)老师施爱在严爱与宽爱之间。
老师可能会根据课程提早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有哪些可以用来参考的教案模板呢?我们特意搜集和整理了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进步审美情趣。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妙。
三、教学设想在老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
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漫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表达出浓浓的亲情。
如今,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构造线条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考虑以下问题。
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学生考虑后答复,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漫步。
师注意:如有难度,可这样启发: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②围绕“漫步”这件事理出文章构造线条。
指名答复。
如学生答复不出,老师可围绕“漫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
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漫步;全家一起漫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
在漫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
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
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
“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时机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时机还很多。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精选4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bf33285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5.png)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精选4篇)三班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熟悉2个生字“恼、啥”。
积累“苦恼、绝交、屋顶、掀掉、过错、影子、静静静”等词语。
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苦恼”、“绝交”。
2、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懂得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公平,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出示词语:“苦恼”,“苦恼”是什么意思?(苦痛苦恼)2、师: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苦恼,爸爸妈妈对我们的不理解、和同学吵架了等等。
今日,在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作为班长的小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苦恼,那毕竟是怎样的一个苦恼呢?3、出示课题:班长的苦恼(齐读)二、整体感知1、四人小组轻声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1)正确朗读词语:苦恼、绝交、屋顶、掀掉、过错、影子、静静静(2)比一比,组词:恼-脑梢-稍(3)正确朗读课文,想一想:“我”的.苦恼是什么?为什么?“我”的苦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沟通反馈(1)小火车读词语。
比一比,组词:恼-脑梢-稍。
(2)指名分节读课文(3)完成填空,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绝交”。
三、研读课文1、师:明明是大乔和小苗吵了架,大家却和我绝交,我究竟做了些什么呢?轻声读读3-5节,说说当时我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呢?2、出示:小苗,小苗当然没啥过错,可大乔,大乔始终和我特好。
你们说这事儿该有多么难办,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3、师:这时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试着说一说。
出示填空: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心想:_____________。
4、沟通5、师:于是我说:“打架嘛当然不好,但是,已经打过了嘛也就算了。
”这时,整个屋子突然静静静。
6、出示:最终我说:打架,打架嘛当然不好,但是,已经,已经打过了嘛也就算了。
嘴皮子就这么轻轻一动,整个屋子突然静静静……7、师:为什么突然之间,屋子就会静静静呢?而此时此刻,大乔、小苗和同学们又会怎么想呢?请们再读读这小节,试着说一说。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66403c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5.png)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一、单元分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围绕“探索与发现”,通过一系列的数学问题和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共有5个课时,分别是《角的度量》、《角的计算》、《图形的对称》、《图形的平移》和《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准确地度量各种角的大小。
2. 学会计算角的度数,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平移现象,能够识别和创造对称和平移的图形。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角的度量方法、角的计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现象。
2. 教学难点:角的度量准确性、图形的对称和平移的创造性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运用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和理解角的度量、计算、对称和平移的原理。
3. 利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角的度量学习角的度量方法,掌握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练习度量各种角的大小,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2. 第二课时:角的计算学习角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各种角的度数。
应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
3. 第三课时:图形的对称学习图形的对称现象,能够识别和创造对称图形。
进行对称图形的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4. 第四课时:图形的平移学习图形的平移现象,能够识别和创造平移图形。
进行平移图形的观察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5. 第五课时:生活中的数学学习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进行生活中的数学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活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角的度量准确性:通过学生在练习中度量角的大小,评估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使用量角器,并正确读取度数。
2. 角的计算能力:通过学生在练习中计算角的度数,评估他们是否能够理解和应用角的计算方法。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47e86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3.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篇1: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以动物为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的四篇文学作品和“语文园地”。
既有同一作家写不同动物,又有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
全组共编排了《白鹅》《猫》两篇精读课文,《白公鹅》《母鸡》两篇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体会每一种动物的不同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初步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
配合本组专题语文园地也相应作了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爱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我的发现“引导学深发现作家的语言特点,体会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特别方式。
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这一特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二、教学目标1、学认生字35个,学写35个;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45个;学习摘录笔记,结合单元主题理解和积累词语、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在阅读中进行感悟,提高阅读的能力;通过读书感受到动物的可爱、可敬;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3、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进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特点的。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的喜爱之情。
五、教学建议《猫》猫是常见的家养小动物,绝大多数学生见过猫,不少学生还养过猫,因此在教学本文时,要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和的情感。
在教学本文时,要注意围绕“人爱猫,猫亲人”这一情感主线,引导学生读书,体会的思想感情,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词句,将读、说、悟、写融为一体,将学生的语文实践落到实处。
《松鼠》学习第一部分,启发学生思考:这部分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你从哪几方面体会到松鼠的美丽、讨人喜欢?然后,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朗读课文,感受松鼠的美丽,同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具体的。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cb6d4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6.png)
四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围绕动物展开,通过不同的文章展现动物的特点、习性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文章不仅让学生了解动物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背诵的段落。
3. 了解课文中描写的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等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如默读、朗读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写动物的方法,如外形描写、动作描写等,并能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并能在习作中运用。
(二)教学难点。
1.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情感,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准确、生动地描写动物。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与动物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六、教学课时安排。
本单元预计安排[X]课时,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 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 通过展示与课文中动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初读课文。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 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以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重点强调易错字的写法。
- 再读课文。
-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 课堂小结。
-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3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3a06f1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e.png)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3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从前,有一条河边有座寺庙。
一天,庙前两座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几年后,寺庙里的和尚到哪里能找到这两座石兽呢(同学们如果预习了文章,就知道是上游)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新知探究1、作者简介:纪昀,字晓岚。
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
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
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
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
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朗读课文(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两遍,做到朗读无障碍。
(2)再次朗读,读出句中停顿。
(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疑难词语,尝试在理解疑难词语的基础上翻译文章。
(4)将不能解决的词或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探究。
三、交流展示请学生翻译课文。
四、综合运用1、通假字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的农具2、古今异义(1)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一起今义:并列(2)阅十余岁。
古义:经历今义:阅读(3)是非木柿。
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4)盖石性坚重。
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5)但知其一。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6)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7)河干.古义:岸,水边今义:水分不足,干燥3、一词多义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开相去甚远已距离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众服为确论认为,动词如:如是再啮像如其言按照之: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7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1f9d2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c.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7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出规律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把双手背到后面去,不看手指,说一说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5根)每两根手指之间有一个空挡,一共有几个空挡?(4个)想一想,手指数和空档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得出:一只手上有5根手指,有4个空档,手指数比空档数多1,空档数比手指数少1。
指出:其实像这样的有规律现象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首先我们一起到小白兔家去看看吧!(板书:找规律)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1、呈现例题情境图,看看图上有什么?你能从图中找出像我们刚才游戏中手指和空档这样排列的事物吗?看看哪个同学找到的最多?生1:夹子和手帕。
生2:兔子和蘑菇。
生3:木桩和篱笆。
(板书:夹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2、观察“夹子和手帕”(出示部分手帕图)师:夹子和手帕是怎样排列的?生:一个一个排列的。
师:一个一个排列就是手帕、手帕、手帕……夹子、夹子、夹子……来排列的,它们是这样排列的吗?生:不是。
是按照一个夹子、一个手帕……这样排列的。
师:对,它是按照夹子、手帕、夹子、手帕……顺序排列的。
(板书: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师:第一个是什么?最后一个是什么?生:夹子。
师: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是夹子。
还可以说成两端都是夹子。
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夹子、手帕、夹子、手帕……夹子)。
3、小结:像以上这样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间隔的排列,叫间隔排列。
板书:间隔排列。
师:看一看,图上一共晒了多少块手帕?用了多少个夹子?想一想,你发现夹子的个数与手帕的块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优秀教案(共6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优秀教案(共6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0f0b6a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5.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并进行复述。
4.能够正确使用生字词汇并能够造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
2.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语音语调。
3.掌握生字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1.生字词汇的运用。
2.故事情节的复述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导入课文内容。
•学生跟读生字,感受语音语调。
2. 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完成课后练习,讨论问题。
3. 拓展•生字词汇学习,做好记忆和运用。
第二课时1. 复习•复述上节课的故事情节。
•复习生字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2. 学习•逐段解读课文,让学生理解更深入。
•小组活动,合作讨论问题。
3. 拓展•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第三至第六课时1. 学习•继续深入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更多细节。
•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展示自己的理解。
2. 拓展•小组表演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总结课文,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反思教学法:帮助学生反思课文内容,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
七、教学心得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态度,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6af31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4.png)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数的数值。
2. 能够掌握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3. 能够认识千位以内的数,如:1000、200、30等。
4. 能够初步理解“几百”、“几十”等表达方式。
5. 能够认识数字“0”和“1”。
二、教学重难点1. 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2. 数字“0”和“1”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 课前导入通过举例子、出图片等形式,引起学生注意力,导入本节课主题。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出一些数,并请多数学生报出结果,引导其自行总结规律。
3. 正确读出3位数引导学生正确读出3位数的数值,如:156、450等,并结合实际情境进行练。
4. 会读千位数介绍千位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读出如1000、3480等数,并且帮助学生通过练快速掌握千位数的读法。
5. 探究“几百”、“几十”介绍“几百”、“几十”这类表达方式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辅助理解和记忆,如:游戏、图片、数字卡片等。
6. 认识数字“0”和“1”介绍数字“0”和“1”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其代表的意义,如:0个单位、1根勺子等。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上出的练题,复千位数的读法,巩固方法与技能。
五、板书设计1. 1至999之间的数的读法。
2. 数字“0”和“1”的认识。
3. 千位数的记忆和惯。
4. “几百”、“几十”的认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字的基本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取得了预期效果。
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对数字的记忆能力较弱,难以较快地掌握知识点,明确了后期教学的方向和重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3f446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1.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第四单元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词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第四单元文本内容。
2.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
2.课件、黑板、粉笔、幻灯片等教学工具。
3.录音机或电脑音响设备。
4.教学用具:图片、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入本单元课文主题。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前期铺垫。
二、课文教学1.生动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义。
2.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结合前一课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检测学生基础掌握情况。
2.师生互动,解答学生疑问。
二、课文拓展1.利用课文内容展开相关拓展,拓宽学生视野。
2.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活动,如朗读比赛、角色扮演等。
第三课时一、课文情感渗透1.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情感,进行情感渗透。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感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课文写作1.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批改学生作文,指导学生改正错误。
五、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2.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教学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
2.调整下节课的教学策略,做好微调。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请各位老师认真备课,共同努力,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四单元《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
![第四单元《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77224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c.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中华传统美德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宽容、诚信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传统美德的实践。
-以“宽容谦让”为例,介绍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阐述宽容他人、谦让待人的美德。
-以“敬业奉献”为例,讲述雷锋的先进事迹,强调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
2.教学难点
-理解传统美德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传统美德。
-分析和批判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现象,提高道德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掌握仁爱共济、正义勇敢、诚实守信、宽容谦让、敬业奉献等五个方面的传统美德。
-运用传统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
举例解释:
-通过讲解“仁爱共济”,以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为例,强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以“正义勇敢”为例,介绍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阐述坚持正义、勇敢担当的品质。
-以“诚实守信”为例,讲解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强调诚信做人的价值。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过程与体会。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中华传统美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cc9d1a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f.png)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点,如修辞手法、句子结构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集体备课,发挥教师之间的合作精神,提高教学质量。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合作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分别是《麻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冬天的雪地里》、《我们家的男子汉》。
教师需熟练掌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旨,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 生字词:根据课文内容,筛选出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正确书写。
3. 语文知识点:本单元主要涉及的语文知识点有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句子结构、词语搭配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3)学会本单元所涉及的语文知识点。
2. 教学难点:(1)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句子结构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措施1. 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共同研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加强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学习《麻雀》课文,掌握生字词,讲解相关语文知识点。
2. 第2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掌握生字词,讲解相关语文知识点。
3. 第3周:学习《冬天的雪地里》课文,掌握生字词,讲解相关语文知识点。
4. 第4周: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课文,掌握生字词,讲解相关语文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和平与发展
一.【课程标准】
(1)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2)以中东战争、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4)概述世界经济世界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
二.【单元知识梳理】
雅尔塔
元
四
和
第二节干戈不息
平
与
第三节梦想成真
的时代第四节机遇与挑战
三.【模拟训练】
(一)、选择题(在下列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10小题每题1分,11-17小题每题2分,合计24分)
1、29.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首次冲击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 戈尔巴乔夫
D.东欧巨变
2、.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
这句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
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3、1991年苏联解体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是
A、两极格局开始形成
B、世界局势日趋紧张
C、两极格局彻底结束
D、霸权主义主导世界
8、下列战争,被称为“非接触性战争”的是()A.科索沃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巴以冲突
9、(2008年·威海市)30.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南联盟;2003年3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这充分说明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
C.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D.美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
10、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A.英国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1、下列属于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有()①环境问题②恐怖主义问题③毒品问题
④人口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
A.汽车的广泛使用 B.生物工程的重大突破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石油工业的发展
、联合国在促动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决定组建联合国是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雀巢公司所属的分公司遍及世界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有8500多种产品在100多个国家销)
A.雀巢公司在国际竞争中已处于不利地位
B.世界经济被几大国所操纵
C.世界经济表现世界化的趋势
D.美国已经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潮流
19、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世界化趋势加速发展。
下列事件中最能表明这个点的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行 B.北约组织的成立 C.独联体的成立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要解决人类面临的日益严重的世界性问题必须依靠()
A.科研人员的努力B.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C.跨国公司的努力 D.经济大国的努力
(二)、非选择题(3小题,36分)
18、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人类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世界格局也在持续发生变化。
回顾一下上个世纪的历史,请回答下面相关问题。
(1)一战后,形成了一个怎样的世界格局?请你说一说对这个格局的评价。
(2)二战后,世界又形成了什么样的格局?这种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格局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导致格局这种变化的事件有哪些?(4)当今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如何?若想在世界格局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国家应该怎样做?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引领时代图2“汽车之父”图3网络长椅
(1)“引领时代”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引领时代”的发明是什么?(2分)
(2)“汽车之父”赞誉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他在交通工具动力方面的发明是什么?(2分)
(3)“网络长椅”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此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2分)
(4)领略科技进步成果,举一例说明科技改善人类的生活。
(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