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格式-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jors) 专业代码:090201二、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化学、生物学、地学基础知识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精通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土壤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农业分析与测试技术,能在农业、环保、土壤肥料等相关领域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肥料研发与农化技术服务等工作综合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基本规格通过学习与实践,该专业毕业生应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扎实的计算机、数理化等基本理论知识;具有数理化应用和现代化办公的能力;2.掌握生物学、微生物学、农业环境学、生态学、环境地学、仪器分析等专业基础知识和方法;具备生物学应用能力;环境保护及地学基本能力;3.掌握土壤资源、水资源、养分资源等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专业知识;掌握肥料生产的基本原理、熟悉肥料加工工艺流程;具有从事农业资源管理的能力、新型肥料的研发生产与应用的能力和农业环境监测的能力;4.了解农业资源学科发展的前沿、现状及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状况;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实验设计、实施、总结及撰写论文等科学研究基本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和进行一般的业务沟通能力。
6.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良好的沟通交流、较好的团队协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8年五、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六、专业核心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研究法、作物施肥原理与技术、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壤化学分析、农业化学分析、农业环境学、环境地学、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
七、全学程时间分配八、毕业基本要求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表Ⅰ必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一览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56表Ⅱ选修课课程设置一览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78。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想政治素质高,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目标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目标2: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基本能力;目标3: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来解决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能力;目标4:能够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等工作。
二、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与素质:1、具备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相关的数学、化学、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2、掌握植物学、生物学、地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3、掌握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新型肥料的研发与应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4、具备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植物营养与施肥、环境监测与评估、农业分析与测试、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资源和环境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具有一定的试验设计、实施、总结及撰写论文的科学研究基本能力;6、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备人际交往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7、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素养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表1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矩阵(以V标注)培养目标1培养目标2培养目标3培养目标4毕业要求1VV毕业要求2VV毕业要求3VV毕业要求4V毕业要求5VV毕业要求6毕业要求7VV三、主干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四、核心课程土壤学及土壤地理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农化分析、环境监测、地质地貌学、土地资源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等。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一篇: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403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需要,系统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应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的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环境监测、农业资源遥感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各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3.具备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土壤改良、生态农业建设等基本知识;4.掌握农业资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化学及现代仪器分析、植物营养的研究方法、科学施肥与科学灌溉、农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土地规划与制图、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5.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使用计算机;6.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前沿和发展趋势;7.熟悉资源管理与利用、环境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8.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9.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农业资源利用四、主要课程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土壤学、农业化学总论、土壤农化分析、土地资源及评价、农业环境保护学、环境监测、资源与环境信息技术。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主要专业实验要求教学实习、综合实习、专业认识、专业劳动、普通劳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30-38周,学分35学分。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农业资源与环境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一、专业简介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前身是1952 年沈阳农学院农化系设置的土壤农化专业。
土壤农化系是1952 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安排时,由当时的复旦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和东北农学院土壤肥料系合并而成的。
专业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
统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科为土壤学国家一级学科和植物营养学辽宁省重点学科。
本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该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下设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利用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与生态、水资源与农业节水5 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本科生的进一步升学深造提供充足空间。
近60 年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方式,为国家培养了本科生4000 余人,硕士研究生700 余人,博士研究生100 余人。
二、培养目标和要求1.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农学、地学、化学、生物学及管理学基础和良好创新意识,掌握资源与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农业资源利用、土壤肥料、农业环境保护与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与推广、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科学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关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土壤改良与培肥、植物营养与肥料、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污染与防治等专业技术,具有从事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农业技术服务、农业资源与环境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农业资源调查、土壤污染与防治、生态农业建设、土壤改良和肥料生产工艺、植物营养研究等方面技能;(3)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了解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生态科学的前沿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4)具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格式-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1版)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of Agriculture)一、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能,具备地学、生物科学、农业科学交叉知识和工作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并具有一定化学、生物学、地学专长的复合型的农业基础科学和资源环境生态基本知识的专门人才。
满足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继续深造,和在农副业生产行业从事农化生产资料设计和生产、技术咨询与推广服务、农业资源利用管理,以及在农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和规划设计等公益性行业部门从事农村资源开发与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监测分析、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科技推广与经营管理等工作。
二、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1.基本规格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知识面广;具有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一定的美育基本知识和美学感受与鉴赏能力;具有较高的中外文表达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学习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科学等基本理论,并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掌握资源环境分析技术、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技术、肥料工艺与肥料资源利用技术、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和土壤环境污染分析与治理技术等专门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从事相关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
2.素质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尤其具有较扎实的化学和生物学基础;2、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进行听、说、读、写;3、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以及程序语言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备对资源、环境和生态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的能力;4、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国家资源管理和环境生态保护的有关政策和法规,掌握农业资源调查、生态园区建设与规划、化学分析、植物营养诊断、环境评价等研究方法;具备从事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建设等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5、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等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卓越班)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卓越班)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2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及熟练的化验分析监测能力,能够在农业、土地、肥料、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调查评价和管理利用、科学施肥、农业环境监测和保护、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与环境、英语、计算机、社会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农业资源利用、环境监测与化学分析、计算机应用、社会责任实践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英语、计算机、资源利用、环境监测与化学分析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审美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一定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2、具有农业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利用、和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3、具有科学施肥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4、具有环境监测、评价、保护和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5、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知识;6、熟悉资源管理与利用、环境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7、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意识,了解资源与环境的科学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8、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9、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10、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外语水平。
三、专业方向1、土壤肥料方向:学习与掌握土壤养分测定、养分管理和科学环保施肥技术、肥料制造加工与营销技术,具备相应的操作与管理能力,面向肥料企业、农业生产企业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
2、农业环境保护方向:学习与掌握环境监测、环境管理、污染治理和环境评价技术,具备相应的操作与管理能力,面向环保管理部门、环境监测企业和环境评价企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毕业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8.1 8.2 8.3 9.1 9.2 10.1
H
ML
H
ML
HM L
H
M
H
M
H
M
H
M
H
M
H
M
M
L L L L
L
H
H
M
H
HM HM HM HM HM HM HM HM HM HM
H
L
M
MH LMH
H
L
M
H
LM
M
H
LML L
L
H
M
LM
H
M
H
L
M
H
L
L
HM
L
H
M
L
M
H
M
LH
L
H
M
M
H
L
M
H
L
H
M
H
L
HM
L
LM
H
HM
HM
HM
HM
H
ML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平台 及性质
课程名称
大学外语Ⅰ 大学外语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 形势与政策Ⅰ 形势与政策Ⅱ 形势与政策Ⅲ 形势与政策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体育Ⅰ 体育Ⅱ 体育Ⅲ 体育Ⅳ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高等数学(Ⅲ) 线性代数 分析化学(Ⅰ) 分析化学实验(Ⅰ) 普通化学(Ⅰ) 普通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Ⅱ) 有机化学实验 物理学(Ⅱ) 毕业教育 劳动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环境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熟悉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环境监测、评估和治理等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通过系统的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具备环境科学分析、环境评估、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球化学、环境污染控制等基础理论课程,为学生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治理与修复、环境法规与政策等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在环境科学应用方面的能力。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学、风险评估与管理等选修课程,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方向。
2.实践教学:(1)实践环节:配备实验室实践、野外考察和调研等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环境科学实践和研究,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实习实训:与环保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机会,使他们能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
3.项目实践:(1)科研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术思维的培养。
(2)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环保公益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4.团队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项目,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并通过合作项目的实践,加深对环保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5.评估与考核:(1)课堂考核: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包括课堂作业、期中期末考试等。
(2)实践环节考核:对实验实习和实习实训进行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项目成果评估:评估科研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成果,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研究。
三、实施方式:1.教学方法:(1)授课方式:采用面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2)实践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和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包括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能力。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优.选)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立志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而奋斗,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环境科学复合型人才。
学生毕业后具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知识,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等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一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主干学科:环境科学。
主要课程:环境学、环境地学基础、生态学、无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环境管理学、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化学及实验、环境监测及实验、环境规划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经济学、环境污染控制原理及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验、上机实验、毕业实习(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仪器分析实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验、环境污染控制实验等。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环境科学专业的环境化学基础雄厚,同时学习较多的数理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地学、生物学等知识,从而研究揭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关系、作用规律,为解决当前和今后环境中的重大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已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重要影响,在环境化学、环境规划管理、生态环境修复与生态数字化管理方面具有特色。
环境科学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人才培养方案1.引言:环境科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对于解决当前全球性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培养高水平的环境科学人才,制定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十分必要。
2.目标和任务:(1)目标:培养具备环境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任务: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和实践,使学生掌握环境科学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环境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环境科学基础课程等,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保护技术、环境工程与管理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如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律等,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并培养其跨学科研究的能力。
4.实践教学:(1)实习实训: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实地调查的机会,加深对环境科学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2)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毕业设计,选择一个具体的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研能力。
5.科研平台建设:(1)实验室:建设现代化的环境科学实验室,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
(2)科研项目:积极争取各种科研项目的支持,建立与政府机构、企业和其他高校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
6.教师队伍建设:(1)师资配备:增加环境科学领域的高水平教师,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2)培养计划:建立教师培养计划,提供教学方法和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7.交流与合作:(1)国内交流:组织学生参与学术研讨会、国际学术会议等,增加学术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2)国际交流:鼓励学生赴海外著名大学交流学习,提高其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8.评估与奖励:(1)评估: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完善教学计划,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
(2)奖励:根据学生的学术成绩和科研成果,设立奖学金和科研奖励,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学习和科研工作。
资源与环境学院 生态学本科培养方案
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学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生态学、生态工程、生态经济、生态规划、分子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农业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以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企业等相关单位从事生态保护和建设、资源经营和管理、循环经济建设、区域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农业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生态学科研与教学以及生态成果推广与开发等工作的复合型科技人才。
二、主干学科生态科学与工程/ Ecology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三、学制与授予学位门类四年制本科,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四、毕业最低学分要求总学分: 170.5,其中必修学分: 148占 88 %,选修学分:22.5 占 12%。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教育:45学分此外,还开设形势与政策课。
1-2、大学外语:12学分设大学英语、大学日语、大学俄语,学生自主选择一个语种。
大学外语1-4级每级3学分。
学校开设第二外语和外语提高类课程供学生选修。
学校四级考试及格并修够12学分外语课程为毕业和授学位的最低要求。
1-3、计算机:5学分:要求必修2门计算机基础课程,其中学校指定一门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另一门学院指定为C++为必选课程。
学生入学时进行计算机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决定是否免修、修读一门或1-4、体育:4学分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体育类课程4学分。
1-5、自然科学、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类课程:8学分在校期间至少取得人文社科课程4学分,文学艺术课程4学分。
2、基础教育:60-70学分2-1、基础课:要求学分: 35学分2-2、学科大类基础课:要求学分: 25.5 学分3、专业教育:要求学分33学分4、实验实践:要求36学分4-1、军训:要求学分:1学分。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一、专业介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土壤及其生物、水、肥、气、热等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也是构成农业环境的主要因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与环境压力的剧增,我国农业必需在有限的耕地上持续保障粮食和农产品数量与质量的增加及其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原土壤农化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化学、生物学、地学专长的复合型的农业基础科学和资源环境生态基本知识的拔尖创新型卓越人才。
本专业主要依托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该学科现为江苏省重点建设的首批优势学科和教育部“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科。
本专业同时依托3个博士点学科(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态学)和多个国家级及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的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土壤肥料和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效益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技能,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瞄准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国际发展前沿,传承本专业的百年历史积淀和优良学术传统,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培养成为具有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与创新意识、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扎实、学术潜能突出、国际视野宽阔、心理素质过硬的拔尖创新型卓越人才。
1.具有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与创新意识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求新探异,积极探索,时刻保持强烈的自由探索求知欲望、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2.具有宽阔的基础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掌握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能,具备地学、生物科学、农业科学交叉知识和工作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并具有一定化学、生物学、地学专长的复合型的农业基础科学和资源环境生态基本知识。
南京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剖析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ajor)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水、气、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环境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工程知识,具有进行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及运营管理能力,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能力,以及具有对环境工程领域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1.基本规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和环境污染的防治能力,具备从事环境工程专业和相邻专业及跨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有较高的中、外文表达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素质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在数学、化学、微生物学等方面应具有厚实的基础;2.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与制图并获取相关信息;3.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的进行听、说、读、写;4.掌握环境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能进行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设计、调试及运行管理,同时也具有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能力;5.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进行创新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6.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理论与技术发展动态。
三、培养特色以使学生具备厚实的工程类专业知识和工程设计能力为目标,以强化实践教学为手段,适应学生工程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知识构建需要,培养出符合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规范及社会需求的,在固体废物处理、水处理和农村环境保护上有突出优势和特色的高素质专业环保人才。
四、学制四年五、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1版)(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 of Agriculture)一、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技能,具备地学、生物科学、农业科学交叉知识和工作技能,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并具有一定化学、生物学、地学专长的复合型的农业基础科学和资源环境生态基本知识的专门人才。
满足在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与生态环境领域继续深造,和在农副业生产行业从事农化生产资料设计和生产、技术咨询与推广服务、农业资源利用管理,以及在农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和规划设计等公益性行业部门从事农村资源开发与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环境监测分析、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村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科技推广与经营管理等工作。
二、基本规格和素质要求1.基本规格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知识面广;具有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有一定的美育基本知识和美学感受与鉴赏能力;具有较高的中外文表达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学习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科学等基本理论,并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掌握资源环境分析技术、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技术、肥料工艺与肥料资源利用技术、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和土壤环境污染分析与治理技术等专门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从事相关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
2.素质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尤其具有较扎实的化学和生物学基础;2、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较熟练地进行听、说、读、写;3、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以及程序语言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具备对资源、环境和生态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与分析的能力;4、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国家资源管理和环境生态保护的有关政策和法规,掌握农业资源调查、生态园区建设与规划、化学分析、植物营养诊断、环境评价等研究方法;具备从事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建设等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5、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等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培养特色培养符合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以具备扎实的学科和专业基础为前提,深化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资源、环境、生态等核心,紧跟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学术水平、创新与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以产学研为抓手,对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人才进行分类培养,即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分类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质量,既适应国家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差异性,又适应学生差别化发展,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特点。
四、学制四年。
五、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1.主干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2.主要课程基础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地质学基础、环境科学概论、普通生态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资源环境分析、资源环境分析系列实验、肥料工艺与肥料资源利用、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六、学位授予农学学士。
七、课程框架和学分要求八、课程设置和修读要求(一)通修教育(49)学分1.思政类 12+2学分(其中2学分实践)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3 422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Marxism4+2 322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3 122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Ethical Education and Law Foundation2 222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Summary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2.外语类 12学分实施《南京农业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英语课程(见下表)和拓展英语课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分类培养。
所有学生必须获得12个英语课程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3 1211英语ⅠCollege English I3 2211英语ⅡCollege English II3 3211英语ⅢCollege English III3 4211英语ⅣCollege English IV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学校规定标准者,可在后续学习阶段选择进入“较高起点”班(英语Ⅱ、Ⅲ、Ⅳ+拓展英语Ⅰ)和“更高要求”班(英语Ⅱ、Ⅲ+拓展英语Ⅰ+拓展英语Ⅱ)。
(英语、日语专业另行制订)3.计算机类 5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2 2192信息技术基础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 3192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Language1 3192程序设计语言实验Experiment for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Language4.体育 4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1 1381体育ⅠPhysical Education I1 2381体育ⅡPhysical Education II1 3381体育ⅢPhysical Education III1 4381体育ⅣPhysical Education IV5.国防军事 1+2学分(其中2学分实践)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1+2 1391 国防军事An Introduction to National Defense6.就业指导 1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1 1、2393大学生就业指导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7.通识教育课(含文化素质课程)10学分在学校设置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另行公布),学生必须修满10学分,其中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学生至少修读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4学分,人文科学类专业的学生至少修读科学素养教育类课程4学分。
8.必读选读课程 4+6学分由学生课外自学修得,不占总学分。
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
必读课 4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2 每学期396农业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Agronomy2 每学期396美学概论An Introduction to Aesthetics选读课6学分由学生在学校公布的《选读课一览表》中自行选择。
(二)专业教育(85)学分1.学科基础课(30)学分(各专业根据科类教指委提供的课程组,自行选择填报)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231 微积分Ⅰ 4 1 Differential and integral calculusⅠ231 线性代数 2 2 An introduction to linear algebra231 概率论 2 2 Probability theory232 物理学 2 1 Physics232 物理学实验 1 1 Physics experiment233 无机及分析化学 4 1 Inorganic and analytic chemistry233 有机化学 3 2 Organic chemistry233 实验化学Ⅰ 3 2 Experimental chemistryⅠ233 实验化学Ⅱ 2 3 Experimental chemistryⅡ104 基础生物化学 2 3 Fundamental Biochemistry104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2 3 Fundamental Biochemical Experiment102 基础微生物学 2 4Fundamental Microbiology102 基础微生物学实验 1 4 Fundamental Microbiology Experiment2.专业基础课(23)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130 学科导论 1 3 Introduction to subject131普通生态学 2 4 General ecology131地质学基础 2 2 Basic geology133环境科学概论 2 3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101植物学 1 2 Botany and plant science101植物学实验 1 2 Botany experiment101植物生理学 2 3 Plant physiology101植物生理学实验 1 3 Plant physiology experiment131土壤学 3 4 Soil science131土壤学(双语教学) 3 4 Soil science(bilingual education)132植物营养学 3 5 Plant nutrition132植物营养学(双语教学) 3 5 Plant nutrition(bilingual education)131资源环境分析系列实验Ⅰ(土壤学) 2 4 Experiment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alysisⅠ(soilscience)132资源环境分析系列实验Ⅱ(植物营养学) 1 5 Experiment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alysisⅡ(plantnutrition)132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 2 6 Biostatistics and field experiment3. 专业核心课(14)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132 资源环境分析 2 5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s profile analysis132 资源环境分析系列实验III(资源环境分析) 3 5 Experiment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alysis III131 资源环境分析系列实验IV(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1 7 Experiment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alysisIV(survey and evaluation of soil resource )132 肥料工艺与肥料资源利用 2 6 Fertilizer techniques and fertilizer use131 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 2 5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131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 2 6 Survey and assessment of soil resource130 资源环境生物技术 2 7 Biotechnolog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4.综合性实践环节(18)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开课学期131 地质学基础实习 1 2 Fundamental Geology practice131 土壤、地质与生态学综合实习 1 4 Soil, geology, and ecology practice132 植物营养学实习 1 5 Plant nutrition practice131 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实习 1 5 Wate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practice132 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实习 1 6 Biostatistics and field experiment practice131 土壤调查与评价实习 1 7 Survey and assessment of soil resource practice395 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12 7、8 Graduation practice and thesis (article review)(三)拓展教育(26)学分(经济管理类、文学法学类各专业至少修满30学分,其它各专业至少修满26学分,方可毕业)1. 本专业推荐选修课学生在下列课程中至少选修10学分,在此基础上,选修其他专业教育类课程,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