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3(2课时)
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b94cfbbe89eb172ded63b7da.png)
FeCl2FeCl3:
2FeCl2+Cl2==2FeCl3
FeCl3FeCl2:
2FeCl3+Fe==3FeCl2
名称
氢氧化亚铁
氢氧化铁
化学式
Fe(OH)2
Fe(OH)3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红褐色固体
水溶性
难溶于水
难溶于水
与酸反应
Fe(OH)2+2HCl==FeCl2+2H2O
Fe(OH)2+2H+==Fe2++2H2O
[投影小结]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分析金属知识的规律
金属活动顺序
K、Ca、Na
Mg
Al、Zn
Fe、Sn、Pb
H
Cu、Hg、Ag
Pt、Au
与非金属反应
Cl2
都能直接化合,变价金属一般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不反应
S
与硫蒸气直接化合,变价金属生成低价金属化合物
不反应
O2
常温下易氧化,点燃生成过氧化物
常温生成氧化膜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时无气体产生,达到一定量后才有气泡冒出,由少到多的过程中依次发生下列反应:
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CO2↑+H2O
向稀盐酸中逐滴加入稀Na2CO3溶液立即有气泡冒出,由少到多只发生下列反应:
2HCl+Na2CO3==2NaCl+CO2↑+H2O
1、铁的氧化物
2、铁的氢氧化物及Fe2+与Fe3+的转化
二、本章典型题剖析
1、滴加顺序不同,实验现象不同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_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_](https://img.taocdn.com/s3/m/37225ae0f12d2af90342e6ce.png)
高一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_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总结与练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要求:1了解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金属的存在状态、金属的化学共性。
2了解Na的保存、Na常温下在空气中的变化,掌握加热条件下Na与O2的反应,Na与水的反应。
3了解Fe与Al分别与O2的反应,Al2O3的保护作用,掌握Al与NaOH溶液的反应。
4了解金属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金属氧化物溶于水的规律、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Al(OH)3的两性。
5掌握Na2CO3、NaHCO3的性质,了解Na2CO3、NaHCO3、KAl(SO4)2的用途。
6掌握铁盐、亚铁盐的检验方法,Fe2+、Fe3+的性质和相互转化7了解常见合金的性能及用途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提高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
通过比较归纳等,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一般方法。
3学会用焰色反应判断某些金属元素的存在4学会选择金属材料的方法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意义。
2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积极提出问题,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第一讲《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7.73%,第二位Fe:4.75%。
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
原因:金属元素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因而性质活泼。
【思考与交流】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根据初中所学内容填写化学反应方程式:举例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金属与盐置换反应Fe+CuSO4==Cu+FeSO4 金属与酸反应Fe+H2SO4==FeSO4+Cu 【探求新知】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存放方法。
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2ab59098ce2f0066f53322f2.png)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分析】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章的知识内容可分为单质、化合物和金属材料三大块。
为了使学生对金属及其化合物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内容的编排上对钠、铝、铁、铜的知识采用横向对比的方法,突出了个别物质的特性反应,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科学探究法等。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教学目标】1.以活泼金属钠,较活泼金属铝、铁,不活泼金属铜为代表,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并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初步学会实验观察的方法。
3.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钠跟水的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等实验的探究,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4.在归纳金属钠、铝的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5.通过对金属钠、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重点、难点】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教学过程】〖引言〗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许许多多的金属制品,如:飞机、船舶、汽车、铝合金门窗、家用炊具、硬币等等。
为什么在现代科技、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这些金属和合金?金属为什么都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通过本章的学习,大家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过渡〗钠具有哪些性质?〖发放学案〗(包括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引言〗观察实验桌上的金属钠----首先观察金属钠的存放,然后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内物质的气味〖问题提出〗金属钠为什么要放在煤油中?这与金属的哪些性质有关?并主要通过这个问题的科学探究来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板书〗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投影〗思考并填写活动表〖小组讨论〗〖表达与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评价与概括〗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媒体展示实例〗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进行?你能通过实例说明吗?(可例举氧气、铁、盐酸或二氧化碳)观察物理性质预测化学性质验证或探究预测的性质分析现象并解释分类、比较、归纳、概括同类物质的性质〖过渡〗通过同学们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研究物质的性质就应该首先把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铁盐和亚铁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铁盐和亚铁盐](https://img.taocdn.com/s3/m/76d3c876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9.png)
随堂演练•知识落实 课时作业•测等级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一、铁盐和亚铁盐
化学(必修·第一册)
常见的铁盐有Fe2(SO4)3、FeCl3等,常见的亚铁盐有FeSO4、FeCl2 等。
1.Fe3+、Fe2+的检验
离子 溶液的颜色
Fe3+ _棕__黄____色
Fe2+ __浅__绿___色
实验操作
返回导航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化学(必修·第一册)
应用体验 1.在一些茶叶、点心等食品的包装盒中有一个小袋,将小袋打开, 可以看到灰黑色粉末,其中有些已变成棕褐色。将上述粉末溶于稀盐 酸,取上层清液,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马上出现红色。 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D ) A.该灰黑色粉末用作抗氧化剂 B.该灰黑色粉末不可食用 C.小袋中原来装有铁粉 D.小袋中原来装有氧化铁
返回导航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化学(必修·第一册)
离子 结论
Fe3+
Fe2+
Fe2+和SCN-混合无明显现象, Fe3+遇SCN-显__红__色___, 加入新制氯水后,Fe2+被氧化成
可利用此现象检验Fe3+的 Fe3+;可用先加___K__S_C__N___溶液
存在
再加__新__制__氯__水___的方法检验Fe2+
的存在
返回导航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化学(必修·第一册)
2.实验探究 Fe2+、Fe3+的性质 (1)从化合价角度预测 Fe2+和 Fe3+的性质 ①Fe3+——降低到__+__2___价或___0__价,具有__氧__化___性。 ②Fe2+—升 降高 低到 到+ ___30_价__,价具,有具_有_还___原__氧____化___性__性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a56b80284ac850ad024286.png)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概述1.位置:周期表左、中、下方2.结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少于),故反应时易。
主族金属原子次外层电子是饱和的,过渡金属原子次外层电子一般是不饱和的。
3.分类:黑色金属( ) 重金属(d>4.5) 常见金属有色金属( ) 轻金属(d<4.5) 希有金属说明:ⅠA、ⅡA的金属原子半径较 ,原子排列紧密.多为金属;ⅢA~ⅦA的金属及过渡金属的原子半径较 ,多为金属。
二、金属键1.定义:晶体中与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2.影响因素:金属晶体中,金属越,越,则金属键越强。
金属单质的熔沸点越,硬度越。
三、金属通性1.物性:熔点最高的是,最低的是;密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硬度最大的是,最小的是;导电性最强的是;导热性最强的是。
2.化性:(见表)四、金属的冶炼1.电解法:2.还原法:3.加热法:五、合金1.定义:2.特点:熔点,硬、强度,导电、导热性能,[知识训练]1.a 、b 、c 、d 、e 分别是Cu 、Ag 、Fe 、Al 、Mg 五种金属中的一种。
已知a 、c 均能与稀H2SO4反应放出气体;b 与d 的硝酸盐反应置换出单质d ;c 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c 、e 在冷浓硫酸中被钝化。
由此可判断a 、b 、c 、d 、e 依次为A 、Fe Cu Al Ag MgB 、Al Cu Mg Ag FeC 、Mg Cu Al Ag FeD 、Mg Ag Al Cu Fe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Fe2+、Fe3+、Ag+、Al3+、Ba2+、Ca2+、NH4+等离子(阴离子略),现进行如下实验(所加入的试剂都过量):沉淀B溶液A水稀242Br SO H −−−→− 沉淀D待测液−−→−HCl 稀 沉淀C −−−→−溶液NaOH 溶液B −−→−氨水溶液D 2CO →沉淀E溶液C沉淀A (不溶于硝酸)⑴肯定含有的离子 。
⑵待测液中是否有Ba2+、Ca2+ ,因为。
⑶待测液中是否含有Fe3+ ,怎样才能确定?。
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042ee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43.png)
第三节铁及其化合物教师提问:铁的单质能和很多物质产生反应产生铁的化合物,那么铁的重要化合物有哪些呢?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在问题中引出本节课内容。
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的注入。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新课讲解】铁的氧化物教师:铁元素可以形成三种氧化物,分别是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和四氧化三铁(Fe3O4)。
教师:通过表格展示各种氧化物的异同:教师:铁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
氧化铁和氧化亚铁是碱性氧化物,它们都能与酸发生反应,分别生成铁盐和亚铁盐。
记录笔记,认真倾听。
通过书写和口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
【思考讨论】教师:你知道氧化铁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式吗?答案: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2FeCl3 + 3H2O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3H2SO4——Fe2(SO4)3 + 3H2O教师:氧化铁和酸反应的离子反应式你会写吗?答案:离子反应式:Fe2O3 + 6H+——2Fe3+ + 3H2O 【思考讨论】教师:你知道氧化亚铁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式吗?答案:氧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FeO + 2HCl ——FeCl2 + H2O氧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FeO + H2SO4——FeSO4 + H2O教师:氧化铁和酸反应的离子反应式你会写吗?答案:离子反应式:FeO + 2H+——Fe2+ + H2O 【新课讲解】铁的氢氧化物教师:铁有两种氢氧化物,氢氧化铁(Fe(OH)3)和氢氧化亚铁(Fe(OH)2)它们可以分别由相对的可溶性盐与碱溶液反应而制得。
注:Fe(OH)3和Fe(OH)2都是不溶性碱,它们都能与酸发生反应。
【思考讨论】教师: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FeCl3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
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记录笔记,认真倾听。
老师和同学一起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
高中化学必修一_第三章第一节_金属及其化合物_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_第三章第一节_金属及其化合物_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4d9f7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3.png)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第一节 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了解铝的物理性质;)了解铝的物理性质;(2)掌握铝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反应;)掌握铝的化学性质及相关反应;(3)总结金属反应的一般规律。
)总结金属反应的一般规律。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熟悉一些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熟悉一些实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铝的化学性质铝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难点铝与强碱水溶液的反应铝与强碱水溶液的反应 四.实验设计教师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铝粉的燃烧铝粉的燃烧 2.铝热反应铝热反应学生实验学生实验 1.加热铝片加热铝片 2.铝与酸的反应铝与酸的反应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导入: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讲述: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例如家里煮饭用的电饭煲,电线等等。
老师讲课过程中思考生活中有关铝的物质有关铝的物质金属,例如家里煮饭用的电饭煲,电线等等。
等。
板书:二板书:二. .铝 介绍:有关铝的冶炼与用途的几个小故事,引发学生兴趣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铝的物理性质的教学提问:请学生归纳铝的物理性质提问:请学生归纳铝的物理性质 小结:铝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常温下固态,导电,导热,有延展性下固态,导电,导热,有延展性 归纳铝的物理性质归纳铝的物理性质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铝的化学性质性质1与氧气的反应的反应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归纳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分析原因 解释: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47c73d2cc58bd63086bd22.png)
培养学生 实验操作 协调及协 作能力, 感知科学 知识,增 强感官认 识,提高 学习积极 性。
【视野拓展】 Fe(OH)2 的制备时现象不容易观察到,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可以怎样进行改 进?【制备过程主要考虑氧气氧化,如何隔绝氧气的问题。】
【讨论优 化方案】
观看优化 方案视频
开阔学生 视野,提 高思维品 质。
【插播视频】
性质汇总 对比,增 强理解记 忆。
第三部分:铁盐和亚铁盐
【讲解】分组完成,记录现象,分析发生的反应。 【思考】根据实验现象,总结 Fe3+、Fe2+的检验方法。
【分组实 验】
记录现象 分析反应 回答问题
归纳检验 方法
设计两个 连续进行 的实验, 有利于对 比观察, 增强理解。 同时顺利 导出离子 检验方法。
4、有 NaCl、FeCl2、FeCl3、MgCl2、AlCl3 五种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把
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 ( )
A.盐酸
B.烧碱溶液
对本节课 掌握情况 进行检测, 使知识进 一步内化, 增强解决 问题能力, 提高解决 问题的灵 活性。
C.氨水
D.KSCN 溶液
5、向某晶体的溶液中加入 Fe2+的溶液无明显变化, 当 滴加几滴溴水后,
2、新旧知识衔接法:引导学生回忆学过铁的存在及一些性质,进而过渡到新的知识,让
学生体会到物质之间联系,从而构建出一个铁的几类化合物的基本框架,有助于更好地学习。
3、讨论对比法:引导学生讨论铁的氧化物之间,铁的氢氧化物之间以及 Fe3+和 Fe2+之
间性质异同点。通过建构表格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比不同物质之间的差别,有助于更好地记忆及
应用。
4、实验探究法:通过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及时提醒学生规范实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451d12c77da26924c5b02a.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3-1 金属的化学性质(学时:二节课)【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金属单质的共性(物理性质),掌握钠、铝与氧气的反应,了解其他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掌握钠及其他较活泼金属与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对化学性质的描述,达到对钠、铝二种常见金属性质的掌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说常见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
【学习难点】相关反应式的书写。
【学习易错点】钠与水反应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铝与酸碱的反应。
第一学时【基础知识】一、金属的通性1.物理性质金属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像,有等。
2.化学性质金属可以与非金属、酸、盐发生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⑴Mg与O2反应:;⑵Zn与盐酸反应:;⑶Al与CuSO4溶液反应:;⑷Cu与AgNO3溶液反应:;3.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最外层电子数目,容易。
金属的这一特点,使得单质往往表现出,因此遇到有氧化性的物质,如氯气、硫时,能发生氧化反应。
【练习1】下列描述的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 )A.易失去电子的物质B.能与酸反应的物质C.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D.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的元素二、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1.钠与氧气的反应实验现象:取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切去一端的外皮,可以看到钠具有色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
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钠先熔化为银白色的小球,火焰呈现,最后生成色固体。
实验结论:⑴钠的物理性质是:钠是具有色光泽的金属,硬度,可以用小刀切割,熔点。
⑵保存方法:钠保存在或中,以隔绝空气。
因为常温下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变化,说明钠比铁、铝、镁等活泼的多。
⑶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色的固体氧化钠。
方程式:;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色固体过氧化钠。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4c669931580216fc700afdf6.png)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1、本章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包含两节内容,分别是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本章作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章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铁等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
2、从知识体系来看:本章由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等组成。
学生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掌握主要通过实验、图片、探究、讨论等途径获得,通过对比,钠、铝、铁等金属的性质实验,但可以使学生了解典型金属的性质,而且对学生学习其他化学元素及化合物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在初中化学中初步学习了一些金属及其金属化合物相关的内容,他们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这一章内容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几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必修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 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 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4) 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掌握金属单质(钠、镁、铝、铁)的化学性质。
(2)掌握钠、镁、铝、铁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
过程和方法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活动能力和互相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金属单质(钠、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应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考:(1)通过对金属钠、镁、铝、铁的学习,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推进新课板书:一、金属的通性1.金属的物理通性: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导电、导热。
但不同金属在密度、硬度、熔、沸点等方面差别较大,这也是金属单质的一大特点。
2.金属的化学通性:还原性,可表示为M-ne-M n+,金属的还原性主要表现在金属能与非金属、水、酸、某些盐发生反应。
金属的还原性有很大差别,其还原性强弱与金属原子的结构密切相关,一般说来,金属原子的半径越大,最外层电子越少,金属的还原性越强。
思考:初中我们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请说明其含义。
生: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金属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可以判断金属失电子的难易;可以判断金属离子得到电子的能力……1.钠的化合物(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比较[例题剖析](例1)下列化合物与小苏打溶液反应时,没有气体或沉淀生成的是( ) A.烧碱 B.硫酸氢钠 C.氢氧化钡 D.过氧化钠生:烧碱和小苏打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NaOH+NaHCO 3====Na 2CO 3+H 2O,硫酸氢钠电离出的氢离子可以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aHSO 4+NaHCO 3====Na 2SO 4+CO 2↑+H 2O ;氢氧化钡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与氢氧化钡电离出的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Ba(OH)2+NaHCO 3====BaCO 3↓+NaOH+H 2O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氢氧化钠和小苏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Na 2O 2+4NaHCO 3====4Na 2CO 3+2H 2O+O 2↑。
教师精讲:碳酸氢根离子是一种酸式酸根离子,它可以与强酸或强酸的酸式盐反应生成气体,也可以与强碱反应生成-23CO 离子,再观察-23CO 离子与阳离子反应是否生成不溶性盐(沉淀)即可得到答案。
本题答案为A 。
随堂练习1.一定量的NaOH 溶液(含酚酞)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一段时间后,红色一定消失的是( )①H 2O 2 ②HCl ③SO 2 ④Na 2O 2 ⑤NaHCO 3A.仅有①B.②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简析:Na 2O 2、H 2O 2均有漂白性,HCl 、SO 2可以与NaOH 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红色消失。
答案:D2.某溶液中含有Cl -、-23CO 、-3HCO 、OH -等四种阴离子,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A.OH -B.-3HCO C.-23CO D.Cl -简析:加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后,Na 2O 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3HCO 反应生成-23CO ,故OH -浓度、-23CO 浓度增加,-3HCO 浓度减小,Cl -浓度不变。
答案:D3.可以肯定溶液中存在大量-23CO 的理由是( ) A.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C.加入MgCl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酸沉淀溶解,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D.加入Ba(OH)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简析: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可能有Cl-;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HCO;加入Ba(OH)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盐酸,体产生,溶液中可能有-3HCO。
故本沉淀溶解,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溶液中可能有-3题答案为C。
答案:C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相互反应时,无论是前者逐滴滴入后者,还是后者逐滴滴入前者,反应现象均相同的是()A.HCl和NaAlO2B.Ca(HCO3)2和Ca(OH)2C.AlCl3和NaOHD.NaHCO3和H2SO4简析:HCl滴入NaAlO2中现象为生成沉淀,沉淀逐渐增加然后逐渐减少;NaAlO2滴入HCl中生成沉淀,沉淀迅速消失,继续滴入后生成沉淀,沉淀不再减少;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随着NaOH溶液的不断滴入,出现沉淀先逐渐增多,后来又逐渐减少直至沉淀完全溶解的现象。
将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开始无沉淀出现,滴至一定量时才开始出现沉淀,然后随着AlCl3溶液的不断滴入,沉淀渐多,直至最多。
B中只生成沉淀,D中只生成气体。
答案:BD[例题剖析](例2)下列物质中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①NaHCO 3 ②Al 2O 3 ③Al(OH)3 ④Al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全部 [分析]生:Al 可以,因为Al 具有两性,同时Al 2O 3、Al(OH)3可以,它们分别为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NaHCO 3为挥发性酸的酸式盐,它可以与碱反应生成正盐,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挥发性酸。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讨论了镁、铝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请大家课后完成有关反应方程式。
板书设计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一、金属的通性 二、知识点归纳 1.钠的化合物 2.镁和铝 活动与探究233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第2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掌握金属单质(铁)的化学性质。
(2)掌握铁的化合物的性质。
过程和方法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活动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金属单质(钠、镁、铝)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AlCl3、Al2(SO4)3、FeCl3、Fe2(SO4)3、浑浊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复习了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本节课将继续复习铁及铁的化合物的性质。
推进新课[板书]三、铁及铁的化合物1.铁是较活泼的金属,具有金属的通性,可以和氧气及其他非金属、水蒸气、酸、某些盐反应。
练习:写出铁与氧气、水蒸气、盐、酸、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铁的化合物Fe2+和Fe3+的性质练习:填写下列表格(浅色处留空白由学生填写)学生讨论填写:3.铁化合物和亚铁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师:铁的盐类有亚铁盐(溶液常显浅绿色)和铁盐(溶液常显黄色)。
Fe 3+有一定的氧化性,在某些还原剂作用下,可以被还原成Fe 2+;Fe 2+有一定的还原性,在某些氧化剂作用下,可以被氧化成Fe 3+。
FeCl 3被还原:2FeCl 3+2HI====2FeCl 2+I 2+2HCl 2FeCl 3+H 2S====2FeCl 2+S↓+2HCl 2FeCl 3+Cu====2FeCl 2+CuCl 2 FeCl 2被氧化:2Fe 2++Cl 2====2Fe 3++2Cl -4Fe 2++O 2+4H +====4Fe 3++2H 2O 4.铁的氢氧化物 师: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都是不溶于水的碱,它们可用相应的可溶性的盐分别跟碱溶液反应而制得。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 2++2OH -====Fe(OH)2↓,Fe 3++3OH -====Fe(OH)3↓氢氧化亚铁在空气里很快被氧化,由开始析出的白色胶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Fe(OH)3,化学方程式:4Fe(OH)2+2H 2O+O 2====4Fe(OH)3 Fe 3+的检验 师:利用无色的SCN ―跟Fe 3+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络离子。
离子方程式为Fe 3++SCN -====[Fe (SCN )]2+ [例题剖析](例1)提示:某些金属氧化物跟熔融烧碱反应可生成盐。
根据以下化学反应框图填空: (1)单质F 是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由E 生成G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I 中所含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
(4)由CE+F 若改用浓酸,则不能选用的浓酸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Fe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Al 与烧碱的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解题时注意到G 是红褐色沉淀,可判断出G 为Fe (OH )3,由此逆推即可。
粉状单质B 能与强碱反应生成单质F ,判断B 可能为Al ,再进行确定其他物质。
答案:(1)H 2 (2)Fe 2++2NH 3·H 2O====Fe(OH)2↓ +2NH +4,4Fe(OH)2+O 2+2H 2O====4Fe(OH)3 (3)Al 3+和Na + (4)H 2SO 4或HNO 3 教师精讲:⎪⎩⎪⎨⎧−→−−−→−−−−→−⎩⎨⎧−−→−现象特征验证结论反应特征结构特征隐含条件明显条件原题推断找突破口审题(例2)将6 g 纯铁粉加入200 mL Fe 2(SO 4)3和CuSO 4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得到200 mL 0.5 mol ·L -1FeSO 4溶液和5.2 g 固体沉淀物。
计算: (1)反应后生成Cu 多少克?(2)加入铁粉前,Fe 2(SO 4)3溶液的浓度。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Fe 3+、Cu 2+分别与Fe 的反应,浓度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师精讲:由题意可知,反应后有5.2 g 固体沉淀,不外乎是Fe 、Cu 或其混合物,说明Fe 2(SO 4)3全部参加反应,且有Cu 析出。
设Fe 2(SO 4)3的物质的量为x 、析出Cu 的物质的量为y 。
2Fe 3++Fe====3Fe 2+ Fe+Cu 2+====Fe 2++Cu 2x x 3x y y y y⎩⎨⎧==⎪⎩⎪⎨⎧-=∙-+∙∙⨯=+---mol y molx gg y mol g y x mol g L mol L y x 04.002.02.5664)(565.020.03111所以:c 〔Fe 2(SO 4)3〕=Lmol2.002.0=0.1 mol ·L -1m(Cu)=64 g· mol -1 ×0.04 mol =2.56 g答案:反应后生成Cu 2.56 g ,加入铁粉前,Fe 2(SO 4)3溶液的浓度为0.1 mol ·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