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
常见三种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常见三种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过失或其他原因导致患者遭受到一定危害或损害的事件。
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有药物错误、跌倒摔伤和压疮等。
以下将针对这三种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药物错误1.原因分析:(1)护士对药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对药物特性和剂量的了解不够全面;(2)工作疲劳、压力大,导致注意力不集中;(3)医药系统没能提供足够的信息以减少错误发生。
2.防范措施:(1)加强护士的药物知识培训和专业素养提升,提高对药物特性和剂量的学习和理解;(2)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和药物审查机制,合理分工,确保每个环节的责任和权利明确;(3)提高护士的自我管理能力,合理调整工作状态,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
二、跌倒摔伤1.原因分析:(1)患者的年龄、病情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导致其身体机能下降,容易摔倒或跌伤;(2)护士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不够全面,对其自理能力的评估和监测不到位;(3)护理环境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4)护士的操作技术不熟练,存在操作错误的可能。
2.防范措施:(1)护士应加强对患者身体状况的评估和监测,及时了解患者的自理能力以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2)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确保床铺、家具、地面等设施的干净整洁,无安全隐患;(3)加强护士的操作技术培训,提高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4)增加警示标识,提示患者注意安全,如设置防滑垫、导蚤护栏等设施。
三、压疮1.原因分析:(1)长时间不动、长时间压迫其中一部位,造成局部组织缺血缺氧;(2)护士对压疮的认识不深入,对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不到位;(3)护理操作不规范,未能正确进行翻身、换姿势、保持皮肤的清洁和保湿;(4)工作疲劳、工作量过重,导致护士疏忽或不注意细节。
2.防范措施:(1)加强护士对压疮的学习和理解,提高对高危患者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掌握;(2)合理安排护理队伍,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确保每位患者的护理时间和护理质量;(3)加强护士的护理技术培训,规范护理操作,确保每个环节的正确和安全;(4)定期进行皮肤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压疮风险的患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分析及整改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分析及整改措施一、背景及意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包括医疗差错、患者跌倒、管道滑脱、药物不良反应等。
这些事件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同时也会对医院的形象和声誉造成损害。
因此,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分析1.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1)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包括护理人员不足、护理人员素质不达标、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评估不准确、护理人员操作不当等。
(2)制度因素: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如查对制度不严、执行医嘱不规范、药物管理混乱等。
(3)环境因素:医院环境不良,如地面湿滑、床栏不稳定、光线不足等。
(4)设备因素:医疗设备故障或维护不当,如监护仪、呼吸机等。
2.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特点(1)患者年龄较大:老年患者因生理功能下降,协调能力减弱,更容易发生跌倒等不良事件。
(2)夜间和早晨:夜间和早晨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时段,主要是因为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护理人员疲劳等因素。
(3)新入职护士:新入职护士因缺乏临床经验,更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三、整改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评估能力,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2. 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规范、药物管理等制度。
3. 改善医院环境:加强医院环境管理,保持地面干燥,加强床栏稳定性,保证充足的光线等。
4. 提高设备维护: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班次,确保夜间和早晨的护理人员数量,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6. 开展护理安全教育:组织护理安全教育专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7. 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意识,指导患者掌握防跌倒等安全措施,加强患者陪护。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精选)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精选)推荐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1.坠床,跌倒:原因:坠床、跌倒均发生在老年病人上,护士对高龄患者未起到重视,未做到班班交接,未及时巡视,对高龄患者陪护指导不到位,患者及陪护均未掌握防跌倒措施。
措施:护士要提高对高龄患者的重视,对高龄患者及其陪护加强防跌倒宣教,告知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要求其家属24小时陪护,加强科室内的防跌倒措施,保持地面干燥,责任护士及中夜班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2.用药错误、医嘱查对不到位,:原因:查对不到,未进行三查七对,简化及违反操作流程,执行医嘱存在定势干扰,存在想当然思想,发药时未查对姓名,换瓶时未再次查对姓名,注射前未询问姓名及过敏史。
新护士对未执行过的医嘱未认真查看说明书及询问高年资护士用法后经仔细思考后按自己理解直接执行,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病人治疗不熟悉,执行口头医嘱。
未认真核对及书写唯一标识—手表带。
宣教不到位,操作后未认真清点物品,特检单未进行班班交接(发现特检单未预约的要查找原因,及时通知医生,并交给下一班)。
交接不到位(包括液体,治疗,肌注,特检单发放)。
护士工作分心(工作压力,家庭压力)。
措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严格遵循操作流程,执行医嘱不能存在定势干扰及想当然的思想,发药、换瓶、注射前均需再次询问姓名及过敏史。
新护士对未执行过的医嘱必须认真查看说明书及询问高年资护士用法后经仔细思考推敲后再准确执行。
责任护士要熟悉本组病人病情,告知患者所有的治疗项目,让患者参与到治疗中,能起到提醒及监督作用,认真查对及书写患者手腕标识带。
宣教到位(对特殊物品使用要特殊交待及及时查看患者执行情况),操作后要认真清点物品,特检单要班班交接,工作不分心,不把私事、情绪带到工作中。
3.非计划性拔管,药液外渗原因:各引流管固定不到位,放置宣教不到位,护士巡视不到位。
对高龄及躁动的患者未做到有效的防范措施,有管道病人,转运过程有疏漏,未认真查看各路管道是否通畅。
2023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含案例、分析、对策)

2023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含案例、分析、对策)...........月肵亏跌倒是指患者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跌倒往往导致患者机体创伤,功能状态衰退,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同时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护理费用,甚至危及生命。
跌倒是医院内发生的最为常见的不良事件,很多国家已经或正在把住院患者跌倒率作为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的一项指标,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一直是临床护理人员探索的课题之一。
护理不良事件-跌倒-分析案例11患者一般清况:患者,男性,85岁。
诊断:脑梗死,因左侧肢体力弱半年由急诊轮椅推行入科,来时神志清,精神一般,活动能力较差。
医嘱: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
入院后护理查体:患者活动能力弱,跌倒危险评分7分属高危人群,床旁悬挂防跌倒标识嘱患者活动时需他人协助,遇有需求告知护士或陪护给予帮助,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和进行健康教育指导。
2.事件发生经过:患者千12:30千病房外走廊在家属陪同下,因站立不稳跌倒,护士立即赶至现场查看患者,并通知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医生千12: 32赶至现场检查患者伤情,患者主诉左侧臀部疼痛。
查体发现患者左侧臀部有4cmx6cm瘢青,测量生命体征:体温36.3T,脉搏92次/分,血压122/78mmHg,协助患者返回病房卧床休息,遵医嘱由本科人员及家属陪同急诊行左侧臀部X线检查,请骨科医生急会诊。
会诊结果:左侧股骨颈骨折,遂转至骨科病房行进一步治疗3.本案例原因分析(1)患者高龄、体弱、行动不便平衡能力差。
(2)患者对自身能力认知过高,对发生跌倒的风险认识较差。
(3)患者严重违拗,不听取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4)病区地面湿滑,光线不足,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5)护理人员虽有风险意识,但经验不足,与患者缺乏有效沟通。
案例21.患者一般渭况:患者,女性,38岁。
诊断:消化道出血,因黑便1天由门诊步行入科,入院时神志清,自理能力、心理状态良好。
护理_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

护理_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违反规范、产生不良后果的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对策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1.护士个人因素:护士个人素质和能力差异是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护士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工作态度不端正、疏忽大意或马虎等。
这些个人因素容易导致护理操作错误、用药错误、资料记录不准确等。
对策:加强护士培训和教育,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护士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
同时,加强对护士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护理团队因素:护理团队的合作和协作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
护理团队中,护士之间、护士与医生之间、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不良,容易导致护理操作不衔接、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
对策:加强护理团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培训,提倡团队合作精神。
建立定期团队会议,讨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同时,建立良好的患者与护士之间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
3.制度管理因素:护理不良事件与医院的制度管理密切相关。
医院管理不善、护理规范不明确、政策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容易导致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发生。
对策:加强医院管理,建立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规范。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水平。
4.患者个体因素:患者的个体差异也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
例如,患者自身的疾病情况、心理因素和行为习惯等,都可能影响到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策: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方式。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教育,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
综上所述,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存在多种原因。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意外事件,包括患者跌倒、导管滑脱、药物错误等。
这些事件不仅对患者的安全造成威胁,也会对护理质量和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必要手段。
一、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1. 人员因素:护理人员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体,包括新入职护士经验不足、护理人员工作疲惫、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疏忽、操作不当等问题。
2. 制度因素: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应急预案等。
制度的不完善或执行不力会导致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失误。
3. 环境因素:医院环境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医院布局不合理、设施设备不足、光线不足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判断失误、操作不便等问题。
4. 药物因素:药物名称相似、剂量复杂、药物不良反应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护理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错误。
5. 患者因素:患者自身状况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年龄、病情、意识状态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判断失误、操作不便等问题。
二、整改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加强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的护理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贯彻执行。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3. 改善医院环境:优化医院布局,提高设施设备的配备,确保护理工作环境的舒适和安全。
4. 加强药物管理: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加强对药物名称、剂量、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药物的认识和合理使用。
5. 提高患者安全防护:加强患者的安全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安全意识。
对高风险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优秀论文(优秀6篇)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优秀论文(优秀6篇)篇一:护理不良事件检讨书篇一尊敬的领导:我于20xx年7月19日由理疗班同事告知在7月17日理疗中因理疗班护士操作不当,造成32床阿姨发生电灼伤,即与进入病房查看病人情况,发现后颈右侧发根处有一0.5×0.5大小左右水泡,已结痂。
当即通知管床医生,并遵医嘱予碘酒擦拭及红光照射及对病人做出道歉。
由于当日我主要负责本组病人的出入院、治疗、护理及护理文书的书写,加上护士长外出检查,就未能第一时间联系护士长。
发现该事件时间为星期五,周一上班后,我第一时间向护士长做出汇报,护士长很重视,立即与我进入病房查看病人伤口情况,就病人发生电灼伤后治疗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并嘱托我及本组成员继续做好病人的治疗及护理,同时再一次向病人做出道歉。
离开病房,护士长即通知不良事件责任人立即对此事进行上报,并对其进行了批评。
但终因未能及时上报不良事件,造成现在的严重不良影响,使我内心感觉到无比焦虑,对此我向领导及同事们表示非常抱歉并做出深刻检讨。
通过这次不良事件,我认识到自己在除日常护理工作外存在的缺失,对工作原则执行力度的不足,规章制度落实的不到位。
我对自己没有将工作做好而感到深深自责,如果这样的工作作风延续下去,甚至会影响到其他同事的工作情绪。
如果在我们这个集体中形成了这种对工作原则、规章制度不执行、不落实,我们工作的提高将无从谈起。
以下是我针对我工作态度不端正的检讨和改正措施,以及对以后工作的认识和规划:一,关于我思想觉悟上存在的严重不足。
做为一个参加工作16年多的护士,还在这样本容易解决的问题上犯如此错误确实需要自我反省。
态度是落实成败的关键,遇到困难不要寻找任何借口,而是努力寻求办法解决问题,积极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改正自己遇到问题不要凭经验办事,从内心告诫自己执行力的提升需要本人改变心态,形成习惯,把被动转变为主动,面对任何工作把执行变为自发自觉的行动。
二,通过这件事,我对本次不良事件中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

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规范要求、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是由于医务人员的不专业操作、管理不周、技术水平不达标或者系统性的问题所导致。
以下是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对策:1.护理人员的不专业操作造成的不良事件: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低下、操作不规范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可能源于个人能力不足、培训不到位、经验不足等问题。
对策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加强培训和教育,规范护理操作,并建立鼓励学习和进修的机制。
2.管理不周导致的不良事件:护理部门的管理不善也是护理不良事件的一个主要原因。
管理不善可能表现为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人员分工不明确、工作任务不合理分配等问题。
对策包括完善护理部门的管理体制,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技术水平不达标引发的不良事件:护理技术的不全面、不对称,也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一个原因。
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以适应医疗护理的发展。
对策包括制定和更新护理技术规范,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加强对护理技术的监督和指导。
4.系统性问题导致的不良事件:医疗护理中,还存在一些与系统性问题有关的不良事件,如设备不合格、药品缺货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护理操作的顺利进行,导致患者的风险增加。
对策包括建立完善的设备采购和维护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加强药品管理,做好药品的储存和供应,以确保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5.沟通不畅引发的不良事件:护理中,不良的沟通和协作可能导致误解、信息传递不准确等问题,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对策包括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加强护理团队的协作,定期召开例会,提高沟通效果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有很多,但都可以通过明确责任、提高专业技能、加强管理、优化工作流程等对策进行改善。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病人损伤或意外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和损失,同时也对护士和医院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至关重要。
一、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1. 查对制度不严:护理不良事件中,查对制度不严是导致用药错误、输液错误等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
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 不严格执行医嘱:不严格执行医嘱,包括盲目地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患者造成影响。
3. 药品管理混乱:药品管理混乱是护理不良事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
4. 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等。
5. 护士素质不高:护士素质不高,包括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两方面。
部分护士专业技能不强,对药物、病情观察不够熟悉,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
另外,护士心理素质不过硬,遇到紧急情况时,容易慌乱,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6. 沟通不良:沟通不良也是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
护士与患者、医生之间的沟通不畅,容易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从而引发不良事件。
7. 管理不善:管理不善体现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控制不严格等方面。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护士工作压力大,疲劳度高,容易发生不良事件。
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控制不严格使得护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和严谨性。
二、护理不良事件改进措施1. 加强查对制度: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到用药查对、输液查对、护理措施查对等,确保患者安全。
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及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及分析引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未能按照规范操作,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不良后果的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涉及护理操作不规范、缺乏沟通和协作、药物错误等方面。
本文将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及分析,以期提高护理质量并减少患者伤害发生。
事件分析:1.事件描述:一位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药物过敏反应。
2.事件原因分析:a.审核不严:护理人员在给患者开药时未仔细查看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导致给患者过敏的药物。
b.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人员未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给药,导致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
c.缺乏沟通和协作:护理人员未与医生进行及时交流,未得到正确的治疗指导。
事件反思与改进:1.加强人员培训:对于护理人员,应加强药品知识培训,使其熟悉各种药品的适应症、禁忌症及副作用,掌握合理用药的原则。
2.强化审查流程:在给患者开药时,应进行严格的审核程序,仔细查看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以避免给患者过敏的药品。
3.规范操作流程:制定和完善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护理人员按照规范操作,尽量避免操作失误。
4.加强团队合作:护理人员和医生之间应建立更加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交流患者的情况和需求,以获取正确的治疗指导。
5.加强事件报告和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应及时报告并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结论:护理不良事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势在必行。
通过加强人员培训、审查流程、操作规程、团队合作以及事件报告和分析,可以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护理人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全面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意外事件,它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1. 查对制度不严: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如给患者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导致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 责任心不强: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工作不够认真细致,如未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导致不良事件发生。
3. 违反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时,违反操作规程,如输液速度过快、拔针时不按压等,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或并发症。
4. 技术水平不高:部分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对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如在处理紧急情况时无法迅速、准确地执行抢救措施。
5. 沟通不畅: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沟通不畅,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如未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清楚治疗方案及可能出现的风险,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缺乏信心。
6. 培训不足:护理人员培训不足,对新技术、新药品了解不够,如在使用新型药物或设备时,未能充分了解其作用、副作用及操作方法,导致不良事件发生。
7. 管理制度不完善:医院管理制度不完善,如未建立健全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等,导致护理不良事件无法及时发现、分析和改进。
二、整改措施1. 加强查对制度: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给患者进行治疗时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避免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 提高责任心: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责任心,使其对工作更加认真细致,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3. 遵守操作规程: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输液速度控制、拔针时按压等,确保患者安全。
4. 提升技术水平: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使她们能够熟练掌握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整改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整改措施一、背景及意义随着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护理工作在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然而,在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仍然无法完全避免。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各级医疗机构应认真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管理。
本文将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二、护理不良事件分析1. 用药错误用药错误是护理不良事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包括发错药物、给错剂量、给药时间不当等。
原因分析如下:(1)护理人员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充分,对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给药方式等了解不足。
(2)医嘱执行不规范,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3)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如药品标识不清晰、药品摆放不合理等。
2. 跌倒和坠床跌倒和坠床是患者在医院内发生的常见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如下:(1)患者自身因素:如年龄、体质、病情等。
(2)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评估不准确,未做好高危人群的标识和防护措施。
(3)病房环境因素:如地面湿滑、床栏未锁定等。
3. 导管滑脱导管滑脱是各类导管置入患者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如下:(1)护理人员对导管固定方法掌握不熟练,未能做到妥善固定。
(2)患者活动过度,未做好导管的保护。
(3)导管材质及设计问题,如导管过于细弱、容易滑动等。
4. 护理记录不规范护理记录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规范的护理记录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等问题。
原因分析如下:(1)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
(2)护理记录模板不合理,导致记录内容不全面。
(3)护理人员培训不足,对护理记录的规范要求掌握不熟练。
三、整改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1)提高护理人员对药物知识的学习,开展定期培训,确保护理人员掌握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给药方式等。
(2)加强护理人员对医嘱执行的规范培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整改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整改措施一、引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不专业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与病人安全和健康相关的事故或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给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威胁,同时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道德责任。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加强对事件的分析和整改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通过对某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为相关医院或者护理团队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1. 人因因素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是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本事件中,护理人员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在护理工作中,很多护士只接受了一些基本的护理培训,对于复杂病情和特殊病人的护理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2)专业素养不高。
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对职业规范和道德要求认识不足,对病人的隐私和尊严保护意识不强,容易发生侵权行为。
(3)工作态度不端正。
一些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缺乏热情,对病人不够关心和细致,对待工作不负责任。
2. 组织管理因素组织管理对护理质量的保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事件中,组织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护理人员数量少,工作压力大,容易导致疲劳和效率低下,从而影响护理质量。
(2)人员配备不合理。
在本事件中,护理人员的分配不合理,没有根据病人的情况和需求进行合理的护理人员配备,导致护理不足或不均衡。
(3)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支持。
在本事件中,护理管理层对护理人员的监管不到位,没有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处理。
3. 环境因素护理环境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本事件中,环境存在以下问题:(1)设备不全或不良。
护理所需的设备不足或使用有问题,容易导致护理操作不当和病人的伤害。
(2)环境污染。
医院内部存在一些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噪声扰民等,容易对护理质量造成影响。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如患者跌倒、皮肤压伤、用药错误等,这些事件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本文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1.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在护理工作中,查对制度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础。
然而,由于护理人员对查对制度的不重视,或者对制度理解不透彻,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疏漏。
如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 执行医嘱不正确:在护理工作中,执行医嘱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然而,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盲目执行错误医嘱、违反口头医嘱规定、错抄漏抄医嘱等情况。
此外,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剂量的更改,也对患者造成了影响。
3. 未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
这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可能出现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4. 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护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
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5. 沟通不良: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及同事之间的沟通不良,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进而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如交接班不清、护患沟通不良等。
6. 管理不到位:医院管理层对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可能导致护理资源的不足、培训不到位、质量监控不力等问题,从而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二、改进措施1. 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医院应制定严格的查对制度,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位护理人员都能理解和掌握查对制度的重要性。
同时,加强对护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查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提高医嘱执行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要求进行,不得盲目执行。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整改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整改措施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违背护理规范、对患者造成伤害或不良后果的行为或事件。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包括系统性问题、人为原因和患者自身因素等。
为了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1. 系统性问题:(1)医疗机构管理不规范:包括护理流程不清晰、护理标准不完善、护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2)资源分配不合理: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培训和教育不够、护理设备不完善等;(3)沟通不畅:护患沟通不顺畅、护医沟通不及时等。
2. 人为原因:(1)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包括专业知识不完善、技能水平低下、责任心不强等问题;(2)工作压力过大:长期超负荷工作、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时间压力等容易导致护理工作疏漏、疲劳等;(3)疏忽大意和不专注:护理人员可能因为工作中的繁忙或缺乏耐心而疏忽大意,不注意细节导致护理不良;(4)纪律不严和执业道德问题:护理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等。
3. 患者自身因素:(1)患者个体差异:包括患者病情复杂、病情不稳定、患者个体特征等,这些因素可能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2)患者缺乏合作意识:有些患者不配合护理工作,或者对护理工作缺乏理解和信任。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整改措施1. 加强医疗机构管理:(1)建立健全护理管理体系,明确护理工作流程和标准,规范化、系统化管理护理工作;(2)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3)加强沟通和协作机制,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沟通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
2.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1)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心培养,加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2)完善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体系,持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3)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任务,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工作疏漏。
3. 加强患者宣教和合作:(1)加强患者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意识;(2)尊重和关心患者的意见和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以下是对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的一些建议:1. 原因分析:(1) 护理人员不足: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或分配不合理,导致护理工作负荷过重,无法满足病人的需求。
(2) 护理流程不合理:护理流程设计不当或执行不严格,导致护理工作效率低下或出现差错。
(3) 培训不足:护理人员技能培训不足或专业知识欠缺,导致技能水平不足以应对病人的需求。
(4) 沟通不畅:护理人员与医生、病人或家属之间沟通不畅,导致信息传递错误或遗漏。
(5) 设备故障:护理设备故障或维护不当,导致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影响护理工作质量。
2. 整改措施:(1) 增加护理人员数量:根据病人数量和需求,合理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减轻工作负荷,提高护理质量。
(2) 优化护理流程:优化护理流程设计,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严格执行护理流程,确保工作质量。
(3) 加强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普及,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4) 加强沟通:加强护理人员与医生、病人及家属之间的沟通,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及时反馈。
(5) 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对护理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修复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和记录。
(2) 提供不良事件报告的途径和方式,如建立匿名报告制度,保护报告人的权益和隐私。
(3) 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原因和改进措施,持续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和质量。
4. 强化管理和监督:(1) 加强护理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整改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效果。
(2) 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3) 建立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的护理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中出现失误或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
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药物误用、导管相关感染、跌倒和摔伤、压疮等。
以下是对这些事件常见原因进行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药物误用:原因分析:1.护士对药物的认识不够全面,了解不到位。
2.护士在执行药物给予时操作不规范或者出现分散注意力的情况。
3.医生对用药指示不明确或不够细致。
4.未按时给予药物或遗漏给予药物。
防范措施:1.护士需要对临床常用药物的特点、作用、用途以及常见副作用等有全面的了解。
2.在执行药物给予时,护士应该专心致志,避免分心或者同时处理多项工作。
3.护士在执行药物给予前应该仔细阅读医嘱,对比临床药物规范进行核对并询问不清楚的部分。
4.护士应该制定合理的医嘱执行计划,确保给药时间准确无误;如有遗漏,需要及时补给。
导管相关感染:原因分析:1.插管前的皮肤消毒不彻底或操作不规范,导致局部细菌滋生。
2.插管后对导管及周围的清洁重视不够。
3.长期留管未及时更换。
防范措施:1.护士应该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在插管前对插管部位进行彻底消毒,并采取无菌操作。
2.插管后,护士需要定期对导管及周围部位进行清洁,保持干燥清洁。
3.对长期留置管,护士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更换时间进行更换,避免细菌滋生。
跌倒和摔伤:原因分析:1.患者行动不便或存在认知障碍,易发生不稳定或意外事故。
2.环境因素不安全,如地面湿滑、设备不牢固等。
3.护理操作不当,如移动患者不规范、使用辅助器具不当等。
防范措施:1.对于行动不便或认知障碍的患者,护士需要给予额外的关注和照顾,确保其安全。
2.护士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环境,确保地面干燥、设备牢固。
3.在移动患者时,护士需要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和使用辅助器具,确保患者的稳定和安全。
压疮:原因分析:1.长期卧床或缺乏体位改变,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2.对卧床患者进行皮肤护理时不彻底或不规范。
3.营养不良,影响皮肤的健康状态。
防范措施:1.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护士需要定期进行体位改变,并使用合适的体位垫,促进血液循环。
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分析及整改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分析及整改措施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患者伤害或痛苦的事件。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我们需要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分析1. 坠床、跌倒:坠床、跌倒事件多发生在老年患者和术后患者。
原因包括:护士对患者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够,患者及家属对防跌倒措施的认识不足,病房环境因素等。
2. 用药错误:用药错误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等的错误。
原因包括:护士对药物知识掌握不牢固,未严格执行医嘱,工作时分心等。
3. 导管滑脱:导管滑脱是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包括:护理操作不当,患者活动过度,导管固定不牢固等。
4. 感染:感染是患者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原因包括: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不严格,医疗设备的使用不当,病房环境的清洁度不足等。
二、整改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防跌倒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防护能力。
改善病房环境,增加防滑设施,保持地面干燥。
2. 提高护理人员对药物知识的学习,严格执行医嘱,加强对药物治疗的监管。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专注度,减少工作时分心。
3. 加强护理人员的操作培训,提高护理质量。
对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防止导管滑脱。
加强导管的固定,避免患者活动时导管滑脱。
4. 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消毒,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
加强病房环境的清洁度,定期进行消毒,减少感染的发生。
三、持续改进1.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不良事件,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
2.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意识。
3. 制定完善的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4. 建立有效的质控体系,对护理质量进行持续监控和改进。
总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及整改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及整改措施一、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本案例发生在某三甲医院的内科病房,患者张某,女,60岁,心肌梗死病史。
患者因心绞痛发作入院,临床医生拟诊为稳定型心绞痛,并进行了相应治疗。
护士护理过程中存在不良事件。
2. 事件经过:患者入院后,负责该病房的护士A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包括测量生命体征、服药管理、病情观察等。
然而在护理过程中,护士A并未按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发现了患者血压的异常升高。
经护士A进行简单处理后,血压依旧没有明显下降。
护士A没有及时向医生汇报,也没有进行补救措施。
随后,患者病情逐渐加重,最终转入重症监护室。
3. 事件原因分析:(1)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不到位:护士A在护理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的频率进行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导致未能及时发现患者血压的异常升高。
(2)护士对异常情况的处理不当:护士A在发现患者血压异常升高后没有及时向医生汇报,并未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
(3)护士沟通不畅:护士A没有与其他护理人员进行及时沟通合作,导致错失了治疗和护理的最佳时机。
4. 不良事件的影响:由于该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的病情逐渐加重,最终转入重症监护室。
不仅给患者和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也影响到了医院的声誉和信誉。
二、整改措施:1. 强化护理质量控制意识:(1)加强护理质量培训:组织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对护理质量的认识。
(2)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定期评估护理质量的机制,监测并提升护理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2. 建立完善的护理流程和标准:(1)制定规范的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标准,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行为,确保每个患者都能接受到规范化的护理服务。
(2)建立护理文书规范:规范护理记录的内容和要求,确保记录准确、详细、及时,便于沟通与交接,并为日后的评估和分析提供参考。
3. 加强护士沟通与合作能力:(1)建立护理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及时共享患者的病情信息,减少因信息传递不畅而造成的误解和错误。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整改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整改措施一、引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符合规范和标准的行为或结果,这些不良事件可能导致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
对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医疗机构应积极采取整改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并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展开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在护理工作中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服务。
二、护理不良事件分析1.个案分析在某医院内,曾发生过一例护理不良事件。
患者王女士因严重的胃痛来到该医院就诊,经初步诊断为胃溃疡,需要住院治疗。
然而,在住院期间,王女士并未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导致其病情加重,最终不得不转院求治。
根据个案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人员短缺:该医院护理人员不足,无法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2)护理知识不足:部分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无法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3)护理流程不完善:该医院的护理流程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规范的问题,导致护理工作难以有效进行;(4)沟通不畅:护理人员之间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不足,导致信息不畅通,护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2.问题分析根据个案分析,可以看出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与以下问题有关:(1)人员短缺:由于护理人员不足,无法及时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服务。
这不仅导致了患者王女士的病情恶化,也造成了医疗机构的信誉受损;(2)护理知识不足: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无法提供符合标准和规范的护理服务。
这不仅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会影响医院的声誉和口碑;(3)护理流程不完善:护理流程不完善,导致护理工作无法按照规范进行。
这不仅会加重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还会增加护理过程的复杂性,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4)沟通不畅:护理人员之间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信息无法及时传递,护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这不仅会对患者的护理造成隐患,同时也会影响医疗机构的整体形象和信誉。
三、整改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以期在护理工作中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服务:1.加强人员培养(1)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护理知识和技能水平;(2)建立健全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机制,持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3)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确保其足够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
作者:冯林梅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11期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防范对策,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方法:对2006-2009年所上报的78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类型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与制度执行、工作流程、工作规范、技术规范、仪器设备有关。
结论:加强管理,打造安全的医疗护理体系;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护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质;合理排班,组成相对固定护理小组;规范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等是减少不良事件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投诉;不良事件;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11-0089-02
护理不良事件在工作中会时常发生,其多为疏忽、马虎等原因导致。
现今我国已经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其中明确提出了事故的处理方法,其惩罚力度很大,故护理人员应在工作中避免此项事件的发生。
致使此情况发生最大的原因为操作不符合规范制度、责任心不强等。
现笔者对护理工作中常见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2008年全院各科室,护理人员自愿主动报告,来获取护理相关患者安全事件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严格保密。
1.2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范围
凡是笔者所在医院就医患者无论何种原因发生的差错事故、皮肤压疮、管理滑脱、药物/输液/输血不良反应、化疗药物外渗、护患纠纷、跌倒、坠床、意外事件等均按不良事件要求填写登记表,并上报护理部。
1.3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程序
不良事件发生后当班护士要及时上报护士长,护士长要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减轻不良事件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并立即调查分析事件的原因,在一周内组织全部护士进行讨论,制定出整改措施。
同时填写不良事件报表,一式二份,一份上报护理部,一份留科室。
报表内容:科
室、时间、地点、责任人、患者姓名、诊断、事情经过、原因、采取的措施、结果,特殊事件做到电话及时上报,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及时到科室进行检查,协助善后处理。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
所有患者中,47例因药物原因发生不良事件,其中8例为其他药物引起,5例为青霉素引起,10例为重要制剂引起,10例为头孢类引起,14例为奎诺酮类引起。
7例为意外事件引起。
9例患者发生了护理纠纷。
15例因护理缺陷发生不良事件,1例为骨折,2例为化疗外渗,2例为管道滑脱,2例为发错药物,2例为烫伤,2例发生压疮,4例发生皮肤擦伤。
2.2 其具体发生的原因
9例(11.5%)因制度执行不到位引起,10例(12.8%)因人员配备不合理引起,11例(14%)因沟通不到位引起,47例(60%)因药物引起。
设施不完善6例,占7.7%。
3 综合分析评价
3.1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医嘱处理系统的不完善
在临床用药前后的“三查七对”及处理医嘱后核对不仔细、不严谨是导致发生较多用药错误的一个主要前提,并且易引起敏感的医疗费用纠纷。
目前笔者所在医院医嘱处理系统中,未建立临床医生微机工作站,医生在病历上书写医嘱后,由护士将医嘱信息转录入微机中的医嘱处理程序,这种间接的医嘱处理方式增加了信息安全不良隐患。
在统计数据中,反映出笔者所在医院2年的护理安全事件类型上,此项所占比例是最高的,占全部事件的1/4。
与刘义兰等[1]统计中,用药错误是最常见的,1/5有差异。
分析原因可能是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虽然有一部分是来自个人的疏忽或技术不良,但是更大一部分原因来自长期潜伏在整个系统中的失误,是因为系统、程序、工作环境的疏失。
因此,安全医疗环境的建立应该摒弃苛责个人,而致力于改善系统[2]。
3.2 护士能力不足、缺乏工作经验
护士,如新上岗的护士、情绪化指数高的护士、带教的实习护士;重点患者,如新入院患者、危重患者、大手术后患者;重点时段,如交接班和节假日;重点环节,患者管道管理、药品管理、护理并发症管理等环节是容易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
职业暴露的锐器伤也多发生在刚进入临床的护士。
3.3 护理人员交接班问题、护理仪器
物品的丢失与损坏在交接班的过程中出现的比例较高或追查不利,护理人员是在复杂的环境中工作,护士发生错误的环节也越来越广。
3.4 护理人员素质低、责任心不强
如潮湿的灭菌包下发;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不及时,或不能正确判断病情,并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5 违反操作规程、操作技术不熟练
多次穿刺失败;静脉输入液体外渗;采血量判断不正确,再次复抽标本,给患者带来了直接痛苦。
3.6 专业知识薄弱、健康教育不足
体现在护理记录书写中的护理记录不全面、不客观;观察病情、反映问题能力欠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不足,是发生跌倒损伤的主要原因。
3.7 护理人员缺乏
由于护理岗位的编制不足,护士更多的应付功能操作,减少了在患者身边的沟通交流与病情的观察,更多的依赖于陪从人员,增加了安全不良隐患的发生。
4 安全管理对策
护理部高度重视患者安全目标,在医院形成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的报告环境,鼓励护士积极报告威胁患者安全的不良事件。
报告的不良事件可以在全院护理病区的医疗护理缺陷信息反馈中共享,使医务人员从他人的过失中、从其他单位处理纠纷的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防止或减少再犯。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正逐渐为护理人员所接受。
4.1 调动护士主动参与护理质量与安全的意识
传统的护理质量安全检查是护士长每月例行工作,受检人员只是被动接收检查。
应用不良事件报告程序后,增强了护士防范和识别护理风险意识及能力,提高了护士参与质量安全管理的积极性,较好地控制了科室的不安全隐患和不规范行为。
护理人员由原来的“怕出错”到现在的积极思考潜在的风险因素,预防可能出现的差错,充分发挥了每个护士的潜能,从服务理念上逐步渗透,达成共识。
同时又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护士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发现护理工作过程中某一环节的不足,并对其进行改造,使所学知识得到充分应用,实现了自身价值。
4.2 加强护士基本功的训练
强化护理人员的沟通意识和技巧,严格落实护理工作制度。
通过加强医嘱、药物的核对,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4.3 加强总结
护士长每月将科室发生的护理差错、缺点从流程上进行严格认真的分析,重点对重点护士、重点患者、重点时段、重点环节进行质量控制。
4.4 组织学习培训
组织护士学习各项护理质量安全标准,要求各护理人员明确掌握本病区质量安全的内容及标准,发现他人或自己存在的质量与安全隐患、护理缺陷,主动报告,不徇私情,不隐瞒。
4.5 不良事件登记
全院采用统一的护理缺陷及纠纷登记表,记录项目包括:发生日期、时间、患者基本情况、责任人、发生问题的简要经过、给患者造成的影响后果、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讨论、整改措施等。
4.6 自查与他查
根据全院统一的《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及《患者安全目标》管理的要求,每日进行自查与他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潜在的安全风险做到及时记录,及时纠正。
4.7 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实施量化考核制
根据护士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评分,摒弃处罚措施,对于发现不良事件和隐患积极主动报告者,给予适当的奖励,护士长要给予护士积极鼓励。
4.8 建立与强化护士团队意识
护士之间的紧密团结协作是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行为,消除医疗纠纷隐患于萌芽状态,护理缺陷及护理投诉明显下降。
创造一个主动上报安全事件后的优良工作环境,使个人无后顾之忧,建立积极的工作心态。
参考文献
[1] 刘义兰,李芬.病人护理安全事件自愿报告探索与事件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9(3):42.
[2] 赵艳,陈黄钟.医疗不良事件相关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6):568.
(收稿日期:2012-01-31) (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