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习题工程结构抗震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 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3、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n=N/f c A c(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第一振型φ12/φ11=1;第二振型φ22/φ21=1。
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0、724。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j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处。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 Ⅲ类场地 (中软土)。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 和阻尼力。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 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ϕγγγ+++=。
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i V i V i e y y =ξ 为第i 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 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谜底之欧侯瑞魂创作二、填空题1、构造地动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空中振动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动烈度,超越概率为 63.2%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动烈度.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纳分歧的抗震品级.5、柱的轴压比n界说为n=N/f c A c(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 ,震源到空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动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年夜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第一振型φ12/φ11=1.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618/1.则第一振型的振型介入系= 0、724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动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空中以下500mm处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场地(中软土)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阻尼力 .14、位于9度地动区的高层建筑的地动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15设计所获得的截面实际配筋和资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层按罕遇地动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动剪力的比值 . 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品级为二级 ,抗震墙的抗震品级为一级 .17、限制构件的剪压比,实质是是防止梁发生脆性的斜压破坏 .18、某地域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动烈度为 6.45度 ,罕遇地动烈度为 9度 .19、框架结构的侧移曲线为剪切型.20、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小于 70 mm.21、7度区一多层砌体房屋,采纳普通粘土砖砌筑,则其房屋的总高度不宜超越 21 米,层数不宜超越 7 层.2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抗震重点工程,其抗震为一级 ,设计基准期为 80年 .23、桥梁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一般情况下桥墩应采纳反应谱理论计算,桥台应采纳静力法计算.24、位于常水位水深超越 5m 的实体墩桥,抗震设计时应计入地动动水压力.25、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7度和8度分别不小于 10% 和 13% 时,可判别为不液化土.26、当判定台址地表以下 10米内有液化土层或软土层时,桥台应穿过液化土层或软土层.27、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层厚度年夜于 60 米,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空中结构的影响.28、框架结构设计时(不考虑填充墙的作用), 框架梁是第一道防线,框架柱是第二道防线.29、建筑结构扭转不规则时,应考虑扭转影响,楼层竖向构件最年夜的层间位移不宜年夜于楼层层间位移平均值的 1.5 倍.30、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纳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31、为了防止发生剪切破坏,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32、按抗震品级为一、二级设计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 ;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年夜于1.30 .33、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34、地动波包括体波和面波,体波分为纵(P)波和横(S)波,面波分为瑞雷(R)波和洛夫(L)波,其中波速最快的波为纵(P)波.35、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动作用时,对时,在结构顶部附加ΔFn,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三、判断题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布(√)2.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震源深度)(×)3.抗震结构在设计时,应保证有一定的强度、足够的刚度和良好的延性(×)4.设防烈度小于8度时,可不考虑结构物场地范围内发震断裂的影响(√)5.当饱和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到达一定命值后,可初步判为不液化土(√)6.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只能适用于弹性体系(√)7.地动作用下,绝对刚性结构的绝对加速度反应应趋于零(×)8.若结构体系按某一振型振动,体系的所有质点将按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9.地动基本烈度是指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动(期限)(×)10.结构的刚心就是地动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刚度中心)(×)11.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动作用(×)12.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13.砌体房屋中,满足一定高宽比要求的构造柱可不独自设置基础(√)14.多层砌体房屋采纳底部剪力法计算时,(×)15.对多层砌体房屋,楼层的纵向地动剪力皆可按各纵墙抗侧移刚度年夜小的比例进行分配(√)16.建筑场地类别主要是根据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厚度来确定的(√)17、为防止地基失效,提高平安度,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应在地基土静承载力的基础上乘以小于1的调整系数(×)18、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分歧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19、限制梁柱的剪压比,主要是为了防止梁柱混凝土过早发生斜压破坏. (√ )20、在截面抗震验算时,其采纳的承载力调整系数一般均小于1(√)四、选择题1、《抗震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中,当结构自振周期在0.1s~Tg之间时,谱曲线为( A )A.水平直线 B.斜直线 C.抛物线 D.指数曲线2、实际地动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B )3、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动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 B)A.完全二次项组合法(CQC法)B. 平方和开平方法(SRSS法)C.杜哈米积分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4、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动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C )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B.自振周期T1很长(T1>4s)的高层建筑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年夜偏心的多高层建筑5、地动系数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 )A.地动基本烈度B.场地卓越周期C.场地土类别D.结构基本周期6、9度区的高层住宅竖向地动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 eq为( C )恒载标准值G K活载标准值Q K) B. 0.85(G K+Q k)C. 0.75(G KK)D. 0.85(G KK)7、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动作用F e有何变动?( A )1↓,F e↑1↑,F e↑1↑,F e↓1↓,F e↓8、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安插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年夜于( A )A.柱宽的1/4 B.柱宽的1/8 C.梁宽的1/4 D.梁宽的1/89、土质条件对地动反应谱的影响很年夜,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暗示为( A )A.谱曲线峰值右移 B.谱曲线峰值左移C.谱曲线峰值增年夜 D.谱曲线峰值降低10、震中距对地动反应谱的影响很年夜,在烈度相同的条件下,震中距越远,加速度谱曲线暗示为( A )A.谱曲线峰值右移 B.谱曲线峰值左移C.谱曲线峰值增年夜 D.谱曲线峰值降低11、为保证结构“年夜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 ( C )A.较年夜的初始刚度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的延性D.较小的自振周期T112,薄弱层的位置为( D )A.最顶层B.中间楼层C. 第二层D. 底层13、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动剪力分配 ( B )A.与楼盖刚度无关B.与楼盖刚度有关14、场地特征周期T g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C )A.地动烈度B.建筑物品级15、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毛病的( D )A.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防止开裂墙体倾圮B.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C.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D.可抵当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16、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B)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动作用发生的负弯矩进行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发生的负弯矩进行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发生的负弯矩进行17、水平地动作用标准值F ek的年夜小除与质量,地动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B )18、表征地动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动动要素( B )A.加速度峰值B.地动烈度C.频谱特性D.地动持时19、震级年夜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域发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域发生的地动影响是( B )A.震级年夜的远震对刚性结构发生的震害年夜B.震级年夜的远震对柔性结构发生的震害年夜C.震级小的近震对柔性结构发生的震害年夜D.震级年夜的远震对柔性结构发生的震害小20、地动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C )A.地动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年夜小B.地动时空中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年夜小C.地动时年夜大都房屋的震害水平、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D.地动时震级年夜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域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21、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按空中至剪切波速年夜于几多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D )A.200m/s B.300m/s C.400m/s D.500m/s 22、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毛病的( A )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B.地动继续时间长,即使烈度低,也可能呈现液化C.土的相对密度越年夜,越不容易液化D.地下水位越深,越不容易液化23、某地域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D )A.地动作用和抗震办法均按8度考虑B.地动作用和抗震办法均按7度考虑C.地动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办法按7度采纳D.地动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办法按8度采纳24、框架柱轴压比过高会使柱发生( B )A.年夜偏心受压构件 B.小偏心受压构件 C.剪切破坏D.扭转破坏25、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品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 B )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26、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 A )A.V P > V S > V L B.V S > V P > V L C.V L > V P > V S D.V P > V L> V S27、位于软弱场地上,震害较重的建筑物是:( A )A.木楼盖等柔性建筑B.单层框架结构28、强剪弱弯是指:( B )A.抗剪承载力Vu年夜于抗弯承载力MuB.剪切破坏发生在弯曲破坏之后C.设计剪力年夜于设计弯矩29、下列结构延性哪个延性在抗震设计时要求最高( D )A.结构总体延性B.结构楼层的延性30、强柱弱梁是指:( B )A.柱线刚度年夜于梁线刚度B.柱抗弯承载力年夜于梁抗弯承载力31、对8度以上地域,当墩高年夜于( B )应在接近空中或施工水位处设置横系梁32、一级公路上的一般工程,其重要性修正系数为( B )六、计算题1、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每层层高皆为,各层的层间刚度相同,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动加速度为,设计分组为第二组,(1)求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并验证其主振型的正交性(2)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动剪力解1):(1)计算刚度矩阵(2)求自振频率(3)求主振型(4)验证主振型的正交性质量矩阵的正交性刚度矩阵的正交性解2):由表查得:Ⅱ类场地,第二组,T g=0.40s由表查得:7(1第一振型介入系数第一振型的层间剪力:(2第二振型介入系数第二振型的层间剪力:(3)由SRSS法,计算各楼层地动剪力:2、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每层层高皆为,层的层间刚度相Ⅱ类场地,7度第二组试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动剪力,并验算弹性层间位移是否满足要求.解:(1)求结构总水平地动作用:(2)求作用在各质点上的水平地动作用(3)求层间剪力(4)验算层间弹性位移3、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每层层高皆为 5.0m,层间侧移刚度均为40MN/m,,8度第二组,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30g,试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动剪力,并验算弹性层间位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1)求结构总水平地动作用:(2)求作用在各质点上的水平地动作用(3)求层间剪力(4)验算弹性位移满足规范要求4、简支梁桥,采纳柱式桥墩(柔性墩),辊轴支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Ⅰ类场地,墩的水平抗推刚度为29400kN/m,墩顶一孔梁上部结构重力为2254kN,墩身重力为980kN,墩身重力换算系数为0.25,重要性系数Ci=1.0,综合影响系数Cz=0.35,求墩的水平地动作用.解:桥墩的换算质点重力:桥墩的水平地动力:。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习题与思考题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习题与思考题第一章地震基础知识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1、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几种类型?按其震源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2、试述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和宏观背景?3、试分析地震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震害现象4、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它们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运动影响如何?5、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两者有何关联?6、地震基本烈度的含义是什么?7、为什么要进行设计地震分组?8、试列出三座城市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9、什么是建筑抗震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10、我国规范根据重要性将抗震类别分为哪几类,不同类别的建筑对应的抗震设防标准是什么?11、什么是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12、根据经验公式,某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是5×1024尔格,它对应的里氏震级是多少?第二章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1、什么是场地,怎样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2、简述选择建筑场地的相关规定3、如何确定地基抗震承载力?简述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的验算方法4、已知某建筑场地的钻孔资料见下表,试计算该场地土层的自振周期,并按《抗震规范》的规定来确定该建筑场地的类别土层资料5、什么是砂土液化?液化会造成哪些危害?影响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怎样判别地基土的液化,如何确定地基土液化的危害程度?7、简述可液化地基的抗液化措施第三章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验算1、什么是地震作用?如何确定结构的地震作用?2、地震系数和动力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确定这两个系数?3、 影响地震反应谱形状的因素有哪些?设计用反应谱如何反映这些因素影响的?4、简述确定结构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5、何谓求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的平方和开方法(SRSS ),写出其表达式,说明其基本假定和适用范围6、简述计算地震作用的方法和适用范围7、什么叫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8、什么叫结构的刚心和质心?结构的扭转地震效应是如何产生的?9、哪些结构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如何计算竖向地震作用?10、 什么是结构或构件恢复力特征曲线,反映了结构或构件的什么性能?11、地震动的三要素是什么?采用时程分析法选取地震波时如何考虑这三要素?12、 抗震设计中如何考虑结构的地震作用?依据的原则是什么?13、什么是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为什么要引入这一系数?14、什么是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怎样确定结构薄弱层或部位?15、一单层单跨框架如图1所示。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第一章内容判断题1.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2.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3.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1.55度。
()4.地震动的三大要素是最大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
()5.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不同地区地震烈度相同()6.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概念是一样的()7. 地震动振幅越大,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8. 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9.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10.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11. 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其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
()12. 瑞雷波传播时,质点在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运动,在地面上表现为蛇形运动。
()13. 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14. 北京地区按6度设防。
()15.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6. 地震时造成的火灾、水灾、海啸等属于次生灾害。
()17. 选择结构的自振周期应尽可能接近场地卓越周期。
()18. 地震波中面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慢。
()19. 现行抗震规范规定的抗震设防范围为6、7、8、9 度区,对烈度为10 度的地区按有关规定执行。
( )选择题1.下列灾害中,不属于地震次生灾害的是()A.火灾B. 毒气泄漏C.海啸D. 噪声2. 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A.V S > V P > V L B.V P > V S > V L C.V L > V P > V S D.V P > V L> V S3.基本烈度50年的超越概率为()A.50%B.20%C.10%D.5%4. 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的三要素()A.震幅B.震级C.频谱D.持时5.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6. 下列哪种不属于地震波的传播方式()A. P波B. S波C. L波D. M波7. 下列地震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A. 纵波B. 横波C. 瑞利波D. 乐夫波8. 地球内部组成圈层不包含以下哪个()A、地壳B、岩石层C、地幔D、地核9. 为保证__________,则需进行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 程 结 构 抗 震 习 题 答 案 一、 填空题1、 构造地震为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
2、 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 场地覆盖层厚度 划分为四类。
3、 《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63.2% ________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 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 结构类型和 __________ 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 柱的轴压比n 定义为 n=N/f C A (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 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震源深度 _____ 。
7、 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 和 强震持时 ________ 。
&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G=1200kN,第一振型© 12/ © 11=1.618/1;第二振型© 22/ © 21=-0.618/1。
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j =_________ 。
9、 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 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 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 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
11、 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 ___________ 室外地面以下 500mn 处 _______ 。
12、 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 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 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 ________ m 类场地 (中软土) __________ 。
13、 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 ____________ 惯性力和 _____ 阻尼力 ______________ 。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得地面振动、2、建筑得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与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 得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63。
2% 得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 结构类型与房屋高度采用不同得抗震等级。
5、柱得轴压比n定义为 n=N/fc Ac(柱组合后得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得全截面面积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得投影位置称为震中 ,震源到地面得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震动特性得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与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与屋盖处得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第一振型φ12/φ11=1。
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618/1。
则第一振型得振型参与系数= 0、724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得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得水平刚度(楼盖类型) 与各墙体得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得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处。
12、某一场地土得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得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得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场地(中软土)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得主要区别就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与阻尼力。
14、位于9度地震区得高层建筑得地震作用效应与其她荷载效应得基本组合为、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为第i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得截面实际配筋与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得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得弹性地震剪力得比值。
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得抗震等级为二级 ,抗震墙得抗震等级为一级、17、限制构件得剪压比,实质就是就是防止梁发生脆性得斜压破坏、18、某地区得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为6、45度 ,罕遇地震烈度为9度。
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习题集-老规范.
第一章抗震设计基本概念1-1 地震震级差一等级,ΔM=M2-M1=1, 所释放能量有何关系, 即E2/E1=?1-2 试绘出世界和中国主要的地震带。
1-3用简单方法(按悬臂梁)计算一个正方形平面结构在高度为25m,50m,100m时的基底剪力V0、基底弯矩M0、顶点转角θ和顶点侧移△的数值,并加以比较(比较时均以25m高时为1)。
该正方形筒体平面为10×10m,墙厚为20mm,弹性模量E=30.0KN/mm2。
荷载分为:①倒三角形分布荷载,顶部最大值q0=50KN/m;②均布荷载q=25KN/m。
从该结构的简单比较可得到什么概念?高层、多层、低层对结构刚度和承载力要求有什么不同?1-4 什么是三水准抗震设计目标?用什么方法实现这些目标?抗震概念设计有哪些主要内容?第二章场地、地基和基础2--1 已知某场地土,从地表以下至基岩的20m范围内共有3层土,各层土的厚度、名称和物理状态见下图,试计算该场地土层的固有周期T,并确定该建筑场地的类别,(提示:杂填土,可塑亚粘土,饱和砂土的V S分别为100,150,340m/S)。
2--2s第三章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3--1 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等效地震作用有什么异同?3--2地震作用和那些因素有关?计算等效地震作用的步骤是什么?3--3 计算结构自振周期有那些方法,如何选用?3--4结构自振周期和那些因素有关?随着房屋振动加剧出现局部损坏,结构周期为什么加长?3--5结构自振周期计算值如何修正为设计值?为何需要修正?3--6计算二层框架结构的自振频率与振型。
横梁刚度为无限大,各层重量为G1=m1g =400KN, G2=m2g=300KN, 底层层间侧移刚度为K1=2╳12╳2EI/h13 =48EI c/h13=14280KN/m, K2=2╳12EI c/h23。
(K11=K1+K2,K22=K2 ,K12=K21=-K2)3---7结构整体刚度K与总重量W增大对结构自振周期T及水平地震荷载F有何影响?3--8有地震作用内力组合和无地震作用内力组合的主要区别有哪些?3--9在变形验算中,有地震作用组合和无地震作用组合有什么区别?第四章 多层混合结构房屋4-1. 验算下图所示四层砖混结构房屋首层④轴线横墙a,b,c 墙短多遇地震烈度下的抗震强度,如抗震强度不足时要求提出提高抗震强度的措施。
(完整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解答第1章绪论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 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3、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63.2%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n=N/f c A c (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第一振型φ12/φ11=1.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618/1。
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j = 0、724。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处。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 Ⅲ类场地 (中软土)。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 和阻尼力。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ϕγγγ+++=。
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i V i V i e y y =ξ 为第i 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 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
(完整版)东南大学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习题集-老规范
第一章 抗震设计基本概念1-1 地震震级差一等级,ΔM=M 2-M 1=1, 所释放能量有何关系, 即E 2/E 1=?1-2 试绘出世界和中国主要的地震带。
1-3用简单方法(按悬臂梁)计算一个正方形平面结构在高度为25m ,50m ,100m 时的基底剪力V 0、基底弯矩M 0、顶点转角θ和顶点侧移△的数值,并加以比较(比较时均以25m 高时为1)。
该正方形筒体平面为10×10m ,墙厚为20mm ,弹性模量E=30.0KN/mm 2。
荷载分为:①倒三角形分布荷载,顶部最大值q 0=50KN/m ;②均布荷载q=25KN/m 。
从该结构的简单比较可得到什么概念?高层、多层、低层对结构刚度和承载力要求有什么不同?1-4 什么是三水准抗震设计目标?用什么方法实现这些目标?抗震概念设计有哪些主要内容?第二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2--1 已知某场地土,从地表以下至基岩的20m 范围内共有3层土,各层土的厚度、名称和物理状态见下图,试计算该场地土层的固有周期T ,并确定该建筑场地的类别,(提示:杂填土,可塑亚粘土,饱和砂土的V S 分别为100,150,340m/S)。
2--2 s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3--1 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等效地震作用有什么异同?3--2地震作用和那些因素有关?计算等效地震作用的步骤是什么?3--3 计算结构自振周期有那些方法,如何选用?3--4结构自振周期和那些因素有关?随着房屋振动加剧出现局部损坏,结构周期为什么加长?3--5结构自振周期计算值如何修正为设计值?为何需要修正?3--6计算二层框架结构的自振频率与振型。
横梁刚度为无限大,各层重量为G 1=m 1g =400KN, G 2=m 2g=300KN, 底层层间侧移刚度为K 1=2╳12╳2EI/h 13 =48EI c /h 13 =14280KN/m, K 2=2╳12EI c /h 23。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习题
第一章地震工程学概论一、选择题1、建筑抗震设防烈度是根据下列哪一项确定:[C]A. 多于地震烈度B.罕遇地震烈度C. 基本地震烈度D. 震级2、下列哪些为抗震概念设计的范畴?[ABCE]A.房屋的高宽比限制;B. 抗震结构体系的确定;C.保证女儿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D.构件截面尺寸的确疋;E.选择有利场地。
3、下列设防烈度的说法中,哪条是不正确的?[D]A.设防烈度并非是基本烈度;B.设防烈度大都是基本烈度;C. 设防烈度是该地区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遭受的最大的地震产生的烈度;D. 设防烈度不能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随意提高。
4、通常生命线系统的建筑,包括医疗、广播、通信、交通、供电、供气、消防、粮食等建筑,在抗震规范中列为下列何种?[B]A.甲类建筑B. 乙类建筑C. 丙类建筑D. 丁类建筑5、延性结构的设计原则为[B]A. 小震不坏,大震不倒;B.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C. 进行弹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发现承载力不足时,修改截面配筋;D. 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发现薄弱层、薄弱构件时进行设计。
二、填空题1、世界上主要地震带分别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
2、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3、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四个抗震设防类别,这些类别是甲、乙、丙、丁。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适用的抗震设防烈度的范围是6、7、8、9度。
5、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以体波的形式传播,它又可以分为纵波和横波。
&在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7、对甲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值应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8、地震动的三要素为最大加速度、频谱成分和持续时间。
、名词解释震级:反映一次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用M表示log A ,式中A表示标准地震仪距震中100k m纪录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位为微米。
地震烈度:度量某一地区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解答第1章绪论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全解
第一章绪论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分为哪几种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深浅:构造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d<60km)、中源地震(60 –300km),深源地震(>300km)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各种地震波各自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如何?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是一种弹性波,分为体波(地球内部传播)、面波(地球表面传播)。
体波:分为纵波(p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
特点是:周期短,振幅小;影响: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橫波(s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
特点是:周期长,振幅大。
影响: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面波:分为洛夫波(L波):传播时将质点在与波前进方向相垂直的水平方向上作蛇形运动。
影响: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横波>面波橫波、面波:地面震动猛烈、破坏作用大。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地面振动减弱、破坏作用逐渐减轻。
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
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
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什么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和基本烈度?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地震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强度或大小的一种度量指标。
地震烈度: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基本烈度: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指50年),某地区可能遭遇到的超越某一概率的最大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就是指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什么是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多遇地震一般指小震,50年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
罕遇地震一般指大震,50年超越概率2%~3%的地震烈度。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
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63。
2%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n=N/f c A c (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1=G2=1200kN,第一振型φ12/φ11=1。
618/1;第二振型φ22/φ21=—0.618/1。
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0、724。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处。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场地 (中软土)。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阻尼力。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 .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为第i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一级。
建筑结构抗震随堂练习参考答案(1~3章)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3. 位于坚硬场地上,震害较重的建筑物是: A. 柔性建筑物 B. 刚性建筑物 C. 多高层框架 D. 超高层结构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4. 我国《抗震规范》定义覆盖层厚度为:一般情况下,可取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 )m/s 的
一个震级,但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不同 D. 震级表达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烈度表达地震释
放的能量大小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4. 地震烈度和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 A. 地震的震级 B. 地震的持续时间 C. 震中距 D. 地震的类型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A.基本烈度 B. 众值烈度 C. 多遇烈度
D. 罕遇烈度
)。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5. 罕遇烈度是 50 年内超越概率约为的地震烈度。 A. 1% B. 2% C. 10% D. 63.2%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6. 建筑抗震设计第二阶段是指( ) A. 大震作用下弹塑性变形验算 B. 小震弹性作用下承载力计算 C. 小震弹性作用下变形验
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D.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要求,抗震措施,当设防烈度为 6~8 度时,应符合
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1)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构造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孤立型地震)、(主震型地震)和(震群型地震)。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4.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5.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8.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
P5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
11.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三)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断层说)和(板块构造说)。
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
16.面波分为(瑞雷波 R波)和(洛夫波 L波)。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度试验判别)。
21. 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小基础偏心)和(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度)。
详见书P17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液化等级)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 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 n=N/fc Ac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 1=G2=1200kN,第一振型φ12/φ11=1;第二振型φ22/φ21=1;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j= 0、724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处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场地中软土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阻尼力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ϕγγγ+++=;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i V i V i e y y =ξ 为第i 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 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 二级 ,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 一级 ;17、限制构件的剪压比,实质是 是防止梁发生脆性的斜压破坏 ;18、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则其多遇地震烈度为 度 ,罕遇地震烈度为9度 ;19、框架结构的侧移曲线为 剪切 型;20、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小于 70 mm;21、7度区一多层砌体房屋,采用普通粘土砖砌筑,则其房屋的总高度不宜超过 21 米,层数不宜超过 7 层;2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抗震重点工程,其抗震为 一级 ,设计基准期为 80年 ;23、桥梁结构动力分析方法,一般情况下桥墩应采用 反应谱 理论计算,桥台应采用 静力法 计算;24、位于常水位水深超过 5m 的实体墩桥,抗震设计时应计入地震动水压力;25、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7度和8度分别不小于 10% 和 13% 时,可判别为不液化土;26、当判定台址地表以下 10米 内有液化土层或软土层时,桥台应穿过液化土层或软土层;27、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层厚度大于60 米,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结构的影响;28、框架结构设计时不考虑填充墙的作用, 框架梁 是第一道防线,框架柱是第二道防线;29、建筑结构扭转不规则时,应考虑扭转影响,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层间位移不宜大于楼层层间位移平均值的 倍;30、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用 横墙承重 或 纵、横墙共同承重 的结构体系;31、为了避免发生剪切破坏,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 4 ;32、按抗震等级为一、二级设计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33、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 初步判别 和 标准贯入试验 判别;34、地震波包括体波和面波,体波分为 纵P 波和 横S 波,面波分为 瑞雷R 波和 洛夫L 波,其中波速最快的波为纵P 波;35、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时,在 结构顶部附加ΔFn,其目的是考虑 高振型 的影响;三、判断题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2.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 震源深度 ×3.抗震结构在设计时,应保证有一定的强度、足够的刚度和良好的延性 ×4.设防烈度小于8度时,可不考虑结构物场地范围内发震断裂的影响 √5.当饱和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达到一定数值后,可初步判为不液化土 √6.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只能适用于弹性体系 √7.地震作用下,绝对刚性结构的绝对加速度反应应趋于零 ×8.若结构体系按某一振型振动,体系的所有质点将按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 √9.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期限×10.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刚度中心 ×11.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12.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13.砌体房屋中,满足一定高宽比要求的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14.多层砌体房屋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可直接取max 165.0αα= ×15.对多层砌体房屋,楼层的纵向地震剪力皆可按各纵墙抗侧移刚度大小的比例进行分配 √16.建筑场地类别主要是根据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厚度来确定的√17、为防止地基失效,提高安全度,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应在地基土静承载力的基础上乘以小于1的调整系数×18、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19、限制梁柱的剪压比,主要是为了防止梁柱混凝土过早发生斜压破坏. √20、在截面抗震验算时,其采用的承载力调整系数一般均小于1 √四、选择题1、抗震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中,当结构自振周期在~Tg之间时,谱曲线为AA.水平直线 B.斜直线 C.抛物线 D.指数曲线2、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BA.建筑物类型B.离震中的距离C.行政区划D.城市大小3、规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BA.完全二次项组合法CQC法B. 平方和开平方法SRSS法C.杜哈米积分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4、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C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B.自振周期T1很长T1>4s的高层建筑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5、地震系数k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AA.地震基本烈度B.场地卓越周期C.场地土类别D.结构基本周期6、9度区的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 eq为CA. 恒载标准值G K+活载标准值Q KB. G K+Q kC. G K+D. G K+7、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 e有何变化 A↓,F e↑↑,F e↑↑,F e↓↓,F e↓8、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 AA.柱宽的1/4 B.柱宽的1/8 C.梁宽的1/4 D.梁宽的1/89、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 AA.谱曲线峰值右移B.谱曲线峰值左移C.谱曲线峰值增大D.谱曲线峰值降低10、震中距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在烈度相同的条件下,震中距越远,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 AA.谱曲线峰值右移 B.谱曲线峰值左移C.谱曲线峰值增大 D.谱曲线峰值降低11、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 CA.较大的初始刚度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C.较好的延性D.较小的自振周期T112、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 DA.最顶层B.中间楼层C. 第二层D. 底层13、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BA.与楼盖刚度无关B.与楼盖刚度有关C.仅与墙体刚度有关D.仅与墙体质量有关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14、场地特征周期TgCA.地震烈度B.建筑物等级C.场地覆盖层厚度D.场地大小15、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DA.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B.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C.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D.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16、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B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17、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BA.场地平面尺寸B.场地特征周期C.荷载分项系数D.抗震等级18、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要素BA.加速度峰值B.地震烈度C.频谱特性D.地震持时19、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地震影响是 B A.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B.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C.震级小的近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D.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小20、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C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21、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多少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DA.200m/s B.300m/s C.400m/s D.500m/s22、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B.地震持续时间长,即使烈度低,也可能出现液化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D.地下水位越深,越不容易液化23、某地区设防烈度为7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D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8度考虑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7度考虑C.地震作用按8度确定,抗震措施按7度采用D.地震作用按7度确定,抗震措施按8度采用24、框架柱轴压比过高会使柱产生BA.大偏心受压构件B.小偏心受压构件C.剪切破坏D.扭转破坏25、钢筋混凝土丙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 B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26、纵波、横波和面波L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 AA.V P > V S > V L B.V S > V P > V L C.V L > V P > V S D.V P > V L> V S27、位于软弱场地上,震害较重的建筑物是: AA.木楼盖等柔性建筑B.单层框架结构C.单层厂房结构D.多层剪力墙结构28、强剪弱弯是指: BA.抗剪承载力Vu大于抗弯承载力MuB.剪切破坏发生在弯曲破坏之后C.设计剪力大于设计弯矩D.柱剪切破坏发生在梁剪切破坏之后29、下列结构延性哪个延性在抗震设计时要求最高 DA.结构总体延性B.结构楼层的延性C.构件的延性D.关键杆件的延性30、强柱弱梁是指: BA.柱线刚度大于梁线刚度B.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C.柱抗剪承载力大于梁抗剪承载力 C.柱配筋大于梁配筋31、对于8度以上地区,当墩高大于 B 应在接近地面或施工水位处设置横系梁米 米 米 米32、一级公路上的一般工程,其重要性修正系数为 BC. D.六、 计算题1、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kN 120021==G G ,每层层高皆为,各层的层间刚度相同m /kN 863021=∑=∑D D ;Ⅱ类场地,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设计分组为第二组,结构的阻尼比为05.0=ζ;1求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并验证其主振型的正交性2试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震剪力解1:1计算刚度矩阵m kN k k k /17260286302111=⨯=+=m kN k k k /863022112-=-==m kN k k /8630222==2求自振频率])(4)()[(21211222112121122211122212122,1k k k k m m k m k m k m k m m m --++=ω ])8630(863017260[(1201204)172601208630120()172601208630120[(1201202122--⨯⨯⨯-⨯+⨯⨯+⨯⨯⨯=28.188/47.27=s rad /24.51=ω s rad /72.132=ω3求主振型当s rad /24.51=ω1618.186301726024.5120212112111112=--⨯=-=k k m X X ω 当s rad /72.132=ω1618.086301726072.13120212112212122-=--⨯=-=k k m X X ω4验证主振型的正交性质量矩阵的正交性0618.0000.112000120618.1000.1}]{[}{21=⎭⎬⎫⎩⎨⎧-⎥⎦⎤⎢⎣⎡⎭⎬⎫⎩⎨⎧=T T X m X刚度矩阵的正交性 0618.0000.186308630863017260618.1000.1}]{[}{21=⎭⎬⎫⎩⎨⎧-⎥⎦⎤⎢⎣⎡--⎭⎬⎫⎩⎨⎧=T T X k X 解2:由表查得:Ⅱ类场地,第二组,T g =由表查得:7度多遇地震08.0max =α 第一自振周期g g T T T T 5s,200.12111<<==ωπ第二自振周期g g T T T T 5s,458.02122<<==ωπ1相应于第一振型自振周期1T 的地震影响系数:030.008.0200.140.09.0max 9.011=⨯⎪⎭⎫ ⎝⎛=⎪⎪⎭⎫ ⎝⎛=ααT T g第一振型参与系数 724.0618.11200000.11200618.11200000.11200222121111=⨯+⨯⨯+⨯==∑∑==i i i n i i i m m φφγ于是:kN 06.261200000.1724.0030.01111111=⨯⨯⨯==G F φγαkN 17.421200618.1724.0030.02121112=⨯⨯⨯==G F φγα第一振型的层间剪力:kN 17.421212==F VkN 23.68121111=+=F F V2相应于第二振型自振周期2T 的地震影响系数:071.008.0458.040.09.0max 9.022=⨯⎪⎭⎫ ⎝⎛=⎪⎪⎭⎫ ⎝⎛=ααT T g第二振型参与系数 276.0)618.0(1200000.11200)618.0(1200000.11200222122122=-⨯+⨯-⨯+⨯==∑∑==i i in i ii m m φφγ于是:kN 52.231200000.1276.0071.01212221=⨯⨯⨯==G F φγαkN 53.141200)618.0(276.0071.02222222-=⨯-⨯⨯==G F φγα第二振型的层间剪力:kN 53.142222-==F VkN 99.8222121=+=F F V3由SRSS 法,计算各楼层地震剪力:kN 60.44)53.14(17.422222222=-+==∑=j j V VkN 821.6899.823.682222211=+==∑=j j VV2、某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kN 120021==G G ,每层层高皆为,框架的自振周期s 028.11=T ;各层的层间刚度相同m /kN 863021=∑=∑D D ;Ⅱ类场地,7度第二组)08.0 s,40.0max ==αg T ,结构的阻尼比为05.0=ζ,试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震剪力,并验算弹性层间位移是否满足要求[]450/1=e θ;解:1求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033.008.0028.140.09.0max 9.011=⨯⎪⎭⎫ ⎝⎛=⎪⎪⎭⎫ ⎝⎛=ααT T gkN 32.67)12001200(85.0033.0eq 1Ek =+⨯==G F α2求作用在各质点上的水平地震作用s T s T g 56.04.04.14.1028.11=⨯=>=092.001.0028.108.001.008.01=+⨯=+=T n δkN 2.632.67092.0Ek n n =⨯==∆F F δ)1(n Ek 1111δ-=∑=F H GH G F n j j jkN 37.20)092.01(32.67812004120041200=-⨯⨯+⨯⨯=n n Ek 1222)1(F F H G H G F n j j j∆+-=∑=δkN 95.462.6)092.01(32.67812004120081200=+-⨯⨯+⨯⨯=3求层间剪力kN 32.6795.4637.20211=+=+=F F VkN 95.4622==F V4验算层间弹性位移mm 8.7m 0078.08630/32.671===∆450/1512/14000/8.71<==θ 满足mm 44.5m 00544.08630/95.461===∆450/1735/14000/44.51<==θ 满足3、某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集中于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别为kN 100021==G G ,kN 6003=G ,每层层高皆为,层间侧移刚度均为40MN/m,框架的基本自振周期s 6332.01=T ;Ⅰ类场地,8度第二组,设计基本加速度为,结构的阻尼比为05.0=ζ,试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框架的楼层地震剪力,并验算弹性层间位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1求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 122.024.06332.030.09.0max 9.011=⨯⎪⎭⎫ ⎝⎛=⎪⎪⎭⎫ ⎝⎛=ααT T g kN 6.269)60010001000(85.0122.0eq 1Ek =++⨯==G F α2求作用在各质点上的水平地震作用s T s T g 42.03.04.14.16332.01=⨯=>=121.007.06332.008.007.008.01=+⨯=+=T n δkN 62.326.269121.0Ek n n =⨯==∆F F δ)1(n Ek 1111δ-=∑=F H G H G F n j j jkN 37.49)121.01(6.269156001010005100051000=-⨯⨯+⨯+⨯⨯=)1(n Ek 1222δ-=∑=F H G H G F n j j jkN 75.98)121.01(6.2691560010100051000101000=-⨯⨯+⨯+⨯⨯=n n Ek 1333)1(F F H G H G F n j j j∆+-=∑=δkN 49.12162.3287.8862.32)121.01(6.269156001010005100015600=+=+-⨯⨯+⨯+⨯⨯=3求层间剪力 kN 6.26949.12175.9837.493211=++=++=F F F VkN 24.22049.12175.98322=+=+=F F VkN 49.12133==F V4验算弹性位移满足规范要求4、简支梁桥,采用柱式桥墩柔性墩,辊轴支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Ⅰ类场地,墩的水平抗推刚度为29400kN/m,墩顶一孔梁上部结构重力为2254kN,墩身重力为980kN,墩身重力换算系数为,重要性系数Ci =,综合影响系数Cz =,求墩的水平地震作用;解:桥墩的换算质点重力:kN G G G p sp tp 249998025.02254=⨯+=+=η桥墩的基本周期:s qK G T tp 585.0294008.92499221=⨯⨯==ππ动力系数:769.0585.02.025.22.025.211=⨯=⨯=T β桥墩的水平地震力:kN G K C C E tp h Z I hp 6.1342499767.02.035.00.1=⨯⨯⨯⨯==β。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后习题解答第1章绪论1、震级和烈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震级是表示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建筑物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烈的程度。
烈度不仅跟震级有关,同时还跟震源深度、距离震中的远近以及地震波通过的介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烈度。
2.如何考虑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规范将建筑物按其用途分为四类:甲类(特殊设防类)、乙类(重点设防类)、丙类(标准设防类)、丁类(适度设防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怎样理解小震、中震与大震?小震就是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50年年限,被超越概率为63.2%;中震,10%;大震是罕遇的地震,2%。
4、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概念设计在总体上把握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抗震计算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构造措施则可以在保证结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等意义上保证抗震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他们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第1章习题1.1 地震按照成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地震按照成因可分为哪4种类型。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
按其震源的深浅又可分为哪3种类型,浅源地震:震源深度< 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300km,深源地震:震源深度> 300km。
1.2 世界有哪几条地震带?我国有哪几个地震活动区?答:世界上有三个主要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它沿南美洲西部海岸起,经北美洲西部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我国的台湾省→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新西兰。
全球约有80%的浅源地震和90%的深源地震以及绝大部分中源地震都集中发生在这一带。
欧亚地震带:西起大西洋的亚速岛,经意大利→土耳其→伊朗→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脉→缅甸→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衔接。
大洋海岭地震带和东非裂谷地震带。
从西北利亚北岸靠近勒那河口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裂谷区。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地震活动的分布分为六大个活动区。
①台湾及其附近海域。
②喜马拉雅山脉地震活动区。
③南北地震带:北起贺兰山,向南经六盘山,穿越秦岭沿川西直至云南省东部,纵贯南北,延伸长达2000多公里。
因综观大致呈南北走向,故名南北地震带。
④天山地震活动区。
⑤华北地震活动区。
⑥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区。
1.3 地震灾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地震灾害主要表现在哪3个方面。
(1) 地表的破坏。
地震造成地表的破坏主要有地裂缝、喷水冒砂、地面下沉、河岸、陡坡滑坡等。
(2) 建筑物的破坏。
①结构丧失整体性;②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足引起破坏;③地基失效。
(3) 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除了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以外,还可能引起火灾、水灾、毒气污染、滑坡、泥石流、海啸等严重的次生灾害。
1.4 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了哪几种波?答:当震源岩层发生断裂、错动时,岩层所积累的变形能突然释放,它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就称为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体波(地球内部)和面波(地球表面传播的),体波又分纵波和横波。
纵波:震源向外传播的疏密波、压缩波、P波、介质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引起地面垂直方向振动。
横波: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S 波、介质的质点振动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引起地面水平方向振动。
面波: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
它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折射形成的次生波。
面波可以使地面即垂直振动又水平振动。
面波包含两种形式的波,即瑞利波(R 波)和勒夫波(L 波)。
瑞利波传播时,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与地面法向所组成的平面内做与波前进方向相反的椭圆运动,在地面上表现为滚动形式。
勒夫波传播时,质点在地面内产生于波前进方向相垂直的运动,在地面上表现为蛇形运动。
1.5 什么是地震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答: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里氏震级,其原始定义是在1935年由美国学者里克特(C.F.Richter )给出。
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
地震震级计算公式为:A M lg =M ——里氏震级。
A ——标准地震仪 ( Wood-Anderson 式地震仪:指摆的自振周期为0.8s ,阻尼系数为0.8,放大系数为2800倍) 在距震中100 km 处记录的以微米 ( m m 6101-=μ ) 为单位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 ( 单振幅 ) 。
当震中距不足为100km 时,需要按修正公式进行计算:0lg lg lg A A E -=0lg A ——依据震中距变化的起算函数。
当震中距为100km 时,m A μ10=,0lg 0=A 。
E ——地震释放的能量,单位是尔格(erg ),1 erg = 10-7 J 。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震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是衡量地震引起的后果的一种度量。
地震烈度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地基条件有关。
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建筑物收破坏的程度和地貌变化特征等宏观现象综合判定划分的。
基本烈度:是指某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我国根据45个城镇的历史震灾记录进行统计并依据烈度递减规律进行预估,得到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在基本烈度的基础上,按区别对待的原则进行调整确定的。
但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对于特别重要的建筑物,经国家批准,设防烈度可按基本烈度提高一度取值。
1.6 简述众值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的划分标准及其关系。
答:规范取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超越概率为63.2%的地震烈度为该地区的众值(小震)烈度(概率密度曲线上峰值烈度所对应的被超越的概率),取超越概率为2%的地震烈度为该地区的罕遇(大震)烈度。
三种烈度关系如下:小震烈度=基本烈度-1.55度;大震烈度=基本烈度+1.00度。
1.7 我国规范依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把建筑分成为哪几类?分类的作用是什么?答:我国规范依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和破坏后果把建筑分成为4几类,《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规定,建筑工程应该分为以下4个抗震设防类别:(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简称乙类建筑。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简称丁类。
分类的作用是分别采用不同的设防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规定,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该符合下列要求:(1)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该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该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3)特殊设防类,应该按照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该按照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该按照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该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该按照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1.8 什么是三水准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计方法?答:工程抗震设防的基本目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抗震设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具体表述如下: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基本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第一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二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第三水准)结构抗震设计是通过两阶段设计来实现的:第一阶段设计: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形。
第二阶段设计: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1.在小烈度地震作用下,结构整体和构件的承载力、变形满足规范要求;2.在大烈度地震作用下,保证结构不产生导致倒塌的结构变形。
3.通过采用良好的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第二水准的设计目标。
1.9 什么是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它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内容?答:所谓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建筑抗震设计在总体上需把握基本原则(概念设计)主要包括为:场地选择,把握建筑体型,利用结构延性,设置多道防线,重视非结构因素。
1.10 自救和互救原则有哪些?答:自救原则:在破坏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者其它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合作,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
如果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延长生存时间,等待救援。
要注意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者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要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
当确定附近有人时再呼救。
互救原则: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
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
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该优先营救,以增加抢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