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课堂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语气自然,用于得体,语速适中,语流 通畅;
交流中文明礼貌、适应不同场合、不
同人群;
文风端正,不文过饰非、不装腔作势、
不油腔滑调、让人感到诚实可信、乐于接 受。
11
主要指语言品格,语言品质。 健康、高雅的语言品味 内容上:诚信、关爱、团结、宽
容、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等 等。 形式上:讲求自然、平实、大度、 雅致、优美、隽永、含蓄、幽默 等等。
1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理念”主要 指“思想观念,也指认定和追求的某种目标、原 则、方法等”。
《语文课程标准》使用“理念”一词,意在给 语文教育实践提供一种理性规范,即我们平常所 说的总的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理念实际上是对语文教育规律的诠释。
2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 语文教育应达到的目标;
中,并不知道自己该怎样才能在语言运用
能力上取得进步。

22
• 案例:北京市特级教师武琼在徐州执教小学课文《长征》 • 教师:哪个字概括了长征的特点? • 学生:“难”这个字。 • 教师:诗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远征难”? •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解读课文,逐渐读懂了“万水千山”、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千里雪”等语句。在这个过程 中,体验到“远征难”。 • 朗读诗歌,表现出“难”。 • 教师:诗中哪个词看出红军对待“远征难”的态度? • 学生:“不怕”这个词。 • 教师:哪些地方看出“不怕”? •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读懂了“只等闲”、“腾细浪”、 “走泥丸”、“更喜”、“尽开颜”等语句。在这个过 程中,体验到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 • 朗读诗歌,表现出“不怕”。
识字写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 读能力、写作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
6
指对语文的认同、接受程度,主要 指学生是否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 感情。
语言态度是语文素养中的灵魂。
“唯有语言可以从历史的深处延伸而 来,成为民族最后的指纹,最后的遗 产。”
“民族语言或许是我们进入后现代社 会作为民族性的最后标志。”
这个过程。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
文本本身的研读。
21

一些教师对于答案的预设,经常地通
过多媒体,以图画、音乐、视频等“非语
言”的材料来呈现,根本脱离了语言这个
载体。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视角
也重语言内容而不重语言形式,学生得到
的评价不是他“回答得怎么样”而是他
“说的那件事怎么样”。学生在五彩斑斓
16
语文教学原则
17
三:教学原则 • 教学原则是教学所必须遵循
的基本规则。 • 它是根据教学规律和教学目
标提出来的。
18
四:语文教学原则
• 文道统一的原则 • 听说读写相互促进的原则 • 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
原则 • 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19
文道统一的原则
• 语文教学中语言表达形式和思 想内容的统一。 即教学过程中同时兼顾语文训 练和思想教育两方面的因素,两者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提高语文 的教学效率。
4
1. 语文知识 即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
文学。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良好的知识素养可 转化为终身受用的能力。
“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会转化为智慧”, 所以,知识又是发展智慧的前提。
知识中必然包含真、善、美的内容,因而,
知识又是人格健全发展的基础。
5
主要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 字的能力,一般指听、说、读、写、书 (写字)的能力。 具体指:
14
前提: 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现 代教育观。
核心:“自主”,“合作”是群体的自 主,“探究”是自主的深化。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 神实质: 自主是合作和探究的前提,没有学 生的自主性,合作和探究就会落空。
15
理想的课堂: 首先,好课应是活跃的课。 其次,好课应是保持自然的课。 再次,好课应是富有气息的课。 第四,好课应是留足空间的课。 第五,好课应是诗情画意的课。
-----韩少功 7
指对语文含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的 能力,是伴随着想象和思维、对语文的 直觉能力。
语感是对语文材料的感悟,是一种直 觉思维,即不经由分析、综合、推理、 判断而直接悟出语文材料的意义。
语文学习的感悟,强调先有感,后 有悟。
8
指词汇、诗文的积累量。
积累、沉淀下来的材料,才 能成为语文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
20

阅读课堂中的活动、讨论,必须围绕
着对文本的研读来开展,对于语言运用能
力的培养才有效。语文课随着课文内容的
变化在“亲情教育课”、“环境保护课”、
“历史故事课”等等综合性质的生活化大
课堂中游离,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失去了
立足之地。实际上,阅读课的中心任务不
是达到“感受某个形象、理解某种感情,”
这个结果,而是“通过语言来感受、理解”
23
听说读写相互促进的原则
听说读写都是语言传播的 形式。四种能力存在着本质的 必然联系。 • 听说能力是读写能力发展的 基础,反过来读写能力的发展 又能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 达到语文教育目标的前提;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是达到语文教育目标的策略;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程—这是达到语文教育目标的保障。
3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
语文素养:
是指中小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 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运用语文 的能力,及其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 的学识、品性、情趣和人格修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 “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
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9
语文学法是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道家学派著作《老子》
常用方法:
观察、做摘抄、阅读、读书、
看报、勤用工具书,收集资料等等。
10
语言行为指运用语言规范,能用普通
话进行交流。
ຫໍສະໝຸດ Baidu
善于倾听,长于陈述,巧于应对,注
12
1. 语文知识 2. 语文能力 3. 语言态度 4. 语感能力 5. 语言积累 6. 语文学法 7. 语言行为习惯 8. 语言品味
13
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 反应的多元性; 二 是 : 语 文 课 程 的 实 践 性 和 培 养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广泛性; 三 是 : 汉 语 言 文 字 的 特 殊 性 和 培 养学生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的 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