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第三章 章末整合提升-必修1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整合提升

要点归纳

1.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

(1)方程f (x )=0有实数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y =f (x )有零点. (2)确定函数零点的个数有两个基本方法:①借助函数单调性和零点存在性定理研究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②通过移项,变形转化成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进行判断. 2.二分法

(1)图象都在x 轴同侧的函数零点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二分法求. (2)用二分法求零点近似解时,零点区间(a ,b )始终要保持f (a )·f (b )<0; (3)若要求精确度为0.01,则当|a -b |≤0.01时,便可判断零点近似值为a 或b . 3.在同样是增函数的前提下,当自变量变得充分大之后,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者中增长最快的是指数函数,增长最慢的是对数函数.

知识体系

专题突破

专题一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

一般结论: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方程f (x )=0的实数根,也就是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所以方程f (x )=0有实数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 )有零点.但要注意零点判定定理不能判断零点个数.

典例1 讨论函数f (x )=x 2-2|x |-1-a (a ∈R )的零点的个数.

[解析] 令f (x )=0,即x 2-2|x |-1=a .

令g (x )=x 2-2|x |-1,h (x )=a 则问题转化为求函数g (x )的图象与直线y =a 交点的个数.

g (x )=⎩

⎪⎨⎪⎧

x 2-2x -1(x ≥0)

x 2+2x -1(x <0).

作出函数g (x )的图象,如图所示.

当a 在R 上取值时,函数h (x )的图象是一系列垂直于y 轴的直线.

①当a <-2时,g (x )的图象与直线y =a 无交点,方程x 2-2|x |-1=a 无实根,即函数f (x )无零点;

②当a =-2,或a >-1时,g (x )的图象与直线y =a 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即函数f (x )有两个零点;

③当-2-1时,函数f (x )有两个零点; 当-2

(2)转化为求y =f (x )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将f (x )分解为h (x )-g (x ),则f (x )=0化为h (x )-g (x )=0,再化为h (x )=g (x ),从而转化为两个函数y =h (x )与y =g (x )图象交点的横坐标.

专题二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表面上是方程问题,实际上往往是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问题和解不等式的综合考查.它在应用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使其成为考试的热点问题.

典例2 设集合A ={(x ,y )|x 2+mx -y +2=0},B =

{(x ,y )|y =x +1,0≤x ≤2},A ∩B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分析]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应用等价转化思想及数形结合的思想,先将A ∩B ≠∅转化为方程组在x ∈[0,2]上有解,然后由一元二次方程构造二次函数,利用根的分布求解.

[解析] 由条件A ∩B ≠∅知,方程x 2+mx -y +2=0与方程x -y +1=0(0≤x ≤2)有公共解.

由方程组⎩

⎪⎨⎪⎧

x 2+mx -y +2=0x -y +1=0,消去y 得,

x 2+(m -1)x +1=0,(*)

故方程(*)在区间[0,2]上有实数根.

令f (x )=x 2+(m -1)x +1,即为函数f (x )的图象与x 轴在区间[0,2]内有交点,结合图象得

等价关系式为⎩⎪⎨⎪⎧

Δ≥0

0≤1-m 2≤2

f (2)≥0f (0)≥0

,或f (0)·f (2)≤0,

解得m ≤-1.

[点评]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的处理方法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实根分布问题,要抓住四点:开口方向、判别式Δ、对称轴位置、区间端点函数值正负.

专题三 ⇨几种函数模型的应用 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1)一次函数模型:y =kx +b (k ≠0); (2)二次函数模型:y =ax 2+bx +c (a ≠0);

(3)指数函数模型:y =a ·b x +c (a ≠0,b >0,且b ≠1); (4)对数函数模型:y =m log a x +n (a >0,且a ≠1,m ≠0); (5)幂函数模型:y =ax n +b (a ≠0);

(6)分段函数模型:y =⎩⎪⎨⎪⎧

f 1(x ),x ∈A 1

f 2(x ),x ∈A

2

f n

(x ),x ∈A

n

.

典例3 (对数函数模型)测量地震级别的里氏是地震强度(即地震释放的能量)的

常用对数值,显然级别越高,地震的强度也越高,如日本1923年地震是8.9级,旧金山1996年地震是8.3级,1989年地震是7.1级,试计算日本1923年地震强度是8.3级的几倍?是7.1级的几倍?(已知lg2=0.3)

[分析] 依题意将各次地震的地震强度设出,然后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

[解析] 设日本1923年地震强度是x ,旧金山1996年地震强度为y,1989年地震强度为z ,则lg x =8.9,lg y =8.3,lg z =7.1,则lg x -lg y =8.9-8.3=0.6=2lg2=lg4,

从而lg x =lg4+lg y =lg(4y ),∴x =4y . lg x -lg z =8.9-7.1=1.8=6lg2=lg64, 从而lg x =lg z +lg64=lg(64z ),∴x =64z .

∴8.9级地震强度是8.3级地震强度的4倍,是7.1级地震强度的64倍.

『规律方法』 对数函数y =log a x (a >0,a ≠1)经复合可以得到对数型函数,其函数值变化比较缓慢.涉及对数式,因此要格外注意真数的取值范围,还要结合实际问题使所求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