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3课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教案之

第3课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教案之

第3课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性。

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其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其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

2.教学难点: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改革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老师简要介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北魏时期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

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

第三环节:课堂讲解1.老师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

2.老师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如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民族交融等。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五环节:案例分析1.老师展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史料,如《魏书》等。

2.学生分析史料,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真实情况。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四、作业布置2.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后的历史发展。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出建议和意见。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时期,鲜卑族进入中原地区,与汉族人民共同生活。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动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实行均田制,使土地分配更加公平;推行汉化政策,提倡汉族文化,促进民族交融;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选拔贤能,实行科举制度等。

3.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改革使鲜卑族与汉族人民在生产、文化、生活等方面有了更多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同时,改革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二)教学难点1.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2.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三、教学方法讨论——引导——活动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二)导入新课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三)探讨新课1.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兴趣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

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2.北魏政权为什么要迁都呢?想一想孝文帝的大臣们会同意迁都吗?假如不同意,动动脑筋想一想孝文帝会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的大臣?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你以旅游者的身份谈一谈哪里都发生了那些巨大的变化?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第一,推行均田制。

在均田制的同时又颁布了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

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成为国家的编户,保证了地主们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

而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

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方民族大融合》是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朝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

本课内容涉及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民族融合的加速以及北方地区的开发和繁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意义,认识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主题上,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朝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认识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朝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

2.教学难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及其作用,民族融合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涉及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材:准备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教材。

3.参考资料: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4.板书设计:提前设计好本课的教学板书,突出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案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案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首先,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民族平等原则理解和思考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初步能力;其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三、[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四、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北方民族的融合教案

北方民族的融合教案

北方民族的融合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方民族融合的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了解本教程的结构和内容。

1.2 教学内容北方民族融合的背景: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

北方民族融合的意义:对中国的统一、文化的发展等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方民族融合的背景和意义。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阅读材料和作业。

第二章: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

2.2 教学内容讲解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包括各个民族的发展和交流。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阅读材料和作业。

第三章:北方民族融合的地理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方民族融合的地理环境。

3.2 教学内容讲解北方民族融合的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等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方民族融合的地理环境。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阅读材料和作业。

第四章:北方民族融合的政治因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方民族融合的政治因素。

4.2 教学内容讲解北方民族融合的政治因素,包括各个民族之间的政治互动和合作。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方民族融合的政治因素。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阅读材料和作业。

第五章:北方民族融合的文化交流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方民族融合的文化交流。

5.2 教学内容讲解北方民族融合的文化交流,包括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承和融合。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北方民族融合的文化交流。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和讨论。

北方民族的融合教案

北方民族的融合教案

北方民族的融合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北方民族的融合过程,探讨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出北方主要民族及其特点,了解各民族间的融合过程及影响。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学生能够分析北方民族融合的原因和条件。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1.3 教学重难点1.3.1 教学重点:北方主要民族的特点及其融合过程。

1.3.2 教学难点:各民族融合的原因和条件分析。

第二章:北方民族的分布与特点2.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北方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及其文化特点,包括汉族、蒙古族、鲜卑族、契丹族、女真族等。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和特点。

2.3 教学活动2.3.1 教师讲解北方民族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掌握各民族的地理位置。

2.3.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章:北方民族融合的原因3.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分析北方民族融合的原因,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3.2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民族融合的原因。

3.3 教学活动3.3.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北方民族融合的原因。

3.3.2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各民族融合的经济、政治、文化原因。

第四章:北方民族融合的条件4.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探讨北方民族融合的条件,包括民族间的交流、民族政策的影响等。

4.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民族融合的条件。

4.3 教学活动4.3.1 教师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民族融合的条件。

4.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民族融合条件的理解。

第五章:北方民族融合的影响5.1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分析北方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认识多元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主要过程及其特点;分析北方民族大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民族认同感。

第二章: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背景2.1 北方民族的分布与特点介绍北方各民族的地域分布、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分析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2.2 汉族与北方民族的关系探讨汉族与北方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的交流与融合;分析汉族对北方民族的影响及北方民族对汉族的贡献。

第三章: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主要过程3.1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分析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原因;阐述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主要特点。

3.2 隋唐时期的民族融合探讨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背景与过程;第四章: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特点4.1 民族融合的主动性分析北方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性;探讨各民族在融合过程中的互动与共赢。

4.2 民族融合的广泛性阐述民族融合涉及到的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强调民族融合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五章:北方民族大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影响5.1 政治方面的影响分析民族融合对政权变迁、政治制度的影响;探讨民族融合对国家统一的作用。

5.2 经济方面的影响阐述民族融合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的影响;分析民族融合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5.3 文化方面的影响探讨民族融合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的影响;强调民族融合对民族性格、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塑造作用。

北方民族的融合教案

北方民族的融合教案

北方民族的融合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族关系的日益和谐,北方民族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接纳不同民族的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本课程将探讨北方民族的融合过程及其意义。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融合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1.3 教学内容北方民族的分布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民族融合的含义及其意义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第二章:北方民族的分布特点2.1 课程背景了解北方民族的分布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民族融合的过程。

本节课将介绍北方各民族的分布情况,为学生后续学习民族融合打下基础。

2.2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北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使学生了解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2.3 教学内容北方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第三章:民族融合的含义及其意义3.1 课程背景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历程,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及其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本节课将探讨民族融合的概念及其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3.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民族融合的含义。

使学生认识到民族融合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3 教学内容民族融合的概念及其历史背景民族融合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4.1 课程背景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振兴的根本保证。

本节课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4.2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4.3 教学内容民族团结在我国历史和现实中的重要性学生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第五章:案例分析:北方民族的融合实例5.1 课程背景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北方民族融合的过程及其意义。

本节课将以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北方民族融合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民族融合的内涵。

北方民族的融合教案

北方民族的融合教案

北方民族的融合教案第一章:导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方民族融合的背景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民族融合对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介绍北方民族融合的背景和历史进程。

讨论民族融合对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影响。

探讨民族融合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图片和视频。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北方民族融合的看法。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促进课堂互动。

第二章:汉族与北方民族的融合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汉族与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

培养学生对汉族与北方民族文化交流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汉族与北方民族融合对国家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汉族与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讨论汉族与北方民族在语言、文化和宗教方面的交流与融合。

分析汉族与北方民族融合对国家统一和稳定的作用。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汉族与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的图片。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汉族与北方民族融合的看法。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促进课堂互动。

第三章:北方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方民族融合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经济发展与民族融合关系的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北方民族融合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

3.2 教学内容介绍北方民族融合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影响。

分析北方民族融合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

探讨北方民族融合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北方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和图表。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北方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的看法。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促进课堂互动。

第四章:北方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北方民族融合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交融的理解和尊重。

引导学生思考北方民族融合对文化多样性的贡献。

4.2 教学内容介绍北方民族融合对语言、文学、艺术和宗教的影响。

分析北方民族融合对文化多样性的促进作用。

北方民族大融合_教学设计

北方民族大融合_教学设计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一、课前教学分析与目标确立1、“课标”分析关于“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内容,《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根据这一要求,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要了解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掌握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通过对改革措施的理解、掌握,认识到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推动了民族的大融合。

2、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第四单元所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时期,这时民族关系的最大特点是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在客观上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加快了鲜卑族迈入先进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步伐,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对消除民族间的隔阂、促进民族融合和酝酿、培养隋唐时期繁荣的经济与灿烂的文化,都做出重大贡献。

3、学情分析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比较生疏,本节课涉及的少数民族内迁、孝文帝改革等内容,缺乏了解。

认知水平: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讲课过程中应适当地加以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评价观。

学习态度:七年级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但是,单纯枯燥地知识传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应用授课内容的生动、表现形式的多样、高超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师生的互动。

4、教学目标的设定(1)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2)通过问题导引,自主阅读材料,探讨孝文帝改革前北魏的社会状况,在分析归纳中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及主要措施,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通过对孝文帝改革影响的讨论,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认识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4: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设计4: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生回答,不足之处,老师进行补充)
为“孝文帝改革措施”作好铺垫
迁都之后的改革措施
措施篇: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具体介绍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为了方便理解和记忆改革措施,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缩句游戏:谁能将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浓缩一下吗?看谁缩减得最好最妙?(教师作提示、学生简要作答)
投影改革措施
猜明星图片,由此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背景篇:北魏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1、说一说:你说说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再度统一了黄河流域?(提问)
学生阅读课本后,找出北魏建立的时间及统一黄河流域时间。
2、演示民族融合图片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什么新现象?
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并与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学生回答)
● 歌曲《爱我中华》
欣赏今天的民族图片,
用一句话表达对中华民族的祝福!
在歌声中,学生慷慨激昂。
课后反思
“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人胡食”等现象,北方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阅读课文及观察图片)
体现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阅读、观察、讨论,使学生初步掌握民族大融合
换位思考:
总体上,鲜卑族落后于汉族,在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下,假设你是北魏的统治者,是否会同意向汉族学习,进行改革呢?
过渡:为了更好地向汉族学习,从而有效统治汉族为主体的中原地区,孝文帝首先做了什么?
学生简略回答,不必过多停留
有效过渡
显示第二目标题
学生看地图
了解位置
措施篇: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迁都洛阳
1、(动动脑)假如你是孝文帝,你会怎么说服反对迁都的人呢?
(学生通过阅读、讲故事,找出答案回答)投影显示答案
学会归纳,总结知识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一2、学科:历史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利用百度搜索“民族大融合”这一历史现象和孝文帝这一历史人物事迹(2)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分组安排二、教学课题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四、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到中原,各民族之间频繁的接触,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鲜卑孝文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地改革,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巩固了鲜卑贵族对北方的统治,有力地加强了北方的统一,为以后隋朝的全国性统一奠定基础。

本课内容对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发展到今天这种盛况是由各兄弟民族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而形成正确的民族观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引导讨论六、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具地图册、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打开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EB%B7%C0%D5% B8%E8&in=20918&cl=2&lm=-1&st=-1&pn=1&rn=1&di=96642171105&ln=1962&fr=&fm=det ail&fmq=1330063890250_R&ic=0&s=&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 ype=2#pn11&-1&di373595977介绍北魏皇帝孝文帝/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0%A2%CE%C4% B5%DB&in=22091&cl=2&lm=-1&st=&pn=7&rn=1&di=127223888670&ln=1963&fr=&fm=&f mq=1330063317828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 7&-1&di127223888670&objURLht从而导入新课大屏幕投影展示教学目标教授新课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让学生阅读课本114一115页“导入框”以及“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课文、插图《北魏骑马俑》、《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打开百度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E%BA%BD%FA%CA%B1%C6%DA%B1%B1%B7%BD%C9%D9%CA%FD%C3%F1%D7%E5%C4%DA%C7 %A8%C7%E9%BF%F6&in=29199&cl=2&lm=-1&st=&pn=0&rn=1&di=73293079245&ln=984 &fr=&fm=&fmq=1330065297640_R&ic=&s=&se=&sme=0&tab=了解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的情况并回答下列问题1、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族建立了北魏,并于年统一了黄河流域。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合集六篇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合集六篇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合集六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合集六篇《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篇1百范文23视频: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第23课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教案之一

第23课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教案之一

第23课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1.2掌握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1.3理解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2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民族文化的情感。

3.2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表现。

2.教学难点:理解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北魏吗?它是什么时候建立的?2.学生回答:北魏建立于公元3年,是由鲜卑族建立的国家。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三、课堂讲解1.讲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1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

1.2改革官制,选拔贤能。

1.3推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融合。

2.讲解北方各民族融合的表现:2.1民族交往增多,促进了经济发展。

2.2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2.3北魏孝文帝改革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课堂讨论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民族融合有什么作用?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二、课堂讲解1.讲解北方各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1.1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1.2文化方面:鲜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文化传入鲜卑族。

1.3社会方面:民族融合加速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2.讲解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2.1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统一。

2.2民族融合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

2.3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

三、课堂讨论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四、课堂小结2.强调民族融合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意义。

五、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教学设计一【课标精解】1.课标要求:通过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课标分析:少数民族内迁后与汉族长期相处融合,共同发展,孝文帝改革加快了融合的步伐,不仅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也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

【教材分析】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它有两大特点,即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本课侧重民族融合这一特点,介绍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两个内容。

这一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为隋唐的大一统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深远的意义甚至影响到今天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本课极具知识的延续性和铺垫性。

【学情分析】从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他们喜欢鲜明的、时尚的、未知的事物。

因此,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历史资料,创设历史情境,从而了解历史、感受历史,能够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学生动口、动手能力都较强,因而适合开展一些体验、探究性活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民族大融合进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和民族平等原则分析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基本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问题观,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五、【教学重、难点解读】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解读:通过五胡内迁和黄河流域的再次统一,说明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已经明显加强,北魏迁都洛阳也顺应了这一潮流,孝文帝改革既促进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又是北方民族融合的又一个表现,它们互为因果关系。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信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采用分组对比回答等方法,使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难点:①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含义。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如何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过程:导入:1. 猜谜语:“总是很自信的民族”(打我国古代一少数民族)2. 欣赏北魏民歌《敕勒歌》,让学生猜歌名。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大融合1. 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填空。

北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

方的年,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

统一影响:北魏出现了的趋势。

2.合作探究师: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中原地区,他们同黄河流域的汉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影响,民族差异逐渐模糊,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那么,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的表现有哪些呢?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观察使学生初步掌握民族大融合,体会各民族之间生产、生活上相互影响。

图片展示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景象。

师:在民族融合的趋势下,北魏政治生活却是另一番情景,面对这种情况,北魏统治者该怎么做呢?认真思考,畅所欲言【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展开合理的想象,谈出自己的意见、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师总结:我们想到的这些方法啊,当时的统治者孝文帝也想到了。

过渡:迁都洛阳,是孝文帝在政治上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向汉族学习的关键一步。

20课教案北方民族大融合

20课教案北方民族大融合

《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有意识创设两个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1、猜一猜小谜语:总是很自信的民族(打我国古代一少数民族)提问:大家想不想知道鲜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简单介绍鲜卑族的基本情况,出示鲜卑族人的发祥地——嘎仙洞。

2、班级小调查:有没有同学愿意举家迁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 并且一去不回?又没有同学愿意把自己的姓氏改改?请愿意的同学举手。

中国有句俗语:“生不改名,死不改姓”。

但在我们古代有一位少数民族政权的皇帝,为了改变自己本民族落后的习俗,主动搬家、带头改姓。

这个人物是谁呢?出示孝文帝图像,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1、回忆上课内容: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陷入严重的战乱。

4世纪后期,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什么战役后该政权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学生答略)2、哪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再度统一了黄河流域?学生阅读课本后,找出北魏建立的时间、都城及统一黄河流域时间。

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什么新现象?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汉人胡食”等现象,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说当时北方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4、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族融合”的理解?教师总结: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在长期杂居相处中,彼此学习、互相影响、民族差异逐步模糊,民族界限日益缩小的过程。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过渡】北魏统一后,孝文帝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一个较为落后的民族如何来管理和统治文化先进的中原地区呢?如果你是当时的孝文帝你会怎样做?(出示三种选择方法:A、以胡治汉B、胡汉分治C、胡汉融合)那么孝文帝会从哪些方面展开改革呢?他改革的会从那里开始呢?(请学生开展合理想象)1、思考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迁都过程遇到了哪些阻力?他巧妙地采取了什么措施而达到了迁都的目的呢?2、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学生讨论作答,教师总结归纳)①平城地处偏北,所产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需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与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轻易突破难点,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融合的含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的历史课老师带来了新的任务,大家准备好了吗?大家听过木兰从军的故事吗?《木兰诗》还记得吗?(请一个同学来背诵)。

歌中的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二十载,屡建战功,但是却没有人发现她是女子的故事。

脍炙人口的《木兰诗》是一首流传了千百年之久的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南北朝时期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共同缔造了我国北方灿烂的历史文明,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也就是第二十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很兴奋。

设计意图:这样做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导入中诗歌背诵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还记得少数民族内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学生预期活动效果: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中来,并能够从课本上找到相应的答案。

生:从东汉末年。

教师总结:对,很好。

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认识北魏迁都的原因,分析比较探究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围绕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时代背景,师生共同创设一系列有趣的历史问题和活动,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最佳的思维状态中积极进行独立创新的思考,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从而科学高效的完成本课的历史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民族问题上的的正确观念,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历史价值观。

2、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3、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北朝民歌《敕勒川》的有声flash动画,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地区的风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多媒体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识记北方的再次统一以及北方民族的大融合的史实;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理解民族大融合的含义及影响。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课文第一目“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①北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它是何时统一黄河流域的?
②黄河流域的各民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出现了什么趋势?他们相互之间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③如何理解“民族融合”?
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地图》
教师结合地图总结: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联系日益密切,民族界限逐渐消除,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拓展思考:面对民族融合的这一趋势,如果你是当时北魏的皇帝,你该如何去做呢?学生的回答大致有两种情况:(1)继续保持鲜卑族的文化传统(2)顺应民族融合的趋势,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进行改革。

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同意第二种观点。

2、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目标题:“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课件出示孝文帝的图片和相关文字介绍。

课件动态显示北魏孝文帝迁都示意图
设问:北魏建立时,定都在哪里?孝文帝后来想把都城迁往哪里呢?
(平城。

洛阳。


继续设问: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呢?
课件出示材料:(1)王肃《悲平城》:“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2)当时流行的歌谣“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材料,讨论归纳,进一步设问:迁都很顺利吗?最后设问:孝文帝是采取什么策略才迁都成功的呢?迁都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相关的故事。

总结:平城恶劣的气候环境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偏北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北魏对整个中原地区的统治,而洛阳是表现中国汉文化传统优越性的地方,能够使鲜卑族迅速接受汉文化。

过渡:迁都洛阳使北魏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接着孝文帝立刻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多媒体显示:“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课件出示问题:北魏孝文帝从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图片和材料,学习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2、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3、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

4、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5、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

6、礼法: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设问:结合改革措施说说孝文帝改革有什么积极地历史作用呢?我们如何评价孝文帝呢?
学生展开讨论,发表意见。

总结: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对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过渡:孝文帝改革后,北魏出现了几十年短暂繁荣的局面。

后来,北魏分裂。

具体分裂情况如何呢?
多媒体课件展示《北朝更替示意图》
(三)课堂总结,升华感情
多媒体课件展示本课的知识体系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感悟、收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今天我们应该为祖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做些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完成本课学习。

评析: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教学设计非常好,课程资源开发很充分,老师教学过程中指导很到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