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微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1.说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单元中的“集合”部分,属于基础数学概念教学。
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并集、交集等。
此内容与前后知识点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在于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用。
形成这些重点难点的原因在于,集合概念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说学情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易分散,逻辑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分类和计数问题,这为学习集合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由于集合概念的抽象性,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
学习困难预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并集、交集等。
解决策略包括使用具体实例进行演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来加深理解。
3.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通过具体实例和动手操作来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
4.说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阐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在于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用。
解决这些重难点的具体方法包括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关系分析:重点和难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度三上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度三上数学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高中数学第九单元的内容,主要介绍了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以及集合的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元素、集合的性质等。
集合之间的关系包括子集、真子集、超集等。
集合的运算包括并集、交集、补集等。
通过对这些概念、关系和运算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集合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数学广角—集合》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集合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可能对于集合的概念和运算理解不深,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以及集合的性质,并能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实践,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集合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以及集合的性质。
2.教学难点:集合的运算和集合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实践的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网络资源等,来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一些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于集合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运算以及集合的性质。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集合知识的理解,互相解答疑问,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2、通过观察图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集合的意义和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3、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展示等,使学生在互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4、针对难点,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重复部分的意义,如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形式进行解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思想。
六、说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要及时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授XXX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认知,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独立完成任务,然后汇报交流。
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维恩图,引导学生理解维恩图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和无序性。
最后,让学生思考维恩图中各部分的含义,特别是交集和并集的含义。
在学生列式解答时,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行尝试解决问题,并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同时肯定他们的努力。
让学生结合XXX理解各个算式的含义,体会求并集元素个数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方法,加深学生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冲突”,并追问学生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并用个性化的思考和处理方式构建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实际生活案例介绍维恩图的概念,让学生亲身感受集合的思想,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并在其中感悟重复问题的解决方法。
最后,通过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数学化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严密性。
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数学研究的体验,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传授数学知识,而在于传授数学思维和方法。
数学思想贯穿整个数学体系,因此从小就向学生灌输数学思想非常必要和重要。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9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9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特点和表示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集合的含义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集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运算。
但是,对于集合这个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用集合的符号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动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集合的概念。
2.新课导入:向学生介绍集合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4.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练习,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五篇材料][修改版]
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一、说教材《数学广角——集合》是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知识,涉及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
)本节课教材例1在学生积累了较丰富的学习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向学生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了解直观图(集合圈)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复部分(交集)的意义,掌握根据直观图列式计算总数(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
这样安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
二、说学情三年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数学时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例如在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而且在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用到了集合的思想,如把一堆图形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这种分类思想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
但这些都只是单独的一个集合圈,学生不一定从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问题。
三、说目标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机结合,通过预学提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从而达到感悟知识的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在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目标定位如下:1、通过预学观察图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集合的意义,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
2、使学生通过理解用直观图(维恩图)表示“重复现象”的方法,学会借助直观图(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9《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以一个趣味数学故事作为新课导入。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动物在森林里寻找宝藏的经历,遇到了各种需要分类和选择的问题。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类似的物品进行归类,从而自然地引出集合的概念。这种导入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反思和改进措施:
1.分析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2.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集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4.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与同事交流经验,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2.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建议。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形成知识体系。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巩固集合的表示和运算方法。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故事情境,让学生体会集合的用途和意义,引导学生总结集合的定义。
2.利用教具(如卡片、图钉等)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和描述法。
3.通过实例讲解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和补集),并总结运算规律。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数的概念、分类知识等前置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集合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集合》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数学源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亲切感;又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说教材。
《集合》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的内容。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是数学的基础,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如把一堆物品分类,需要一定的标准,这种分类思想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再如学习数数时,把一个人、两朵花、三支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韦恩图﹚表示重叠现象的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4、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对重复部分的理解,数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做数学”。
集合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终形成结论才具有的,而在结论形成过程中,必然以大量的具体内容为基础。
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亲身感知集合的思想,并使他们亲身体验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在体验的过程中感悟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说教学方法:本课主要使用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进而将问题解开,达到教学目标。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内容,思维力度较强,有一定的挑战性。
五、说教学过程:﹙一﹚上课伊始,我请学生帮帮我:我昨天去超市买东西,付款里需要排队,从前面数我排第3,从后面数我排第4,一共有多少人排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一、说教材《集合》是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在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亲切感;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方法:本课主要使用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进而将问题解开,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游戏法、直观演示法、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深入探究,进而将问题解决,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来理解集合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根据集合图直观形象的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首先,我用脑筋急转弯语导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生活中有趣的排队问题“从前面数是第3个,从后面数是第4个,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集合图的理解。
2、在游戏中引起矛盾冲突,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世界中出现碰撞,便产生了求知的火花,从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领悟问题存在的根源——重复。
3、借助学生站队的方法,演示出集合圈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集合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理论,集合思想也始终贯彻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在一年级学习之初,学生通过两组数量相等的实物建立一一对应来理解“同样多”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两个对等集合间的元素建立一一对应。
一直到高年级学习公因数、公倍数、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分类、数的分类(正数、0、负数)等数系的拓展,从小学的自然数到整数,再到初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和实数,都可以从集合的角度来描述。
从集合论的角度研究数学,便于从整体和部分及二者关系上研究数学各个领域的知识,用集合图描述概念的分类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往往层次分明,直观清晰。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在计数和计算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集合思想,但学生在低年级接触的集合思想更多是一一对应,对于两个集合的交集和并集,尤其是交集体会并不多。
而且,在学习画图解决问题时,更多的是用列举的方法画出集合的所有元素,没有将一个集合元素圈起来的经验。
因此,学生很难想到画维恩图来表示每一组事物或数据,并用维恩图来解决具体问题中的计算。
三、教学目标维恩图兼具抽象与形象的双重性质,能恰到好处地体现数形结合的特点。
由于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维恩图,对他们来说既是一个认知的跨越,也是一个思维的跨越。
教学时,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理解其各部分的意义并建立模型,从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 让学生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
2.使学生学会借助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并能初步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右江区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9数学广角__集合说课稿新人教版
《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本课是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数学源于生活,我以此作为这节课设计的基本理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亲切感;也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说教材,集合即《重叠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例1的内容。
集合的知识体系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
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
例如在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5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
二、教学目标: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韦恩图﹚表示重叠现象的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4、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1、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2、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本课主要使用师生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进而将问题解开,达到教学目标。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内容,思维力度较强,有一定的挑战性。
五、说教学过程﹙一﹚首先用脑筋急转弯:两个妈妈,两个女儿去看电影,只买了3张票,一共有几人?为什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我再用动物分类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同时出示课件,让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
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
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引导学生质疑:来了10种小动物,为什么有6种生活在水里,6种生活在陆地?不是6+6=12(种)啊?有的既可以生活在陆地,又可以生活在水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9.1 数学广角——集合课件(共25张PPT)
数学广角——集合
只参加A 项的人
两项都参 加的人
只参加B 项的人
列式计算时:要注意重叠部分。
08
作业布置
完成本课时相应练习题。
09
板书设计
02
情境导入
通知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定 于下周五进行趣味运动会,在三年级 各班抽取9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8名 同学参加踢毽子比赛。
大队部 2024.11
第一章
学习任务一 集合
03
任务一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说一说,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牛顿实验班 思维训练营
许畅
张丽 马天放 张俊一 韩刚
侯冬 王晓雷
刘宇航
姜敏 马明博 赵达 钱亚新 郝英 张菁 李思阳
你要继续把图示 补充完整哟!
小牛顿实验班和思维训练营都参加的
06
课堂练习
能力提升
(1)既参加小牛顿实验班又参加思维训练营的有( 3)人。 (2)参加小牛顿实验班和思维训练营的一共有多少人?
答:小明和小方一共猜对了16个灯谜。
(2)小明和小冬一共猜对了多少个灯谜?
16+12-4=24(个) 答:小明和小冬一共猜对了24个灯谜。
3.三(5)班读书活动中,带故事书的有30人,带科普书的有26人,
两种书都带了的有8人。 (1)填写右边的图。 (2)带这两种书的一共有( 4)8 人。
带故事书的 带科普书的
小 组 合 作 要求
1、先独立思考:怎样才能直观的表示出既参加跳绳又 参加踢毽的同学,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重新整理名单,直观的表示 出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同学,并将整理好的名单记 录在练习本上。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集合说课稿第【1】篇〗第9单元数学广角——集合第1课时集合【说教学内容】教材第104页例1。
【说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集合思想,掌握填写集合圈的方法。
2.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读取集合圈中的信息,理解“重复部分”。
【说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1.导入:课间,同学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运动?看,三(1)班选拔了一部分喜欢运动的同学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出示例1),那么我们能算出参加这两项比赛共有多少人吗?2.猜一猜:你认为有多少人?(可以有不同的结果)3.同学们猜出了多少种结果,那么到底谁猜得对?(1)有人数了数跳绳9人,踢毽8人,共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2)有人说参加比赛的人数没有17人,你同意吗?说说你的想法。
(没有17人,是因为有人重复报了两项比赛。
)4.那到底有多少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表示能清楚地看出来呢?(引导:把重复的人连线或打记号等。
)可在表格上直接连线,能最清楚地看出有3人重复报了。
5.为了更清楚地让我们看出哪些人只报了一项,哪些人两项都报了,你有什么好办法?(适当引出画集合图的方法。
出示课题:集合)6.你能把人名填到集合图中吗?(1)小组协作完成。
(2)把人名不要了,换了人数你会填吗?(独立完成)(3)观察集合圈图,要算出参加比赛的总人数怎样列式?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反馈)(4)反馈:9+8-3=14(人)①说算理。
②适当追问:为什么要减3?7.回顾算理,整理思路:通过对例1的分析解答,有什么要与同学们交流的?关键要注意什么?(减去重复的)8.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①独立填写。
②重点观察重复处。
(2)做一做第2题。
①独立填写。
②反馈思路。
二、拓展深化,巩固提高1.练习二十三第1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的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集合》这一部分的内容。
这个课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意义、掌握集合的运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涉及的集合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数的概念、分类和比较大小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习集合奠定了基础。
同时,通过学习集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概念、运算和推理等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元素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践等活动,让学生掌握集合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集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法学法1. 教法: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和讲解示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通过直观演示法,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然后,通过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探究集合的元素特征和运算方法;最后,通过讲解示范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
2. 学法: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交流展示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首先,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元素特征和运算方法;最后,通过交流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数的概念、分类和比较大小等知识,为学习集合奠定基础。
2. 新课学习: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发现和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2、在预学环节,通过观察图表和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概念和意义。
3、在合作交流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互相研究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4、在操作实践环节,通过维恩图的绘制和计算,让学生深入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5、在课堂反思环节,让学生总结研究成果,评价自己的研究过程,提高评价说理能力。
六、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预学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集合的思想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评价说理能力,达到感悟知识的目标。
七、说板书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是维恩图的绘制和计算方法,以及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集合的思想和运用方法。
八、说课后作业课后作业主要是练维恩图的绘制和计算,以及简单的集合问题解决,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集合思想和运用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思考其中的集合关系,培养数学思维和观察力。
研究体验对于研究数学来说非常重要。
数学思想贯穿整个数学体系的始终,因此从小就给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
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的培养。
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出示___,引导学生填写、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表述各个部分的意思。
此外,老师还应时时注重学生严密的思维。
另一个体现就是:教学中要注意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
老师应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长此以往,由质疑进而求异,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
最后,研究数学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在实际问题中完成的。
因此,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实际情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第九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并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与属性。
3. 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差集)。
4. 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与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集合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
2. 新课内容讲解:结合PPT,详细讲解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元素与属性以及集合的运算。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在小组内完成。
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拓展: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进行解决。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展示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元素与属性、集合的运算以及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设计一些基础题,让学生巩固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与运算。
2. 提高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进行解决。
3.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在理解集合概念、掌握集合运算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9单元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9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第9单元第1课时,主要介绍数学广角中的集合概念。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图表示不同的物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够独立解决。
但是,对于集合这一抽象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学会用集合图表示不同的物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图表示不同的物体。
2.教学难点: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的理解,以及如何用集合图表示物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导入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采用讲解法,教师对集合的概念和集合图的表示方法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
4.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画集合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店里的水果,引出集合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让学生充分理解集合的概念。
3.实践:让学生动手画集合图,巩固所学知识。
4.交流: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概念和集合图的表示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集合的概念、集合的元素特点(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和集合图的表示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简单的集合 微课课件
杨李刘陈王张丁赵
音乐
爱
社团 明 芳 红 东 华 伟 旭 军
美术 杨 李 刘 王 于 周 陶 卢 朱
社团
志
小
明芳红明丽晓伟强东
音乐社团
杨李 刘 陈
明芳 红 东
王 爱
张
丁
赵
华伟 旭 军
美术社团
杨
李刘
王 志
于
明 芳 红 明丽
周 晓
陶 伟
卢 强
朱 小 东
音乐社团
美术社团
音乐 杨 李 刘 陈 王 张 丁 赵
王志明 于 丽 周晓 陶伟 卢 强 朱小东
音乐、美术都参加
方法一:8+ 9 - 3 =14
方法二:5 + 6 +3=14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起去看电影, 他们只买了3张票就顺利进了电影 院,这是为什么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三( 5)班参加音乐、美术社团的学生名单
8人 音乐 杨明 李芳 刘红 陈东 王爱华 张伟 丁旭 赵军
社团
9人 美术 杨明 李芳 刘红 王志明 于丽 周晓 陶伟 卢强 朱小东
社团
问:参加这两个社团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社团
爱
明芳红东华伟旭军
美术 杨 李 刘 王 于 周 陶 卢 朱
社团
志
小
明芳红明丽晓伟强东
音乐社团
美术社团
陈
王 爱
东华
杨李 刘
张 赵 丁 明芳 红
伟 军旭
王 于周
志 明丽晓Fra bibliotek陶卢朱
伟
强
小 东
三(5)班参加音乐、美术社团活 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音乐社团
美术社团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8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9《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8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这一节内容是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来表示事物,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集合,了解集合的元素特点,学会用集合符号表示集合,并能够进行集合的交集、并集等基本运算。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集合知识。
二.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是,对于集合这一抽象的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集合的概念,并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集合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符号表示集合,并能够进行集合的交集、并集等基本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符号表示集合,并能够进行集合的交集、并集等基本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集合的交集、并集等基本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实例引导:通过观察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
2.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察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集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濮阳市南乐县第一实验小学崔争艳一、说教材:1、说内容:《集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1。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数学广角》是我们新教材中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在本节课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过分类的思想方法,但集合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度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不必拔高要求,引导学生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3、说教学目标:综上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学生亲历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集合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会解决简单的重复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交流、猜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直观看出重复部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个体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养成勤动脑,乐思考、巧运用的学习习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4、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会解决简单重复问题。
5、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白板、练习题卡二、说教法、学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集合问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必须通过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抽象的问题生活化,教学中通过移动、摆、画、整理等过程得出韦恩图,发现图形表示的优越性,又让学生经历现场的操作并以图形表示出来,最后运用语言、图表来表现,是对集合知识高度理解与综合应用的体现。
整个认知过程是问题不断解决,认识不断清晰,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做到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集合》微课稿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04页例1。
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跳绳小组和踢毽子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学情分析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集合理论可以说是数学的基础。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情境图。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1、我想试试同学们反映快不快,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
昨天,小刚到超市去买东西,在付款的时候,小刚从前往后数排在第3,从后往前数,小刚排在第4。
这时,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付款?
2、在这道题谁被重复算了一次?板书:既……又……板书:3+4-1=6
3、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与这有关的一类问题。
【板书:数学广角】窍门满街跑,看你找不找。
这节课看谁找的窍门最多?谁表现得最好?
二、引导探究
1、了解运动爱好
同学们平时喜欢体育运动吗?体育运动各种各样,你喜欢什么样的运动?
2、假如学校里要组织活动,一项跳绳,一项踢毽子,请你
选择的话,你喜欢什么运动?
我们举举手看,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都很多,有没有两样都比较喜欢的?
三、出示题目,引发冲突
下面是三(1)参加跳绳、踢毽子的学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喜欢跳绳的有9人,喜欢踢毽子的有8人,参加这两项比赛没有17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三、研讨交流,体会含义
1、问题:“两项都参加的”有几名同学呢?
【有3个同学既喜欢跳绳又喜欢踢毽子】
问题:“两项都参加的”应该算几个人呢?
小组讨论发现:参加比赛的学生中有的同学既喜欢跳绳又喜欢踢毽子,是重复的,在计算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看来表格不方便我们统计总人数!
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表示“既能清楚地看出每个人的情况,又能明显看出一共有多少人”?
3、请大家拿出纸和笔,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看怎样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两样都喜欢的有哪些同学?同时还方便我们数人
数?
四、了解“韦恩图”,解决问题
谁愿意展示下你的想法?根据老师所掌握的,在100多年前的英国,有一个名叫韦恩的数学家,用一个图很方便的解决了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个问题。
展示给大家看。
韦恩:19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数学家,1881年发明了韦恩图,又叫文氏图。
韦恩图是用封闭的曲线直观地表示集合及其关系的图形。
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由于其直观,往往具有特殊的功效。
五、绘制“韦恩图”,再次体会
1、红色的圈圈住的是什么?【喜欢跳绳的同学】黄色的圈圈住的是什么?【喜欢踢毽子的同学】中间两个圈相交的部分呢?【既喜欢跳绳又喜欢踢毽子的同学】一共是多少个同学?【14】
因为是韦恩最早发明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种图,叫韦恩图。
老师发现不少同学的想法和韦恩的一样,看来如果我们生的比他早,那就是用你的名字来命名了。
2、现在我们知道了可以用韦恩图,既能表示重复的部分,又能方便统计总数。
接下来,假如要用算式表示喜欢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①算法1:9+8-3=14人
你是怎么想的?【先把喜欢跳绳的和喜欢踢毽子的分别加起
来。
算式是9+8=17然后再用17减去3个重复的,17-3=14】②算法2:6+5+3=14
请你解释一下。
【6是只喜欢跑步的,5是只喜欢跳绳的,3是既喜欢跳绳又喜欢踢毽子的,即重复的】
3、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算法,你觉得哪种比较容易理解,把你比较容易理解的那种算法,说给你的同桌听一下,是什么意思?
六、回归生活,实际运用
1、出示105页,做一做第一题
①现在就去大自然看看,它们是谁呀?在这些动物当中有会飞的,会游泳的。
找找哪些是会飞的,哪些是会游泳的,你能把它们的序号填到图中合适的位置上吗?【105页做一做第1题】
只会飞的有哪些?【②④⑧⑩】
只会游泳的有哪些?【①⑤⑥⑨】
②天鹅和大雁放哪儿?【放中间】为什么放中间?【它既会飞又会游泳】同意吗?
③如果又来了一只小狗,应该把它放在哪呢?
【因为它既不会飞也不会游泳】
所以不能放在圈里,只能把它放在哪里?【圈外】
同学们真了不起,没有被这样的问题迷惑住!
2、看图.
水果店昨天进了5种水果,今天进了7种水果,两天可能一共进了几种水果?
七、总结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遇到的数学问题都有什么共同特征?【有重复的】都通过了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解决的?【画韦恩图、列算式计算时减去重复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