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演变(表格)

合集下载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3.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特 点
总体上看:
1、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成为君主专制政治的思想基础;
2、地位上升,成为唯一的正统学派;
3、通过控制国家教育与人才选拔标准,影响深远;
思想内容上看:
1、吸收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等学说,神化君权;
2、吸收法家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外儒内法,维护君主大一 统的政权。
李斯名片
• 李斯的处世哲学是“老鼠哲学”: •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 荀子的弟子 • 郑国渠(韩国) • 统一文字
四、确立统治地位——汉
董仲舒的 “新儒学”: •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 “大一统”“三纲五常”的 理论,强调神化王权、中央集权和纲常等级。 • 继承先秦儒学 :“礼”“仁”“仁政”“以德为主” 。 适应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需要。
不同点:在人性和伦理观上,孔子主张“性相近”;孟 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恶论”,并主张礼法 并施,使人变善,与孟子主张有明显分歧。
小结
1、经过孟子与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发展,体系更加 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更加激烈、对富国强兵、变 法革新等需求更强烈、儒家思想虽然逐步摆脱伦 理道德强烈的色彩,更加向政治靠拢,但“迂远 而阔于事”,与诸侯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当 时的影响有限。
3、对社会: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4、对教育:有教无类,贵族不在独享文化教育权
二、初步发展——战国,蔚然大宗
• 代表人物:孟子、荀子
• 孟子的主张:
• 1、在政治上:主张“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政在得民” 2、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要实行仁政来回复 和扩充人的善性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概要课件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概要课件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概要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儒家思想的起源 • 儒家思想的发展 • 儒家思想的演变 • 儒家思想的影响 •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01
儒家思想的起源
儒家思想的产生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随着周朝的衰落,诸侯争霸,社会动 荡不安,人们开始反思传统价值观, 寻求新的思想体系。
荀子提出了“性恶论”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通过教育和礼制来约束 和改造人的本性。
荀子还强调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 ,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大学》、《中庸》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大学》和《中庸》是儒家经典中的重要篇章,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学》主要论述了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中庸》则强调了中庸之道,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平衡和谐的状态 ,避免过度极端的行为和思想。
对东亚文化圈的影响
儒家文化圈的形成
儒家思想在东亚地区广泛传播, 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儒家文化 圈,影响了韩国、日本、越南等 国家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

教育制度
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的教育制度 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科举制度、
书院教育等。
道德伦理
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的道德伦理 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忠诚、
孟子提倡“仁政”,认为君主应以仁爱 和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以实现社会的
和谐与稳定。
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强 调人民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应以人民的 利益为重,实行仁政,以获得人民的信
任和支持。
荀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

儒家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原因(兼顾其它)及从其演变过程中得到的启示(一)演变历程及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学说奠定基础(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原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放宽刑罚,减轻赋税虽有一定进步性,但在战乱纷争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儒家思想遭压制。

原因:儒生依然遵循守旧思想以古非今,非议郡县制,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

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势的发展。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

(1)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①汉初黄老“无为”思想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面临的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

②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4.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

原因: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原因:三教在反复辩驳中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盛行。

6.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

(1)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原因:①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②“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③为重兴儒学,一些儒学志士的思考与探索④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思想活跃。

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科举产生的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2)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原因:①对程朱探究真理的繁琐方式不满。

②明中期程朱理学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敲门砖,逐渐失去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三纲五常维系专制, 压制、扼杀自然欲求
3、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 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
以史为鉴
2、影响相同: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 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 影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 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为万世开太平。
翻开历史一查……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 残忍的童年
“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吃人” 。 ──鲁迅
——清人戴震
贞节牌坊群
绣花鞋
三从四德 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实质: 2、消极:
理学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 制统治的新儒学
董仲舒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念关系密切.他的 思想在封建社会曾经起到推进历史进程的作用
董仲舒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以德治国.现在提出和谐社会的理论, 不光要重视社会的和谐,还要重视内心的和谐,这些在董仲舒的 思想中都有论述;
"仁、义、礼、智、信"在今天这个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挥他的 好的作用.市场经济不能说没有问题,如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诚 信在现实社会的缺失等等,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挖掘古代一些 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用来教育人民.
加深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差别
敌机来了
程朱理 学代表
陆王心 学代表
马上爬上书架翻 查飞机种类性能 以及防空方法 .
应该闭目静坐,泰山 崩于前而目不瞬,不 为机声所慑.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重点知识
1、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儒学思
想,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一、产生 二、初步发展 三、确立统治地位,成为主流思想 四、受到挑战,出现危机 五、继续发展,理学出现 六、批判继承中发展
第二 经济原因:唐宋以来,封建经济发展繁荣,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为确保对广大人 民的有效控制,迫切要求建立一套对广大人民剥削和统治进行辩护的理论。
第三 思想文化方面:汉代以来,科技发展对传统儒学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儒学的一些迷信 理论受到了质疑,需要理论的更新;儒、佛、道三教并立,“三教合一”潮流出现,儒学 吸收佛道思想,体系逐步更新。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 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二)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对着社会的巨变,孔子提出了仁、礼、为政以德等 政治思想以及天命观、教育思想等,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三)地位
当时未受太多重视。 孔子生活在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他一生孜孜不倦地探索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力求实现自 己的政治理想。孔子进行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以求仕并宣传其学说。他访问了卫、 陈、蔡、曹、宋、郑等国,虽然受到礼遇,但并不被重用,他四处碰壁,自觉犹如“丧家 之犬”。 孔子强调仁政、礼治,为政以德,这对于当时急功好利不断从事攻战的各诸侯国君主来 说,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不符合诸侯要求进行争霸战争和改革以富国强兵的要求。
第四 汉武帝雄心勃勃,积极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在政治和经济上,汉武帝先后采取了推恩令等政策,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在思想文化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最主要措 施就是“独尊儒术”,把儒学提高到国家的正统独尊的地位。

儒家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

D
基础过关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 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 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 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 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A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 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 ①“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家给人足” ②“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 有助,惠则足以使人” 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也” ④“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
儒家思想的演变
谢永刚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一、春秋:产生(孔子)
二、战国:初步发展(孟子、荀子;百家争鸣)
三、秦:重创(焚书坑儒) 三、西汉:确立统治地位,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
四、魏晋南北朝:受到挑战,出现危机
五、宋明:继续发展,理学出现(程朱、陆王) 六、明清:批判继承中发展(三大思想家)
在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 中,关于季羡林先生的颁奖词写 到:“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 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 一评价主要体现了哪家思想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佛教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 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 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 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 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一理 B.确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讨论: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 中还有哪些事例体 现了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历程及地位
一、春秋时期创立:孔子 二、战国初步发展(蔚然大宗、冷落):孟子、荀子 三、秦朝沉重打击:焚书坑儒 三、武帝时期确立正统地位,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董仲舒、汉武帝 四、东汉、魏晋南北朝受到挑战(佛道),出现危机 (仍是正统思想)三教融合 五、隋唐:三教合一、三教并立 六、宋明继续发展成理学(官方哲学):程朱、陆王 七、明清之际批判继承中发展:李贽、黄宗羲、 顾炎武、王夫之
孔子与苏格拉底提出的思想原则“相通的地方” 是什么?
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孔子和苏格拉底对东西方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 哪些不同的影响?
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
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现实意义:(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 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意义。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 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 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 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 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 着现实意义。 消极方面: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正统思想,它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 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民主 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原因:孔子主张“仁”、“以德治民”;孟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 贵君轻”,这些主张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其主张无助于实 现统一,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2)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到压制 原因:秦朝时期,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仅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而且落后于形式的发展,遭受压 制在情理之中。 (3)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享“独尊”地位 原因:汉武帝时,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革新,增添了“君权神授”和“春秋大一 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 依据,而且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获得“独尊”地位。 (4)魏晋至隋唐:进一步改造时期 儒、道、佛纷争与融合,魏晋时儒学玄学化。唐代三教合一,儒学再度官学化。 (5)宋明:转型与成熟时期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形成,“存天理,灭人欲”,封建伦理精神体系形成。明初理学 官学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权威。 (6)明清:继承与批判时期 此时出现反专制蒙昧、倡经世致用的早期启蒙思潮。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君主专 制强化,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和工商皆 本的经济主张,具有时代特色。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

• (3)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 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星坠日食,刮风下雨, 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星坠日食,刮风下雨,春 生夏长,是自然的正常现象,具有唯物思想。 生夏长,是自然的正常现象,具有唯物思想。他主 制天命而用之” 张“制天命而用之”。 • 地位:被冷落 地位: • 原因:儒家的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诸侯争 儒家的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 儒家的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 战争不断的时代,其主张不利于实现统一, 霸、战争不断的时代,其主张不利于实现统一,距 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 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受到统治者的冷 落。
• 4.宋元、明时期 4.宋元 宋元、 • 宋代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 宋代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 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 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 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 材料;他把“天理” 人欲”对立起来, 材料;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 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 辩护。 辩护。 • 进一步发展----明朝,王阳明创立与朱熹相对的 进一步发展----明朝, ----明朝 主观唯心主义理论,提出“去私欲,致良知” 主观唯心主义理论,提出“去私欲,致良知”, 即要恢复封建道德, 即要恢复封建道德,忍受封建压迫 .思想核心分别 心即理" 致良知" 是"心即理"和"致良知"
• 消极: ①儒学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 消极: 儒学是封建文化的主体, 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 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 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 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 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 ②儒学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 负面作用明显; ,负面作用明显; • ③儒学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 儒学宣扬的等级制度, 抛弃。 抛弃。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思想文化方面: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我国,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封建纲常礼教腐朽 严厉,八股取士,文化专制。
(二)概况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有:一、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 民为主”。二、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强调经世致用。三、思想上,批判继 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
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
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
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
重Hale Waihona Puke 知识1、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2、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 3、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儒学思
想,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主要历程
一、产生 二、初步发展 三、确立统治地位,成为主流思想 四、受到挑战,出现危机 五、继续发展,理学出现 六、批判继承中发展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

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第一目: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历程教学要点:1春秋时期孔子的主张及影响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主张及影响3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影响4宋明理学的代表、主张和影响5明清时期批判思潮的代表、主张、影响第二目:儒家思想的地位变化及原因教学要点:春秋战国、秦朝、汉代、魏晋南北朝、宋明、明清、维新变法时期、新文化运动各时期儒学的地位变化及原因第三目: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儒家思想教学要点:1儒学的作用:积极性、消极性 2正确对待儒家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继承第四目:儒学的现实意义教学要点:1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2对祖国的统一大业的意义3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4对为人处事的意义三.教学方法与过程1.导入设计:多媒体播放图片:山东曲阜祭孔大典、台湾祭孔大典等 (2)问题导入:2007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58年,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成为全球华人注目的焦点,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且在当今社会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那么,儒家思想是如何形成、发展、演变的呢?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哪些意义呢?2.出示课标要求.3.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历程 设问一:依据表格,概述儒学发展历程 时期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春秋 战国 西汉 宋明 明清 复习前5课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4.儒学的历史地位及变化原因设问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地位及原因 l1)、春秋战国:儒家思想被冷落 l2)、秦朝:儒家思想遭压制 l3)、汉代:儒家思想享“独尊” l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出现危机 l5):宋明:理学确立统治地位 l6)、明清:儒家思想遭批判 l7)、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l8)、新文化运动: 儒家思想受抨击 原因:略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点出儒学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地位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即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映政治.5.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儒家思想设问一:阅读材料(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演变和发展历程

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演变和发展的历程(一)(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理人际关系。

在政治上把“德”“礼”作为首要的统治手段,要求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孔子晚年整理和编订的《诗经》《尚书》《礼》《易》《春秋》是中国封建社会儒学的“五经”。

战国: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说的代表。

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出发,但也强调小农阶级利益。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的思想,同时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种温和的政治主张,不能适应当时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需要。

荀子在政治思想上主张“礼法并施”的观点,自然观方面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观点,是当时生产力进步的反映,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特点:此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二)儒学惨遭摧残——秦朝秦朝虽已一统天下,但当时私学兴盛,百家争鸣,许多儒生、游士评议国政,造谣惑众,极不利于当时的国家一统、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压制原来战国分裂割据时遗留的政治势力和思想影响,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实行野蛮的“焚书坑儒”政策,焚烧百家书籍,坑杀儒学之士,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特点:因为儒学不能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服务,统治者用政治权力强制干预和控制思想,儒学遭受毁灭性摧残。

(三)儒学独尊地位——汉代西汉:董仲舒成功地改造儒学,以儒学为基础,广采诸子百家之长,建立起新儒学,倡导“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大一统”、“三纲五常”。

这时的儒家思想“内法外儒”,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儒家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
一、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春秋战国--孔子(仁、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仁义、君舟民水)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来源:将道家、法家、儒家等糅合;主要内容;影响)隋唐--三教合一、并行(尊道、礼佛、崇儒)
两宋--“理学”(融合佛教、道教、儒学、)
明朝--王阳明的“心学”(吸取佛教教义)
明清之际--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李贽等)
二、近代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维新思想--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孔子改制考》等)
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中国古代思想演变

中国古代思想演变
4.(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 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 6.( .(2008海南历史 )“奉法者强,则国 海南历史2) 奉法者强, .( 海南历史 奉法者弱,则国弱。 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 人应是 D •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 . . .
2、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
学派 道家 墨家 法家 代表 老子 庄子 墨子 商鞅 韩非子 主要思想 政治思想 无为 兼爱 非攻 尚贤 变革 法制 加强中央集权 哲学思想 唯心论 顺应自然 朴素的辩证法 认识论 逻辑学 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3历史影响: 历史影响: 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09年海南卷)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 年海南卷) 、 年海南卷 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 A. 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 . •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 . .
2.( .(2008四川Ⅰ卷文综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 四川Ⅰ .( 四川 卷文综12) 时说: 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 .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 .
孔子说: 我仁; 孔子说:• 我仁; 孟子说: 我义; 孟子说:• 我义; 老子说: 我以柔克刚; 老子说: • 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 庄子说:• 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 韩非子说• 把他们全抓了。 : 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 战场上见高低! 孙子说: • 战场上见高低!

儒家文化的三次演变

儒家文化的三次演变
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春秋
战国
孔子 创立
孟荀 发展 蔚然 大宗
魏晋
隋唐
秦朝
遭到 打击
汉初
复 苏
宋明
汉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正统思想 传统主流
(1变)
明清
受挑战 吸收佛 道精华 (玄学)
三教 合一; 三教 并行
博采众长
新儒学体系
宋明理学 (2变)
批判继承 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3变)
第一次变化:董仲舒的新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加强中央集权
▼诸侯国势力日 ▲加强君权 益膨胀,威胁 中央
▼土地兼并严重 ▲限制土地兼并 ▼阶级矛盾尖锐 ▲缓和阶级矛盾,制
定规范限制人民
积极“有为”的思想成为时代的需
墨氏主平等,大不利于专制;老氏主放任, 亦不利于干涉,与霸者所持之术,固已异矣。 惟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之施之者,归 结于君权…于帝王抑民,最为适合,故霸者窃 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
——叶朗 费振刚 王天有《中国文化导读》
形象比喻 体会差别
敌机来了,
应该让
他教弟子爬
弟子们闭目
到书架上翻
静坐,泰山
查飞机种类
崩于前而目
朱熹 性能及防空 方法。
陆九渊 不瞬,不为 机声所慑。
形象比喻体会差别 《赏花》朱子、陆与友游园,时春风和 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
朱子说: “天生的。”
郭巨埋儿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 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 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 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 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 养母亲。挖坑时,在地下忽见 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 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春秋至唐代,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春秋至唐代,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
理论依据
内在联系 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
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材料1:朱熹说:“所谓天理,复 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 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 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 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 一物道理”。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 来,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 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 有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借口。饿 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蔑视他人幸 福的观念源于理学提倡的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B.道不行,百世无善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C
2.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 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思考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儒学 的发展情况及结果。
特征:战乱、动荡和民族大迁徙。 结果:佛、道冲击儒学,儒学不仅是汉族 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 主流思想
2、程朱理学背景、含义(特点)、 内容、影响?
背景:隋唐时,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 到挑战,儒学家提倡复兴儒学
3、陆九渊和王阳明在心学方面各有 哪些思想主张?其中,王阳明思想 产生的社会背景?
背景:明中期后,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封建专制危机。
4、宋明理学的内容、影响?
疑难解析: 1、天理:就是作为封建道德规范 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格物致知:通过实践,学习明 事理。 3、致良知:通过自我反思,回复 良知,天理就在心中。

儒家简介

儒家简介
礼即周礼,提出"正名"思想,以建立贵贱有序的社会秩序 即周礼,提出"正名"思想, 爱人" 忠恕"之道, 仁即"爱人",行"忠恕"之道,强调自我的道德自觉 认为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2)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哲学思想: 敬鬼神而远之" 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 (3)教育思想:办私学.教学对象 )教育思想:办私学.教学对象——"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矛 有教无类 头直指"学在官府" 与 氏所以别贵贱" 氏所以别愚"相对立,宣 头直指"学在官府",与"氏所以别贵贱","氏所以别愚"相对立 宣 告教育不再是贵族的专利.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 因材施教" 告教育不再是贵族的专利....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 当仁不让于师" 学习方法——"温故知 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 知之为知之 温故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思而不学则怠" 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4)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 )文化典籍:整理《 春秋》 《春秋》等.
性恶论法治 性恶论 法治
人之所以为人者饥而欲食,寒而欲 饥而欲食, 人之所以为人者 饥而欲食 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 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 而有也. —《荀子 荣辱》 荣辱》 而有也. 《荀子荣辱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儒家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
综上所述,一定时期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 映,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的各阶段均是当时时代的反映 。
第五页,共37页。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
(1)“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bā chù bǎi ji),
独尊儒术”
——加强(jiāqiáng)中央集权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的方需,要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2.汉代董氏儒学:
汉武帝统治时期,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一些思想,对儒家思想进 行了改造,主张大一统,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 内容,使儒学神秘化,宗教化。
第三页,共37页。
一定(yīdìng)时期思想文化是一定(yīdìng)时期政治经济的 反映。儒学发展演变也体现出明显的时代性特征,试用史 实证明。
第十三页,共37页。
•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 但是到了14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构成一 个庞大而可哀的朝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 (zhǔyào)因素是
• A专制制度
B“罢黜百家”
• C“三教合一”
D程朱理学
• 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预言,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 世纪。“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之精髓, 是酱缸文化的最后一剂解药”。
• A心即理也 • B“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 C“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
社会规范的欲望 • D一般反对人的欲望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观并不是禁欲主义,并不是去除 一切‘人心’、一切感性欲望,而是以道德意识克服违背道德原 则过分追求(zhuīqiú)利欲的意识” ,而是把人的欲望控制在一个 合理的范围内,不可让其过度放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的演变
时期
背景
发展阶段特点
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地位
春秋战国
社会大变革,学术、思想界出现“
”局面。
1时期,儒家思想创立;
2时期,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学成为蔚然本:。
3保守:。
4教育:、
、。
2.(战国):
1仁:。
2民本:。
3人性论:。
3.(荀子):
1仁:。
2民本:。
3人性论:。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
西汉
1秦朝:焚书坑儒。
2西汉初:儒学复苏。
3汉武帝:社会危机。
儒家思想中糅合了、、
思想,加以改造,形成了新儒学体系。
人物:
1“”和
“,”。
2“”、“”
“”。
3“”。
儒家思想被
肯定,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
思想。
宋明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儒学受到
启蒙色彩。
1.(明朝):离经叛道。
2.(明末清初):
①黄宗羲:;
②:经世致用;
4:唯物思想。
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影响巨大。

的挑战。儒学家提出复兴儒学。
儒学融合了、思想,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
1.北宋:、。
①是万物的本原;
②“,”;
③“”的认识论。
2.南宋:。
①“,”。
②《》
心学:1.:“心”是本原
2.:“致良知”
“程朱理学”成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西学东渐开阔了视野。
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构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带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