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油藏氮气泡沫驱的研究与试验

合集下载

火山裂缝型油藏氮气泡沫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火山裂缝型油藏氮气泡沫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火山裂缝型油藏氮气泡沫驱技术研究与应用【摘要】火山裂缝型油藏是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具有较大的开采难度。

为了充分利用和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氮气泡沫驱技术成为一种有效的开发方式。

本文首先分析了火山裂缝型油藏的特点,然后介绍了氮气泡沫驱技术的原理以及在这类油藏中的应用情况。

对氮气泡沫驱技术的研究进展和优势进行了阐述。

在总结了这项技术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火山裂缝型油藏中氮气泡沫驱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火山裂缝型油藏、氮气泡沫驱、技术研究、应用、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特点分析、技术原理、进展、优势、研究成果、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火山裂缝型油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藏,其地质构造复杂,孔隙洞至小,岩石非均质性较强,油气运移能力较差,采收难度大。

传统采油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火山裂缝型油藏的高效采收需求。

寻找一种适用于火山裂缝型油藏的新型采油技术显得尤为迫切。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火山裂缝型油藏的特点,探讨氮气泡沫驱技术原理,总结氮气泡沫驱在火山裂缝型油藏中的应用情况,回顾氮气泡沫驱技术研究进展,评估其优势,从而为火山裂缝型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意义火山裂缝型油藏是一种特殊的油气藏类型,具有裂缝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资源。

由于储层裂缝间隙大、孔隙度低、油水相对渗透率差等特点,使得火山裂缝型油藏开发难度较大,传统的采收方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氮气泡沫驱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油田采收技术,通过在水中溶解氮气并产生泡沫,改善了水驱油藏的相对渗透率,提高了驱油效果,适用于高渗透率油藏和对传统采收方法敏感的油藏。

在火山裂缝型油藏中,利用氮气泡沫驱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油气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提高油田开发效益。

本研究旨在探索氮气泡沫驱技术在火山裂缝型油藏中的应用潜力,为我国火山裂缝型油藏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氮气泡沫驱体系的筛选与注入性能评价

氮气泡沫驱体系的筛选与注入性能评价

氮气泡沫驱体系的筛选与注入性能评价针对火山岩裂缝性油藏的特点,使用Waring Blender法评价了几种氮气泡沫体系起泡剂的起泡性能,优选出HZ-1是最适合该类型油藏的氮气泡沫起泡剂:该起泡剂的的耐盐性较好,在高矿化度下任可保持较高的起泡体积与较长的半析水期,最佳浓度为0.8%,最优气液比为2:1。

驱油实验表明,现场应用选择注入量为0.6PV时效果最优。

标签:氮气泡沫体系;注入性能;驱油实验引言氮气泡沫是近些年来应用较广泛的一种三次采油新技术。

氮气泡沫具有很高的视粘度,具有“堵大不堵小,堵水不堵油”的特性,可以有选择地封堵高渗层,大量注入的氮气还可以保持地层压力,减缓底水锥进,降低油井含水率。

HST 油田是大型块状火山岩裂缝型油藏,储层具有裂缝性与孔隙性双重特征,非均质性强,受到储层裂缝发育与边底水影响。

该油田2005年注水开发,注水波及情况不均。

注水突破后形成无效注水通道循环,而常规堵水措施由于受高温高井深的影响,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开发这类油藏成为世界级技术难题。

作者针对火山岩裂缝性油藏的非均质性,研究了浓度、温度、矿化度等因素对起泡剂性能的影响,优选出一种适合该类型油藏的氮气泡沫体系,优化注入参数,评价体系驱油能力,为现场应用提供依据[1-4]。

1 实验部分1.1 实验试剂起泡剂五种:PCS、HZ-1、ABS、PZ-2、DF-1。

HST油田地层采出水、去离子水、稳定剂:分子量为2000万的聚丙烯酰胺(北京恒聚)。

1.2 实验仪器Waring Blender搅拌器;电磁搅拌器;电子天平;秒表;恒温干燥箱。

1.3 实验方法使用Waring Blender法评价氮气泡沫的性能,筛选出合适的体系。

将起泡剂用地层水配制成相同浓度的溶液100mL,设定搅拌器转速6000r/min,搅拌2min 后读取泡沫体积,随后记录泡沫液中析出50mL液体所需的时间。

改变起泡剂的浓度可以考察浓度对起泡性能的影响;改变溶剂的矿化度可以评价起泡剂的耐盐性;改变实验温度可以评价温度对起泡剂性能的影响,使用填充砂管实验研究起泡剂浓度、注入量与气液比对注入性能的影响。

氮气泡沫酸酸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氮气泡沫酸酸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氮气泡沫酸酸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前言我厂大多数油藏是非均质复杂断块油气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各层系渗透率差异很大。

油水井普遍存在产出与注入剖面严重不均的现象。

加之在开发过程中部分措施对储层造成了一定伤害,而低渗层受到伤害后往往不易恢复,从而使得层间矛盾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油气井正常生产。

砂岩储层酸化技术是一项解除近井地带污染、疏通油气流动通道的重要措施,已形成系列酸化技术,在油田不同时期的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地层能量逐渐降低、层间矛盾日益突出、井筒及近井地带污染加剧、井况严重恶化、卡封分层酸化受限,对酸化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于注入能力悬殊较大的多层非均质油气藏,笼统酸化时酸液将遵循自然选择原则,酸液优先进入高渗透层带,而低渗透层或伤害严重层不能进酸或进酸太少。

使得高渗透层吸酸过多,对岩石过量溶蚀,造成储层垮塌,引起储层二次伤害;而低渗透层则得不到改善,达不到酸化解堵目的。

对于地层能量较低的油井来说,常规纯液体酸化残液返排困难,易对地层造成二次污染。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矛盾,达到均匀布酸提高吸酸剖面、均匀改善各层渗透率的目的,提高油田中后期开发油气藏酸化效果,应用泡沫酸酸化技术提高低渗透油气流渗流能力以及解除油气井井筒和近井地带的污染的研究已迫在眉睫,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以期为低压低能低渗非均质油层的酸化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泡沫酸是以常规酸化液及其添加剂为基液,充加气体(氮气或二氧化碳等),由起泡剂发泡和稳泡剂稳定等构成的多相体系.泡沫酸将泡沫特性与酸液溶蚀性能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兼有泡沫性质和酸化能力,具备了其它纯液体酸酸化技术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

泡沫酸酸化技术与常规酸酸化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在非均质地层中的分流特性,无需进行其它分层措施就能达到均匀布酸的效果:(2) 泡沫属低密度流体,易返排,携带能力强,地层二次伤害小,增产效果好;(3)缓速效果好,穿透能力强,能进入地层深部进行解堵;(4)滤失量低,适合用于水敏性地层;(5)管柱设备腐蚀低,施工安全可靠;上述特性使得泡沫酸可以用于常规酸化不能够涉及的特殊地层(低压低能、低渗、水敏性地层、非均质性油气藏)的酸化施工,并且将预期取得较好的效果。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与实践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研究与实践
% mg ・L一 mL mN ・m 1 mN ・m 一
力 因 子 看 ,在 低 注 入 速 度 下 , 随 注 入 速 度 的 增 加 ,
泡 沫产 生 的阻 力 因子 增 大 ( 表 4 。在 现 场 应 用 见 )
时 ,为 扩大 油层 纵 向波及体 积 ,应在 低 于地层 破裂
较 低表 面能 的状态 ,低 表 面张力 可使 泡沫 系统 能量 降低 ,有 利 于泡 沫 的稳 定 。
表 1 泡 沫 驱 替 液 的组 成 和 性 质
( ) 注入 速度确 定 。从不 同注 入速 度产生 的 阻 3
名称 度 浓 / 积 孳 张 / 张 / 浓 / 度 体 / 期 半… 力 力
介 质对 于储罐 罐壁 及焊缝 的影 响 ,以及 含水 和含砂
间非线 性有 限元模 型 ,采 用罐 底 和地基 材料
接 触单 元的 方法 ,替代罐 底 和地基 材料 弹性 杆 单元 的方 法 ,模 拟罐底 和地 基材 料 的接 触 力。 以一 台新 建 1 ×1 m。 5 0 储罐 为 分 析 对 象 ,分析储 罐 内储存 不 同温度 原 油在冬 季越 冬 时 ,壁板 、开孔边 缘和 大脚 焊缝 应力 分布
及 系 数 。
泡 沫剂 是一种 表 面活性 剂 ,能 降低油 水界 面 张
力 ,提 高驱 油效 率 ;在 含 油 饱 和 度 高 的油 层 部 位 ,
2 2
油 气 田地 面 工 程 第 2 卷 第 7 9 期 (0 0 7 21. )
d i1 . 9 9 j is . 0 6 6 9 . 0 0 0 . 1 o : 0 3 6 / .sn 1 0 — 8 6 2 1 . 7 0 2
注入 水窜 流严 重 。依靠 化学 深 、浅调 剖改 善注水 井

氮气泡沫发生系统的研制及其在海洋石油开发中的应用

氮气泡沫发生系统的研制及其在海洋石油开发中的应用

氮气泡沫发生系统的研制及其在海洋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氮气泡沫发生系统是一种将氮气与液体混合产生气泡的装置,广泛应用于海洋石油开发中。

本文将探讨氮气泡沫发生系统的研制及其在海洋石油开发中的应用。

氮气泡沫发生系统的研制是为了解决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石油开采技术往往需要大量的水和化学添加剂来破碎岩石,增加原油的流动性,但这种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如对环境的污染和产生大量的废水等。

因此,发展一种环保、高效的石油开采技术非常重要。

氮气泡沫发生系统通过将氮气与适当的液体混合,产生出泡沫状的混合物。

这种气泡状物质具有很多有益的特性。

首先,氮气泡沫具有较高的渗透能力,能够有效地渗透到岩层中,破碎油藏中的岩石,增加原油的开采效率。

其次,泡沫的体积较大,能够填充岩石中的孔隙,防止原油的泄漏,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氮气泡沫的泡壁稳定性好,能够长时间保持泡沫的稳定性,使得其在石油开采过程中能够持久发挥作用。

氮气泡沫发生系统的核心部件包括氮气发生器和混合器。

氮气发生器通过将液体氮气加热及加压使其成为氮气。

混合器将氮气与液体混合,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产生出稳定的氮气泡沫。

为了控制氮气泡沫的稳定性,还需添加一定的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

氮气泡沫发生系统在海洋石油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增加原油的开采量。

通过将氮气泡沫注入油藏中,能够破碎岩石,增加岩层的渗透性,使得原油更容易被开采出来。

其次,氮气泡沫可以用于减少原油泄漏。

在海洋石油开采中,往往会遇到漏油现象,这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

通过注入氮气泡沫,能够填充岩石中的孔隙,阻止泄漏的发生。

此外,氮气泡沫还可以用于提高石油开采效率。

在一些复杂的油藏中,传统的石油开采技术常常无法完全开采出石油,而氮气泡沫则能够克服这些困难,提高开采效率。

然而,氮气泡沫发生系统在海洋石油开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氮气泡沫发生系统的投资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小型的石油开采公司来说可能难以承担。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及其适应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及其适应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及其适应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油藏压力是油气开采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其高低直接影响着生产的效率和收益。

为了保持或提高油藏压力,常采用注水或注气等方法来调驱。

其中,注气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调驱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开采领域。

现有的注气技术主要包括天然气、CO2、N2等气体的注入,其中氮气作为一种较为经济且易得的气体,越来越受到注目。

氮气泡沫是一种新型的氮气调驱技术,其与传统的氮气调驱技术相比,具有更高的能量转移效率、更好的油水分离效果、更高的油水比油驱替效率、更高的注入速度等优点。

因此,氮气泡沫调驱技术有望成为未来油气开采领域的一种主要调驱技术。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在油气开采领域中的适应性及其应用前景。

具体包括:1. 对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原理进行深入剖析并进行比较分析。

2. 通过实验方法研究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效果,并与传统氮气调驱技术进行比较。

3. 探究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推广空间。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原理分析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和比较氮气泡沫调驱技术与传统氮气调驱技术的原理和区别,探究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优势和局限。

2.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方法,分析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调驱效果,包括注入速度、压力变化情况、油水分离效果、增油率等指标。

并通过对比传统氮气调驱技术,分析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3.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推广空间通过案例分析和市场潜力研究,探究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推广空间;并对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市场价值和产业化发展进行分析。

四、研究意义和成果预期1. 对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优化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有望推动油气开采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

2. 本研究将为氮气泡沫调驱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验依据。

3. 研究成果可为政府部门的产业政策制定、企业技术升级和个人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

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石油勘探深度的增加和油藏开发的难度的提高,常规的油藏开发和采收技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因此,新型的油藏采收技术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

其中,泡沫驱油技术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技术,具有使用简便、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优点。

泡沫驱油工艺技术是在原有的驱油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将气体与液体混合产生气泡,将泡沫液注入油藏达到提高驱油能力的目的。

N2泡沫驱油技术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泡沫驱油技术,该技术依托于N2气体的优良特性,产生的泡沫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能够有效提高油藏采收率。

因此,本研究拟对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旨在探明该技术的适用性、优化方法以及应用范围,为我国油田开发和生产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对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N2泡沫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性能研究。

首先,对N2泡沫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在不同油藏类型、气泡直径、液相组成等因素下的稳定性与流动性的影响。

2. 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的优化研究。

通过实验与理论分析,研究不同的驱油剂浓度、泡沫质量、驱油次数等因素对泡沫驱油效果的影响,进一步探究泡沫驱油工艺技术的优化方法。

3. 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验证。

将优化后的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应用于实际油藏开发中,探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和效果,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支撑。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具体方法如下:1. 实验分析。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N2泡沫驱油技术的基本特性和工艺参数对驱油效果的影响。

通过实验,获取实验数据,分析影响泡沫稳定性的因素,探究N2泡沫驱油工艺技术的优化方法。

2. 理论分析。

采用流体力学、表面化学、热力学等理论分析方法,分析N2泡沫驱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研究与矿场应用的开题报告

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研究与矿场应用的开题报告

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研究与矿场应用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石油开采领域不断的发展,以及油田规模的逐步扩大,原有的采油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提高采油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近年来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研究。

二、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氮气泡沫的生成原理、驱油过程的机理入手,深入探究氮气泡沫驱油技术的特点、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并结合某一矿场的实际情况,设计并开展氮气泡沫
驱采油的实验。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氮气泡沫的生成原理、稳定性及特性;
2、氮气泡沫驱油的机理、应用场景及其优缺点;
3、某一矿场氮气泡沫驱采油的前期调研及分析;
4、基于实验数据分析某一矿场氮气泡沫驱采油的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三、研究意义:
1、本文将为石油开采领域提供一种新的有效技术,以提高采油效率,降低采油
成本;
2、通过研究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可以加深我们对于采油过程的理解,为今后
的采油技术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
3、本文设计的实验对于矿场实际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提高某一矿场的生
产效率,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四、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分析、文献综述及案例分析;第二部分是实验部分。

在实验部分,首先需要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案,进行原料采集和实验设备的调整和完善,然后进行实验数据收集及结果分析。

五、预期结果与结论:
本文研究的氮气泡沫驱采油技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预期实验结果将能够证明该技术确实可以提高采油效率并减少资源浪费,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最终结论将给出该技术在某一矿场的应用前景及可行性分析。

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随着油气勘探领域的不断发展,氮气泡沫压裂技术已经成为常见的油气资源开采方式之一。

本文旨在对氮气泡沫压裂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探讨。

首先,文章介绍了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流程。

该技术利用氮气与水混合产生泡沫,通过泡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达到增强岩石破裂和增强油气渗透性的效果。

文章还详细介绍了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其与其他压裂技术的比较。

其次,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研究方面主要包括泡沫稳定性、泡沫的物理性质和岩石破裂机理等方面。

应用方面则介绍了氮气泡沫压裂技术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实际应用案例,如页岩气、致密油和致密气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最后,文章总结了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氮气泡沫压裂技术具有成本低、节能环保、可控性强等优点,但在泡沫稳定性和压裂效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改进。

未来氮气泡沫压裂技术的发展方向可能会涉及到新型压裂剂和新型泡沫稳定剂的研究和应用。

- 1 -。

氮气泡沫调剖试验效果分析

氮气泡沫调剖试验效果分析

的驱替 作用 。
3结 语
小1 2 — 1 3 井组 氮气 泡沫调 剖试 验取得 了初步 的效果 , 因此
对高 含水 的裂 缝 型火 山岩油藏 而 言 , 实施 注氮 气 工艺是 天, 累计注氮 气 1 8 2 . 6 x l 0 4 N m , 折 算地下体 积 1 . 5 6 x 1 0 4 m ; 泡沫 认 为 , 为下一 步其他井 组开展 氮气泡 沫调剖 注入时 间 : 6 . 2 卜8 . 3 0 , 累计注 泡沫药剂 5 2 9 2 m 3 , 9 . 2 2日停止注 水 , 提高 采收率 的有效 手段 , 提供 了科学的依据 。 累计注 水 7 1 7 7 m 。
各项参数 , 分析影 响效 果各项因素 。
1黄沙坨油 田基本情况
黄 沙坨油 田位于辽河 盆地东部 凹陷 中段铁 匠炉 构造西侧 ,
南部 与 欧利坨 子油 田按壤 。主体含 油层位 为沙 河街 组沙 三下 所受氮气压水 锥效果不 明显 。 对于构造 中部位 的小 1 3 - 1 3 和小 1 3 - 1 1 而言 , 根据示 踪剂结 段, 含 油岩性 为粗 面岩 , 构造上 东高西 低 、 南北 狭长 , 东西 高差 两井 与小 1 2 — 1 3 之间存在 良好 的渗流通道 , 泡沫 药剂会 近4 0 0 m, 地层倾 角 2 O 一 3 o o , 岩性 脆 , 易碎 , 内部断 层不具 有封 闭 果显示 , 因此产生 了小 1 3 — 1 3 液面下降 、 液量 下降、 性 。储 集空 间复杂 多样 , 储 集性 能差 , 非 均 质性强 。油 田经 历 对其产生选择性封堵 , 这 两 口井 的生产 层位低于 氮气 的注 入 了天然 能量 和注水 开发 及非烃 类气 驱开 发阶 段 。截 止 目前 已 含水 下降 的效 果 。同时 , 层段 , 根据氮气 向上运移 及氮气注入量而言 , 在这两 口井之间形 累计生 产原油 1 4 7 x l o 4 t , 采 出程 度 1 3 . 1 %, 综合含水 8 9 . 5 %。

氮气泡沫驱技术在锦16兴的研究与应用_赵娣

氮气泡沫驱技术在锦16兴的研究与应用_赵娣

氮气泡沫驱技术在锦16兴的研究与应用◇中油辽河油田公司锦州采油厂采油作业一区赵娣本文针对锦16块特高含水期砂岩稀油油藏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水淹严重、吸水不均,挖潜难度大的情况,积极探索由单一驱动介质向多种介质转变,提出了在锦16块兴隆台油层一层系开展局部实施氮气泡沫驱试验。

2011年6月在锦16一层系,优选2个井组开展氮气泡沫驱先期试验。

井组于2011年8月开始明显见效,日产油由驱前20t/d上升至45t/d,采收率由45%上升到52%,为同类油藏的开发起到了较好的借鉴作用。

一、区块概况二、区块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氮气泡沫驱可行性研究四、氮气泡沫驱在锦16一层系应用的效果分析五、结论及建议【参考文献】锦16块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的西坡带南部,欢喜岭油田中部,是一个被南北两条三级断层所夹持的断鼻构造,东西长8.0km,南北宽1.2km。

开发目的层为兴隆台油层,含油面积3.92km,石油地质储量2523×10t,标定采收率51.0%。

锦16块主体部位按三套层系开发,一层系为Ⅰ+Ⅱ1-4,含油面积2.8km,石油地质储量881×10t。

(1)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难度大。

在构造高点、注采系统不完善区域、以及受沉积影响或注水推进速度存在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平面上剩余油分布零散,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于厚层顶部,其次剩余油还分布于部分物性较差的薄差油层。

(2)注水效果变差,挖潜难度越来越大。

经过30多年的注水开发,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年注水增油逐年下降,从1999年的26420t下降到2010年的6252t。

同时,措施年增油呈逐年下降趋势,单井措施增油逐渐减少。

(3)注采厚度比逐年增大,出现无效注水。

该块是一个层状砂岩边底水油藏,层内非均质性较强。

经过多年注水开发,注多采少矛盾日益突出,注采厚度比由1.35上升到3.12,无效注水层段增多。

(4)单井采液速度低。

目前断块的总压降为2.0MPa,由此确定平均单井最大日产液量为:84.4t。

Y油藏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Y油藏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本文利用Y油藏精细地质模型进行氮气泡沫驱 数值模拟,通 过参数优化得到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最优注入方案 ,为氮气 泡 沫驱 现 场应 用提 供理 论 支撑 。
1 泡沫 模 型设 置 CMG数 模 软 件 的 STARS模 拟 器 是应 用 最 广 的泡 沫 模 拟 器 , STARS提 供 了 经 验 法和 机 理 法 两 种 方 法 用 于模 拟 泡 沫 对 开 采 效 果 的影 响 。
Y油藏 氮 气泡 沫驱 提 高采收 率
油藏数 值模 拟 研 究
◇西 南石 油大 学油 气藏地 质 开发 工程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徐 波 中国石 油西 南油 气 田公 司工程技 术研 究院 宋 涛 中国石 油 大港 油 田分公 司勘探 开发研 究院 张 津 中国石 油 大港 油 田分公 司采 油 工 艺研 究院 柳 敏
(1) 2.15x10_5SUR +1H ,0 +1Ⅳ 2—— 1 +1Ⅳ,
上 式表 明泡 沫 的 生 成 ,该 反 应 的速 率 相 对 较 快 ,表 征在 含 油饱和度相对较低 隋况下形成的泡沫 ;
(2)2.15x10一 SUR+1H,0+1N,+1O蛆 ————÷1 L 十1Ⅳ,+1OIL 上 式 表 示在 油相 条 件 下 泡 沫 不 生成 ,将 反 应 速 率 赋 一 个 极 限 小值 ; (3)2.1 5x10一 SUR+1H20+2LA_÷4.3 ̄10一 SUR+2H20+1LA 上 式 表 示泡 沫 自然 消 泡 的 过 程 ,该 式 的 反 应 速 率 体 现 泡 沫
参考 油藏 基本 物 性 参数 ,以Y油 藏单 砂层 为原型 建立 精 细地
质 模 型 建 立模 型 以后 ,油 井按 照 历 史 数 据定 液 生 产 ,水 井 定

氮气泡沫驱发泡剂优选及油层适应性室内实验

氮气泡沫驱发泡剂优选及油层适应性室内实验

氮气泡沫驱发泡剂优选及油层适应性室内实验岳玉全;郑之初;张世民【摘要】氮气泡沫驱是普通稠油开采后期的一种经济可行的接替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剩余油采收率.氮气泡沫驱取得效果的一个重要前提是选择发泡性能好,泡沫阻力大的发泡剂.采用静态和动态实验对几种初选的发泡剂进行了优选,选出了性能最优的发泡剂;并进行了可视化实验,对氮气泡沫驱油层适应性进行了研究,表明非均质模型泡沫驱效率均低于均质模型,但在残余油状态下,非均质模型泡沫驱增油效果要明显高于均质模型.储层非均质性越严重,水驱残余油状态下,泡沫驱油的增产效果越显著.对于非均质严重的储层,矿场泡沫驱油增产效果更好.【期刊名称】《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年(卷),期】2010(023)001【总页数】6页(P80-85)【关键词】氮气泡沫驱;发泡剂;油层适应性【作者】岳玉全;郑之初;张世民【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锦州采油厂,辽宁凌海,121209;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锦州采油厂,辽宁凌海,1212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27氮气泡沫驱是指在油田开发后期,将发泡剂溶液(一种表面活性剂溶液)与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在线混合,产生离散的泡沫,利用泡沫液具有高视粘度和选择性优先封堵高含水大孔道的特性进行驱油,克服热力采油中遇到的重力超覆、汽窜和指进等问题,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三次采油增产措施[1-4]。

氮气泡沫驱对提高中质稠油油田的采收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关于泡沫的产生及在多孔介质中的运移已有大量的研究[5-10]。

在泡沫驱采油技术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作为发泡剂,具有发泡量大、稳定时间长和增加阻力明显等特征。

在一定的经济成本下,选择合适的发泡剂质量分数。

在实际的油藏中,地层大多是非均质的,采用水驱、蒸汽驱等常规方法常出现驱替前沿不均,波及效率不高,采收率低等缺点。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的效果。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后,详细描述了实验设备和方法。

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氮气泡沫可以有效驱出稠油。

文章还探讨了氮气泡沫驱油效果和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动机理。

分析了氮气泡沫驱油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总结显示,氮气泡沫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驱油工艺。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文章指出还需进一步探讨氮气泡沫驱油的效果和机理。

研究的启示在于氮气泡沫驱油技术在稠油热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实验研究、驱动机理、影响因素、实验设备、实验方法、结果分析、驱油效果、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实验结果总结、进一步研究展望、实验研究的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石油资源是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稠油是其中一种油品,具有粘度高、密度大等特点,常常难以开采。

为了提高稠油的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各种采油技术。

稠油热采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注入热介质降低油藏粘度,从而促进油藏内原油的流动。

在实际应用中,稠油热采存在能耗高、采油效率不高等问题。

氮气泡沫驱是一种新型的增驱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注入氮气泡沫提高油藏内的有效驱替物,从而改善原油的采收效果。

氮气泡沫具有低密度、高渗透性等优势,能够有效地改善稠油采收效率。

关于氮气泡沫驱在稠油热采中的应用研究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其效果和机理。

本研究旨在通过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探讨氮气泡沫驱在稠油热采中的可行性和效果,并进一步分析其驱油机理及影响因素,为稠油采收技术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的开展,探讨氮气泡沫技术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效果,并深入研究其驱动机理和影响因素。

具体目的包括:1.验证氮气泡沫技术在稠油热采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实际生产中技术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坨33断块火山岩稠油油藏氮气驱技术研究与试验

坨33断块火山岩稠油油藏氮气驱技术研究与试验

坨33断块火山岩稠油油藏氮气驱技术研究与试验朱伟【摘要】坨33断块为一裂缝-孔隙双重介质火山岩油藏,其网状裂缝发育,常规注水开发效果差,油藏濒临废弃.为改善开发效果,在深入开展油藏地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非烃类气驱成功经验,对该油藏非烃类气驱适应性及气驱技术进行了研究,结合数模研究成果,确定“低注高采”的氮气驱模式.现场开展了1个井组的先导试验,取得日增油6.2t的较好效果,为下步扩大实施规模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石油地质与工程》【年(卷),期】2016(030)002【总页数】3页(P133-135)【关键词】辽河油田;火山岩稠油;氮气驱;坨33断块【作者】朱伟【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5坨33断块位于辽宁省辽中县境内,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牛心坨构造带北部, 为一裂缝-孔隙双重介质火山岩油藏,油藏埋深1 200~1 530 m,含油面积1.56 km2,石油地质储量242.73×104 t,标定采收率14.1%。

主要储集岩为中生界流纹岩,储层具有电阻率中等,双侧向幅度差较大、高时差、高中子、低密度的电性特征。

油藏有底水,但能量很弱,油水界面1 530 m。

原油性质属稠油,地层条件下原油密度0.896 g/cm3,黏度49.95 mPa·s;地面原油密度0.9453g/cm3,黏度(50℃)193.7~1476.3 mPa·s,平均328.6 mPa·s,胶质+沥青质含量平均为30.02%。

原始地层压力13 MPa,饱和压力8.2 MPa,目前地层压力约7.9 MPa。

1.1 油藏地质特征1.1.1 构造特征坨33断块由其东侧临近的台安断裂不均衡活动形成,被两条北东向断层和四条北西向断层夹持成梯形形状,呈现北西向的断裂半背斜,构造东高西低,高点在坨33-11-9和坨33-13-9井附近,高点埋深1 200 m。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室内物模实验研究
稠油热采是一种通过注入热能到油藏中来降低油粘度,以提高开采效率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油井的开采效率常常受到油层渗透率低和沉降速度慢等因素的限制。

如何提高稠油热采的效果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氮气泡沫驱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中,具有体积缩小、黏度降低、渗透能力增加等优点。

在稠油热采中,氮气泡沫驱的应用尚未得到广泛研究。

本文通过室内物模实验,研究了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的效果。

实验使用了油藏岩心模型,模拟了真实油藏的物理性质和流体流动特性。

实验过程中,首先制备了稠油样品,并在高温下进行预热处理,以降低油的黏度。

然后,通过注入氮气和表面活性剂,形成氮气泡沫。

将氮气泡沫注入岩心模型中,并监测泡沫的渗透能力和油水分离的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氮气泡沫驱能够显著提高稠油热采的效果。

氮气泡沫能够降低油的黏度,使其更容易在油层中流动。

氮气泡沫的体积缩小特性能够增加油层的渗透能力,使得更多的油能够被开采出来。

氮气泡沫还可以在岩石孔隙中形成稳定的泡沫结构,阻止水和油的混合,从而实现油水分离的效果。

稠油热采氮气泡沫驱在室内物模实验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本研究仅从实验角度对氮气泡沫驱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尚需进一步实验和理论分析来验证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氮气泡沫调剖技术改善汽驱效果研究

氮气泡沫调剖技术改善汽驱效果研究
断 块 油 气 田 F U 一 L C I A I B 0 K 0 L& G SFE D A IL
文章 编 号 :0 5 8 0 (O 8 O — 9 — 2 1 0 — 9 7 2 O )6 0 2 0
#1 5卷 第 6期
氮气 泡沫调剖技术 改善汽驱效果研究
孙 德 浩
sc sh uc el eo 0—ta t dis c n em i et gnote eevi etal o is cet rd c g f uha e i d c n i s m r i a u i t t jci t h sr r vrcl u_ i o ui t q k i f l e ao n n h e sa n n i r 0 s i y rn f n p i no te eevi .n i fh rbe s f n vns a j t n it 1 e o m nctna ds a h n e n ev is a h sr0 sI e o te 0 l ee em i e i ,ne a r m u ia o n em c an1 g n ay lt m r r vw p m ou t n c0 ry c i t i ih o e
n 0 1 g o p , i 0 e s u e s te g e t da frs l h n t fa wi o g f a n i , t0 g c p b 1 y fr h 0 kn o d we1 r u s n t g n i s d a h u s r me i 0 up o ae 0 m t l n 0 mi g t h me sr n a a i t 0 lc i g i
s a b0pi n p i t m i et np0 l T ee r e t m n o sli i rvda dt idslcm n r s t m a srt na di mv gs a jc o r e hrf et e odr utsmp0e n eol i ae et e e 0 m n e n i . b h sa e h p aa

低渗透油藏氮气泡沫驱应用研究

低渗透油藏氮气泡沫驱应用研究

低渗透油藏氮气泡沫驱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8-19T05:45:18.36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期作者:郭斌[导读] 氮气泡沫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郭斌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摘要:氮气泡沫驱技术在低渗透油藏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改善油田的注水效果。

而起泡剂的性能影响着技术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利用双管岩心试验或模拟地层条件试验等方式分析起泡剂的性能。

同时,也需要分析起泡剂体系的黏度、起泡体系的吸附性能、压力、原油等因素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之后优化注入参数。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氮气泡沫驱;起泡剂前言:在不断开发的过程中,大多数油田都进入到了高含水阶段甚至特高含水阶段,产出液的含水量过高,严重影响到了油田的正常开发。

只有降水增油才能够提升油田开发的质量与效益,而氮气泡沫驱技术具有压缩系数高、稳定性强等特点,可以提高油藏采收率,因此本文将对低渗透油藏氮气泡沫驱进行简要分析。

1.氮气泡沫驱技术的优势氮气泡沫驱技术的优点十分明显,不仅可以进行泡沫封堵,也可以实现氮气驱油。

在氮气泡沫驱技术中,氮气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维持地层压力,也可以产生大量的泡沫。

而泡沫驱也具有多重优势,例如其中的泡沫体系可以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提升油田开采的驱油效率;泡沫体系具有良好的封堵调剖能力与视黏度,可以解决氮气注入后油藏出现气体指进这一问题;泡沫体系可以降低水油的流度比,提升波及系数【1】。

总之,将氮气与泡沫驱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油田采收率。

2.油田情况新疆油田是我国比较大的油田之一,其中某区块油藏含油层系是三叠系中统克拉玛依组,油藏的埋深是1678-2730m,主要是由克上组与克下组共同构成的。

其中克上组储层孔喉半径与渗透率的分布范围较广,平均孔隙度是12.2%,平均渗透率是0.85%,且微观孔隙结构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而克下组储层孔喉半径与渗透率相对较好,平均孔隙度是12%,平均渗透率是0.93%。

《2024年火山岩气藏供排气机理研究》范文

《2024年火山岩气藏供排气机理研究》范文

《火山岩气藏供排气机理研究》篇一一、引言火山岩气藏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其储层特征独特,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和高含气量等特点,因此对火山岩气藏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然而,火山岩气藏的供排气机理复杂,涉及到岩性、构造、流体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对火山岩气藏供排气机理的研究对于提高开发效率和保障气藏的长期稳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火山岩气藏的基本特征火山岩气藏主要由火山岩组成,包括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等。

这些岩石具有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和高含气量的特点,使得火山岩气藏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

同时,火山岩气藏的分布受到地质构造、岩性、成藏期等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层位性。

三、供排气机理研究1. 供气机理火山岩气藏的供气机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岩石中天然气的生成和运移;二是储层中流体的流动和传输。

在岩石中,天然气主要通过有机质热解和生物成因等方式生成,并通过扩散、渗流等方式运移到储层中。

在储层中,流体的流动和传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的孔隙结构、渗透性、流体性质等。

2. 排气机理火山岩气藏的排气机理主要包括地层能量的释放和流体的排泄。

当地层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岩石的破裂和孔隙的扩张,从而使气体能够从储层中排出。

此外,流体的排泄也是排气的重要方式。

当储层中的流体压力超过一定阈值时,流体将通过渗流、涌流等方式从储层中排出。

四、研究方法针对火山岩气藏供排气机理的研究,主要采用地质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岩石物理实验、数值模拟等方法。

地质勘探可以通过钻井、地震勘探等方式获取储层的基本信息;地球物理测井可以通过测量井下岩石的电性、声波速度等参数来推断储层的性质;岩石物理实验可以通过对岩石样品进行物理实验来研究其孔隙结构、渗透性等特性;数值模拟则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储层的供排气过程。

五、研究进展与展望目前,针对火山岩气藏供排气机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人员通过综合运用地质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岩石物理实验等方法,对火山岩气藏的储层特征、供气机理和排气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山岩油藏氮气泡沫驱的研究与试验
黄沙坨油田为裂缝-孔隙双重介质特征、正韵律沉积的火山岩油藏,注水开发产量递减大,控制高含水期水窜需要,采油速度低,转变开发方式十分必要。

氮气驱先导试验的成功开展,拓展了氮气驱的应用领域,注氮气泡沫驱替液可以显著降低出水比率,并且更有效的封堵高渗透地层,有效的抑制注入水沿高渗透部位的突进。

氮气泡沫驱技术在黄沙坨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在高含水时期的采收率,达到了增产的目的,效益显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标签:氮气泡沫驱技术;气水混注;高含水;泡沫驱;火山岩油藏;黄沙坨油田
黄沙坨油田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黄沙坨构造带,开发目的层为古近系沙三中段火山粗面岩,是典型裂缝-孔隙型储层,物性差异大、非均质性强。

油藏埋深-2650~-3320m,油藏类型为块状边底水稀油油藏,地面原油密度0.8399g/cm3,粘度5.37MPa·s。

2000年采用一套层系、300m井距正方形井网投入开发,投产初期油井以自喷为主,产能高,但受裂缝性油藏固有因素影响,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油田储层的综合含水率已经进入高含水開采阶段,具有差异较大的层内纵向水淹状况,并沿高渗透部位突进,水窜严重。

1 氮气泡沫驱驱油机理
在重力驱替作用下,实现氮气泡沫驱。

泡沫能够堵大不堵小,提高原油驱替和波及效率,并且可以提高注入剂洗油效率,改善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调整注入剖面,从而提高油藏产油量和采收率。

泡沫遇油消泡,遇水稳定,具有较好的堵水封堵效应。

注入的气体因重力作用产生上浮,可有效动用油层顶部的剩余油来提高洗油效率,并且增加弹性能量。

氮气泡沫驱综合了注气、泡沫两种驱替作用,充分发挥泡沫驱和空气驱两种技术的优点,能更大幅度提高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

氮气泡沫驱替液配方的室内优选。

1.1 发泡剂的筛选
通过实验,对SAS、ABS、SDS、AES4种发泡济进行了筛选。

经过200℃温度下的处理后对发泡剂进行了室内评价实验,检测发泡剂在不同浓度下的发泡体积与半析水周期。

实验结果表明,SDS具有良好的发泡性、耐高温性与泡沫稳定性,因此,优选SDS作为黄沙坨油田氮气驱先导试验的发泡剂。

此外,通过实验还确定了发泡剂合理使用浓度为0.5%。

1.2 气液比实验研究
模拟黄沙坨油田油藏储层物性,基质渗透率取值为0.9×10-3μm2,裂缝渗透率为12.0×10-3μm2,孔隙度为7.9%,实验用油取自黄沙坨油田,原油密度为0.83g/cm3,黏度为5.42MPa·s。

利用长岩心模型驱替实验装置,在温度为96℃,
注入压力为16.0~18.5MPa,气液比分别为1:1、2:1和3:1的条件下进行水驱后氮气泡沫驱室内实验,计算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幅度。

实验结果表明气液比为2:1时,采收率提高幅度最大,达到18.1%。

2 效果分析
2.1 测试资料分析
为分析氮气驱试验效果,在试验前后对示踪剂、井底压力、采出液发泡剂浓度、采出气组分等多项关键参数进行了录取。

措施后平均注水压力上升6MPa,视吸水指数下降4m3(/d·MPa),氮气泡沫驱对优势水流通道产生封堵作用。

示踪剂检测显示,措施后主裂缝水流推进速度由水驱时36.2m/d减缓至12.7m/d,说明氮气泡沫驱能明显控制水流沿主裂缝方向窜进;测试注水井底压力为38.1MPa,氮气泡沫压力为43.6MPa,压力升高5.5MPa,说明注入的氮气能有效弥补井组地下亏空,保持地层压力。

经产出气取样分析,氮气浓度均在10%以下,采出液检测发泡剂浓度均在0.07%以下,说明采用先“氮气泡沫”后“气水混注”的双段塞注入方式合理,有效抑制了气窜与水窜的发生。

2.2 增油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小12-13井组对应生产井共开井12口,其中有10口井见到明显增油效果,一线井见效率为87.5%,井组单井见效率达到83.3%,与气驱前对比,日产液基本保持稳定,最高日增油14.3t/d,含水降幅达6.8%。

截至目前,平均日增油8.2t/d,含水降低4.3%,累计净增油3517t,有效期达到425d。

累计投入氮气、发泡剂等费用合计687.15×104元,阶段创效1445.79×104元,阶段投入产出比为1.0:2.1。

3 结论
①氮气泡沫驱是油藏水驱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其原理是用发泡剂溶液与氮气混合产生连续的泡沫驱油,通过对注入液流度的控制来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堵大不堵小、堵水不堵油、上浮作用、弹性膨胀、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及提高驱油效率等机理。

与单纯气驱相比,氮气泡沫体系驱油可以延长气体突破时间,减缓气窜的发生,尤其适用于高含水、非均质性严重、含有大孔道及裂缝发育的油藏;
②氮气密度小、黏度低,易气窜,采用氮气泡沫与气水混注方式可有效抑制气窜的发生;
③氮气泡沫驱实施前,需要对气液比、段塞尺寸、注气部位和注采比等参数进行优化,以保证驱替效果,同时氮气泡沫驱实施工程中适时进行注气压力、吸气指示曲线、气组分等资料的监测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士伦,张正卿.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2-65.
潘殿友(1982- ),2010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现从事油田开发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