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化学》复习总结资料
大学普通化学知识点期末总结
生物分子:介绍有机 化学中的生物分子, 如蛋白质、核酸、糖 类和脂质等。
生物化学反应:介绍有 机化学中的生物化学反 应,如氧化还原反应、 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等。
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 分析生物分子的结构与 功能关系,如蛋白质的 结构与功能、核酸的结 构与功能等。
生物化学反应机理:探 讨生物化学反应的机理, 如酶的作用机理、光合 作用的机理等。
色谱分析法: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使不同物质在 色谱柱上分离,通过检测器检测分离出的组分并进行定量分析。
仪器分析方法与原理
仪器分析方法的 分类:电化学分 析法、光谱分析 法、色谱分析法 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 原理:以物理或 化学方法为基础, 通过测量待测物 质与仪器之间的 相互作用来进行 分析的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动力学与热力学
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机理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反应自发 性的关系
酸碱反应与pH值计算
酸碱反应: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 pH值定义:表示溶液酸碱度的数值,范围通常为0-14 pH值计算:通过氢离子浓度计算,公式为pH=-lg[H+],其中[H+]表示氢离子浓度 酸碱指示剂:用于指示溶液酸碱度的物质,如酚酞、甲基橙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 应用:在化学、 生物、医学等领 域中用于测定物 质的组成、含量 和结构等
仪器分析方法的发 展趋势: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步,仪器 分析方法也在不断 发展,未来将更加 注重高灵敏度、高 精度和高可靠性等 方面的研究
样品处理与实验误差
样品处理: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制备。
分析化学基础
大一基础化学笔记整理
大一基础化学笔记整理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必修课程之一。
掌握基础化学的知识,对于理解其他相关学科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基础化学知识,我将在本文中对大一基础化学知识进行笔记整理。
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1 原子结构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而电子绕核运动。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电子数。
1.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和原子量。
元素周期表可以分为周期和族,周期指的是元素的电子层次,族指的是元素的相似性质。
2. 化学键和化学反应2.1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常见的化学键有电离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电离键是由离子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形成的,金属键是金属中离子间电子的共享形成的。
2.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合成反应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物质合成为一个物质,分解反应指的是一个物质分解为两个或多个物质,置换反应指的是反应物中的原子或离子相互交换位置,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物质与氧气或氢气之间的反应。
3. 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变化3.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化学本质的性质,如颜色、硬度、熔点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或变化的性质,如燃烧性、氧化性等。
3.2 状态变化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状态变化,常见的状态变化有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蒸发和气态到液态的凝结等。
这些状态变化是通过加热或降温实现的。
4. 化学平衡和酸碱中和反应4.1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化学平衡可以通过平衡常数来描述,平衡常数是反应物浓度的一个比值。
4.2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反应,产生盐和水。
大学基本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基本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与能量的关系。
作为大学生,基本化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拓宽自己的学识面,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从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物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等方面对大学基本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1 物质物质是宇宙万物的统称。
它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要素,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而改变其组成和性质。
1.2 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能量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能量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1.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由于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以及物质结构的改变。
1.4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反应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它一般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信息。
1.5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共有118种。
元素通过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等特征进行分类。
1.6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的化学式结合而成的物质。
化合物的成分是固定的,其化学性质是由其组成元素的种类和比例决定的。
二、化学物质的组成2.1 原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它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组成。
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2.2 分子分子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而成。
分子根据构成的原子种类和比例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2.3 离子离子是由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电荷的物种。
阳离子通常指失去电子的金属原子或含有金属离子的化合物,阴离子通常指获得电子的非金属原子或含有非金属离子的化合物。
2.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电子层数和电子分布规律来排列元素的一张表格。
它按照周期性律和元素特性等规律排列,对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
大一普通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大一普通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大一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化学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大一普通化学基础知识点的总结。
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中性,电子带负电。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2. 元素和周期表元素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的电子结构决定。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在周期表上,周期表按照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组,可以方便地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趋势。
3. 化学键和分子式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分子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分子的构成。
4. 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过程。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和合成反应等。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和反应条件。
5. 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会趋向于达到平衡,平衡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的比例。
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受到反应物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6. 酸碱理论和pH值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学物质,酸具有产生H+离子的性质,碱具有产生OH-离子的性质。
酸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pH小于7表示酸性,pH大于7表示碱性,pH 等于7表示中性。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电子的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电子转移。
氧化剂能够接受电子,还原剂能够释放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在燃烧、腐蚀和电池中都有重要应用。
8. 物质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需要吸收热量,放热反应释放热量。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可以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和焓变来表示。
9. 气体和溶液气体是物质的一种状态,具有容易压缩和扩散的特点。
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
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大学基础化学的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化学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也对我们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了解原子的结构对于理解化学性质至关重要。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而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数。
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
根据能量的不同,电子层分别用 K、L、M、N 等表示。
每个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有一定的上限。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元素,并呈现出周期性的规律。
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结构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的作用力。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通常在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
例如,氯化钠(NaCl)就是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
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
共价键又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中,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大的原子;非极性共价键中,电子对在两原子间均匀分布。
例如,氢气(H₂)中的共价键是非极性的,而氯化氢(HCl)中的共价键是极性的。
金属键存在于金属单质中,是由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物质的结构包括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
晶体分为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它们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分子结构则影响着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三、化学热力学化学热力学主要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是守恒的,在化学反应中,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但总能量不变。
大学基础化学大一上知识点
大学基础化学大一上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作为大学基础课程之一,其在理工科专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介绍大学基础化学大一上的主要知识点。
1. 元素与化合物1.1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大一上主要学习常见的元素如氧、碳、氢等。
1.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学习了各种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命名规则,例如H2O 代表水分子。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学习了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和地址,以及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含义。
2.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规律编制的表格。
大一上也会学习如何通过周期表查找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
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3.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原子核反应和电子反应。
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3.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平衡方程的求解方法。
4. 配位化学与配位化合物4.1 配位化学:指的是研究金属与配体之间的结合和反应规律的化学分支。
学习了配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的配体种类。
4.2 配位化合物:指由金属离子与配体形成的化合物。
学习了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
5.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5.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化剂和还原剂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判断方法。
5.2 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物质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了电解和电池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计算方法。
6. 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6.1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称为化学平衡。
学习了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2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基础化学大二知识点
基础化学大二知识点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
大二是学习化学的关键时期,以下是基础化学大二知识点的概述。
一、化学平衡1. 动态平衡:指在封闭系统中,正反应速率相等的状态。
平衡常数(Kc)是描述平衡程度的量,它与各物质的浓度相关。
2. 平衡常数与反应系数:平衡常数(Kc)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关,由方程式中各物质的摩尔系数决定。
3. 影响平衡位置的因素:温度、浓度以及压力的改变可以影响平衡位置。
Le Chatelier原理指出,当系统受到扰动时会倾向于相应地调整平衡。
二、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的定义:布朗斯特德-洛威理论认为,酸是能够捐出质子(H+),碱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2. pH和pOH的概念: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OH表示溶液的碱性。
pH和pOH的计算公式分别为-pH=log[H+],-pOH=log[OH-]。
3.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三、配位化学1. 配位化合物:指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配体构成的化合物。
配体是通过反键键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
2. 配位数:指一个中心金属离子周围配体的数目,常见的配位数包括2、4、6。
3. 配位反应:指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发生键的断裂和生成新键的反应。
四、化学动力学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的量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2. 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相关,当浓度增加时,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3.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可以影响反应速率。
五、电化学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非电解质是指不能导电的物质。
2. 电解过程:电解过程是指通过电流将化学物质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3. 电池和电解槽: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槽是进行电解反应的容器。
六、化学键1. 离子键: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互相吸引形成的键。
大一基础化学第七版知识点总结
大一基础化学第七版知识点总结大学的化学课程是理科生们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大一基础化学第七版提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一、原子与分子在化学中,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核心为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而电子则环绕在原子核外。
分子是由相同或不同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粒子。
化学键可分为共价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当电子对共享得越多,键越强。
离子键则是由电子的转移形成的,通常是阴阳两种带电离子互相吸引而成。
二、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发生变化并生成产物。
通常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方程式中的化学式代表反应物和产物的组成,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性表示了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化学反应的速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较高的温度通常会加快反应速率,因为高温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度。
浓度的增加也会增加反应速率,因为有更多的反应物分子能够相遇。
催化剂是能够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它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硬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则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物质的性质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来描述。
宏观性质是指人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性质,而微观性质则需要通过实验和测试来确定,如热力学性质、电化学性质等。
四、化学键与化学离子化学键是维持原子之间结合的力。
共价键是通过原子间电子的共享形成的,它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单一共价键、双重共价键和三重共价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间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在化学反应中经常与共价键共存。
化学离子是带电粒子,它可以是正离子或负离子。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世界。
2、物质的基本分类物质有元素和化合物两种基本分类。
元素是由原子构成的最简单的物质,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成分。
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化学方式结合而成的物质,它们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
3、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形成的过程。
化学反应一般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涉及到原子之间的重组、分子的断裂和生成等变化。
4、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符号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简写方法。
它包括反应式、生成物和反应物等元素。
同时,方程式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也要保持平衡。
5、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物理变化是指改变物质的外在性质,如形状、颜色、状态等,而原有物质的化学性质并未改变。
化学变化是指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形成,这是一种微观世界的变化。
6、化学量和化学计量化学量是用物质的质量表示的,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概念。
而化学计量是在实验中通过实际计量计算出来的化学量。
在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的摩尔数以及化学量的匹配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
7、原子结构和周期表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原子核和围绕核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电子则以云层方式围绕着原子核。
同时,元素根据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在周期表中,同族元素具有相近的化学性质。
8、离子和化合物离子是由原子或分子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形成的带电粒子,它们有正离子和负离子之分。
而化合物则是由离子按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其特点是具有电中性和不稳定性。
9、原子结合和分子原子通过化学键形成原子结合,如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而分子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以共价键相互联系而形成的。
10、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的状态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
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物质会发生相变,如气体变成液体(液化)、液体变成气体(汽化)等。
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大全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理工科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
在大一阶段,学生将接触到许多基础化学知识,这些知识将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对大一阶段的基础化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化学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 原子: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3.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目前已知118种元素。
4.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5. 反应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6. 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以及混合物和纯物质的区别。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原子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轨道上。
2.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化学元素表格,可以用来预测元素的性质和结构。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等。
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1.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以及它们的特性、性质和结构。
2. 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生成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
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平衡常量、平衡位置和影响平衡的因素。
四、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的定义:溶质溶解在溶剂中而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 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最大溶解量,与温度、压力等因素有关。
3.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体积比、摩尔浓度等。
五、气体与气体反应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解释理想气体的性质和行为。
2. 气体压力:压强、大气压、压力单位等。
3. 气体反应:气体的摩尔分数、摩尔比例、摩尔体积等。
六、化学热力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焓、熵、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3. 热化学反应:热反应焓变、热反应标准焓变、热反应热力学平衡等。
七、酸碱中和与溶液的pH值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和盐的定义与性质。
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
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理工类学生而言是必备的一门学科。
大一学习化学,主要是建立起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为以后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介绍大一学习化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1. 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绕原子核的轨道上运动,带负电。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将所有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序排列,可以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表示元素的电子层(能级)数量,族表示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3. 化学键化学键是由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而形成的。
金属键是金属元素中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4. 物质的状态物质可以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远。
5.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转化过程。
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一般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反应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置换反应等。
6.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具有酸性质,能产生氢离子;碱具有碱性质,能产生氢氧根离子。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盐。
7.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会达到一个平衡状态,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一定比例不变。
化学平衡可以用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平衡常数来表示。
8.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在氧化和还原过程中的转移。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基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大一
基础化学下学期知识点大一下学期大一基础化学知识点一、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原子质量和原子序数、原子的电子层和电子排布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类、主族和副族元素、周期性规律和趋势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的结构和形状、键长和键能4.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加合反应、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摩尔比、量比关系、气体反应5. 化学式和化合物命名化合物的离子式和分子式、离子化学式的电荷平衡、多价离子的命名、无机非金属化合物和含氧酸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烷烃、烯烃、炔烃)二、溶液化学1.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溶液的定义、溶剂和溶质、溶解度、溶解度曲线、饱和溶液和过饱和溶液2. 溶液的浓度计量摩尔浓度、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浓度、溶质的摩尔分数、溶质的体积分数、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3. 溶液的稀释和配制溶液的稀释计算、配制固定浓度的溶液4. 溶解过程和溶液的物理性质溶解热、溶液的沸点和凝固点、溶液的导电性和酸碱性5. 氧化还原反应在溶液中的应用氧化还原指数、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滴定三、化学动力学1.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概念、速率的表示、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2. 反应速率的计算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速率常数、速率方程式、速率常数和温度的关系3. 反应机理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理论和活化能是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4. 化学平衡反应的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平衡常数和反应的位置、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影响平衡的因素5. 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的测定方法、气相平衡和溶液平衡的计算、平衡常数的应用四、化学平衡、酸碱中和和离子平衡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酸的定义和性质、碱的定义和性质、酸碱中和反应、pH和酸碱度的关系、酸碱指示剂2. 强酸和强碱强酸和强碱的性质、浓度的计算、强酸和强碱的溶液导电性3. 酸碱滴定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计算、酸碱滴定曲线4. 离子平衡酸碱平衡、水的自离解、酸碱解离常数、离子化学式的电荷平衡、多步反应的计算五、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1.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室安全和废物处理、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实验条件调节和控制2. 化学计算质量-摩尔-容积之间的换算、反应的计算、溶液的计算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摩尔比、量比关系、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大学基础化学复习
•
•
第十二章 滴定分析
• 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及化学计量点和滴定 终点。 • 熟悉误差与偏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点和变色范围, 多元酸分布滴定的条件。 • 掌握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
祝大家期末考试 取得理想成绩! Thank you!
第九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 • • • • 了解Bohr的原子结构理论 了解波粒二象性、熟悉波函数和概率密度 掌握4个量子数;熟悉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 径向分布函数图的意义和特征 熟悉近似能级;掌握Paili不相容原理、 能量最 低原理、Hund规则和电子组态 掌握电子组态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熟悉原子半 径、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复 习
第一章 绪论
• 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摩尔分 数和质量摩尔浓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及 计算。
熟悉SI单位制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
•
•
基本单元
熟悉有效数字的概念与运算规则。
第二章 稀溶液的依数性
• 了解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 凝固点降低的原因。 熟悉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 凝固点降低概念及计算。 掌握溶液渗透压力的概念及渗透浓度 的计算,熟悉渗透压力的医学应用。
•
第十一章 配位化合物
• 熟悉配位化合物的定义,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及 命名:单齿、多齿配体;配位数,配位原子概 念、关系、确定。 熟悉配合物的价键理论、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和 杂化类型,内轨,外轨特点,求算磁矩。 掌握水溶液中配合物的配位平衡有关计算。了 解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还平衡及其它配位 剂对配位平衡的影响。
• •
•
第五章 胶体
• 了解分散系、分散度的概念。熟悉胶体分 散系的特点。 • 掌握溶胶的基本性质和胶团结构。熟悉溶 胶的稳定因素及聚沉作用。
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
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前言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掌握基础化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总结大一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化学知识点,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方程式、化学物质的分类等内容。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元素符号: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H表示氢元素。
•原子序数:每个元素有一个原子序数,用于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电子排布:电子在轨道上分布,遵循能级规则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化学键•离子键:通过正负离子相互吸引形成的化学键,如NaCl。
•共价键: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如H2O。
•金属键:金属原子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化学物质通过键的断裂和形成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平衡反应: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化学反应。
化学物质的分类•元素: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如金属、非金属。
•化合物:由不同原子组成的物质,如NaCl。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物理混合而成,可以通过物理手段分离。
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过程,如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置换反应:活动性较弱的原子被活动性较强的原子替代。
•双替反应:涉及两种离子互相置换的反应。
化学计量•摩尔:表示物质的数量的单位,1摩尔指的是物质的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
•摩尔比:反应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量之比,用于确定反应物的质量关系。
化学实验技术•称量技术:准确称量物质的重量。
•吸滤技术:将混合物中的固体与液体分离。
•蒸馏技术:将液体分离。
总结在大一的基础化学课程中,掌握以上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加深对基础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日后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本文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以上是本文关于基础化学大一知识点的总结,希朿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自然科学。
它是物理学的姊妹科学,而与生物学、地质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大学化学教育中,我们将学习并掌握一系列的基础化学知识,这些知识将成为我们理解并解释自然界现象的基础。
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大学基础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以便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一、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 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
每个元素都具有独特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
目前已知的元素共118种,其中92种是自然发现的,其他的是人工合成。
2. 周期表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一张表格,它按照元素的化学性质将元素分类,从而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
周期表的布置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以及其他一些性质进行的分类。
周期表的主要分区有主族元素、次族元素、过渡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
二、化学键1. 原子间相互作用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化学反应的基础。
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分子和化合物。
在化学键中,原子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相互结合。
2. 共价键共价键是一种通过原子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元素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分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之一。
共价键的性质取决于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异,电子的共享方式和键的长度。
3. 离子键离子键是一种通过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学键。
通常,金属原子会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而非金属原子会得到电子成为负离子。
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离子晶体。
4. 金属键金属键是一种通过自由电子在金属原子之间的弥散而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高度流动和活动,形成了一种自由电子气态,使金属具有典型的导电、热导和延展性等性质。
三、酸碱反应和溶液1. 酸碱理论酸碱理论是描述溶液中酸碱反应的理论。
按照质子转移的方式,酸碱理论包括了布朗斯特-劳里理论(质子转移)和刘易斯理论(电子对转移)。
大一基础化学笔记整理
大一基础化学笔记整理
基础化学是大一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的科目,下面是大一基础化学的笔记整理:
1. 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电子围绕在核外。
-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组织元素的表格,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
列元素。
周期表以横行为周期,垂直列为族。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2. 化学键:
-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吸引力,用于将原子结合成化合物。
-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可以是单个、双键或三键。
-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力形成的,形成离子化合物。
-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强烈的金属结合。
3.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
- 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
反应物在方程式的左侧,
生成物在右侧。
- 平衡的化学方程式显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 化学计量是指元素或化合物在反应中的相对数量。
4. 物质的状态和热力学:
- 物质可以处于固态、液态或气态。
- 物质的状态可以通过温度和压力的改变来改变。
- 热力学是研究热量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5. 反应速率和平衡:
- 反应速率是描述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
- 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 平衡常数描述了在特定温度下的平衡反应的平衡程度。
这些是大一基础化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的整理。
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学科的基础,并为日后学习更高级的化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化学基础知识点汇总
大学化学基础知识点汇总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它是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现象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逐步介绍大学化学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初步了解化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1.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带无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原子的电荷数等于质子数减去电子数。
2.元素和周期表–元素是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质子数和电子排列的表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分区包括金属、非金属和过渡金属等。
3.化学键和分子–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的共享而形成的,离子键是由带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4.反应和平衡–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变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包括生成物和反应物。
–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平衡常数可以用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平衡程度。
5.酸碱和pH值–酸是指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够接受氢离子的物质。
–pH值是用来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它的值范围从0到14,7为中性。
–酸和碱可以通过中和反应相互转化,生成盐和水。
6.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电子的转移来产生电流,这是电池和电解的基础。
7.反应速率和化学动力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度。
–化学动力学研究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包括温度、浓度和催化剂等因素。
–化学动力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
8.热力学和化学平衡–热力学研究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热力学性质。
–熵是热力学中用于衡量混乱度的物理量,反映了体系的无序程度。
–化学平衡是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之间达到的状态,可以通过平衡常数来描述。
大一基础化学知识点归纳
大一基础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作为理工科领域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大一学生首次接触到的化学知识点往往是基础而重要的。
本文将对大一基础化学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大家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物质分类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原子与分子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2. 元素的原子量和分子量3. 分子的组成和结构4. 原子和分子的化学式三、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反应1.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2.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电解反应3.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平衡四、离子和离子反应1. 离子的定义和产生方式2. 强酸、弱酸、强碱和弱碱的离子产生3. 盐的命名和离子反应五、气体和气体反应1. 气体的性质和气体状态方程2. 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3. 气体反应的摩尔关系六、溶液与溶液反应1. 溶液的组成和溶解度2.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离子反应3. 水的离子平衡和酸碱中和反应七、化学平衡和化学平衡常数1. 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表示2. 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3. 影响平衡的因素和平衡的移动八、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原子间的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2. 分子的形状和分子极性3. 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九、酸碱中和与酸碱滴定1. 酸碱的定义和性质2. 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方法3. 酸碱滴定计算和指示剂的选择十、红ox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2. 红ox反应的步骤和计算3. 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以上是大一基础化学知识点的基本归纳和概述,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能够建立起扎实的化学基础,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和练习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化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大学基础化学
《大学基础化学》复习复习内容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第三章 定量分析基础 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一 .气体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分压定律 二 .溶液浓度表示1. 物质的量浓度2. 质量摩尔浓度3. 质量分数 一 .气体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压力 体积 温度物质的量 摩尔气体常数物理量V T npR Pam3 Kmol8.314单位kPa L K mol 8.314适用于理想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分子本身的体积忽略pV=nRT 变换形式Mr =mRT求相对分子量pVρ= pMr求气体密度RT2. 分压定律分压概念:在一定温度和体积下,组分气体单独占据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对容器产生的压力。
K道尔顿分压定律:∑p总p ii 1Kpi = p 总 xi∑1x ii 1V i= n i= x ip i = n i= x i V 总n 总p 总 n 总二 .溶液浓度表示1. 物质的量浓度 cn B m B c Bn BVM Bn B 2. 质量摩尔浓度bb Bm Am B 3.质量分数 w Bm4. 几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c B =wB ρc B = b B ρM B习题: P221-1、有一混合气体,总压力为150Pa ,其中 N2 和H2 的体积分数为 0.25 和 0.75,求 N2 和 H2 的分压。
解:V i = n i= x i V 总 n 总p N 2x i p 总n i p 总 V i p 总 0.25 150 37.5Pan 总 V 总p H 2x i p 总 n i p 总 V i p 总 0.75 150 112.5Pan 总 V 总1-3、用作消毒剂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分数为 0.030,这种水溶液的密度为 1.0g?mL-1 ,请计算这种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摩尔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和摩尔分数。
解:n B质量摩尔浓度 bb Bm A物质的量浓度n Bc BV 摩尔分数x Bn Bn解: 1L 溶液中w B m Bm Bw B m w B ρVmm( H2O2) = 1000mL 1.0g mL 1 0.030 = 30gm( H2O) = 1000mL 1.0g mL 1 (1 0.030) = 970gn( H2O2) = m/M =30/34=0.88moln( H2O) = m/M = 970/18=54molb( H2O2)= n/m=0.88/0.97kg = 0.91mol kg 1c( H2O2)= n/V=0.88/1L = 0.88mol L1x( H2O2) = n/n 总= 0.88/(0.88+54) = 0.016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基本概念热化学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一、基本概念状态 由一系列表征系统性质的物理量所确定下来的系统的一种存在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学基础化学》复习复习内容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第三章 定量分析基础第一章 物质的聚集状态 一.气体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分压定律 二.溶液浓度表示 1. 物质的量浓度 2. 质量摩尔浓度3. 质量分数 一.气体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适用于理想气体: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分子本身的体积忽略pV=nRT 变换形式RT pVm =M r 求相对分子量RTpM =ρr求气体密度2. 分压定律分压概念:在一定温度和体积下,组分气体单独占据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对容器产生的压力。
道尔顿分压定律:∑1Kp p ==i i总p i = p 总 x i1==∑1Ki ixi x n nV V ==i i 总总 i x n np p ==i i 总总 二.溶液浓度表示1. 物质的量浓度cVn c BB =BBB M m n =2. 质量摩尔浓度bABB m n b =3. 质量分数 mm w BB =4. 几种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BB B M ρw =c ρb =c B B习题:P221-1、有一混合气体,总压力为150Pa ,其中N2和H2的体积分数为0.25和0.75,求N2和H2的分压。
解:i x n nV V ==i i 总总 PaPa 5.11215057.05.3715025.0i i H i i N 22=⨯=====⨯====总总总总总总p V Vp n n p x p p V Vp n n p x p i i 总总总总1-3、用作消毒剂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0.030,这种水溶液的密度为1.0g ·mL-1,请计算这种水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摩尔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和摩尔分数。
解:质量摩尔浓度bABB m n b =物质的量浓度 V n c BB =摩尔分数nn x B B =解:1L 溶液中ρV w m w m mm w B B B BB ===m ( H2O2) = 1000mL ⨯1.0g ⋅mL -1⨯0.030 = 30g m ( H2O) = 1000mL ⨯1.0g ⋅mL -1⨯(1-0.030) = 970g n ( H2O2) = m /M =30/34=0.88mol n ( H2O) = m /M = 970/18=54molb ( H2O2)= n/m=0.88/0.97kg = 0.91mol ⋅kg -1c ( H2O2)= n/V=0.88/1L = 0.88mol ⋅L -12x ( H2O2) = n/n 总= 0.88/(0.88+54) = 0.016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 基本概念 热化学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一、基本概念状态 由一系列表征系统性质的物理量所确定下来的系统的一种存在形式。
重点掌握状态函数特性:1、状态一定,则体系的状态函数一定。
状态改变,状态函数也改变2、状态函数变化值仅决定于系统的初态和终态,与变化途径无关。
二、热化学1、化学反应热效应定义: 在恒温恒压或恒温恒容且只做体积功的条件下,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称为化学反应热效应(反应热)。
注意: 主要讨论恒温恒压只做体积功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热效应。
1、化学反应热效应解决化学反应热效应的大小,引入了焓。
焓 H 焓变 ∆H标准摩尔反应焓 O m r H ∆标准摩尔生成焓 θm f H ∆标准摩尔燃烧焓 θm c H ∆焓 H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U = Q + W体积功:W = - p (V2-V1) = - p ∆V Qp = ∆ U + p ∆V焓定义为: H= U + pV ΔH=∆ U + p ∆V 焓变: ΔH = H2 - H1 = Qp 标准摩尔反应焓变Om r H ∆化学反应中,任何物质均处于温度T 时的标准状态下,反应的摩尔反应焓变。
θm r ΔHθ标准状态m1mol 的热效应r Reaction 反应 热化学标准状态对物质的状态作统一规定:✧ 气体 —— p θ(100kPa )压力下,处于理想气体状态的气态纯物质。
✧ 液体和固体 —— p θ压力下的液态和固态的纯物质。
✧ 溶液——p θ压力下,溶液的浓度为1mol ⋅L-1。
θmf H ∆定义 在标准状态下,由最稳定单质合成1mol 化合物时的标准反应焓。
推断:最稳定单质的0=∆θm f H注意:(1) 最稳定单质为:C(石墨),Cl2 (g) , Br2 (l) ,I2 (s),S (菱形),P (白磷)等 (2) 生成物为1mol(3) 与聚集状态有关θm c H ∆定义:在标准状态下,由1mol 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时的标准反应焓。
注意:1、完全燃烧的最终产物: C →CO2(g),H →H2O (l),S →SO2 (g),N →N2 (g), Cl →HCl (aq)2、θm c H ∆与物质聚集状态有关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1) 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效应 (2) 由 θm f H ∆ 计算反应热效应(3) 由 θm c H ∆ 计算反应热效应(1) 由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热效应在等容或等压条件下,若一个化学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的代数和与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相同。
r ∆)3θθθ)3()2()1(m r m r m r H H H ∆+∆=∆3实际应用:热化学方程相加减,对应的相加减。
(2)由标准摩尔生成焓 计算化学反应热效应反应 aA + bB xX + yYθθθθθmBf mA f mY f mX f m r b a y x H H H H H ∆∆∆+∆=∆-- ∑)(Bm f B m r B θθH νH ∆=∆例1:298K 时反应Na(s)+ Cl2(g)→NaCl(s)的θm r H ∆ =-411.1kJ·mol-1,即该温度下NaCl(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411.1kJ·mol-1。
√ 例2:所有气体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都为零。
× 例3:下列各种物质中,298K 时标准摩尔生成焓不为零的是. (C )。
(A)C(石墨);(B)N2(g);(C)Br(g);(D)I2(s) 习题:P66:2-21. 利用附录III 的数据,计算下列反应的 : (1) Fe3O4(s)+4H2(g)→3Fe(s)+4H2O(g) (2)2NaOH(s)+CO2(g)→Na2CO3(s)+H2O(l) (3)4NH3(g)+5O2(g)→4NO(g)+6H2O(g)(4)CH3COOH(l)+2O2(g)→2CO2(g)+2H2O(l) 解:(1) Fe3O4(s)+4H2(g)→3Fe(s)+4H2O(g)θm H f ∆-1118.4 0 0 -241.8(1) θm r H ∆ =[4⨯(-241.8) - (-1118.4)]= 151.2 kJ ⋅mol -1(2) θm r H ∆= -171.8kJ ⋅mol -1 (3) θm r H ∆ = -905.4kJ ⋅mol -1 (4) θm r H ∆= -872.9kJ ⋅mol -1习题2-3 1. 已知下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C2H2(g) + 5/2O2(g) → 2CO2(g) + H2O(g) θm r H ∆= -1246.2 kJ ⋅mol -1(2)C(s) + 2H2O(g) → CO2(g) + 2H2(g); θm r H ∆= +90.9 kJ ⋅mol -1(3)2H2O(g) → 2H2(g) + O2(g);θm r H ∆= +483.6 kJ ⋅mol -1求乙炔(C2H2,g)的生成热 。
解:乙炔(C2H2,g) 生成热的反应为:2C(s)+H2(g)→C2H2(g)1. 已知下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C2H2(g) + 5/2O2(g) → 2CO2(g) + H2O(g) (2)C(s) + 2H2O(g) → CO2(g) + 2H2(g); (3)2H2O(g) → 2H2(g) + O2(g); 解:乙炔(C2H2,g) 生成热的反应为:2C(s)+H2(g)→C2H2(g) 反应2⨯(1)+5⨯(3)为:2C2H2(g)+8H2O (g)→4CO2(g)+10H2(g) (4) 反应[4⨯(2)- (4)]为:4C(s)+2H2(g)→2C2H2(g) 解:反应[4⨯(2)- 2⨯(1)-5⨯(3)]/2为:2C(s)+H2(g)→C2H2(g)θm H f ∆(C2H2,g)=2⨯θm r H ∆(2)-θm r H ∆(1)-2.5⨯θm r H ∆ (3)=[2⨯90.9-(-1246.2) -2.5⨯483.6]=219.0 kJ ⋅mol -1 习题2-4求下列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298.15 K): (1)Fe(s)+Cu2+(aq)→Fe2+(aq)+Cu(s) (2)AgCl(s)+Br -(aq)→AgBr(s)+Cl -(aq) (3)Fe2O3(s)+6H +(aq)→2Fe3+(aq)+3H2O(l) (4)Cu2+(aq)+Zn(s) →Cu(s)+Zn2+(aq) (1) Fe(s)+Cu2+(aq)→Fe2+(aq)+Cu(s)θm H f ∆ 0 64.77 -89.1 0 θm r H ∆ (1)= [-89.1-64.77] = -153.9 kJ ⋅mol -1 θm r H ∆ (2)= -18.91 kJ ⋅mol -1θm r H ∆ (3)= -130.3 kJ ⋅mol -1θm r H ∆ (4)= -218.66 kJ ⋅mol -1三、 化学平衡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2. 化学平衡常数43. 影响平衡移动因素1. 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1)化学平衡针对可逆反应而言 2)达到化学平衡时的特征3)正确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4)化学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 对可逆反应:逆正νν= 达化学平衡 组分浓度不随时间变化b B a A y Y x X )()()()(θθθθθcc c c c c c c K =b θB a θA yθY x θX θ)()()()(pp p p pp p p K =K θ值越大,表示反应程度越大,反映越完全 (1) K θ表达式中p 、c 是平衡分压或浓度,分 别除以p θ、c θ,得相对分压或相对浓度 (2) 固体、液体的纯物质或溶剂水的浓度视 为常数,均不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 同一反应的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θθ逆正K K /1=(4) 若同一方程式,化学计量系数变化n 倍 则: nO O)(12K K =2.熟练进行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1) 根据已知条件求算平衡常数; 2)根据平衡常数及已知条件计算平衡浓度(分压)、初始浓度及转化率; 3)判断反应的方向; 4)多重(同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