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药杂志投稿要求

合集下载

投稿须知

投稿须知

《中草药》杂志2013年投稿须知(一级)1、严禁一稿多投,一经发现,将在本刊曝光并两年内不再录用该作者稿件。

2、编辑部对稿件有修改权,修改后的清样发给作者核校。

3 、作者在投稿的同时,请下载中国药学会主办期刊版权转让协议书(登陆www.中草药杂志社.中国或www. →《中草药》杂志→下载专区→版权转让协议书),签字盖章后寄至编辑部,方可考虑论文发表。

4、本刊不收论文审稿费,录用稿件收取版面费,该费用由作者单位支付。

5、稿件刊登后酌付稿酬,并寄样刊给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须知(二级)1、网络投稿程序:(1)作者注册。

(2)查看投稿须知及稿约。

(3)查看版权协议。

(4)填写稿件信息。

(5)填写作者信息。

(6)上传稿件和附件。

2、稿件流程:(1)作者上传的稿件成功后,作者会接到系统自动发送的收稿通知。

(2)本刊审稿周期约45天,审稿结束后,作者会收到审稿结果,包括:录用(采用通知)、退改(具体修改要求)、退稿。

(3)作者可在自己的登陆页面查到版面费到账、发票、稿件流程、拟安排刊期(前后有浮动)、自校清样等信息。

也可在相应位置给编辑或财务留言。

(4)作者索要发票时,应注明:发票抬头(单位或个人选其一)、邮寄发票的详细地址(含市县区街牌路号等)、邮编及联系电话等。

(5)需要补交的材料或自校清样请尽快返回,以免影响下一流程。

(6)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

出版后本刊还将向国内外文献检索机构报送并上网,届时不再向各位作者另付酬。

(7)论文发表后,本刊寄赠作者样刊2册,若另需增加册数,请按定价汇款。

(8)若作者投稿2个月后未收到本刊的任何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请勿一稿多投。

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请自留底稿。

来稿如涉及保密事项,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投稿须知

Ja . 1 VO1 9 o n 20 2 .1 N .1
依据 、研 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引用他人 的研究成果应 标注 相关参考 文献 。一般不超过 3 0个汉字。 0
解, 以论述 ; 加 通过对某一专题文献的整理, 对该 问题有 了较系 统的认识而作进一步阐述;在积累较多实践的基 础上, 对某一 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加 以阐述 。撰写时应做到:论点明确 、论
数 ) 应 同 时给 出数 据 的绝 对 值 。用 表 或 图表 示 时 , 般 应 先 用 , 一
整理, 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撰写时应 注意:① 选题 要新。 作 即所综述 的选题必须是近期本刊未曾刊载过 的。②说理要 明。 说理必须 占有 充分的文献, 处处 以事 实为依据, 尤其是要有 自 己的见解 。 ③层 次要清 。即在写作 时思路要清, 前后 如何 呼应 。 ④ 文献要 新。 5年 内的文献 为宜, 以 尽可能引用 原始 一次文献 ,
电话号码和 电子信箱 ) 。
忌一稿 多投 、抄袭剽窃、重复发表 、虚假注释等 。为了加 强学术道德和 学风建 设、 遏制学术不端行 为, 惩防并举, 本刊编 辑部 已全面 启用 中国知网 “ 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 ” 来稿 进 对 : 行检测, 凡涉嫌学术不端行 为的将不予采用 。对 已通过本刊 审
键 词 包 括 主 题 词 和 自 由词 。标 引原 则 是 以主 题 词 为主 , 无 相 若 对 应 的 主 题 词 ( 的专 业 术 语 ) 直 接 选 用 关键 词 。 题 词 应 在 新 可 主
费阅读 。作者将 保留版权, 有保护作品完整权和署名权 。同 拥
时 自投稿 日起 , 本刊将 获得 该 作品 的首次 出版权 和 网络传 播 权。 编辑 部不 再 向作者支付稿酬 。 如您 的文章不 同意被 上述 数

中国药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药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药学杂志投稿须知中国药学杂志稿约本刊为中国药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布发行的综合性药学学术刊物(半月刊),是一本反映我国药学各学科进展和动态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以高、中级药学工作者及其他医药卫生人员为读者对象。

本刊内容包括药学各学科,如生物技术、药剂学、临床药学、药理学、药品检验学、药物化学、生化药学、中药学、天然药物学等,辟有专家笔谈、综述、论著、知识介绍、药物与临床、新药评述、药学史、药学人物、药事治理、学术讨论、知识介绍、科研简报、科技园地、编读园地、学术动态等栏目。

本刊连续三届荣获国家期刊奖,并入选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药学类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国际药学文摘(IPA)等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

2006~2007年连续两年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B类资助,并获得“2007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进入中国知网(CNKI)光盘版、网络版。

表格用三线表,两端开口,不用纵线;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除栏头外,表身中不用或少用横线;表内尽可能不用或少用标点符号;上、下行的数字最好对齐;表内计量单位的名称要使用单位符号。

表格最好设计成单栏表,表宽的字数(包括空格和直列与直列间空格在内)不超过33字。

表注依序用1),2),3)……表示,写在右上角。

曲线一样应经曲线拟合(curve fitting),并尽可能“直线化”,例如通过对数(lg)、倒数(reciprocal)、概率单位(probit)、算出单位(logit)等转换。

直线应按照回来方程绘图。

如有图注者应在稿内图位的框线下写明:1-……;2-……;3-……,或者A-……;B-……;C-……。

照片用黑白片,必须反差鲜亮,清晰易辨,常用大小为127 mm×178 mm。

显微镜照片内应画长度标尺,如|—|,示1 μm,必要时,以↑标明上方位。

中华中医药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中医药杂志--投稿须知

中华中医药杂志投稿须知《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本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协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药学科杂志,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等。

本刊以“把握前沿,探索未知”为宗旨,坚持“继承与发展并重、中医与中药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全面报道中医药临床、科研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技术、新成果,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开展学术争鸣与讨论,以引导学术潮流为己任,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学术、提高健康服务水平。

本刊主要设有论著、临证经验、标准与规范、继续教育、述评、综述、会议纪要、专题讲座、海外中医药、研究报告、临床报道、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

来稿须符合本刊体例的要求。

论著类主题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文字简练。

研究类,科研设计合理,实验观察客观,数据真实准确,正确使用统计描述及选择统计分析方法。

全文(包括图表和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4 000字,综述不超过5 000字。

凡具有重大意义或属于国际竞争的,请予说明。

各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或博士生论文,请于文题页左下方脚注中标明,如“XXX基金课题”并写明课题编号,并请附寄课题证书复印件以便核实。

我刊优先刊登国家级、省部级攻关课题及国际合作项目的论文。

论文刊出后,课题获国家级、省部级以上奖励的,请将获奖证书复印件寄至我刊。

来稿一经本刊接受发表,意味将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外文版、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专有使用权自动转让本刊,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任意转载和摘编。

若作者不同意,投稿时应声明,未作声明者视为同意。

本刊发表的论文受版权保护。

为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投稿前请您详细阅读稿约及稿件书写格式要求:投稿请通过在线投稿入口注册并投稿1.文题:题名应简洁、确切、醒目,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中国药师投稿须知(共五则)

中国药师投稿须知(共五则)

中国药师投稿须知(共五则)第一篇:中国药师投稿须知《中国药师》杂志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学术类综合性月刊,为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大16开本,100页,每月5日出版,刊号ISSN1008-049X,CN42-1262/R。

本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本着求实的科学态度,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树立严谨朴实的刊物形象,努力为广大药师和医药工作者服务。

本刊积极宣传国家有关药品监督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传播药学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开展药学继续教育,传递国内外药学信息,促进医、药学人员信息交流,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医药经济的繁荣作出贡献。

1 主要栏目研究论文(药物研发、生产、使用等领域具有创新性的、水平较高的研究成果)、继续教育、药学进展(对当前药学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的总结、评述)、研究报告(具有一定创新性或阶段性研究成果)、药学与临床(临床疗效观察、合理用药、药学服务、ADR及监测等)、药品监管(药品政策法规及药事管理)、综述、科技交流、医药信息等。

必要时增设补充栏目。

2 投稿一般要求与注意事项2.1 每篇来稿均应附第一作者单位证明信,其内容包括稿件真实性、保密性审查结论,并保证无抄袭之嫌、未一稿多投。

若属基金资助或攻关项,或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或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者均请提交证明材料复印件,并在稿件首页脚注中注明。

编译类稿件请附原文复印件及校者亲笔签名。

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邮编、个人常用电话、电子信箱等,务请写清,以便联系。

增加作者或改变作者排序应经第一作者单位来函证明。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简炼、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结论准确。

实验研究类来稿请用另纸附中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与单位、结构式摘要与关键词。

2.2 来稿务请打印一式两份,挂号寄本刊编辑部(同时通过杂志网站在线投稿可缩短稿件处理周期),并邮汇稿件处理费40元,手续齐备后即予登记并通过网上投稿及查询系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方式反馈稿件回执。

_中国中药杂志_投稿须知

_中国中药杂志_投稿须知

《中国中药杂志》投稿须知1 投稿要求来稿应一式2份,要求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字精炼。

来稿请勿两投,并注意保密审查。

2 写作要求211 文题、作者及单位 列出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地名(省市、县)及邮政编码。

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序号;责任作者(通讯作者)应加注3号。

212 脚注 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项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通讯作者](包括Tel,Fax,E2mail)。

可简明写出通讯作者简介,内容包括职务、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

213 摘要、关键词 研究论文、专论、综述应附摘要(500字以内)、关键词(8个以内)。

多个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

研究论文、专论及综述须附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及字数要多于中文摘要,不必直译。

214 前言 一般不超过300字,应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研究方法及其文献来源,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及研究概况,明确提出本文的目的。

注意尽量避免与文题及摘要文字上的雷同。

215 正文 层次序号用1……1.1……1.1.1……表示。

层次序号后写明各层次标题。

216 实验材料 写明药物来源、批号。

论文中实验药材的原植(动、矿)物名称要求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规定的名称,并注明鉴定人姓名、职称及其工作单位。

处方需写出全部药物组成、剂量及主要制备工艺。

写明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及试剂的规格。

217 数字与有效数字 数字作为量词及序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古籍文献的卷次、页码,农历及我国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

固定词语中作词素的数字用汉字,如二倍体、十二指肠等。

应注意有效数字的取舍,测得的数据不得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

作者应认真核实,确保来稿中各项数据的准确无误。

218 计量单位和符号 遵照国家法定标准及有关国际规定规范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如:L(升),s(秒),m in(分钟),h (小时),d(天),lx(勒[克斯])等。

中国中医药报征稿启事

中国中医药报征稿启事

中国中医药报征稿启事第一篇:中国中医药报征稿启事征稿启事为继续办好本版面,现将版面安排和设置栏目介绍如下,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现有栏目岐黄论坛内容包括对中医基本概念、传统理论、各种学说的探讨与争鸣,对中医文献、中医科研思路方法的研究,以及中医学术发展、中医经验传承等问题的探讨。

经典探微针对《内经》、《难经》、《伤寒论》、《本草经》以及温病经典、中医古籍,阐发其内涵之微妙,运用之心得。

诊疗心悟临床诊治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各种辨证经验、用药体会等。

名医名方面对第一、二、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名中医;正高职称的高年资中医药临床工作者。

征集他们的毕生心血、临床验之有效的方剂,包括方剂组成、功能、用法、方解、加减等。

医门传薪全国及各省名老中医临证经验、诊病思路的总结,以及学生弟子们的跟师体会和实际应用。

验案赏析特殊医案、疑难病医案的讲解与分析。

新开设栏目经方论坛有关经方的理论研究、条文训诂、各家经方学说、临床诠释,及临床各科运用经验等。

欢迎分享学习运用经方的心得体会,更欢迎探讨在研究、临床中遇到的挫折和待解难题。

临证切磋各位医师在个人网页上发表的危急、有趣案例,文后附网友有理有据的点评或与网友间的问答交流。

意在开拓、启发临床思维,通过病案讨论加深对某病、某方、某药的理解。

投稿信箱:*************.cn。

投稿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1号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三层中国中医药报王韬收,邮编100100。

第二篇:校报征稿启事《晨阳少年》(暂定名)少先队队刊征稿启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在辅导员老师和少先队员们的大力支持下,《晨曦少年》在金秋时节向我们走来了。

她是学校少先队建设的论坛,是辅导员老师风采的窗口,是少先队员们展示自我的另一个舞台。

创刊伊始,百事待兴。

诚邀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踊跃投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把队刊办成凝聚全校师生智慧和力量的中心园地,使其成为师生创作的文学殿堂,成为展示校园文化的平台。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经验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经验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经验(实用版)目录1.介绍中华中医药学刊的基本信息2.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项3.投稿流程4.审稿周期及结果5.投稿经验分享正文一、中华中医药学刊的基本信息中华中医药学刊是我国中医药领域的一本权威学术期刊,创刊于1986 年。

本刊以传承和发扬中医药学为宗旨,致力于推广中医药学术研究成果,为中医药学术交流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二、投稿要求及注意事项1.投稿必须是原创性论文,且未在其他刊物上发表过。

2.文章主题应围绕中医药学术研究展开,包括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理论探讨等。

3.文章格式要求规范,按照本刊投稿模板进行排版。

4.投稿时需提供作者简介、联系方式等详细信息。

5.稿件篇幅一般不超过 8000 字。

三、投稿流程1.登录中华中医药学刊官方网站,注册并登录作者投稿系统。

2.按照系统提示填写投稿信息,上传论文全文。

3.系统自动生成投稿编号,作者需保存此编号以便查询投稿进度。

4.投稿成功后,作者可通过投稿系统查询审稿进度。

四、审稿周期及结果1.审稿周期:一般为 3 个月左右,具体时间视审稿进度而定。

2.审稿结果:编辑部会以邮件形式通知作者,稿件录用者需按照要求修改稿件并提交最终稿。

五、投稿经验分享1.了解期刊要求:在投稿前,作者需详细阅读期刊的投稿要求及格式规范,确保稿件符合要求。

2.明确文章主题:文章主题应明确、新颖,有针对性。

3.注重论文质量:保证论文质量是成功投稿的关键,作者需认真审核论文内容、数据、图表等。

4.耐心等待审稿结果:投稿过程中,作者需保持耐心,不要过于焦虑。

5.与编辑部保持良好沟通:在投稿过程中,如有疑问,作者可与编辑部取得联系,寻求帮助。

中医期刊发表要求

中医期刊发表要求

中医期刊发表要求
中医期刊是中医学领域的重要学术刊物,对于中医学研究人员来说,发表在中
医期刊上的论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影响力。

因此,中医期刊对于投稿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下面将就中医期刊发表的一些要求进行介绍。

首先,中医期刊对于投稿的内容有严格的要求,投稿内容应当符合中医学学术
研究的范畴,包括中医药临床、基础理论研究、中药药理学、药物化学、中药资源与开发、针灸推拿、中医养生等方面。

投稿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能够为中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其次,中医期刊对于投稿的作者也有一定的要求,投稿作者应当具有中医学相
关专业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能够对所投稿件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同时,投稿作者应当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能够撰写出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

另外,中医期刊对于投稿的格式和语言也有一定的规定,投稿的格式应当符合
期刊的版面要求,包括论文的字数、图表的排版、参考文献的格式等。

同时,投稿的语言应当准确规范,能够清晰表达论文的观点和结论,避免出现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的情况。

此外,中医期刊对于投稿的真实性和原创性也有严格的要求,投稿的内容应当
是作者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不存在抄袭和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情况。

同时,投稿的内容应当是真实可靠的,能够为中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信息和见解。

综上所述,中医期刊对于投稿有着严格的要求,包括内容的学术价值、作者的
学术背景、格式和语言的规范、真实性和原创性等方面。

因此,希望中医学研究人员在投稿前能够认真了解期刊的投稿要求,做好论文的准备工作,提高论文的质量和通过率,为中医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须知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须知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须知本刊诚挚地邀请全国中医药界有识之士踊跃惠赐各栏目的稿件。

更欢迎惠赐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各种基金资助、攻关或重点项目;以及有重大创新,发表后准备报奖或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及其导师的高层次中医药科研论文。

凡投本刊的稿件一律收取适当审稿费版面费用,一经录用,即赠本期刊物。

欢迎采用电子信箱投稿,统一投稿邮箱:zhzyyxkqk@ 并请注明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同时可提供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

1 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应准确地反映文章的主题。

中文文题一般在20个汉字左右为宜,尽量不用缩略语。

英文文题应与中文文题含义一致。

2 作者作者应具备下列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

(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

(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

以上3条均需具备。

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

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致谢部分。

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

在每篇文章的作者中需要确定一名能对该论文全面负责的通信作者。

通信作者应在投稿时确定,如在来稿中未特殊标明,则视第一作者为通信作者。

第一作者与通信作者不是一人时,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

3 摘要本刊一律采用四项式结构式摘要,具体层次为: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

具体要求:(1)目的:需与正文前言相一致,与结论相呼应。

(2)方法:需包括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方法的名称、病例(动物)数和必要的分组情况。

(3)结果:与研究结论相关的主要结果及数据、统计学意义均应列出,并与文内核实无误。

(4)结论:需与研究目的相呼应。

(5)中文摘要一般在3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与之相对应。

《中国现代中药》稿件体例要求(2018版)

《中国现代中药》稿件体例要求(2018版)
1)第一作者必须是文章的主要完成者;2)通信作者对文章的选 题及内容进行辅导,可对文章的真实性、科学性负责;3)其余作者 也有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4)起草或修改论文 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
相同单位的作者不用加注序阿拉伯数字序号,若不同工作单位的 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工作单位名称之前
(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
四要素的结构书写;综述性论文需写出叙述形式的指示性摘要,要突
出文章的创新内容;摘要中首次出现的缩略语应注明全称或加以说
明,英文缩写首次出现时应注明中文全称。英文摘要无比号“︰”,
应该用英文状态下的冒号“:”表示。
《中国现代中药》稿件体例要求(2018 版)
加与作者姓名处序号相同的序号;作者工作单位应按照作者署名顺序 依次著录;同一作者不同单位以不同序号标注,序号间以“,”间隔; 中英文通信作者右上角均应加注“*”;并列第一作者右上角加注“a”; 并列通信作者,在脚注标注时作者之间换行处理。
所有署名作者的英文姓名应全部列出,中国大陆作者姓名用汉语 拼音标注,汉语人名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之间用空格分开,复姓连 写,姓氏字母全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用“-”分开,如 WANG Xing-min;大写字母“ü”可以用“YU”代替,如“吕”拼写为 “LYU”。如下示例:
3 脚注
2 / 19
《中国现代中药》稿件体例要求(2018 版)
脚注注释于文章首页左下方,应包括基金项目及通信作者。基金
项目包括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多个项目用“;”间隔,同一个项目
如果有两个项目编号,则以逗号“,”间隔,且在基金项目前标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药房杂志》投稿要求

《中国药房杂志》投稿要求

1杂志简介和征稿内容2**注意事项2.1文稿应具科学性、前瞻性、逻辑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2.2文稿务求论点明确,论据,数据,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文字精练,引用资料请附参考文献。

全文(包括中、英文摘要和图、表及参考文献)字数一般不超过5000字。

2.3文稿请另附15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和3~8个关键词。

英文摘要内容必须与中文摘要一致;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在前、名在后,姓全部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作者单位用英文全称(按正式名称书写),后加所在省(自治区)、城市(县)名和邮政编码。

2.4文稿请用Word排版。

文稿中的外文字母和符号的大小写、斜体、上下角标等均请用红色注明。

文中出现的数据、结构式、公式、符号、参考文献等请仔细核对,避免出错。

2.5**须附及时作者单位介绍信。

作者单位负责审查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并确保未一稿多投。

若属基金资助,或国家攻关项目,或获科技成果奖,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者,请注明并附上有关证明材料(复印件或传真件等)。

2.6**内容务必真实,请勿一稿多投或抄袭别人稿件,或私自发表别人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否则造成的一切后果,概由**人及其所在单位负责。

2.7凡退回作者修改的稿件,请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回,如无特殊原因说明,超过时限,则按新稿处理。

2.8文责自负。

依照《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编辑部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凡涉及原意的重大修改,请作者考虑。

2.9**时务请附及时作者与通信作者资料,包括姓名、职称、高学历、研究方向、工作单位和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包括区号、办公电话、住宅电话、移动电话)、邮政编码、E-mail 等,以便编辑部联系和作者资料存档。

3文稿的撰写要求3.1文题:应简明确切地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不用副标题,一般不超过20字,尽量不用代号或人们不太熟悉的缩写等。

3.2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作者应是参与研究工作并能解答文中问题、对文稿内容负责者,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

中草药杂志投稿须知

中草药杂志投稿须知

1中草药论文的内容要求论文应论点鲜明,数据可靠,层次清楚,文字简练,结论准确。

2 中草药论文的撰写要求2.1 文题每篇来稿均要有中英文题名。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应以简明、具体、确切的词语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

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或公式。

英文题名首字母大写,其他均小写,英文文题中尽可能不用冠词,不超过12个实词。

2.2 作者及工作单位论文署名不应过多,应限于参加研究工作并能解答该文有关问题及对文稿内容负责者。

若第一作者或第一单位有变动,应提供单位证明信。

对论文有贡献的其他人员如协助工作或提供资料、材料者可放在致谢项。

姓氏的汉语拼音字母全部大写,复姓应连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

工作单位名称用全称,不用简称或缩写,工作单位后写出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并附单位英文名称,应与中文单位名称对应。

通信作者用“*”标出。

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工作单位还应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分隔。

文题和署名书写示范例:2.3 摘要、关键词文稿须附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字,关键词5~8个,尽量选用《汉语主题词表》和《中医中药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主要的自由词和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

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

研究性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均采用四要素结构式书写,即目的(obxxxx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

综述性论文需写出指示性摘要,中文300字左右。

英文文题、关键词及作者名称和单位务必与中文对应。

摘要、关键词作为标识词其后应加冒号。

2.4 地脚线①收稿日期:由编辑部填写收稿的具体日期。

②基金项目:应注明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基金名称的全称及合同号,多个基金之间用“;”分隔。

③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并提供详尽的联系方式(电话、传真、E-mail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征稿简则

《中华中医药学刊》征稿简则

《中华中医药学刊》征稿简则(2011年版)本刊只刊登首发稿。

凡投本刊的稿件一律不收审稿费。

来稿应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要求立题新颖,资料真实,方法科学,统计合理,结论推导合乎逻辑。

数据应准确,有可重复性,应做统计学处理。

诊断和疗效标准应注明出处,使之具有权威性。

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

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若作者投稿2个月后未收到本刊编辑部的任何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请勿一稿多投。

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请自留底稿。

来稿如涉及保密事项,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凡向本刊所投稿件,如被刊发,其复制权、发行权、优先数字出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汇编权等权利在全世界范围内转让给本刊,稿酬均由本刊一次性支付。

文稿的格式要求如下。

1 文稿的构成、首页注释、层次标题文稿的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以上5项建议均翻译成英文)、中图分类号、首页注释、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英文部分。

当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时,应当以作者中的导师为通讯作者。

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凡取得国家或部、省、市级以上基金或相关项目,应予说明,并附基金证书拍照图片或扫描件(本刊可优先录用)。

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本刊,并将获奖证书复印件寄至本刊。

首页地脚注释按以下格式。

————————收稿日期:yyyy-mm-dd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具体到市县),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通讯作者:姓名,(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具体到市县),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Tel:……,E-mail:……。

文稿的层次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左顶格书写,不同层次序号之间用下圆点相隔,如:一级标题使用1、2、3、……;二级标题使用1.1、1.2、1.3、……;三级标题使用1.1.1、1.1.2、1.1.3、……。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经验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经验

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经验我最近在中华中医药学刊投稿了一篇文章,并且成功发表了。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投稿经验。

我花了一些时间研究了中华中医药学刊的期刊要求。

我仔细阅读了期刊的官方网站,以了解他们对文章主题、结构和格式的要求。

这对于我后面的写作和投稿非常有帮助。

接下来,我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主题进行研究。

我选择了一个当下热门的中医药领域,并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

这帮助我确定了我的研究方向,并使我的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我开始着手撰写我的文章。

我按照中华中医药学刊的要求,将文章分成了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等部分。

我花了很多时间来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为了使我的文章有逻辑性,我编写了一个详细的提纲。

然后,我开始逐步完成每个部分的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耐心和专注。

我反复修改和润色我的文章,以确保语法、拼写和用词的准确性。

我还请我的同事和导师帮助我审稿,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修改意见。

当我的文章完成后,我会认真检查一遍,以确保没有遗漏错误和遗漏的信息。

我还仔细阅读了中华中医药学刊的投稿指南,进行了格式和引用等方面的调整。

我准备了一个详细的投稿信,并将文章和投稿信一起发送给中华中医药学刊的编辑部。

我选用了在线投稿系统进行投稿,并根据系统的要求将所有相关文件上传。

大约两个月后,我收到了中华中医药学刊的回复。

他们告诉我我的文章成功通过了同行评议,并邀请我提交最终版本。

我对此非常高兴,并立即根据编辑的建议进行了修改,并重新提交了最终版本。

总的来说,中华中医药学刊的投稿经验对我来说是一次很有价值的经历。

通过认真研究期刊要求、选择合适的主题、细心撰写文章并进行适当的修改,我最终成功发表了我的文章。

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动力,继续在这个领域进行研究和投稿。

希望我的经验能对其他希望在中华中医药学刊上发表文章的人有所帮助。

请记住,仔细研究期刊要求,努力撰写高质量的文章,并谨慎投稿。

祝愿大家在投稿过程中取得成功!。

中草药杂志投稿格式要求

中草药杂志投稿格式要求

中草药杂志投稿格式要求
如果您想要在中草药杂志投稿,需要遵守以下格式要求:
1. 摘要:摘要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不分段,不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不出现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和缩略语。

篇幅一般不超过300字,并附英文摘要。

2. 作者信息:提供作者姓名及单位全称、所在城市及邮编、电子邮箱、通信地址及电话。

3. 来稿论文格式:要求格式规范、项目齐全,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作者简介置于首页页脚,标题及摘要英译附于文后。

4. 正文格式:正文标题末尾不使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

层序一般不超过5级,可使用“一”“(一)”“1.”“(1)”“1)”标明,不宣用①,以与注释序号区别。

5. 参考文献:集中列于文末并标上序号,正文中也相应用方括号注明,在文献题名后标注该文献的类型。

6. 字体要求: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字间距;“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关键词数量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正文均为小四号宋体。

行距20磅,字符间距为标准。

以上是中草药杂志投稿格式要求,投稿前需要仔细阅读,按照要求撰写稿件。

中国药学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药学杂志投稿须知

[摘要] 限于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传统中药复方只能以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形式表现;当前多组分中药的研究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但其制剂成药性的研究往往被忽视。

该文在提出了多组分中药研究应注意与中医药理论融合及其成药性评价2个关键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分中药理化性质的表征及其与成型工艺相关性,基于方-证-剂对应思想的调释微丸制备技术,基于集合数学模型的调释微丸组分释放评价技术等多组分中药制剂学研究可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关键词] 组分中药;制剂;调释微丸;释放评价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和主体,其多组分、多重效应的特点决定了中医药在临床上的治疗优势。

中药“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的配伍变化,使有限之药成为无限之方。

复方的疗效在适应复杂病情的同时,克服了单味中药的偏性,继而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药”和“方”的功效可以通过“剂”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制成的制剂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治疗的需要。

限于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传统中药复方只能以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形式表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复方中多种不同性质的药效组分通过不同作用途径和靶点发挥更大的临床治疗作用,且传统制剂由于服用量、服用方便程度等临床依从性以及生产工艺的可控性等问题成为了中药复方制剂从生产向现代制造业快速发展、发挥中医治疗特色为更多患者服务的瓶颈。

1 多组分中药的研究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随着提取分离及成分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从中药众多复杂的组分中获得效应组分已不是难事。

因此,组分中药也必将逐步成为开发新型中药新药的趋势和必然。

从“十一五”开始到今后一段时期,科技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基本任务是“继承、发展、创新、国际化[l]。

”中药是我国最有希望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我国最具知识产权优势的产业[2]。

而组分中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遵循中药方剂的配伍理论与原则,由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配伍而成的现代中药,具有有效物质更明确、作用机制更清楚、临床适应病症更确切等特点;并且组分中药能够以专利保护知识产权,易于融入全球法典,将促进中药向国际化发展,是开发中药创新制剂的一条有效的途径。

《中国中药杂志》2008年征订启事

《中国中药杂志》2008年征订启事

《中国中药杂志》2008年征订启事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中药杂志》
【年(卷),期】2007(32)18
【摘要】《中国中药杂志》系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承办的综合性中药学术期刊。

1955年7月创刊,为中国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中药学术刊物,全面反映我国中医药科研最高学术水平。

主要报道该领域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与新思路,内容包括栽培、资源与鉴定、炮制、药剂、化学、药理、不良反应,临床等。

设有专论、综述、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临床、学术探讨、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关键词】《中国中药杂志》;征订启事;中国药学会;学术期刊;邮发代号;报刊代号;学术水平;学术探讨;中药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
【相关文献】
1.《中国中药杂志》征订启事 [J],
2.《冶金分析》2006年征订启事/2006年度《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杂志征订启事/《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2006年征订启事/《分析试验室》技术期刊/《岩矿测试》/欢迎订阅2006年《黄金》杂志 [J],
3.《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杂志更名及征订启事/《中国药学文摘》刊物、中国药
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光盘2006征订启事 [J],
4.2006年《世界感染杂志》、《世界肿瘤杂志》征订启事/《中国肿瘤》杂志征订征稿启事/《肿瘤学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J],
5.《西北药学杂志》、《中国药学杂志》、《中草药》、《医药导报》、《中药研究与信息》2002年征订启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刊主要报道我国中药资源、鉴定、栽培、养殖、炮制、制剂、化学、药理、中药理论、临床、不良反应、本草等各专业领域科研成果和进展动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栏目包括专论、综述、研究论文、研究报告、临床、技术交流、学术探讨、药事管理、经验交流、信息等。

本刊已开通网上投稿并已初步调试,欢迎登录进行网上投稿,本刊免收稿件处理费。

l来稿要求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密,层次分明,文字精练。

各类基金资助论文在稿件同意录用后(收到修改意见时),应在修回稿件的同时附其合同书首页复印件,以资证明(投稿不需)。

l文题、作者及单位:来稿列出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全称)、地名(省市、县)及邮政编码。

论文署名不宜过多,应限于对该文能负责并解答有关问题者。

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工作单位名称之前加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序号;责任作者(通讯作者)应加注* 号上标。

例如:法菲亚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高辉1,马小军2,温学森1,斯建勇2*(1.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012;2.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4)。

l脚注:首页脚注中注明[基金项目](注明项目名称及编号)、[通讯作者](包括Tel, Fax, E-mail)[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职称,从事研究方向及联系方式等)。

l摘要、关键词:研究论文、专论、综述应附摘要(200~500字)、关键词(8个以内)。

实验性文章摘要为四要素式摘要,即分为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个部分。

专论、综述为叙述形式的指示性摘要。

多个关键词之间应用分号分隔。

英文摘要内容及字数要多于中文摘要,不必直译,也可不使用四要素(objective,method,conclusion,result)形式,以利于国际交流。

本刊已被多家国际医药数据库收录,一经出版即可实现同步网上全球免费检索,请注意英文摘要的质量。

l前言:一般不超过300字,应概述本研究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研究方法及其文献来源,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及研究概况,明确提出本文的目的。

注意尽量避免与文题及摘要文字上的雷同。

l正文层次序号:用1…… 1.1…… 1.1.1……表示。

层次序号后写明各层次标题,最后一层标题后接排正文。

l实验材料:写明药物及对照品来源、批号。

论文中实验药材的原植(动、矿)物名称要求使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范名称,并注明鉴定人姓名、职称及其工作单位。

中成药质量标准文章中处方需写出全部药物组成、主要制备工艺(最好标明剂量)、产品为哪一级质量标准。

写明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及试剂的规格。

l数字与有效数字:数字作为量词及序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古籍文献的卷次、页码,农历及我国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用汉字。

固定词语中作词素的数字用汉字,如二倍体、十二指肠等。

应注意有效数字的取舍,测得的数据不得超过其测量仪器的精密度。

作者应认真核实,确保来稿中各项数据的准确无误。

l计量单位和符号:遵照国家法定标准及有关国际规定规范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如:L(升),mL(毫升),s(秒),min(分钟),h(小时),d(天),lx(勒[克斯])等。

浓度单位用摩尔浓度表示,如:1 M硫酸应为1 mol·L-1硫酸;1 N硫酸应为0.5 mol·L-1硫酸;RSD(相对标准偏差)不用CV(变异系数);A(吸收度)不用OD(光密度);μg,μL或μm,不用μ;r·min-1(转速)不用rpm;压力单位应换算为Pa或kPa;血压单位可用mmHg表示,但第1次出现时应注明与kPa的换算关系;土地面积单位应将“亩”换算为m2;表示微量物质含量的ppm应写成10-6;以往用来表示化学位移量值的ppm也应废弃,如δ=2.5 ppm应写作δ=2.5,等等。

l图表:力求少而精,能用文字简要说明者尽量不用图表,文字与图表不应重复表达。

图、表应自明。

图和表中的量与单位表示法应为:量的名称或符号在前,单位符号在后,其间用斜线相隔,如t/min。

请尽量提供原图或其复印件,照片用黑白片,显微镜照片应具长度标尺。

表格用三线表,栏目项不应有空缺。

l讨论: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主要阐述本研究的新发现、结果分析及存在问题等,应避免不成熟的论断。

讨论中一般不应有图表。

l参考文献:依在文中出现的顺序于上角方括号内标明序号。

应尽量引用近期公开发表的原始文献,勿引用内部资料。

综述性文章应尽量使用10年以内文献。

作者应对所引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国外参考文献一律用原始文种著录,作者姓名均为姓在前,名在后(不加缩写点);英文杂志名使用缩写(不加缩写点);日文不可用中文简化字。

作者3人以内全写,3人以上在第3作者之后加“等”。

应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期刊[J],普通图书[M],专利[P],学位论文[D],会议录[C],汇编[G],标准[S],报告[R]。

常用参考文献写法举例如下:[期刊]作者.题目[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出版年,卷(期):页次.例:[1]秦海林,李志宏,王鹏,等.中药玉竹中新的次生代谢产物[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42.[2]Goodger N M,Gannon J,Hunt T,et al. Cell cycle reglatory proteins an overview with relevance to oral cancer[J]. Oral Oncol,1997,33(2):61.[书籍]作者.书名.卷次.版次(第1版不写).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次.例: 张志耘.中国植物志.第69卷.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25.本刊一般3个月内寄给通讯作者处理通知。

如拟录用将另收取发表费。

本刊对来稿有修改权。

来稿寄回修改,若修改期超过2个月即作为新稿编号。

经审阅如不录用,将尽早退回。

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将在我刊刊用后一次性给付,并赠第一作者样刊2本。

收到专有使用权授权书时请各位作者签名授权。

如方便的话,最好提供手机号以便联系。

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等,来稿一经刊用,本刊即拥有其在所有媒介再次发表的权利,作者如不同意可事先声明。

来稿一律文责自负,注意保密审查,无一稿两投或以任何其他文种发表。

如发生有关问题,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承担,并负责赔偿本刊损失。

具体要求如下:1. 不同作者之间加“,”隔开,通讯作者加“*”右上标,人名为两个字的,中间加空格(参考文献中亦如此)。

2.作者单位级别之间加“空格”,单位与城市所在地加“,”。

3.数词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个,2种,3次”等。

4. HPLC不称“HPLC法,HPLC色谱法”,HPLC图不称“HPLC色谱图”。

5.前言文字要简练,要求简单综述以前与本文有关的、有代表性的文献,仅说明作者研究的必要性和新颖性即可,不必大篇幅介绍业内熟知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方向。

6.首页左下角注明:[收稿日期][基金项目][通讯作者]作者名,Tel:(区号)----,E-mail:…. 作者简介等7.文中人称“我们”一律改为“作者”,“本人、本文”改为“本研究,本实验”。

8.拉丁药材名注意正斜体,实验药材要提供鉴定人及其单位、职称。

9.数字与单位之间加空格,如16 mg,20 mL;数字以小数点开始,每个千分位加空格,如786 438.126 110;范围表示方法为中文正文中用波浪号(~)如200~300只,200~300 g,英文摘要中用半线(-)200-300 g。

10.“mg·mL-1”不写成“mg/mL”,“mL·min-1 ”不写成“mL/min”,以此类推;但不能全部用英文单位表示的中文、英文单位之间用“/”表示,如“g/株…”以此类推;分子量、相对分子量全部用相对分子质量表示,当用符号表示时再分M r,M n。

11.HPLC图一律不用纵坐标,横坐标单位依次为t/min(HPLC),一般成方制剂要提供样品、阴性、对照品图;单味药要提供样品图及对照品图;一般写成:******HPLC图A.对照品;B.样品;C.阴性;1.绿原酸(对照品峰名)。

12.般用三线表,图表应穿插在文字适当位置(紧跟正文叙述),不能罗列附在正文后。

13.字号问题:投稿时文中各部分均用用小四宋体1.5倍行距打印,修改稿中研究论文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均用小五宋,正文用五宋;综述正文、表格中的文字、公式、参考文献均用小五宋,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单倍行距打印。

14.正斜体问题:外文正斜体的问题主要是为了便于区分,避免误解。

涉及统计学的字母用斜体,如F, T,t检验,P值,(x±s,n=6)等。

因素设计中的因素如A2B1C3;回归方程中的X,Y,R2,r等,如:Y=1 253X+609,r=0.999 9,;取代位的元素如N,O,P,S等,表示手性化合物空间构型的S,Z等,化合物标位的字母如o-(临位),p-(对位),m(间位)-,iso-(对位)等;公式中的变量如平衡常数K及速度常数k均为斜体,但不变的常数如e,π以及少数缩写如RSD,AUC,MRT为正体;药材拉丁名用正体,植物拉丁学名用斜体,体内(in vivo)体外(in vitro)用斜体。

15.浓度问题:废除百分浓度及其它非标准的浓度表示方法。

1浓度:表示具有确切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的浓度,采用浓度(c B),即B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通常为mol·L-1或mmol·L-1,如B化合物的浓度为1 mol·L-1表示在1 L 溶液中有1 molB化合物,可表示为“c B=1 mol·L-1”或直接描述为“B的浓度为1 mol·L-1”。

2质量浓度:没有确切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合物(如某些聚合物、糖类等高分子化合物)的浓度表示,可采用质量浓度(ρB),即B物质的质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通常为kg·L-1, g·L-1, mg·L-1的形式,如B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为1 g·L-1表示在1 L溶液中有1 克B化合物,可表示为“ρB =1 g·L-1”或直接描述为“B 的质量浓度为1 g·L-1。

”3质量分数:过去通常使用的重量百分浓度应该为质量分数(ωB)表示,即B物质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如B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20%,表示在100克的混合物中有20克B化合物,可表示为“ωB=20%”或直接叙述为“B的质量分数为20%或0.2”。

4体积分数:体积百分浓度应该为体积分数(φB)即B物质的体积与混合物的体积之比,如B化合物的体积分数为20%,表示在100 mL的混合物中有20 mLB化合物,可表示为“φB=20%”或直接叙述为“B的体积分数为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