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三大构成的学习重点是什么三大构成课程的包括什么?三大构成的学习重点是什么?需要掌握什么?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附作品)一、平面色彩构成课程简介及大纲1、本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视觉构成关系训练是所有各类设计的基础,这在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基本取得了共识,这种训练就是时下在各个办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对低年级学生所开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
这些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共同性专业基础课,是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在德国包豪斯奠定的。
这个课程体系经过在二战前包豪斯的开拓,二战中在美国的实践和战后德国的乌尔蒙设计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工业设计教育院校的专业基础训练的基本模式。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一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而有关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系统性介绍首先是从日本人的书籍“转口”引进的,特别是三大构成方面的著作一开始差不多都是日本人编写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经台湾翻译的日文著作介绍进来的,甚至至今这些书籍在我国设计教育界都颇有影响,例如朝仓直已的两本构成著作,几乎成了许多教构成课的教师手中的主要教学参考书籍。
因此,近来设计教育界不少人对此作了一些反思,认为,我国设计领域对包豪斯的接受,与其说是深层次设计理念的需要,不如说是设计教育从工具性层面上求变的一种行为。
由此一来,“三大构成”几乎成了包豪斯的同义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包豪斯就是“三大构成”,“三大构成”就是包豪斯。
这不仅阻碍了人们去理解现代主义设计科学理性的精神内核;而且使“三大构成”课教学目的和宗旨也迷失在图像形态的技术性抽象化和构成化的变幻之中。
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一)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通过此课程让学生利用手绘及电脑作为表达媒介,进行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构成形式。
三大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1 前言1.1 课程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三大构成"课程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统一.本课程旨在通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技能,形成"室内外环境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并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养成,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观念,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造形方法及表现方法,以实际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形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1.2 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三大构成》课程,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课程考核:课程总评成绩=平时成绩(20%)+阶段性考核(40%)+期末考试(40%)(1)平时成绩(20%):到课率,课堂表现,学生遵守纪律以及上课积极参与情况。
(2)阶段性考核(40%):每节课上传所有课程练习。
(3)期末考试(40%):独立操作能力的测试考核。
本课建议学时:36学时2 课程目标2.1能力(技能)目标关键词: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1)专业能力目标(专门技能和专业知识)能够按照设计项目的要求对具体设计内容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能够对设计项目进行色彩设计.手脑灵活,高度协调,动手能力强;2)方法能力指标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计划决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检查评价、分析判断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继续学习能力.2.2 知识目标1平面构成基本概念与造型要素2平面构成的形式表现3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4色彩构成基本概念5色彩的情感与象征6色彩的对比与调和7影响色彩配置的其他因素8立体构成基本概念与造型要素9立体构成的造型表现10立体构成在专业设计中的应用2.3 素质目标●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养成课后“六不走”的工作习惯;●具有善于和客户沟通和企业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3 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关键词: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
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一)能力目标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设计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室内设计专业入门指导课程。
旨在介绍建筑方面相关知识,并能独立进行建筑物的速写。
二、课程目标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需注意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从临摹优秀作品转入结合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创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力、想象力、概括力三、学情分析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四、教材分析构成艺术是一种现代设计观念,是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通称,也称“三大构成”。
它是对造型艺术、视觉设计中所设计到的形态、色彩、立体空间以及材料、肌理、质感等课题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形态的组合规律、造型结构的组织原则、形式语言的表达等进行研究,我们也称之为纯粹构成研究。
五、课程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
难点:准确表达感受的艺术技能。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讲授2、教师示范3、学生实训七、过程设计(重点之处)第一章概论授课章节:教师姓名:授课班级:授课形式:授课时数: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教学目的与要求:使用教具:课外作业:概论图形图像制作讲授2 课时结合本专业特点,重点介绍构成艺术的起源,包豪斯的主张和思想以及构成艺术理论对于建筑设计、环艺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日用品设计、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 计、服装设计的影响与应用。
对概念的理解要求学生了解学习二大构成的重要意义。
幻灯片查阅资料第二章平面构成授课章节:平面构成教师姓名:授课班级:图形图像制作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时数:35 课时1.1 形态研究教学内容:1.2 点、线、面1.3 基本形与骨骼1.4 构成中的比例与分割1.5 空间与矛盾空间1.6 隐现图形与变换坐标1.7 重复构成设计1.8 基本形近似构成设计1.9 特异构成设计1.10 渐变构成设计1.11 发射构成设计1.12 密集构成设计1.13 对比构成设计1.14 肌理构成设计教学难点:点线面构成教学目的与要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
它的求: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从中培养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并提高其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作业:图片收集或写生
1、收集不同季节的荷塘画面资料
2、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四张图片,以不同的视觉语言来表达画面
三、形态——水的定律
(对非常形态的寻踪)
作业:水纹写生
1、自然界中流动的水
2、静态水中滴入黑色的连续变化
3、观察并表现由冰融化为水的现象与过程
四、教学方式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五、课程考核
考核类型:实行过程考评和期末考评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方法。
计分办法:过程考评(项目考评)50分(其中:平时表现10分;课后习题10分;实践课测试30分);期末考评(卷面考评)50分
编制人:刘敏
编制单位:湘潭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艺术教研室
编制日期:2010-7-6
2.掌握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及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对孟塞尔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懂得色彩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4.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5.通过学习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色彩的联想、色彩的味觉、嗅觉的联想、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三、自然色的解析(色彩采集、重构)
1、色的归纳和强调
2、采集和重构
3、关系的转移
四、系列配色
1、色相推移
2、明度推移
3、彩度推移
五、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1、明度对比调式
2、色相对比调式
3、彩度对比调式
4、色彩调和
六、配色构图
1、配色结构
2、同化与融合
3、配色的表情
4、配色的方法
实践教学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是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三项基本构成,包括知识、
能力和品德。
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这三个方面应该得到平衡
的关注,互相促进和完善。
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和相关学习技能。
通过系统化的
课程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全面掌握学科
的基本知识,并逐步拓宽温习深入。
知识的掌握又会促进学生更高层
次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
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的学科思维方法、分析能力和
综合能力。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课程实践、讲座和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为学生日后
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品德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学校应该让学生明确
人生目标和自己的社会责任,注重学生的心灵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学
校应该加强道德与法制教育,重视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扶贫济困、环保保护等社会义务,提高
学生有志者事竟成的理念。
总之,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校在教育和培养学生时应该注重
知识、能力和品德三大构成的平衡发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
接受教育,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三大构成》适用专业:建筑装饰专业、工艺美术专业、美术设计专业1、前言1.1课程标准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掌握平面应用、立体应用及色彩应用,并通过基础训练,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最终应用于设计实践中。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理念设计遵循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理实一体教学过程设计原理,紧扣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载体设计,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制订课程评价标准;建设学岗相通,学做一体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建筑装饰、美术设计、工艺美术、内容与过程作为主线进行划分和设计,以重点教学项目,按项目划分等逐步递进的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循环渐进地认识和掌握素描造型技巧要求。
2、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形态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构成的造型及组织规律,了解构成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1知识目标(1)了解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2)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3)掌握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4)掌握立体构成的理论知识2.2能力目标(1)掌握三大构成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
(2)能够按照设计项目的要求对具体设计内容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3)能够对设计项目进行色彩设计。
2.3素质目标(1)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服务意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3)具有良好表达能力、团队精神、协作能力;(4)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5)创新思维能力;(6)审美能力的提高。
3、课程内容和要求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结合行业岗位人才需求编写理实一体化校企合作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驱动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3)教材应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知识要点,设置全面、合理、适用的课程内容,课程应加大实践的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课程代码43042001 适用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总学时学分 4 学时 72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36 开设学期讲授+实训第二学期授课方式课程类型纯理论课□ 理论+实践课√ 纯实践课□ 课程层次院级精品课□ 省级精品课□ 国家级精品课□ 院内一般课程√ 合作济南十翼广告传媒有课程承担单位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设计教研室开发企业限公司审定编写编写2015-04-13 2015-9-20 安文静、李燕秦朋、李娅审定日期负责人执笔人日期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1—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
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三大构成课程编码:学分:3分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36学时;课程设计:12学时适应专业:动漫/图形图像各专业先修课程:三大构成素描色彩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各专业设计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明确平面构成课程的性质,明确学习平面构成课程的意义。
第一节概论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定义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第四节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第五节平面构成应用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第一节对比与统一第二节对称与均衡第三节节奏与韵律第四节比例与权衡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10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点线面的一般排列设计开始,逐步进入较复杂的点线面平面构成设计第1节点一、点的构成;二、点的形态特征与设计中的应用第二节线一、线的构成;二、线的形态特征与设计中的应用第三节面一、面的构成;二、面的形态特征与设计中的应用第四节应用点、线、面原理完成具象形到抽象形的变化第四章基本形与骨骼(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第一节基本形第二节骨骼第五章平面空间的基本构成形式(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各构成形式的特点及构成,难点是各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第一节基本元素的构成形式第二节重复构成第三节近似构成第四节渐变构成第五节发射构成第六节特异构成第七节密集构成第八节空间构成第六章肌理构成(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基本要素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学会创造新形态,构成形式的应用。
第一节认识肌理第二节肌理的分类第三节肌理在平面构成上的应用第四节肌理在艺术设计上的应用第七章色彩的物理理论(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
三大构成教学内容规范
点
点的概念 : 1. 点是相对的,在对比中存在,是相对周围面积而言很小的视觉形象。
2. 点会根据与所在空间的比例,改变它存在的意义。
3.点的构成方法:聚散、均衡分割、大小变化等 要求:只能出现点
点的构成方法
教学方法1用基本型转换成点
方法2用点的均衡分割法在局部找差异变化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草间弥生
Imagest d’orient
线构成
线的形态:线概括起来分两大类:直线和曲线。 直线: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折线、平行线、虚线、交叉线。 曲线:几何曲线(弧线、旋涡线、抛物线、圆)、自由曲线。 线构成地方法:均衡分割、粗细排列、线框组合 要求:只能出现线
线的构成方法
(1) 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 (2) 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 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4) 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 (5) 立体化的线 (6) 不规则的线
构成练习。
尺寸:20 X 20 cm 正方形 要求:5组
面的构成
浅色显大,深色显小 面构成方法:均衡分割法等、相交重合等、骨架
教学方法1用基本型转换成面
方法2均衡分割法
线面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殷九龙
色彩构成——色彩三要素 色系 色调 色彩提取
立体构成——形态构成基本概念 点的空间构成方法 线体构成方法 面体构成方法
所有的形状都围绕:矩形、三角形、园
The End
THANKS
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含 义?
是在二维的平面内,将点、线、面按 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 ,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
Innovation Design Center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 100理论: 60 实践: 40适用专业: 广告专业装潢专业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 是艺术设计基本素质培养阶段。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 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设计表达基础的概念、技能、方法, 了解建筑设计基础的概念和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基本美学素养,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基础。
任务:讲授构成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 能够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先修课程:素描、色彩三、教学基本要求:(一)构成理论教学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 通过对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的学习, 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设计原则设计符合构成要求的设计图;(2)教学要求:讲授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 熟练掌握构成设计方法和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构成表现能力, 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 要求学生(1)了解: 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方法;(2)理解: 正确理解三大构成的设计理论;(3)掌握: 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
(二)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1)知识点: 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注意事项、创新要求;(2)教学要求:本部分讲授的是构成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对构成的各种形式的练习, 使学生能够设计符合构成原则的作品。
2.能力培养要求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练习, 要求学生(1)了解: 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2)理解:构成练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 合理安排时间, 在不同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练习。
(3)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原则, 基本设计方法。
四、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 强调训练与图例相结合的讲解, 循序渐进。
就每一构成要素及构成法则作针对性的练习, 重点在指导和讲评, 逐步提高学生的平面构成能力, 为今后创造性课程打好基础。
课程设计三大构成
课程设计三大构成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了解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三大构成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三大构成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相关领域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构成:结构、功能、美观。
具体包括:1.结构:介绍结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分析不同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2.功能:讲解功能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探讨不同功能的特点和应用。
3.美观:阐述美观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探讨不同美观的特点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三大构成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确保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
5.在线资源: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展学习视野。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
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附作品)一、平面色彩构成课程简介及大纲1、本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视觉构成关系训练是所有各类设计的基础,这在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基本取得了共识,这种训练就是时下在各个办有设计类专业的院校对低年级学生所开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
这些课程作为设计类专业的共同性专业基础课,是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在德国包豪斯奠定的。
这个课程体系经过在二战前包豪斯的开拓,二战中在美国的实践和战后德国的乌尔蒙设计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而成为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工业设计教育院校的专业基础训练的基本模式。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背景,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一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起步;而有关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系统性介绍首先是从日本人的书籍“转口”引进的,特别是三大构成方面的著作一开始差不多都是日本人编写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书籍是经台湾翻译的日文著作介绍进来的,甚至至今这些书籍在我国设计教育界都颇有影响,例如朝仓直已的两本构成著作,几乎成了许多教构成课的教师手中的主要教学参考书籍。
因此,近来设计教育界不少人对此作了一些反思,认为,我国设计领域对包豪斯的接受,与其说是深层次设计理念的需要,不如说是设计教育从工具性层面上求变的一种行为。
由此一来,“三大构成”几乎成了包豪斯的同义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包豪斯就是“三大构成”,“三大构成”就是包豪斯。
这不仅阻碍了人们去理解现代主义设计科学理性的精神内核;而且使“三大构成”课教学目的和宗旨也迷失在图像形态的技术性抽象化和构成化的变幻之中。
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一)课程定位与课程目标通过此课程让学生利用手绘及电脑作为表达媒介,进行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和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
掌握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形与色的体系,实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并通过完成构成作业,创新构成形式。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课程代码43042001适用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总学时学时 72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 36学分4开设学期第二学期授课方式讲授+实训课程类型纯理论课□理论+实践课√纯实践课□课程层次院级精品课□省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课□院内一般课程√合作济南十翼广告传媒有课程承担单位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设计教研室开发企业限公司编写安文静、李燕编写2015-04-13审定秦朋、李娅审定日期2015-9-20执笔人日期负责人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 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 3 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 )和评价方法。
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
三大构成构成教案
三大构成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三大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艺术设计的基本认识,培养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三大构成概述1.1 三大构成的概念1.2 三大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2. 第二章:平面构成2.1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2.2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2.3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案例3. 第三章:色彩构成3.1 色彩的基本概念3.2 色彩的心理效应3.3 色彩在设计中的应用案例4. 第四章:立体构成4.1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4.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4.3 立体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案例5. 第五章:三大构成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5.1 项目一:平面设计5.2 项目二:产品设计5.3 项目三:空间设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三大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三大构成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创意。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成绩: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三大构成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三大构成教材及相关辅导书籍。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及教学图片。
3. 实践材料: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4. 网络资源:相关设计网站、视频教程等。
六、教学计划1. 第六章:平面构成的法则6.1 对称与平衡6.2 对比与统一6.3 重复与节奏6.4 发射与集中2. 第七章:色彩构成的原理7.1 色彩的三要素7.2 色彩的对比效果7.3 色彩的调和7.4 色彩的情感表达3. 第八章:立体构成的形式8.1 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8.2 立体构成的组合方式8.3 立体构成的空间表现8.4 立体构成的创意实践4. 第九章:三大构成的实际应用9.1 平面设计中的应用9.2 产品设计中的应用9.3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9.4 时尚设计中的应用5. 第十章:三大构成的创新与发展10.1 现代设计中的新趋势10.2 科技对三大构成的影响10.3 跨领域设计中的融合10.4 学生创新实践与展示七、教学安排1. 第六章:4课时2. 第七章:4课时3. 第八章:4课时4. 第九章:6课时5. 第十章:4课时八、教学活动1. 第六章: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法则。
《构成学》课程标准
《构成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B)适用专业:课程所属系部:建学时: 32学时(2分)编写执笔人:审定负责人: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 1课程简介《三大构成》是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的过程,本课程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基础.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1.2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三大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等综合技能的提升,为学生后续更好的掌握设计方法和设计思维提供良好的设计架构,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构成,造形方法及表现形式,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课程的任务: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美学》、《美术基础》。
后续课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本课程建议实践学时12课时,理论学时20课时。
2.课程教学目的要求(一)知识目标(1)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2)掌握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
;(3)掌握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4)掌握创意思维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有徒手装饰作图能力;(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项目图纸的能力;(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三大构成知识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
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
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
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
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 )和评价方法。
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
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
表2-1 《三大构成》各模块应培养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一)能力目标
1. 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 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 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 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 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 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1. 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2. 具有进行排版、色彩搭配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形成对设计作品检查评价、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
4. 具有完成大型设计项目时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
根据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秩序构成和非秩序构成、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情感、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等。
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保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后续设计课程打好基础。
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表4-1。
表4-1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五、课程实施
(一)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在知识内容方面以多媒体讲
授为主,在教学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实践教学方面,为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课程中重点、难点部分安排大量的设计练习,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 启迪造型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表5-1 学习情境1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2 学习情境2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3 学习情境3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4 学习情境4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5 学习情境5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6学习情境6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7 学习情境7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8 学习情境8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9 学习情境9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表5-10 学习情境10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二)实施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有三个基本点,重视思维的训练、过程的完整、设计效果的完美呈现。
每一个学习单元教学分六步来进行:
1. 资讯,教师下达工作任务,学生收集加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信息;
2. 计划,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或方案;
3. 设计预案,对制定的方案进行审核选优,确定一个可实施的最优方案;
4. 实施,根据设计方案开展设计任务;
5. 检查,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检查指导实施过程,完善和提高成果;
6. 评价,在工作任务完成以后,按照预先制定的标准对实施结果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进行成绩评定。
具体实施过程以工作单引领方式来完成。
1. 工作任务单。
将学生分解成若干学习小组,给每个学习小组都要下发一个工作任务
单,包含具体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有什么要求,需要做什么,时间怎么安排,要达到什么标准;
2. 资讯单。
下达资讯单,教师通过讲述的方式做资讯引导,明确完成工作任务,要用到
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从什么渠道获得。
学生根据资讯单的要求收集信息,具体方式包括网上搜索、案例分析、查资料、小组讨论等;
3. 计划单。
指导学生分组制定工作计划,通过分组讨论、计划展示的方式,在小组合
作的前提下,制订各小组的工作计划或工作计划。
4. 决策单。
每个小组的同学各自列出自己所制订的计划,分析、比较、判断各自制定计
划的优点与不足,分析可执行性如何,可靠性如何,然后修改成比较合理的方案,作为实施依据。
5. 实施单。
学生通过按照预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过程,并且在实施过程当中对进度,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学生实时填写工作实施单。
6. 检查单。
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包括组内进行自查,组间进行互查,与计划对比,有无偏差,何种原因造成偏差,并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保证工作任务按照计划要求,按时、按标准完成。
7. 评价单。
通过学生和教师两方填写,学生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要对
学生完成的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单成为技能考核的手段。
评价可以采取演讲、答辩、
填写评价表、访谈、考核等方式来进行。
8. 教学反馈单。
学生对整个的工作与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习内容是否满意,任务完成情况是否满意、教学方法是否满意,小组合作是否满意,可采用小组反馈、调查问卷等方法。
六、课程考核
考核过程是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不仅只考核专业能力或知识内容,还要考核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
知识考核渗透到技能考核之中,而技能考核不光是对结果的考核,还包括对过程的考核。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过程考核占60%结果考核占40%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主要是通过对每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实践项目评价和目标评价来实施。
学生的最终成绩为教学单兀中的各实践项目得分的平均值。
七、实施条件要求
(一)师资队伍要求
《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类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对设计理论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和较高的审美水平。
可聘请工作在企业一线的相关设计人员兼课,这样更有利于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教学场所要求
1.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配备传统教具、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必需设施。
2. 设备要求
制图桌椅每人一套,相关制图工具和材料可统一采购并发放。
八、课程资源
(一)建议教材
本课程目前选用的教材是由史喜珍主编的、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大构成设计》。
本教材主要特点是提供的资讯比较详细,案例丰富,可操作性强,本教材自2009年出版以来,已经连续三次重印,使用效果良好。
(二)参考资料
1. 《现代构成艺术》,主编陈敬良,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版次:2;
2. 《现代构成》,主编曹大勇,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版次:2。
(三)网络资源
1.Arting365 ——中国艺术设计联盟;
2. 中国设计在线;
3. 中国平面设计在线。
九、课程标准制定依据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三大构成》课程标准的制定以艺术专业群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后续专业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为导向,服务于后续的专业技能课程。
课程标准的制定参考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设计类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
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使本课程起到艺术设计专业群专业基础课程的作用,起到对人才培养方案充实和支撑的作用,从而推动该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