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作业设计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

合集下载

17《爬天都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分层作业设计

17《爬天都峰》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分层作业设计

17. 《爬天都峰》A 卷·基础夯实1. 请在田字格内正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生字。

2. 我是拼音小能手。

cāng bái zán menfèn dòu yǒng qì jū rán fēng dǐng biàn zi yǎng tóu3. 选词填空。

汲取吸取1. 经过了这件事,你一定要( )教训。

2.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 )力量! 鼓舞鼓动3. 他总是( )那孩子做坏事。

4. 要不是你的勇气( )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居然 竟然5. 为了一点私利,他( )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

6. 我原本以为这株茉莉已经死了,没想到它( )开花了。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 天都峰 (dū)B. 铁链 (liàn)C. 相片 (xiàng)D. 鲫鱼 (jǐ)5. 选出描写天都峰陡的语句。

( ) A.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B.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C.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6. 《爬天都峰》一文告诉我们( )A. 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B. 爬天都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只有充满信心、相互鼓励,才能顺利地爬到峰顶。

7. 一字多音。

(多音字组词)发()()相()()似8. 辨字组词。

爬( )峰( )顶( ) 辫 ( )抓( )锋( )项( )瓣( )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文《爬天都峰》是按照的顺序把这件事写清楚的。

“我”起初不敢爬山,因为 _,但最终还是爬上了山顶,因为10. 爬上天都峰的感受1. 老爷爷的话说明. 。

“居然”一词说明2.“我”是因为,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都会4. 三人的对话告诉我们,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有克服困难的 ,要善于11. 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第17课《爬天都峰》作业设计-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17课《爬天都峰》作业设计-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17课《爬天都峰》作业设计-四年级上册语文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jià rì()里,我来到jì niàn()英雄的场馆。

遇到一位扎着biàn zi()的小女孩,她正xiào hē hē()地看着展品。

她那专注的模样gǔ wǔ()着旁边因激动而双手fā chàn()的我。

我想,我们都应铭记英雄,传承他们的精神,让这份力量永远延续下去,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二、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云彩石级B.链接奋力C.猴子居然D.攀登年纪三、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石级.(jī jí)铁链.(liàn niàn)攀.登(bān pān)相.互(xiāng xiàng)辫.子(biàn bàn)笑呵.呵(ā hē)四、比一比,再组词。

级()念()辫()呵()极()恋()辩()河()五、下面各组词语中不是..反义词的一项是()。

A.笔陡——平坦B.奋力——松懈C.居然——果然D.鼓舞——打击六、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1.他(居然突然)爬上了峰顶,这太让人意外了。

2.老师的一番话(鼓动鼓舞)了我们的士气。

3.我们拍照(留念纪念)这美好的时刻。

七、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对的打“√”,错的打“×”)1.课文主要描写了“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过程,没有体现人物的心情变化。

()2.“我”和老爷爷互相鼓励,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最终都爬上了天都峰,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主题。

()3.文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天都峰的险峻。

()4.作者在爬天都峰前没有任何犹豫和害怕。

()5.课文最后爸爸的话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简单的总结。

()八、句子理解。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九、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1篇】一、回顾复习,整体感知。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天都峰是黄山的主峰之一,它既高又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崖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危。

那么小作者是如何爬到峰顶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去爬天都峰吧!2.齐读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可以按一定的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内容写清楚。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不怕困难,奋力向上的道理。

图片02预习检测我是想检测一,大家上节课学的怎么样?1.检测词语笔陡石级发颤奋力攀着扬起脸鲫鱼纪念鼓舞居然笑呵呵小辫子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2.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讲了假日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最终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

3、写事情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课文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后的顺序写的。

小结:按一定顺序写,有助于把整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

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03品读感悟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3-7自然段,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要求:1、用“--—”划出爬山过程中,我是怎么想的语句。

2、用波浪线划出爬山过程中,我和老爷爷是怎么说的语句。

3、用双横线画出,爬山过程中我是怎么爬的语句。

1、生自学。

2、生交流3、爬山前作者是怎么想的?出示句子爬得上去吗?谈体会,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小作者不自信,对自己有些怀疑犹豫的心理。

也点名了天都峰很高的特点。

)4、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是因为山太高,太陡。

那从哪些语句能看能体会出山很高、陡呢?峰顶那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体会这句话,在云彩里面说明天都峰很高,还有从语气词“啊、哩”,让我们能感受到天都峰很高,那么下面请大家读出天都峰的高。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习作例文:爬天都峰》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习作例文:爬天都峰》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习作例文:爬天都峰》课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爬天都峰》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作文。

通过描述作者和爸爸一起攀登黄山天都峰的过程,展现了天都峰的壮丽景色和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思想感情。

本文语言朴实,描写细腻,富有童真童趣,适合用来指导学生学习写作。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简单的句式和词汇进行表达。

但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不知道如何观察事物、如何运用词语和句式等问题。

《习作例文: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自然景色,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景物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词语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观察自然景色,运用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景物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词语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课件或黑板报,展示课文内容。

2.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

3.准备写作练习纸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爬天都峰》。

引导学生谈谈对天都峰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攀登过程中的思想感情。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课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了天都峰的景色?作者在攀登过程中有哪些感受?学生通过讨论,回答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爬天都峰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爬天都峰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爬天都峰》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爬天都峰》的背景和作者生平,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结构安排,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爬天都峰》的背景介绍和作者生平2. 小说的主题和意义分析3. 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结构安排分析4. 小说的基本情节梳理和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内容和意义。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阅读分析:指导学生阅读小说原文,分析其中的语言特点和情节发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创作表达: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表达,让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第一堂课:介绍《爬天都峰》的背景和作者生平,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

2. 第二堂课: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意义,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3. 第三堂课:梳理小说的基本情节,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掌握小说的整体结构和发展脉络。

4. 第四堂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讨小说中的亮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5. 第五堂课:指导学生进行创作表达,让学生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展示对小说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

五、教学评判1. 教室表现:根据学生的教室表现和参与情况,评判学生对《爬天都峰》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2. 作业评定:安置相关作业,包括阅读材料、写作任务等,评判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期末考核:通过期末考试或项目展示等形式,综合评判学生对《爬天都峰》的进修效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及作业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教案及作业

17 爬天都峰【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一黄山四绝【奇松】黄山绵延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

黄山松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

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

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

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

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松针叶短粗,顶平如削,形态奇特,其中著名的松树有迎客松、卧龙松、黑虎松、麒麟松、蒲团松等30余株。

遍布峰壑的黄山松,破石而生,盘结于危岩峭壁之上,挺立于风牙决壑之中,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黄山无石不松,奇特的古松,难以计数。

多少年来,它们抵御风吹雨打,霜剑冰刀,吸取岩石中的点滴水分和营养,迎着阳光稳稳地屹立于峰崖之上。

【怪石】黄山的奇峰怪石是大自然雕刻家留下的杰作,有的似人,有的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

其中著名的怪石有“飞来石”、“猴子观海”、“梦笔生花”、“仙人下棋”、“犀牛望月”、“金鸡叫天都”、“孔雀戏莲花”等等。

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

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都”,但登上龙蟠坡回首再望,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

黄山峰海,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

【云海】高山,一般都可见到云海,但是黄山的云海更有其特色,可以说是一大奇观,特别是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

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而且云来雾去,变化莫测,时而是风平浪静的一片汪洋,时而波涛汹涌、白浪排空,黄山地名亦因此而叫西海、东海、前海、后海。

【温泉】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紫石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

黄山温泉由紫石峰下喷涌而成,与桃花峰隔溪相望,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7《爬天都峰》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7《爬天都峰》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7《爬天都峰》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爬天都峰》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和父亲一起爬天都峰的经历。

通过描绘爬山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展示了天都峰的壮美和自然风光,同时传达了勇敢、自信、坚持等品质。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知。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爬山经历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所传达的情感。

此外,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还需加强,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词汇的拓展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持的品质,学会关爱他人,懂得与人分享快乐。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会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品质,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审美情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作者情感。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自然景观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3.作业设计: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熟悉生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都峰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景观,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天都峰吗?它在哪里?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天都峰的背景,导入新课。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同步课时分层作业设计(附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同步课时分层作业设计(附参考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时分层作业设计第17课爬天都峰基础必做篇一、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犹豫——( ) 陡峭——( )奋力——( ) 仰望——( )二、看拼音,写词语。

1. shí jí( )边上的tiě liàn( ),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fāchàn( )。

2.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pān dēng( )上了珠穆朗玛峰,在珠峰上他拍照liú niàn( )。

三、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顶:①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②从下面拱起;③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

1.妈妈给我买了一顶.帽子。

()2.种子的嫩芽把石头顶.起来了。

()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四、选词填空。

汲取吸取1.他要从这次事故中()教训,以后不能粗心大意。

2.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

力量鼓舞鼓励3.要不是你的勇气()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4.在妈妈的()下,我终于爬上了独秀峰山顶。

巩固提升篇提升选做题(3选2)一、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攀着铁链上,一会儿猴子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爬上了天都峰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理解句子。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1.“终于”的意思是( )。

A.到底B.终点 C. 于是2.这段话体现了( )。

A.我们爬到了峰顶 B.登山的艰难 C.永不放弃的精神三、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爷?拓展挑战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2024年秋季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17课《爬天都峰》(含答案)

2024年秋季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后作业第17课《爬天都峰》(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17.爬天都峰课后作业一、填空题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从“终于”一词体会到了_______,用这个词语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都峰看着叫人发颤,看到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我”不在犹豫,当时“我”是怎么想的?联系课文,写出当时“我”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课文《爬天都峰》内容填空。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_____:啊,峰顶______,在_____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______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3.按意思写词语。

①原指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很大,也可以形容学术上取得很大的成果。

________②拿不定主意。

________③像笔杆一样直上直下,形容坡度很大。

________④到底,表示所预料或期望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________4.爬上峰顶后——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1.爸爸说的“有意思”体现在(______)A.“我”爬不动的时候,老爷爷帮助了“我”。

B.老爷爷爬不动的时候,“我”帮助了他。

C.“我”和老爷爷都能从对方的行动中受到鼓舞,汲取到力量。

2.“汲取”的意思是_______。

爸爸说的“汲取力量”中的“力量”是指(______)A.尊老爱幼的精神。

B.遇到困难互相帮助的精神。

C.面对困难勇于挑战,顽强向前的精神。

5.爬天都峰我奋力....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1.这句话把“我”比作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我”____________。

2.关于加点词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_____)A.写出了“我”努力爬山的样子。

B.表现了“我”勇往直前的精神。

C.描写了“我”爬山时愉快的样子。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爬天都峰》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爬天都峰》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爬天都峰》课后作业及答案1.让生字走进语境。

我整了整自己的小biàn zi().在天都峰的jì yú()背前xiào hē hē()地拍了张jì niàn()照。

2.词语理解运用。

(1)课文中,“我”和老爷爷居然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居然”还可以用(A.果然 B.竟然 C.忽然)来代替,让人有一种(A.出乎意料 B.不出所料 C.理所当然)的感觉。

(2)“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终于”说明了爬天都峰的。

我也会用“终于”写句子: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

①这句话开门见山,交代了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有,事件是。

②仿写一句话,点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攀着铁链上,一会儿像小猴子一样……①这句话把“我”比作,形象地描写了“我”。

②用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4.读句子,看图片,完成练习。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1)结合图片和以上句子,我能概括出天都峰的特点:。

(2)作者写天都峰的特点,目的是(①赞美天都峰的景色②突出爬天都峰的艰难)。

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鯽鱼背前,爸爸给我和老爷爷照了一张相,留作纪念。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

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鼓励)我,我还下不了(决定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吸取)力量!”(1)联系上下文,用“\”划去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2)选文主要描写的是()的场景。

A.爬天都峰前B.爬天都峰时C.爬上天都峰之后(3)认真读读“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互相感谢呢?()A.因为他们的行为鼓舞了对方,促使对方最终下决心爬上了天都峰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作业设计】1.一锤定音(在加点字正确读音后画"√")笔陡zǒu()发颤zhàn()汲取jī()dǒu()chàn()jí()鲫鱼jì()攀登bān()铁链liàn()jǐ()pān()lián()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纪()绝()级()辫()记()决()汲()辩()3.我是小法官(阅读课文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爬天都峰》写的是我在爸爸的鼓励下爬上天都峰的事情()《爬天都峰》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4.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望:啊,峰顶这么(),在()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

2.文章分为3个部分,请写出具体的自然段。

:爬山前()爬山时()爬上顶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作业设计】一、按要求写句子1.天都峰真高。

(改为感叹句)2.我奋力向封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用加点的词仿写句子二、句段练习啊,封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1.用横线画出描写天都峰“高”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天都峰陡的句子。

2.我爬得上去吗?是()句,说明我再爬天都峰前产生了()的心理,侧面衬托了天都峰的“险”三、品读文章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1.爸爸说的“有意思”体现在()A.我爬不动的时候,老爷爷帮助了我。

B.老爷爷爬不动的时候,我帮助了他。

、C.我和老爷爷都能从对方的行动中收到鼓舞,汲取到力量。

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部编版

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爬天都峰》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作者小时候跟随父亲爬天都峰的经历为线索,描绘了天都峰的壮丽景色和爬山过程中的艰辛与快乐,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寓意深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天都峰的地理特征,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同时,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面对困难时,要有勇气和决心,学会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但对于一些较深层次的含义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景观的认知和感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课文中的景色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天都峰的景色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有勇气和决心,学会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难点: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和欣赏自然景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景色和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图片。

2.天都峰的视频资料:为学生展示天都峰的真实景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相关写作素材: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自然景观的写作素材,以便他们在写作时能够有更多的选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都峰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

能正确读写“假日、抬头、云彩”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和情绪。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相互鼓舞、坚定信心,从而战胜困难的。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难点1、弄清课文是如何将“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2、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懂得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的道理。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教学生字时,对于难读的字要多做强调。

在书写方面,要注意指导学生写字时的间架结构,描红时提示学生多加注意。

2、阅读教学在本课设计中,“读”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自读、默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理解,以培养学生语感。

3、情感态度课文没有直接、明显地写出老爷爷爬天都峰的思想变化及攀登天都峰的具体过程,但可以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去塑造老爷爷奋力登山的生动形象,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课前筹办:1、预提纲1)认读生字、词语,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词,不懂的地方作标注。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方针1、会认“级、链”等5个生字,会写“哩、级”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相”。

2、朗诵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照什么按次写的。

教学流程:一、图片导入,激发乐趣1、有没有同学去过黄山?有这么一句话叫“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感受到黄山美丽的景色。

老师这里有一些黄山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2.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觉吗?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觉。

(板书:爬天都峰)(二)初步感知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1.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读后明确: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四)质疑请同学们把你们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

有些师生共同归纳。

)(五)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3.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中出现的生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养成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通过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学会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

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朗读法、师生合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知道我们四川有哪些山比较出名吗?你去过哪些山呢?哪位同学能给我们描述一下你去过的山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小作者去黄山的天都峰看看,看看他在爬山的时候遇到了什么人,发生了什么趣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字词,小组交流讨论,排除疑难字词。

2.全班开火车朗读课文,注重对生字词读音的检查。

3.大声齐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叙述文章大意。

(三)再读课文1.分小组朗读每个自然段,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联系上下文,解释字词“石级、仰望、攀着、心颤、鲫鱼背”的含义。

(四)研读课文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并分小组讨论这些重点语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1.为什么作者要用“爬天都峰”而不用“登天都峰”或是其它的词语?2.“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说明了什么?3.“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中的“终于”说明了什么?4.爸爸的话有什么含义?5.你从作者的这次爬山经历中感受到了什么?(五)小结作业同学们,天都峰如此险峻,然而作者和老爷爷最后都爬上了山顶,他们靠的是什么呢?大家在假期肯定也去过很多地方,认识了许多不一样的人吧!大家在课后将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分享。

五、板书设计爬天都峰时间:假期地点:黄山的天都峰人物:我、爸爸、老爷爷事情发展: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2篇】教材简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7 爬天都峰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7 爬天都峰 优质版教案

来,把整个过程写得很细致。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段落,一边读一边勾画人物内心的想法、
人物的对话以及表示动作的词句,学习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
做,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出示课件23)主题概括。

课文描写了在假日,“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
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
起爬上了天都峰。

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
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
共同进步的道理。

2.课堂演练。

3.课后作业。

你有没有相似的经历呢?课后跟同学交流一番吧。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开课前先简介黄山天都峰,再配以图片,使学生对天都峰有初步的了解,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印象:天都峰险峻笔陡,爬上去非常艰难。

2.课文中有些生字笔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对于字词还应该比较注重,多投入一些精力在其中。

3.课文的学习,要多种朗读方式并用。

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弄懂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作业设计17 爬天都峰
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辫子(biàn) 即鱼
B.项链 记念
C.笑呵呵(kě) 思念
D.班级 奋力2.看拼音,写字词。

今天,哥哥带我来pān yán( )。

哥哥像hóu zi( )
上树一般,没多大工夫就爬到了顶端。

我手脚并用,好不容易才爬到
岩壁中间,往下一看,哇!好高啊!虽然系着安全suǒ liàn( ),
但我的双腿还是不由自主地chàn dǒu( )。

我在心里默niàn ( ):“加油!你一定可以的!”
..D 攀岩猴子锁链颤抖

3.用“ ”标出“相”字的正确读音。

(1)他对大家的好言相(xiānɡ xiànɡ)劝不理不睬,依然一意孤行。

(2)苏轼的“月有阴晴圆缺”说的是月相(xiānɡ xiànɡ)变化。

(3)口耳相(xiānɡ xiànɡ)传的街谈巷议,往往成为小说家的写作素材。

(4)这个女孩长相(xiānɡ xiànɡ)平平。

(5)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是历史上有名的丞相(xiānɡ xiànɡ)。

.....
4.【感知内容】熟读课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回答。

(2)根据下面语句的提示,梳理写作顺序。

①“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②“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③“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从上面的语句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爬山前→( )→( )”的顺序写的。

课文写了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的事。

爬山中爬上峰顶后
5.【感悟写法】读下面的语句,了解课文是怎么把爬山过程写清楚的。

①我爬得上去吗?
②真叫人发颤!
③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④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⑤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⑥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1)上面的句子中,写“我”爬山前所想的是 ,写“我”所说的是 ,写“我”所做的是 。

(2)句子③④写爬山前“我”跟老爷爷的对话,这两句都要读出 和赞许的语气。

......①②④⑥⑤惊讶
(3)课文是怎么把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下面的说法正
C
确的一项是( )。

A.是抓住“我”爬山前的畏惧心理写清楚的。

B.是抓住“我”跟老爷爷的对话与相互鼓励写清楚的。

C.是抓住“我”爬山前的畏惧心理(所想)、与老爷爷的对话(所说)、爬山过程中的动作(所做)写清楚的。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C
(1)下面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写了一件风雪中乐于助人的事。

B.短文写了“我”在风雪中摔了一跤的事。

C.短文写了“我”在风雪中摔倒,人们帮“我”捡书和本
子的事。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需要帮助?用“ ”画
出相关的句子。

突然脚下一滑,我跪在地上,手里的书和本子全散在地上。

风像炫耀自己的力量似的,把书和本子刮得四处翻滚。

(3)填表,了解短文是怎样把人们帮助“我”写清楚的。

热心人怎么做怎么说
小女孩老人姑娘
举起一双冻得发
红的小手
小姐姐,你的书……拄着拐杖弯下腰去,
把本子拾起
孩子,给,快拿着……大步跨到“我”身边,
拂去书本上的雪
诺,这是你的……
(4)短文多处写到大雪,有什么作用?
短文多处写到大雪,开头描写大雪是为了突出天气的恶劣,为“我”的摔倒和需要帮助做铺垫;结尾写到大雪,是为了渲染环境, 衬托人们冒着风雪帮助“我”的行为之伟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