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风格的房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因为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规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种各样的四合院当中,北京四合院可 以代表其主要特点。
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其他地区的民居有些就不是这样。 譬如山西、陕西一带的四合院民居,院落是一个南北长而东西窄的纵长方形,而四川等地的四合院, 庭院又多为东西长而南北窄的横长方形。
住宅外围的墙壁高大、粗犷,因为南方的房子大多是较高的二层楼房。江南潮湿的气候使通风 格外重要,因此江南的住宅常于建筑与垣墙之间留不超过1米的间隙,用来拔风采光,效果颇好。 江南民居,大的住宅一般从大门起经过轿厅、客厅、正房到内室或后房,两侧有花厅、书房、卧室 及至小花园、戏台等。一般大的住宅可有两到三条平行的轴线。 但不论建筑规模大小,江南民居
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传统的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虽然很
普通,但是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波,这种源自自然的 形式,不仅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同时更重要的是门洞处高高的圆拱加上 高窗,在冬天的时候可以使阳光进一步深入到窑洞的内侧(见图),从而可以充分的利 用太阳辐射,而内部空间也因为是拱形的,加大了内部的竖向空间,使人们感觉开敞舒 适。
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东西厢房与正房、倒 座的建筑本身并不连接,而且正房、厢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为一层,没有楼房,连接这些房屋的 只是转角处的游廊。这样,北京四合院从空中鸟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围合一个院落。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 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容纳600多人;小者可以容纳 20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搭建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蒙古包的 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便可以开始按照圈的大小搭建。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 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 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族居住和使用。
干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 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
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现在主要流行于壮族居住的比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 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民族的干栏也有,但是受到汉式建筑和佛教建筑的影响较多。 干栏式房子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其具体构筑办法是用竖立的木桩为基 础,其上架设竹、木质大小龙骨作为承托地板悬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横梁,构筑成框架 状的墙围和屋盖,柱、梁之间或用树皮茅草或竹条板块或用草泥填实。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 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 “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 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 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士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 多和最为著名,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
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根据上部造型,可以将开平碉楼分为柱廊式、 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多种式样。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反映着楼主人的经济 实力、审美情趣和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的程度,是开平碉楼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都体现出一个与北方民居的明显区别,就是雕刻装饰极为繁多,却极少彩画,墙用白瓦青灰,木料 则为棕黑色,或棕红色等。与北方的绚丽色彩相比十分淡雅。
民居 在我国西南地区,彝族分布范围较广。因此,其民居类型为适应不同地区的自
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或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显得比较复杂,不过彝族民居在各民 族中却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说来,彝族民居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瓦房、土掌房、 闪片房、垛木房、茅草房等。
从前的吊脚楼一般以茅草或杉树皮盖顶,也有用石板盖顶的,现在,鄂西的吊脚楼多用泥瓦铺
盖。吊脚楼的建造是土家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第一步要备齐木料,土家人称“伐青山”,一般选 椿树或紫树,椿、紫因谐音“春”、“子”而吉祥,意为春常大,子孙旺;第二步是加工大梁及柱 料,称为“架大码”,在梁上还要画上八卦、太极图、荷花莲籽等图案;第三道工序叫“排扇”, 即把加工好的梁柱接上榫头,排成木扇;第四步是“立屋竖柱”,主人选黄道吉日,请众乡邻帮忙, 上梁前要祭梁,然后众人齐心协力将一排排木扇竖起,这时,鞭炮齐鸣,左邻右舍送礼物祝贺。立 屋竖柱之后便是钉椽角、盖瓦、装板壁。富裕人家还要在屋顶上装饰向天飞檐,在廊洞下雕龙画凤, 装饰阳台木栏。
粗竹子做骨架,竹编篾子做墙体,楼板或用竹篾,或用木板,屋顶铺草,主柱有24条。所以竹 楼用料简单,施工方便而且迅速。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 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 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晒台是主人盥洗、晒衣、晾晒 农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这一廊一台是竹楼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的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 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因为这里每年雨量集中,常发洪水,楼下架空,墙又为多空隙 的竹篾,所以很利于洪水的通过。
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 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 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 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 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
西关大屋,俗称古老大屋,是中国广州市荔湾区西关一带兴建的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 居,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大部分西关大屋兴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主要 分布在多宝路、宝华路、龙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最著名的西关大屋有坐落于宝源北 街18号的“梁资政第”、坐落于多宝路的邓宫保第以及坐落于宝华路正中的钟家花园等, 但现已不复存在。
侗族人民的民居房屋,大体可分为三大类或两大类。三大类即:山区民居、山谷平 地民居、沿江河畔或陡坡陡坎民居。两大类即:南部侗族地区民居、北部侗族地区民居。
居于沿江河畔或陡坡陡坎的侗族寨子,则依其地形而建,以栏杆吊脚木楼为多,屋檐柱 脚有的高达数尺以至丈许,屋内陈设与坪坝民居大同小异。南部侗族的民居多建在河溪 两岸的绿树丛中,至今仍保留着Biblioteka Baidu代越人的“干栏”式木楼。这些房屋都具有独特的建 筑技巧。座楼房,除屋面盖瓦之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 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方形木条开榫衔接。
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 筑及其村落。皖南古村落不仅与地形、地貌、山水巧妙结合,而且加上明清时期徽商的 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支持,文化教育日益兴旺发达,那些徽商还乡后以雅、文、清高、 超脱的心态构思和营建住宅,使得古村落的文化环境更为丰富,村落景观更为突出。皖 南古村落与其它村落形态最大的不同之处是,皖南古村落建设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脱离 了对农业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