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样本(全)
医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医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https://img.taocdn.com/s3/m/6c601ca9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bb.png)
医学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医学文献综述是对特定主题或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的学术写作形式。
下面是一个医学文献综述的范文模板例文,供参考:【标题】医学文献综述:XXXXX领域的发展与挑战【引言】在当今医学领域中,XXXXX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其中的挑战与机遇。
【方法】本文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法,通过检索各大学术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筛选出与本主题相关的研究文献。
在纳入的研究中,重点考察了实验设计、样本规模、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关键信息。
【研究进展】1.首先,我们综述了XXXXX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通过对多个研究的总结和对比,我们发现XXXXX是一个复杂的领域,其研究难点在于XXXXX。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XXXXX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在XXXXX方面。
2.其次,我们梳理了不同学者对于XXXXX的定义和分类方式。
由于XXXXX领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学者对于XXXXX 的理解和定义存在较大差异。
我们总结了这些差异,并尝试提出了一个更全面和综合的XXXXX分类系统。
3.进一步,我们综述了XXXXX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对XXXXX方面的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我们发现,目前XXXXX领域主要采用了XXXXX和XXXXX等技术手段,并从中寻找解决XXXXX挑战的途径。
【挑战与机遇】1.在我们的综述分析中,我们发现XXXXX领域存在着一些重要挑战。
首先,XXXXX的研究和应用面临着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限制。
其次,XXXXX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尚未得到广泛采纳和推广。
最后,XXXXX的理论框架和模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验证。
2.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理论的不断深化,XXXXX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我们发现,XXXXX可以在医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XXXXX在生物医学工程和药物研发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文献综述样本
![文献综述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252592cdda38376baf1fae43.png)
对林黛玉薛宝钗之异同研究的文献综述北京陈经纶中学高一(1)班张晨蕊黄臣【摘要】本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是两人各自的一个简短介绍;然后便是分别对她们的容貌,身世,性格,才情,人缘,两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她们与宝玉的关系的对比和分析;最后是关于两人的判词以及曲词的释义。
以上便是本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黛玉宝钗宝玉红楼梦曹雪芹【引言】我看了很长时间的《红楼梦》,对于林黛玉和薛宝钗虽然算不上精通,但也还谈得上了解,总觉得很少有把她们放在一起比较异同的文章,所以就试着自己写了些。
【正文】林黛玉,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女一号,金陵十二钗之首,巡盐御史林如海与国公之女贾敏的女儿,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兄弟姊妹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
林黛玉祖籍姑苏,住于扬州,生日是农历二月十二日。
先祖曾世袭列侯,林黛玉父亲乃姑苏才子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母亲贾敏是贾母的女儿,贾政的妹妹。
林如海四十岁时,仅有的一个三岁之子死了,因膝下无子,只有嫡妻贾氏生了女儿黛玉,爱如珍宝。
黛玉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尤其诗作更是大观园群芳之冠。
薛宝钗,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女二号,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府国公之子贾政夫人的妹妹“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项间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并附有“今后有玉方可成婚”的论调。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 ,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以上是我从百度百科上整理得来的,从这里不难看出,曹雪芹笔下的这二人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
再加上二人与宝玉的纠缠,更使她们两个“出落”得与别人不同,让人另眼相看,可偏偏这二人又都不是贾府的人,自是得了不一样的命运,可悲,可叹。
起先为她二人招惹上这可悲命运的正是她们那旁人无法比拟的容貌。
那么这二人到底谁更美一些呢?曹雪芹在书中对黛玉的描写道:“细看形容,与众个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论文文献综述范例
![论文文献综述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9c32221daf1ffc4ffe47ac85.png)
浙江海洋学院外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规范各位毕业论文指导老师:为了统一规范外语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文本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现将文献综述的撰写做以下说明:1. 撰写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是:1)为了顺利撰写本论文,学生阅读了多少相关的文献资料;2)详细阐述已阅读的这些相关文献资料的主要内容及观点;3)学生陈述阅读这些文献资料都得到了哪些启发,对撰写论文过程中建立自己的观点有哪些帮助等等。
2.文献综述一般应包含四部分,即引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
引言部分一般简要阐述文献综述的范围,综述所阅读过的文献对本课题研究的帮助。
正文部分应一一呈现所阅读过的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对文献做详细的阐述和评价,并适当提出自己的看法。
结语部分对整个文献综述做一个小结,并阐述通过阅读这些文献,得到了什么启发,或建立了自己的什么论点,或论证本选题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部分应包含所有在正文中提到过的文献。
3. 文献综述文本格式做如下统一: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三号,加粗,居中。
下一行为班级和学生姓名,字体为宋体,五号。
正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行间距为1.5倍。
参考文献格式参照〈〈浙江海洋学院外语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文本规范〉〉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例如:Nunan,D. 2000.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Grice,H. P. 1998. Meaning [J]. Cognitive Linguistics ll:197-201陈原。
2000。
《社会语言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
吴东芙。
2001。
再论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词法的影响[J]。
《当代语言学》第二期。
4. 文献综述的字数应在2500-3000左右。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eda30b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d.png)
文献综述范文模板文献综述范文模板:探索知识海洋的指南针在学术的广袤天地里,文献综述就像是我们前行的指南针,指引着我们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找到方向。
当我们踏上探索某个特定主题的征程时,文献综述就是那扇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想象一下,你正在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社交媒体使用的关系”这个课题。
首先,你得像个探险家一样,一头扎进图书馆的书堆里,或者在网络的信息洪流中奋力筛选。
这时候,文献综述就成了你的藏宝图,帮你把那些散落在各处的珍贵宝石(相关研究成果)一一串联起来。
比如说,你找到了一篇发表于五年前的研究论文,它详细探讨了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与焦虑程度之间的关联。
作者通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收集了数千名青少年的数据,发现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花费超过三个小时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
这篇论文就像是你在探险途中发现的第一个宝藏,你兴奋地把它的核心观点和研究方法记录下来。
然后,你又发现了另一篇去年发表的研究,这次的焦点是社交媒体上的负面评论对青少年自尊的影响。
研究人员通过深度访谈和心理测试,揭示了那些经常遭遇负面评论的青少年,其自尊水平明显低于同龄人。
这又是一颗璀璨的宝石,你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入你的文献综述篮子里。
接下来,还有关于青少年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建立社交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他们心理健康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各种研究。
每一篇都像是一个独特的拼图块,逐渐拼凑出你对整个课题的全面理解。
在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中,你不仅要把这些研究成果清晰地罗列出来,还要像个评论家一样,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评价。
比如说,某篇研究可能样本量太小,结果不够具有代表性;或者研究方法存在一些局限性,导致结论不够准确。
你要敏锐地指出这些问题,同时也要看到每篇研究的闪光点和贡献。
而且,文献综述可不是简单的罗列和评价,你还得像个织网的蜘蛛一样,把这些看似分散的研究线索编织成一个紧密相连的网络。
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探讨研究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也许你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越来越关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复杂影响,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因果关系。
文献综述范文样本
![文献综述范文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be886d6acaaedd3383c4d312.png)
文献综述一、绪论民营经济发展20多年来,在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力就业、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等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民营经济来说是个历史性的机遇,将为民营经济提供一个更加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
为此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方针,创造有利条件,积极促使民营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可是理论上是一回事,现实中又是一回事。
民营经济并为如预期中的发展。
民营经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为了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二、主体以下是对相关文献选择的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文章的综述:1《中国企业:新起点上的突破》本书以“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为基本线索,讨论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竞争环境中,国有企业如何进一步改制改组,调整布局和结构,增强竞争力;民营经济如何巩固基础,提高素质,完善制度结构;各类企业如何将自身的发展与金融体系和国际市场变动结合起来,形成改革、发展与开放良性互动的局面。
通过阅读给书,笔者明确了民营经济的概念,了解了民营经济的内涵特征。
该书作者认为改革中提出民营经济概念具有创意;民营经济是运行层面的范畴,它不同于国营经济,与私有经济也不是一回事;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景可以从多角度进行观察;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要从多方面努力。
2《加入WT0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影响与对策》是胡国杰在《经济师》中发表的一篇文章。
随着我国加入WTO,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被格外地凸显出来。
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快速成长的瓶颈。
文章在大量实证的基础上,剖析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构建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期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3《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问题研究》20多年来我国经济改革最为深刻的方面是多元化所有制的形成。
文献综述样本
![文献综述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8690e1e1f8c75fbfc77db299.png)
沙棘水溶性色素提取及纯化工艺的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概述了沙棘的营养价值、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研究了沙棘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并对沙棘色素利用价值、提取方法及提取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综述了选题的意义。
【关键词】沙棘色素提取动力学1.前言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为胡颓子科(Elueagnaceac)沙棘属的落叶灌木、小乔木或乔木。
又名沙枣、醋柳、酸棘、黑刺。
果实呈黄色。
世界上有近2/3 的沙棘资源分布在我国的华北、西北、东北及西南地区,全国约有67 万公顷的种植面积, 我国是沙棘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沙棘王国”之称。
我国沙棘植物分为4 个种(肋果沙棘、柳叶沙棘、西藏沙棘、鼠李沙棘)和5个亚种(中国沙棘、云南沙棘、中亚沙棘、蒙古沙棘、江孜沙棘)。
沙棘是一种同时具有药用和食用效能的植物, 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应用历史。
沙棘果实是我国古代藏医、蒙医常用药材,具有祛痰、利肺、养胃、健脾、活血、散瘀的药理功效。
沙棘的色彩鲜艳,令人垂涎欲滴。
这种颜色的主要成分就是类黄酮化合物,类黄酮化合物是一大类几乎无处不在的使植物多呈浅黄色乃至无色、偶尔呈橙黄色的水溶性化合物,多以甙的形式广泛分布于植物组织中。
尽管这类化合物单独存在时有时颜色很浅,但和其它主要呈色色素共同存在时,其辅助着色的作用不可忽视。
沙棘以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关注[1]。
沙棘中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
沙棘果、叶及全株均含有丰富的黄酮, 且叶中黄酮的含量明显高于果实。
据测定, 沙棘中最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为榭皮素(Quercetin)、异鼠李素( Isorhamnetin)、异鼠李素- 3 -β- D - 葡萄糖苷、异鼠李素- 3 - β- D - 芸香糖苷、山萘酚( Kaempferol)及其甙类、芦丁等。
因此, 目前对于沙棘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多以测定以上几种成分为主。
测定方法的不一致和沙棘被测部位的不同导致了沙棘总黄酮含量的很大差异, 为每100g 新鲜沙棘果肉含118 ~778mg ; 每100g 干叶含459~1134mg。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30d98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a.png)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文献综述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为研究者提供了已有研究成果的概述和分析。
本文将通过对文献综述的范例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一、引言文献综述的引言部分应该明确指出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例如,如果研究的主题是关于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引言可以介绍青少年抑郁症在全球范围内的高发率,并强调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二、前人研究成果综述在这一部分,研究者需要回顾已有的文献,介绍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主题分类进行综述。
例如,研究者可以首先回顾早期关于青少年抑郁症的研究,然后逐渐过渡到最新的研究成果。
在综述前人研究时,研究者应该对每篇文献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分析其研究方法、样本规模和主要结论。
例如,研究者可以引用一篇关于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的研究,该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样本规模为500名青少年,结果发现家庭冲突和亲子关系紧张与青少年抑郁症存在显著相关性。
三、研究的理论框架在这一部分,研究者需要介绍自己研究的理论框架。
理论框架是研究的基础,它可以帮助研究者解释和解决研究问题。
例如,在青少年抑郁症的研究中,研究者可以选择社会学或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以解释家庭环境、社会支持和个人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的方法在这一部分,研究者需要详细描述自己的研究方法。
例如,研究者可以说明自己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样本规模为1000名青少年,研究变量包括家庭环境、社会支持和个人心理健康等。
此外,研究者还应该解释自己的数据分析方法,以确保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五、前人研究的不足和研究的创新点在这一部分,研究者需要分析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研究的创新点。
例如,研究者可以指出前人研究中样本规模较小、研究方法不够全面等问题,并强调自己研究的创新之处,例如采用了更大样本规模、更全面的研究方法等。
六、结论在结论部分,研究者需要总结文献综述的主要发现,并强调自己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
文献综述模板
![文献综述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bb8ed7f27284b73f2425096.png)
1.国外研究成果(1)XBRL理论及价值优势研究Pinsker(2003)面向会计师和审计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考察XBRL应用是否使公司报告的财务信息更准确、更有效。
结果发现被调查会计师和审计师的XBRL知识和相关应用经验比较少,不能确信XBRL的使用能否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准确度和效率;同时,问卷填写者认为XBRL的使用并不能提高财务信息的有效性。
Hodge and Kennedy(2004)主要考察了应用XBRL格式财务报告对财务报告使用者(非专业人员)投资决策的潜在影响。
结果发现,通过使用XBRL技术,提高了使用者获取信息与整合信息的能力,使用者更有可能获取和整合附注中的有效信息。
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企业财务报告信息透明度,XBRL技术有助于人们决策的有用性。
(2)XBRL分类标准设计及评价研究Bovee(2002)指出,分类标准本质上存在一个潜在的信息损失,因为分类标准与企业偏好的报告实践之间存在差异(比如数据与账户的汇总程度上的差异)。
一方面,如果分类标准的汇总程度比企业偏好的汇总程度高,企业或许按分类标准编制报告,这将导致信息损失;如果企业采用扩展分类标准(不同的企业很难采用一致的扩展标记)来编制报告,这又将会导致企业间信息可比较性的损失。
另一方面,如果分类标准汇总程度比企业偏好的汇总程度低,企业自身的偏好可能促使企业将分类标准中的几个子账户汇总起来编报,而这又要求自己扩展此汇总标记(各个企业的扩一展标记很难一致),这也将导致企业间信息比较性的损失。
尽管附注信息通过何种途径来具体影响投资者的决策还不明朗,但附注信息确实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只是相对于财务报表主体而言,附注披露的分类质量更不容易得到保证。
Katz(2004)指出应该从以下方面来评价分类标准的适当性:(1)技术合规性。
XBRL分类标准均必须遵守了XBRL技术规范2. 1。
(2)分类标准结构。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必须符合FRTA 1.0。
文献综述-模板
![文献综述-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2207def172ded630b1cb6e9.png)
文献综述1 选题背景2004年,万元,占交易金额的5.2%;但是,从1990年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的15年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一些涉及面广、105绿豆到209事实上,导致我国期货市场风险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市场体系、交易制度、投资环境方面,而在于期货市场效率。
从市场有效性的角度来考察我国期货市场的现状,其结论能够解释市场风险问题。
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
期货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依赖其有效性的高低。
因此,研究中国期货市场效率问题具有基础性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继续完善中国的金融体系,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就必须对期货市场作更深入的研究,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市场效率。
本人结合导师张玉智主持的吉林省哲2 由来,然后按照命题的分类分别阐述了其他学者已经做的研究工作,再然后可以罗列国内和国外学者的论述,最后结尾)关于市场有效性理论(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的研究,当以Fama (1970)为代表,而最早提出市场效率形式的则是美国学者Roberts ,他在1967年5月芝加哥大学的证券价格讨论会上首次将效率市场分为弱式效率市场(weak form market )、半强式效率市场(semi -strong form market )和强式效率市场(strong form market )。
在此基础上,Fama 等人对其进行了完善。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效率市场的三种形式是由Fama 在1970年提出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弱式效率市场里,股票价格只包括价格、交易量、收益等所有历史的相关信息;在半强式效率市场里,股票价格包括历史的及其他共享的所有公开可获得的相关信息(包括公司的会计报表、竞争公司的会计报表、国家经济形势等其他公开信息);在强式效率市场里,股票价格包括了市场子集独享的及所有可共享的相关信息(包括内幕信息)。
文献综述范本。。。。
![文献综述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b6851d15c281e53a5802ffd8.png)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3黑,加粗,居中】文献综述【1黑,加粗,居中,文字间加2空格】班级: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以上四行均为4宋,加黑,居中】201×年×月×日【4宋,加黑,居中,用阿拉伯数字】指导教师评定意见【小2黑,加粗,居中】会计准则国际化经济后果研究文献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会计国际化是指会计实务从一国的范围内跨越国界而走向世界(常勋,2003),它包括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个方面。
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就是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过程中对各利益主体产生的经济影响以及各利益主体为获取最大利益而采取的一切行为。
以下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1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从巴其阿勒的《簿记论》中关于物品计价“宁高勿低”的论述,到英国《公司法》中规定资产负债表必须“真实与公允”的思想,再到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经济后果的直接阐述,都无一例外地表明会计准则是具有经济后果的,而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经济后果便是影响经济资源配置,从而直接导致国际间财富的转移(迈克尔·查特菲尔德,1989)。
20世纪70年代,Stephen A.Zeff(1978)最早正式提出财务报告经济后果的概念,他指出,经济后果指财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也就是说,会计报告会影响管理者和其他人的决策,而不仅仅是反映这些决策的结果。
Watts和Zimmerman(1990)引入经济学的契约理论,指出会计准则之所以有经济后果,主要是存在报酬契约、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因为无论是报酬契约、债务契约还是政治成本,通常都以公司盈利为考察的主要依据,而在同一会计准则下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对净利润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对公司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也会产生潜在的影响,进而影响公司价值。
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3e69c34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6.png)
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文献综述是对特定主题或问题相关文献的系统回顾、总结和评价,以发掘现有研究的主要结果和观点,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文献综述可以有不同的格式,如按时间顺序、主题分类或方法论角度等。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文献综述格式,并附上一个范例,供参考。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说明选取该主题的依据,并提出需要探索的问题。
二、文献收集在这一部分,要详细描述如何进行文献和筛选。
可以包括数据库的选择、检索关键词和限定条件、选择文献的标准等。
三、文献综述方法在这一部分,要详细介绍文献综述的方法论,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四、主要结果与综述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将文献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综合和总结。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分类或其他逻辑关系进行组织。
五、讨论和结论这一部分是对综述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可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下面是一个文献综述的范例,以探讨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例:引言:社交媒体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学生作为一个数字原生代,更是社交媒体的重度使用者。
因此,了解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收集:为了全面了解社交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采用了系统文献检索的方法进行文献收集。
在PubMed、Web of Science和CNKI等数据库中,以关键词“社交媒体”、“大学生”和“心理健康”为检索词,限定时间范围为2024年至2024年。
文献综述方法:本文采用了时间顺序的方式进行文献综述,先从2024年开始,逐年回顾相关研究的主要结果和观点。
主要结果与综述:2024年以来的研究表明,社交媒体使用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其中一些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使用时间过长与大学生焦虑和抑郁水平的增加相关。
另外一些研究表明,社交媒体的滥用可能导致社交孤立感和自尊心的下降。
《毕业论文文献文献综述模板与范文参考》
![《毕业论文文献文献综述模板与范文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71f116c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e.png)
《毕业论文文献文献综述模板与范文参考》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模板与范文参考一、引言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文献综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可以展示研究者对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了解,还可以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研究思路。
因此,如何撰写一篇完整、系统的文献综述成为许多学生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模板结构,并提供一篇范文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模板结构1. 研究背景在文献综述的开头部分,应该明确阐述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引出研究的主题。
可以从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入手,引出研究的价值和必要性。
2. 文献综述接下来,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
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主题分类或研究方法等方式组织文献,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需要注意的是,文献综述不是简单地列举文献,而是要对文献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各篇文献的优缺点和不足之处。
3. 研究方法在文献综述的结尾部分,可以简要介绍研究方法。
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可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展示研究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4. 结论与展望最后,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可以展望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潜在的研究价值,为后续研究提供启示。
三、文献综述范文参考(以下为范文部分,仅供参考)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电子商务平台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商品交易、信息传播和消费者互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不断增多和竞争的加剧,如何提升电子商务平台的用户体验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对电子商务平台的用户体验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Smith等(2010)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用户体验对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有着显著的影响。
Jones(2012)则从用户界面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提升用户体验的策略和方法。
文献综述范文推荐欣赏(共4篇)
![文献综述范文推荐欣赏(共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862243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1c.png)
文献综述范文推荐欣赏(共4篇)相关热词搜索:第1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法制教育文献综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同的发源但因自然因素而形成的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地区稳定是保障各民族的根本利益的基础。
民族地区的法治教育是全国普法工作大政方针的重要组成。
因为民族、地域、经济、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边疆民族地区自古以来都是敌中国反分裂、反渗透的第一线。
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加强民族地区法治教育工作重要性。
在长时间的民族工作中,我们发现把握好以下两个关系是极其重要的:一是正确的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稳定的关系,围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经济发展,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没有國家的完整统一就没有民族的完成和传承。
二是运用国家力量从政策、经济、文化上因地制宜的进行普法活动与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相结合,要善于正确理解宗教的教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与民族文化中相契合的部分,进而使得民族法治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一、民族地区法制教育在中国的重要研究专题对法治教育基本问题的论述在树立现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前提下,确保民族地区的法治宣传教育做到实处。
要党中央的领导中心、服务国家安定统一的大局,让全国普法教育充分融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是普法教育工作的关键。
对全社会而言,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是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和全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础保障。
因此,我们要把维护国家完整而统一、反对抵制国内外反民族分裂势力和社会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作为民族法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主动出击,不能以逸待劳,《关于进一步彰显法治力量全力促进社会稳定的通知》《关于开展严打暴恐专项整治活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等6个文件,对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人人安居乐业来说是必要的。
法治教育活动多种多样,宣传册的印发、律师大讲堂、宗教学者教义解读课堂、服刑悔悟人员宣讲活动等。
这些积极有效的活动实践了法律问题咨询、正确宗教价值观、以及用情化人等多种宣讲形式,引导各族群众认清暴力恐怖犯罪的本质与危害,不断增强国家认同、自我公民意识以及法治意识。
(完整word版)厦门理工学院-文献综述封面及内容格式样本
![(完整word版)厦门理工学院-文献综述封面及内容格式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6f48c3c4bd64783e08122bd2.png)
(完整word 版)厦门理工学院-文献综述封面及内容格式样本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院 年级专姓 学指导老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日宋体三号加粗,1.5倍行距宋体三号加粗,1.5倍行距宋体五号字,单倍行距 黑体一号加粗,1.5倍行距(完整word 版)厦门理工学院-文献综述封面及内容格式样本××××文献综述【内容摘要】:××××…… 【关键词】:××、××…… 导言××××××××××××××[1]×××××××××……(阐明文献综述的写作目的、意义,综合所阅读文献提出论文所涉及的问题以及本文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加以说明)正文(各章节序号可采用以下四种方式)××××××××××××××××××××××××××××××××××××××××××××××××××××××××××××××××(对所阅读论文涉及的学科研究前沿、热点问题加以阐述.可联系实际列举目前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a7b77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fc.png)
文献综述模板范文[标题]一、引言在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征文的主题,阐述该主题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
给出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在这一部分,对已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综述,可以按时间顺序或主题进行分类。
主要介绍已有研究的背景、问题、方法、发现和不足之处。
1. 研究A:介绍该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主要发现。
分析该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2. 研究B:介绍该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主要发现。
分析该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3. 研究C:介绍该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主要发现。
分析该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三、方法介绍本次研究的方法。
可以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来源、样本选择等。
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法,并给出对应的理论依据。
四、结果与讨论在这一部分,展示并分析本次研究的主要结果,可以使用图表、统计分析等方法。
对结果进行解读,并与前人研究进行对比和讨论。
解释本次研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改进建议。
五、结论总结本次研究的主要发现和讨论,强调其对现有理论和实践的贡献。
提出该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挑战。
六、参考文献列出本文中引用的所有文献,按照所使用的引文格式进行排列。
七、致谢对为本次研究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个人或机构表示感谢,并给予必要的致谢。
以上是一种常见的文献综述模板,根据具体研究的领域和题目,可以适当调整和添加相应的内容。
具体的模板范文需要根据实际的研究题目和文献综述目的进行编写。
文献综述-样本
![文献综述-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d226cb2b0066f5335b812107.png)
荆楚文化对“凤”形象演变的作用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系指导老师:方芳摘要:目前对凤文化的研究成果相当有限,集中为凤纹艺术、凤崇拜起源和凤崇拜等文化涵义的研究。
而对于“楚凤”的研究主要是根据已出土的楚凤造型,来论述楚凤图腾形成的原因、演化过程、造型特点及其所反映的楚凤文化特点,不但切入点单一,而且阐述楚凤产生的原因也过于简略。
关键词:凤楚凤凤文化荆楚文化建议按如下意见撰写文献综述:A、研究背景要从两方面阐述:1、概述研究“凤文化”研究成果,可以分门别类地(审美、文艺及实用性等)简述各文章或专著的研究成果;2、荆楚文化的角度阐述研究“凤文化”的学术成果(讲清楚该研究成果是专文?是专著?还是在一学术论文中零星提及、偶尔提及,不成系统?)。
B、研究动态:说说目前有哪些人在(从荆楚角度)研究“凤文化”;哪方面研究的成果比较多?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是什么?C、评述:前人在研究上的成就以及不足之处。
D、结语:总概述前人研究成果,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你的毕业论文将从哪方面入手(使选题有研究意义),论文的亮点和创新点将是什么?一、研究背景及动态目前对凤文化的研究成果相当有限,集中为凤纹艺术、凤崇拜起源和凤崇拜等文化涵义的研究。
研究凤纹艺术的学者从艺术史的角度把凤纹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即两汉以前的古拙美,隋唐时期的健壮美,宋代以后的清秀美。
研究凤崇拜起源的学者,有的认为凤是一种图腾,是鸟类或鸟图腾的升华,如刘城淮《中国上古神话》、王维堤《龙凤文化》、贺利《谈谈凤凰及陶瓷器上的凤纹》等;也有的认为凤崇拜起源于太阳崇拜,如陆思贤《龙凤传说与中华民族的起源》、何新《“凤凰”补说》、林河《中国巫傩史》等;等等。
研究凤崇拜文化涵义的学者认为凤是百鸟之王,是祥瑞、爱情的象征等,如丘振声《壮族凤图腾考》、熊传善《从青花瓷画看古代凤文化》、徐华铛《中国凤凰》等。
同时,学者对少数民族的凤崇拜关注不多,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凤崇拜进行研究的成果更少,仅有湘潭大学学者钟金贵著《中国崇凤习俗初探》一文,但研究颇为透彻。
文献综述样本.doc.deflate
![文献综述样本.doc.deflate](https://img.taocdn.com/s3/m/d592aee9172ded630b1cb652.png)
在对待员工培训工作上,企业的观念和员工的培训意识都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赵永刚在文献[1]中总结了企业对待培训工作的几种观念:①培训无用论。持有这种观念的企业认为搞培训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埋怨培训只开花不结果;②福利开支论。企业是培训为一种变相的员工福利开支,培训费用没有纳入经营预算之中,随意增减;③有限效用论。认为培训效用不明显,潜在的效果对目前来说不合算,为片面节约成本而降低培训投入;④培训风险论。认为经过培训后的员工素质和技能提高了,人员流出本企业的可能性更大。在文献[2]中,贺宇萍指出员工的受训意识仍处于薄弱环节,存在着“奉命学习和要我学习”的意识,未能将接受培训作为谋求自身进步和生存的基本途径,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对参加培训教育的主动性不强,对企业安排业余时间培训颇有微词,有的甚至把外出培训的机会当作是度假的好时机。
[11]闫培贵.浅议培训对企业的重要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3卷
[12]孙琳.企业如何激励员工[J].中国流通经济,2000年第1期
[13]朱汝光.员工培训与可持续发展[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2卷第1期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可以看出培训的历史变迁。与员工培训相关的理论,如激励理论、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学习型组织等等,对员工培训的发展亦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员工培训已有一些历史,但我国企业员工培训工作近几年才刚刚兴起,大多是模仿西方国家的模式,对员工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培训质量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下面将从以上几方面对员工培训的理论和实践作一综述。
企业员工培训过程一般分为需求分析、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和培训评估四个阶段。而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往往厚此薄彼,只侧重于某一或两个环节而忽略了其他几个重要环节。
文献综述标准万能模板
![文献综述标准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886b5b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0.png)
文献综述标准万能模板
引言
在引言中介绍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提出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概述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一、相关研究综述
在这一部分,对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要求对相关领域内历史、现状、发展趋势、研究现状等做出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在文献综述的过程中,要强调对其优缺点的分析,以及对其局限性和发展潜力的展望。
二、重点领域综述
在本部分,重点对研究领域内的最新发展和研究成果进行详细综述。
从不同的角度或者层
面综合介绍、评价,并分析相关文献的深度和广度。
三、理论与方法综述
在这一部分,综述本领域内的理论发展和方法应用。
需要分析相关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对研究方法的优劣势和适用性进行评价。
四、存在问题综述
在本部分,详细综述相关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研究的理论基础不够完善、方法论
上的缺陷、数据来源的不足、结论不够充分等。
全方位的审视研究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成因。
五、研究展望
在这一部分,对本领域内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前景进行展望。
提出对未来研究的方向
和精确的问题,提出建议和问题研究方向。
结论
在结论中,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指出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已有研究成果有所
批判性的评价,同时,提出未来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展望研究的前景。
参考文献
在这一部分列出全文中所引用的文献,并确保参考文献的标准格式、准确性和完整性。
文献综述样本
![文献综述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f038356fa98271fe910ef93f.png)
文献综述前言无机层状材料的发展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真正引起人们的注意。
层状材料显示了丰富的光、电、催化等功能,是一类具有极为广阔开发前景的功能性材料。
特别是近几年来,研究者借助于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如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热重分析、电子能谱、扫描或透射电镜等,使人们对层状材料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无机层状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层状主体结构,由某种特定结构单元通过共角、边、面堆积而形成特定空间结构的化合物。
其层间距一般为几个纳米,处于分子水平。
在主体层内由于存在不同氧化态元素或空间缺陷,造成主体层随组成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电性,在层间存在与主体层电性相反的客体离子或分子以补偿电荷平衡。
一般以层状主体是否带电划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及中性层状化合物[1]。
层状化合物的结构模式如图 1 所示[2]。
图 1 无机层状化合物j结构模式图[2]阳离子型层状化合物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材料,尤其是阳离子层状粘土类材料,如层状硅酸盐等。
阳离子层状粘土类材料是一类天然矿物,储量大,在制陶业、石油裂解和造纸业等方面有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满足粘土材料在不同应用领域的需要,往往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处理,经过改性的阳离子粘土还可作为吸附剂、漂白剂、离子交换剂和分子筛催化剂应用于吸附、催化等领域[3]。
无机层状粘土层间域是一个特殊的化学反应场所,通过层间阳离子交换、层间柱撑等物理化学方法,使其结构和性质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具有不同的功能。
改性粘土矿物材料在催化剂、吸附剂、择型分子筛等方面必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1 阳离子层状粘土材料1.1 阳离子层状粘土的结构特点阳离子型层状粘土的板层由带负电的结构单元通过共用边、角、面形成层状框架或网络。
板层带负电,其电荷的补偿是通过层间可移动的阳离子或中性分子来实现的[4]。
层板内原子多为共价键结合,层间为范德华力(中性层板骨架)或弱化学键(带电荷层板骨架)如离子键、氢键等来结合。
800字文献综述模板
![800字文献综述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096ec2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c.png)
800字文献综述模板一、引言文献综述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环节,是对某一研究领域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评价。
本综述旨在梳理近年来关于XXX主题的研究,探讨其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主要发现以及存在的争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简要介绍XXX主题的相关概念、研究意义以及研究背景。
阐述该主题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说明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文献综述1.研究现状总结国内外关于XXX主题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研究成果、研究进展以及研究空白。
说明已有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贡献,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
2.研究方法分析已有研究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阐述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说明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对研究方法的选取提出建议,指出未来研究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3.主要发现概括已有研究中关于XXX主题的主要发现,包括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分析已有研究的结论是否一致,指出存在的争议和分歧。
对已有研究发现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评价,说明其对学术研究和现实应用的影响。
四、研究局限与展望1.研究局限分析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包括研究方法、样本选择、数据分析等方面的问题。
说明已有研究的缺陷和误差来源,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方向。
2.展望针对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和方向。
探讨可能的研究问题和假设,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对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和趋势进行预测,为学术研究和现实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五、结论总结本综述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强调XXX主题在学术研究和现实应用中的重要性。
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比较,指出其对未来研究的启示和影响。
最后,对读者提出建议和期望,鼓励他们继续关注和研究这一领域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从操控论看林纾的《黑奴吁天录》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级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名称英语班级2011年11月The Literature ReviewofA Study of Lin Shu’s Heinu Yu Tian Lu from ManipulationTheory PerspectiveLin Shu is a renowned man of letters as well as translator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ut he is remembered more for his translation efforts than his other achievements because these works exerted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ociety then. What is special about Lin Shu is that he was a monolingual and hence had to collaborate with others who were fluent in foreign languages during translating. That is why Lin Shu has been studied and commented on by so many scholars for a long time.When it comes to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one is sure to think of the widely known traditional criterion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put forward by Y an Fu. But as far as this criterion is concerned, Lin Shu is always heavily criticized since he made a lot of changes in many of his translation works.However, the “cultural turn”that occurred in the 1970s provides us with new perspectives i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realized that Lin Shu did not make the changes for no reason. They tend to explore his works from new perspectives and focus on the ideological,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other reasons why Lin Shu should make such alternations.1. Previous Studies on Lin Shu’s TranslationWhile Lin Shu’s was alive, many scholars had commented upon his translation. But a number of them tended to criticize him. In 1918, Liu Bannong(刘半农), in his “Reply to Wang Jingxuan’s letter”(《复王敬轩书》) (薛绥之& 张俊才,2010:129-131), said that he seemed to see no good in Lin Shu’s translation. Liu’s criticism mainly focused on Lin Shu’s bad selection of the original works, mistranslations, lack of refinement in language and so on.After Lin Shu’s death, in 1924, Zheng Zhenduo(郑振铎) gave a fair andobjective comment on Lin’s translation in Mr Lin Qinnan(《林琴南先生》)( 薛绥之& 张俊才,2010:133-145). He appreciated Lin Shu’s translation efforts and evaluated the great contribution and impact of Lin’s translation.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n 1964, Qian Zhongshu(钱钟书)wrote an important essay entitled Lin Shu’s Translations(《林纾的翻译》)( 薛绥之& 张俊才, 2010:256-281). In this essay, Qian expressed that Lin Shu’s translation successfully aroused people’s interest in the Western literature. He also made a detailed study on Lin Shu’s mistranslations and compared his classical Chinese writings with the orthodox classical Chinese.In recent decades, studies on Lin Shu include The Research Materials on Lin Shu edited by Xue Suizhi & Zhang Juncai(薛绥之& 张俊才,2010)which collects most of Lin Shu’s essays and commentary essays on Lin Shu by many scholars. Lin Wei (林薇,1990)provides us with a summary of studies on Lin Shu in her book 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Lin Shu (《百年沉浮——林纾研究综述》). This is a more general and comprehensive book that covers some unknown anecdotes of Lin Shu and some materials on the study of Lin Shu including his life, translation works, literary achievements and so on.2. Previous Studies on Lin Shu’s Translation of Heinu Yu Tian LuLing Shi(灵石), a traditional scholar, wrote an article after he read Heinu Yu Tian Lu. The mistreatment and miserable destiny of the black slaves made him think of the befalling tragic fate of the Chinese people. He considered the book a great success which could arouse the patriotism among the Chinese(薛绥之& 张俊才, 2010:113-115). But on the whole his article was just an emotional expression without theoretical support.In recent years, researchers tend to study this work from new perspectives. In her article “Cultural Adaptation in Lin Shu’s Translation of Uncle Tom’s Cabin”(《从<黑奴吁天录>看林纾的文化改写》),Chen Y an(陈燕,2002) probes into the cultural reasons for Lin Shu’s unfaithfulness and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text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different writing styl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 readers’expectations and multiple identities of the translator. Martha Cheung(张佩瑶,2003), a professor from HongKong Baptist University, applies Michel Foucault’s theory of discourse to Lin Shu’s translation in her article “Translation as Discourse: a Re-reading of Wei Yi and Lin Shu’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Uncle Tom’s Cabin”(《从话语的角度重读魏易与林纾合译的<黑奴吁天录>》), illustrating Lin Shu’s ideological manipulation of the religious material of the source text. A new and rare perspective on the study is translation ethics. Luo Hong(罗虹,2011) published an article “Mistranslation in the Light of Translation Ethics: a case study of Heinu Yu Tian Lu”(《翻译伦理观照下的误译——以<黑奴吁天录>为例》), holding that mistranslation is caused by certain factors such as cultural intention, religious culture, ideology and poetics. There are also several M.A theses comparing Lin Shu’s version of Heinu Yu Tian Lu with other translators’. For example, Bao Yujun(鲍玉君,2003) from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chooses “What Makes the Difference: Uncle Tom’s Cabin Revisited”(《从<黑奴吁天录>到<汤姆大伯的小屋>翻译、重译及其社会历史背景的描述性研究》) as the subject of his master thesis. Based on the theories from the Manipulation school, Bao Yujun adopts a descriptive and systemic approach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translators’ decision-making and the social-cultural contexts. Liu Qin(刘琴,2006), in her thesis entitled “A Descriptive Study: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Chinese V ersions of Uncle Tom’s Cabin” (《从描述性翻译研究视角比较Uncle Tom’s Cabin的两个中译本》), gives a diachronic description of Lin’s Uncle Tom’s Cabin by comparing it with Huang Jizhong’s version from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demonstrating the important role that socio-cultural factors can play in the translating process.3. Deficiencies of Previous StudiesAlthough many scholars have made abundant researches on Lin Shu and his Heinu Yu Tian Lu, there still exist some deficiencies.Firstly, the examples of Lin Shu’s alternations to the SL used by previous scholars are often repeated. It is sometimes unavoidable because these examples arethe most typical of Lin Shu’s adaptation and they can better illustrate the author’s purpose. But we need to explore new ones and make new discoveries.Secondly, few of those studies are based on the manipulation theory put forward by AndréLefevere. This theor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ori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According to AndréLefevere, translation is controlled by three elements: ideology, poetics and patronag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Lin Shu’s Heinu Yu Tian Lu is a very good example of how these three elements take effects on translation. Therefore, it is worthy of further study.References[1]Bassnett, S. & A. Lefevere.Constructing Cultur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Press, 2001.[2]Lefevere, A.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Press, 2004a[3]Lefevere, A.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a Source Book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Press, 2004b.[4]Stowe, H.B. Uncle Tom’s Cabi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1992.[5]鲍玉君. 从《黑奴吁天录》到《汤姆大伯的小屋》翻译、重译及其社会历史背景的描述性研究[D]. 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6]陈燕. 从《黑奴吁天录》看林书的文化改写[J]. 海南师范学院报,2002(1):136-140.[7]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8]陈玉刚. 中国翻译文学史稿[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9]郭延礼. 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0]蒋骁华. 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J]. 中国翻译,2003(9)24-29.[11]林薇.百年沉浮:林纾研究综述[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0.[12]刘琴.从描述性翻译研究视角比较Uncle Tom’s Cabin的两个中译本[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13]罗虹.翻译伦理观照下的误译[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5):28-30.[14]Stowe, H.B. 黑奴吁天录[M]. 林纾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5]王东风. 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控[J]. 中国翻译,2003(9):16-23.[16]王宏志. 重释“信达雅”:二十世纪中国翻译研究[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17]薛绥之、张俊才. 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林纾研究资料[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18]张佩瑶. 从话语的角度重读魏易和林纾合译的《黑奴吁天录》[J]. 中国翻译,2003(3):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