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缩句的基本原则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缩句

三年级上册语文缩句

缩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讲解
缩句,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语法训练之一,通过去除句子中不必要的修饰成分,让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在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学习中,掌握缩句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一、缩句的基本原则
1.保留主语和谓语,确保句子结构完整。

2.去掉多余的修饰词,让句子更加简洁。

3.保持句意不变,避免改变原句意思。

二、缩句技巧
1.去掉形容词、副词、动词等修饰成分。

例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可以
缩为“蝴蝶飞走了”。

2.去掉时间、地点等状语。

例如,“小明在公园里踢足球”可以缩为“小明
踢足球”。

3.保留主语、谓语和宾语,去除其他多余成分。

例如,“我喜欢吃苹果”可
以缩为“我喜欢苹果”。

4.去除“在”、“得”等不必要的介词。

例如,“小鸟在树上唱歌”可以缩
为“小鸟唱歌”。

5.去除数量词、指代词等不必要成分。

例如,“五只小鸟飞走了”可以缩为
“小鸟飞走了”。

三、练习与提高
1.多读多写,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培养语感。

2.通过练习缩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尝试缩写句子,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4.注意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确保句子通顺、无语病。

总之,缩句技巧是三年级上册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练习和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缩句技巧。

小学语文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语文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语文缩句的方法和技巧缩句就是把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

换句话说,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

一、基本原则:1. 原句的意思无法发生改变;2. 原句的结构不能改变;3. 缩句后仍然就是句子。

二、缩句的方法:1、换成形容词语,“的”字前面的词语。

有的长句子有修饰的形容词语都放在名词前,“的”字前面的词语就属于这样的词语,可去掉,例如:漂亮的女孩唱出美妙的歌声。

形容词语就有”漂亮的“、”美妙的“,这两个词语可去掉,缩句为:女孩唱出歌声。

2、换成润色词语,“地”字前面的词语。

有的长句子都有很多修饰的词语,“地”字前面的词语可去掉,例如:小花猫高高兴兴地晒太阳。

副词表示状态的词语,“高高兴兴地”,这个词语可去掉,保留了主干。

缩句为:小花猫晒太阳。

3、换成补足表明词语,“得”字后面的词语。

有的长句子中有补充说明的词语,也就是补语可以删去。

“得”后补充说明的词语可删掉。

例如:运动员高兴得锻炼。

补语是”高兴得“,可删去。

缩句为:运动员锻炼。

4、换成状语,例如时间、地点等状语。

有的长句子中有很多状语,如时间、地点等状语都可以删去。

例如:上个星期六,女孩在图书馆看书。

时间状语是”上个星期六“,可删去。

地点状语是”在图书馆“,可删去。

缩句为:女孩看书。

5、换成数量词语,留存中心词语。

有的长句子中有数量词语,如一批、一群、几百只、几盆等数量词语是可以删去的。

例如:女孩找到了两盆花。

句子中的数量词语是”两盆“,可删去。

最后缩句为:女孩找到了花。

三、技巧1、找出句子主谓宾。

“欢乐的女孩拿着手提袋,准备工作至超市回去购物。

”这就是一个比较短的句子,大家可以先找到主语”女孩“,谓语就是”购物“。

有的句子没宾语,但必须存有主语和谓语。

此句变小句为:女孩购物。

2、比较主要词语,找出中心词语。

小学语文“缩写句子”的8个规则

小学语文“缩写句子”的8个规则

小学语文“缩写句子”的8个规则,家长照着教,准没错!“缩写句子”顾名思义就是把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进行正确恰当的删除,让它们成为最简洁的短句,且不改变原来的意思。

在小学语文科目众多的句型转换中,“缩写句子”算是难度最大的,当然失分也是最为频繁的。

01“的”前表示修饰的词需要删掉在缩写句子的过程中,同学们会发现,“的”出现的频率可以说是最高的。

通常情况下,“的”以前的修饰词都是形容词居多,像“漂亮的”、“丰富的”、“快乐的”、“慢慢的”、“惊讶的”、“坚定的”等等,类似于这样的词语在缩写句子的过程中都是需要删掉的。

例如:彩色的气球飞走了。

“彩色的”是用来修饰“气球”的,所以在缩写的过程中,同学们就需要把“彩色的”删掉。

最终,这句话缩写之后就成了——“气球飞走了。

”02“地”前表示限制的词需要删掉在缩写句子的时候,除了“的”出现的频率很高外,“地”出现的频率也是较高的。

像“欢快地”、“飞快地”、“轻轻地”、“缓缓地”、“紧张地”、“苦闷地”等等,类似于这样的限制词在缩写句子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同学们进行删除的。

例如:同学们都忍不住吃惊地跳起来。

“都忍不住吃惊地”是用来限制“跳起来”的,所以在缩写的过程中,同学们就需要把它们删去。

最终,这句话缩写之后就成了——“同学们跳起来。

”03“得”后面进行补充说明的部分需要删掉“的”、“地”、“得”都是缩写句子的考题中,最常见的标志。

而“得”字后面的部分内容,通常都是对“得”字前面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的,所以在缩写的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也是需要同学们删除的。

例如:妹妹紧张得要哭了。

“要哭了”是对“紧张”的程度进行一个补充说明,所以遇到这种题目,同学们一定要把补充说明的部分内容进行删除。

最终,这句话缩写之后就成了——“妹妹紧张。

”(注意:这种题型是同学们丢分最多的,因为很多同学都会缩写为——“妹妹要哭了”,大家一定要注意,“要哭了”是对“紧张”的补充说明,所以“紧张”是一定不能被删掉的。

小学语文缩句的一般规则

小学语文缩句的一般规则

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低下头”..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壮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8、关于补语的处理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缩句:A:老人们钓鱼..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 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句是正确的..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B:鸬鹚站在船舷上..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A 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缩句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B:海棠树开花..C:海棠树开满了花..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C:柳树上挂冰条儿..D:柳树挂冰条儿..E:树挂冰条..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 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缩句:A:鲸是鱼类..B:鲸不是鱼类..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A句不妥;B句正确..一、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缩句中不能删掉;应保留其最简内容..例:柔软的淤泥把高大的黄河象陷了下去..若按照一般地缩句原则;就缩为“淤泥陷了下去”;这明显不合情理和不符原句意思;若缩为“黄河象陷了下去”;从语意上看似乎恰当;但在原句中;“高大的黄河象”只是受事体;而施事体则是“柔软的淤泥”;在缩句中;施事体、受事体都是句子的主干;应保留..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是:淤泥把黄河象陷了下去..由此可见;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同样道理;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二、“地”和“得”两个助词在句中的结构成分不同;缩句时应辨清..在缩句中;大家对“+地”的成分比较容易把握;对“得+”的成分把握就难的多了;往往出现误改..按照一般的语法结构;“+地”往往充当状语成分;“得+”往往充当补语成分..在缩句中;状语、补语都是“枝叶”;都应删掉..例:“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激动地跳起来..”就应缩句为:“他跳起来”;“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激动得跳起来..”这个句子的缩句为“他激动”..三、缩句应合情理、应符合句子原意..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练习1.这句话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2.我爱那一位胖乎乎的、披着金光闪闪头发的伦纳德夫人..3.灰蒙蒙的天上飘着鹅毛般的雪花..4.他俩蹑手蹑脚地走下台阶..5.含羞草悄悄地开出了一朵朵圆的、粉红色的花朵..6.粉红色的花慢慢地谢了..7.徐霞客是明代着名的旅行家..8.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9.春末夏初;板栗树上盛开着一串串毛茸茸的淡黄色的花..10.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圆圆的、长满坚硬小刺的淡青色的板栗果..11.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12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一的硬刺;又短又密..13.莲真正的茎是横卧到污泥里的藕..14.我们吃的荸荠也是地下的一种茎..15.老太太家里有一窝刚出生三个星期的小猪..16..老母猪旁边正躺着二六十二只小猪..17.富尔顿是美国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18.经过九年的试验;他和工人们终于造出了第一艘轮船——“克莱蒙特号”..19.现在我们可以像埋在土里的木桩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很长时间..20.秋阿姨的脸上总是带着幸福的微笑..21.秋阿姨日夜不停地忙着..22.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23.清清的溪水缓缓地流着..24.这里的风景多么美丽25.我仔细打量着这个家..26.屋子南面的墙上有几扇大玻璃窗..答案:1这句话抚慰了心灵..2.我爱伦纳德夫人..3.天上飘着雪花..4.他俩走下台阶...5.含羞草开出了花朵..6.花谢了7.徐霞客是旅行家..8.朋友说..9.树上盛开着花..10.树上结满了板栗果..11.刺猬是小动物..12浑身长满了硬刺..13.茎是藕..14.荸荠也是茎..15.老太太家有小猪..16.旁边正躺着小猪..17.富尔顿是儿子..18.他和工人们终于造出了轮船..20脸上带着微笑..19.我们站很长时间..21.秋阿姨忙着..22.天空飘着白云..23.溪水流着..24.风景美丽25.我打量着家..26.墙上有玻璃窗..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只能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低下头”..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壮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8、关于补语的处理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缩句:A:老人们钓鱼..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B 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C句是正确的..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B:鸬鹚站在船舷上..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A 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缩句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B:海棠树开花..C:海棠树开满了花..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C:柳树上挂冰条儿..D:柳树挂冰条儿..E:树挂冰条..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 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缩句:A:鲸是鱼类..B:鲸不是鱼类..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A句不妥;B句正确..一、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缩句中不能删掉;应保留其最简内容..例:柔软的淤泥把高大的黄河象陷了下去..若按照一般地缩句原则;就缩为“淤泥陷了下去”;这明显不合情理和不符原句意思;若缩为“黄河象陷了下去”;从语意上看似乎恰当;但在原句中;“高大的黄河象”只是受事体;而施事体则是“柔软的淤泥”;在缩句中;施事体、受事体都是句子的主干;应保留..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是:淤泥把黄河象陷了下去..由此可见;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同样道理;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二、“地”和“得”两个助词在句中的结构成分不同;缩句时应辨清..在缩句中;大家对“+地”的成分比较容易把握;对“得+”的成分把握就难的多了;往往出现误改..按照一般的语法结构;“+地”往往充当状语成分;“得+”往往充当补语成分..在缩句中;状语、补语都是“枝叶”;都应删掉..例:“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激动地跳起来..”就应缩句为:“他跳起来”;“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激动得跳起来..”这个句子的缩句为“他激动”..三、缩句应合情理、应符合句子原意..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或“老人们去钓鱼..”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练习:1.这句话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2.我爱那一位胖乎乎的、披着金光闪闪头发的伦纳德夫人..3.灰蒙蒙的天上飘着鹅毛般的雪花..4.他俩蹑手蹑脚地走下台阶..5.含羞草悄悄地开出了一朵朵圆的、粉红色的花朵..6.粉红色的花慢慢地谢了..7.徐霞客是明代着名的旅行家..8.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9.春末夏初;板栗树上盛开着一串串毛茸茸的淡黄色的花..10.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圆圆的、长满坚硬小刺的淡青色的板栗果..11.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12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一的硬刺;又短又密..13.莲真正的茎是横卧到污泥里的藕..14.我们吃的荸荠也是地下的一种茎..15.老太太家里有一窝刚出生三个星期的小猪..16..老母猪旁边正躺着二六十二只小猪..17.富尔顿是美国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18.经过九年的试验;他和工人们终于造出了第一艘轮船——“克莱蒙特号”..19.现在我们可以像埋在土里的木桩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很长时间..20.秋阿姨的脸上总是带着幸福的微笑..21.秋阿姨日夜不停地忙着..22.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23.清清的溪水缓缓地流着..24.这里的风景多么美丽25.我仔细打量着这个家..26.屋子南面的墙上有几扇大玻璃窗..。

缩句练习题及答案50个

缩句练习题及答案50个

缩句练习题及答案50个一、缩句三原则:1、不改变原句的意思;2、不改变原句的结构;3、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二、缩句的方法:1、“?的”、“?地”、“得?”一般要删掉。

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2、把字句和被字句一般要保留受事体。

如把字句要将“把+受事体”,被字句要将“被+受事体”保留一下。

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

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3、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

如“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4、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

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低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5、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

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

6、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

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

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

”或“老人们去钓鱼。

”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

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7、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

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

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

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三、练习题1、春风轻柔地吹拂着她的头发。

小学生缩句常用及特殊

小学生缩句常用及特殊
“对……” “对于……” “从……” “自从……” “由于……” “当……” “为……” 例如:“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调在怎样的
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可以删掉。应缩短成:我们取得 了进步。
计谋高明的诸葛亮用巧妙的方这种句子中“用……”是 一个修饰谓语“借到了”的短语,表示借箭的方式,也应当去 掉,缩成“诸葛亮借到了箭”才妥。
“ 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缩成“老师讲故事”, “我向党来唱支歌”缩成“我唱歌”。
7、句子中的“不、无、没有”等否定词,缩句 时要保留,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如(1)我在屋里没有找到那个装书的包。应该 缩成:我没有找到包。 (2)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写成:我不相信鬼话。
如果把“没有”或“不”去掉,就变成“我找到 包”“我相信鬼话”,和原句的意思大相径庭, 就大错特错了。
2、“的”前修饰都删去。 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 “蝴蝶”的,因此“美丽的”可删去。这句话缩写为 “蝴蝶飞走了。”
她 的 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章。
爸爸 的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果园 的西北角刚刚种着新品种的果树
3、“地”前限制要删去。 如“人们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中,“都忍不住惊讶地”是用来限制 “呼喊起来”的,它要删去。这句话 就缩写为 “人们呼喊起来。”
8、“着、了、过” 要保留。 如:(1)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应缩写成:大家登上了长城。
这样缩句才能使原句和缩写后的句子在情感 和语气等方面保持一致。
9、特殊句子的缩写 一个老汉迅速地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来。 “拉过” 不是修饰“坐下来”的,它们都是“老汉”的连续动 作,都应当保留,缩成“老汉拉过椅子坐下来。 “宽阔的广场上有许多人在悠闲地散步。” “广场上有人散步”。 我和妈妈在春节那一天看了一场十分精彩的马戏。 我和妈妈看了马戏

最新小学语文难点专项讲解之缩句专题讲析,如何做好句子缩写

最新小学语文难点专项讲解之缩句专题讲析,如何做好句子缩写

怎样缩句?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使其简单明了,但不改变句子本身的基本意思。

一、缩句的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二、缩句一般方法:(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得”字后边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三、缩句时要删掉的部分:(一)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二)表示方位的词组应该完整地去掉。

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例如:“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

”应当缩成“我们游泳。

”不能缩成“我们在游泳”。

四、缩句时要保留的部分:(一)“是”是一个动词要保留。

如: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二)句式要保留:1.否定句中的否定词。

例:我绝对不同意你的这种无理要求。

缩为:我不同意你的要求。

“不”必须保留。

2.“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

例:凶恶的敌人被英勇的红军消灭了。

如果缩为:红军消灭了敌人。

(不对)缩为:敌人被红军消灭。

3.疑问句子中表达疑问的词语要保留。

例:五年级的运动员为什么会在运动会上夺走了好几项冠军呢?缩为:运动员为什么夺走了冠军呢?4.表示身份的附加词要保留例: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

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分析: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还有这类词如:老虎、老人们、少先队员、五星红旗等)5.“着”、“了”、“过”要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例:同学们上着课。

如果缩成:同学们上课。

(就没说清楚是现在上课还是以前上课。

(完整版)小学语文缩句的一般规则(最新整理)

(完整版)小学语文缩句的一般规则(最新整理)

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

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低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

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缩句方法大家学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缩句方法大家学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大家学一、缩句的方法:在小学中,缩句是一种常见的语文基础题。

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最简略的表达“谁干什么”法,二是最简略的表达“谁怎么样”法,三是最简略的表达“谁是什么”法。

1、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

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句式如下:1) (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2) (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2、主语、宾语的附加成分不明显时一般遵循删前留后的原则。

如: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章。

学生往往把“她”当成主语主干,而把“胸前”当成附加成分,其实“她”才是限制修饰“胸前”的附加成分,“胸前”是句子的主语的主干。

这个主语属于偏正结构,根据“删前留后”的原则可以缩成“胸前挂着奖章”。

类似的还有“爸爸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果园西北角刚刚种着新品种的果树”等。

在引导学生理解时,可以在附加成分和主语主干间加上“的”使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显。

如:“她的胸前”、“爸爸的脸上”、“果园的西北角”,再如“我姐姐”变成“我的姐姐”等。

3、修饰谓语表示方式方法的词组不要保留。

如:计谋高明的诸葛亮用巧妙的方法借到了十万多枝箭。

有学生缩成“诸葛亮用方法借到箭”。

在这种句子中“用……”是一个修饰谓语“借到了”的动宾词组,表示借箭的方式,也应当去掉,缩成“诸葛亮借到了箭”才妥。

类似的还有“给……”“向……”等也在缩句时要删去。

如“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缩成“老师讲故事”,“我向党来唱支歌”缩成“我唱歌”。

缩句方法和技巧

缩句方法和技巧

缩句方法和技巧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

这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一、缩句的原则1、不改变原句的意思缩句后,句子的意思不能与原句有偏差,要保持原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保留句子的主干所谓“主干”,就是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

3、删掉修饰成分修饰成分包括定语、状语和补语,要将它们删掉,使句子更简洁。

二、缩句的方法1、找出句子的“主干”首先要分析句子的成分,找出主语、谓语和宾语。

主语是句子中表示动作的执行者或被描述的对象;谓语是表示主语动作或状态的词语;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或对象。

例如:“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写作业。

”主语是“小红”,谓语是“写”,宾语是“作业”。

2、删掉修饰成分(1)删掉“的”“地”前面的修饰词语在句子中,“的”前面的词语通常是用来修饰主语或宾语的定语,“地”前面的词语通常是用来修饰谓语的状语。

比如:“美丽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删掉“美丽的”“在微风中轻轻”,缩句为:“花朵摇曳。

”(2)删掉“得”后面的补充说明成分“得”后面的词语通常是用来补充说明谓语的程度、结果等的补语。

例如:“他跑得很快。

”删掉“得很快”,缩句为:“他跑。

”(3)删掉数量词数量词在句子中起修饰作用,缩句时可以删掉。

比如:“我买了两个苹果。

”缩句为:“我买了苹果。

”(4)删掉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等的状语这些状语在句子中对动作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进行描述,缩句时如果不影响句子意思,可以删掉。

例如:“他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

”缩句为:“他读书。

”3、检查缩句后的句子缩句完成后,要检查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与原句一致。

三、缩句的技巧1、借助“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这种句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出句子的主干。

比如:“老师批改作业。

”“同学们高兴极了。

小学阶段语文缩句方法和技巧

小学阶段语文缩句方法和技巧

小学阶段语文缩句方法和技巧
在小学阶段,语文缩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以下是一些语文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1.根据主、谓、宾找到句子的核心部分,将其保留,去掉其他部分。

例如,“小明在家里读书。

”可以缩为“小明读书。


2.将修饰性成分去掉,只保留主要信息。

例如,“美丽的花朵在风中摇曳。

”可以缩为“花朵摇曳。


3.使用代词替换重复出现的名词。

例如,“小明和小红一起跑步。

”可以缩为“他们一起跑步。


4.将并列成分合并成一个词组或短语。

例如,“小明喜欢跑步,小红喜欢跳绳。

”可以缩为“小明喜欢跑步,小红喜欢跳绳。


5.使用简洁的动词替换冗长的动词短语。

例如,“小明在教室里站着。

”可以缩为“小明站着。


6.使用省略号表示缺省的内容。

例如,“我去超市买了饮料、水果、零食等。

”可以缩为“我去超市买了饮料、水果……”
7.根据上下文判断语义,合理使用省略。

例如,“小明喜欢蓝色,小红喜欢红色。

”可以缩为“小明喜欢蓝色,小红红色。


练习缩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构成和语法规则。

但是要注意不要过度缩句,否则可能会改变原本的意义或造成误解。

同时,学生还应该不断阅读和积累语料,提高理解和运用缩句的能力。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技巧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技巧

小学语文缩句方法技巧缩句口诀:“的”、“地”去前,“得”去后,保留“着”,“了”,过。

一、缩句的方法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

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

”这是一个长句,我们就可以提问:谁——老奶奶;干什么——等待灵车。

缩句后就成为:“老奶奶等待灵车。

”又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

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

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

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

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3、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4、将形容词,修饰词删去。

如:“中国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的山峰”在这个句中很容易确立“是”这个词是谓语,就可以用设问的方法找出主语和宾语。

问:什么是:珠穆朗玛峰是。

是什么:是山峰,很明显,“主、谓、宾”原句缩为“珠穆朗玛峰是山峰”,这是句子的主干。

二、缩句应注意的地方1、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2、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

3、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三、缩句的要求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

”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2、保留必要的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小学语文缩句的一般规则

小学语文缩句的一般规则

小学语文缩句的一般规则一、明确一个标准“缩句,就是减少修饰、限制的词语,把一个较长、较复杂的句子(单句)压缩成为与原句意思基本相同的较短、较简单的句子。

”这是一个大家熟悉比较一致的缩句的标准。

但是,如何把握这个标准,在具体操纵中有时则各执一词,答案不一,有的甚至大相径庭。

因此,要正确地把握这一标准,其有三点必须明确: 1.小学生进行缩句,把一个长句缩成较短、较简单的句子,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理解长句。

2.缩句要往掉的必须是句子的修饰、限制的词语,而不能删句子的主干。

3.压缩成的句子必须与原句的意思基本相同,保持意思的清楚、完整。

二、纠正两大误区之一:把缩句练习等同于句法分析。

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小学生的缩句练习和句法分析是两种不同的练习。

固然它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尤其是教师应该把握一些句法分析的知识。

但是,指导学生缩句却不能直接地运用句法分析的方法。

究竟,小学生缩句是为了更好地分析和理解长句,而不是为了学习语法知识,更用不着进行句法分析的具体教学。

因此,在指导小学生进行缩句时,只能运用小学生已有的句子基本知识,即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做什么”“怎么样”“是什么”。

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

例如:“火车开了。

”“我们是少先队员。

”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的对象。

例如:“外宾们游览了西湖。

”缩句时,就是先对一个复杂的单句进行这样的结构分析,然后一层层地减少附加、限制成分,最后剩下几个中心词形成句子的主干,把它们连贯起来成为较简单的句子。

之二:缩句就一定要把所有的附加成分全部删去。

一般地说,缩句要去掉所有的附加成分,以达到较短、较简单的要求。

如“蔚蓝的天空中飘浮着一朵一朵的白云。

”缩为“天空中飘浮着白云。

”即是往掉了所有的附加成分。

但有时为了保持句意的清楚和完整,对一些虽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还是要适当保存。

小学语文缩句

小学语文缩句
10.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11.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 12.我激动得流下晶莹的泪珠。 13.活泼的小松鼠在松树上蹦来跳去。 14.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15.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游泳池里游泳。 16.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17.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 18.桂林的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缩句我最棒:挑战100分
专项练习 缩句:雷锋是战士 缩句:我们看录相。 缩句:书架上放着书。 缩句:杨梅树吮吸着甘露。 缩句:黄继光注视着火力点。 缩句:广场增压燃油泵变成了海洋。 缩句:它注视着水面。 缩句:天上飘着云。 缩句:西山是风景区。 缩句:孔繁森是榜样。 缩句: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友谊。 缩句:我们歌唱。 缩句:暴风雨卷过来。 缩句:地上盛开着花。
看这里
................
补语的处理
表示方位的词组应该完整地去掉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 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
如“发表作文后的张小南高兴得跳起来”,可缩 成“张小南高兴”。
例如:“我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泳。” 应当缩成“我们游泳。”不能缩成“我们在游泳”。 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 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 “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附加专项练习及其答案
专项练习三
缩句练习:
30、山沟的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
01
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 句子的主要意思,是小学高年级考试的常见题型。
02 缩句三原则
一、不能改变句子的愿意;二、不能改变句子 的结构;三、缩后的句子仍是句子。
03 缩句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缩句的基本原则一、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问答法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二、缩句的方法: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

2、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3、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只能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低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

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

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

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

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

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

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

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

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壮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8、关于补语的处理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

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

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

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

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

三、缩句的类型第一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

B: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C: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分析: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

另外,还要让压缩后的句子基本上像句话,不能缩得过分简略。

原句说的是“广场上”怎么样,而不是“灯”怎么样,A句改变了主语,当然也就改变了原句的意思;C句基本正确,但缩得过分简略;B句是正确的。

第二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分析: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缩句只能压缩掉次要成分,如果是属于主要成分的词语,也不能压缩掉。

原句是说“夏天”怎么样,“老人们”爱好干什么,“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A句把主语“夏天”改成了“老人们”;把谓语“爱”改成了“钓鱼”,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这个句子是说老人们爱好什么,并不是说他们干什么。

B句把“到树阴下”误认为“钓鱼”的状语压缩掉了,其实“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

C句是正确的。

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B:鸬鹚站在船舷上。

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分析: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如果原句是复句,压缩后应当还是复句。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

A句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B句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句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

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

分析:句子陈述的对象(主语),有的是人或事物,有的是某个处所,有时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所指却不一样,如“学校”和“学校里”。

缩句时不能因为意思差不多就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

有一些补语和动词结合得很紧密,特别是那些短小的、甚至只有一个字的补语,缩句时不宜缩掉。

原句主语的中心词是“海棠树上”,而不是“海棠树”;谓语动词“开”后面有一个简短的补语“满”。

A句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句改换了主语,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句改换了主语。

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C:柳树上挂冰条儿。

D:柳树挂冰条儿。

E:树挂冰条。

分析:这组句子同第四组相仿,简评如下:A句,正确;B句,改换了主语;C句,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句,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句,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分析:原句是否定句,缩句时要保留否定词。

如果把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

A句不妥,B句正确。

四、注意情况:1、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缩句中不能删掉,应保留其最简内容。

例:柔软的淤泥把高大的黄河象陷了下去。

若按照一般地缩句原则,就缩为“淤泥陷了下去”,这明显不合情理和不符原句意思;若缩为“黄河象陷了下去”,从语意上看似乎恰当,但在原句中,“高大的黄河象”只是受事体,而施事体则是“柔软的淤泥”,在缩句中,施事体、受事体都是句子的主干,应保留。

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是:淤泥把黄河象陷了下去。

由此可见,把字句在缩句中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

同样道理,被字句在缩句中也应保留“被+受事体”。

如: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

缩句应为: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

2、“地”和“得”两个助词在句中的结构成分不同,缩句时应辨清。

在缩句中,大家对“+地”的成分比较容易把握,对“得+”的成分把握就难的多了,往往出现误改。

按照一般的语法结构,“+地”往往充当状语成分,“得+”往往充当补语成分。

在缩句中,状语、补语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例:“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激动地跳起来。

”就应缩句为:“他跳起来”;“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激动得跳起来。

”这个句子的缩句为“他激动”。

3、缩句应合情理、应符合句子原意。

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

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

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

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在缩句中,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

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

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

”或“老人们去钓鱼。

”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

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五、示例练习1、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

缩句:2、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缩句:3、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缩句:4、①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

缩句:②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

缩句:5、①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缩句:②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

缩句:③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

缩句:6、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

缩句:7、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

缩句:8、①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

缩句:②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

缩句:六、选择正确的一项:1、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2、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A:老人们钓鱼。

B:夏天,老人们爱钓鱼。

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3、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B:鸬鹚站在船舷上。

4、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B:海棠树开花。

C:海棠树开满了花。

5、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C:柳树上挂冰条儿。

D:柳树挂冰条儿。

E:树挂冰条。

6、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A:鲸是鱼类。

B:鲸不是鱼类。

七、练习1.这句话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

2.我爱那一位胖乎乎的、披着金光闪闪头发的伦纳德夫人。

3.灰蒙蒙的天上飘着鹅毛般的雪花。

4.他俩蹑手蹑脚地走下台阶。

5.含羞草悄悄地开出了一朵朵圆的、粉红色的花朵。

6.粉红色的花慢慢地谢了。

7.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

8.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

9.春末夏初,板栗树上盛开着一串串毛茸茸的淡黄色的花。

10.秋天到了,树上结满了圆圆的、长满坚硬小刺的淡青色的板栗果。

11.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12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一的硬刺,又短又密。

13.莲真正的茎是横卧到污泥里的藕。

14.我们吃的荸荠也是地下的一种茎。

15.老太太家里有一窝刚出生三个星期的小猪。

16..老母猪旁边正躺着十二只小猪。

17.富尔顿是美国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

18.经过九年的试验,他和工人们终于造出了第一艘轮船——“克莱蒙特号”。

19.现在我们可以像埋在土里的木桩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很长时间。

20.秋阿姨的脸上总是带着幸福的微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