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训练:线段的计算(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2.2线段的比较与运算》 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2.2线段的比较与运算》 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借助圆规,可得图中最长的线段是( )A .BAB .CAC .DAD .EA2.“把弯曲的公路改直”能缩短路程,解释这个现象的数学依据是( ) A .经过两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 B .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 C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 .垂线段最短3.若点C 在线段AB 上,线段5cm AB =,3cm BC =则线段AC 的长是( ) A .4cmB .8cmC .2cmD .1cm4.如图所示,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在线段CB 上,且6AD BD -=,若18AB =,则CD 的长( )A .3B .4C .5D .65.如图,一只蚂蚁从“A ”处爬到“B ”处(只能向上、向右爬行),爬行路线共有( )A .3条B .4条C .5条D .6条6.台湾的省会为台北市,在地图上如果把城市看作一点,下列城市与台北市之间的距离最大的是( ) A .吉林市B .西安市C .海口市D .福州市7.如图,线段18cm AB =,点C 在线段AB 上,P ,Q 是线段AC 的三等分点,M ,N 是线段BC 的三等分点,则线段PN 的长为( )A .6B .9C .12D .158.B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沿A 至D 的方向以2cm/s 的速度运动.C 是线段BD 的中点10cm AD =.在运动过程中,若线段AB 的中点为E .则EC 的长是( ) A .2cmB .5cmC .2cm 或5cmD .不能确定二、填空题9.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6,2AB BC ==,则AC = .10.线段10cm AB =,点C 在线段AB 上,点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则MN = . 11.P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25AP AB =,M 是AB 的中点,若3cm PM =,则AB = . 12.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20AC =,30BC =点M 是AC 的中点且点N 是BC 的三等分点,则线段MN 的长度为 .13.已知点M 是线段AB 上一点,若14AM AB =,点N 是直线AB 上的一动点,且AN BN MN -=,则MNAB= .三、解答题14.如图,已知线a 、b ,求作一条线段c ,使2c a b =-. 要求:不写画法,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15.如图,A 、B 、C 、D 四点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图形填空:(1)图中共有线段_______条;(2)若C 是BD 的中点16cm AD =,2AB BC =求线段AC 的长.16.如图所示,A 、B 、C 是一条公路上的三个村庄,A ,B 间的路程为100km ,A ,C 间的路程为40km ,现欲在C ,B 之间建一个车站P ,设P ,C 之间的路程为km x .(1)若P 为线段BC 的中点,求AP 的长;(2)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车站P 到三个村庄的路程之和;(3)若车站P 到三个村庄的路程之和为102km ,则车站应建在何处?(4)若要使车站P 到三个村庄的路程总和最小,问车站应建在何处?最短路程是多少?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CCCAA ACB1.C【分析】用圆规量出四条线段,再进行比较即可.此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会用圆规度量各线段是本题的关键. 【详解】通过用圆规比较图中的四条线段,其中最长的DA故选:C . 2.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把弯曲的公路改直”能缩短路程,解释这个现象的数学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选:C . 3.C【分析】本题考查线段的加减,根据AC BC AB +=求解即可. 【详解】∵点C 在线段AB 上 ∵AC BC AB += ∵5cm AB = 3cm BC = ∵532cm AC AB BC =-=-= 故选:C . 4.A【分析】本题考查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根据图示正确找到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是解题关键.根据192AC BC AB === 9,9AD AC CD CD BD BC CD CD =+=+=-=-即可求解. 【详解】解:∵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18AB = ∵192AC BC AB === ∵9,9AD AC CD CD BD BC CD CD =+=+=-=- ∵6AD BD -=∵()9926CD CD CD +--== ∵3CD =故选:A 5.A【分析】只能向上或向右走,就是最短的路线,可以用列举的方法进行求解. 【详解】解:如图,根据规则可得:,,,A C D B A E D B A E F B →→→→→→→→→ 一共有3种不同的走法.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问题,利用求最短路线的方法:清晰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6.A【分析】本题考查了点与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并结合生活常识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在地图上如果把城市看作一点,与台北市之间的距离最大的是吉林市 故选:A . 7.C【分析】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n 等分点的定义,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由三等分点的定义得23PC AC =23CN BC =然后由两点间的距离求解即可.【详解】解:∵P ,Q 是线段AC 的三等分点,M ,N 是线段BC 的三等分点 ∵23PC AC =23CN BC =∵22221812cm 3333PN PC CN AC BC AB =+=+==⨯=. 故选C . 8.B【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做出线段AD ,按要求标出各点大致位置,列出EB ,BC 的表达式,即可求出线段EC .【详解】设运动时间为t则AB=2t ,BD=10-2t∵C 是线段BD 的中点,E 为线段AB 的中点 ∵EB=2AB =t ,BC=2BD=5-t ∵EC=EB+BC=t+5-t=5cm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对线段中点的的理解和运用,涉及到关于动点的线段的表示方法,难度一般,理解题意是关键. 9.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计算,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列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点C 在线段AB 上 6,2AB BC == ∵624AC AB BC =-=-= 故答案为:4. 10.5cm /5厘米【分析】本题考查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运算,根据线段中点得到12MC AC =,12NC BC = 结合MN MC NC=+求解即可. 【详解】解: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点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 ∵12MC AC =12NC BC =∵线段10cm AB = ∵()115cm 22MN MC NC AC BC AB =+=+== 故答案为:5cm . 11.30cm /30厘米【分析】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12AM AB =,从而根据线段的和差得到110PM AM AP AB =-=,即10AB PM =,即可解答. 【详解】解:如图∵点M 是AB 的中点2∵25AP AB =∵1212510PM AM AP AB AB AB =-=-=∵()1010330cm AB PM ==⨯=. 故答案为:30cm 12.30或20/20或3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中点的相关计算,线段的和差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先求出1102AM MC AC ===,分两种情况:当点N 是靠近B 点的三等份点时,当点N 是靠近C 点的三等份点时,分别画出图形,求出结果即可.【详解】解:∵20AC =,点M 是AC 的中点 ∵1102AM MC AC === 当点N 是靠近B 点的三等份点时,如图所示:∵21030303MN CM CN =+=+⨯=; 当点N 是靠近C 点的三等份点时,如图所示:∵11030203MN CM CN =+=+⨯=综上分析可知,线段MN 的长是30或20. 故答案为:30或20.13.1或12【分析】分两种情况:当点N 在线段AB 上,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然后分别进行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解:分两种情况:当点N 在线段AB 上,如图:AN BN MN -= AN AM MN -=BN AM ∴=414BN AB 12MN AB AM BNAB 12MN AB; 当点N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如图:AN BN MN -= AN BN AB -=AB MN ∴=1MNAB∴= 综上所述:MNAB的值为1或12故答案为:1或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分两种情况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4.作图见详解【分析】画射线AM ,用尺规在射线AM 上取AB a ,取BC a =,再以C 点为起点,向反方向取CD b =,则AD 即为所求线段c .【详解】解:如图如下AB a ,BC a = 以C 点为起点,向反方向,即CB 方向取CD b = ∵2AD c a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加减,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5.(1)6; (2)12cm .【分析】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和中点有关的计算,熟练掌握线段和差倍分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线段定义数出线段即可;(2)根据图形,由线段和差和线段中点求解即可.【详解】(1)解:图中线段有AB AC AD BC BD CD 、、、、、,共6条线段故答案为:6;(2)解:∵C 是BD 中点 ∵12BC CD BD == ∵2AB BC =又∵AD AB BC CD =++ 16cm AD = ∵162BC BC BC =++ ∵4cm BC =∵4cm CD = 28cm AB BC == ∵12cm AC AB BC =+=. 16.(1)70km (2)()100km x +(3)车站应建在村庄C 的右侧2km 处(4)车站建在村庄C 处,路程和最小,最短路程是100km【分析】本题考查了线段长的计算、代数式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等知识,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1)根据AC BC AB +=计算出BC ,再根据P 为线段BC 的中点,即可解答; (2)由题意列出车站P 到三个村庄的路程,再求和即可; (3)由题意得100102x +=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4)由题意得车站到三个村庄的总路程为()100100x +=,根据代数式的特点求出最小值,找到车站位置即可.【详解】(1)解:100km,40km,AB AC AC BC AB ==+=∵()1004060km BC AB AC =-=-=. 又∵P 为线段BC 的中点 ∵()30km PB BC ==∵()1003070km AP AB PB =-=-=; (2)解:车站P 到三个村庄的路程之和为()()()4010040100km PA PB PC x x x x ⎡⎤++=++-++=+⎣⎦;(3)解:若车站P 到三个村庄的路程之和为102km ,则100102x += 故2x =即车站应建在村庄C 的右侧2km 处;(4)解:要使车站P 到三个村庄的路程总和最小,即100x +最小,故取0x = 这时车站建在村庄C 处,路程和最小,最短路程是100km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线段的计算热点归纳【含答案】
线段的计算热点题型归纳一、直接计算例 如图,AB=40,点C 为AB 的中点,点D 为CB 上的一点,点E 是BD 的中点,且EB=5,求CD 的长。
解:因为AB=10.点C 为AB 的中点,所以CB=AB=×40=20.1212因为点E 为BD 的中点,EB=5,所以BD=2EB=10,所以CD=CB-BD=20-10=10巩固练习:1.如图,P 是线段AB 上一点,点M 、N 分别为AB 、AP 的中点,若AB=16,BP=6,求线段MN 的长2.如图,已知线段AD=6cm,线段AC=BD=4cm,E 、F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求线段EF 的长。
二、方程思想例.如图,线段AB 上有两点M 、将AB 分成2:3两部分,点N 将AB分成4:1两部分,且线段MN=8cm,则AM 、NB 的长各为多少?解:依题意,设AM=2X,那么BM=3X,AB=5X.由AN:NB=4:1,得AN=AB=4X,BN=AB=x,4515即有4x-2x=8,解得x=4,所以AM=2x=2×4=8(cm),则AM 、BN 的长分别为8cm 、4cm.变式练习:如图,线段AB 上有两点M,N,AM:MB=5:11,AN:NB=5:7,MN=1.5,求AB 的长。
巩固练习:1.如图,线段AB 被点C 、D 分成了3:4:5三部分,且AC 的中点M 和DB 的中点N 之间的距离是40cm,求AB 的长。
2.如图,已知线段AB 上有两点C 、D,AD=35,BC=44,AC=,求23BD 线段AB 的长。
三、分类讨论的思想例 已知线段AB=14cm,在直线AB 上有一点C,且BC=4cm,,M 是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AM 的长。
解:(1)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因为M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AM=AC,又因为C=AB-12BC,AB=14cm,BC=4cm,所以AM=(AB-AC)= (14-4)=5cm.1212(2)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因为M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AM=AC,又因为12AC=AB+C,AB=14cm,BC=4cm,所以AM=(AB+C)= (14+4)=9cm.1212变式练习已知线段AB 、BC 在同一直线上,AB=5,BC=2,求AC 的长。
2021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线段有关的计算》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1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线段有关的计算》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如果点C是线段AB的中点,那么:①AB=2AC;②2BC=AB;③AC=BC;④AC+BC=AB.上述四个式子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2.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8cm,BC=2cm,则MC的长是( )A.2cmB.3cmC.4cmD.6cm3.如图,AB=18,点M是AB的中点,点N将AB分成MN:NB=2:1,则AN的长度是___A.12B.14C.15D.164.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个点,CD=3cm,M是AC的中点,N是DB的中点,MN=5.4cm,那么线段AB的长等于( )A.7.6cm B.7.8cm C.8cm D.8.2cm5.如图,O是线段AC中点,B是AC上任意一点,M、N分别是AB、BC的中点,下列四个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A.MN=OCB.MO=(AC-BC)C.ON=(AC-BC)D.MN=(AC-BC)6.两根木条,一根长20cm,一根长24cm,将它们一端重合且放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 )A.2cmB.4cmC.2cm或22cmD.4cm或44cm7.如图,线段CD在线段AB上,且CD=2,若线段AB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则图中以A,B,C,D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可能是( )A .28B .29C .30D .318.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两点,已知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整数,且总和为29,则线段AB 的长度是( )A .8B .9C .8或9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9.如图,M ,N 在线段AB 上,且MB=4cm ,NB=16cm ,且点N 是AM 的中点,则AB=______cm.10.如图,已知线段AB=16cm,点M 在AB 上,AM:BM=1:3,P,Q 分别为AM,AB 的中点,则PQ 的长为 .11.如图,点M ,N ,P 是线段AB 的四等分点,则BM 是AM 的 倍.12.如图,AB ∶BC ∶CD=2∶3∶4,AB 的中点M 与CD 的中点N 的距离是3 cm ,则BC =__13.已知线段AB=1 996 cm ,P 、Q 是线段AB 上的两个点,线段AQ=1 200 cm ,线段BP=1 050 cm ,则线段PQ=___________.14.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两点,D 是线段AC 的中点,若AB=10 cm,BC=4 cm,则AD 的长等于 .15.已知A ,B ,C ,D 是同一条直线上从左到右的四个点,且AB ∶BC ∶CD=1∶2∶3,若BD=15cm ,则AC=______cm ,_______是线段AD 的中点.16.如图,数轴上A ,B 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和6,数轴上的点C 满足,点D 在线段AC 的延长线上,若,则BD= ,点D 表示的数为 .A B D C三、解答题17.已知数轴上有A,B,C三点,它们所表示的数分别是2,-4,x.(1)求线段AB的长度;(2)若AC=5,求x的值.18.如图所示,线段AB=8cm,E为线段AB的中点,点C为线段EB上一点,且EC=3cm,点D为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DE的长度.19.如图,己知线段AB=80,M为AB的中点,P在MB上,N为PB的中点,且NB=14,(1)求MB的长;(2)求PB的长;(3)求PM的长.20.如图,已知线段AB=32,C为线段AB上一点,且3AC=BC,E为线段BC的中点,F为线段AB 的中点,求线段EF的长.21.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AC=8cm ,CB=6cm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意一点,满足AC +CB=acm ,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 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3)若C 在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CB=bcm ,其他条件不变,MN 的长度为__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22.如图,点A 、B 、C 在数轴上,点O 为原点.线段AB 的长为12,BO=12AB ,CA=13AB.(1)求线段BC 的长;(2)求数轴上点C 表示的数;(3)若点D 在数轴上,且使DA=23AB ,求点D 表示的数.23.如图,AB=30cm ,点P 从点A 出发,沿AB 以3cm/s 的速度匀速向终点B 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沿BA 以5cm/s 的速度匀速向终点A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1)填空:PA= cm ;BQ= cm(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当P 、Q 两点相遇时,求t 的值;(3)直接写出P 、Q 两点相距6cm 时,t 的值 为 .24.如图,点B、C在线段AD上,CD=2AB+3.(1)若点C是线段AD的中点,求BC-AB的值;(2)若4BC=AD,求BC-AB的值;(3)若线段AC上有一点P(不与点B重合),AP+AC=DP,求BP的长.参考答案1.D2.B3.C4.B5.D6.C ;7.B8.C9.答案为:2810.答案为:6cm11.答案为:312.答案为:1.5cm .13.答案为:254 cm.14.答案为:3cm.15.答案为:9 点C ;16.答案为:2,417.解:(1)AB=2-(-4)=6;(2)2-x=5,x=-3或x -2=5,x=7.18.解:∵线段AB=8cm ,E 为线段AB 的中点,∴BE4cm ,∴BC=BE ﹣EC=4﹣3=1cm ,∴AC=AB ﹣BC=8﹣1=7cm ,∵点D 为线段AC 的中点,∴CD=3.5cm ,∴DE=CD ﹣EC=3.5﹣3=0.5cm .19.解:(1)∵M 是AB 的中点∴MB=40(2)∵N 为PB 的中点,且NB=14 ∴PB=2NB=2×14=28(3)∵MB=40,PB=28 ∴PM=MB ﹣PB=40﹣28=1220.解:∵F 为线段AB 的中点,∴BF=AB=16,∵AC=BC ,∴BC=AB=24, ∵E 为线段BC 的中点,∴BE=12,∴EF=BF ﹣BE=16﹣12=4.21.解:(1)因为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所以MC=12AC=12×8=4cm ,CN=12CB=12×6=3cm ,MN=MC +CN=4+3=7cm.(2)因为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所以MC=12AC ,CN=12CB ,MN=MC +CN=12AC +12CB=12(AC +CB)=a 2cm. (3)b 2cm 22.解:(1)答案为:8.(2)答案为:-2.(3)答案为:-14或2.23.解:(1)3t ;5t ;(2)3t+5t=30,t=;(3)相遇前相距6个单位:5t+3t+6=30,t=3;相遇后相距6个单位:5t-3t+6=30,t=4.5;24.解:。
部编数学七年级上册专题11线段的计算专题复习(课堂学案及配套作业)(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11 线段的计算专题复习(解析版)第一部分教学案类型一单中点1.(2020秋•开福区校级月考)已知线段AB=13cm,C为线段AB上一点,BC=5cm,点D 为AC的中点.求DB的长度.思路引领:根据线段图,先求出AC的长,再求出DC的长,就可以求出DB的长.解:∵AB=13cm,BC=5cm,∴AC=AB﹣BC=8cm.∵D是AC中点.∴CD=12AC=4cm,∴DB=DC+CB=9cm.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长度计算,分别考查了线段的做差、中点、求和等问题.属于简单题.主要锻炼学生书写解题过程,和逻辑推理能力.2.已知线段AB=10cm,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直线AB上有一点C,并且BC=2cm,点E是DC的中点,则线段DE的长为 .思路引领:分C在线段AB延长线上,C在线段AB上两种情况作图.再根据正确画出的图形解题.解:∵AB=10cm,点D是线段AB的中点,∴DB=12AB=12×10=5(cm),①C在线段AB上,∵BC=2cm,∴DC=AB﹣BC=5﹣2=3(cm),∵点E是DC的中点,∴DE=12DC=12×3=32(cm),②C在线段AB延长线上,∵BC=2cm,∴DC=DB+BC=5+2=7(cm),∵点E是DC的中点,∴DE=12DC=12×7=72(cm),故答案为:32或7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以防遗漏.3.(2019秋•潮阳区期末)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D是线段AB的中点,AC=13 AD,CD=4,求线段AB的长.思路引领:根据AC=13AD,CD=4,求出CD与AD,再根据D是线段AB的中点,即可得出答案.解:∵AC=13AD,CD=4,∴CD=AD﹣AC=AD―13AD=23AD,∴AD=32CD=6,∵D是线段AB的中点,∴AB=2AD=12;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主要利用了线段中点的定义,比较简单,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双中点4.(2019秋•秦淮区期末)已知: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线段AC=4,BC=6,则线段MN= ;(2)若AB=m,求线段MN的长度.思路引领:(1)由已知可求得CM,CN的长,从而不难求得MN的长度;(2)由已知可得AB的长是NM的2倍,已知AB的长则不难求得MN的长度.解:(1)∵N是BC的中点,M是AC的中点,AC=4,BC=6,∴MC=2,CN=3,∴MN=MC+CN=2+3=5;(2)∵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AB=m,∴NM=MC+CN=12AB=12m.故答案为:5.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5.(2022春•垦利区期末)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6cm,MB=10cm,点M,N分别为AC,BC的中点.(1)求线段BC,MN的长;(2)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acm,M,N分别是线段AC,BC的中点,请画出图形,并用a的式子表示MN的长度.思路引领:(1)根据“点M是AC的中点”,先求出MC的长度,再利用BC=MB﹣MC,CN=12BC,MN=CM+CN即可求出线段BC,MN的长度.(2)先画图,再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MC=12AC,NC=12BC,然后利用MN=MC﹣NC得到MN=12 acm.解:(1)∵M是AC的中点,∴MC=12AC=3cm,∴BC=MB﹣MC=7cm,又N为BC的中点,∴CN=12BC=3.5cm,∴MN=MC+NC=6.5cm;(2)如图1(或图2):∵M是AC的中点,∴CM=12 AC,∵N是BC的中点,∴CN=12 BC,∴MN=CM﹣CN=12AC―12BC=12(AC﹣BC)=12acm.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中点定义,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6.(2019秋•长兴县期末)如图,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 =15cm ,CB =35AC ,点D ,E 分别为线段AC ,AB 的中点,求线段AB 与DE 的长.思路引领:根据线段的中点定义即可求解.解:∵AC =15cm ,CB =35AC ,∴BC =9,∴AB =AC +BC =24,∵点D ,E 分别为线段AC ,AB 的中点,∴AD =12AC =152AE =12AB =12∴DE =AE ﹣AD =92.答:线段AB 与DE 的长为24、9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线段的中点定义.7.已知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 =8,BC =4,M 、N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思路引领:由题意将C 点位置分两种情况分别求解:①当C 点在AB 之间时,M 与C 点重合;②当C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时,MN =BM +BN .解:①当C 点在AB 之间时,由已知,M 与C 点重合,∵AB =8,BC =4,M 、N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MN =BN =2;②当C 在线段AB 延长线上时,MN =BM +BN =4+2=6;综上所述,MN 的长为2或6.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线段两点间距离;能够准确确定C 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 方程思想8.(2019秋•克东县期末)如图,N 为线段AC 中点,点M 、点B 分别为线段AN 、NC 上的点,且满足AM :MB :BC =1:4:3.(1)若AN =6,求AM 的长.(2)若NB=2,求AC的长.思路引领:(1)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AC=2AN=12,于是得到AM=1143×AC=1 8×12=32;(2)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AN=12AC,得到AB=14143AC=58AC,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1)∵AN=6,N为线段AC中点,∴AC=2AN=12,∵AM:MB:BC=1:4:3.∴AM=1143×AC=18×12=32;(2)∵N为线段AC中点,∴AN=12 AC,∵AM:MB:BC=1:4:3,∴AB=14143AC=58AC,∴BN=AB﹣AN=58AC―12AC=18AC=2,∴AC=16.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正确理解线段中点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9.(2019秋•江夏区期末)如图,点B,D在线段AC上,BD=13AB,AB=34CD,线段AB、CD的中点E、F之间的距离是20,求线段AC的长.思路引领:设BD=x,求出AB=3x,CD=4x,求出BE=12AB=1.5x,DF=2x,根据EF=20得出方程1.5x+2x﹣x=5,求出x即可.解:设BD=x,则AB=3x,CD=4x,∵线段AB、CD的中点分别是E、F,∴BE=12AB=1.5x,DF=2x,∵EF=20,∴1.5x+2x﹣x=20,解得:x=8,∴AE+EF+CF=1.5x+20+2x=12+20+16=48.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能根据题意得出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10.(鄂城区期末)已知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 在线段AB上.(1)若AB=6,BD=13BC,求线段CD的长度;(2)点E是线段AB上一点,且AE=2BE,当AD:BD=2:3时,线段CD与CE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思路引领:(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求出BC,根据题意计算即可;(2)设AD=2x,用x表示出AB,根据题意用x表示出CD、CE,得到CD与CE的数量关系.解:(1)如图1,∵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6,∴BC=12AB=3,∵BD=1 3,∴BD=1,∴CD=BC﹣BD=2;(2)如图2,设AD=2x,则BD=3x,∴AB=AD+BD=5x,∵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12AB=52x,∴CD=AC﹣AD=12 x,∵AE=2BE,∴AE=23AB=103x,CE=AE﹣AC=56 x,∴CD:CE=12x:56x=3: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正确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2019秋•樊城区期末)如图,AB=97,AD=40,点E在线段DB上,DC:CE=1:2,CE:EB=3:5,求AC的长度.思路引领:根据AB=97,AD=40,可得BD=AB﹣AD=57,由DC:CE=1:2,CE:EB=3:5,可以设DC=x,可得CE=2x,EB=10x3,进而列出等式解得x的值,再求AC的长即可.解:因为AB=97,AD=40,所以BD=AB﹣AD=57因为DC:CE=1:2,CE:EB=3:5,所以设DC=x,则CE=2x,EB=10x 3,因为BD=DC+CE+EB所以x+2x+10x3=57解得x=9所以AC=AD+DC=40+9=49.答:AC的长度为49.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线段之间的关系列出等式.类型四整体思想12.如图,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点C为线段AB的中点.试探究PA+PB与P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思路引领:设AC=BC=x,PB=y,求出PA+PB的长,然后与PC的长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解:PA+PB与PC之间的数量关系为:PA+PB=2PC.设AC=BC=x,PB=y,由图中所给信息可得:则PC=x+y,PA=2x+y,所以PA+PB=2x+y+y=2(x+y),所以PA+PB=2PC.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线段的和差问题,关键是正确表示出线段的长.13.(2021秋•覃塘区期末)如图,点C,D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点E为线段AC的中点,若ED=12,则线段AB的长为 .思路引领:设EC=x,根据点E为线段AC的中点,得AC=2EC=2x,再根据点C,D 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得AB=3AC,结合ED=12,求出x,进而得出线段AB的长.解:设EC=x,∵点E为线段AC的中点,∴AC=2EC=2x,∵点C,D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AC=CD=BD=2x,∵ED=EC+CD,ED=12,∴x+2x=12,解得x=4,∴AB=3AC=24,故答案为:24.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掌握线段三等分点的定义,线段之间的数量转化是解题关键.14.如图,已知C,D为线段AB上顺次两点,M,N分别是AC,BD的中点.(1)若AB=24,CD=10,求MN的长.(2)若AB=a,CD=b,请用含,b的式子表示出MN的长.思路引领:(1)利用M,N分别是AC,BD的中点,可以得出MC=12AB,DN=12BD,再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表示即可求出答案;(2)和方法(1)一样,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表示出关系式即可.解:(1)∵M,N分别是AC,BD的中点,∴MC=12AB,DN=12BD,∴MN=MC+CD+DN=12AC+12BD+CD=12(AC+BD)+CD=12(AB―CD)+CD=12AB+12CD=12(AB+CD)=12(24+10)=17,故MN的长是17.答:MN的长是17.(2)由(1)可知,MN =12(AB +CD ),∵AB =a ,CD =b ,∴MN =12(a +b ),答:MN 的长是12(a +b ).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五 分类讨论思想15.(聊城期末)已知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AB =60cm ,BC =40cm ,则AC 的长为 .思路引领: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讨论:(1)C 在AB 内,则AC =AB ﹣BC ;(2)C 在AB 外,则AC =AB +BC .解:(1)C 在AB 内,则AC =AB ﹣BC =20cm ;(2)C 在AB 外,则AC =AB +BC =100cm .∴AC 的长为100cm 或20cm .总结提升: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16.( 永新县期末)已知线段AB =6,在直线AB 上取一点P ,恰好使AP =2PB ,点Q 为PB 的中点,求线段AQ 的长.思路引领: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PQ =QB ,根据AP =2PB ,求出PB =13AB ,然后求出PQ 的长度,即可求出AQ 的长度.解:如图1所示,∵AP =2PB ,AB =6,∴PB =13AB =13×6=2,AP =23AB =23×6=4;∵点Q 为PB 的中点,∴PQ =QB =12PB =12×2=1;∴AQ =AP +PQ =4+1=5.如图2所示,∵AP =2PB ,AB =6,∴AB =BP =6,∵点Q为PB的中点,∴BQ=3,∴AQ=AB+BQ=6+3=9.故AQ的长度为5或9.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两点的连线段的长叫两点间的距离,解题时注意分类思想的运用.17.如图,已知点C,D为线段AB上顺次两点,M,N分别是AC,BD的中点.若AB=24,CD=10,求MN的长.思路引领:根据点M、N分别为AC、BD的中点,可求出MC+ND的值,进而求出MN 的值.解:∵点M、N分别为AC、BD的中点,∴MA=MC=12AC,NB=ND=12BD,∴MC+ND=12(AC+BD)=12(AB﹣CD)=12(24﹣10)=7(cm),∴MN=MC+ND+CD=7+10=17(cm),即MN的长为17cm.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运算是解题的关键.18.已知:线段AB=10,C、D为直线AB上的两点,且AC=6,BD=8,求线段CD的长.思路引领:因为C、D的位置不确定,需要分四种情况讨论,分别画出图形,即可求出线段CD的长.解:分四种情况:①图1中,CD=CB+BD=(AB﹣AC)+BD=4+8=12;②图2中,CD=AB﹣AD﹣BC=AB﹣(AB﹣BD)﹣(AB﹣AC)=10﹣2﹣4=4;③图3中,CD=CA+AB+BD=24;④图4中,CD=CA+AD=CA+(AB﹣BD)=6+2=8.综上可得:线段CD的长为12或4或24或8.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C、D的位置,容易漏解.类型六动点问题19.如图,数轴上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5、10,O为原点,点C为数轴上一动点且对应的数为x.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分别自A、B两点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不改变方向).设运动时间为t秒.(1)若点P、Q相向而行且OP=OQ,求t的值.(2)若点P、Q在点C处相遇,求出C点对应的数x.(3)当PQ=5时,求t的值.(4)若点P、Q相向,同时一只宠物鼠每秒4个单位长度从B点出发,与点P相向而行,宠物鼠遇到P后立即返回,又遇到Q点后立即返回,又遇到P后立即返回…直到A、B 相遇为止,求宠物鼠整个过程中的行驶路程.思路引领:(1)根据OP=OQ,即路程和=AB,或P的路程﹣10=Q的路程﹣5,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2)求出P点运动的路程,进一步求解即可;(3)根据PQ=5,分三种情况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4)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解:(1)依题意有(2+3)t=10﹣(﹣5),解得t=3;或3t﹣10=2t﹣5,解得t=5.答:t的值是3或5.(2)﹣5+3×2=﹣5+6=1,或10﹣[10﹣(﹣5)]÷(3﹣2)×3=10﹣15÷1×3=﹣35.故C点对应的数是1或﹣35.(3)依题意有①(2+3)t=10﹣(﹣5)﹣5,解得t=2;②(2+3)t=10﹣(﹣5)+5,解得t=4;答:t的值是2或4.(4)4×3=12个单位长度.答:宠物鼠整个过程中的行驶路程是12个单位长度.总结提升: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20.如图,数轴上A、B所对应的数分别为﹣5,10,O为原点,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分别自A、B两点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1)若点P、Q相向而行,且OP=OQ,求t的值;(2)若P、Q相向而行,且PQ=5,求t的值;(3)若P、Q同时向左运动,且PQ=5,求t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OP=OQ,即路程和=AB,或P的路程−10=Q的路程−5,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2)由于运动的时间为t秒,根据P、Q相向而行,且PQ=5,列出方程求得t的值即可;(3)根据P、Q同时向左运动,且PQ=5,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解即可.解:(1)依题意有(2+3)t=10−(−5),解得t=3;或3t−10=2t−5,解得t=5.答:t的值是3或5.(2)依题意有|15﹣3t﹣2t|=5,即15﹣3t﹣2t=5或15﹣3t﹣2t=﹣5,解得t=2或4;(3)依题意有|3t﹣15﹣2t|=5,3t﹣15﹣2t=5或3t﹣15﹣2t=﹣5,解得t=20或10,答:t的值是20或10.总结提升: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两点间的距离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21.(2020秋•西湖区期末)如图,数轴上有A,B两点,A在B的左侧,表示的有理数分别为a,b,已知AB=12,原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且OA=5OB.(1)求a,b的值.(2)若动点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向数轴正方向匀速运动,点P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点P与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当t为何值时,2OP﹣OQ=3.(3)在(2)的条件下,若当点P开始运动时,动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也向数轴正方向匀速运动,当点M追上点Q后立即返回,以同样的速度向点P 运动,遇到点P后点M就停止运动.求点M停止时,点M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思路引领:(1)由AO=5OB可知,将12平均分成6份,AO占5份为10,OB占一份为2,由图可知,A在原点的左边,B在原点的右边,从而得出结论;(2)分两种情况:点P在原点的左侧和右侧时,OP表示的代数式不同,OQ=2+t,分别代入2OP﹣OQ=3列式即可求出t的值;(3)设点M运动的时间为t秒,分两种情况:点M追上点Q;点P与点M相遇时;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解:(1)∵AB=12,AO=5OB,∴AO=10,OB=2,∴A点所表示的数为﹣10,B点所表示的数为2,∴a=﹣10,b=2.故答案为:﹣10;2;(2)当0<t<5时,如图1,AP =2t ,OP =10﹣2t ,BQ =t ,OQ =2+t ,∵2OP ﹣OQ =3,∴2(10﹣2t )﹣(2+t )=3,解得t =3,当点P 与点Q 重合时,如图2,2t =12+t ,解得t =12,当5<t <12时,如图3,OP =2t ﹣10,OQ =2+t ,则2(2t ﹣10)﹣(2+t )=3,解得t =813,综上所述,当t 为3或813时,2OP ﹣OQ =3;(3)设点M 运动的时间为t 秒,点M 追上点Q ,3(t ―103)=2+t ,解得t =6,∴OP =2(t ﹣5)=2,此时OM =3(t ―103)=8;点P 与点M 相遇时,2t +3t =6,解得t =1.2,此时OM =8﹣3×1.2=4.4.故点M 停止时,点M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是4.4.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的距离、数轴上点的表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复杂,要认真理清题意,并注意数轴上的点,原点左边表示负数,右边表示正数,在数轴上,两点的距离等于任意两点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第二部分 配套作业一.填空题(共3小题)1.(2006•鄂州)已知AB=8cm,若点C在AB的延长线上,且B为AC的一个三等分点,则AC= cm.思路引领:已知AB的长度,根据B为AC的一个三等分点,因B点不确定,要分类讨论.解:本题要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果,BC占线段AC的三分之一,则AC等于12cm;②如果AB占线段AC的三分之一,AC等于24cm.∴AC=12或24cm.总结提升:要分类讨论,以确定AC的长度.2.(2022•天河区校级模拟)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在CB上,BC=4cm,BD =1.5cm,则线段AD= cm.思路引领:首先根据线段中点定义求出AC、BC长.再根据线段和差关系求出AD的长.解:∵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4(cm),∵BD=1.5cm,∴CD=2.5(cm),∴AD=AC+CD=6.5(cm),故答案为:6.5.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熟练掌握线段中点定义的应用,线段之间的数量转化是解题关键.3.(2021秋•宣化区期末)已知点P是射线AB上一点,当PAPB=2或PAPB=12时,称点P是射线AB的强弱点,若AB=6,则PA= .思路引领:分三种情况讨论,分别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结合P的位置得到PA与PB的具体的数量关系,结合AB=6,从而可得答案.解:①如图,AB=6,当PAPB =12时,∴PA=13AB=13×6=2;②如图,AB=6,当PAPB=2且P在线段AB上时,∴PA =23AB =23×6=4;③如图,AB =6,当PA PB=2且P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PA =2AB =2×6=12;综上:PA =2或4或12.故答案为:2或4或1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分类思想的运用,掌握线段的和差倍分是解题的关键.二.解答题(共15小题)4.已知点A ,B ,C 是同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三点,如果AC =7,BC =3,求线段AC 和BC 的中点间距离.思路引领:此题有两种情况:①当C 点在线段AB 上,此时AB =AC +BC ,然后根据中点的性质即可求出线段AC 和BC 的中点之间的距离;②当B 在线段AC 上时,那么AB =AC ﹣CB ,然后根据中点的性质即可求出线段AC 和BC 的中点之间的距离.解:此题有两种情况:①当C 点在线段AB 上,此时AB =AC +BC ,而AC =7,BC =3,∴AB =AC +BC =10,∴线段AC 和BC 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12AC +12BC =12(AC +BC )=5;②当B 点在线段AC 上,此时AB =AC ﹣BC ,而AC =7,BC =3,∴AB =AC ﹣BC =4,∴线段AC 和BC 的中点之间的距离为12AC ―12BC =12(AC ﹣BC )=2.故答案为:5或2.总结提升:在未画图类问题中,正确画图很重要,本题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在今后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防止漏解.5.(2020秋•盱眙县期末)如图,直线l 上有A 、B 两点,线段AB =10cm .点C 在直线l 上,且满足BC =4cm ,点P 为线段AC 的中点,求线段BP 的长.思路引领:作出图形后首先求得AC的长,然后求其一半的长,最后求线段BP的长即可.分点C在AB上和点C在A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讨论即可.解:当点C在AB上时,如图:∵AB=10cm,BC=4cm,∴AC=AB﹣BC=10﹣4=6(cm),∵P为线段AC的中点,∴PC=12AC=12×6=3(cm),∴BP=PC+BC=3+4=7(cm);当点C在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B=10cm,BC=4cm,∴AC=AB+BC=10+4=14(cm),∵P为线段AC的中点,∴PC=12AC=12×14=7(cm),∴BP=PC﹣BC=7﹣4=3(cm);∴BP的长为7cm或3cm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的知识点,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6.(2021秋•钦北区期末)如图,线段AB=8,点C是AB的中点,点D是BC的中点,E 是AD的中点.(1)求线段BD的长;(2)求线段EC的长.思路引领:(1)由点C是AB的中点可得AC=BC=4cm,由点D是BC的中点可得BD=CD=2即可;(2)由(1)可知AE、AD的长,再根据EC=AC﹣AE,即可得出线段EC的长.解:(1)∵点C是AB的中点,AB=8,∴12AB=AC=BC=4,又∵点D是BC的中点,∴12BC=BD=CD=2.(2)由(1)得AC=4,AD=AC+CD=6,∵E是AD的中点,∴12AD=AE=ED=3,∴EC=AC﹣AE=4﹣3=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以及线段中点的定义,利用线段的和差是解题关键.7.(2019秋•南关区校级期末)如图,延长线段AB至点D,使点B为线段AD的中点,点C在线段BD上,CD=2BC,若BC=3,求AD的长.思路引领:先由CD=2BC,BC=3,求得CD=6,进而得BD,再由点B为线段AD的中点,得AD.解:∵CD=2BC,BC=3,∴CD=6,∴BD=BC+CD=3+6=9,∵点B为线段AD的中点,∴AD=2BD=18.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和差计算,线段的中点定义,关键是弄清各线段之间的关系,正确运用线段和差和线段中点,进行解答.8.(2022秋•江都区月考)在直线m上取点A、B,使AB=10cm,再在m上取一点P,使PA=2cm,M、N分别为PA、PB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思路引领: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此题要分情况讨论:(1)当点P在线段AB上;(2)当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解:(1)如图,当点P在线段AB上时,PB=AB﹣PA=8cm,M、N分别为PA、PB的中点,∴PN=12PB,PM=12AP.∴MN=PM+PN=12AP+12BP=1+4=5(cm);(2)如图,当点P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时,PB=AB+PA=12cm,M、N分别为PA、PB的中点,∴PN=12PB,PM=12AP.∴MN=PN﹣PM=12BP―12AP=6﹣1=5(cm).∴线段MN的长是5cm.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要分情况进行讨论,以防遗漏.9.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C上一点,CD=2AD.(1)若线段AB=12,求CD的长;(2)若E是线段BC上一点,CE:BE=1:5,且CD比CE的3倍长1,求BE的长.思路引领:(1)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C=6,再根据已知可得CD=23AC=4,即可解答;(2)根据题意可设CE=x,则CD=3x+1,再根据已知可得BC=6x,AC=9x32,然后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列出关于x的方程,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B=12,∴AC=12AB=6,∵CD=2AD,∴CD=23AC=4,∴CD的长为4;(2)如图:∵CD比CE的3倍长1,∴设CE=x,则CD=3x+1,∵CE:BE=1:5,∴BC=6CE=6x,∵CD=2AD,∴AC=32CD=9x32,∵点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9x32=6x,∴x=1,∴BE=5CE=5,∴BE的长为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10.(2022秋•高密市期中)如图所示,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4:5:7的三部分,E是线段AD的中点,CD=14厘米.(1)求EC的长.(2)求AB:BE的值.思路引领:(1)由题意知,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4:5:7三部分,则令AB,BC,CD分别为4x厘米,5x厘米,7x厘米.根据CD=14厘米,得出x=2.根据E是线段AD的中点,可得ED=12AD=16厘米,代入EC=ED﹣CD可求;(2)分别求出AB,BE的长后计算AB:BE的值.解:设线段AB,BC,CD分别为4x厘米,5x厘米,7x厘米,∵CD=7x=14,∴x=2.(1)∵AB=4x=8(厘米),BC=5x=10(厘米),∴AD=AB+BC+CD=8+10+14=32(厘米).∵E是线段AD的中点,∴ED=12AD=16厘米,∴EC=ED﹣CD=16﹣14=2(厘米);(2)∵BC=10厘米,EC=2厘米,∴BE=BC﹣EC=10﹣2=8厘米,又∵AB=8厘米,∴AB:BE=8:8=1.答:EC长是2厘米,AB:BE的值是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两点的间的距离,通过设适当的参数,由CD=7x=14求出参数x =2后,再求出各线段的值,同时利用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性质.11.(2020秋•巴南区期末)已知点B、D在线段AC上,(1)如图1,若AC=20,AB=8,点D为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BD的长度;(2)如图2,若BD=13AB=14CD,AE=BE,EC=13,求线段AC的长度.思路引领:(1)由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求出线段DB的长度;(2)由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求出AC的长度.解:(1)∵D为线段AC的中点∴DC=12AC=12×20=10,∵AB=8,∴BD=AD﹣AB=10﹣8=2;(2)设BD=x,∵BD=13AB=14CD,∴AB=3x,CD=4x,∴AC=3x+x+4x=8x,∵AE=BE,∴AE=12AB=1.5x,∴EC=8x﹣1.5x=13,解得x=2,∴AC=8x=16.总结提升:本题综合考查了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相关知识点,重点掌握直线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计算方法.12.(2022秋•南丹县期末)已知线段AB=20cm,M是线段AB的中点,C是线段AB延长线上的点,AC:BC=3:1,点D是线段BA延长线上的点,AD=AB.求:(1)线段BC的长;(2)线段DC的长;(3)线段MD的长.思路引领:(1)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2)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3)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1)设BC=xcm,则AC=3xcm.又∵AC=AB+BC=(20+x)cm,∴20+x=3x,解得x=10.即BC=10cm;(2)∵AD=AB=20cm,∴DC=AD+AB+BC=20cm+20cm+10cm=50cm;(3)∵M为AB的中点,∴AM=12AB=10cm,∴MD=AD+AM=20cm+10cm=30cm.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求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13.(2020秋•喀喇沁旗期末)先画图,再解答:(1)画线段AB,在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B=12AC,再取AB得中点D;(注:非尺规作图)(2)在(1)中,若C、D两点间的距离为6cm,求线段AB的长.思路引领:(1)直接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中点的定义和已知条件求出CD=5AD,再根据CD=6cm,得出AD的长,再根据AD=12AB,即可得出答案.解:(1)根据题意画图如下:(2)∵点D是AB的中点,∴AD=12 AB,∵AB=12 AC,∴CD=5AD,∵CD=6cm,∴AD=65 cm,∴AB=125cm.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根据题意正确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比较简单.14.(2021秋•江阴市校级月考)已知: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线段AC =6,BC =4,则求线段AB 和线段MN 的长度;(2)若AB =a ,则线段MN = 12a ;(3)若将(1)小题中“点C 在线段AB 上”改为“点C 在直线AB 上”,(1)小题的结果会有变化吗?求出线段MN 的长度.思路引领:(1)由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可知MC =3,CN =2,从而可求得MN 的长度;(2)由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N =MC +CN =12(AC +BC )=12AB ;(3)由于点C 在直线AB 上,所以要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计算MN 的长度.解:(1)∵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 =12AC =3,CN =12BC =2,∴MN =MC +CN =5;(2)∵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 =12AC ,CN =12BC ,∴MN =MC +CN =12(AC +BC )=12AB =12a .故答案为:12a ;(3)当点C 在线段AB 内时,由(1)可知:MN =5,当点C 在线段AB 外时,此时点C 在点B 的右侧,∵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MC =12AC =3,CN =12BC =2,∴MN =MC ﹣CN =1,综上所述,MN =5或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线段计算问题,涉及线段中点的性质,分类讨论的思想,属于基础题型.15.(2020秋•淮北月考)如图,已知B ,C 是线段AD 上的任意两点,M 是AB 的中点,N是CD 的中点.(1)若AB =4,BC =1,CD =6,求线段MN 的长度;(2)若AD=11,BC=1,求线段MN的长度;(3)请你说明:2MN=BC+AD.思路引领:(1)由已知可求得MB,CN的长,从而不难求得MN的长度;(2)由已知条件可知,MN=MB+CN+BC,AD=2(MB+CN)+BC,先求出MB+CN的值,则可求MN的长度;(3)由MN=MB+CN+BC,利用等式性质可得2MN=2MB+2BC+2CN=BC+(AB+BC+CD)=BC+AD.解:(1)∵M是AB的中点,N是CD的中点,∴MN=MB+BC+CN=12AB+BC+12CD,∵AB=4,BC=1,CD=6,∴MN=12×4+1+12×6=6;(2)∵AD=AB+BC+CD=2(MB+CN)+BC,∵AD=11,BC=1,∴MB+CN=5,∴MN=MB+BC+CN=6;(3)∵MN=MB+BC+CN,∴2MN=2MB+2BC+2CN=BC+(AB+BC+CD)=BC+AD.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16.(2006秋•中山区期末)如图,线段AB=30cm,点O在AB线段上,M、N两点分别从A、O同时出发,以2cm/s,1cm/s的速度沿AB方向向右运动.(1)如图1,若点M、点N同时到达B点,求点O在线段AB上的位置.(2)如图2,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O,使M、N运动到任意时刻,(点M始终在线段AO上,点N始终在线段OB上),总有MO=2BN?若存在,求出点O在线段AB上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引领:(1)设AO的长度为xcm,则OB=(30﹣x)cm,根据时间相等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2)设AO的长度为ycm,运动的时间为t,则MO=y﹣2t,BN=30﹣y﹣t,由MO=2BN 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解:(1)设AO的长度为xcm,则OB=(30﹣x)cm,由图形,得30 2=30x1,解得:x=15,∴点O在AB的中点;(2)设AO的长度为ycm,运动的时间为t,则MO=y﹣2t,BN=30﹣y﹣t,由题意,得y﹣2t=2(30﹣y﹣t),解得:y=20,∴AO=20cm时,MO=2BN.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线段与行程问题的关系的运用,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解答时找到题意的等量关系是关键.17.(2016秋•和平区期末)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数轴上.(1)若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4,且AC=13AB,则点C表示的数是 ﹣4或0 ;(2)若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m,n,且m<n.①点C在点A的右边,且AC=13AB,求点C表示的数(用含m,n的式子表示);②已知n﹣m=10,点P,Q分别是这条数轴上的两个动点,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向左运动,同时点Q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B向左运动,当点Q追上点P后立即返回向点B运动,点P继续向左运动,当点Q到达点B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在此运动过程中,点P的运动时间为多少秒时,BP=2BQ(P,Q两点的运动速度始终保持不变).思路引领:(1)由已知条件得到AB=6,设点C表示的数是x,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2)①设点C表示的数是x,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②Ⅰ、当点Q没追上点P时,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时,BP=2BQ,Ⅱ、设点P运动x秒时,点Q追上点P,列方程得到x=10,当点Q追上点P后,设点P再运动t秒时,BP=2BQ,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1)∵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2,4,∴AB=6,设点C表示的数是x,∴AC=|﹣2﹣x|,∵AC=13 AB,∴|﹣2﹣x|=13×6,解得:x=﹣4或x=0,∴点C表示的数是﹣4或0;故答案为:﹣4或0;。
初一线段题10道带答案
初一线段题10道带答案做题先画图,否则思路没弄明白,容易出做的。
1线段AB=3cm,在线段AB上取一点M,使AM=BM,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C=3B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AD=1/2AB。
(1)求线段BC DC的长,(2)点M是哪些线段的中点?解由题意可得下图:1)因为AC=3BC又因为AM=BM所以AM=MB=BC=AB/2=1.5CM又因为AD=1/2AB所以DA=AM=MB=BC所以BC=DA+AB+BC=1.5+1.5+3=6CM2)由第一问已经求得DA=AM=MB=BC所以DA+AM=MB+BC即DM=MC所以M是AB的中点,同时也是线段DC 的中点。
2已知线段AB=100,P为AB上一点,M为AB的中点,N为AP 的中点,若MN=15,求AP的长?由题意可得下图图①图②1当P靠近B,图1因为N是AP中点,M是AB的中点所以AP=2AN=2(AM-MN)即=2(100/2-15)=702当P更靠近A 如上图2同理: AP=2AN=2(AM-MN)=70这里如果AP=70 ,那么AB>100所有P这个点在MB 之间。
(AP<100,AP的中点N只能在AM之间,否则就会出现AP >100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3.已知AB:AC=1:3,AC:AD=1:4,且AB+AC+AD=40,则AB,BC,CD的长分别是多少?解:由题意可得因为AB:AC=1:3则AC=3AB又因为AC:AD=1:4所以3AB:AD=1:4则AD=12AB所以AB+AC+AD=40AB+3AB+12AB=40即AB=2.5所以AC=7.5AD=30所以BC=2AB=5CD=DA-AC=22.54.已知线段AB,延长AB到点C,使BC=3分之1AB,D为AC中点,若DC=4CM,求AB的长度?解由题意可得因为BC=1 /3 AB又因为D是AC中点所以AC=2AC=8AB=AC-BCAB=8-1 /3 AB所以AB=65 线段AB被分成2:3:4三部分,第一部分中点和第三部分中点之间的距离为4.2cm,求AB的长度解由题意可得下图因为E是AC的中心F是DB 中点因为AC:CD:DB=2:3:42EC:CD:2DF=2:3:4DC=3EC DC=3/2DF因为EF=4.2EC+CD+DF=4.2EC+3EC+2EC=4.2所有EC=0.7DF=1.4CD=2.1所AB=AC+CD+DBAB= 2EC+CD+2DF=2*0.7+2.1+1.4*2=6.3CM6 B,C是线段AD上的两点,且CD=1/2AD,AC=3厘米,BD=4厘米,求线段AB的长解:按题意得由CD=1/2ADC是AD的中点即CD=AC=3AD=2CD=6AB=AD-BD=6-4=2CM7点B,C在线段AD上,M是线段AB的中点,N是线段CD的中点,若MN=a,BC=b,则AD的长度是多少?解:由题可得MF=a,BC=bMB+CN+BC=aMB+CN=a-b所以AD=AB+BC+CD因为M是线段AB的中点,N是线段CD的中点AD=2MB+BC+2CN=2(a-b)+b所以AD=2a-b8 点C、E、F在线段AB上,一共有多少条线段?解由题意可得4+3+2+1=10简单的画图理解也可以记住n*(n-1)/2=5*4/2=10不能理解就多画基础,画着画着就理解了9 已知线段AC和BC在一条直线上,如果AC=5.6cm,BC=2.4cm。
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小专题(十四)线段的计算
(3)若点 C 为线段 AB 上任意一点,且 AB=n cm,其他条件不变, 你能猜想 MN 的长度吗?并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
1n 解:猜想:MN=2AB=2 cm. 结论:若点 C 为线段 AB 上一点,且点 M,N 分别是 AC,BC
1 的中点,则 MN=2AB.
【变式 1】 若 MN=k cm,求线段 AB 的长.
(1)若 AB=10 cm,2 cm<AM<4 cm,当点 C,D 运动了 2 s 时, 求 AC+MD 的值.
解:(1)当点 C,D 运动了 2 s 时,CM=2 cm,BD=6 cm, 因为 AB=10 cm, 所以 AC+MD=AB-CM-BD=10-2-6=2(cm).
1 (2)若点 C,D 运动时,总有 MD=3AC,则 AM= 4 AB.
n 解:MN=2 cm 成立.理由如下: 当点 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因为点 M,N 分别是 AC,BC 的中点,
1
1
所以 MC=2AC,CN=2BC.
又因为 MN=MC-CN,
1
1n
所以 MN=2(AC-BC)=2AB=2 cm.
如图,如果点 C 在线段 AB 所在的直线上,点 M,N 分别是 AC, 1
(1)当 0<t<5 时,用含 t 的式子填空: BP= 5-t ,AQ= 10-2t .
(2)当 t=2 时,求 PQ 的值. 解:(2)当 t=2 时,AP=1×2=2<5,点 P 在线段 AB 上;OQ=2×2 =4<10,点 Q 在线段 OA 上,如图所示:
此时 PQ=OP-OQ=(OA+AP)-OQ=(10+2)-4=8.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小专题(十四) 线段的计算
【2024秋】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线段与角的有关计算》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4秋】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线段与角的有关计算》专项练习(含答案)类型一有关线段的计算1.如图,AB=2,AC=6,延长BC到点D,使BD=4BC,求AD的长.2.如图,已知点A、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AC=BD,E是线段BC的中点,AD=10,AB=3.(1)求线段BD的长度;(2)求线段BE的长度.3.画线段AB,并延长AB至C,使BC=2AB,取AC的中点D.若线段CD=9,求BD的长.4.已知线段AB,延长AB到C,使BC=AB,D为AC的中点,若BD=3 cm,求AB的长.5.如图,点B、C把线段MN分成三部分,其比是MB∶BC∶CN=2∶3∶4,P是MN的中点,且MN=18 cm,求PC的长.6. 如图,B在线段AC上,E在线段BC上,D是线段AB的中点若BC=3AB,BE=2EC,且DE=7.5.求AC的长.7. 如图,C为线段AB上一点,点D为BC的中点,且AB=30 cm,AC=4CD.(1)求AC的长;(2)若点E在直线AB上,且EA=5 cm,求BE的长.类型二有关角的计算8.如图,已知O是直线CD上的点,OA平分∠BOC,∠AOC=35°,则∠BOD的度数.9.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且∠AOD=90°,∠COD=27°19′.求∠BOD的度数.10.如图,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O点,∠COE是直角,OF平分∠AOE,∠COF=34°,求∠BOD的度数.11.如图,点O在直线AB上,∠AOC与∠COD互补,OE平分∠AOC.(1)若∠BOC=40°,则∠DOE的度数为;(2)若∠DOE=48°,求∠BOD的度数.12.如图,∠AOB∶∠BOC=3∶2,OD是∠BOC的平分线,OE是∠AOC的平分线,且∠BOE=12°,求∠DOE的度数.13.已知∠AOB=37°,∠AOC=2∠AOB,求∠BOC的度数.14. 如图,已知∠AOB=108°,OE是∠AOB的平分线,OC在∠AOE内.(1)若∠COE=∠AOE,求∠AOC的度数;(2)若∠BOC﹣∠AOC=72°,则OB与O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参考答案1.解:∵AB=2,AC=6,∴BC=AC﹣AB=4.∵BD=4BC=16,∴AD=AB+BD=18.2.解:(1)∵AD=10,AB=3,∴BD=AD﹣AB=10﹣3=7.(2)∵AC=BD,∴AB=CD.∵AD=10,AB=3,∴BC=AD﹣2AB=10﹣2×3=4.∵E 是线段BC的中点,∴BE=BC=×4=2.AC=12. 3.解:如图,∵点D是AC的中点,CD=9,∴AC=2CD=18.∵BC=2AB,∴BC=23∴BD=BC﹣CD=12﹣9=3.4.解:设BC=x cm,则AB=4x,AC=4x+x=5x,由图可得5x﹣x﹣x=3,解得x=2,则4x=2×4=8,即AB的长为8 cm.5.解:设MB=2x,则BC=3x,CN=4x,因为P是MN中点,所以MP=MN=×(2x+3x+4x)=x=9.解得x=2.∴PC=MC﹣MP=2x+3x﹣x=0.5x=1.6. 解:∵D是线段AB的中点,∴BD=AB,∵BC=3AB,BE=2EC,∴BE=BC=2AB,∴DE=BD+BE=AB+2AB=AB=7.5,∴AB=3,∴BE=2AB=6,CE=BE=3,∴AC =AB+BE+CE=12.7. 解:(1)由点D为BC的中点,得BC=2CD=2BD,由线段的和差,得AB=AC+BC,即4CD+2CD=30,解得CD=5,AC=4CD=5×4=20(cm);(2)①当点E在线段AB上时,由线段的和差,得BE=AB﹣AE=30﹣5=28(cm);②当点E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由线段的和差,得BE=AB+AE=30+5=35(cm).综上所述:BE的长为28 cm或35 cm.8. 解:∵O是直线CD上的点,OA平分∠BOC,∠AOC=35°,∴∠BOC=2∠AOC=70°,∴∠BOD=180°﹣∠BOC=110°.9.解:∠AOC=∠AOD﹣∠COD=90°﹣27°19′=62°41′,因为OC是∠AOB的平分线,所以∠AOB=2∠AOC=125°22′.所以∠BOD=∠AOB﹣∠AOD=125°22′﹣90°=35°22′.10. 解:∵∠COE是直角,∠COF=34°,∴∠EOF=90°﹣34°=56°.又∵OF平分∠AOE,∴∠AOF=∠EOF=56°.∵∠COF=34°,∴∠AOC=56°﹣34°=22°.则∠BOD=∠AOC =22°.11.解:(1)30°(2)∵点O在直线AB上,∴∠AOC与∠BOC互补,∵∠AOC与∠COD互补,∴∠BOC =∠COD,∵OE平分∠AOC,∴∠AOE=∠EOC,设∠BOC为x,可得2(48°+x)+x=180°,解得x=28°,∴∠BOD=2∠BOC=56°.12. 解:设∠AOB=3x,∠BOC=2x.则∠AOC=∠AOB+∠BOC=5x.∵OE是∠AOC的平分线,∴∠AOE═,∴∠BOE=∠AOB﹣∠AOE=,∵∠BOE=12°,∴,解得,x=24°,∵OD是∠BOC的平分线,∴,∴∠DOE=∠DOB+∠BOE=24°+12°=36°.13.解:∵∠AOB=37°,∠AOC=2∠AOB,∴∠AOC=2∠AOB=2×37°=74°.分以下两种情况:①射线OB在∠AOC的外部,如图1,∠BOC=∠AOB+∠AOC=37°+74°=111°;②射线OC在∠AOB的内部,如图2,∠BOC=∠AOC﹣∠AOB=74°﹣37°=37°.14. 解:(1)∵∠COE=∠AOE,∴∠AOE=3∠COE,∵OE是∠AOB的平分线,∴∠AOB=2∠AOE=6∠COE,∵∠AOB=108°,∴∠COE=18°,∴∠AOC=2∠COE=2×18°=36°;(2)OB⊥OC.理由如下:设∠BOC=x°,则∠AOC=108°﹣x°. ∵∠BOC﹣∠AOC=72°,∴x﹣(108﹣x)=72,解得x=90. ∴∠BOC=90°,即OB⊥OC.。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求线段长度及证明专题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求线段长度及证明专题练习-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如图,D是线段AC的中点,E是线段AB的中点.已知AD=6cm,BC=3cm.求线段AB和EC的长度.2.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已知AM= 54BC=5cm,求MN的长.3.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12cm和AC=32CB,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求DE的长.4.如图,线段AB的长为12,C是线段AB上的一点,AC=4,M是AB的中点,N是A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5.如图,点C、E、D在线段AB上,AC=4cm,BD=5cm,CD=2BD,点E是AD的中点,求线段CE的长.6.如图,线段AB=20cm,C为AB的中点,D为BC的中点,在线段AC上取点E,使CE=25AC,求线段DE的长.7.如图,在同一直线上,有A、B、C、D四点.已知DB=23AD,AC=54CD,CD=4cm,求线段AB的长.8.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3:4三部分,M是线段AD的中点CD=8cm,求线段AM,CM的长.9.如图,已知线段AB,延长线段AB到C,使BC=AB,延长线段BA到D,使AD:AC= 5:2点M是BD的中点,如果AB=2cm,求线段BD和AM的长度.10.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AC:CD:BD=3:1:5,M、N分别是段AC、BD的中点,且MC+DN=16,求线段MD的长.11.如图,同一直线上有A、B、C、D四点,已知DB=23AD,AC=52CB,CD=4cm,求AB的长.12.如图,点C在线段AB上,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若AC:CB=3:2,MC+NB=12.5cm,求MC的长.13.如图,已知点C为AB上一点,AC=15cm,CB= 23AC,若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求DE的长.14.如图,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点D是线段AC的中点,点E是线段BC的中点.(1)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若AC=6,BC=4:求线段DE的长;(2)如图2,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若DE=5,求线段AB的长.15.如图,C为线段AD上一点,B为CD的中点,且AD=13 cm,BC=3 cm.(1)图中共有条线段.(2)求AC的长.(3)若点E在直线AD上,且EA=4 cm,求BE的长.16.如图,C为线段AB的中点,D在线段CB上,且DA=6,DB=4.求:(1)求AB的长;(2)求CD的长.17.如图,已知线段AB=4,延长AB到C,使得BC=12AB,反向延长AB到D,使得AD=12AC.(1)求线段CD的长;(2)若Q为AB的中点,P为线段CD上一点,且BP=12BC,求线段PQ的长.18.已知点B在线段AC上,点D在线段AB上.(1)如图1,若AB=10 cm,BC=6 cm,D为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DB的长度.(2)如图2,若BD= 14AB=13CD,E为线段AB的中点,EC=16 cm,求线段AC的长度.19.如图,点B是线段AC上一点,且AB=21,BC= 13AB .(1)求线段AC的长.(2)若点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QB的长.20.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AC=10cm,CB=8cm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3)若C为直线AB上线段AB之外的任一点,且AC=m,CB=n则线段MN的长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解:∵D是线段AC的中点,E是线段AB的中点∴AD=CD=12AC∵AD=6cm∴AB=AC+CB=2AD+BC=12+3=15cmEC=EB−BC=12AB−BC=152−3=92=4.5cm∴AB=15cm,EC=4.5cm.2.【答案】解:因为M是线段AC的中点所以AM=CM=5cm,BC=4cm.又因为N是线段BC的中点所以CN=12BC=2cm,所以MN=MC+CN=7cm3.【答案】解:∵AC=12cm,AC=32CB∴CB=23AC=23×12=8cm∴AB=AC+CB=12+8=20cm ∵D、E分别为AC、AB的中点∴AD=12AC=6cm∴DE=AE−AD=10−6=4cm.4.【答案】解:由题意知:AM=12AB=6∴MN=AM−AN=4∴线段MN的长为4.5.【答案】解:∵BD=5cm,CD=2BD ∴CD=10cm.∵AC=4cm∴AD=AC+CD=14cm.∵点E是AD的中点∴AE=12AD=7cm∴CE=AE-AC=3cm .6.【答案】解:∵线段AB =20cm ,点C 为AB 中点∴AC =BC =12AB =12×20=10cm∵点D 为BC 中点∴CD =BD =12BC =12×10=5cm ∵CE =25AC∴CE =25×10=4cm∴DE =CD+CE =5+4=9cm ; 答:线段DE 长9cm .7.【答案】解:∵AC =54CD ,CD =4cm ∴AC =5cm∴AD =AC +CD =4+5=9cm∴DB =23AD =6cm∴AB =AD −DB =9−6=3cm .8.【答案】解:如图,AB:BC:CD=2:3:4 ,可设 AB=2k , BC=3k , CD=4k∵ CD=8 cm ∴ k=8÷4=2∴ AD=AB+BC+CD=9k=18cm ∵ M 为 AD 的中点 ∴ AM=MD= 12 AD=9 (cm)∴ CM=MD−CD=9-8=1(cm)9.【答案】解:∵AB =2cm ,BC =AB∴BC =AB =2cm ∴AC =4cm ∵AD :AC =5:2 ∴AD =10cm∴BD =AD +AB =12cm ∵点M 是BD 的中点∴BM = 12 BD∴BM =6cm∴AM =BM−AB =4cm .10.【答案】解: ∵AC :CD : BD =3 :1:5,M 、N 分别是段AC 、BD 的中点,∴MC :CD : DN =3 :2:5 可设MC=3x ,CD=2x ,DN=5x ∵MC +DN =3x +5x =16 ∴x=2∴MD =MC +CD =3x +2x =1011.【答案】解:设BC=x∵AC=52CB∴AC=52x又∵DB=23AD∴x+4=23×(52x+4)解得:x=2∴AB=AC-BC=52x-x=32x=3(cm ).12.【答案】解:∵AC :CB=3:2∴设AC=3xcm ,CB=2xcm∵M 是AC 的中点,N 是BC 的中点 ∴AM=CM=12AC=32x ,CN=BN=12BC=x又∵MC+NB=12.5cm ∴1.5x+x=12.5 解得:x=5 ∴MC=1.5x=7.5cm.13.【答案】解:∵AC=15 cm ,CB= 23AC .∴CB=10 cm ,AB=15+10=25 cm .又∵E 是AB 的中点,D 是AC 的中点.∴AE= 12 AB=12.5 cm .AD= 12AC=7.5 cm ∴DE=AE ﹣AD=12.5﹣7.5=5 cm14.【答案】(1)解:∵D 是线段AC 的中点,E 是线段BC 的中点∴DC=12AC=3,CE=12BC=2∴DE=DC+CE=3+2=5;(2)解:∵D是线段AC的中点,E是线段BC的中点∴DC=12AC,CE=12BC∴DE=DC−CE=12(AC−BC)=12AB=5∴AB=10.15.【答案】(1)6(2)解:∵B为CD的中点,BC=3cm∴CD=2BC=6cm.∵AD=13cm∴AC=AD-CD=13-6=7cm.(3)解:如图1,当点E在线段AC上时∵AB=AC+BC=10cm,EA=4cm∴BE=AB-AE=10-4=6cm.如图2,当点E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AB=10cm,AE=4cm∴BE=AE+AB=14cm.综上,BE的长为6cm或14cm.16.【答案】(1)解:因为DA=6,DB=4所以AB=6+4=10;(2)解:因为点C为线段AB的中点所以AC=12AB=5.所以CD=AD−AC=6−5=1.17.【答案】(1)解:∵AB=4,BC=12AB∴BC=12×4=2.∴AC=AB+BC=4+2=6.∵AD=1 2AC∴AD=12×6=3.∴CD=AD+AC=3+6=9.(2)解:∵AB=4,Q为AB的中点∴QB=12AB=12×4=2.∵BC=2.∴BP=12BC=12×2=1.当点P在点B右侧时PQ=QB+BP=2+1=3;当点P在点B左侧时PQ=QB−BP=2−1=1.即PQ的长为1或3.18.【答案】(1)解:如题干图1所示∵AB=10cm,BC=6cm∴AC=AB+BC=10+6=16cm.又∵D为线段AC的中点∴DC=12AC=12×16=8cm∴DB=DC-BC=8-6=2cm.(2)解:如题干图2所示,设BD=x∵BD=14AB=13CD∴AB=4BD=4x,CD=3BD=3x ∴BC=DC-DB=3x-x=2x∴AC=AB+BC=4x+2x=6x.∵E为线段AB的中点∴BE=12AB=12×4x=2x11 / 11 ∴EC=BE+BC=2x+2x=4x .又∵EC=16∴4x=16解得:x=4∴AC=6x=6×4=24.故AC 的长度是24米.19.【答案】(1)解: ∵ AB=21,BC= 13AB ∴BC=7AC=AB+BC=21+7=28. (2)解: ∵点O 是线段AC 的中点∴OA =12AB =12×28=14 OB =AB −OA =21−14=720.【答案】(1)解:∵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AC =10cm ,CB =8cm∴CM =12AC =5cm ∴MN =CM +CN =12AC +12BC =5+4=9 cm (2)解:MN =12α,理由如下: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CM =12AC ,CN =12BC ∵MN =CM +CN ∴MN =12AC +12BC =12(AC +BC) ∵AC +CB =a∴MN =12a (3)12(n −m)或12(m −n)。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同步强化训练:线段长短的计算(含答案)
4.2线段长短的计算一.选择题1.如图,C是线段AB的中点,D是CB上一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CD=AC﹣BD B.CD=BC C.CD=AB﹣BD D.CD=AD﹣BC 2.点M在线段AB上,给出下列四个条件,其中不能判定点M是线段AB中点的是()A.AM=BM B.AB=2AM C.BM=AB D.AM+BM=AB 3.如图,AB=CD,那么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A.AC=BD B.AC<BD C.AC>BD D.不能确定4.如图,下列关系式中与图不符合的式子是()A.AD﹣CD=AB+BC B.AC﹣BC=AD﹣BDC.AC﹣BC=AC+BD D.AD﹣AC=BD﹣BC5.如图,C为线段AB上一点,D为线段BC的中点,AB=20,AD=14,则AC的长为()A.10B.8C.7D.66.如图,已知线段AB=10cm,点N在AB上,NB=2cm,M是AB中点,那么线段MN的长为()A.5cm B.4cm C.3cm D.2cm7.已知线段AB和点P,如果P A+PB=AB,那么()A.点P为AB中点B.点P在线段AB上C.点P在线段AB外D.点P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8.已知线段AB=5,C是直线AB上一点,BC=2,则线段AC长为()A.7B.3C.3或7D.以上都不对9.已知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它等于3cm,则线段AC等于()A.11cm B.5cm C.11cm或5cm D.8cm或11cm 二.填空题10.如图,点C在线段AB上,E是AC中点,D是BC中点,若ED=6,则线段AB的长为.11.长度12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M,C点将线段MB分成MC:CB=1:2,则线段AC 的长度为.12.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点C为AB中点,若AC=5cm,BD=2cm,则CD=cm.13.已知线段AB,延长AB至点C,使BC=AB,反向延长AB至点D,使AD=AB,若AB=12cm,则CD=cm.14.线段AB上有P、Q两点,AB=26,AP=14,PQ=11,那么BQ=.三.解答题15.如图,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根据右边的图形填空:(1)AC=++;(2)AB=AC﹣;(3)DB+BC=﹣AD(4)若AC=8cm,D是线段AC中点,B是线段DC中点,求线段AB的长.16.如图,点M为AB中点,BN=AN,MB=3cm,求AB和MN的长.17.如图,已知线段AB上有一点C,点D、点E分别为AC、AB的中点,如果AB=10,BC=3,求线段DE的长.18.如图已知点C为AB上一点,AC=18cm,CB=AC,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求DE的长.19.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1)若AM=1,BC=4,求MN的长度.(2)若AB=6,求MN的长度.20.如图: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1)若AB=CD.①比较线段的大小:AC BD(填“>”、“=”或“<”);②若BC=AC,且AC=12cm,则AD的长为cm;(2)若线段AD被点B、C分成了3:4:5三部分,且AB的中点M和CD的中点N之间的距离是16cm,求AD的长.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C是线段AB的中点,∴AC=BC=AB,A、CD=BC﹣BD=AC﹣BD,故本选项正确;B、D不一定是BC的中点,故CD=BC不一定成立;C、CD=AD﹣AC=AD﹣BC,故本选项正确;D、CD=BC﹣BD=AB﹣BD,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2.解:A、由AM=BM可以判定点M是线段AB中点,所以此结论正确;B、由AB=2AM可以判定点M是线段AB中点,所以此结论正确;C、由BM=AB可以判定点M是线段AB中点,所以此结论正确;D、由AM+BM=AB不可以判定点M是线段AB中点,所以此结论不正确;因为本题选择不能判定点M是线段AB中点的说法,故选:D.3.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AB=CD,而CB为AB和CD共有线段,故AC=BD.故选:A.4.解:A、AD﹣CD=AB+BC,正确,B、AC﹣BC=AD﹣BD,正确;C、AC﹣BC=AB,而AC+BD≠AB,故本选项错误;D、AD﹣AC=BD﹣BC,正确.故选:C.5.解:∵AB=20,AD=14,∴BD=AB﹣AD=20﹣14=6,∵D为线段BC的中点,∴BC=2BD=12,∴AC=AB﹣BC=20﹣12=8.故选:B.6.解:∵AB=10cm,M是AB中点,∴BM=AB=5cm,又∵NB=2cm,∴MN=BM﹣BN=5﹣2=3cm.故选:C.7.解:如图:∵P A+PB=AB,∴点P在线段AB上.故选:B.8.解: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5﹣2=3;当C在AB的延长线上时:AC=5+2=7.故选:C.9.解: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C点在B点右侧时,如图所示:AC=AB+BC=8+3=11cm;(2)当C点在B点左侧时,如图所示:AC=AB﹣BC=8﹣3=5cm;所以线段AC等于5cm或11cm,故选:C.二.填空题10.解:∵E是AC中点,D是BC中点,AC+BC=AB∴ED=AB∴AB=12.∴线段AB的长为12.11.解:∵线段AB的中点为M,∴AM=BM=6cm设MC=x,则CB=2x,∴x+2x=6,解得x=2即MC=2cm.∴AC=AM+MC=6+2=8cm.12.解:∵点C为AB中点,∴BC=AC=5cm,∴CD=BC﹣BD=3cm.13.解:如图∵AB=12cm,∴BC=AB=8cm,AD=AB=3cm,∴CD=DA+AB+BC=3+12+8=23cm.14.解:本题有两种情形:(1)当点Q在线段AP上时,如图,BQ=BP+PQ=AB﹣AP+PQ=26﹣14+11=23;(2)当点Q在线段BP上时,如图,BQ=BP﹣PQ=AB﹣AP+PQ=26﹣14﹣11=1.故答案为:23或1.三.解答题15.解:(1)AC=AD+DB+BC;(2)AB=AC﹣BC;(3)DB+BC=AC﹣AD(4)∵D是AC的中点,AC=8,∴AD=DC=4,∵B是DC的中点,∴DB==2,∴AB=AD+DB,=4+2,=6(cm).∴线段AB的长为6cm.故答案为:AD,DB,BC;BC;AC.16.解:∵点M为AB中点,∴AB=2MB=6cm,∴AN+NB=6cm,∵BN=AN,∴2BN+NB=6cm∴NB=2cm∴MN=MB﹣NB=1cm.17.解:因为D是AC的中点,所以,因为点E是AB的中点,所以AE=AB,所以.因为AB=10,BC=3,所以AC=AB﹣BC=7.所以=.答:线段DE的长为.18.解:∵AC=18cm,CB=AC,∴BC=×18=12cm,则AB=AC+BC=30cm,∵D、E分别为AC、AB的中点,∴AD=AC=9cm,AE=AB=15cm,∴DE=AE﹣AD=15﹣9=6cm,答:DE的长是6cm.19.解:(1)∵N是BC的中点,M是AC的中点,AM=1,BC=4∴CN=2,AM=CM=1∴MN=MC+CN=3;(2)∵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AB=6∴NM=MC+CN=AB=3.20.解:(1)①∵AB=CD,∴AB+BC=CD+BC,即,AC=BD,故答案为:=;②∵BC=AC,且AC=12cm,∴BC=×12=9(cm),∴AB=CD=AC﹣BC=12﹣9=3(cm),∴AD=AC+CD=12+3=15(cm),故答案为:15;(2)如图,设每份为x,则AB=3x,BC=4x,CD=5x,AD=12x,∵M是AB的中点,点N是CD的中点N,∴AM=BM=x,CN=DN=x,又∵MN=16,∴x+4x+x=16,解得,x=2,∴AD=12x=24(cm),答:AD的长为24cm.。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4.2直线、射线、线段》同步练习(含答案)
4.2 直线射线线段2一、单选题1.已知线段AB=5,C是直线AB上一点,BC=2,则线段AC长为( )A.3 B.7 C.3或7 D.以上都不对2.A,B,C三个车站在东西方向笔直的一条公路上,现要建一个加油站使其到三个车站的距离和最小,则加油站应建在( )A.在A的左侧B.在AB之间C.在BC之间D.B处3.如果线段AB=5cm,BC=4cm,且A、B、C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A、C两点的距离是( )A.1cm B.9cmC.1cm或9cm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4.如果一条直线上得到10条不同的线段,那么在这条直线上至少有点( )A.20个B.10个C.7个D.5个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B.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D.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6.在图中,线段的条数为( )A.9B.10 C.13D.157.如图,C是AB的中点,D是BC的中点,则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A . CD =AD-ACB . CD =AB -BDC . CD =AB D . CD=AB 2141318.观察下列图形,第一个图2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第二个图3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第三个图4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像这样,则20条直线相交最多交点的个数是( )A . 171B . 190C . 210D . 3809.如图,从A 地到B 地有多条道路,一般地,为了省时人们会走中间的一条直路而不会走其它的路,其理由是( )A .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 . 垂线段最短C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 .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10.如图所示的图形表示正确的有( )A . 3个B . 4个C . 5个D . 6个11.下列说法: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在数轴上与表示﹣1的点距离是3的点表示的数是2;③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间的距离;④射线AB 和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⑤若AC=BC ,则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⑥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其中错误的有( )A . 2个B . 3个C . 4个D . 5个二、填空题12.点C 在线段AB 上,下列条件中:①AC=BC②AC=2AB③AB=2BC④AC=0.5AB。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题练习第四章线段的相关计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题线段的相关计算1.如图,点C在线段AB上,且AC︰BC=5︰2,点D是线段BC的中点,点E是线段AD 的中点,AB=14,求线段CE的长.2.如图,线段AB=24cm,O为线段AB上一点,且AO:BO=1:2,C、E顺次为射线AB 上的动点,点C从A点出发向点B方向运动,E点随之运动,且始终保持CE=8cm(C 点到达B点时停止运动),F为OE中点.(1)当C点运动到AO中点时,求BF长度;(2)在C点运动的过程中,猜想线段CF 和BE是否存在特定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① 当E点运动到B点之后,是否存在常数n,使得OE-n·CF的值不随时间改变而变化.若存在,请求出n和这个不变化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② 若点C的运动速度为2cm/秒,求点C在线段FB上的时间为秒(直接写出答案);3.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AC∶CD∶DB=1∶2∶3,M、N分别为AC、AB,求线段MN的长.DB的中点,且184.如图,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C的中点,点E是线段BC的中点.DE cm,求线段AB的长.(1)若线段9CE cm,求线段DB的长.(2)若线段55.如图,AB=2,AC=5,延长BC到D,使BD=3BC,求AD的长.6.如图,已知线段AB,按下列要求完成画图和计算:(1)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2AB,取AC中点D;(2)在(1)的条件下,如果AB=4,求线段BD的长度.7.如图,在数轴上有两点A、B,点A表示的数是8,点B在点A的左侧,且AB=1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为.(2)动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速度是点P速度的一半,动点P、Q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后与点Q的距离为2个单位?(3)若点M为线段AP的中点,点N为线段BP的中点,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线段MN的长.8.如图,C是线段AB上一点,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1)若AM=1,BC=4,求MN的长度.(2)若 AB=6,求 MN 的长度.9.如图,AD=12,AC=BD=8,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求EF的长.10.如图,P是线段AB上一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P、B出发以1cm/s、2cm/s 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运动的时间为t.(1)当t=1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2)当t=2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3)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求出AP的长;(4)在(3)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PQ的长.11.画图并计算:已知线段AB=2 cm,延长线段AB至点C,使得2BC=AB,再反向延长AC至点D,使得AD=AC.(1)准确地画出图形,并标出相应的字母;(2)线段DC的中点是哪个?线段AB的长是线段DC长的几分之几?(3)求出线段BD的长度.12.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6厘米,BC=4厘米,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度;(2)根据第(1)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设AC+BC=a,其他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请用一句话表述你发现的规律.13.已知线段AB,延长线段AB到点C,使32BC AB,且BC比AB大1,D是线段AB的中点,如图所示.(1)求线段CD的长;(2)线段AC的长是线段DB的几倍?(3)线段AD的长是线段BC的几分之几?14.已知线段AB=10 cm,点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若M、N分别是线段AC、BC 的中点,求出线段MN的长.15.已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6 cm,BC=4 cm,若M.N分别是线段AC、BC 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16.如图,已知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24cm ,BC=38AB ,E 是AC 的中点,D 是AB 的中点,求DE 的长.17.如图,P 是线段AB 上任一点,AB =12 cm ,C 、D 两点分别从P 、B 同时向A 点运动,且C 点的运动速度为 2 cm/s ,D 点的运动速度为 3 cm/s ,运动的时间为t s.(1)若AP =8 cm.①运动 1 s 后,求CD 的长;②当D 在线段PB 运动上时,试说明AC =2CD ;(2)如果t =2 s 时,CD =1 cm ,试探索AP 的值.18.如图,线段AB 上有两点P ,Q ,点P 将AB 分成两部分,AP =23PB ,点Q 将AB 也分成两部分,AQ =4QB ,PQ =3 cm ,求AP ,QB 的长.19.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2∶4∶8三部分,点E 是AD 的中点,CD =16,求EC 的长.20.(8分)如图,已知9.6AC cm ,15AB BC ,2CD AB ,求CD 的长.21.如图,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D 在线段CB 上.(1)图中共有条线段.。
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8 线段计算的四种方法(习题课件)
(2)当线段 CE =20 cm时,求线段 BE 的长度.
12345678
方法三 整体求值法 5. 如图,点 C 在线段 AB 上,点 M , N 分别是 AC , BC 的
中点.
(1)若 AC =9 cm, CB =6 cm,则线段 MN 的长为
cm;
(2)若 AB = m cm,则线段 MN 的长为
8. [2024·泰安岱岳区期中]阅读感悟: 数学课上,老师给出了如下问题: 如图①,一条直线上有 A , B , C , D 四点,线段 AB = 8 cm,点 C 为线段 AB 的中点,线段 BD =2.5 cm,请你 补全图形,并求 CD 的长度.
以下是小华的解答过程:
12345678
解:如图②. 因为线段 AB =8 cm,点 C 为线段 AB 的中点,
12345678
【点拨】
【答案】B
12345678
4. [2024·常德武陵区期末]如图,点 C 在线段 AB 上,且 AC ∶ BC =2∶3,点 D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 BD =2 AC ,点 E 为 AD 的中点.
12345678
(1)当线段 AC =2 x cm时,用含 x 的代数式表示线段 AE 的 长度.
12345678
2. [2024·济南莱芜区期中]如图,点 B , D 在线段 AC 上. (1)①图中有 6 条线段,以 A 为端点的线段有 3
条; ② AB = AD + DB = AC - BC ;
12345678
(2)若 D 是线段 AC 的中点, BC =3 BD , AC =8 cm,求 线段 AB 的的长为 4 ;
12345678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训练:线段的计算(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训练:线段的计算(含答案)一、选择题1. 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5cm,线段BC的长度为9cm,求线段AC的长度是多少?A) 4cmB) 6cmC) 10cmD) 14cm答案: B) 6cm2. 已知线段DE的长度为7cm,线段EF的长度为3cm,求线段DF的长度是多少?A) 4cmB) 7cmC) 10cmD) 14cm答案: A) 4cm3. 正方形ABCD的一条边长为10cm,求它的对角线的长度是多少?A) 5cmB) 10cmC) 14cmD) 20cm答案: C) 14cm二、填空题1. 直线段AB的长度为15cm,点P在AB上,且AP与PB的比例为2:3,则AP的长度为__ cm。
答案: 6 cm2. 直线段CD的长度为12cm,点P在CD上,且CP与PD的比例为1:4,则PD的长度为__ cm。
答案: 9 cm三、解答题1. 三角形ABC中,线段AB的长度为8cm,线段AC的长度为10cm,求线段BC的长度。
答案: 使用勾股定理计算,BC = √(AB² + AC²) = √(8² + 10²) = √(64 + 100) = √(164) ≈ 12.81cm2. 线段EF的长度为15cm,点P在EF上,且PE与PF的比例为3:4,求PE和PF的长度。
答案: 根据比例关系,PE = (3/7) * EF = (3/7) * 15 = 6.43cm,PF = (4/7) * EF = (4/7) * 15 = 8.57cm以上为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训练中关于线段的计算的题目及答案。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专题08 线段的有关计算(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
2020-2021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专题提优训练(人教版)专题08 线段的有关计算【典型例题】1.(2019·武汉七一华源中学七年级月考)如图,已知线段AB ,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52AC AB =,点D 在线段AB 的反向延长线上,且23AD BD =. (1)请画出图形,并求DABC的值; (2)若线段AB =2,点R 在直线AB 上,线段CR =4,请求出线段DR 的长.【答案】解:(1)如图,设3,BD m =23AD BD =, 2,AD m ∴=32,AB BD AD m m m ∴=-=-=52AC AB =, 5,2AC m ∴=53,22BC AC AB m m m ∴=-=-= 232422.32332AD m BC m ∴==÷=⨯=(2)如图,当R 在C 的左边时,由(1)得:AB =2 m24,AD m ∴==5=5,2AC m =4CR =,541AR AC CR ∴=-=-=, 415DR AR AD ∴=+=+=,当R 在C 的右边时,如图,45413.DR AD AC CR =++=++=综上:DR 的长为:5或13.【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和差,简单的作图,掌握线段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20·甘州中学七年级月考)点A,B,P在同一直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B=2P A,则P是AB的中点B.若AB=PB,则P是AB的中点C.若AB=2PB,则P是AB的中点D.若AB=2P A=2PB,则P是AB的中点【答案】D2.(2020·重庆九十五中佳兆业中学七年级期中)已知线段AB=10,C是AB上一点,D、E分别是AC、BC的中点,则线段DE的长为()A.4B.5C.8D.6【答案】B3.(2020·辽宁)已知线段AB=9,点C是AB的中点,点D是AB的三等分点,则C,D两点间距离为()A.3B.1.5C.1.2D.1【答案】B4.(2020·明光市明湖学校七年级期末)如图,长度为12的线段AB的中点为M,C点将线段MB分成MC:CB=1:2,则线段AC的长度为()A.2B.5C.6D.8【答案】D5.(2019·浙江七年级月考)如图,在线段AB上有C、D两点,CD长度为1,AB长为整数,则以A、B、C、D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和不可能为()A.21B.22C.25D.31【答案】A6.(2019·武汉七一华源中学七年级月考)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点,若AC=3cm,AB=15cm,点D为线段CB的中点,则线段CD的长为()A.3cm B.6cm C.9cm D.7.5cm【答案】B7.(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已知直线上顺次三个点A、B、C,已知AB=10cm,BC=4cm.D是AC的中点,M是AB的中点,那么MD=()cmA.4B.3C.2D.1【答案】C二、填空题8.(2020·湖北七年级期中)在数轴上,点B表示-1,点C表示5,若点B为线段AC的中点,则点A表示的数是_____.【答案】-79.(2020·甘州中学七年级月考)线段AB上有点C,点C使AC:CB=2:3,点M和点N分别是线段AC和线段CB的中点,若MN=4,则AB的长是_____.【答案】810.(2019·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分校七年级月考)已知在一直线上顺次有A、B、C三个点,且线段AB=8cm,BC=6cm BC ,点M是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AM的长为___cm.6cm【答案】711.(2020·吉林农安县第三中学、农安三中七年级月考)如图,C是线段BD的中点,AD=3,AC=7,则线段AB的长等于________.【答案】1112.(2019·武汉七一华源中学七年级月考)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12,点P为线段AB的四等分点,则线段AP的长为_______.【答案】3,6,913.(2020·辽宁)已知点C,D在直线AB上,且AC=BD=1.5,若AB=7,则CD的长为_______.【答案】4或7或1014.(2018·浙江七年级月考)如图,将一根绳子对折以后用线段AB表示,点P是AB的四等分点,现从P处将绳子剪断,剪断后的各段绳子中的一段长为30cm,则这条绳子的原长为_____cm.【答案】40或80或120或240.三、解答题15.(2020·吉林农安县第三中学、农安三中七年级月考)如图,D是AB的中点,E是BC的中点,13cm6BE AC==,求DE的长.【答案】∵13cm6BE AC==∴AC=6BE=18cm ∵E是BC的中点∴BC =2BE =6cm∴AB =AC -BC =12cm又∵AB =2AD∴BD =6cm∴DE =DB +BE =6+3=9cm【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的概念、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6.(2020·辽宁)如图,已知点C ,D 在线段AB 上,且::2:5:3AC CD DB =,AC =4 cm ,若点M 是线段AD 的中点,求线段BM 的长.【答案】解:设2AC x =,5CD x =,3DB x =由题意:24=x , 解得2x=,224AC cm ∴=⨯=,5210CD cm =⨯=,326DB cm =⨯=, 41014AD AC CD cm ∴=+=+=.M 是线段AD 中点, 1114722DM AD cm ∴==⨯=. 6713BM BD DM cm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掌握中点的性质和线段的和差关系为解题关键.17.(2019·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雁塔校区七年级月考)如图,已知线段AB=20cm,C是线段AB延长线上一点,点D是BC 中点.当AC=6CD时,求AC的长.【答案】解:∵点D是BC的中点,∴BC=2CD,∵AC=6CD,∴AB=4CD,∵AB=20cm,∴CD=5cm,∴AC=30cm.【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中点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2020·甘肃临泽二中七年级月考)如图所示,已知D是AB上任意一点,M、N分别是AD、DB的中点,若AB=16,求MN的长.【答案】解:∵M、N分别是AD、DB的中点,AB=16∴MD=12AD,DN=12BD,AD+BD=AB=16.∴MN=MD+DN=12(AD+BD)=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与线段中点有关的线段计算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建立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19.(2020·甘州中学七年级月考)点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AB的中点是点E,BC的中点是点F,EF=12,求AC的长度.【答案】解:当如图1所示时,∵AB的中点是点E,BC的中点是点F,EF=12,∴EF=12AB﹣12BC=12(AB﹣BC)=12AC=12,解得AC=24;当如图2所示时,∵AB的中点是点E,BC的中点是点F,EF=12,∴EF=12AB+12BC=12(AB+BC)=12AC=12,解得AC=24;当如图3所示时,∵AB的中点是点E,BC的中点是点F,EF=12,∴EF=12BC-12AB=12(BC-AB)=12AC=12,解得AC=24;综上所述:AC的长为24故AC 的长为2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点之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倍数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0.(2019·浙江七年级月考)线段AB 和CD 在同一直线上,M ,N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已知AB =6 cm ,CD =8 cm .(1)当A ,C 两点重合时,如图1,求MN 的长;(2)当C 点在线段AB 上时,如图2,如果线段AB ,CD 的公共部分CB =2 cm ,求MN 的长;(3)在(2)的情况下,MN 与AB ,CD ,BC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果)【答案】解:(1)M ,N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6AB cm =,8CD cm =,3AM cm ∴=,4AN CN cm ==, 1MN AN AM cm ∴===;(2)M ,N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6AB cm =,8CD cm =,3AM cm ∴=,4DN cm =,线段AB ,CD 的公共部分2BC cm =,68212AD AB CD BC cm ∴=+-=+-=.故12345MN AD AM DN cm =--=--=;(3)M ,N 分别是线段AB ,CD 的中点,12AM AB ∴=,12DN CD =, AD AB CD BC ∴=+-,故11112222MN AD AM DN AB CD BC AM DN AB CD BC AB CD AB CD BC =--=+---=+---=+-.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相关计算,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得出MC ,NC 的长是解题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名校课堂练习小专题(十)(含答案)
小专题(十) 线段的计算(本专题部分习题有难度,请根据实际情况选做)类型1 直接计算1.如图,线段AB =22 cm ,C 是AB 上一点,且AC =14 cm ,O 是AB 的中点,求线段OC 的长度.2.如图,已知线段AB ,按下列要求完成画图和计算:(1)延长线段AB 到点C ,使BC =2AB ,取AC 中点D ; (2)在(1)的条件下,如果AB =4,求线段BD 的长度.3.画线段AB =3 cm ,在线段AB 上取一点K ,使AK =BK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使AC =3BC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AD =12AB.(1)求线段BC ,DC 的长;(2)点K是哪些线段的中点?4.(睢宁县期末)如图,C为线段AB的中点,点D在线段CB上.(1)图中共有________条线段;(2)图中AD=AC+CD,BC=AB-AC,类似地,请你再写出两个有关线段的和与差的关系式;(3)若AB=8,DB=1.5,求线段CD的长.类型2方程思想5.如图,点C在线段AB上,AC∶BC=3∶2,点M是AB的中点,点N是BC的中点,若MN=3 cm,求线段AB的长.6.如图,线段AB被点C、D分成了3∶4∶5三部分,且AC的中点M和DB的中点N之间的距离是40 cm,求AB的长.7.如图,已知线段AB 和CD 的公共部分BD =13AB =14CD ,线段AB ,CD 的中点E ,F 之间的距离是10 cm ,求AB ,CD 的长.8.已知A ,B ,C ,D 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D 在线段AB 上. (1)若AB =6,BD =13BC ,求线段CD 的长度;(2)点E是线段AB上一点,且AE=2BE,当AD∶BD=2∶3时,线段CD与CE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类型3整体思想9.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一点,点M是线段AC的中点,点N是线段BC的中点.(1)如果AB=10 cm,AM=3 cm,求CN的长;(2)如果MN=6 cm,求AB的长.10.如图,C为线段AB上一点,D是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CB的中点.(1)如果AC=6 cm,BC=4 cm,试求DE的长;(2)如果AB=a,试求DE的长度;(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 cm,D、E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DE的长度吗?写出你的结论,不需要说明理由.11.(石柱县期末)如图所示,已知C、D是线段AB上的两个点,点M、N分别为AC、BD的中点.(1)若AB=10 cm,CD=4 cm,求AC+BD的长及M、N的距离;(2)如果AB=a,CD=b,用含a、b的式子表示MN的长.类型4分类思想12.已知M为线段AB的三等分点,且AM=6,求线段AB的长.13.已知线段AB=60 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BC=20 cm,点D是AC的中点,求CD的长度.类型5动态问题14.如图,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有理数分别为10和15,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点Q同时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正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1)当0<t<5时,用含t的式子填空:BP=________,AQ=________;(2)当t=2时,求PQ的值;1(3)当PQ=2AB时,求t的值.参考答案1.因为点O 是线段AB 的中点,AB =22 cm ,所以AO =12AB =11 cm .所以OC =AC -AO =14-11=3(cm ).2.(1)图略.(2)因为BC =2AB ,且AB =4,所以BC =8. 所以AC =AB +BC =8+4=12.因为D 为AC 中点,所以AD =12AC =6.所以BD =AD -AB =6-4=2.3.(1)如图所示:BC =1.5 cm ,DC =6 cm .(2)AB ,DC.4.(1)6 (2)答案不唯一,如①BC =CD +DB ;②AD =AB -DB. (3)因为C 为线段AB 的中点,AB =8,所以CB =12AB =4.所以CD =CB -DB =2.5.5.因为AC ∶BC =3∶2,所以设AC =3x ,BC =2x. 所以AB =AC +BC =3x +2x =5x.因为点M 是AB 的中点,点N 是BC 的中点,所以BM =2.5x ,BN =x. 所以MN =BM -BN =1.5x.因为MN =3 cm ,所以1.5x =3.解得x =2.所以AB =10 cm . 6.设AB 的长为x cm .因为线段AB 被点C 、D 分成了3∶4∶5三部分, 所以AC =312x ,CD =412x ,DB =512x.又因为AC 的中点M 和DB 的中点N 之间的距离是40 cm ,所以MC =324x ,DN =524x.所以324x +412x +524x =40.解得x =60.所以AB 的长60 cm .7.设BD =x cm ,则AB =3x cm ,CD =4x cm ,AC =6x cm. 因为点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 所以AE =12AB =1.5x cm ,CF =12CD =2x cm.所以EF =AC -AE -CF =6x -1.5x -2x =2.5x (cm).因为EF =10 cm ,所以2.5x =10.解得x =4.所以AB =12 cm ,CD =16 cm.8.(1)如图1:图1因为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AB =6,所以BC =12AB =3.因为BD =13BC ,所以BD =13×3=1.所以CD =BC -BD =3-1=2. (2)如图2:图2设AD =2x ,BD =3x ,则AB =5x.因为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所以AC =12AB =52x.所以CD =AC -AD =52x -2x =12x.因为AE =2BE ,所以AE =23AB =103x.所以CE =AE -AC =103x -52x =56x.所以CD ∶CE =12∶56=3∶5.9.(1)因为M 是AC 的中点,所以AC =2AM. 因为AM =3 cm ,所以AC =2×3=6(cm ).因为AB =10 cm ,所以BC =AB -AC =10-6=4(cm ). 又因为N 是BC 的中点,所以CN =12BC =12×4=2(cm ).(2)因为M 是AC 的中点,所以MC =12AC.因为N 是BC 的中点,所以CN =12CB.所以MC +CN =12AC +12CB =12(AC +CB)=12AB ,即MN =12AB.又因为MN =6 cm ,所以AB =2×6=12(cm ).10.(1)CD =12AC =3 cm ,CE =12BC =2 cm ,所以DE =CD +CE =5 cm .(2)因为CD =12AC ,CE =12BC ,所以DE =CD +CE =12AC +12BC =12(AC +BC)=12AB =12a.(3)DE =12b cm .11.(1)因为AB =10 cm ,CD =4 cm ,所以AC +BD =AB -CD =10-4=6(cm ). 因为M 、N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所以AM +BN =12AC +12BD =12(AC +BD)=3 cm .所以MN =AB -(AM +BN)=10-3=7(cm ).(2)根据(1)的结论,有AM +BN =12AC +12BD =12(AC +BD)=12(a -b), 所以MN =AB -(AM +BN)=a -12(a -b)=12(a +b). 12.当M 为靠近A 的三等分点时,如图1,图1因为AM =13AB ,所以AB =3AM =18; 当M 为靠近B 的三等分点时,如图2,图2因为AM =23AB ,所以AB =32AM =9.所以AB 的长为18或9. 13.当点C 在线段AB 上时,如图1,图1CD =12AC =12(AB -BC)=12(60-20)=12×40=20(cm ); 当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2,图2CD =12AC =12(AB +BC)=12(60+20)=12×80=40(cm ).所以CD 的长度为20 cm 或40 cm . 14.(1)5-t 10-2t(2)当t =2时,AP <5,点P 在线段AB 上;OQ <10,点Q 在线段OA 上,如图所示:此时PQ =OP -OQ =(OA +AP)-OQ =(10+t)-2t =10-t =8.(3)PQ =|OP -OQ|=|(OA +AP)-OQ|=|(10+t)-2t|=|10-t|.因为PQ =12AB ,所以|10-t|=2.5.解得t =7.5或t =12.5.。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线段的计算 专题训练习题及答案》精品完美优秀实用打印版测试题
1 前言:
该专题训练习题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针对当前最新的热点、考点、重点、难点、知识点,精心编辑而成。
以高质量的专题训练习题助力考生查漏补缺,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最新精品专题训练习题)
专题训练(八) 线段的计算
——教材P128练习T3的变式与应用
教材母题:(教材P 128练习T 3)如图,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C 是线段AD 的中点,若AB =4 cm ,求线段CD 的长度.
【解答】 因为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AB =4 cm ,
所以AD =12AB =1
2
×4=2(cm ). 因为C 是线段AD 的中点,
所以CD =12AD =
12
×2=1(cm ). 【方法归纳】 结合图形,将待求线段长转化为已知线段的和、差形式.若题目中出现线段的中点,常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结合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求解.同时应注意题目中若没有图形,或点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时,常需要分类讨论,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1.如图,线段AB =22 cm ,C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AC =14 cm ,O 是AB 的中点,求线段OC 的长度.
解:因为点O 是线段AB 的中点,AB =22 cm ,
所以AO =12
AB =11 cm . 所以OC =AC -AO =14-11=3(cm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求线段的长度专题训练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求线段的长度专题训练1. 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得2CB AB =,再反向延长线段AB 到D ,使得12AD AB =,E 为AC 中点,若2cm BE =,求DC 的长.2.如图,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E 为线段AB 上的点,点D 为线段AE 的中点,若15AB =, 4.5CE =,求出线段AD 的长度.2. 已知点C 在直线AB 上,10cm AC =,6cm CB =,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求线段AB 、MN 的长4.已知点C ,D 是线段AB 上两点,点M ,N 分别为AC ,DB 的中点.(1)如图,若点C 在点D 的左侧,AB =12,CD =5,求MN 的长.(2)若AB =a ,CD =b ,请直接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MN 的长.5.(1)如图,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且10AB =cm ,4BC =cm ,点M 、N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度;(2)若点C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且AB a ,BC b =,点M ,N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则MN =________; (3)在(2)中,把点C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改为:点C 是直线AB 上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2)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不成立,直接写出MN 的长度的表达式.6.如图,点A 、B 、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B :BC :CD =2:3:5,线段BC =6.(1)求线段AB 、CD 的长;(2)若在直线上存在一点M 使得AM =2,求线段DM 的长.7.如图,M ,N 为线段AB 上两点,且:1:3AM MB =,:5:7AN NB =.若2MN =,求AB 的长.8.如图,C 为线段AD 上的一点,B 为线段CD 的中点,AD =12cm ,BD =3cm .(1)图中共有 条线段;(2)求线段AC 的长;(3)若点E 在线段AD 上,且BE =2cm ,求AE 的长.9.已知线段AB =2cm ,延长AB 到C ,使BC =32AB ,D 是线段AB 的中点, (1)求线段CD 的长?(2)线段AC 是线段DB 的几倍?(3)线段AD 是线段BC 的几分之几?10.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16cm,CB=10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求线段MN的长;(2)若AC+BC=b cm,其他条件不变,求出线段MN的长并说明理由.11.如图,点B,D在线段AC上,13BD AB=,34AB CD=,线段AB、CD的中点E、F之间的距离是10,求线段AC的长.12.如图,点C、D是线段AB上两点,:3:2AC BC=,点D为AB的中点.(1)如图1所示,若30AB=,求线段CD的长;(2)如图2所示,若E为AC的中点,5ED=,求线段AB的长.13.已知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如图1,若点C在线段AB上,AC=6cm,CB=4cm,则线段MN的长为cm;(2)若点C在线段AB上,且AC+CB=acm,则线段MN的长度为cm;。
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几何图形初步+专题七 线段的有关计算
因为 D 为 AC 的中点,
所以 AD=CD= AC=2 cm.
因为 DE=CD+CE,
所以 DE=2+3=5(cm).
整体思想
3.如图所示,已知点C,D为线段AB上顺次两点,M,N分别是AC,BD的中点.
(1)若AB=24,CD=10,求AC+DB的长;
所以B表示的数为-12.
当0≤t≤4时,M表示的数为-3t,N表示的数为t,
所以BM=-3t-(-12)=12-3t,ON=t.
所以12-3t=t,解得t=3.
当4<t≤8时,M表示的数为-12+3(t-4)=3t-24,N表示的数为t,
所以BM=3t-24-(-12)=3t-12,ON=t.
所以3t-12=t,解得t=6.
解:(1)如图所示.
点B即为所求.
(2)点M,点N同时从原点O出发,点M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
动,到达点B后立即返回向右运动,点N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
运动.当点M到达点O时,两个点都停止运动.若BM=ON时,求t的值;
解:(2)因为OA=4,OB=3OA,所以OB=12.
分别是AB,BC的中点,则线段PQ长为 3或7 cm.
7.如果线段AB=4 cm,BC=6 cm,且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求线段AC
的长.
解:①如图所示,当 B 在 AC 之间时,
因为 AB=4 cm,BC=6 cm,
所以 AC=AB+BC=4+6=10(cm).
②如图所示,当点 A 在 BC 之间时,
因为 AC+CD+DB=AB,所以 x+2x+3x=18,解得 x=3.
数学人教版(2024版)课时练习 含答案七年级初一上册 6.2.2 线段的比较与运算 03
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6.2.2线段的比较与运算一、单选题1.如图,从点A到点O,下列路径最短的是()A.路径①:A B O®®®®B.路径②:A C OC.路径③:A D O®®®®D.路径④:A E O2.如图,用直尺量线段AB,可以读出AB的长度可能为()A.2cm B.5cm C.7cm D.10cm3.线段5cmBC=,则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3cmA.8cm B.2cm C.8cm或2cm D.不小于2cm且不大于8cm4.如图,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C是线段AD的中点,8cmAB=,则线段CD的长为()A.2cm B.3cm C.4cm D.5cm5.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若18AB=,则CD的长为()A.3B.9C.3或6D.6或96.已知线段5AC BC=,点D为线段AC的AB=,点C为直线 ﷻ上一点,且:3:2中点,则线段ﷻ䈀的长为()A.3.5B.3.5或7.5C.3.5或2.5D.2.5或7.5 7.如图,把一个三角形沿虚线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若原三角形的周长为m ,得到的四边形的周长为n ,则关于m 与n 的大小关系是()A .m n=B .m n <C .m n >D .与原三角形的形状有关,无法判断8.B 是线段AD 上一动点,沿A 至D 的方向以2cm/s 的速度运动.C 是线段BD 的中点.10cm AD =.在运动过程中,若线段AB 的中点为E .则EC 的长是()A .2cmB .5cmC .2cm 或5cmD .不能确定二、填空题9.如图,点C ,D 在线段AB 上,且AD =BC ,则AC BD (填“>”、“<”或“=”).10.如图,2AB BC =,点D 是AC 的中点.若2BC =,则BD 的长度是.11.如图,AD =12BD ,E 是BC 的中点,BE =15AC =2cm ,则线段DB 的长为cm .12.如图,B C 、是线段AD 上两点,且::2:3:4AB BC CD =,点E F G 、、分别是AB BC CD 、、的中点,则=EF FG .13.已知线段20cm AB =,点C 是直线AB 上一点,8cm BC =,若M 为AB 中点,N 为BC 中点,则线段MN 的长度为cm .三、解答题14.请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并写出线段BM 的长度:线段3cm AB =,点C 在BA 的延长线上,1cm AC =,M 是BC 的中点.15.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点M ,N 分别是线段AC BC ,的中点.(1)若10cm6cm==,,求线段MN的长;AC CB(2)若cm+=,求线段MN的长度.AC CB a16.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1)若10cm+的值.AB=,当点C、D运动了2s,求AC MD(2)若点C、D运动时,总有3=,直接填空:AM=___________AB.MD AC(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 BN MN-=,求MN的值.AB参考答案1.A2.B3.D4.A5.A6.C7.C8.B9.=10.111.412.5713.6或1414.,2cmBM= 15.(1)8cma(2)cm216.(1)2cm(2)14(3)12或1。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训练:线段的计算(含答案)
专题训练 线段的计算——教材P128练习T3的变式与应用教材母题:(教材P 128练习T 3)如图,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C 是线段AD 的中点,若AB =4 cm ,求线段CD 的长度.【解答】 因为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AB =4 cm ,所以AD =12AB =12×4=2(cm ). 因为C 是线段AD 的中点,所以CD =12AD =12×2=1(cm ). 【方法归纳】 结合图形,将待求线段长转化为已知线段的和、差形式.若题目中出现线段的中点,常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结合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求解.同时应注意题目中若没有图形,或点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时,常需要分类讨论,确保答案的完整性.1.如图,线段AB =22 cm ,C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AC =14 cm ,O 是AB 的中点,求线段OC 的长度.解:因为点O 是线段AB 的中点,AB =22 cm ,所以AO =12AB =11 cm . 所以OC =AC -AO =14-11=3(cm ).2.如图,已知C 是AB 的中点,D 是AC 的中点,E 是BC 的中点.(1)若DE =9 cm ,求AB 的长; (2)若CE =5 cm ,求DB 的长.解:(1)因为D 是AC 的中点,E 是BC 的中点,所以AC =2CD ,BC =2CE.所以AB =AC +BC =2DE =18 cm .(2)因为E 是BC 的中点,所以BC =2CE =10 cm .因为C 是AB 的中点,D 是AC 的中点,所以DC =12AC =12BC =5 cm . 所以DB =DC +BC =5+10=15(cm ).3.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2∶5∶3三部分,M 为AD 的中点,BM =6 cm ,求CM 和AD 的长.解:设AB =2x cm ,BC =5x cm ,CD =3x cm ,所以AD =AB +BC +CD =10x cm .因为M 是AD 的中点,所以AM =MD =12AD =5x cm . 所以BM =AM -AB =5x -2x =3x(cm ).因为BM =6 cm ,所以3x =6,x =2.故CM =MD -CD =5x -3x =2x =2×2=4(cm ),AD =10x =10×2=20(cm ).4.如图,线段AB =1 cm ,延长AB 到C ,使得BC =32AB ,反向延长AB 到D ,使得BD =2BC ,在线段CD 上有一点P ,且AP =2 cm .(1)请按题目要求画出线段CD ,并在图中标出点P 的位置; (2)求出线段CP 的长度.解:(1)线段CD 和点P 的位置如图1、2所示.(2)因为AB =1 cm ,所以BC =32AB =32cm . 所以BD =2BC =3 cm .当点P 在点A 的右边时,CP =AB +BC -AP =12cm ; 当点P 在点A 的左边时,点P 与点D 重合,CP =BD +BC =92cm .专题训练 有理数的运算题组1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1.计算:(1)(-3)+(-9);解:原式=-12.(2)-4.9+3.7;解:原式=-1.2.(3)(-13)+34; 解:原式=512.(4)0-9;解:原式=-9.(5)(-3)-(-5);解:原式=2.(6)-712-914; 解:原式=-1634.(7)(-12.5)-(-7.5).解:原式=-5.2.计算:(1)(-3)×5;解:原式=-15.(2)(-34)×(-89); 解:原式=23.(3)(-37)×(-45)×(-712); 解:原式=-15.(4)(-4)×(-10)×0.5×0×2 017;解:原式=0.(5)(-36)÷9;解:原式=-4.(6)(-1225)÷(-35); 解:原式=45.(7)(-12557)÷(-5). 解:原式=2517.3.计算:(1)(0.3)2;解:原式=0.09.(2)(-10)3;解:原式=-1 000.(3)-(-2)4;解:原式=-16.(4)(112)3. 解:原式=278.题组2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16+(-25)+24-35;解:原式=16+24+[(-25)+(-35)]=40+(-60)=-20.(2)314+(-235)+534-825; 解:原式=314+534+[(-235)+(-825)] =9+(-11)=-2.(3)(12-58-14)×(-24); 解:原式=12×(-24)-58×(-24)-14×(-24) =-12+15+6=9.(4)719×(112-118+314)×(-214); 解:原式=649×(-94)×(32-98+134) =-16×(32-98+134) =-16×32+16×98-16×134=-24+18-52=-58.(5)(-9)×(-11)÷3÷(-3);解:原式=-99÷3÷3=-11.(6)(-48)÷8-(-5)×(-6);解:原式=-6-30=-36.(7)2-(-4)+8÷(-2)+(-3).解:原式=2+4+(-4)+(-3)=2+(-3)=-1.(1)-12-(-12)3÷4; 解:原式=-1-(-18)÷4 =-1+18×14=-1+132=-3132.(2)(-2)3+(-3)×[(-4)2+2]-(-3)2÷(-2); 解:原式=(-8)+(-3)×(16+2)-9÷(-2) =(-8)+(-3)×18+4.5=(-8)+(-54)+4.5=-62+4.5 =-57.5.(3)-32×(-13)2-(-2)3÷(-12)2; 解:原式=-9×19-(-8)÷14=-1+32=31.(4)(-2)4÷(-8)-(-12)3×(-22); 解:原式=16÷(-8)-(-18)×(-4) =(-2)-12=-212.(5)(-58)×(-4)2-0.25×(-5)×(-4)3; 解:原式=(-58)×16-0.25×(-5)×(-64) =-10-80=-90.(6)-14+(1-0.5)×13×[2-(-3)2]. 解:原式=-1+0.5×13×(2-9) =-1+0.5×13×(-7) =-1-713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 线段的计算
——教材P128练习T3的变式与应用
教材母题:(教材P 128练习T 3)如图,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C 是线段AD 的中点,若AB =4 cm ,求线段CD 的长度.
【解答】 因为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AB =4 cm ,
所以AD =12AB =12
×4=2(cm ). 因为C 是线段AD 的中点,
所以CD =12AD =12
×2=1(cm ). 【方法归纳】 结合图形,将待求线段长转化为已知线段的和、差形式.若题目中出现线段的中点,常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结合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求解.同时应注意题目中若没有图形,或点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时,常需要分类讨论,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1.如图,线段AB =22 cm ,C 是线段AB 上一点,且AC =14 cm ,O 是AB 的中点,求线段OC 的长度.
解:因为点O 是线段AB 的中点,AB =22 cm ,
所以AO =12
AB =11 cm . 所以OC =AC -AO =14-11=3(cm ).
2.如图,已知C 是AB 的中点,D 是AC 的中点,E 是BC 的中点.
(1)若DE =9 cm ,求AB 的长; (2)若CE =5 cm ,求DB 的长.
解:(1)因为D 是AC 的中点,E 是BC 的中点,
所以AC =2CD ,BC =2CE.
所以AB =AC +BC =2DE =18 cm .
(2)因为E 是BC 的中点,
所以BC =2CE =10 cm .
因为C 是AB 的中点,D 是AC 的中点,
所以DC =12AC =12
BC =5 cm . 所以DB =DC +BC =5+10=15(cm ).
3.如图,B ,C 两点把线段AD 分成2∶5∶3三部分,M 为AD 的中点,BM =6 cm ,求CM 和AD 的长.
解:设AB =2x cm ,BC =5x cm ,CD =3x cm ,
所以AD =AB +BC +CD =10x cm .
因为M 是AD 的中点,
所以AM =MD =12
AD =5x cm . 所以BM =AM -AB =5x -2x =3x(cm ).
因为BM =6 cm ,
所以3x =6,x =2.
故CM =MD -CD =5x -3x =2x =2×2=4(cm ),
AD =10x =10×2=20(cm ).
4.如图,线段AB =1 cm ,延长AB 到C ,使得BC =32
AB ,反向延长AB 到D ,使得BD =2BC ,在线段CD 上有一点P ,且AP =2 cm .
(1)请按题目要求画出线段CD ,并在图中标出点P 的位置; (2)求出线段CP 的长度.
解:(1)线段CD 和点P 的位置如图1、2所示.
(2)因为AB =1 cm ,
所以BC =32AB =32
cm . 所以BD =2BC =3 cm .
当点P 在点A 的右边时,CP =AB +BC -AP =12
cm ; 当点P 在点A 的左边时,点P 与点D 重合,CP =BD +BC =92
cm .
专题训练 有理数的运算
题组1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1.计算:
(1)(-3)+(-9);
解:原式=-12.
(2)-4.9+3.7;
解:原式=-1.2.
(3)(-13)+34
; 解:原式=512
.
(4)0-9;
解:原式=-9.
(5)(-3)-(-5);
解:原式=2.
(6)-712-914
; 解:原式=-1634
.
(7)(-12.5)-(-7.5).
解:原式=-5.
2.计算:
(1)(-3)×5;
解:原式=-15.
(2)(-34)×(-89
); 解:原式=23
.
(3)(-37)×(-45)×(-712
); 解:原式=-15
.
(4)(-4)×(-10)×0.5×0×2 017;
解:原式=0.
(5)(-36)÷9;
解:原式=-4.
(6)(-1225)÷(-35
); 解:原式=45
.
(7)(-12557
)÷(-5). 解:原式=2517
.
3.计算:
(1)(0.3)2;
解:原式=0.09.
(2)(-10)3;
解:原式=-1 000.
(3)-(-2)4;
解:原式=-16.
(4)(112
)3. 解:原式=278
.
题组2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16+(-25)+24-35;
解:原式=16+24+[(-25)+(-35)]
=40+(-60)
=-20.
(2)314+(-235)+534-825
; 解:原式=314+534+[(-235)+(-825
)] =9+(-11)
=-2.
(3)(12-58-14
)×(-24); 解:原式=12×(-24)-58×(-24)-14
×(-24) =-12+15+6
=9.
(4)719×(112-118+314)×(-214
); 解:原式=649×(-94)×(32-98+134
) =-16×(32-98+134
) =-16×32+16×98-16×134
=-24+18-52
=-58.
(5)(-9)×(-11)÷3÷(-3);
解:原式=-99÷3÷3
=-11.
(6)(-48)÷8-(-5)×(-6);
解:原式=-6-30
=-36.
(7)2-(-4)+8÷(-2)+(-3).
解:原式=2+4+(-4)+(-3)
=2+(-3)
=-1.
(1)-12-(-12
)3÷4; 解:原式=-1-(-18
)÷4 =-1+18×14
=-1+132
=-3132
.
(2)(-2)3+(-3)×[(-4)2+2]-(-3)2÷(-2); 解:原式=(-8)+(-3)×(16+2)-9÷(-2) =(-8)+(-3)×18+4.5
=(-8)+(-54)+4.5
=-62+4.5 =-57.5.
(3)-32×(-13)2-(-2)3÷(-12
)2; 解:原式=-9×19-(-8)÷14
=-1+32
=31.
(4)(-2)4÷(-8)-(-12
)3×(-22); 解:原式=16÷(-8)-(-18
)×(-4) =(-2)-12
=-212
.
(5)(-58
)×(-4)2-0.25×(-5)×(-4)3; 解:原式=(-58
)×16-0.25×(-5)×(-64) =-10-80
=-90.
(6)-14+(1-0.5)×13
×[2-(-3)2]. 解:原式=-1+0.5×13
×(2-9) =-1+0.5×13
×(-7) =-1-7
13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