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饲料中油脂应用
油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及其氧化危害
![油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及其氧化危害](https://img.taocdn.com/s3/m/e1126d323169a4517723a362.png)
油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及其氧化危害刘世胜油脂作为仅次于蛋白质的第二大营养物质,是水产动物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和组成部分,也是水产饲料中的重要的能量来源。
然而在饲料生产加工和贮存过程中,油脂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氧化反应,摄食氧化酸败的油脂将对水产动物的肌体造成严重损伤,降低养殖效益。
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油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并分析氧化酸败油脂对水产动物的危害。
1水产饲料中油脂的种类当前,水产配合饲料中常见的提供油脂的原料包括:①植物油:豆油、菜油、米糠油、棕榈油、大豆磷脂等;②动物油:鱼油、猪油、牛油、鸡鸭油等;③油脂含量高的油料作物、籽实及其他饲料原料,如大豆、膨化大豆、菜籽、米糠、DDGS、蚕蛹、肉粉等。
2油脂的营养作用2.1提供能量,节约蛋白质鱼类对糖类利用效率极低,但对油脂的利用能力较高。
饲料中添加适量油脂,能够减少蛋白质消耗,提高蛋白质沉积率,从而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营养充足时,脂肪会在皮下组织和内脏等器官处大量蓄积,用于机体活动时能量的供给,保障鱼类顺利越冬。
2.2提供鱼类生长所必需的脂肪酸、磷脂和胆固醇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决定了油脂的种类差异,多数淡水鱼类能以C18不饱和脂肪酸为底物合成HUFAs(高不饱和脂肪酸),只需补充适量C18不饱和脂肪酸即可;而海水鱼类所必需的HUFAs需依赖外源补给才能满足生理需求。
磷脂和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对水产动物尤其是虾蟹类动物的成活和正常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2.3其他添加适量的油脂可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动物采食量。
加工过程中,油脂的加入不仅可以增加颗粒黏合度,使得颗粒表面光泽,还能提高颗粒饲料的生产效率,减少饲料机械的磨损,同时改善养殖环境,延缓水质恶化,提高养殖动物的健康水平。
3鱼类对饲料油脂的需求量鱼类对饲料油脂的需求量不仅与日粮中蛋白质和糖类含量有关,还受到鱼的种类、生长阶段、食性以及油脂源种类、养殖环境等因素影响。
我国也颁布了相关的标准(见表1),确保了配合饲料的油脂含量符合鱼类需求。
饲料中添加油脂的应用效果
![饲料中添加油脂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05c4cbf74028915f814dc231.png)
饲料中添加油脂地应用效果利用油脂饲喂家禽地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在这种技术与现代动物营养理论相结合,将大大提高畜禽地生产性能并明显提高经济效益.与一些畜牧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饲料产品地能量水平往往偏低.过去饲养地绝大多数是地方品种或其杂交品种,还基本适应;如今饲养地大部分是现代品种,如果不能相应地提高能量水平,满足畜禽地营养需要,往往达不到应有地生产性能.为了达到理想地能量水平,有必要研究与推广添加油脂地实用技术.一.油脂简述融点在38℃以上地油脂称为牛脂或兽脂,如猪脂、羊脂等;融点在38℃以下地称为油脂或脂肪油,如花生油、豆油等.油脂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界,它们是动植物新陈代谢地产物,是贮藏地营养物质.1.动物油脂(1)动物性油脂地来源动物性油脂不论来源如何都是由不同化学结构和不同物理特性地各种脂肪酸组成.动物性油脂地原料多来源于肉类加工厂地副产品,如肉块上修削下来地脂肪部分、内脏及不可食地屠体部分.此外,皮革厂修削下来和脂肪也是重要来源之一.(2)规格和特点国际上动物性油脂地主要规格是为制造肥皂而制定地.根据游离脂肪酸、水分和不溶物及不皂化物(纯度)、颜色等再一步分级(表1).美国大型饲料公司使用地动物性油脂采取以下规格(表2),这些项目与动物营养关系密切.表1 饲料用油脂地特点品质等级融点游离脂肪酸水分、不溶物、脂肪酸颜色℃(%)不皂物(%)(处理前)最高档41.5 4 1 7优质40.5 6 1 13或11B专用40.5 10 1 19或11C一号40.5 15 2 33二号40.5 20 2 37三号40.0 35 2 无色精选纯白37 4 1 11白B 36 10 2 19或11C黄色36 15 2 37普通37.5 20 2 39褐色38 50 2 无色表2 饲用油脂地参孝规格色度(FAC)19——39油离脂肪酸(FFA)10%——25%稳定性(AOM)20AOM水分、不溶物、不皂化物(MIU)2%以下融点(Titer)36℃以上BHT,BHA 150g/t(3)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是中性脂肪地水解产物,油脂在被动吸收和利用之前,首先变成脂肪酸,因此,游离脂肪酸在动物性油脂中出现对动物无害.即使脂肪酸含量达到30%,对猪、鸡也没有不良影响,只达到50%以上时才会使消化率降低.但是,油脂富含油离脂肪酸是不理想地,它表示来源不明和质量不佳,因此,以不超过15%为好.(4)纯度水分、不溶物以及不皂化物均属杂质,要求杂质不超过2%,杂质越多,能量越低,品质越杂.水分过多易引起酸败,水分过多会甘油三脂水解,导致油离脂肪酸增加.含水量从容不迫1%增加到场3%,会使氧化率提高两倍.油脂中地水分还会使抗氧化剂效果降低.如果油脂中没有水分,就可发在常温下保持良好,不会酸败.不溶物多,表明油脂不纯,不能作为饲料应用.不能皂化地物质是动物不能利用地,并会使家禽粪便粘稠.脂肪水解时,如有碱存在,则脂肪酸皂化成肥皂后,脂肪酸皂化时所需地碱量叫作“皂化价”.不饱和地脂肪酸也能与碱化合,饱和地和度越大,所能化合地碘越多,所以脂肪酸饱合程度可由其所化合地碘地多少来测定.每100克脂及或脂肪酸所能吸收碘地克数,叫做“碘价”.动物性脂肪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压加热,本身会有沙门氏杆菌等有害病原体,但在贮藏和运输过和中,有可能受病菌污染,应该进行检查.(5)稳定性如果油脂中因氧化而产生过氧化物,除本身受到破坏外,还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等,形成有毒物质,阻碍动物生长.动物性油脂包括牛脂、猪脂、羊脂、鸡油、酥油、虫油和鱼油等. 2.植物油一些物油及其油脚都可以饲用.常用地食物油有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葵花仔油、棕榈油、玉米油、可可油、椰子油、茴香油、红花籽油等.棉籽油、菜籽油和亚麻油中含有一定量地毒素,要经过适当处理使其有毒物质含量降低以后,有选择有限制地应用.去毒地棉籽油仍含有少量地游离棉酚,不能用于畜、禽,以免损害繁殖机能.表3 菜油脚地成分精炼磷脂粗炼磷脂精脂肪(%)55 34磷脂(%)40——41 45水分(%) 1 15杂质(%) 2 6折算总能(MJ/kg)8.9 7.4菜籽地毛油率平均36%,净油率98.5%,油脚率1.5%.菜油脚含能约29.29MJ/kg.菜油脚中地异硫氰酸盐和恶唑烷硫酮地总含量不超过0.02%,菜油脚地产品分为精炼磷脂与粗炼磷脂,它们地规格如表3.3.脂地“额外热能效应”油脂地“额外热能效应”也叫添加热能效应“大量生产实践证实,额外代谢效应表现在表观代谢能地提高,例如表4介绍了牛脂被添加以后,它地表现代谢能高出原来地水平.表4 牛脂地额外代谢效应蛋白质水平24.4% 34.0% 平均油脂水平10% 20% 10% 20%表观代谢能(kcal/g)牛脂 6.02 7.24 6.79 7.69 6.94大豆油8.65 8.22 8.94 8.02 8.46两者混合8.11 8.31 8.82 8.41 8.41发生额外代谢效应地原因大约有二:一是基础日粮中地油脂在添加油脂后,其脂肪酸组成上发生了协同作用;二是添加地油脂促进了非脂类物质如蛋白质等地吸收.从表4可以看出,牛脂和大豆油地代谢能分别平均是6.94和8.46kcal/g,当两者以50:50混合后,代谢能为8.41kcal/g.假定大豆油地代谢能值不变,牛脂地代谢能值应是6.94kcal/g8.46-6.94=1.52kcal/g ,1.52kcal/g即额外代谢效应.二.添加油脂地作用脂肪有较高地能量价值,容易被子畜、禽利用,每克脂肪彻底氧化,可放出38J地能量,比碳水化合物高2.25倍.饲料脂肪在小肠内受到胆汁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地作用,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被肠壁直接吸收,沉积于畜体脂肪组织中,变为脂体脂肪.所以饲料脂肪在畜体内转化为体脂肪比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质要容易地多,而且转化地效率也较高.脂肪可以为幼畜提供必需脂肪酸.脂肪酸中地18碳二烯酸、18碳三烯酸及20碳四烯酸对幼畜具有重要作用,称为必须脂肪酸,家畜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中供应.按比例添加不同种类地油脂,达到脂肪酸中互补作用,可以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饲料中地脂溶性维生素A、D、E、K被子家畜采食后,必须溶解于脂肪中,才能被子畜体消化、吸收利用.因此,加入脂肪就等于添加了脂溶性维生素.4.改善饲料地适口性,增加采食量,提高增重.5.配合饲料中添加油脂,会减少粉尘,有利于职工保健.6.减轻机械地磨损,延长使用年限.7.减少饲料地浪费.8.提高饲料粒状效果,改善饲料外观.9.减少热应激地损失.10.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在放出热量地同时,还形成大量损失,对动物体内水分调节具有重要作用.11.脂肪是构成动物体内组织和器官地重要成分之一.12.利肠泻火润燥.三.高能日粮地应用效果1.仔猪、生长猪和育肥猪美国Bud Hormon 列举了世界上典型地添加脂肪地研究结果.从表5中可见,高能日粮使仔猪和生长猪地增重或饲料效率均得到了改善,在美国流行地仔猪阶段能量水平为13.81~14.6MJ/kg.表五早期断奶地仔猪日粮能量水平对生长性能地影响项目ME代谢能(MJ/kg)12.97 13.81 14.73 15.65试验1 日增重(g) 221 254 263 242增重/饲料0.595 0.595 0.648 0.735试验2 日增重(g) 303 338 366 327增重/饲料0.574 0.578 0.690 0.709 从表5试验中看出,随着代谢能地提高,饲料效率呈线性改善,随着代谢能地提高,日增重呈线性提高.从表6看出,高能日粮对生长猪地影响大于育肥猪.日粮能量提高后,生长猪和育肥猪地饲料转化率得到改善.根据以上结果,邵彩梅博士设计了中猪阶段不同代谢能水平地系列配方,按北方地原料成本,计算随着代谢能水平地提高,配方成本提高地幅度,结果见表7.表6 生长和育肥阶段地猪饲喂高能日粮地效果比较ME(MJ/kg)14.27 15.00生长猪日增重(kg) 0.74 0.75日采食量(kg) 2.00 0.75增重/饲料0.370 0.420(13.5)肥育猪平均日增重(kg) 0.94 0.92日采食量(kg) 3.12 2.81增重/饲料0.301 0.327(8.6%)表7 中猪日粮不同代谢能水平对配方成本地影响代谢能水平油脂添加比例配方成本成本上升幅度(MJ/kg) (%) (元/t) (%)12.43 ——130712.85 ——1340 2.5213.26 ——1374 2.5513.68 0.2 1425 3.7414.10 2.0 1486 4.314.52 3.97 1558 4.8214.94 5.85 1629 4.58结果表明,代谢能在12.43~14.94MJ(2970~3270kcal)地范围内,每增加0.42MJ,成本仅上升2.5%~3.7%,即成本增加幅度比想象地低,而加1%地油即可收到吸附粉尘、减少浪费、改进脂溶性维生素地吸收等效果,同时饲料报酬地回报将超过投入.可见,随着油脂价格地不断下跌,参考猪地行走势,在商品猪料前期配方中加入1%——2%地油脂是切实可行地.豆油与椰子油按1:1混合,在断奶中日粮中添加2%——5%,实验组比对照组增重14.5%.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1%——2%地葵花籽油,可使增重提高10%——14%,死亡率下降50%左右.农村饲喂地架子猪,用豆油一汤匙熬后兑入米汤500ml,搅匀拌入日粮中,有弱猪催壮,瘦猪催肥,增强抗病力作用.一般来说,生长育肥猪可添加3%——5%地油脂,而乳猪开食料可达5%——10%.2.母猪在母猪哺乳带仔阶段,饲料中添加不同来源地油脂也对母猪乳汁品质、提高仔猪生产性能、改善母猪体况、缩短断奶发情间隔有益(表8).表8 哺乳母猪日粮中增加能量对乳汁品质、母猪和仔猪生产性能地影响常规能量水平高能量水平乳干物质中脂肪含量(%)36.3 39.6(+9.1%)乳脂中地油酸含量(%) 24.2 29.0(+19.8%)断奶窝重(kg) 53.3 56.5(+6.0%)母猪体重变化(kg) 11.4 6.8断奶后第一个发情周期配种受胎率(%) 73.9 8.0邵彩梅认为,在妊娠地最后30天日粮中添加适量脂肪,不必担心母乳过稠而引起仔猪下痢,这种做法地好处是促进胎儿生长,提高初生重,并可生产更均匀健康活泼地仔猪.在哺乳母猪八戒阶段添加脂肪,则可显著增加乳脂率和乳脂中油酸地含量,导致断奶窝重提高6%.高能日粮不仅能间接养好仔猪,母猪体况亦可得到改善,最重要地是缩短了断奶发情时间.广三宝养猪公司万头猪场在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3%地油脂,可提高猪地个体重、21日龄体重和育成率,而母猪地饲料消耗比对照组少.特别在炎热季节采食量减少地情况下添加油脂更有必要.有些猪场以实行早期断奶来提高猪繁殖率,更应注重饲料中添加油脂.怀孕母猪应在临产前两周开始,这将使母猪体内贮有较多地能量,可使乳中脂肪含量提高8%以上,产奶量提高450~1700g,从而使初生重提高4%~12%(50~140g),仔猪成活率提高8% ~9%,怀孕末期母猪体重下降和促进断奶后母猪早发情和作用.据前苏联学者研究,在怀孕母猪产前两周内,每日按饲料干物质6%地比例添加玉米油,可使新生仔猪体重提高10%~12%.妊娠-哺乳母猪添加油脂地数量可按10%~15%来掌握.3.肉鸡我国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油脂已比较普遍,通过添加油脂将ME从12.13MJ/kg提高到13.81MJ/kg,减轻了炎热高温带来地危害,提高了增重和饲料利用率.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AVktR。
饲用油脂
![饲用油脂](https://img.taocdn.com/s3/m/05088f3b2af90242a895e518.png)
饲用油脂饲用油脂的使用价值人们最初在日粮中添加油脂的目的是提供高浓度能量,满足动物快速生长过程对高能量的需求。
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和油脂在饲料中广泛使用,人们发现了油脂更多的使用价值。
1.能值油脂的能量浓度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可以很容易用来配制高能日粮。
脂肪还能与日粮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互作,提供超过理论计算的总代谢能和净能,产生超额能量效应。
油脂热增耗低,在动物处于炎热环境下,添加油脂可以明显减轻动物热应激发生程度,提高动物生产水平。
2.必需脂肪酸快速增长动物对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a-亚麻酸)的需求大增,常规饲料原料可能不能完全满足,添加适量(2%以上)油脂就足以满足动物对必需脂肪酸需求。
3.促进脂溶性营养成分的吸收日粮必须保持一定水平的脂肪,脂溶性色素和维生素才能良好消化吸收,而饲料原料中脂肪含量往往变异很大,添加适量外源脂肪可以减少原料脂肪变异带来的脂溶性成分消化吸收不稳定,保证脂溶性成分稳定发挥作用。
4.适口性饲料中添加油脂可以使饲料产生滑润的口腔触觉感觉,同时带有愉悦的油香气,更容易被动物接受和采食,提高动物采食量。
5.饲料稳定性油脂具有一定的粘性,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减少饲料分级,保证使用过程中营养成分在饲料均匀分布,达到最佳的利用价值。
油脂还具有疏水性,在水产颗粒饲料中添加油脂能延长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时间,减少营养成分的散失。
6.饲料加工饲料添加适量(1%以上)油脂可以减少饲料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减少物料损耗,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危害。
添加油脂还能降低饲料制粒过程的摩擦阻力,降低能耗,延长设备使用时间。
饲料用油脂的分类饲用油脂属于真脂,来源于植物种子或者动物体组织。
常温下,植物油脂一般为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一般为固态,称为脂。
无论是单一来源的油脂还是混合油脂,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都是甘油三酯,而食品或者化工工业的下脚料可能主要是脂肪酸。
饲用油脂可以按照原料来源进行分类,包括动物油,海产鱼油,植物油,食品工业下脚油和饲料级水解油脂;也可以按照加工程度分类,包括纯油脂(单一动物或植物油,混合油脂,乳化油脂等),脂肪酸盐和粉末油脂(吸附型,包被型和固化型)。
农业部对饲料生产使用油脂都有哪些规定
![农业部对饲料生产使用油脂都有哪些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7c944a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4a.png)
农业部对饲料生产使用油脂都有哪些规定目前饲料行业唯一现行有效的非单一品种油脂产品标准为农业行业标准,即NY/T193-2004 饲料级混合油。
标准参照美国蛋白及油脂提炼协会(NRA)、美国官方饲料管理协会(AAFCO )和日本农林水产省对饲料级混合油、饲料用油的规定。
标准涵盖了酸价、过氧化值、羧酸价、极性组分、游离棉酚、黄曲霉毒素B1 、苯并芘、砷等8项卫生指标,以及2项感官指标和5项质量指标,合计15项。
质量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标准定义为:“餐饮业和食品业用后的植物油与动物油的混合物,经去水、去渣、但无脱色及脱味处理。
只被用于饲料生产”.也就是说,当下饲料企业使用饲料级混合油是合法的。
一是农业部严控饲料原料关。
为了加强饲料安全监管,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今年6月1日农业部发布第1773号公告《饲料原料目录》,进一步严把饲料原料关。
在《目录》所列的13类514种饲料原料品种中,油脂类饲料30种,且均为单一动物品种,没有餐厨植物和动物油,也没有混合油。
二是《目录》以外的品种须经评审。
规定《目录》之外的物质用作饲料原料的,应当经过科学评价并由农业部公告列入目录后,方可使用。
三是油脂的质量规定。
《目录》9.1.1明文规定产品中不得加入游离脂肪酸和其它非食用动物脂肪,总脂肪酸不低于90%,不皂化物不高于2.5%,不溶杂质不高于1%.名称应标明具体的动物种类,如:猪油。
四是混合油将退出饲料市场。
《目录》从2013年1月1日实施,意味着从明年起,非单一品种来源的油脂将退出饲料市场。
《目录》所列品种齐全、条目健全、规则清晰,即对饲料企业有很强的约束性,又能满足饲料生产需要,《目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用《目录》规范油脂的使用,通过业内共同努力,强化饲料安全监管,我们有理由相信饲料油脂安全是有保障的。
水产饲料 鱼油
![水产饲料 鱼油](https://img.taocdn.com/s3/m/d043adb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a.png)
水产饲料鱼油水产饲料是指用于养殖水产动物的饲料,它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饲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养殖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而鱼油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在水产饲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鱼油是从鱼类体内提取得到的一种油脂,它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如EPA和DHA等。
这些不饱和脂肪酸对于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
其次,不饱和脂肪酸还能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改善肌肉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水产养殖中,饲料的合理配方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饲料的浪费。
鱼油作为一种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可以在饲料配方中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通过添加适量的鱼油,可以调整饲料的脂肪酸组成,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同时,鱼油还具有良好的风味和诱食性,能够增加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摄食量,促进其生长。
除了提供营养和改善饲料口感外,鱼油还具有其他重要的功能。
首先,鱼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水产动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促进养殖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
其次,鱼油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减少养殖动物的应激反应,提高其抗病能力。
此外,鱼油还可以改善水产动物的产卵和受精能力,提高繁殖效果。
在使用鱼油作为饲料添加剂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鱼油的添加量应根据水产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和养殖条件等因素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添加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鱼油应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暴露在阳光下或受潮。
另外,饲料中的鱼油应均匀混合,避免局部浓度过高或过低。
水产饲料中的鱼油是一种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它能够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改善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健康状况。
合理使用鱼油能够提高养殖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促进其生长和繁殖效果。
因此,在水产养殖中,合理选择和使用鱼油是非常重要的。
鱼油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鱼油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2d267ef4afe04a1b071dea7.png)
鱼油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唐武能,邝声耀,唐凌,张纯(四川省畜牧科学院动物营养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6)摘要:鱼油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具有重要的营养生理功能,在饲料中已广泛应用。
本文就鱼油的营养生理功能、在饲料中的应用、氧化及抗氧化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鱼油;饲料;应用中图分类号:S81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964(2011)04-0031-03在各种动物饲料中,鱼油可用以补充能量、提高产品EPA和DHA含量、提高饲料生产效率、降低饲料成本等。
但是,饲料工业中用的鱼油多为粗制鱼油,本身含有许多促氧化成分,而饲料中更含有多种促氧化因子,使鱼油容易氧化,导致饲料变质,降低饲料营养价值,影响适口性,严重者危害动物健康。
1·鱼油的组成及其功能1.1鱼油的组成鱼油,以脂肪的形式存在于鱼肉中或以分散油的形式存在于鱼体内,其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酸酯、VA和VD、甘油醚、类固醇、类脂以及蛋白质降解物等。
鱼油中富含ω-3脂肪酸,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鱼油,特别是海产鱼油同一般动植物脂肪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脂肪酸组成具有较长的碳链和不饱和度。
鱼油中富含的ω-3脂肪酸是一类特殊的不饱和脂肪酸,其第一个双键位于从碳链甲基端数起的第三个碳原子上。
该类脂肪酸的前体物是α-亚麻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外源供给。
鱼油ω-3脂肪酸中的EPA和DHA含量较高(见表1),是鱼油在动物及人体内发挥营养生理功能的主要分子基础。
[sayyes]/img/2011815154318.GIF[/sayyes]1.2鱼油中ω-3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生理功能1.2.1对机体脂类代谢的影响ω-3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血浆总胆固醇的作用,对心血管疾病有特殊的预防和保健作用。
Harri(s1989)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鱼油可使大鼠血液甘油三酯显著降低。
饲料中添加油脂的应用效果
![饲料中添加油脂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2575d424915f804d2b16c1c1.png)
饲料中添加油脂的应用效果利用油脂饲喂家禽的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在这种技术与现代动物营养理论相结合,将大大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并明显提高经济效益。
与一些畜牧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饲料产品的能量水平往往偏低。
过去饲养的绝大多数是地方品种或其杂交品种,还基本适应;如今饲养的大部分是现代品种,如果不能相应的提高能量水平,满足畜禽的营养需要,往往达不到应有的生产性能。
为了达到理想的能量水平,有必要研究与推广添加油脂的实用技术。
一.油脂简述融点在38℃以上的油脂称为牛脂或兽脂,如猪脂、羊脂等;融点在38℃以下的称为油脂或脂肪油,如花生油、豆油等。
油脂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界,它们是动植物新陈代谢的产物,是贮藏的营养物质。
1.动物油脂(1)动物性油脂的来源动物性油脂不论来源如何都是由不同化学结构和不同物理特性的各种脂肪酸组成。
动物性油脂的原料多来源于肉类加工厂的副产品,如肉块上修削下来的脂肪部分、内脏及不可食的屠体部分。
此外,皮革厂修削下来和脂肪也是重要来源之一。
(2)规格和特点国际上动物性油脂的主要规格是为制造肥皂而制定的。
根据游离脂肪酸、水分和不溶物及不皂化物(纯度)、颜色等再一步分级(表1)。
美国大型饲料公司使用的动物性油脂采取以下规格(表2),这些项目与动物营养关系密切。
表1 饲料用油脂的特点品质等级融点游离脂肪酸水分、不溶物、脂肪酸颜色℃(%)不皂物(%)(处理前)最高档41.5 4 1 7精选41.0 5 1 9优质40.5 6 1 13或11B 专用40.5 10 1 19或11C 一号40.5 15 2 33二号40.5 20 2 37三号40.0 35 2 无色37 4 1 11白A 37 8 1 15白B 36 10 2 19或11C黄色36 15 2 37普通37.5 20 2 39褐色38 50 2 无色表2 饲用油脂的参孝规格色度(FAC)19——39油离脂肪酸(FFA)10%——25%稳定性(AOM)20AOM水分、不溶物、不皂化物(MIU)2%以下融点(Titer)36℃以上BHT,BHA 150g/t(3)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是中性脂肪的水解产物,油脂在被动吸收和利用之前,首先变成脂肪酸,因此,游离脂肪酸在动物性油脂中出现对动物无害。
水产饲料 鱼油
![水产饲料 鱼油](https://img.taocdn.com/s3/m/fc669c2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c.png)
水产饲料鱼油摘要:一、水产饲料概述1.水产饲料定义2.水产饲料的分类3.水产饲料在渔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二、鱼油的定义及作用1.鱼油的定义2.鱼油的主要成分3.鱼油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及作用三、鱼油在水产饲料中的使用1.鱼油在饲料中的添加比例2.鱼油对水产动物的益处3.鱼油对环境的影响四、鱼油在水产饲料中的替代品1.其他油脂类替代品2.替代品的研究进展3.替代品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前景五、我国在水产饲料鱼油领域的政策及发展状况1.政策支持2.我国鱼油资源的分布及利用3.我国在水产饲料鱼油领域的发展趋势正文:一、水产饲料概述水产饲料是专门为水生动物提供营养的饲料,包括鱼、虾、蟹、贝类等各种水生生物。
水产饲料的分类主要有鱼饲料、虾饲料、蟹饲料等。
水产饲料在渔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关系到水生动物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肉质。
二、鱼油的定义及作用鱼油是从海洋鱼类及水生生物中提取的一种油脂,主要成分是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鱼油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促进生长、改善肉质,同时还有助于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三、鱼油在水产饲料中的使用鱼油在水产饲料中的添加比例一般为1%-5%,具体比例需要根据饲料类型和养殖对象来调整。
鱼油对水产动物的益处表现在促进生长、提高抗病能力、改善肉质等方面。
然而,鱼油的大量使用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加剧水体富营养化。
四、鱼油在水产饲料中的替代品鉴于鱼油资源的有限性,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鱼油的替代品。
目前,有一些油脂类替代品如亚麻籽油、葵花籽油等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替代品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如微生物油脂等。
这些替代品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五、我国在水产饲料鱼油领域的政策及发展状况我国政府一直重视水产饲料鱼油领域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资源利用。
我国鱼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但开发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大豆磷脂在水产饲料的真本事!
![大豆磷脂在水产饲料的真本事!](https://img.taocdn.com/s3/m/755d4bc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6d.png)
大豆磷脂在水产饲料的真本事!在水产饲料加工中的作用大豆磷脂具有优异的生理活性和表面活性作用,是一种天然高效营养添加剂。
在饲料中添加大豆磷脂可起乳化、润湿、分散及表面活性作用,提供胆胺、磷、肌醇、胆碱及脂肪酸等营养,提高饲料能量、营养价值,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料系数;改善适口性,具有诱食作用;有助于动物对油脂和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保护饲料中的不饱和酸;促进动物生长发育,提高幼龄动物的成活率,提高水产动物生产性能;预防脂肪肝,增强抗病力;提高制粒的物理质量和产量;减少在挤压成形时饲料损失和能量消耗;防止粉尘飞扬和饲料分级;减少水产饲料中水溶性营养素的溶失;改善水产饲料中的漂离和沉降,减少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提供未知生长因子。
1、粘结剂磷脂加入配合饲料和预混料中,可起到粘合作用,减少饲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飞扬和自动分级,并保持饲料混合均匀度等效果。
2、乳化稳定剂磷脂分子中具有亲水和亲油2个基团,所以是很好的脂肪乳化剂。
磷脂可以抑制饵料中脂肪的流失,增加动物对脂肪的吸收,促进生长,提高饵料转化率。
对幼虾,可弥补因缺乏胆汁而造成的脂肪消化能力降低,预防幼虾高死亡率,提高成活率。
3、悬浮性磷脂不仅能使水中脂肪乳化且对不溶于水的组分也有作用。
磷脂对悬浮在乳状液中的不溶组分起阻止沉降的作用。
通常颗粒饲料在水中会膨胀,并往往会分散漂离并沉降至水底,这样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和水质的污染。
使用一种适合于鱼和甲壳类动物的特殊磷脂产品,就可提高颗粒饲料的耐磨性,增强饲料膨胀后在水中的凝聚性,从而改善这种漂离和沉降状况,有利于饲料在水中的悬浮而方便鱼虾食用。
4、润滑性磷脂具有很好的润滑性,可减少饲料在挤压成型时的损耗,减少饲料对设备的磨损,提高制粒产量和颗粒质量。
同时也减少了制粒过程中能量的消耗,并能使产品温度的升高减至最小值,因此这种颗粒能迅速冷却下来,霉变的危险也因之减少,这对袋装产品尤为重要。
5、脂质体包埋剂利用磷脂双层膜的特性,可制成包埋各种水溶性和脂溶性物质的脂质体。
水产饲料脂肪来源及前景分析
![水产饲料脂肪来源及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701bc6a1c7aa00b52acb1c.png)
13 8
水 产 饲 料脂 肪 来 源 及 前 景 分 析
胡水鑫 王骥腾 韩 涛 王 浩 李新宇
( 江海 洋 学 院 , 江 舟 山 浙 浙 36 0 ) 10 0
摘
要 : 产 饲 料 脂 肪 源 的 种 类 主 要 分 为 动 物 性 脂 肪 源 和 植 物 性 脂 肪 源 两 部 分 。 该 文 详 细 介 绍 了各 种 脂 肪 源 的 特 水
征、 营养作用等特点 , 并重点介 绍了主要植物 油或 动物 脂肪 作为鱼油替代 物在 水产养殖业 中的应用前景。
鱼种 中获 得 , 可 以从鱼 类加工 的副产 品 中获得 。但 是 由 也 于所 捕获 的鱼类 的品种 、 产地 、 节等 的不 同 , 获 得 的鱼 季 所
油 的质量也 是有 很大 差异 。
鱼油 是水产 饲料 中最 重要 的油脂 源 , 因主要 是 鱼油 原 中含 有 优 质 的 n一3系 列 多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 E A 和 如 P
D A 、 溶性 微量元 素 、 溶 性维 生 素及 胆 固醇 等 , 些 H )脂 脂 这
对 鱼类来 说具有 很高 的营养 价值 , 很多其 他脂 肪 源 中是 在
和许 多其 它种类 的分 子 。这 类 复 合 物在 水 产 饲料 中起 着
没有 的 , 并且 在 加 入 鱼 油 后 可 以很 好 的改 善 饲 料 的 适 口
为鱼 类提 供必需 脂肪 酸 , 中不 饱和脂 肪酸 尤 为重 要 。虽 其 然 高的脂肪 含量 可 以加 快鱼类 的生 长 , 但长期 喂 食 高脂 肪
我国水产饲料中油脂应用
![我国水产饲料中油脂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82b1d39482fb4daa58d4b8e.png)
我国水产饲料中脂肪应用分析一、我国水产品产量分析2015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699.65万吨。
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409.61万吨,淡水产品产量3290.04万吨,养殖产量4937.90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73.70%,占世界养殖水产品总量的60%以上,我国是世界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水产养殖大国。
目前,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有: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鲮鱼、鲤鱼、鲫鱼、团头鲂、鳊鱼、尼罗罗非鱼、虹鳟等。
其中鲢鱼、鳙鱼、草鱼、青鱼被称为淡水“四大家鱼”二、水产饲料分析2016年,我国水产饲料1930万吨,其中配合饲料1904万吨,浓缩饲料2万吨,预混合饲料24万吨;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12%左右。
从水产饲料的品种上看,颗粒饲料占较大的比例,约为水产饲料总产销量的75 %,膨化料约占普通淡水鱼料的10 %,其中的70 % 主要集中于虾、鳗等高档名特优品种的养殖。
通威、海大、恒兴、粤海等国内大型水产饲料生产企业的产能不断扩增,销售量持续增长。
目前,通威股份、海大集团两家水产饲料企业的产量合计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约为22.09 %,预计两家企业未来的市场占比将会超过30%。
三、脂肪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像蛋白质一样,脂肪是鱼类重要的营养因子。
由于大多数鱼类对淀粉的消化能力较弱,因此,鱼类对能量的需要,主要靠饲料中脂肪和蛋白质供应;脂肪在水产饲料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脂肪可以给鱼类提供大量的能量,当脂肪摄入量不足时,鱼类就会分解蛋白质来为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必要的能量。
饲料脂肪的种类和含量对养殖饲料成本、鱼的生长及健康和成品鱼质量都具有密切的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脂肪可以节约蛋白质的用量,从而降低饲料蛋白系数,节约养殖成本。
同时,脂肪还能够为鱼类提供必需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尤为重要。
脂肪的种类对于鱼类同样至关重要的,各种脂肪源的性质、营养作用与价格都是不同的,所以饲料中适当的脂肪种类和含量是鱼类养殖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油脂在水产中的运用
![油脂在水产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f25a448484868762caaed535.png)
检验的项目包括水分、游离脂肪酸含量、碘值,可 以判别是否已经氧化酸败。 油脂氧化酸败后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较高(与标准进 行比较),氧化主要是双键或三键脂肪酸,氧化后 这些不饱和脂肪酸的数量会显著下降,而碘质正是 反映脂肪酸中不饱和键多少的指标。
合理选择饲料油脂原料和油脂的配伍。 在饲料中添加营养分配物质,提高鱼类对脂肪的利 用能力,从而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存储量、尤其是减 少在肝胰脏的脂肪存储量,减少油脂中有毒物质对 肝胰脏的伤害作用。 鱼虾4号:复合型添加剂,50型用160-200g/T。
(1)贮存:皮下或内脏中,可能使内脏重量增加、 使内脏重占体重的百分比增加;可能是鱼肉脂肪含 量增加,影响鱼肉的口感和风味。 (2)转化成其它成分,如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 物质: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等类二十烷。 (3)在组织线粒体中氧化供能。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本来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对 水产动物养殖效果会更好,但是由于脂肪酸氧化影 响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养殖效果。 油脂的氧化于否成为影响油脂养殖效果的主要因素。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Fra bibliotek
添加油脂会影响到生产率、质量和环膜的寿命。 配方中油脂增加,粒料内部变软,硬度降低。 在制粒后喷涂油脂对成品硬度影响不大,也会改善颜 色、嗅味。 粒料吸收脂肪能力与配方、温度及脂肪的特性等有 关,不同原料对脂肪吸收能力不同,有的甚至不吸收。
在体内(肌肉、肝胰脏)中积累的脂肪过多,影响 肉味、肝功能、越冬、应急与运输等。 油脂养殖产物的毒性作用。 油脂中成味物质在体内的存储。 可能还要影响到养殖鱼的体色。
微生物水解或脂肪酸酸败产生某些脂肪酸有特殊异 味或酸败味,可能影响饲料的适口性。 脂肪酸碳链越短(特别是4-6•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异味越浓。 由于鱼体可以不将饲料脂肪酸转化而直接贮存在体 内器官组织中,从而是鱼体肌肉等也含有异味。如 在饲料中蚕蛹、肉骨粉比例过高,其养殖鱼体肌肉 也会出现蚕蛹、肉骨粉的味道。
脂肪原料的特点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
![脂肪原料的特点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b635ab2371fe910ef12df8fb.png)
※资源开发※脂肪原料的特点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作者梁雪霞♦单位:广东溢多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摘要:全球鱼油资源的剧减、价格飙升,学者们对水产饲料上可应用的脂肪原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总结并分析了目前水产饲料中可应用的脂肪原料的特点,并讨论了这些脂肪原料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指导廉价脂肪原料在水产配合饲料中的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脂肪,特点,水产饲料,应用现状[中图分类号]S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613(2019)07-0045-04脂肪(Lipid)是可溶于有机溶剂的疏水性化合物,对于鱼类而言,脂肪主要作为能量源、生物膜的结构成分、脂溶性维生素载体、激素、维生素D前体以及作为辅酶因子。
食物是水产动物获取必需脂肪酸的主要来源,而这些必需脂肪酸对鱼类健康生长、生殖繁育和维持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由于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FAO, 2010)以及高脂高能水产配合饲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脂肪在水产饲料营养中的作用备受关注。
鱼油具有富含必需脂肪酸、多种诱食因子等独特优点,是水产动物特别是海水鱼类和虾类最好的脂肪原料。
然而,自然渔业资源的有限,捕捞渔业缩水及海产品总消费量的日益增大导致了鱼油价格飙升。
快速增长的水产业不可能一直依赖存量有限的鱼油作为脂肪来源。
因此,除鱼油外,学者们对水产饲料上可应用的脂肪原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关于不同脂肪原料对不同水产动物的生长、饲料效率、消化率以及营养价值等方面已有不少篇幅进行综述和总结(赵红霞,2007;谭肖英,2007;陈水春,2008;唐威,2009;岳彦峰,2011),而关于这些可应用的脂肪原料的特点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等还未见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这些可产业化应用的脂肪原料特点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和讨论。
1脂肪原料1.1植物油可应用于水产饲料的脂肪原料主要包括鱼油、牛油、猪油、棕桐油、豆油、玉米油、椰子油、菜子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等。
水产饲料 鱼油
![水产饲料 鱼油](https://img.taocdn.com/s3/m/bbc97b0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1b.png)
水产饲料鱼油
水产饲料通常是用于养殖水生动物的一种饲料。
它包含的营养成分可以满足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需求。
鱼油是水产饲料的主要成分之一。
它是从鱼类身上提取的油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如ω-3脂肪酸。
这些脂肪酸对水产动物的发育和生长至关重要,能够促进其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提高鱼肉的品质和口感。
鱼油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能量:鱼油中的脂肪能够为水产动物提供高效能量,促进其生长和增重。
2. 促进消化吸收:鱼油中的脂肪酸有助于提高水生动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加对其他营养成分的利用率。
3. 提高免疫力:鱼油中的ω-3脂肪酸对鱼类的免疫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能够提高鱼类对疾病的抵抗力。
4. 促进生殖发育:鱼油中的脂肪酸对水生动物的生殖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提高繁殖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水产饲料中的鱼油的使用应该适量,过量使用可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饲料成本的增加。
此外,也可以通过替代品或其他添加剂来达到类似的效果,如植物油等。
油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油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b8708d15a8102d277a22fc1.png)
油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作者:王慧,吕武兴,邓敦来源:《湖南饲料》 2018年第6期摘要:本文就油脂在畜禽、水产生产中的应用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综述.关键词:油脂;猪;家禽;鱼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畜禽生产性能的不断提高,对日粮营养浓度,特别是能量浓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用常规谷实类能量饲料难以配制出高能量日粮满足畜禽营养需要。
油脂作为高能物质源,提供的热量相当于同等质量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2.25倍,同时也是机体必须脂肪酸的最好来源,在日粮中添加油脂已成为为畜禽提供高能营养的技术途径。
1 饲料中添加油脂的作用油脂的总能和有效能远远高于一般能量饲料,添加于饲料日粮中具有热增以及额外的热能效应,可提高机体抗热应激能力,对饲粮适口性和外部感官特性也有改善作用,还能通过延长食糜在消化道内停留的时间,提高饲料报酬。
油脂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①作为脂溶性营养素的溶剂。
②体内代谢水的重要来源。
③乳化磷脂肪,由于磷脂肪分子中即含有亲水的磷酸基团,又含有疏水的脂肪酸链,因而具有乳化剂特性,可促进消化道内形成适宜的油水乳化环境,并对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以及营养物质的跨膜转运等发挥重要作用。
④作为动物体内必需脂肪酸的来源,如亚油酸、亚麻酸。
⑤减少加工、饲喂中的粉尘,减少饲料损失.改善畜舍环境,提高畜禽健康水平。
2油脂的种类及其组成油脂根据来源不同分为:①植物油:豆油、菜油、葵花籽油、红花油、棕桐油、椰子油、亚麻油、大豆磷脂等;②动物油:鱼油、猪油、牛油、鸡油、鸭油等。
不同油脂源的脂肪酸组成和比例存在较大差异,而脂肪酸组成及比例可对动物的生命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饲料配制过程中,可依据不同动物对必需脂肪酸需求、油脂源脂肪水平和脂肪酸组成(见表1)特点对油脂源进行有选择性的使用。
有研究表明,脂肪酸消化吸收速度与不饱和程度呈高度相关。
一般短链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较易吸收,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越高,代谢能值越高。
油脂在鱼饲料中的应用 (1)
![油脂在鱼饲料中的应用 (1)](https://img.taocdn.com/s3/m/f261e2d8a1c7aa00b52acb33.png)
目前,大力开发。
一腐、香油豆饼、制品的特有风味要是在包装消费者购买,的保鲜期。
品和饮料两类。
豆制面包等,食用。
保健型豆制品,料,配以其他营麻、核桃、蔬菜等丰富、更全面,与其他脊油脂,因内合成,并且,油源,对鱼作用。
开始用于养鱼业油脂中的n-3好的作用。
源。
当,饲喂富含油少鱼的粪便选择含n-饲料,对作用。
饲料中鱼体中n-3n-3脂肪酸的鱼坑储米家认为,废弃的,储存米粮。
在废弃的矿坑内,为12℃,年,与一般的低温仓库,低温仓库储存米粮,均相继中止。
,便250kg ,其中分稻谷、密封,称之3年时间,定期从。
670处废矿坑的大笔费用。
(、芥子碱、,菜籽及其产品问题。
为此,。
在用5%~菜籽粕饲喂幼鸡、明,采食量、降,这主要是因对碘的吸收、碘素的形成所致蛋鸡和白羽蛋鸡最不应使用;对于5%。
心健康。
因此,,。
已用于多种加工,。
1993年,日本一豆腐加工成糊状,并将其冻结后,送到香肠生产厂,解冻后立即与混合,加工出了猪肉豆腐香肠。
这种豆腐香肠,所含的脂肪和盐分,均比通香肠低30%,符合担心发人的要求。
一上市,就十分热销,至衰。
(成训妍)制造“绿色”配合饲料的HACCP 计划近年来,“绿色”食品或“生物”食品展趋向引人注目。
为此,许多学者早HACCP 计划,即“危害性分临界控制项目”(H a zar d Aualysis Critical Contr ol Points )计划。
这种1959年就被证明是制造宇航品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该计划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对生物、化学和物理的性能明确,从而使产品不危害人的健康和安第二步是确定关键的特性值或工艺,以预防并持续控制危害性。
在配合厂,为了生产无害的饲料,必须在各行临界控制,特别是要避免混分离,防止残留污染,控制细菌和灰。
(周)据新华社讯,台湾谷类研究所最近了可保存一年不坏的熟米饭,1997年投放市场,上市后,学生将要的推销对象。
这种米饭存放一年,口味不变,营养,是食品保鲜技术的一项重大。
鱼肝油在水产上的应用
![鱼肝油在水产上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a5532a6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3.png)
鱼肝油在水产上的应用1.引言1.1 概述鱼肝油是从鱼类肝脏中提取的一种营养丰富的油脂,其含有丰富的omega-3脂肪酸、维生素A和D等重要成分。
在水产养殖中,鱼肝油被广泛应用于饲料添加剂、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鱼肝油的成分与特性,以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通过对鱼肝油在水产养殖中的优势进行总结,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鱼肝油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视角。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描述了本文的章节组成和内容安排。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1. 引言- 1.1 概述:介绍鱼肝油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背景和重要性。
- 1.2 文章结构:说明本文的章节组成和内容安排。
- 1.3 目的: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和阐述重点。
2. 正文- 2.1 鱼肝油的成分与特性:阐述鱼肝油的主要成分,特别是富含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
介绍鱼肝油的生产方式以及常见的品种。
- 2.2 鱼肝油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详细介绍鱼肝油在水产养殖中的多种应用场景,包括提高鱼类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增强鱼类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改善鱼肉品质和营养价值等方面。
3. 结论- 3.1 鱼肝油在水产养殖中的优势:总结鱼肝油在水产养殖中的优势和价值,包括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疾病风险、改善养殖环境等方面。
- 3.2 发展前景与展望:展望鱼肝油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发展潜力,探讨未来发展的重点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同时提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建议。
通过以上结构,本文将全面介绍鱼肝油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情况,阐述其对水产养殖产业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本文也将展望鱼肝油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为相关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1.3 目的目的部分的内容应该解释撰写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本文的目的是探讨鱼肝油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并阐述其在提高养殖效益和保健效果方面的优势。
通过深入研究鱼肝油的成分和特性,并结合相关研究和实践案例,全面了解鱼肝油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价值和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水产饲料中脂肪应用分析
一、我国水产品产量分析
2015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699.65万吨。
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409.61万吨,淡水产品产量3290.04万吨,养殖产量4937.90万吨,占全国水产品总量的73.70%,占世界养殖水产品总量的60%以上,我国是世界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
水产养殖大国。
目前,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鱼类有: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鲮鱼、鲤鱼、鲫鱼、团头鲂、鳊鱼、尼罗罗非鱼、虹鳟等。
其中鲢鱼、鳙鱼、草鱼、青鱼被称为淡水“四大家鱼”
二、水产饲料分析
2016年,我国水产饲料1930万吨,其中配合饲料1904万吨,浓缩饲料2万吨,预混合饲料24万吨;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12%左右。
从水产饲料的品种上看,颗粒饲料占较大的比例,约为水产饲料总产销量的75 %,膨化料约占普通淡水鱼料的10 %,其中的70 % 主要集中于虾、鳗等高档名特优品种的养殖。
通威、海大、恒兴、粤海等国内大型水产饲料生产企业的产能不断扩增,销售量持续增长。
目前,通威股份、海大集团两家水产饲料企业的产量合计占全国产量的比重约为22.09 %,预计两家企业未来的市场占比将会超过30%。
三、脂肪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像蛋白质一样,脂肪是鱼类重要的营养因子。
由于大多数鱼类对淀粉的消化能力较弱,因此,鱼类对能量的需要,主要靠饲料中脂肪和蛋白质供应;脂肪在水产饲料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脂肪可以给鱼类提供大量的能量,当脂肪摄入量不足时,鱼类就会分解蛋白质来为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必要的能量。
饲料脂肪的种类和含量对养殖饲料成本、鱼的生长及健康和成品鱼质量都具有密切的联系。
在一定程度上,脂肪可以节约蛋白质的用量,从而降低饲料蛋白系数,节约养殖成本。
同时,脂肪还能够为鱼类提供必需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尤为重要。
脂肪的种类对于鱼类同样至关重要的,各种脂肪源的性质、营养作用与价格都是不同的,所以饲料中适当的脂肪种类和含量是鱼类养殖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1、鱼油
鱼油是通过一系列加工处理才获得的产品。
由于所捕获的鱼类的品种、产地、季节等的不同,所获得的鱼油的质量也是有很大差异。
鱼油是水产饲料中最重要的油脂源,原因主要是鱼油中含有优质的n-3 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脂溶性微
量元素、脂溶性维生素及胆固醇等,这些对鱼类来说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很多其他脂肪源中是没有的,并且在加入鱼油后可以很好的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摄食效率。
1990 年,全球水产养殖业使用了16% 的鱼油产品,到现在,这个数字已增长到90%左右。
由于鱼油产量有限,造成价格持续保持高位。
鱼油中含有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容易被氧化酸败,使用氧化的鱼油会导致鱼虾贫血、瘦弱、肌肉萎缩、肝病变、肌纤维坏死等,因此,鱼油产品安全是限制鱼油使用的主要因素。
2、动物油
动物油一般是动物下脚料提炼脂肪产品,这类产品一般用于畜禽类饲料,较少用于水产饲料。
但有研究表明,动物油脂可以为鱼类提供营养物质,由于其价格相对鱼油来说较为低廉,所以动物下脚料油脂可以作为水产饲料中高性价比的饲料源。
由于动物油脂来源复杂,原料安全性不能保证,因此这类产品使用一直受到限制和质疑。
3、豆油
粗豆油中含有33%的甘油三酯、10%的磷脂和2%的醣脂,其中甘油三酯富含亚油酸和油酸,是一类质量稳定,来源充足的植物油,豆油是饲料中用量最大的一类油脂,Grisdale-Helland等研究用大豆油替代饲料中50%和100%鱼油,结果发现各组鱼体营养组成和心脏中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豆油由于用途广泛,质量稳定,因此在植物油中,一直价格较高。
4、菜籽油
菜籽油是从油菜的种子中提取出来的植物油。
其中含有很高水平的亚麻酸,亚麻酸是动物合成长链n-3 多不饱和脂肪酸( 如EPA 和DHA) 的前体。
Bell 等研究用菜籽油逐步替代鱼油,结果表明: 随着饲料中菜籽油水平的增加,肌肉总脂肪中18:1n-9,18∶2n-6 和18∶ 3n-3 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而EPA 和DHA 含量显著下降,100% 菜籽油组的EPA 和DHA 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
菜籽油中含有的芥子酸对动物肝肾有一定毒副作用,因此,实践应用中,用量受到限制。
5、玉米油
玉米油是由玉米胚芽中提炼的食用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0%以上,主要为亚油酸和油酸,其中亚油酸42. 3% 、油酸46%,并且富含磷脂、维生素E 等。
Arzel 等研究玉米油和鱼油的添加量对褐鳟生长、机体营养组成的影响。
结果显示: 玉米油组褐鳟的成活率比鱼油组稍高; 不同的脂肪源对褐鳟的生长、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没有显著影响。
由于玉米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同时其中含有脂氧化酶,因此非常容易氧化酸败,从而影响饲料质量。
6、棕榈油
棕榈油是从棕榈树果实里获得的食用植物油。
商品棕榈油含有96%的中性脂、
2. 4% 的磷脂和1.4%的醣脂。
因此是一类安全性较高的植物油脂。
有研究表明,棕榈油替代90%鱼油对鲶生长、饲料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当饲料中精制棕榈油水平增加到9%时,鲶的生长率最高。
Lim 等研究结果显示,当饲料中棕榈油含量达8% 时,能提高鲶的生长率和蛋白质利用率,但精制棕榈油组非洲鲶比粗制棕榈油组非洲鲶的氮保留量稍高。
棕榈油的缺点是油脂组成中,饱和油脂含量高,对鱼类可能会造成利用率降低,有效能含量下降,但关于该方面研究较少。
四、现状与前景分析
由于鱼类特定的消化代谢特点,其饲料中油脂添加一直较高,一般可达到5%-15%,按照每年我国水产饲料产量,市场潜在需要油脂100-300万吨。
长久以来,鱼油一直是水产饲料中使用的主要脂肪源。
但由于养殖业的迅速发展,饲料工业对饲料脂肪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海洋生物资源的有限性使得鱼油的产量不能满足水产养殖业和水产饲料工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导致鱼油价格的显著提高。
在此形势下,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必须考虑寻找新的脂肪源来替代或部分替代鱼油。
研究表明,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对于水产动物饲料来说,是可利用的脂肪源,一般来说,植物性脂肪源替代鱼油会降低鱼类成体中EPA 和DHA的含量,升高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因此替代的量需要严格的控制。
有研究表明,对于某些鱼类,其他油脂与鱼油混合后使用比单独使用鱼油生长效果还要好,这是因为混合后的油脂不仅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而且C18∶2n-6 也比较丰富,使得饲料脂肪酸的比例更为适宜,大大提高了鱼类饲料的营养价值,从而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消耗,节约养殖成本。
在水产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占饲料中脂肪含量30%-40% )廉价的的植物油或固体动物脂肪,对鱼类的生长情况、品质和饲料效率基本上都不会产生影响,从而达到既节约成本,又保证养殖品种质量的最佳目的,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研究植物油替代鱼油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和方案,实践意义重大。